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称:新冠病毒致死率为猪流感的10倍★★

今 日 看 点:20200416▲◆★●■☆

赵立坚:如果各国借鉴中国的做法 就不会出现今天灾难★★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4/14/9357708.html

世卫组织称:新冠病毒致死率为猪流感的10倍★★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4/14/9358340.html

惊叹!天坛是这样建成的 图解神还原(动画多图)★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4/14/9358147.html

赵立坚:如果各国借鉴中国的做法 就不会出现今天灾难★★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4/14/9357708.html

中央社 2020-04-14: 赵立坚说,中方抗击疫情取得了积极成果,如果其他国家借鑑中方的做法,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灾难。(法新社)

疫情蔓延,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90万人确诊、12万人死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今天(14日)在记者会上指称,中方抗疫取得积极的成果,「如果其他国家借鑑中方的做法,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灾难」。

中国近期在广东等地以疫情为由针对非裔的种种强制作为,引发非洲国家的怒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欧塔加斯(Morgan Ortagus)也斥责,这是「可耻的仇外行为」。对此,赵立坚在14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中说,美方此举是借题发挥,试图藉此挑拨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关係,破坏中、非传统的友谊,「这种做法是徒劳的,也极不道德」。

赵立坚说,中方抗击疫情取得了积极成果,如果其他国家借鑑中方的做法,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灾难。他还说,非洲使节们在这次疫情中,都感谢中国在防疫的同时,也克服困难照顾在华的非洲国家公民,并向非洲施以援手。

最后,赵立坚说,中非友谊在中国和非洲大地深入人心,牢不可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非双方再次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任何蛊惑和抹黑都不会奏效,任何离间和挑拨都不会得逞。▲◆★●■☆

 

世卫组织称:新冠病毒致死率为猪流感的10倍★★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4/14/9358340.html

文章来源: 光华网 于 2020-04-14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新冠肺炎正在迅速蔓延,而新冠病毒致死率是2009年猪流感的10倍。

据光华网今天报道称,世卫指:新冠肺炎致死率为猪流感10倍。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周一表示,新冠肺炎正在迅速蔓延,致死率是2009年猪流感的10倍。他说,而且在人群密集环境,如养老院中更易传播。他又指,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加速非常快,但减速却慢得多。

据谭德塞表示,一些国家和社区已经经历了数周的社会和经济限制。一些国家正在考虑何时解除这些限制,但他强调,必须慢慢且受控地解除限制措施,不能一次性全部解除。世卫周二将发布最新战略建议,包括各国考虑取消限制时要达到的6个标准:

  1. 疫情传播得到控制
  1. 卫生系统具备发现、检测、隔离和治疗每个病例、并追踪每个接触者的能力
  1. 在卫生设施和养老院等特殊环境中将爆发风险降至最低
  1. 在工作场所、学校和人们所必须前往的其他地方采取了预防措施
  1. 可以控制输入性风险
  1. 社区接受充分教育,参与并得到授权,可以适应新规范

该报道称,同时,谭德塞表示,目前大量学校关闭,约14亿儿童无法上学,每个政府都必须评估自身处境,同时保护所有人民,尤其是最脆弱的人民。每个国家都应采取全面措施来减慢病毒传播速度并挽救生命,力求达到低水平传播或不传播的稳定状态。▲◆★●■☆

 

惊叹!天坛是这样建成的 图解神还原(动画多图)★★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4/14/9358147.html

文章来源: 可视化星球 于 2020-04-14

可视化星球-建筑-No.003

今天的北京,拥有的人类遗迹太多太多,光世界遗产就多达7项,是世界上拥有遗产数目最多的城市。

▽北京市世界遗产地图 数据源自:邬宏《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 制图@巩向杰&张靖/可视化星球

其中古建筑遗迹更是不胜枚举

大大小小的古建筑遗迹多达上百处,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把整个北京称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北京市古建筑地图| 制图@赵榜&谢禹涵&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诸多的古建筑中,有一件极为特别,它是王权天赐的象征,是古代中国人宇宙观的集中体现,它就是天坛–天国神殿。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的中轴线东侧,占地面积达273万平方米,接近紫禁城的四倍大。

▽天坛建筑群位置|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如此大的范围里,却只有寥寥几处建筑物,置身其中,无疑有种空旷浩荡的感觉

▽天坛建筑群总平面图|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这寥寥无几的建筑中,有一处最为让人们熟悉,那就是位于建筑群重心位置的祈年殿。这座圆形大殿建筑,在众多中国古建筑中,显得卓尔不群

▽祈年殿外观| 图片源自@VCG

三层蓝色琉璃瓦顶作为建筑屋,象征至高无上的“天”。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天是自然之本、万物之祖

▽祈年殿解剖示意注:1420年初建的大殿为方形的“大祀殿”,明嘉靖年间改建为圆形“大享殿”,大享殿的三层屋檐从上至下为蓝、黄、绿三色,清乾隆十六年修缮时将三层屋顶全部改为蓝色,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蓝色琉璃瓦之下,则是整座大殿最为复杂精巧的,木结构部分,木结构由柱、枋、斗拱、梁等共同组成

▽祈年殿木结构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处于最下面的为木柱,木柱由内而外分三圈排列,最内圈的4根钻金柱高度近20m,内圈之外的12根柱子被称为金柱,最外圈较小的12根木柱,则被称为檐柱。

▽祈年殿木柱对比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些柱子正好以4的倍数分布,它们分别代表了,一年四季、十二月以及二十四节气。

除了数字上的象征

柱子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撑大殿的全部重量,它们由内而外依次撑起三层屋檐,

▽祈年殿木柱图解|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为了防止木柱东倒西歪,木柱与木柱之间有额枋相连接,不同于普通木结构建筑,祈年殿的额枋需要人为进行弯曲处理,处于最上层的额枋弯曲度最大,这需要高超的技术才可以实现。

▽祈年殿额枋图解 额枋包括:大额枋、承椽枋、博脊枋、平板枋等|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最上层的枋与枋间,还有8根童柱相接。童柱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钻金柱更好的承受来自上层屋檐的重量,另一方面就是内圈虽然只有四根柱子,但从外部看起来每层均有12根柱子。

▽祈年殿童柱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每层的柱枋之上,便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独特构件,斗拱。一个个斗拱分别坐落在柱头

以及与柱头持平的平板枋上,远远看去,建筑的结构显得极为精密。

▽祈年殿各层斗拱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祈年殿用到4种,共计200多个斗拱。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这些斗拱不但起到结构衔接的功能,还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并且有着明晰的等级差别。

▽祈年殿斗拱等级差别|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斗拱之上,是大殿的屋面部分,屋面由椽(chuan)子与望板,铺设于架在斗拱之上的檩(lin)条上。

▽祈年殿椽子与望板|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最后将琉璃瓦覆盖在望板之上,整座大殿建造完成

▽祈年殿屋面图解|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繁复的木结构内部,有装饰的美轮美奂的天花与藻井。

▽祈年殿天花与藻井| 摄影师@王琼

藻井最终汇聚于中心部位雷公柱,雷公柱的顶端就是整座大殿的宝顶了,从下仰望金色宝顶,犹如繁星中最耀眼的那颗,璀璨夺目。

▽祈年殿顶部图解|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更为复杂的是,所有结构均为中心放射状分布,这就使得建筑本身在结构组合上,有着不同于普通木结构建筑的复杂度。从空中俯瞰,建筑主体构成了一个个同心圆。

▽祈年殿俯瞰| 图片源自@吉正/龙脉航拍

这一切的精巧,都坐落在石制的祈谷坛之上,寓意天地相交而生万物,体现了农耕时代人们对自然的依赖,而产生对天地的原始崇拜。

▽祈年殿与祈谷坛|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样的组合,也正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正如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中所说:“在外形上,三者之中,最为庄严美丽的,自是屋顶部分。但在技艺上,经过艰巨的努力,最繁复的演变,登峰造极,在科学美学两层条件下最成功的,确是支撑那屋顶的梁柱部分”。它们在祈年殿这里集精华于一身,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建筑的一个窗口。

▽祈年殿建造场景想象图|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从象征意义到实际功能,以祈年殿为代表的封建礼制建筑,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寓意一切生活资料,皆由天所赐予,天人合一。

与祈年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位于其正南侧360m的圜丘坛。

▽圜(yuan)丘坛位置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据《明史》记载:明嘉靖年之前大祀殿(祈年殿)为天地合祭的场所,此后嘉靖皇帝实行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侧建圜丘坛用来祭天,将原来的大祀殿改为祭谷所用。清代帝王入关后沿用这一制度,并将“大祀殿”改名为“祈年殿”,把明代所建的两重坛台的圜丘坛改建为三重坛台,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圜丘坛的样子。

看似极为简单的圜丘坛,却和祈年殿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隆重的祭天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圆丘各层图解|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每年冬至日,皇帝即在圜丘中央举行祭天仪式,经过精确设计的圜丘,站在中央的人(皇帝)发出的声响,会被周围环绕的栏板反射三次,形成来自四面八方的回音,创造出“天人对话”的氛围,从而完成对天地的祭拜。

▽圜丘坛祭天回音模拟 你听到了吗?|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种仪式,表现了封建社会王权天赐的观念,皇帝即为“奉天承运”统辖万民的人。

空荡荡的坛面上,把中国哲学对于“无”的理念诠释到了极致,正所谓绘画中的“无画处皆为妙境”,音乐中的“此时无声甚有声”,文学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整座古都的神圣在这里化为“空无一物”。

▽圜丘鸟瞰| 图片源自@吉正/龙脉航拍

圜丘坛与祈年殿之间,由一条甬(yong)道相连,甬道高出地面4m,在甬道之上还有一个圆形建筑皇穹宇,用来供奉皇帝祭天时所用的牌位。

▽天坛建筑群主轴线航拍| 图片源自@吉正/龙脉航拍

一系列建筑共同组成了,天坛建筑的主轴线,在主轴线周围的地面,种有大片大片的柏树林,登临甬道如置身一片绿色海洋,沿着中间的甬道前行,就像走向天庭。

▽天坛柏林航拍| 图片源自@吉正/龙脉航拍

除此之外,在建筑群周边还建有祭天所用的,宰牲亭、斋宫、神厨、神库、望灯台等

这一切的布局都是为了营造,一种至高、至上的氛围,把祭祀活动的气氛,烘托的更加神圣。至圣之坛,以祈年殿和圜丘为主体的,天坛建筑群,是中国礼制祭祀建筑的最高代表,是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祈年殿圜丘坛平面|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它们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理想、民族文化于一身,无论在总体布局上,还是在结构技术和造型艺术上,都是无与伦比的精华,更是世界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天坛建筑群航拍| 图片源自@吉正/龙脉航拍

时至今日,以天坛建筑群为代表的传统封建礼制,随着时代的洪流离我们远去,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它的光芒似乎正在日益变大,这就是天坛,中国人的至圣之坛。- End –

创作团队:撰稿 设计| 张靖;地图| 巩向杰 赵榜;图文排版| 陈随;审稿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王贵祥 教授

说 明:

1.本文模型制作主要参考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所著的《北京天坛》一书中的测量数据,因本文以建筑结构讲解为主,因此模型中细节尺度不与实际精确对应。

参考文献:

1:王贵祥|《北京天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柳肃|《北京天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

3: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天坛志》北京出版社,2006年

4: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5:王其钧|《皇家建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

6:李路珂、王南 等|《北京古建筑地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