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2020–05–08(上午版)▲◆★●■☆
28位欧盟大使联署文章遭中国官媒删节:只谈友好不谈新冠★★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07/9434278.html
学术圈地震!浙大北航等学者被国外期刊撤稿30余篇★★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07/9434330.html
世卫:正讨论再次派代表团前往中国 找到病毒来源★★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07/9434495.html
特朗普:或一两周后报告中国履行贸易协议情况★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06/9433283.html
28位欧盟大使联署文章遭中国官媒删节:只谈友好不谈新冠★★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07/9434278.html
德国之声 2020-05-07: 全球抗疫中如何保持合作?美中对峙下如何找到自己的立场?在欧中建交45周年之际,欧盟面对棘手问题。而一篇由28位欧盟大使联署的文章,在中国官媒发表时却被“删去若干字”。
中国官媒《中国日报》5月6日发表了由欧盟及所有成员国驻华大使共同署名的一篇纪念欧盟与中国建交45周年的文章,题目为《全球危机下欧中关系至关重要》(EU-China ties vital amid global crisis)。
由欧盟驻华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以及27位驻华大使共同署名的这篇文章回顾了1975年欧中建交以来双方的合作,并展望新冠危机等全球挑战下互动的前景。有媒体注意到,《中国日报》刊登的英文版与欧盟驻华代表团官方网页上的版本有所不同。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欧盟方面证实文章受到审查,并删除了暗示中国是新冠病毒来源地的字句。报道援引欧盟官员称,最初因某些表述受到中国外交部的反对,文章被禁止发表。最终见报的版本中,这一段争议文被删除:
“然而,冠状病毒在中国的爆发,及其在随后三个月中向世界其他地区的传播,意味着我们早已制订的深化中欧合作的计划被暂时搁置了,而欧盟和中国已全力动员起来,应对如今已经成为真正全球性的重大挑战。”
欧盟外交事务女发言人巴图-恩利克森(Virginie Battu-Henriksson)回应《南华早报》询问时表示,欧盟驻华代表团被告知,文章只能在中国外交部的同意下才能发表。她证实中方要求删除与新冠病毒起源和传播有关的部分句子。
巴图-恩利克森也说,欧盟外交官在”非常不情愿”的情况下,决定发表删改后的文章,以便能在中欧建交45周年纪念日见报。另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日报》没有按照原先承诺刊登文章的中文版本。
美中交恶 欧盟如何选边站
这已是近期媒体第二次披露欧盟的信息发布受到中国政府的干预。4月底《纽约时报》曾报道,在北京的施压下,欧盟一份内容涉及中国抗疫信息政策的报告被删改和推迟发表。此类消息从一个侧面突显了欧盟与中国目前关系的紧张和微妙。而在眼下美中关系紧绷的背景下,欧盟对华立场的把握似乎更加为难。
本周四,欧盟驻华大使郁白在北京的一次记者会上表示,中美关系紧张影响到当前的全球抗疫,后者需要广泛的多边合作。
他说,中国对缓和紧张局势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例如通过进一步推进本国经济改革,以避免全球供应链被破坏、主要经济体相互脱钩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郁白指出中美在战略、经济、政治上的紧张关系日甚,欧盟认为”这样的紧张势态无助于建设我们需要的合作精神”。这位欧盟大使还敦促中国在于欧盟就双边投资协议的谈判中表现除更大的雄心。他指出,如果能及时完成签署,”这一协议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去年持续至今的贸易战到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之后关于病毒源头和追究责任的口水战,美中两个大国之间的对峙加剧,让欧洲的外交政治决策陷入困境。德国媒体舆论对如何”选边站”的问题,讨论也越来越激烈。
本周,拥有德国发行量最大报刊的施普林格(Axel Springer)出版集团总裁多普夫纳(Mathias Döpfner)在旗下的《世界报》发表评论。他认为,在新冠疫情过去之后,欧洲必须做出抉择:是与美国,还是与中国结盟。
作者认为:”德国和欧洲应当与美国共同决定,与中国脱钩。如何实现,则是未来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多普夫纳指出, “美国即便存在很多弱点,仍是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自由大国”,而中国选择的制度和道路与西方自由民主体制及其基本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
“最终很简单:我们欧洲想要哪一个未来:是与一个不完美的民主政体结盟,还是与一个完美的独裁政体?决定其实应该不难。”▲◆★●■☆
学术圈地震!浙大北航等学者被国外期刊撤稿30余篇★★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07/9434330.html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2020-05-07
因“学术不端”问题,国内学术圈又迎来了一次规模不小的“地震”。
今年4月,国际著名学术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批量撤销33篇论文,加上该期刊近两年撤下的另8篇论文,总共有41篇,其中39篇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中国。
撤稿理由包括剽窃他人未发表手稿(duplicated from an unpublished manuscript)、操纵作者身份(authorship manipulation)、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an attempt to subvert the peer review process)、内容抄袭(substantial overlap most notably with the article cited)、图像未经允许不当复制(figure duplication without appropriate permission)。其中超过一半的论文作者同意撤稿。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初步统计,这场集体撤销论文风波牵涉到国内数十家高校、单位和公司,包括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其中不乏有多篇论文还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而被“下架”论文最多的前三家机构分别是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其中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同一位通讯作者甚至被撤销7篇论文,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也分别有同一通讯作者被撤稿4篇的情况。
“学术带头人”被撤稿7篇
施普林格(Springer)掀起的这场论文打假,让学术不端的行为暴露在阳光下。
澎湃新闻统计发现,在此次集体撤稿波及到的数十家高校、单位和公司当中,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包括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等)、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是提到最多的高校单位,分别被撤下12篇、7篇、4篇论文,另外还有3篇是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的文章。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成为被撤稿最多的单位。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吴怡、实习生林海颐整理翻译,数据来源:施普林格(Springer)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被撤的7篇论文均来自于同一位通讯作者“Chao Xiong”。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期刊指出,这7篇被撤的论文均剽窃他人未发表手稿,其中4篇操纵作者身份、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
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被撤的7篇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文均标注获得了多个项目基金支持,包括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研究项目(BRA2016111)、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16200)、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CE20175031)、电子信息测试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YFKM-WHH-201705-01)、常州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CM20173003)、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这7篇论文的撤稿时间不同,有4篇在今年4月份,3篇在2018年6月。通讯作者Chao Xiong只同意撤下其中5篇,反对另2篇的撤稿。论文的其余作者均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Chao Xiong”实为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前任副院长熊超。学院旧版官网的“教师名录”和“人才工程”栏目显示,熊超在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7年成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而在近两年的学校新版官网上,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分拆成了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熊超没有出现在领导名单之列。
澎湃新闻就上述论文撤销事件联系熊超,对方回应称,“同意撤稿表示我认同期刊(提出)的问题,相关的经费已经被撤销了。”
这7篇被撤论文中,有3篇是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合作的。公司官网显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简称“41所”)是我国唯一的专业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本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迄今为止,41所共完成科研成果近400项,4项获国家奖,100多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下架”论文多数来自同一特刊
除了上述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被撤的7篇论文,来自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通讯作者“Zepeng Wang”,也同样被撤稿4篇,撤稿理由主要为剽窃他人未发表手稿、操纵作者身份、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
另外,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论文通讯作者“Caiyou Zhang”,也有4篇论文被撤,撤稿理由主要为内容抄袭、操纵作者身份、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澎湃新闻检索发现,以“Caiyou Zhang”为通讯作者的这四篇论文,存在一稿多投的情况。这四篇论文也曾于2018年-2019年期间发表在另一国际著名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旗下的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期刊,不过也均被撤稿。
然而,同样是这四篇论文的作者栏,却只有1篇出现了“Caiyou Zhang”的名字。另有两篇的通讯作者也变成了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BoDai”。
施普林格(Springer)官网显示,本次集体撤稿的论文大多数来自特刊“Multi-source Weak Data Management using Big Data”,是期刊组织的特刊征稿(Special issue)。
巧合的是,该特刊的客座编辑(Guest Editors)分别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s Branch)、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Alibaba Research Center for Complexity Sciences)、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国立大学被撤的两篇论文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有合作。
“Multi-source Weak Data Management using Big Data”特刊客座编辑名单。
关于客座编辑在本期特刊的角色以及撤稿事件的调查结果,澎湃新闻邮件联系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期刊的总编辑,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具体答复。
值得注意的是,多篇论文的撤稿理由均提及“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这如何理解?澎湃新闻根据公开资料了解到,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取的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刊物编辑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专家学者评价论文质量,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主编参考评议结果后决定是否刊发。
由国外两位科学工作者创建的网站Retraction Watch(撤稿观察)显示,通常论文被撤的原因包括同行评议造假,指的是故意不按照期刊指南或道德标准进行同行评审。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了《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其中提及,反对委托代写代发论文。遵循论文撰写和发表规范,反对以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论文挤占浪费学术资源,共同抵制学术论文发表中第三方中介机构投机取巧谋取利益的不端行为,反对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论文、对论文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或评审意见,维护好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形象和学术尊严,提升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声誉。
多篇被撤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此次被撤稿的论文中有多篇标注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作者主要出自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除了浙江大学论文作者并未回应,其他均表示同意撤稿。
标注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被撤论文名单。
6天前,澎湃新闻就上述撤稿事件邮件联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论文通讯作者“Liye Gui”,以及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论文通讯作者“Yongjun Zheng”,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对方的回应。
而获得基金资助的被撤论文将如何处理?5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表示,由宣传处统一口径回复媒体。而宣传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情况(汇报),需要把详细的内容上报给领导再作出正式回应。
这并非是施普林格(Springer)首次“下架”问题论文。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5年8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2017年4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的《肿瘤生物学》杂志一次性撤销107篇中国学者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被喻为国内学术圈的一次“大地震”。
同年8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表示,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处理情况:第一种是若发现该论文有学术不端行为、撤稿或者是其他的行为,且标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就要对这个工作进行处理。第二种是这些被撤稿的论文,被用来作为基础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话,就要重新审阅。
针对2017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论文“撤稿事件”,当时杨卫透露,大概总数有70几位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取消50几位责任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资格1到7年,撤销40多项已经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这些事情的严肃处理会为这一类学术不端行为,起到重要的、关键的制止作用。”
随着2020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季的到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4月27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评审环境的公开信》称,评审专家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评审工作,抵制各种人情评审,不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不违规与被评审项目的利益相关人员联系,不披露任何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请托,坚决抵制任何干预正常评审工作的不良行为,并自觉回避利益冲突。▲◆★●■☆
世卫:正讨论再次派代表团前往中国 找到病毒来源★★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07/9434495.html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 2020-05-07
当地时间5月6日,世卫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正与相关方讨论再次派代表团前往中国,将关注不同动物的接触史,以找到病毒来源。▲◆★●■☆
特朗普:或一两周后报告中国履行贸易协议情况★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06/9433283.html
文章来源: hket 2020-05-06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5月6日)表示,他将能够在约一到两星期后,报告中国是否正在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规定的义务,他密切关注中国是否兑现增加购买美国商品的承诺。
中美正因新冠肺炎疫情问题而紧张关系升温。有美国官员表示,正考虑对中国采取行动,包括可能加征关税、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不过,当被问及这些问题时,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正在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当中,所以我不想现在讨论」。
此前,特朗普曾威胁,可能会考虑用关税手段来惩罚中国应对疫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昨称,关税既伤对手也伤自己,打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强调在当前形势下,各方应合作,而不是寻求利用关税作为武器和大棒来胁迫其他国家。
特朗普周三称,中国正购买大量美国农产品,但质疑采购规模是否满足协议中对于美国农产品、制成品、能源和服务的购买承诺。他将能够在大约一、两星期以后报告情况,内容不仅是农业方面,还与其它许多行业有关。他希望中国能够履行协议,会拭目以待。
华盛顿承诺将与北京就第二阶段贸易协议展开谈判,以解决政府补贴和棘手的技术转让问题,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美国经济停摆,有关磋商尚未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