中国这个小县城人均GDP高于韩国 接近日本(组图)之三

今 日 看 点:2019–0929(上午版)▲◆★●■☆

中国这个小县城人均GDP高于韩国 接近日本(组图)之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9/26/8707765.html

中国这个小县城人均GDP高于韩国 接近日本(组图)之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9/26/8707765.html

3 打造“一生之城”

聚焦民生小事,精细化实施,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弥合城乡鸿沟,昆山把共享理念厚植于城市发展中。

文 | 刘亢 张展鹏 刘巍巍 陆华东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8 月26 日,昆山市周市镇永共村为老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午饭端给老人季春鹏 摄/ 《瞭望》新闻周刊

昆山的热度,即使没有去过也大多有耳闻;但它的温度,需要实地体验才能感受:90多万本地人和180多万外来人究竟怎样生活?城乡还有多大差别?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哪些保障?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昆山把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聚焦民生小事,精细化实施,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弥合城乡鸿沟,努力把共享理念厚植于城市发展中。

从“有居”到“宜居”

“道路修缮扩宽了,车位重新调整了,每个单元都安装了楼道门和监控系统,老人和孩子都有了活动场地……看,我们小区变得多漂亮!”中华北村居民苏凤宝和邻居们拉着本刊记者参观,幸福溢于言表。

激动是当初委屈的释放。几年前,苏凤宝的孙子要结婚,儿子和他商量要卖掉中华北村的房子,到附近商业小区买一套婚房。“儿子说,就中华北村的房子,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

中华北村属于昆山较早建成的动迁安置小区。房屋建筑破旧、停车混乱,一下雨满地积水,而且乱搭乱建、群租现象严重。2018年9月,昆山各级财政投入约7000万元改造中华北村。改造工程打破以往政府部门、建设主体、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闭环”,改为实地走访、考察,充分听取和采纳居民的意见建议。

包括中华北村在内,2018年昆山启动改造老旧小区27个,惠及居民1.4万户,2019年还将改造17个老旧小区。“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昆山市住建局老小区改造办负责人潘隽说,改造不止于外观形象,更在于解决停车、地下排水、屋面渗水等“难点”“痛点”。

昆山花了数年时间打造出“15分钟生活圈”,主城区内步行15分钟必有公园绿地。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范围建成各类公园160个,其中5公顷及以下小游园106个,下半年计划再完成新建、改建小游园25个。

社区卫生机构同样15分钟步行可达。2017年昆山全面启动实施基层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迄今共新改扩建33家社区卫生机构,并努力搭建“绿色通道”,通过电话、QQ、微信,为患者提供就医咨询和用药指导服务。

昆山市市长周旭东认为,民生工程涉及面广,群众期盼高,要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上下功夫,让老百姓生活更加便利,真真切切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保障,是城市的民生底线。昆山将“因病因残家庭致贫返贫”作为兜底保障重点,推动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大救助、大协作、大联动”现代社会救助政策保障体系。实施精准帮扶政策以来,困难救助对象减少了1333人,降幅33%;发放大病医疗补贴7160万元,惠及16877人;帮助病残困难家庭解决就业67人。

杜举良出生于1949年10月15日,与新中国“同龄”。他感慨昆山这些年变化太多,比如小区改造、厕所革命、口袋公园等等,都体现了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民生工程要花不少钱,昆山肯把钱用在老百姓身上,是让我们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城乡“几无差别”

红花绿树环绕着翻建的漂亮农房,河道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垃圾桶摆放得整整齐齐……走进淀山湖镇六如墩村,难以把眼前场景和农村的传统形象联系起来。“如今在村里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空气好、环境美。”村党总支书记陆志斌说。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昆山涌现出一批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村落。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实施整治工作以来,各区镇累计投入6000万元,用于新建、改造公厕,以及新建生活垃圾就地处置站,另投入5.6亿元实施清水工程。

早在2002年,昆山就开始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把931平方公里市域作为整体来规划,强化城乡联系和市域整体意识,从城市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特色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五个层面来推进建设。

如今的昆山,累计建成300多个城镇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广大居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行政管理、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的便利。

为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制度鸿沟,昆山不断有创新性制度安排:2003年在江苏率先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2004年实现农民与城镇职工一样“刷卡看病”,2005年允许农民通过灵活就业参保平台纳入城保,2008年实现低保标准城乡并轨。

实现城乡一体,还需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武神潭村依靠养殖阳澄湖大闸蟹,种植有机蔬菜,发展乡村旅游,2018年实现村集体收入5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0元。

昆山是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市。2017年5月,王素娟与丈夫辞去工作,入驻昆山淀山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注册成立农业科技公司,种植蝴蝶兰。她说现在做农业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要讲科技含量,善于经营管理。

“我告诉女儿,以后有人问起我们的职业,直接说‘新型职业农民’就好。”在王素娟心中,“农民”已经成为值得一说的体面职业。

幸福昆山“不见外”

对于昆山百余万外来人口来说,2004年有特殊意义:这一年,昆山发行了一本《昆山新市民幸福指南》,并将“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更名为“新昆山人工作委员会”,由过去强调外来人口不能做什么,转变为督促政府部门去为外来人口多做些什么。

43岁的蒋宝娣来自安徽泾县,在昆山已经生活近20年,一直在朝阳新村开小超市。“两个孩子也都在昆山读书。今年3月,我们一家已经正式落户了。”蒋宝娣说,“买房、积分都能落户。很多新昆山人选择在此扎根。”

如何让随迁子女享受教育公平,是昆山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为解决供需矛盾,仅“十二五”期间就投资69亿元,新增学校83所,新增学位9.3万个;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推出积分入学制度,积分包括房产年限、参保年限、遵规守法等指标。对未能取得公办学校就读资格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昆山想方设法“统筹入学”,尽可能安排到民办学校。

昆山还注重打造平等的就业环境。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劳动者纳入一次性开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社保补贴等政策范围。另外,2018年起凡符合条件的外来劳动者均可享受1000~2000元不等的失业保险支持技能提升补贴,以实现能力素质提升。

昆山当地网络论坛曾经发起“如果没有新昆山人,昆山会咋样?”讨论。虽然有人认为外来人增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挑战,但是更多市民认为,如今的昆山,从衣食住行,到企业发展,再到城市建设,已经离不开新昆山人。昆山需要“新昆山人”。

张浦镇新巷社区是流动人口聚集地,也是国家级首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社区。胡荣祥是社区退休党员,作为异乡人,他经常被社区邀请参与各项活动,“小区里没有当地人和外地人之分,一起努力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说,之前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新昆山人的付出和奉献,应聚焦“入住”“入职”“入学”等关键点,让新昆山人得到均等服务、找到心灵归属,由此将这里视为能够长期工作和生活的“一生之城”。(未完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