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巡航导弹

中国影子巡航导弹
空间威慑–战略威慑新样式
大陆对台导弹新动态!


笑谈中国影子巡航导弹近期部署?
有关中国巡航导弹的发展与部署,自从1990年代以来就有众多传说。它们包括所谓长风、鸿鸟、二、三型弹、“东海10号弹”、YJ21、YJ22、YJ63、YJ8。无可否认,中国的军事工业从1970年代开始逐步完善了巡航导弹的生产机制,并且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加快了巡航导弹的研究。
  但是,上述巡航导弹迄今为止从未做过正式公开。可以说是影子巡航导弹。
  中国的服役巡航导弹在哪里?历次军事演习没有出现过,最近才出现H6轰炸机发射巡航导弹的影像。西方刊物在2000年1月12日公开的所谓X600巡航导弹图片,事实上早已出现在中国国内的军事刊物上,被称作“巡航导弹靶弹”。由此可见整个报导的可信度值得怀疑。中国官方公开的真正引人注目的巡航导弹相关宣传是在2003年12月,中央电视台公开了巡航导弹模拟训练画面,并且展示了一种三连装陆基版巡航导弹。但是画面出现“部队超前训练成果展示”的标语。
  巴基斯坦一知名军事情报分析人士经常出入塔利班时代的阿富汗。他透露,1998年美军对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的“基地”组织营地发动了“战斧”巡航导弹袭击,其中若干枚导弹误入巴基斯坦境内,中国军事代表团数次访问巴基斯坦,要求获得这些导弹的残骸。这一证言显示中国一直对美式“战斧”持有浓厚兴趣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中国自从1990年代开始研制、试射巡航导弹的消息不断得到台湾、美国情报系统的证实。台湾的军事情报官员也透露,1996年第二炮兵就在兰州的双子城建立了一支试验性质的巡航导弹部队。即使有不同种类的巡航导弹开始部署,笔者也认为其试验、小批量试服役的性质较大。而2003年12月中央电视台公开的画面,证实巡航导弹的服役即将开始,但至今大量部署的可能性甚微。美国情报部门近期也透露中国即将部署巡航导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公开的相关文献也透露,一种称作DH1O的巡航导弹在1998至2000年期间进行了飞行过载测试。
  为何在西方流传如此众多的巡航导弹而几乎全部是影子导弹?中国的巡航导弹专家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声称中国的事情就是喜欢一窝蜂起哄,一旦军队决定花大力气作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同设计部门会基于相互竞争的需要,展示多种方案,最后真正定案成型的可能只有一、二种。
  中国巡航导弹为何长期不露面
  出现“影子巡航导弹”的原因正好说明其在试验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技术障碍。首先是诱导系统的问题。就巡航导弹的地形匹配方式(TERCOM) 、景象匹配(DSMAC诱导方式而言,地形匹配方式需要周密的、经常更新的数字地图。只有拥有高分辨率的侦察卫星技术,或者通过频繁的战略侦察机侦察才能够获得特定地区的最为准确的地形数字地图。由于是攻击台湾,从海上突入陆地的巡航导弹的地形匹配诱导系统需要储存很大的数字地图,因为在海上无法进行航路修正。而在1990年代,中国甚至没有全天时的侦察卫星系统。真正有能力全面在巡航导弹上采用地形匹配诱导方式的国家当时只有美苏。就是这种诱导方式在今日也已经过时,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同时需要不断对数字地图进行精确的更新。这是为何在1990年代中国频繁向俄罗斯、甚至欧洲的公司购买台湾卫星地形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解决,已经超越了机械工学的范围,属于导弹软件部分,并非一日可成。
  再就景象匹配而言,中方自己也承认一旦开战,即使是民用信号的GPS也面临被关闭的可能性。在情报化战争时代,GPS联盟是情报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说俄罗斯的GLONASS定位系统,目前依然处于建设中。2003年莫斯科航空展上展出了第一代500AB-500S?EGLONASS/GPS制导炸弹,试验使用了民用的GPS而非GLONASS,可见其可靠性、使用地区有限。不过,俄罗斯计划在2006年之前使GLONASS进入稳定的实用阶段。
  中国的巡航导弹使用何种诱导系统
  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的数字化太空侦察技术取得明显进步。2002年1月发射神舟4号飞船的时候,开始携带地面分辨率1.6米的数字侦察照相机。传回的地图更加及时,这为随时修改用于巡航导弹地形匹配或者景象匹配的数字地图有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开始进行“数字化国土”的工作,试图使国家地图数字化。
  来自某仪表厂的消息来源声称,他们负责为DF21改良型中程导弹提供毫米波末制导雷达系统,这种系统也用在“其它导弹”上,显然已经实用化。西方的情报也认为,中国的巡航导弹可能采用雷达成像或者雷达、光学景象匹配系统。
  结论是,2000年以后,随着数字化侦察卫星图像技术质量的提高、雷达成像系统的改进,中国的巡航导弹显然逐步解决了诱导问题,使巡航导弹的大量服役成为可能。因此,在获得了部分台湾特定目标数字地图的前提下,给部分巡航导弹采用数字式景象匹配的诱导方式的可行性大增。西方报告同时还认为,中国的巡航导弹飞行中段也会采用GPS和GLONASS诱导系统,只是基于政治问题,中方显然会考虑到战时可能失去GPS支持的可能性。
  可以确定的是,截至2003年,中国的第二炮兵并未大量配备巡航导弹。因此,这种导弹对台湾的威胁可能刚刚开始,它将成为比弹道导弹更具有威慑力量的武器系统。在精确度、部署数量等方面都要好过弹道导弹,其准备时间更短、打击范围更大。
  台军抗巡航导弹的能力严重不足
  中共对台基本的作战模式包括“弹弹结合”方式,以战役战术导弹、巡航导弹结合的方式实施第一波打击。战役战术导弹重点打击较大的军事目标,例如机场、大型油库群、炮兵阵地等,以便增加拦截的难度。而巡航导弹则会主要用于打击高价值的政治、军事目标,例如指挥所、总统府、电台等人口稠密地区的战略目标、军事指挥中心、地对空导弹阵地、雷达站等。关于战役巡航导弹的使用理论,中美两军并无重大差异,都强调在开战之初集中精确打击力量,达到瘫痪敌人中枢的能力。
  在加入巡航导弹作战之后,中共军队一向重视的“弹炮结合”便形成了火箭炮、战役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结合的态势,达到大规模杀伤-准精确打击-精确打击的三级火力综合。为此还研制成功了射程为200公里的WS2多管火箭,以期实现“综合火力瘫痪”的战役作战要求。
  与威胁程度日益增大的巡航导弹相对,台湾的抗巡航导弹能力严重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视程度不够,抗巡航导弹能力不如大陆。大陆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就十分注意到巡航导弹的破坏作用,抗巡航导弹因此成为“新三打三防”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次,中国也加快了研制巡航导弹武器的步伐。
  观察家发现中国每一次大型联合作战演习都加入了抗巡航导弹袭击的课题,在战役军团内部组建了专门的“打巡航导弹” 部门和部队,逐步完善了打巡航导弹的主动与被动措施。主动措施包括地对空导弹对巡航导弹的迎击作战,被动措施包括在巡航导弹的必经通路上布放航空气球、抛雷等。
  为研究主动抗击巡航导弹的战法,中国加快了硬体武器的研制、进口速度。首先是进口了TOrM1、不断改良HQ7系列地对空导弹。中国进口TOrM1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抗巡航导弹、高弹道弹道导弹的能力。并且利用TOrM1、HQ7在戈壁沙漠实施抗巡航导弹的训练。TOrM1曾经取得5次“击落”巡航导弹靶弹的成绩。这一结果向TOrM1的制造商Zavod-KUPOL进行了通报。TOrMl的杀伤高度为10-6000米,并且拥有电视、雷达多模式诱导、跟踪方式,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TOrM1使用双推发动机,拥有更好的机动性,主动飞行距离几乎达到法制Crotal的一倍,即9-10公里。可攻击过载10G的空中目标。
  其次,中国还不断对HQ7进行改良。主要是提高对付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能力。
  此外,中国还不断开发多种弹炮结合系统,除了已经装备陆军的95式之外,还发展了F L-2000,采用低空雷达?37毫米高炮?QW2地对空导弹组合。F L2000B在2002年进行了6次针对“战斧”巡航导弹的打击试验。B型弹采用更为先进的激光制导QW3,最小射高4米。F L V-1导弹系统则采用8枚QW系列地对空导弹,分别为IR和激光诱导,最小射高10米。而且中国陆军非常重视上述武器系统的联网。同时,还非常重视上述防空系统的夜战能力。中国为QW2系列导弹开发了热成像系统。QW4型防空导弹还计划开发F LIR系统。
 HQ7、TOrM1一直就拥有多种探测手段。后期研制的 F L G-1更是整合了雷达、激光测距、红外、热成像、光电跟踪系统。这些研制形成了多手段、多信道、多层次的抗巡航导弹能力。
  相比之下,台军的抗巡航导弹能力首先是硬体不足。多年来积极发展“爱国者2”、天弓1、2、鹰地对空导弹的努力,使台军在对付中、高空飞机目标的能力方面拥有很有效打击力量。但是,拦截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所依赖的武器硬体较少。
  大批的红外诱导M48A2地对空导弹无论在反应速度、诱导方式上都无法满足抗巡航导弹的需要。由于巡航导弹红外特征不如飞机明显,因此目前还未发现红外诱导的地对空导弹击落巡航导弹的先例。天剑一、毒刺地对空导弹所面临的情况也基本相同。这些导弹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抗击巡航导弹的战术需要。激光诱导型“复仇者”地对空导弹在夜战能力方面目前整合了前视红外、自动成像跟踪、激光瞄准系统,可能成为抗巡航导弹的候选武器。但是其探测手段、探测距离依然不足。
  目前,在理论上能够对付巡航导弹的台军兵器是“天兵”弹炮结合系统。但是,台军装备的“天兵”系统似乎没有配备FLIR 以及其它有效的夜战探测系统。此外,麻雀地对空导弹的低空迎击能力如何不得而知。半主动雷达诱导型地对空导弹已经明显不能适应于21世纪高强度电子干扰状态下的防空作战要求。
  美军开始注意到抗巡航导弹的兵器开发。目前主要希望不断改良AIM1120C空对空导弹,这是首先在美国实施抗巡航导弹测试的地对空导弹,由空对空型移植而来。进一步的改良还在继续进行当中。
一天建立不起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我国的巡航导弹就无法形成战斗力,既使导弹服役,打击精度方面也会大打折扣.而且战时美国肯定会切断GPS系统,所以现实逼迫我们国家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导航系统.和欧洲共同应用伽利略系统固然能加强我们的导航系统,但这毕竟不能完全军用.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加快自己的导航卫星研究,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导航卫星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要像当年研究两弹一星一样顷尽我国的全部力量集中突破此项技术.最后,衷心盼望我们国家的北斗导航系统早日成为独立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之外的第四大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国防和经济建设服务.
空间威慑–战略威慑新样式
所有作战行动和部署被严密监视,重要目标被标定并随时可能遭到精确打击……现代战争中,以空间力量为后盾的军事威慑新样式――空间威慑,以强大的威慑力量、灵活的威慑方式、可信的威慑效果,成为军事强国战略威慑所追求的新手段。
  以空间力量为后盾,威胁、震慑和遏制对手
  –信息时代战略威慑新样式
  威慑的本义是指:以武力相威胁,使对手知难而退,不敢采取行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军事强国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威慑手段,他们需要借助新的威慑手段增强威慑效果。
  空间威慑是指以强大的空间力量为后盾,通过威胁使用或实际有限使用空间力量来震慑和遏制对手。其实质是,将使用空间力量的可能性以及使用空间力量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预先警告对手,使对手通过利弊得失的权衡,产生畏惧心理,被迫服从威慑者的意志,从而放弃原先的企图。
  空间威慑一经形成,便产生了极大的威慑力量和威慑效果。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美国首先通过卫星照片发现苏联准备在古巴部署导弹拉开序幕的。为进一步掌握苏联和古巴方面的动态,美国又接连发射了两颗侦察卫星,了解到苏联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详细信息,进而做出了进行封锁的选择。同时,苏联则通过卫星侦察,确信美国已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才决定从古巴撤出导弹,使两大国的核对峙得以平息。
  威胁对方生存,提高攻防能力,增强作战效能
  –空间威慑的三种手段
  空间威慑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手段达成威慑目的:
  通过威胁对手空间力量生存达成威慑目的。随着空间技术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空间产业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空间力量也成为军事强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整个作战体系效能的倍增器。由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活动对空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旦关键的航天装备遭到破坏,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威胁对手空间力量生存已成为军事强国一种新的威慑手段。
  通过提高战略攻防能力达成威慑目的。利用空间力量可迅速到达空间的任何区域,对对方战略纵深(包括陆地、海洋和空中)内的任何地区或目标实施战略攻击,达成瘫痪对手作战体系、瓦解其民心士气的目的。同时,空间力量不仅可以通过其战略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对手战略进攻企图,而且还可以在空间构筑一面“由各种巧妙打击组成的防御盾牌”,对其战略进攻性武器实施层层拦截,抵消对手的威慑效能。
  通过增强其他作战力量效能达成威慑目的。这是空间威慑的间接表现形式。空间力量对其他作战力量效能的增强,一是全面增强各类武器装备的效能。利用空间力量可为导弹、坦克、飞机、舰艇等提供对手目标的精确位置,并为它们实施导航,引导其准确攻击和摧毁目标,从而极大地提高武器装备的命中精度和毁伤效果;二是全面增强作战指挥效能。利用空间力量可提高战场信息获取能力和传输能力,从而可以实时、准确、不间断地对部队实施有效的指挥控制。
  显势渲染,造势施压,蓄势待动,惩戒打击
  –空间威慑的四种方式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军事强国在空间威慑方面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
  显势渲染。在和平时期和危机初期,利用电视、电台、网络及报纸等公共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向潜在对手显示空间力量所具备的强大实力,使其不敢在政治上冒险、军事上妄动;全面展示空间力量,预示在未来作战中将具有空间作战能力,从而对潜在对手构成威慑。
  造势施压。当危机趋于明显时,显示空间力量的当前态势和作战决心,迫使对手不敢贸然行事。造势施压属于中低强度威慑,其主要表现是进行实兵演习。空间军事演习包括:组织空间对抗演习,显示具有夺取制天权的能力;组织反弹道导弹演习,显示具有战略防御的能力;组织空间战略突击演习,显示空间力量具有直接打击对手战略纵深的能力;与其他作战力量一起,组织联合作战演习,显示空间力量具有为其他作战力量提供有效作战保障的能力。
  蓄势待动。当危机激化时,军事强国一般会采取应急投送、轨道机动等方式,将空间力量迅速集结到敏感空间区域,造成战略进攻态势。同时,会组织不间断的空间侦察、预警等行动,将对手的战略态势置于严密监视之下,使对手知难而退。
  惩戒打击。惩戒打击属于最高强度的威慑――实战威慑,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使用空间力量实施信息压制,在电磁频谱领域,干扰压制或欺骗迷惑对方的信息获取、传输、指挥控制系统,造成对方雷达迷盲、通信中断、指挥失灵;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对其网络系统实施一系列攻击行动,造成其计算机网络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增大其采取军事行动的顾虑;二是使用空间力量对敏感部位实施突然、短促、有限度的攻击,引起对方作战体系结构性震荡,在其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影响,使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来源:解放军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是以地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又称战略导弹部队,是中国核威慑和核反击的主要力量。第二炮兵自1957年12月成立地地导弹训练大队,1960年3月成立导弹第1营以来,经过坚艰苦磨砺,目前已发展成为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以及工程、情报、侦察、测地、计算、气象、通信、防化、伪装等作战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的强大核反击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数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包括用原子弹攻击中国境内的战略目标和在朝鲜境内的中国军队,给中华民族,给新生的共和国带来了重重的忧患和压力。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成立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具体领导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7年岁末,中央军委决定创建战略导弹部队,并要求炮兵司令部尽快成立地地导弹训练大队。1957年12月9日,地地导弹训练大队在北京西南的长辛店成立,来自全军部队及科研单位的600多名干部、战士在这里开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艰苦的创业。1959年6月,地地导弹训练大队圆满完成训练任务,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地地导弹训练大队,组建成2个地地导弹发射营。1960年3月18日,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地地导弹第1营在西北某市的一所炮兵学校正式成立。
  1960年10月,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出国产第一枚近程地地战略导弹,命名为东风-1号。1963年10月25日,导弹第1营在甘肃双子城基地首次成功发射了一枚东风-1号导弹,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形成战斗力。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决定建设战略导弹发射阵地,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带领一班人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北国原始山林实地考察。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东风-2号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1964年9月2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来自全军88个单位的数万名官兵,陆续向北国某地大山密林深处秘密汇集。就在这支部队进山不久,一支支担负同样使命的部队开进了中原古岭、南疆密林、西部高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西方政治家喝着咖啡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在北京宣告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向守志任司令员。从此,第二炮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个独立的军种。就在这一年,各发射部队带着自己的装备告别了城市,驻进了深山密林、戈壁荒原,为共和国锻造和平之剑。
  1966年10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导弹与原子弹“结合”前的工作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带有核弹头的东风-2号导弹从甘肃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准确实现核爆炸。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1966年12月26日,东风-3号中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威力更强大的热核武器。
  1969年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恼羞成怒的苏联领导层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核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毛泽东向全国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第二炮兵很快进入临战状态,展示了中国坚决反击的决心,使苏联领导人最终放弃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企图。
  1970年1月30日,东风-4号远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4月24日,由东风-4衍生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射入太空。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战略导弹东风-5号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海区发射成功。中国从此具备了跨洲际核打击能力。
  随着导弹核武器的迅速发展,第二炮兵先后建成一批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部队和工程建筑部队,并陆续组建了相应的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部队,以及院校、科研单位。第二炮兵羽翼渐丰。
  1984年,第二炮兵正式承担起战备值班的神圣职责。这年的10月1日,中国第二炮兵在国庆35周年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当12辆巨型牵引车载着中国中、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它显示出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它的出现,足以防御任何形式的战争。”英国《泰晤士报》也称:“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
  1985年5月20日,东风-21号中程固体战略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1986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今天中国有实力来保卫祖国了,一旦受到外国的核袭击,我们能对该国作出核反击。”
  1989年9月,中国提前五年建成了完整的核武器战打击系统,它可以高效率地遂行战略核反击任务。1995年夏,第二炮兵数万名官兵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修建的“长城工程”胜利竣工。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发射方位、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储存、能指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1999年8月2日,新华社宣布:中国在本国境内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10月1日,东风-31号洲际战略导弹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公开亮相。和15年前的国庆35周年阅兵相比,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重量和体积变小了,而弹头威力、反映时间、命中精度和机动性能却大大提高了,这标志着二炮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已形成固体与液体并存,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列。
  第二炮兵主要由发射部队和保障部队组成,按导弹类型编为旅和团。它是中国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基础,能够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独立地或协同其他军兵种对敌人实施自卫核反击和纵深常规打击,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履行特殊使命。据西方估计,中国目前拥有约2500个核弹头,每年制造约140至150个。中国现时的陆基和海基战略导弹能够打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即使本土先遭受毁灭性核打击,仍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核反击,真正具备核大国的震慑力量。
  作为中国军队中最年轻、最现代化的军种,第二炮兵多次圆满完成导弹发射训练任务和近似实战条件下的战役演习。70年代中期,二炮部队组织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导弹团远距离机动作战实弹发射演习,演练了走、藏 、打的全过程。这是第二炮兵走出阵地实现“机动作战”的首次尝试,也是走向成熟的标志。80年代初,第二炮兵又成功进行了首次规模庞大的合成训练战役演习,检验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1994年冬,第二炮兵举行了首次阵地生存演练。即在“遭到”突如其来的“核袭击”区里,先进行紧急的核化污染监测、洗消和战地救护,然后开始实施“核反击”。1996年3月,第二炮兵以四发四中的辉煌战绩,圆满完成了向东海和南海海域发射导弹训练任务,展示了中国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目前,第二炮兵导弹发射成功率达到了100%,精确度比过去大幅度提高。外国媒体说中国导弹具有“点穴”之功。过去导弹静卧深山,机动困难,发射准备时间长;如今不管是在崇山峻岭还是大漠戈壁,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发射车拉起导弹就可以在简易路上跑,到预定发射点位后支起架子就可以打,真正达到了全方位、全天候。通过全面实施超前训练,缩时发射训练,导弹旅合成训练,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大大缩短,快速反应能力明显增强,整旅整团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第二炮兵部队大力开展科技练兵,研究新战法理论,改革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并围绕装备研制、武器性能改进、现代化指挥手段等开展科研攻关,先后研制出战略导弹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导弹控制系统、电子化指挥系统、通用文电处理系统等千余项科研成果,相继运用到训练、发射场。为加速科技人才生成,他们启动了“人才接力计划”和“神剑人才工程”,建立了“导弹专家技术方阵”和三级“技术尖子人才库”;导弹技术专家进入团以上作战部队决策层;大学生士兵群体出现在导弹训练场、发射场。目前,战略导弹部队已拥有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部队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军官占军官总数的70%,所有军事主官都是大学毕业生。
  长剑倚天护神州。系国家安危于双肩的中国第二炮兵已具备了“随时能够打仗,随时能够打胜仗”的全方位、全天候战略反击能力,成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倚天长剑。
大陆对台导弹新动态!
大陆经常活动在台海的二炮力量,估计10个旅左右,约300个发射架。近年来二炮部队为了提升战战力,进行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上的改进。
研制了两种通用型发射车,用于发射筒发射和车台发射,这样,二炮的导弹旅将分成明显的远程(2000公里以上)和近程两类,可以发射多种型号的导弹。
进行了导弹部件通用化工作,做到普通部件通用,降低了导弹成本,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迅速加强某型导弹的产量。而且,通用化的一个重点是战斗部通用化,高爆、燃料空气、电磁辐射等弹头实现了各弹通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改变了导弹的储备方式,弹头、发动机和其他精密部件分开储存,这显然是吸取了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弹药库爆炸的教训。而且,这样做也降低了保养实弹的成本。为了迅速提供大量的导弹,中国采取了日本人的做法,就是保证有十数条随时都可以开动的生产线,一旦形势需要,就可以利用储存的大量导弹部件迅速组装出成品。
因此,大陆可以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再次补充那些被裁撤的导弹。
大陆的导弹旅利用大陆现成的公路网,24小时可以机动700公里,大陆方面曾秘密通知各省,要求做好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净空工作。
而且大陆导弹自动化程度很高,导弹进入发射阵地,通过GPS或地面定位台的帮助,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导弹检测、发射诸元装定。
大陆威胁台湾的导弹并不仅限于二炮,大陆军队高层很早就要求各兵种“拥有自己的远程压制手段”,“以自己解决问题为主,兵种协同为辅”。在这个要求下,各兵种都在谋求独立的远程打击能力。
空军的轰六新改型据估计有两个大队,约20架,每架可以携带6枚巡航导弹。以前大陆将轰六机群从台海后撤至江西一带,标志着这种轰炸机应用方式的改变。从以色列引进的“达利拉”经过改进,不但具备反辐射能力,而且可以装载450公里高爆弹头攻击其他地面目标,不幸的是,由于美国的干涉,升级该巡航导弹的计划受阻。
海军仿效西方国家的做法,利用岸舰导弹改装成攻陆导弹,大陆海军很多以前的岸舰导弹团,实际上已经装备的新型的攻陆导弹,这种利用冲压发动机推动的导弹,射程达到了300公里(一说超过580公里),可以在陆地攻击台湾西海岸的所有目标。为了打击台湾东海岸的目标,据称代号是DH10的巡航导弹正在进入海军。
陆军除了装备一批短程DF,还开始大量配备WS2远程火箭炮,使陆军的打击能力扩展到300公里之外。
如此细算,瞄准台湾的导弹决非陈总统所说的496枚,也不是国防部宣称的800枚。
更令人欣慰的是,大陆始终在利用其航天方面的优势,反复侦测台湾,为其导弹攻击提供数据。由于大陆的合成孔径卫星、探地雷达卫星等先进卫星起码要到2006年才能发射,因此他们采取了隐蔽的方式进行这个工作。他们综合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各种遥感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的数据,并且利用国际合作的方式获取西方商业卫星的观测资料,对台湾全岛反复进行目标标定。在战前,还利用自己发射的遥感卫星进行数据验证。04年由于两岸关系紧张,大陆方面多次发射卫星,就是这个目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