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改委會議釋放重磅改革信號★★ 

今 日 看 点:20200705(上午版)▲◆★●■☆

就香港问题发力 印度开辟与中国冲突的外交新前线★★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04/9628661.html

中国本月史上首次火星任务“天问一号” 准备干些什么?★★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04/9628976.html

中央深改委會議釋放重磅改革信號★★ 

http://www.CRNTT.com

就香港问题发力 印度开辟与中国冲突的外交新前线★★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04/9628661.html

文章来源: BBC中文网 2020-07-04

印度继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禁止使用中国的软件和应用之后,对中国的反制措施有升级趋势,已经开始在国际外交上开辟新前线。

日前,印度就首次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表示“关注香港问题”。

印度开辟国际斗争新前线

印度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拉吉夫·库马尔·钱德尔在6月30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人权理事会上发表了有关香港问题的声明。

钱德尔在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声明中表示,鉴于香港庞大的印度裔社区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自己的家园,印度一直在密切关注最近的事态发展。

据印度驻港领事馆的数字,目前有大约3.8万印度人在香港。网络数据显示,印度裔是香港少数族裔里最大的团体,占在港少数族裔的6.2%。

这是印度首次在联合国对香港问题发声,此前,印度一直没有应和西方对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批评。

《印度快报》评论认为,印度禁止中国移动应用程序给北京带来经济影响后,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呼吁关注香港国安法问题,是对北京声誉的打击。

自从中印两国在边境上出现数十年来最激烈的冲突,印度媒体宣布20名军人在冲突中死亡后,印度全面提升了对华强硬态度和措施。

联合国安理会交锋

经过两天两轮投票,联合国安理会在新冠疫情下举行各国派一名代表投票的方式,于6月18日选举出5个安理会新非常任理事国。

印度以184票的高票当选,与墨西哥、爱尔兰、挪威和肯尼亚一起成为新任非常任理事国,任期将从2021年1月开始,为期两年。

印度媒体报道说,虽然德国、挪威和乌克兰等国热烈祝贺印度取得这一重大胜利,但中国没有这样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被问及印度当选时也没有提及印度的名字。

印度媒体指责说,多年来,中国一直坚决阻拦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尽管美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这四个常任理事国都表示支持印度,中国仍借口缺乏共识。

几乎在印度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出关注香港问题的同时, 《印度时报》发表了“德国、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阻挡了反印度的议案”为标题的报道。

报道称,中国起草的一份谴责对巴基斯坦卡拉奇证券交易所恐怖袭击的声明首先被德国要求推迟。之后,美国又在最后时刻介入,阻挡联合国发布中方起草的声明。

中国媒体报道了这一(6月29日提出的)声明草案7月2日发表。

虽然上述草案和最后发表的声明都没有提及印度,但巴基斯坦总理伊姆朗·汗和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都在卡拉奇证券交易所遇袭后谴责表示,印度是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

莫迪删除微博账号

六月底,印度以 “从事的活动有损印度主权和完整、印度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为由,禁止59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在印度使用,包括微信,抖音等。

随后,总理莫迪主动注销了在中国的微博账号。

报道说,仅被禁止的一个程序抖音就让其母公司字节跳动损失超过60亿美元。

印度媒体援引政府人士表示,莫迪想删除在中国的微博账号还不容易,于是手动删除。但在共发过的115条信息里,只能手动删除113条。

而之后中国媒体报道表示,微博管理方接到印度驻华大使馆的申请,已经关闭了莫迪微博账号。▲◆★●■☆

 

中国本月史上首次火星任务“天问一号” 准备干些什么?★★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04/9628976.html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20-07-04

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目标是环绕并探测火星。天问一号这个名称有何而来?何时发射?在哪里发射?这里是关于天问一号的一些重要信息。

中国2020年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将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天问一号预定于今年7月和8月间择机发射,2021年2月开始执行火星探测任务。

命名由来

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这项火星探测任务的名称源于自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的首次火星探勘

天问一号是中国的首个火星探索任务,通过一次发射任务进行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一年多前(2019年1月),中国的”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

天问一号被形容为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不仅是因为它配备轨道飞行器和火星探测器,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还因为这场任务从正式立项到执行只经过六年的时间。

天问一号何时发射?

目前的预定日期是7月23日,视天候状况等发射条件而定,也可能在8月中旬。

发射地点在哪里?

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运载工具是什么?

运载工具是中国自产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

何时会抵达?

预计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轨道。

着陆地点?

2019年底,中国锁定了位于火星乌托邦平原的2个初步站点。

为何在此时发射?

每隔18到24个月,月球和火星之间航行距离会从9个月缩短至7个月。若无法在这段”发射窗口”期间升空,探测任务将必须再等两年。

中国面临来自阿联酋、美国以及印度和以色列等国家的激烈竞争,各国都积极展现太空探索的实力。此外,2020年标志着中国开启太空时代50年。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今年四月曾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过去50年来,中国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初心、攻坚克难,不畏艰险、不惧挑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

火星任务

与许多火星任务的目标相同,天问一号将探索这个红色星球,从而使科学家能进一步了解地球。

距今约40亿年前,火星大气改变,液体蒸发,但科学家无法解释原因。如今火星上可能还残留液态水。

阿联酋的”希望”火星任务的目标也是深入探索火星大气层,特别是氧气及氢气是如何从火星上消失以及消失的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希望以天问一号火星任务作为敲门砖,在2030年左右展开火星样本返回任务。

火星探测设备

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器上将装载13个有效载荷。有效载荷一般上可以是通讯仪器或地球观测卫星,而在此次的任务中,有效载荷是任务所使用的设备。例如一个遥感相机和一个探地雷达。

在着陆器和巡视器脱离火星探测器并在火星表面着陆后,配备的仪器包括探地雷达(SPR)。

顾名思义,探地雷达的主要功能是调查火星地表下的土壤,侦测其厚度及组成成分。

巡视器重量约为200公斤,由太阳能板供电。若在火星北半球降落,供电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赤道着陆。

巡视器将以雷达探索地面,进行土壤化学分析并寻找生物分子及生物信号。

其它设备还包括火星地表磁场探测器和一个气候探测仪。

国际合作

中国一直乐于强调在天问一号项目中与国际伙伴的合作。除了俄罗斯外,中国也与奥地利空间研究所(IWF)等机构合作。奥地利空间研究所为探测器的磁力计作出了贡献,也协助校准飞行仪。

与此同时,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UNOV)、国际宇航大会、欧洲空间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巴西、法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在天问一号发射前已向中国发出祝贺视频或贺电,并表达深化合作的愿望。

成功机率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自此之后,中国在太空竞赛中活跃了半世纪。2003年,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9年1月,中国的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自美国太空总署的阿波罗计划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完成人类首次登月任务后,中国是唯一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

中国的长征五号火箭在2017年发射失败后曾遭到诸多质疑,但随着2019年12月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质疑的声浪逐渐平息。但是登陆火星是截然不同的全新挑战。其他航天经验丰富的国家都遭遇过失败,例如2016年欧洲和俄罗斯合作的ExoMars任务,日本也曾经尝试探测火星失败。

另外,中国的太空计划还不仅于此。中国计划在2036年之前派遣宇航员登陆月球。▲◆★●■☆

 

中央深改委會議釋放重磅改革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20-07-04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據新華社報道,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召開,釋放出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重要信號。

在2020年上半年收官之際,細品此次會議部署的改革新舉措,別具深意。

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的重任,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擺在我國面前的風險挑戰可謂前所未有。

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將如何破解發展困局?這次會議給出了更清晰的回答——

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既善於積勢蓄勢謀勢,又善於識變求變應變,緊緊扭住關鍵,積極鼓勵探索,突出改革實效,推動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實踐早已證明,改革開放40多年來,每一次面對發展難題,我們黨都帶領全國人民依靠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應對。

今年以來,面對罕見的困難局面,我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一方面堅決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不停步,一系列重磅舉措接連出台落地,頻率之高、密度之大、分量之重,備受關注——

4月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公布,分類提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領域的改革方向,被視為新時代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又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要成果;

5月1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公布,為破解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可持續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開放水平、實現西部地區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明確方向;

5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公布,為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系統設計;

6月24日,我國公布2020年版全國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在已連續三年縮減的基礎上,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再次大幅縮減,釋放出面對疫情衝擊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明確信號……

乘勢而上,此次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會議,緊扣當前改革關鍵點,又審議通過了一系列改革方案。

其中,《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對於抓好今後3年國企改革關鍵階段,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意義重大。

《關於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把握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提升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指明方向。

《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方案》,聚焦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要內容,對於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已行至中程,我們要對後半程發展的喜與憂保持清醒認識。

國內經濟持續釋放復甦信號,未來發展前景向好,但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衝擊和影響還在不斷顯現。

此次會議強調,眼下一項重要任務是要把抓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部署改革任務的落實同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結合起來,把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貫通起來,有針對性地部署推進關鍵性改革。

面向即將開局的“十四五”,在提前謀劃未來改革工作時要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更多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

改革創新最大的活力蘊藏在基層和群眾中間。會議強調,對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強鼓勵和引導,讓新生事物健康成長,讓發展新動能加速壯大。這對於未來的改革進程,具有重大啟示意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