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2020–01–31▲◆★●■☆
新华社:英国终离去 欧盟有多伤★★
https://news.sina.com.cn/w/2020-01-30/doc-iimxxste7636479.shtml
援助武汉的医疗队,“为何都是137人”?★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1/29/9067530.html
关键节点,习近平晤世卫组织“掌门” 凝聚三重共识★★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1/29/9067360.html
世卫组织今晚再开紧急会议 总干事后悔此前风险评估★★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1-30/doc-iimxyqvy9059344.shtml
新华社:英国终离去 欧盟有多伤★★
https://news.sina.com.cn/w/2020-01-30/doc-iimxxste7636479.shtml
原标题:国际观察:英国终离去 欧盟有多伤
新华社布鲁塞尔1月29日电(国际观察)英国终离去 欧盟有多伤
新华社记者李骥志 王子辰
欧洲议会全体会议29日投票通过英国“脱欧”协议,使英国脱离欧盟的程序朝最终完结又迈进一步。
英国将于31日正式离开欧盟,英欧双方计划随后展开谈判以达成未来关系协定。英国“脱欧”将给欧盟带来多重负面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一些积极因素。如果能充分利用英国“脱欧”带来的改革契机,欧盟未来发展可望“因祸得福”。
挥别“大金主”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天在投票前表示,我们会想念英国,欧盟和英国依旧是好朋友和好伙伴。欧洲议会不少议员在投票现场落泪,流露出对英国离去的不舍。
对于余下的欧盟27国来说,英国离开的最直接影响是少了一个“大金主”。英国是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净贡献国,向欧盟缴纳费用远超所得到的返还。
欧洲经济和财政政策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英国退出后,欧盟每年新增1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缺口。要弥补这么大的缺口,欧盟27国要么压缩预算,要么增加缴费,或者两者并行。欧盟预算的一项主要支出是资助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成员国,这些国家或将受到英国离去的影响。
比利时国家银行2019年发布研究报告认为,英国“脱欧”后,英欧间贸易成本将显著增加。爱尔兰、荷兰等与英国贸易关系密切的经济体可能受冲击最大。
长期以来,英国首都伦敦发挥着国际和欧洲金融中心的作用。随着英国离开欧盟,金融服务机构将不得不在欧盟内重新选址,最有可能获益的是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荷兰阿姆斯特丹以及爱尔兰都柏林。但英国全球咨询公司认为,这些城市无法一夜间复制伦敦金融服务业的生态系统,未来落户欧洲的企业不得不面临价格更高的服务和相对较弱的流动性。
此外,失去英国的欧盟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将缩小,在进行国际贸易谈判时的筹码和话语权也将削弱。
警惕“脱欧”多米诺
民调机构“欧洲晴雨表”2019年5月的调查结果显示,68%的欧盟成员国公民认为自己的国家受益于欧盟。与此同时,2019年5月诞生的新一届欧洲议会显示,“挺欧派”占主导地位的欧洲议会传统格局未被撼动。
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引发了欧洲政治地震,不少国家的右翼势力蠢蠢欲动。当时一些预测认为,英国“脱欧”可能产生“示范效应”,导致欧盟走向分崩离析。然而,事实证明“脱欧潮”并未出现,欧盟依然受欢迎。
法国经济学家帕斯卡尔·奥多诺说,英国“脱欧”使得欧盟摆脱了内部最大的一个反对者,“脱欧”产生的震荡让欧洲人不得不团结起来,获得继续发展的力量。
分析认为,英国“脱欧”进程一再拖延所耗费的政治资源,以及高度不确定性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欧盟内的“反欧”势力。但如果英国未来“脱欧”顺畅并取得更好发展,而同时欧盟表现不尽如人意的话,不排除欧盟内部的“反欧”势力再度崛起。欧盟未来依然需要警惕英国“脱欧”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迎来改革契机
法国总统马克龙29日说,英国将于两天内离开欧盟,英国“脱欧”对大家来说意味着失败和教训。舆论认为,这番话体现出欧盟国家领导人对欧盟发展的反思。
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欧盟没有响应民众需求,半数人认为过去20年来的财务状况在走下坡路,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下一代人将比现在更穷。
分析指出,欧盟内部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不平衡,统一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诸多问题都需要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去推动解决,英国“脱欧”可望成为欧盟改革的“催化剂”。
欧洲经济和财政政策研究中心认为,英国“脱欧”为欧盟改革预算制度提供了契机。未来,欧盟应该更加倚重那些能够产生附加值的政策,更加高效和明智地计划开支,所获得的收益才能更好地弥补成本。
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玛利亚·德梅齐说,欧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挑战”。(参与记者:唐霁)▲◆★●■☆
援助武汉的医疗队,“为何都是137人”?★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1/29/9067530.html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20-01-29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 应悦)近日,为应对疫情,各地区都陆续派遣医疗队前往湖北进行支援。有网友发现,各地支援医疗队人数都为137人。这一数字是不是“疫散去”的谐音?很多网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记者查阅各地区派出的医疗队人数发现,人数并非固定不变,各地区派出医疗队的人数与队内医疗分工有关。大多数地区派出的医疗队都不局限于137人,再加上各地区二批医疗队的派出,不少地区医疗队人数早已超过137人。
各地医疗队近6000人已到达湖北,多地首批医疗队伍为137人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自24日从上海、广东派出第一批医疗队赶赴武汉以来,全国已近6000人抵达湖北开展工作。
随着各地援助医疗小组的出发,有网友发现许多医疗小组的人数都为137人。
1月27日晚,贵州省首批援助医疗队共137人在贵阳龙洞堡机场集合出征。医疗队来自全省9个市州和省属的27家三级综合医院,分成普通患者、危重症患者救治2个医疗组。
25日晚,湖南省首批援助医疗队乘高铁前往湖北。医疗人员共计137人,其中有43名医生和93名护理人员。
此外,甘肃、黑龙江、广西、山西等地的首批医疗队都为137人。
医务人员分组治疗普通感染患者和危重患者
记者整理发现,各地医疗队伍的人数与分工有关。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医疗队医务人员分为针对普通感染患者和危重患者两部分。
以北京市属医院援助队伍为例。此次前往湖北的人数共137人,针对普通感染者,有5个病区,每病区有医护人员15人。针对危重感染者,有一个ICU,医务人员有60人。加上领队2人,共计137人。
其他地区的分工也都与北京类似。
陕西省援汉医疗队领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易智说:“陕西省援助医疗队有6个小组,每个组大概有15个医务工作者,第6组是专门针对重危病人,有60个人的医学医疗专家。共计137人。”
宁夏援鄂抗疫医疗队领队郝晓明称,到达武汉分了8个小组,3个小组是从事重症医学,就是危急重症病人的治疗,另外还有5支队伍是做一般患者、普通患者的治疗。医疗队员共计135人。
辽宁省137人来自10家省级医疗机构和27家市属医疗机构,由呼吸科、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重症医学科和护理专业人员组成,医疗队分为普通患者救治医疗队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
此外,医疗队的人员构成还有护工、行政人员等。
上海市第二批148名医疗队员来自上海51家单位的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和护理等专业科室,其中医生52位、护理人员93位,还有3位行政人员。
各地均派出百人以上医疗队,人数不固定
首批前往武汉支援的医疗队伍来自上海和广东。其中上海首批医疗队伍共136人,于除夕夜启程。1月27日,上海增补50名护理人员。
此外,四川省首批派出援助医疗队伍138人,山东省首批派出138人,广东省首批派出128人,河北省首批派出150人。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派出了27名医疗人员加入了吉林省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据该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医院在选拔援助人员时并未提前确定好人数。“都是大家先报名,最后确定的人数。”
为了抗击疫情,多地派出第二批医疗队抵达武汉。28日,第二批上海医疗队148名队员踏上征程。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经派出第二批救援队伍的地区有上海、山东、广东、天津、河北、江苏、浙江等地。
其中,山东第二批医疗队派出135人,广东147人,天津138人。
还有部分地区已派出第三批支援医疗队伍。1月28日,上海第三批148名医务人员出发前往武汉。
医疗队中不乏抗击SARS“老兵”
各地援助湖北医疗队大多是医疗工作的中坚力量,很多参与过“非典”疫情防治工作。
1月23日,广州南方医院的“请战书”在网络流传,发起的是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赴小汤山医疗队。在“请战书”上留名的24名南方医院医护人员随广东省首批援助医疗队前往湖北。
北京市属医院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中有许多2003年参与过“非典”防治的医务人员。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徐跃峤曾经历过“非典”一役。徐跃峤表示,有能力和信心接受任务,“尽最大的努力,抗击疫情,共护生命”。
此外,各地前往湖北的医疗队都随行携带了医疗物资。
在大年三十凌晨1点上海医疗团队到达武汉后,5吨救援物资也在凌晨3点送到上海医疗团队驻地。
据悉,由上海绿地贸易港集团筹集的防护口罩、乳品、速食品等2500余件保障物资迅速完成集货,首批物资已于25日下午运至武昌区疾控中心。目前,第二批物资已在路上,整批物资预计将分三次运送完成。
1月28日下午,首批来自北京的医疗援助物资已经送抵仓库。北京医疗队负责人在清点物资过程中表示,北京很多市属三甲医院克服各自的困难,宁可后方吃紧,也把最急需的物资送到了前线,这是对前线医护人员的最大支持。
山东第二批援助湖北省医疗队138人紧急驰援武汉,并带来10万只口罩。
新疆医疗队还带了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基本药品等近4吨物资。医疗队抵达武汉后即接受当地指挥部分派任务,随时投入救援工作。新京报记者 张璐 应悦▲◆★●■☆
关键节点,习近平晤世卫组织“掌门” 凝聚三重共识★★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1/29/9067360.html
综合新闻 2020-01-29: 在中国打响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8日在北京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在这个时间节点,中国最高领导人与世卫组织“掌门”就疫情防控坦诚交流,将有助于中国与世界达成三重共识,展现中国疫情防控的信心,更好回应世界关切。
1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高层共识:中国有能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抗击疫情扩散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切。中国此次疫情防控,从一开始就注重与世界沟通情况、回应关切。“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习近平在首次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指示时即强调。
在28日的会见中,习近平强调,疫情防控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我在中国农历新年第一天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了全面部署,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人们记得,正月初一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及港澳台地区通报疫情信息,加强合作、全力应对,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
事实上,无论是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还是各部委的相关防控工作部署,都及时回应国际关切。中国外交部还专门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涉外工作,并专门为外国驻华使馆(团)举行疫情防控通报会,沟通相关情况。
外界认为,主动沟通、及时回应,有助于从政治层面凝聚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共识,即中国有能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表示,中国最高领导人和世卫组织总干事直接沟通具体情况和信息,让世卫组织能够切身了解到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进展如何,对于世卫组织准确评估中国疫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至关重要。
资料图: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专家共识:参与中国疫情防控更顺畅
“中方欢迎世界卫生组织参与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已赴武汉进行实地考察。”习近平在会见中表示,中方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
观察认为,中国主动、积极和开放的态度,有助于外国专家更顺畅地以各种形式参与中国的疫情防控,相关合作也已经在进行中。
谭德赛在会见中即表示,中方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
“现在有一些外国专家并不是非常了解中国疫情防控中具体状况,因此可能会把一些情况想象得过分严重,作出过度反应。”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说,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因此作出过度反应。
戴指出,通过和国际社会、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沟通,经过外方专家的直接考察,对于消除各种疑虑和过度反应,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从具体层面上说,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周亭认为,世卫组织专家在武汉考察,将有利于中国的疫情防控标准与世界对接,让基于统一标准的疫情防控研究更为顺畅。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马晓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舆论共识:疫情信息更及时透明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习近平在会见中表示,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
这一表态成为中国近期加强疫情信息公开的又一体现。外界注意到,近期,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发布力度越来越大,透明度越来越高。如国家卫健委和湖北省的疫情发布,已成每日例行。
“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在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疾病过程中的自身经验,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戴焰军说,这次疫情防控战,中国在解决问题的态度、能力、方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
“一系列的信息公开举措,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是一个对世界公共安全负责任的大国。”常健说。
周亭认为,在此时会晤世卫组织的“掌门”,将有助于世卫组织对中国疫情防控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有助于凝聚高层共识,有助于稳定国际预期和信心。
在对近期国际涉华疫情舆论进行分析后,周亭认为,虽然也有一些负面声音甚至是谣言出现,国际媒体对于中国抗击疫情的报道,总体是积极客观的。
“在此情况下,中国近期的一系列加强信息公开的做法,以及习近平与谭德赛的会见,都有助于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抗击疫情状况乃至更好地正确认识中国。”周亭说。▲◆★●■☆
世卫组织今晚再开紧急会议 总干事后悔此前风险评估★★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1-30/doc-iimxyqvy9059344.shtml
原标题:世卫组织今晚再开紧急会议,总干事后悔此前风险评估
新京报快讯(记者 谢莲)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消息,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将于2020年1月30日(星期四)再次召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突发事件委员会开会。
会议拟于日内瓦时间13:30(北京时间20:30)开始。
委员会将针对此次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如何处置疫情,向总干事提供咨询意见。总干事将在听取委员会意见后作出决定并公布各项建议。
谭德塞推特截图谭德塞推特截图
谭德塞29日在推特上解释称,目前中国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已经超过6000例,但目前已报告的其他15个国家仅有1%(68例),“不过中国以外3个国家出现人传人现象,病毒未来会全球传播的可能性就是我召集突发事件委员会开会的原因”。
谭德塞称,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对卫生系统的影响深感忧虑,“目前正是流感季,许多人都很担忧,还有些人生病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表现出了各种症状,在已知的病例中,大部分人症状较轻,但大约1/5的人症状较重,出现包括肺炎、呼吸衰竭等症状”。
谭德塞表示,对于本周评估全球新冠病毒风险为“中等”深感后悔,“我已经多次强调风险等级应为高风险”。“明天的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后,我们将有更多新信息。”新京报记者 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