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开的秘密:高校就业率造假调查★★

今 日 看 点:20200720▲◆★●■☆

一个公开的秘密:高校就业率造假调查★★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18/9672947.html

金正恩抽烟抽出事 阿联酋公司被美制裁罚巨款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18/9674219.html

老北京城的回忆:每一个胡同里都有一段故事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gushi/1374617.html

八十年代筒子楼老照片:楼道拥挤不堪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laozhaopian/1374619.html

说说我大学申请入党的经历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rdzn/4469363.html

老北京城的回忆:每一个胡同里都有一段故事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gushi/1374617.html

一个公开的秘密:高校就业率造假调查★★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18/9672947.html

文章来源: 北青深一度 于 2020-07-18

找工作的毕业生(图/新华社)

在毕业生群体中,高校就业率掺水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多位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毕业生在接受深一度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学校要求完成高就业率指标的层层压力下,他们被迫签署假协议、假合同,甚至有人被老师暗示ps出一张录用通知书,还有的毕业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就业,使得他们真实的就业之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风险要自己承担。

今年6月17日以来,教育部启动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要求各地高校严格落实四不准规定,并开通了毕业生本人核验渠道,对本人毕业去向信息进行核实。

深一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眼下仍有部分高校,为保护自己的高就业率,还在说服毕业生继续完成假就业。

明钰的老师接到的任务(左)和明钰接到的任务(右)

就业率成为政治任务

7月10号晚饭时间,明钰又接到老师催促签订三方协议(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电话。

从今年6月下旬开始,这样的电话,她已经接到了至少三次,分别来自系主任、辅导员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一开始,老师让她努力找工作,或者先找关系签个三方协议。而最近的这次电话里,老师表示,已经给她安排好了就业单位,但没有告诉她是什么单位,称只要她同意,马上可以签约盖章。

明钰是华东某综合性大学经管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今年考研失败后,她决心要二战,相信自己来年可以考上研究生,但学院里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们却对她的计划感到不安。

老师们在电话里不断重复,如果有一个工作单位,简历上会好看点、学院书记说了,签一个三方协议,应该是对以后没有影响的。有的老师甚至刺激她说,你考不上研怎么办?有想过吗?还是要两手准备。几番沟通最终总是以你要为了学校考虑,如果就业率不达标,会影响学校评选双一流来收尾。

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被认为是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和985工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2017年1月25日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提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符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这一标准。

文件还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力度。

除了为母校考虑一下的情感攻势,老师也会释放更加强硬的信号。论文指导老师在私信给明钰的通知中提到:学校及学院已将就业工作上升为政治任务。明钰觉得难以接受,这是学校和学院的政治任务,不是学生的政治任务,而且也不能把造假说成是政治任务。

韩容也有同样的任务困扰,她在河南某师范院校就读,是一名党员,在毕业生的党员会议上,辅导员强调,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光自己要就业,每名党员还要承诺带领五名同学顺利就业,赶紧就业。

还有更加强硬的措施。阿发就读于福建一所一本院校,今年6月初,学校安排毕业生回校收拾行李。在校门口,老师拦住他们,要求提交已填写完成的就业信息表,落实自己的就业去向,否则不许进校门。

阿发的同学秦楠在准备二战考研,在老师的催促就业下她不胜其烦,拨打了当地教育局的电话举报。教育局找到辅导员了解情况,但最终,事情以秦楠提交了一份已就业的假证明、撤销举报告终。她担心如果将举报继续进行下去,自己还没拿到手的毕业证和报到证等证件会被学校扣下。

上海某高校的王欢也曾被辅导员暗示P一个假的留学offer,她不接受,称要去教育部举报,院方委婉提醒她,如果去举报,以后发毕业证、学位证或者调档案,可能会出问题。

王欢在辅导员的保证下,做了假的留学录取证明

公开的秘密

高校就业率掺水,在学生群体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在高校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微博话题下,不少人表示已经被迫签过了。

林依依是江浙地区某综合类211院校2016年的毕业生。毕业那年,她离校回家后接到学院分管应届生就业的老师电话。老师语气急切,让她托关系先随便找个单位,尽快把三方协议寄给学校。林依依拒绝了老师的要求,表示家里没有这样的关系,并说她对已得到的工作机会并不满意,打算考公务员或是复习一年继续深造。

接着,老师问林依依,能否看一下她那份工作的录用通知截图,林依依不明用意,把截图发给了老师。之后,老师再没联系过她。

当转年林依依准备去新单位报到,想联系学院领自己的报到证时,却被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新老师告知,她的报到证一年前就已经发给了那家她拒绝的公司。林依依这才想到,发给老师的截图里有公司名称、地址和HR的联系方式,原来自己被就业了,而曾打电话给她的那位老师已经联系不到了。

没有报到证,林依依不能以应届生身份去新单位报到,最后,她不得不去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开具了待业证明,新单位勉强以往届生身份录取了她。

2010年,北京某211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刘欣经历了被迫配合假就业的过程。辅导员不断告知他们,在毕业前务必上交三方协议。就像一份必须要交的作业一样,非做不可。刘欣说。那时物流系统尚不发达,她用挂号信把三方协议寄给父母,让父母找熟人的律所签约,然后再寄回来。整个过程用了两个月。而她毕业后并没有在这家律所工作。

刘欣回忆,当年一则关于自己所在的学校的报道中曾提到,学校当年初次就业率约为99%,而那一年毕业时,她身边至少有一半人是未就业状态。

有老师表示,催促学生就业也是无奈之举

层层传递的压力

明钰说,在催促就业的电话中,辅导员也常流露出无奈,老师可能也知道我们不想,他自己也不想,但打电话是他的任务,他就要一个接一个地打下去 。

多名高校辅导员在接受深一度采访时表示,提升就业率的压力是从上面一级一级传下来的。

在新华社7月13日的报道中,一位地方教育部工作人员透露,近几年教育部对当地有70%的就业率指标要求。

而深一度记者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看到,部分地方政府为积极促就业、保民生,也会将就业率纳入工作计划,提出的指标要求可能比70%更高。据《重庆日报》报道,2017年,重庆市就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市政府就业创业工作目标任务和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内容,要求年初定目标、年终有检查、年底有考核,通过综合施策,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不低于90%。

河南某综合性大学的一名辅导员告诉深一度记者,他所在的学校今年要求8月的就业率要达到80%,年底要达到90%。辅导员表示,上级给他们开会时说,如果就业率不达标,辅导员会被通报批评,此外,就业率与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及年底绩效工资挂钩。

张寒易曾是河南一所师范院校的辅导员,他表示,临近毕业时,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几乎每天要跟辅导员联系,你们又有多少就业的,赶紧上报。如果学院当年就业率不达标,辅导员会被找去谈话,你们今年又没有完成任务啊。虽然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但考虑到个人在学校的发展,辅导员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完成就业任务。

李静就读于北京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她当初选择这所学校,就是因为看到它约99.8%的就业率,他们就讲,只要来这里,就不用担心就业。直到今年自己临近毕业时,她才知道这些数据并不真实。她和身边的同学大多经历了不得不配合就业的过程,我的同学被老师催着赶紧找工作,就随便签了一个公司,但工作两个月就辞职了。

除了上级给出的就业指标压力和高校招生竞争的需要,就业率长期偏低的本科专业,也存在被撤销和削减招生的可能。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16年,青海省就因此撤销了日语、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市场营销、材料化学、汉语言6个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参考毕业率、就业率、师生比等指标,认定基本条件、基本管理、基本质量不达标的专业,并予以公布。严格实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引导学校对不达标专业及时调减或停止招生。

一方面是层层叠加的压力,一方面是就业难的现实。云南红河学院一名毕业生向深一度记者透露,他所在的专业有160个人,今年毕业时只有30个确定了工作。上海某高校的毕业生王欢告诉深一度记者,今年班里的实际就业情况是:五分之一备考公务员,五分之一出国,极少数考研成功,剩下的几乎都处在待业状态。阿发透露,学院的班委去录入学院就业信息时,因为不愿配合造假,按照大家真实就业情况进行了登记,发现真实就业率只有50%。

但这样的数据并没有出现在最后的就业率统计结果中,阿发称,在班委统计出了50%的就业结果后,他们的辅导员说,她要再加一点,让他们把假的就业信息表给她。

吴孟是北京某理工类211院校的辅导员,他对深一度记者表示,现在在就业率上他会打一些擦边球,比如把兼职登记为灵活就业,这种类别无需签署三方协议,可计入就业率中。

深一度记者查看该学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该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包括升学和已就业,已就业包括签约就业和灵活就业两种,该院校的已就业一项占比42%,其中23%都属于灵活就业,超过已就业率的一半。

吴孟还称,如果毕业生六月在做的工作,七月份不做了,这样的情况理应改为待就业,但在实际登记中,辅导员一般不会再做修改。

云南红河学院的毕业生称,学院要求他们用这个模板手写聘用证明并找个单位盖章,这样就算就业了

保护高就业率

即使不断被学校施压签三方协议,明钰也坚持没有松口。在电话里,她反驳老师,我觉得它始终是不真实的,而且,谁都不能保证签虚假协议没有风险。

明钰向深一度记者进一步解释自己的顾虑:万一有风险,谁能来救我?

她最担心的风险,是失去应届生身份,从而影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明钰提供给深一度的一则学院发给老师的通知,其中提到,确保学生在8月31日前完成初次就业。而明钰有些同学在考事业单位的编制,考编的成绩在8月底之前不会公布,学生们并不清楚,所报考的岗位是否会要求应届生身份,他们担心在审查履历时,会因为这一条被卡住。

北京一所985高校一位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对深一度记者透露,提供编制的工作往往审核严格,如果有合同在身,往往会出现问题。如果毕业生签署了三方协议,报到证的白色一联可能会被放入档案,这就给后续的求职、入职带来影响。

明钰说,她的老师在劝说学生尽早签约单位时,并没有明确回答过签约对之后的升学、求职是否有影响。

6月17日以来,教育部启动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格落实四不准规定,即: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优秀毕业生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教育部还开通了毕业生本人核验渠道,毕业生可登陆学信网,在毕业去向查询反馈栏中,对本人毕业去向信息进行核实。7月15日起,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将向2020届已就业高校毕业生发送手机短信,提醒毕业生登录学信网查询和反馈本人就业状况。

上述北京985高校的老师在深一度的采访中称,今年学校学院都一直在强调真实问题,要求大家把真实放在第一位。对真实的问题,比往年要强调的更多。

安徽一所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告诉深一度记者,之前学校一直逼我们就业,但7月初教育部明令禁止后,就一次也没催过了。

然而,在一些学生眼里,自己所在的学校似乎仍在想办法 保护着一直以来的高就业率。

王欢告诉记者,针对学生签约会失去应届生身份的质疑,她的辅导员一直以来的说法是:先写假的,等八月份教育部核查完,会让学校帮他们都改回待就业状态。王欢和同学知道教育部在核查就业率的事,但大家还是怕被卡毕业证和档案,就算去举报了,也无济于事。

毕业生芳如和她的同学们陷入了举报后被学校希望撤回举报的僵局中。她在自己的微博上记录:6月28日,一些因就业造假不满的同学在群里抗议。6月29日,她所在的学院挨个给在学信网反馈了就业信息有误的学生打电话,表示学校被教育部查到了,希望这些同学可以撤回自己的举报。电话里,老师仍旧没有提出要把学生的就业情况改为真实的,只是再次向他们保证,这样的造假行为不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影响。

咸阳一所专科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柳亚彬也告诉深一度记者,在今年教育部要求核查就业率后,学校曾暗示他们接到电话不要乱说话,要说自己已就业。

 

金正恩抽烟抽出事 阿联酋公司被美制裁罚巨款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18/9674219.html

文章来源: 国际花边 于 2020-07-18 12:54:5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金正恩嗜烟如命(图/翻摄自朝鲜中央电视台)

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制烟公司「Essentra FZE」贩卖总价达33万美元的香烟滤嘴给北韩(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违反美国对北韩的经济制裁,遭美国财政部辖下机关「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开罚66万美元。

根据《华盛顿邮报》16日(当地时间)报导,该制烟公司透过北韩居民斡旋,从2018年起贩卖总价约33万3千美元(约新台币981万元)的香烟滤嘴给北韩当地的幽灵公司,该年9至12月透过美国籍银行在杜拜的分行,有过3次的汇款纪录,一次是用美援交易,另外2次则透过第三国货币交易。

「Essentra FZE」主要负责对中国大陆等第三世界国家输出香烟滤嘴,被逮到违反经济制裁后,内部员工也坦承交易对象是北韩。根据交易时的通话纪录,北韩幽灵公司曾要求,「交易时别提到我的国名(北朝鲜),就当作是和第三国企业做交易」,Essentra FZE员工则回应「我知道了」,此后契约书上的输出目的地则标示「中国」。

依据美国财务部的规定,对北韩输出酒类、烟品,并使用美国籍金融公司作为交易媒介,皆视为违反对北韩的经济制裁措施。Essentra FZE被开罚66万6112美元(约新台币1962万元)后,已对2名职员提出警告。

某不具名的外交消息人士警告,「该企业往后可能成为美国的主要监视对象,由于被贴上违反制裁规定的标签,势必会造成各种损失。南韩企业也需提高警觉心。」

据悉,金正恩嗜烟如命举世皆知。只要金正恩出外视察,不管是医院、各级学校、幼稚园,都会边叼着或拿着一根烟,边对官员下达指令。且只要是金正恩所坐之处,基本上都会配置烟灰缸。2019年搭乘火车至越南河内参加「川金会」时,便使唤妹妹金与正提着烟灰缸待命。

 

老北京城的回忆:每一个胡同里都有一段故事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gushi/1374617.html

来源: 勇哥读史  2020-07-17

第一次到北京的游客,总是要到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经常到北京的游客,更愿意钻进北京的胡同里,体验独具特色的胡同文化——那里,藏着老北京城的回忆。

所谓“胡同”,其中就是一种比较狭窄的街道,往往连接于主要街道之间。这种街道,放在成都,它叫巷子;放在上海、苏州,它叫里弄;放在北京,它就叫胡同了。胡同来自于蒙古语gudum的音译,北京是元大都的所在地,将胡同作为狭窄街道的名称,便是从元朝时期开始。

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数不清。”北京的胡同数量多,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在全城的各处。

在明朝时,北京的胡同总数约1200多条。到了清朝,胡同数量增加到1800多条。如今,北京全城有名有姓的胡同,数量大约有4000多条。

要说北京的胡同,从哪儿说起呢?先说说最早的胡同吧。

在元朝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潮州儒生张羽与东海龙王三女琼莲定情后,家童与龙女的侍女梅香调情:“我到哪里寻你?”侍女回答:“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

砖塔胡同便是北京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胡同,如今还保存着,位于北京西四牌楼附近,因胡同东口的一座青砖古塔而得名——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

1923年,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反目成仇后,从八道湾胡同搬出来,租住在砖塔胡同,并在那里写下《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幸福的家庭》等作品。后来,张恨水也曾经居住在转塔胡同,并在那里度过他的人生岁月。

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喜欢用省份、城市来给街道命名,比如湖南路、广州路、成都路等,一看上去就很高大上,显现出宽阔的视野。北京的街道却充满生活气息,胡同的命名很接地气。

老百姓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于是乎,北京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茶儿胡同,刚好对应了开门七件事。

老百姓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金、银、铜、铁、锡,于是乎,北京就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锡拉胡同,安排得明明白白。

“水是生命之源。”老北京城水源不多,普通老百姓吃水主要靠水井。水井遍布全城,产生了许多以井命名的胡同。

在明朝、清朝时,直接叫“井儿胡同”的就有十几条胡同。后来,大部分水井干涸了、消失了,这些“井儿胡同”也改名了。天桥北粉店胡同、前门外的肉市街二巷、天坛半壁街,南锣鼓巷的景阳胡同、崇文门的镜子胡同、新街口的景尔胡同、东华门的景丰胡同,过去都叫“井儿胡同”。

也有一部分以井命名的胡同保留下来。石红井胡同、大铜井胡同、铜井大院、水井胡同、大甜水井胡同、甘井胡同、金井胡同、东水井胡同、西水井胡同、板井胡同沙井胡同、龙头井街、井楼胡同、琉璃井胡同、三井胡同、七井胡同、湿井胡同、姚家井一二三巷……当人们走进这些胡同时,有没有想起当年水桶在井壁哐当作响的画面?

胡同里住着不一般的大家族,人们便以这家人的姓命名胡同:蔡家胡同、朱家胡同、燕家胡同、施家胡同、韩家胡同;

胡同里长着不一样的植物,人们便给胡同冠上植物的名字:椿树胡同、榆钱胡同、菊儿胡同;

胡同里有着衙署机构,人们就以衙署机构来命名胡同:钱粮胡同、兵马司胡同;

胡同附近有寺庙,人们又以寺庙来命名胡同:灵境胡同、净土寺胡同……

北京的街道和胡同,一般都是直来直去,很少拐弯。在宣武区东部有一条胡同,叫九湾胡同。九湾胡同的特点是拐弯处特别多,全长约390米,弯曲之处不下于13处,被称为北京拐弯最多的胡同。

九湾胡同还有一个特点,是从胡同东口进入往西走,越走路面越窄,西端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个人勉强通过。

胡同绝大多数都比较狭窄,可位于西城区东南部的灵境胡同,却宽阔犹如街道。

灵境胡同始建于明朝,长度为660多米。1985年和1992年,灵境胡同经过两次扩宽,最宽处达到了32.18米,有双向4车道,与街道无异,被称为北京最宽的胡同。

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故事。其实,在紫禁城里,竹帘是宫殿里常见的用品。这些竹帘以南方的上等慈竹为原料制成。虽然竹帘可以反复使用,但也有用破、用旧的时候。这时候,就要把破旧竹帘存放到内务府一座存放帘子的库房里去。

这座库房位于一条胡同里,人们给这条胡同命名为“帘子库胡同”。

在北京的众多胡同里,有一个“八大胡同”,几乎家喻户晓。其实,“八大胡同”是8条胡同的总称,它们分别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小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八大胡同”是著名的风月场所,令人流连忘返。▲◆★●■☆

 

八十年代筒子楼老照片:楼道拥挤不堪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laozhaopian/1374619.html

来源: 历史百家汇 于 2020-07-17

其实出生在00后的人,对于筒子楼这样一种住宅已经很陌生,只有90后对这一类住宅房屋有印象,不过大部分也是很小时候,因为随着后来家庭生活的好转,大家都搬出了筒子楼。

筒子楼简单意义上而言,就是一条长长的楼道,直通到底,两边都是各门各户,住户面积狭窄,楼道里面堆满了各家不用的杂物,有时候就连厨房也都设在楼道里面。

更为重要的是,厕所共用也是筒子楼里面的一大特色,如果非要计较来看的话,筒子楼和现如今各大高校的宿舍楼差不多,里面也基本上是筒子楼的造型。

只是学生一般不需要做饭,加上物品也少,所以不会出现摆在屋外的情况,不过在过去的年代里面,类似于宿舍以及单身宿舍改建而来的筒子楼环境几乎是最差的。

因为从一开始他们考虑的就是一个宿舍可以住很多人的情况,甚至因为层高可以放置双人床,但却不适合一家三口居住,所以有条件的会打通隔断,加上简单的装修,形成多间。

筒子楼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建筑的特殊产物,是那个分配住房时代的特殊产物,因为住房少,所以平均每家每户只有十几平米。

不过偶尔也有一种特殊的筒子楼,是按照前苏联专家建议下建起来的,按照一户分为卧室、厨房、客厅(厕所仍为共用),这种筒子楼住宅相对豪华些。

但在实际上分配的时候,会形成几家公住的情况,所以也无所谓豪猾不豪猾,还有一类是办公室改建,这种筒子楼比一般筒子楼烧好是因为可以有暖气。

大部分的筒子楼在冬天是没有暖气的,一般只有每家每户烧炉子取暖,但即便如此,在大冬天里面仍然会冻的瑟瑟发抖。

其实筒子楼也只是为了解决特殊时期供房不足的情况下的产物,这种产物在苏联赫鲁晓夫时期同样存在,但随着到了90年代以后,这种筒子楼与人们对舒适生活理解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后来大部分都被拆除了。▲◆★●■☆

 

说说我大学申请入党的经历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rdzn/4469363.html

来源: bunnyfufu1 于 2020-07-17

我上大学的时候年龄比其他同学小,当时只有17岁。还不算成年。按照西方标准,应该有监护人,自己签字啥的都不算数。不过中国当年不讲究,所以我也就为所欲为。

当时年轻气盛,啥事都想掺和,都想拔头筹。首先竞选班干部入选,竞选学生会入选。对社团组织不感兴趣,但是陪室友去学校广播站报名的时候,她没选上,我倒被选中了做编辑。事后才知道,各种社团组织都是民间团体,但是广播站是学校党委直属组织,属于官办机构,是有经费的。我有一个专栏,每周会写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文章。大学第一年,六四的时候,我觉得这也是个有影响的大事,就写了一篇纪念六四的,居然也在傍晚时分播出了。结果晚饭刚过,就被校党委书记紧急宣召,告诉我以后这个题目不准再写。

大二的时候,看到班级辅导员和几个同学鬼鬼祟祟的偷偷接头,我心生好奇。当时就想着估计有啥好事情吧?就像小孩子看大人背着他吃东西,就觉得他们一定在偷偷吃好东西。打听了一下,原来是组织他们写入党申请。不就是写申请嘛,老子也会写!而且写得比你们好!我气不过,也写了申请。

当时的流程是:第一步:写入党申请;第二步:成为预备党员;第三步:成为正式党员。当中是有过程的。但是因为我是家里的小女儿,我爹我娘不怎么管我,也从不和我说这些社会上的事。我其实对这些都不懂。写完入党申请,美滋滋的想:就凭我的入党申请,你不选我,就算你瞎了眼。结果,眼瞅着别人成了预备党员,没我啥事。怎么回事?我去找学生处的党委负责人,他说:因为你没有及时向党汇报思想啊!我说:我的思想是我private的事情,干嘛要向党汇报?他说:想入党,就要向党坦承一切思想活动,没有隐私。我问:那我找谁汇报思想呢?他笑眯眯的:找我啊。我瞅了瞅他那个猥琐的样子,心想:神经病,啥邪教啊。要老子天天跟你汇报思想,那我还不得天天吐啊吐。我说:条件谈不拢,我不入了,把我的入党申请书还给我。出门的时候,顺手把申请书扔进了垃圾箱。

大学四年,基本上,我想获得的荣誉和机会都是无往不利。只有在入党一事上铩羽而归。

毕业告别宴的时候,校党委书记还特地跑过来跟我说:你很不错的。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我心中“嗤”了一声:是不是金子老子自己知道,要你来说?

现在回想,其实人家眼睛不但不瞎,反而是火焰金睛,一眼看出我是脑海有反骨,桀骜不驯的人,不适合党。

如今若有机会再访问母校,我只想握住党委书记的手:感谢您和党的不收之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