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46-50)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46、爱情是以微笑开始,以吻生长,以泪结束。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47、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48、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
49、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50、有些人也许很可恶,也许很卑鄙。而当设身处地为他想的时候,也许他比我们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今 日 看 点 : 2009–04–09 ▲◆★●■☆
命运共同体:大陆对台战略重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旁观者清:美国折腾中国何时了?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us090408.shtml
领导奥运筹备有方、习近平有望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http://www.zaobao.com/zg/zg090409_502.shtml
索马里海盗首次劫持美国货轮 遭船员激烈反抗
http://news.ifeng.com/mil/3/200904/0409_341_1098376.shtml
“国际舰队”缘何对海盗没辙?
http://news.ifeng.com/mil/3/200904/0409_341_1098376_2.shtml
习近平:中共年轻官员要慎防美女钱财诱惑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
=78865
一个勇于向敌人学习的国家才是强大的国家
http://www.chubun.com/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1965&forum=2
《中国不高兴》所推销的是病态民族主义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78854
一本书能证明中国民族主义危险?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78864
印度整军备战 步步为营 有恃无恐 中国岂能退让?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78797
命运共同体:大陆对台战略重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大陆不疾不徐、循序渐进地为两岸政治整合打造坚实基础
中评社香港 2009年4月9日电/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博士在《中国评论》月刊四月号上发表专文《建构“命运共同体 ” 大陆对台战略之重构》。文章指出:“梳理大陆对台政策在此期间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大陆面对岛内政治生态演化的现实,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新一波的政策调适。”文章内容如下:
国民党赢得岛内大选以及马英九政府对“九二共识”的接受,无疑为两岸关系的回暖创造了契机,但是大陆对台战略思维的调整,对两岸关系定位的再思考,则为两岸新局的开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梳理大陆对台政策在此期间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大陆面对岛内政治生态演化的现实,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新一波的政策调适。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涉台部分的内容则集中体现了大陆未来对台方略的基本框架和行动纲领,亦即以“一个中国”原则为政策基石,以两岸“和平发展”为主轴,以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为战略定位,理性、务实地稳步推动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实现。
● 两岸政策之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始终是大陆制定和实施对台战略的基石,也是大陆历届党政领导人在阐述对台政策时所坚持的一贯立场。诚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两岸互动的历史业已证明,“一个中国”原则不仅是大陆出台一切对台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核心要件。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业已雄辩地证明,祇要两岸均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会获得良性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会问题不断,甚至对台海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大陆已多次明确宣称: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台湾同胞关心的各种问题,包括实现和平统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例如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以及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
大陆之所以坚持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开展两岸交往,包括进行两岸协商谈判,是因为接受与否“一个中国”原则,不仅关系到协商谈判最终能否取得成果,以及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也直接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性质和前途。对于大陆而言,一切协商谈判,包括达成任何过渡性的制度化安排,其最终目标均是为了促进两岸能够在未来实现最终的统一,而这也是大陆处理两岸关系时不容让步的政策底线。
● 两岸政策之主轴:“和平发展”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国家间相互依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而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两极格局的崩解,原本主导国际政治的安全对抗、政治和意识形态对立逐渐为全球经济整合以及跨国合作所替代,进而导致国际体系中各单元之间的互动方式和互动类型也呈现出许多新现象,例如国际组织的蓬勃兴起,超国家机制的普遍建立,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开展等。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导致各国间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原本主导国际关系的“零和博弈”模式逐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赢模式”所取代。随着国家间“利益的和谐”(harmony of interests)不断得到增强,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业已成为各国维护和提升自身国家利益的最佳途径。
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进程,不仅将中国送上了经济增长的快车道,也促使中国大陆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大陆与世界的关系逐渐从过去封闭自主型转变为相互依赖型。随着大陆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国门的打开,大批台商以及规模巨大的台资开始积极“抢滩登陆”,开拓和占领大陆市场。而大陆的对台战略也及时地做出了调整和转型,在具体的政策操作层面,大陆不断地对台湾同胞释出善意,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台商利益的法律法规,积极为加强两岸之间的经贸、人员交流保驾护航,以求能够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两岸互信,共同创造两岸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新局面。
随着马英九赢得岛内“总统”大选并于2008年5月开始“执政”,两岸之间的猜忌和敌意急剧降低,也为两岸携手共创“和平发展”的局面提供了基础。在过去的几个月间,两岸关系高歌猛进,取得来一系列重大的突破。6月13日,海协、海基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和《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两项重要协定,标志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1月初,海峡协会长陈云林首次访台,两会签署了两岸海运、空运等四项协议;12月15日,两岸海、空运直航正式开启,“大三通”成为现实,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使得正在成形的两岸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趋势变得益发不可逆转。
● 建构“命运共同体”
在对过往对台工作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即: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并再次庄严地承诺,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大陆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可以说,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大陆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愿景,也是对两岸关系性质的又一次清晰的战略定位。
这一概念的提出,既体现了大陆“以民为本”的对台战略思考,也是对“一个中国”涵义的进一步发展和阐释,即两岸统一决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因为“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息息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也正因为此,大陆才一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框架。而近期以来大陆一系列推动两岸良性互动、加强和改善两岸经贸人员交流政策的出台,则为大陆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定位作了最好的注脚。
同时,“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具有极强的政策指向性。多年来,岛内部分奉行台独理念的人士打着所谓的“民族自决”旗号,提出了“台湾人民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的主张,这一论调不仅对岛内部分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博得了部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而“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则无异于向台湾同胞乃至全世界做出了明确回应和宣示,即台湾的前
途和命运,决不仅仅掌握在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手中,大陆十三亿人民也拥有不容置疑的发言权。
● 结 论
始于1948年的两岸分裂对峙状态,不仅限制了两岸人民之间的顺利交往,也严重阻碍了两岸政治、军事互信的发展和增强,从而导致广大台湾同胞对于两岸统一的前景抱有很深的疑虑甚至忧惧。值得庆幸的是,大陆已深切地认识到台湾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故此也及时地对未来对台战略做出了新的规划和部署,即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秉持两岸“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方针,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努力加强两岸人民之间各个层面的交流互动,建构两岸同胞休戚与共、息息相通的“命运共同体”,不疾不徐、循序渐进地为两岸政治整合打造更为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两岸未来的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旁观者清:美国折腾中国何时了?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us090408.shtml
(2009-04-08):遍观古今中外历史,无一强权不是历经血腥战争而达到最终之崛起。三十年来,中国迈向强国之途,篳路蓝缕,饱经忧患。虽已有惊人成就,并且受到世界普遍赞颂,但要拥有真正强国实力,路途仍久遥远艰巨。此乃以美为首之西方诸国,一开始就坚定以"围堵打压,不遗馀力"为对华政策之所致。
如今目睹中国军事经济日新月异,羽毛渐丰,能与美国分庭抗礼之资本,与日俱增,美国在惊慌失措之下,更为加紧步法,除未发动武装攻击之外,大为加深已与中国进展十馀年久之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科技大战。美国毫未因目前财政拮据,而对中国之围堵打压有所松懈。
中国长期"韬光养晦"之低姿态,以及十馀年慷慨投资美国,力挺美元为求双赢之政策,似乎全都枉费心机,并未得到後者任何实质上之善意回报。但中国为目前国际局势所限,依然处处迁就美国:每当美国军火出售台湾,干涉中国西藏内政,军机及军舰分别侵入中国领空及领海,诬陷中国操纵人民币,宣染中国军事威胁论,诬赖偷窃西方技术,无端採取报复性关税抵制中国货品,以及怂恿它国侵占中国领土等卑鄙行为,中国始终不亢不卑,和颜悦色,据理直争,以大事化小事之心态,与美国周旋。
更为甚者,每当有求于中国之际,後者总是宽宏大度,捐弃前嫌,尽已所能协助美国走出困境。有鉴於布什政府反复无常,忘恩负义,不足以坦诚相见,共谋天下大事,因之对这俱有少数民族出身背景之美新总统,寄以厚望,期待奥巴马先生,能以"平等,合理"心态与中国打交道。但这期望,即刻立竿见影,化为泡影。
试看下列美新总统上任後之一连串内外措施:
● 对外:
(1)、派间谍船来中国南海刺探军情;
(2)、幕後唆使菲马越日等国侵犯中国南海疆土;
(3)、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
(4)、继续北约东进政策;
(5)、发表2009年中国军事报告,宣染中国军事威胁;
(6)、强化美日韩印台军事交流(7)幕後钩结达赖拉嘛反华。
● 对内:
(1)、滥印美元,硬逼他国(尤其是中国)接下买单;
(2)、继续研发太空武器,反飞弹防御网,更新洲际核弹,建造新型 驱逐舰,及多项常规武器;
(3)、採取经济保护主义,拒买"非美国"产品。
仔细分析上述各项,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冲著中国而来。但此时此刻美国之行动,似乎远超常理之外,犹如急病乱投医,只顾解眼前之危,而不谋长久之安。
因为目前美国依然深陷伊拉克沼泽,阿富汗局势继续恶化,朝鲜及伊朗核化畺局仍未显露曙光,全球气候暖化问题仍待协商,缅甸、苏丹、津巴布韦难题,使美束手无策,眼前又骤然掀起全球经济大暴风,无异雪上加霜,更需要全球齐心,採取断然措施。尤其是需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之承诺。这些都必需要以中美为"核心"之全球精诚团结。面对美国滥印美元,南海疆土纠纷,中国能与美国携手合作吗?美国对中国之所做所为,已普遍引起中国百姓之愤怒。要求政府强硬应对之呼声,弥漫中国网站。民意如天,政府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或许读者不知实情,上述美国新总统之一连串内外措施,无一不是与"一手遮天"之美国军火商有密切关连。众所周知,美国军火商二战後讯速发迹,如今早已成为控制美国政治、外交及国防经费之幕后者。
反复不停大炒中国军事威胁,是为了给美国继续研发太空武器,反飞弹防御网,更新洲际核弹,建造新型驱逐舰,及多项常规武器找借口。美国有了超强武器,更加放胆威吓中国。後者唯有奋起直追以求保护领土完整。而中国之四周邻国,见前者全力发展军备,恐慌之下,也立即投入军备扩张,在官商钩结之下,美国军火商岂有不滥卖军火之理?
於是一轮轮之军备大兢争,川流不息,出现在世人眼前。而其必然(但被故意忽略)之後果是:
(1)、数十年来美国尽举国之力,网络国内外精英,投入军工业研发,导致民生工业被忽略,喪失兢争力,而终致凋落。
(2)、数十年来庞大国防开支,造成美政府财政赤字泛滥.唯有举国债度日.如今美国国债已达$10.75 万亿,还在继续猛升。
● 上述二项是促成目前美国及全球经济大暴风主因之二。
美国甘心冒著美元贬值,将危害美元霸权地位之可能性,而决然滥印美元以自救,是何原由?依笔者浅见:
(1)、滥印美元实出无奈.被认为仍有能力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之中日英沙地阿拉伯等国,其真实美元储备并不丰裕,外加对美信心大减,是否愿意再投资?投资若干?均为未知数。而美有燃眉之急,片刻不能等待。滥印美元是唯一可行之途。
(2)、滥印美元必然造成通货膨胀。但在短期内对美未必不是好事。美元贬值将会增加美出口。能源及大宗货品必然领先上涨。美国为粮食生产及出口大国,又控制全球2/3石油储备。这正是卷土重来,大发暴利之好时机,借此扭转乾坤,重振美国经济,不失为上策。
(3)、滥印美元可以中止国债持续上升。否则未来世世代代子孙,生下来就背负著沉重国债,永无出头之日,于心何忍?
(4)、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