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2020–08–04(上午版)▲◆★●■☆
中芯国际霸气官宣!投资270亿元探索”去美化”★★
https://passport.wenxuecity.com/members/passport.php?
美中不断交,但“八一七公报”成新武器?★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8/03/9729765.html
中国究竟该如何面对一个”染病”的美国?★★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8/03/9729221.html
中芯国际霸气官宣!投资270亿元探索”去美化”★★
https://passport.wenxuecity.com/members/passport.php?
来源: 搞机二师兄 于 2020-08-03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大陆最强、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就是刚刚上市不久的中芯国际,目前已经可以实现14nm芯片量产,预计在明年可以实现N+1(7nm芯片)技术量产,同时美国财团机构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芯国际可以实现5nm芯片工艺,但对于中芯国际而言,虽然目前可以实现14nm芯片量产,但依旧使用了众多美国设备以及技术,所以中芯国际也非常无奈的要对华为进行断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芯国际彻底的放弃了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关系,近日,有媒体正式爆料,中芯国际已经和北京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将会专注于28nm及其以上的芯片制造,预计首期投资76亿美元(约530亿),而中芯国际将至少出资270亿元,因为中芯国际持股占比为51%;中芯国际再一次巨额投资建设28nm制程工艺的芯片产线,意义究竟为何呢?中芯国际霸气官宣!投资270亿元探索去美化:专注于纯国产芯制造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中芯国际之所以会再次投入巨资和北京开发区管委会成立这么一家合资公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去美化,为了彻底的摆脱美国的限制,而此前就是因为中芯国际使用了众多的美国设备以及技术,所以并不能自由的为华为代工,使用了美国的设备,就要受美国的限制,而这次中芯国际主动出击,预计在两年内就可以实现去美化,这意味着中芯国际一旦实现了去美化,中芯国际就可以帮助任何的客户生产代工芯片产品,不会再受到任何的限制,这也意味着华为海思中低端芯片产能也将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中芯国际霸气官宣!投资270亿元探索去美化:专注于纯国产芯制造
一旦中芯国际能够取得技术突破,意味着国产芯片产业格局也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不得不说在得到国家队几百亿资金的支持后,中芯国际也不得不肩负起与众不同的使命,对此也有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就是不知道华为能不能熬到中芯国际起来呢?▲◆★●■☆
美中不断交,但“八一七公报”成新武器?★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8/03/9729765.html
文章来源: 上报 于 2020-08-03
美国白宫日前依照2019年国防授权法的要求,送交国会一份报告,名为”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揭露了美国政府对过去中国政策的反省检讨,与未来的策略走向。这份报告开宗明义直指过去美国的接触政策是错误的,当时希望让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促使中国走向民主化的方式,今天已证明完全失败。同时美、中关系又因为中国不顾国际社会警告,强硬通过港版国安法,川普总统签署多份针对中国的制裁法案,而更为紧张。在美国社会本来就因严重疫情而逐渐弥漫反中情绪之际,让情势雪上加霜。传统的美、中、台三角关系已出现剧烈变化,台湾有必要仔细研究未来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与这份报告中提及台湾的部份,以争取台湾的最大利益。
美中台三角关系已出现剧烈变化
在这份报告中提及台湾的部份,仍不脱过去美国的一贯立场,强调将遵循美中三个公报与台湾关系法,在美国”自己的一中政策”下,与台湾加强非官方的合作关系。比较不一样的是,其中特别提及了过去里根总统的一份机密备忘录,指示美国提供给台湾的武器数量与性能,应取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威胁程度而定,与三个公报中的”八一七公报”内容有明显的差异。所谓的美中三个公报是指建交前的”上海公报”、宣布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建交公报”与建交后限制对台军售的”八一七公报”。在这份签署于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中,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向中国承诺,美国没有长期出售武器给台湾的打算,未来出售给台湾的武器,其数量与性能将不会超过美中建交前,并且会逐年递减,以达到让台湾问题自然解决的目标。
里根这一份”八一七公报”对台湾国防安全的伤害很大,也引起美、台双边的批评声浪,里根为了平息美国将遗弃台湾的疑虑,另外提出了对台六大保证。但不为外界所知的是,里根还发出了一份备忘录给当时的国务卿与国防部长,表示出售给台湾的武器数量与性能,应取决于中国对台湾的威胁程度。换句话说,美国虽然在”八一七公报”中承诺,未来的对台军售将会设限,且逐年递减,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设限的程度与递减的规模,这就有了模糊的操作空间。里根在这份机密备忘录中,为设限的程度与递减的规模设立了前题,那就是中国必需先减少对台湾的军事威胁,美国才会履行”八一七公报”中的承诺。再加上美国的六大保证中,美国承诺台湾不会就对台军售的问题与中国磋商,形成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军售政策的三大原则。
“八一七公报”对台湾国防安全伤害很大
三大原则里的”八一七公报”让美国只愿意出售防御性武器给台湾,里根的秘密备忘录则确立美国会评估中国的威胁程度来决定是否批准对台军售,六大保证的承诺让对台军售问题不会摆上美、中谈判桌。美国愿不愿意批准对台军售,基本上就是以这三大原则来进行考虑。如美国过去长期拒绝出售潜舰给台湾,因为这不符合”八一七公报”的精神,即便是后来出售F-16 A/B Block20战机,也锁住了对地攻击能力,协助台湾发展IDF战机时,限制了战机推力与作战半径,使台湾空军只拥有防御能力。但当中国对台湾步步进逼时,美国也会适时通过对台军售案,以表达对台湾的支持。美国也的确如六大保证中所承诺的,不就对台军售与北京磋商,只是美国过去总是将对台军售案长期搁置,等到对美国最有利的时机点才批准,当成筹码来使用。
这样的情况导致美国的对台军售政策看起来摇摆不定,一方面支持台湾,另一方面又限制台湾的军事能力。往好处来说,这是美国的战略模糊政策,既能维持两岸军事力量的均势,也可避免中国武力犯台或台湾单方面躁进,并保留美国介入台海冲突的选择空间。但从坏处来说,这无疑间接助长了中国的野心,也直接弱化了台湾的防御能力。中国向美国施压,让美国暂缓批准对台军售,无论美国是否曾与北京磋商,对台军售案的长期延宕都是不争的事实。形成了美国因为担心中国反弹而暂缓批准对台军售的外在印象,助长了中国认定对美施压有效,未来可以进一步予取予求的想法。另一方面,过去这种对台军售的限制与包里式批准的方式,也影响台湾的长期建军计划,导致两岸军力快速失衡,让中国觉得突破第一岛链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美国这两年开始惊觉中国的野心就是要取美国而代之,因此积极重新打造围堵中国的防御网,重新调整对台军售政策,但已经有点缓不济急。一向友台的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约翰.波顿(John Bolton)在离职前,公布了里根总统的这份机密备忘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是希望打破”八一七公报”的军售限制。因为随着这份机密备忘录公诸于世,”八一七公报”等于名存实亡,中国对台湾的武力威胁与日俱增,美国执行”八一七公报”的前提早已不复存在。甚至在美国白宫这份”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报告中,还强调美国在2019年已经出售高达100亿美元的武器给台湾,藉以证明美国政府已确实执行协助台湾发展防御能力的承诺。只是这可能是杯水车薪之举,因为长期的军力失衡,不是短时间内的几笔军售可以快速弥补的。
废除「八一七公报」是新武器
在美、中关系急转直下之际,美国朝野都在寻求反制中国最有效的策略,其中众议员外交委员会的共和党首席众议员麦考尔(Michael McCaul)甚至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美国制裁中国最严厉的方式就是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当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采取这种核弹级外交手段的机率并不高。只是随着美国国务院宣布,中国外交人员涉及间谍行为,因此要求中国在72小时内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中国则宣布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做为报复,让美、中两国从贸易战快速升级成外交战。在这个全新的战场中,美国需要新的反制方式,一种严重性不会让美、中两国全面断交,又能让中国感受到压力的新武器。或许对美国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废除”八一七公报”,藉此警告中国政府,美、中关系的基础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想法,曾担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中国事务主任的包士可(Joseph Bosco),就在2018年投书媒体,认为”八一七公报”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严重伤害美国的利益,应该要废除这项公报。包士可当时认为川普上任后,已经退出许多不符合美国利益的组织与条约,美国完全没有道理再继续维持这项外交公报。不过2018年时,美、中关系还没有像今天这么险峻,包士可的看法引来了不少的反对声音。但站在2020年来看,当中国政府视”中英联合声明”如无物,言而无信毁弃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承诺,强硬通过港版国安法时,美国已经没有继续维持”八一七公报”的任何理由。特别是美国参议院日前通过太平洋威慑倡议,将进一步在西太平洋围堵中国之际,美国继续限制对台军售,严重破坏美国的整体战略。
美国继续留着”八一七公报”,只是让未来每一次对台军售时,让中国有口实指责美国违反美、中三个公报,也让台湾在强化自我防卫能力时受到影响。虽然美国近年来的对台军售案,早就已经突破了”八一七公报”的限制,武器的数量与性能都有十足的进步,但台湾在要求购买最先进的武器,如F-35匿踪战机或神盾舰时,还是不断因为这份”八一七公报”而受到阻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前选在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了一篇极为重要的演说,名为”共产中国与自由世界的未来”,被视为是美国对中政策的重大宣誓。由于尼克松是推动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推手,这暗示美国将在这场外交战中,逐步改变过去由尼克松所建立起来的中国政策框架。那”八一七公报”就是目前严重伤害美国利益、最应该立刻被废除的美、中外交文件之一。
美国出售F-16 A/B Block20战机,锁住了对地攻击能力。(图片取自洛克希德马丁官网)
八一七公报对台湾伤害极大
对台湾来说,虽然过去屡屡有学者指出”八一七公报”对台湾的伤害,在美国的台侨组织或智库团体也不断游说美国国会废除”八一七公报”,但台湾政府本身并未积极参与推动。这可能的原因在于过去的时空环境里,台湾政府若提出这样的要求,挑战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框架,很可能引来麻烦制造者的批评,并让中国有攻击台湾的口实。不过随着美、中贸易战升级为外交战,如果今年年底川普连任成功,或是拜登当选后,美、中对抗的大格局没有太大的改变,那也许台湾政府可以考虑改变过去的谨慎态度,结合长期推动废除”八一七公报”的民间团体与美国朝野的友台政治人物,一起努力拆除这个限制台湾获得先进武器的最大阻碍。强调台湾可以对区域的安全稳定有所贡献,但先决的条件是必需出售先进的武器给台湾,才能让台湾帮上忙。
在美、中贸易战开始时,多数人都不觉得这会演变成长期的僵局,更想不到会在今天升级成外交战。美国还邀请多个盟国持续在南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同时认定中国对南海地区的主权声索为非法行为,让情势持续紧张。台湾除了要思考在这场美、中风暴中,应该如何趋吉避凶,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卷入冲突,也因应化危机为转机,静待机会创造对自己更有利的环境。短期来说,美、中两国断交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美、中两国外交关系出现变化后,过去以美、中三个公报与台湾关系法所建构起来的架构,可能会有所松动。对台湾而言,最应该争取的是让美国废除争议最大的”八一七公报”。美国大选结束后,美、中关系会不会回温,这没有人可以预测,但趁这个绝佳的机会拿掉阻挠台湾获得先进武器的限制,对台湾来说才是最长远的利益。▲◆★●■☆
中国究竟该如何面对一个”染病”的美国?★★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8/03/9729221.html
文章来源: HK01 于 2020-08-03
累计确诊人数逾460万、死亡人数近15万,单日最高增幅近8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迄今为止仍在美国肆虐。期间因美国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意外死亡而引发的种族冲突,更是直接暴露出美国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鸿沟,与难以弥合的撕裂之状。 美国在疫情、种族冲突、经济危机等多重因素的撕扯下,无疑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轻。面对”染病”的美国,中国究竟该怎么办?这是从中共高层到国际关系学界都在关心的问题。
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现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傅莹,日前在一篇谈论中美关系的万字长文的结尾呼吁,中国战略界需要行动起来,研究”应对美国挑战的大战略”。”应当应对”,这在中国是有共识的;可具体”怎样应对”,却一直是公婆之争。
一方观点认为,中国已经不是毛泽东时代一穷二白的弱国,也不是邓小平时代必须依靠和美国搞好关系才能谋发展,用中共一些官员的话来说,那就是”中国人看别人脸色、仰人鼻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基于此,面对美国接连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乃至一触即发的军事战,尤其是在香港、台湾、新疆、西藏问题上轮番插手,并以保护美国公民知识产权与个人资料为由强制关闭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中国就该撇弃以往”韬光养晦”的策略,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出击,甚至不惜一战。
这样的鹰派观点,也与民间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浪潮形成呼应。在这样的氛围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很”战狼”地予以回击,比如新任发言人赵立坚的言论与微表情,总会在舆论场收获掌声,还被制作成短视频在坊间盛传反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7月初向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发表致辞时”中方愿敞开大门,随时恢复重启各层级、各领域对话”的表态,则被不少人认为过于低姿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美國21日突然要求中方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圖為汪文斌當天在北京主持例行記者會。(中國外交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7月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美国21日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图为汪文斌当天在北京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国外交部) 另一方观点则认为,就算美国今天”染病”了,中国无论如何都不是美国的对手,所以能退则退,早点”投降”,以免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普遍对习近平上台之后在外交上的积极有为,抱持着怀疑和批评态度。他们也乐于引用邓小平访美时的说法,”回头看看这几十年来,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言外之意,如果中国继续韬光养晦,如果不公开叫嚣”厉害了我的国”,也不会成为美国的眼中钉,不会触动美国的危机感和焦虑感,也就不会挑起所谓的中美新冷战、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等;如果中国不想方设法和美国搞好关系,中国就很难真正富起来、强起来。
为了左证己方观点,持此观点的人还陈列中国内部面临的问题。个中逻辑在于,中国内部还有这么多问题没有解决,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与美国对抗不仅分散了解决内部问题的精力,还可能因此进一步限缩中国的发展空间。所以,当李克强在两会记者会上说出”(中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的客观现实时,他们欢欣雀跃,认为这是对习近平外交上积极有为姿态的间接批评。
每每中美之间有冲突、对抗,以上两种观点便时时对撞、激荡,构成了中国面对美国时呈现出的两种全然不同的态度取向。
如果中美之间像持有第一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那样,中国可以主动出击,甚至可以速胜,那中国会有很多办法来应对染病的美国;如果像持有第二种观点的人认为的那样,中国可以安然韬光养晦闷声发大财,那根本就不存在作为21世纪全球最核心问题的中美冲突。
然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很难依托一方的退让或进取,就发生实质性改变。加之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冲突,不仅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层面,更是在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层面,各种传统关系都被引入改变中,而且这种改变还在继续进行。用王毅的话说,”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面对这样最严重的挑战,”速胜论”背后的主动出击也好,”投降论”背后的韬光养晦也罢,都不会是中国面对染病的美国恰当的打开方式。因为中国的外交战略,尤其是面对美国,从来不会是二选一。
今天不少人会武断地认为,习近平上台后抛弃了邓小平主张的韬光养晦,变得主动出击,这也还是在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来理解中共。在中共看来,邓时代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与今天习近平的”积极有为、主动出击”看似是对立的,但内里却是统一的。该韬光养晦的时候就韬光养晦,譬如面对中东这个牵扯复杂宗教问题的火药桶时,即便美俄两个大国闹得不可开交,中国还是很低姿态;该积极有为的时候就积极有为,譬如在半岛问题上,中国从硬件供给(譬如为金正恩提供飞机),到六方会谈斡旋再到喊话美国,都颇为高调。
同样的思维,也适用于中国对美总体战略。就像傅莹在长文中所言,”(中美)两国相互之间和各自与世界多国之间已经存在深度依存的关系,中国自身也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综合力量的全面发展。这些特点和条件在以往的大国恶性竞争中都是不存在的,也就决定了中美竞争将更加复杂,利弊关系更加难以拆解。”
鉴于这样的复杂性,所以中国官方虽然在积极有为和韬光养晦之间致力寻求平衡,却也不免给外界造成”混乱”的认识,于是才有了中国外交系统”两条路线斗争”的坊间猜测,以及舆论对于中国”战狼外交”的质疑与恐惧。也正基于”利弊关系难以拆解”,所以有时候短期内看上去的”退”,其实长远来看却是一种”进”。
换句话说,有时候韬光养晦,也是一种积极有为,可以达到更有利于己方的目的和局面,韬光养晦比积极有为、主动出击更管用。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释的水的哲学一样,水既可以是最柔弱的,也可以是最有力量的,水无常势,无常形,却能顺势而为。
面对比自由落体还糟糕的中美关系,面对一个已然将中国看作”头号敌人”、虽染病却仍强大的美国,中国该怎么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将管控危机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如果中国有足够的信心、智慧和理性,避免两国间的直接冲突,甚至最终达至中美重归合作也是有可能的。在今天这样艰难的局势下,即使对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问题。”而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挂在嘴边的习近平,作为毛邓之后最强有力的中共领导人,显然对此有清晰认识和准备。
只是,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就像2020年飞出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只最大的黑天鹅一样,谁能保证中美一定不会发生直接冲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