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11-15)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11、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12、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人生在世应该在芬芳别人的同时也美丽自己。
13、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14、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5、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爱情。
今 日 看 点 : 2009–04512 ▲◆★●■☆
中国官场开始新一轮的人事变动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0866
中国地震预测备受质疑之后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0929
科学家预测全球性大流感已经初见端倪
中国社会基层无政府状态令人担忧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7/forum_zp090512b.shtml
中国军事战略思想正在悄然转变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us090510b.shtml
台湾问题其实是“中美问题”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tw090512.shtml
中国官场开始新一轮的人事变动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0866
2009-5-10: 香港明报报道,中国官场开始新一轮的人事变动,据中国网站消息指,天津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散襄军,调任北京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安顺不再兼任市政法委书记,市委常委马振川不再兼任市公安局长一职。
☆ 当局决搞好京城治安
作为首都的公安首脑换将,意义非同小可,当局决心搞好首善之区的治安。
而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苟利军,则调任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
据中国网站百度百科披露,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散襄军,近日已被中央任命为北京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局长。今年55岁的散襄军,属天津本土干部,曾先后任共青团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港保税区工委书记、塘沽区委书记、天津市外经贸委主任等职。
☆ 王安顺不再兼管政法
他调任新职后,意味51岁的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安顺不再兼任市政法委书记,他是否外调他职尚未知,而已年届60原北京公安局局长马振川,虽仍保留市委常委和市政法委副书记职务,但一般相信他将在年内退休。
☆ 苟利军任厦门市委书记
由于福建厦门原市委书记何立峰,已被任命为天津市委副书记,主管天津滨海新区工作。天津市委常委兼滨海新区原管委会主任苟利军,则与何对调,被任命为福建厦门市委书记。今年56岁的苟利军,亦是天津本地干部,曾任已故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秘书、市委秘书长、市委常委兼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
☆ 张明家出任武汉警备区司令员
昨日,武汉警备区召开宣布领导班子成员调整命令大会。湖北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苑世军少将宣布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签署的命令,批准武汉警备区司令员施克华退休,任命张明家为武汉警备区司令员。
楚天都市报报道,苑世军要求,调整后的警备区领导班子,要牢牢把握根本,大力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要不断提升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要始终抓住核心,切实把班子自身建设搞坚强;要坚持依法从严治军,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 央行空降41岁高管 辅佐上海金融中心
据新华社报道,就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取得新突破的时刻,央行也“微调”了上海总部的人事安排。记者7日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获悉,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张新日前已正式调任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央行上海分行行长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局长。
此间金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国务院日前刚刚公布了推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关意见,央行此次人事安排显示了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支持和重视。
张新此时南下上海,受命出任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意味着他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战场转战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战场。“张新既有丰富的国际金融市场经验,又有厚实的国内金融管理实践,为人谦和朴实,作风也很扎实,相信他一定能出色完成组织交给他的重任。”一位央行人士说。
据悉,张新到任后,与央行副行长兼上海总部主任苏宁、央行副行长兼上海总部副主任马德伦搭档,并常驻上海主持央行上海总部和上海分行的日常管理工作。目前,张新已经开展在央行上海总部的内部调研。
据业内人士介绍,41岁的张新,是位于北京五道口的央行研究生部自己培养的一位低调务实的金融官员。1989年,张新从央行研究生部毕业,1996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后就职于美林证券。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张新应邀加入世界银行“亚洲金融危机处理特别行动小组”,被任命为世行金融市场局高级金融学家,负责有关国家的金融危机处理,以及银行、证券市场的重整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维护现代金融市场稳定工作的实战经验。经过多年国内金融管理工作的历练,如今,从张新身上已经丝毫看不出其“海归”痕迹,更多显露的是国内金融官员应有的专业、理性和对国情透彻把握的务实作风。
2000年底,张新回国加盟中国证监会,曾担任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2003年11月,央行成立金融稳定局,牵头展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证券公司关闭重组,以及当时形势比较急迫的防范和化解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工作,并承办涉及运用中央银行最终支付手段的金融企业重组方案的论证和审查以及与金融风险处置或金融重组有关的资产管理工作。当此急需用人之际,拥有丰富金融市场管理经验的张新,于2004年5月出任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与时任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一道,奔波全国各地,防范化解风险,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不久,张新接替出任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担任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一直到五年后的今天。
☆ 金融稳定功不可没
据记者了解,张新到央行工作时,正值中国金融业改革和金融风险化解进入攻坚阶段,张新主政的央行金融稳定局肩负了重要职责。当时,国务院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室主任是央行行长周小川。金融稳定局则在周小川、刘士余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国有银行股改的方案设计、股改过程中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做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基础工作,直接推动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国开行、光大银行的注资、重组和上市工作,并主导了对银河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十余家券商的注资、重组。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6日发表的相关评论认为,如果中国在过去几年没有及时拆除金融风险,没有推进以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为主的金融业改革,没有加大证券公司的重组,中国能否抵抗住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还要打一个问号。从这点看,中国经济此次能幸运地与国际金融危机擦身而过,“中国央行主导下的金融稳定工作显然功不可没”。
当前,正进入全新阶段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离不开央行的支持。 2006年3月,央行成立上海总部,本身就有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决策考量。在运转了3年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央行上海总部也需要在更高水平、更高视野上开展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各方面工作。因此,张新此时受命常驻上海,无疑被寄予了厚望,也肩负着更新的重担。东方早报
☆ 人物简介
张新:学者官员开始新征程 识宏观、会监管、有资望、懂洋务
理论实践能力强–著有《中国并购重组全析——理论实践和操作》一书,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强烈推荐”。
海归学者中的翘楚–年仅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