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2020–05–11(上午版)▲◆★●■☆
中国或准备宣布对澳大利亚“高额关税报复”★★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10/9443981.html
女官员聚众吸毒身亡事件:“多名公职人员”都有谁?★★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10/9443689.html
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 当做国家的敌人★★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10/9443925.html
中国或准备宣布对澳大利亚“高额关税报复”★★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10/9443981.html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20-05-10
“中国在激烈的外交争吵中开出第一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10日这一评论说的是:澳大利亚几个主要谷物生产商当天发表联合声明,称他们得到消息,中国可能会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大麦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截图
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伯明翰10日仍发表声明表示关切,称将捍卫澳大利亚大麦生产者的利益。据了解,中国商务部对澳大利亚大麦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已进行一年多,近期将结束。但因为这一消息正值澳大利亚近日附和美国、鼓动对新冠病毒疫情进行所谓“国际独立调查”引发中方不满之际,澳方一些人和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政治化解读。ABC9日称:“(澳)政府消息人士认为,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可能被用作中国征收关税的掩护,以报复澳大利亚推动新冠病毒的独立调查。”
澳几个主要谷物生产商在10日的声明中说,据他们了解,中方将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大麦征收高达73.6%的反倾销税和6.9%的反补贴税。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的谷物生产商是从中国商务部获得这些信息的,但该消息尚未经中方证实。
大麦是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三大农产品之一,正常情况下,澳大利亚每年出口的大麦至少有一半是销往中国。据估计,2018年该项贸易额达15亿澳元,2019年由于干旱下降至6亿澳元。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公告,2018年11月和12月,应中国国际商会申请,商务部分别决定对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两项调查在一年后均被延期6个月,截止日期分别为今年5月19日和6月21日。
澳大利亚谷物生产商协会主席魏德曼10日对媒体称,他对中方的决定“感到意外”,并称这将是对澳的重大打击,根据当前大麦的市场价格,这些关税将终止两国之间的(大麦)贸易。
尽管离中方的最终决定还有10天,澳大利亚贸易部迅速对这一报道做出了反应。伯明翰10日在声明中表示,澳大利亚尊重中国对国内的反倾销案件进行调查,但他认为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反倾销税是“不正当的”。澳政府已经在与谷物生产行业合作,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提出最强有力的反对证据,并将在中国政府做出最终决定之前,寻求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据澳《时代报》报道,西澳洲农业部长麦克蒂尔南10日表示,西澳洲政府将就这一问题直接向中国领事馆展开游说,当地农民刚刚开始播种今年的作物,但是该州的优质大麦很难找到其他的市场。该州向中国出口了88%的大麦。
尽管中方的反倾销调查纯粹是法律行为,澳大利亚也拥有上诉的权力,但西方媒体仍然有意将这一议题政治化,将此描绘为“中国对澳推动新冠疫情国际调查的报复”。路透社、ABC、《澳大利亚人报》10日均提到,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上月曾说过,如果中澳关系恶化,中国消费者可能会抵制澳大利亚的牛肉、红酒等产品。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莫里森政府只有10天的时间来阻止澳大利亚大麦生产商受到高达80%的关税打击。”《悉尼先驱晨报》10日的报道称。▲◆★●■☆
女官员聚众吸毒身亡事件:“多名公职人员”都有谁?★★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10/9443689.html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2020-05-10
女干部聚众吸毒后身亡,“多名公职人员”都有谁?
湖南祁东女干部吸毒后身亡:事发时多名公职人员参与吸毒 纪委介入。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综合媒体《新京报》等报道,湖南祁东县文化馆副馆长施某某非正常死亡一事,引发社会关注。5月9日,新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5月2日晚,施某某曾与多名公职人员聚众吸毒,施某某吸毒后抽搐不适,送医抢救无效身亡。经公安机关查证,事发当晚,死者施某某及其朋友共10人聚餐,餐后唱歌饮酒吸毒。5月9日晚,祁东县官方通报称,纪委监委对其中涉案公职人员已展开党纪政务审查。目前,其他9名涉毒人员也已全部归案,公安机关正在对案件进行深入侦查。
“酒后”“涉毒”“女馆长”“非正常死”……这起公职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件,每一个关键词都引人联想。根据当地官方通报,目前已经可以确认的是,在死亡前,施某某参与了聚众吸毒,且还有其他公职人员涉案。
吸毒本身已经违法,公职人员吸毒则更是严重违法违纪,它不应该被当作普通违法案件来处理,当地除了同时启动纪律审查,随着调查进展,涉案公职人员名单也应该尽快依法向社会公开。比如,目前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显示,祁东县公安及文化系统有人与涉案人员同名同姓,这类信息的真实度如何,当地也宜作出正面回应,避免引发更大的社会猜想。
而在官方进一步公布案件细节前,此事还有诸多疑问待解。比如,施某某的死亡是否与吸毒直接相关、此前是否就有涉毒史?同时,考虑到不止一个公职人员涉案,甚至跨越多个行政系统,当地更要以此为契机,对可能存在的公职人员吸毒风气有进一步的深查,并追踪毒品来源,别放过任何一个参与此事的违法违纪人员。
事实上,这并非祁东第一起公职人员涉毒事件。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初,祁东县就一次性通报了12起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涉毒典型案例;而去年6月,当地官方报道透露,祁东县纪委监委不断强化基层公职人员“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吸毒涉毒、参赌涉赌案件,近三年来,111人因涉毒涉赌问题被处分。
从更大范围看,近几年随着执纪的深入,全国多地都曝光过公职人员吸毒事件。公开报道显示,仅湖南一地,2016年市、县纪委通报的涉毒公职人员就近百人。而与祁东同样隶属衡阳市的衡阳县,更是专门出台了《关于党员、国家公职人员吸毒行为的处理办法》,明确坚持“涉毒嫌疑必检、涉毒疑犯必究、涉毒案件必挖、涉毒公职必查、涉毒场所必罚”。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必要的“零容忍”态度。
但由最新爆出的公职人员涉毒案件来看,对于公职人员吸毒现象,还需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像此次事件在官方正式回应前,当地民间就已传闻多时,这反映出公职人员涉毒,往往并不“神秘”,扩大社会监督渠道,“线索”或并不难找。
而在查处上,地方也应该避免因为“形象”负担而对公开处理有顾虑。须知,让所有公权力逾矩行为都能够被及时清除,形成“出现一起严查一起、公开一起”的治理刚性,确保地方权力运行的风清气正,才是对地方形象最好的维护。□任然(媒体人)▲◆★●■☆
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 当做国家的敌人★★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10/9443925.html
腾讯 2020-05-10: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敌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个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敌人。
8月13日(2010年),美国重量级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只有经过仔细鉴别和彼此对照之后,才能弄清这位82岁的老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论家,或按他自己喜欢的称呼,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乔姆斯基在短暂的中国之行期间,用沙哑低沉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当下事务的认识,并延续了批判美国政府的老调。他带来一股旋风,除了知识界的欢呼外,《人民日报》也就此发表报道,称他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对美国政府的批评立场一生不变,曾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抨击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认为它是虚伪的。这些批评,并未给他带来太大麻烦,相反,却为他赢得卓越的声望。他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如果说乔姆斯基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那也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本身,而在于这种观点所持的姿态:批评者。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宽容态度,是我们社会当下亟须拥有的资源。在目前这个变化急剧、事端丛生的发展阶段,缺少合格的批评者,或者缺少对于批评者的宽容态度,将会带来无穷恶果。保持怀疑和批判的姿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因为知识分子享有知识的“特权”,并有专业能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剖析。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永远面临着两种选择:做一个向权威俯首帖耳的御用文人,或做一个独立的批评者。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乔姆斯基成了美国政府永远的反对派。即使在中国之行的演讲中,他也会时不时地将话锋转回到大洋彼岸那个“政府”上。)
中国的知识界乃至整个社会,有必要对这一番我们略有些陌生的言论进行检视,并且从中得到有益的思考。我们的社会历来缺少对“批评”的集体思考。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有必要从乔姆斯基所带来的信息中学到点什么。对于那些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改进的人来说,学习乔姆斯基强硬而坚持的姿态并不困难。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乔姆斯基在对美国社会和政府提出千般批评的同时,内心却承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古今的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一个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如今,尽管批评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批评者的角色却愈发稀缺——有品质的批评者更是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