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這個星球上到底算老幾?

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21-25)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21、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22、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23、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24、积极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心态像病毒,传到哪里哪遭殃。

 

25、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今 日 看 点 : 20090514 ▲◆★●■☆

 

中国为美国金融稳定发挥重大作用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1077

 

华而不实的“山寨”式训练打不赢战争

http://news.ifeng.com/mil/4/200905/0514_342_1156856.shtml

 

中國在這個星球上到底算老幾?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677844.html

 

见微知著:中国为何难以照搬西方?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us090514.shtml

 

中国成功阻止美军间谍对中国预警机的破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996270100d3a2.html?tj=1

 

中国新技术阻止美国发动网络战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4553070100davk.html?tj=1

 

多党制不是解决腐
败问题灵丹妙药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14/092517812910.shtml

 

西方诱压许多发展中国家推行多党制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14/092517812910_2.shtml

 

美中军事官员将解决中美海上对峙问题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14/0713551672.html

 


中国为美国金融稳定发挥重大作用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1077

    2009-5-13 作者: 甄炳禧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上任后首次访华期间,传递了一个美国与中国要在当前金融危机中‘同舟共济’的信息,这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认可。”而“中国领导人向奥巴马新政府发去一个更重要的信息:应以共同应对危机为契机,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打造一个全面长期稳定的中美合作关系,从而有助于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让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各国获得合作共赢的结果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上任后首次访华期间,传递了一个美国与中国要在当前金融危机中“同舟共济”的信息,这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认可。的确,国际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经济及双边经贸都产生严重冲击,作为世界第一、第三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需要在危机期间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以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同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希拉里时指出:“中美建交30年来的历史证明,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的道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美不仅要同舟共济,还要携手共进。”显然,中国领导人向奥巴马新政府发去一个更重要的信息:应以共同应对危机为契机,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打造一个全面长期稳定的中美合作关系,从而有助于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让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各国获得合作共赢的结果。

  ☆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美建交30年来,尽管两国关系磕磕碰碰,但双边经贸关系基本保持合作发展的势头,并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 首先,经济相互依存不断深化,并出现相对均衡的态势。

    在中美建交初期,两国经贸微不足道。经过30年发展,两国已变成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相互依存的天平从原来中方依赖美方多的“一边倒”逐渐变为双方相对均势。目前,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国债债权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截至2008 年年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近700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

中美不仅需要“同舟共济”,还要“携手共进”

  ● 其次,经贸关系出现结构性变化,向全方位和多领域扩展。

    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从过去的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最大比重,转变为机电产品等资本密集型产品占主导。中美服务贸易额从2000年的85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230亿美元。美国对华投资领域在不断拓宽,投资专案除机械制造、运输车辆、电子、电力、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制造业外,还涉及信息谘询、房地产、金融、保险、外贸、会计等服务行业。此外,中美经贸关系还扩大到服务贸易、技术研发、证券投资、能源、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国内结构性经济问题及在多边经贸、金融领域的协调等新的更广泛的领域。

  ● 第三,经贸摩擦频发,并趋于常态化。

    随着中国经贸规模扩大和加入WTO ,美国把中国看作非发展中经济体,要求中国在国际经贸活动中遵守发达经济体标准的“游戏规则”;同时,又把中国当作非市场经济体来对待,动辄以相关规则对中国出口设限。因此,中美经贸争执扩大,摩擦经常发生,美保护主义手段更加多样化。近些年,美对华发起的贸易争端突出表现在反倾销、反补贴、纺织品、贸易失衡、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此外,竞争政策、劳工标准及环保标准等问题正逐渐在中美争执中浮出水面。中美经贸争执已由产品、企业等微观层面延伸到政策、体制、行业等宏观层面或“制度”层面。

  ● 第四,经贸协调机制化,主要机制层次提高。

    中美之间已建立了中美商贸联委会(JCCT)、中美经济联委会(JEC)、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等经贸协调机制。特别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搭建的一个规格更高、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和综合性更强的协调机制。这些协调机制对相关领域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进行磋商,以保障双方关切的问题得到及时应对和处理,有助于双边经贸矛盾的缓解, 对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金融危机阴影下中美经贸的挑战

  在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中美各自经济、两国经贸关系均遭遇严峻的挑战。

    ● 首先,两国经济均出现严重的下滑。
    
    美国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漫长的衰退。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开始陷入衰退,据初步预测,美国衰退将可能持续到今年下半年,即衰退长达20多个月,超过1973-1975年和1981-1982年衰退时间(16个月)。据IMF预测,美国GDP增长将从去年的1.1% 降到今年的-1.6%;失业率将从去年底6.7%上升到今年底的9%。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通过金融、贸易等管道的传导,使中国经济明显减速。其中今年头两个月出口下降21.1%。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之一的出口下降,势必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增长。中国就业市场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 其次,中美贸易大幅下滑。
    
    据中方统计,2008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0%,低于2007年的15%,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中方对美方出口同比增长8.4%,低于2007年的14.4%,回落6个百分点。这是2001年以来最低的中美贸易增长幅度。2008年中国在美国进口份额也由 2007年的16%下降到15.3%,是自1984年以来一直增长的市场占有率首次回落。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深化,消费萎缩导致其进口需求进一步减少,再加上前段时间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部分价格优势消失,今年其余时间中国对美国出口将面临更大下行压力。

    ● 第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
    
    近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对美国负面影响的显现,美国已出现经济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在目前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和失业加剧的情况下,美国保护就业机会和国内市场的情绪和呼声更高。美国经济困难主要是内因造成的,但美国却习惯于把责任推给其他国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成为首当其冲的“替罪羊”。部分受经济衰退冲击的美国民众、企业及政客将美国失业率上升归咎于来自中国的进口。美国国会已经并将继续提出许多针对中美经贸金融问题的议案,干扰中美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2月中旬,美国参、众两院《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议案》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尽管在全世界激起了轩然大波,仍然改头换面进入了奥巴马总统签署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最终文本,要求计划支持专案所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

    ● 第四,美方仍有可能就人民币汇率向中方施压。
    
    美国某些人一直把中美贸易失衡现象主要归因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情况下,双边贸易失衡仍有增无减。据美方统计,美对华贸易逆差从2007年的2562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的2663亿美元(据中方统计,同期,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从 1633亿美元扩大到1709亿美元)。这将使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中美之间的敏感问题。

    ● 第五,多年来中美经济共生(相互支撑)的格局正遭到打破。
    
    这一共生的格局是:储蓄短缺的美国经济维持巨额的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以支撑个人消费,它需要一个像中国那样的债权国为其提供国外资本;而储蓄率高的中国经济增长需要通过出口拉动增长和就业,它需要世界最大的消费国来吸收其产出。现在危机迫使美国人缩减消费,减少进口,增加储蓄,导致中国相应扩大消费,减少出口,降低储蓄。

    ☆ 互利共赢是中美战略经济合作的基础

  推进中美合作关系的全面长期稳定发展

  目前,奥巴马政府还没有出台任何具体贸易政策,其对华经贸政策倾向如何,尚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中美经贸关系乃至整个双边关系正处于磨合期。但中美经贸关系经过30年的历程,已经日趋成熟,具备了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 首先,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是中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的基础。中美两个经济体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存在多方面的差异:

      ◆ 其一,美国经济市场化程度高,资本市场发达且流动性强;而中国还处于市场转型阶段,并正在开放和发展资本市场过程中。
    
      ◆ 其二,美国经济更多依靠服务业;而中国经济高度依靠制造成本低、以出口为目的的商品。

  ◆ 其三,美国劳动力成本高,传统产业逐渐衰落;而中国拥有丰富且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和日益强大的工业产能。

  经济差异性带来的互补性使中美经贸合作增加,并导致两国相互依存日益加强。两国经济的互补和相互依存的特性不仅显示中美经贸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而且折射出经济关系对中美各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 其次,互利共赢是中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的动力。中美经贸合作给两国经济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是中美经贸关系之所以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持续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一方面,通过中美经贸往来,中方从美国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可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缓解就业市场压力;更重要的是,进入美国和国际市场,有助于中国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出口行业,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中美经贸发展使美国消费者、企业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利益良多:对华商品和服务出口,每年为美直接创造几十万就业机会,也支持了美国高工资、高生产率行业的就业机会;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使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省约1000 亿美元的开支;美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对华出口迅速增长有助于拉动美国经济增长。

  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的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是危机期间,中国不仅没有抛售反而继续购入美国国债。仅去年下半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就增加了近1000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债权国。二是中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特别出台4万亿元的两年期庞大经济刺激计划,以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美方要员最近坦承,中国增持美国国债是对美国“救市”的最大支持,中国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的重大贡献。IMF称,今年,美、欧、日三大“火车头”均“熄火”,世界经济增长将完全依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拉动,这是二战以来史无前例的。

  ● 再次,经贸协调机制的健全完善为中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如上所述,中美已建立经济联委会、商贸联委会和战略经济对话等等协调机制,共同编织起维系中美经贸关系稳定的机制网路。奥巴马政府已与中方就建立“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达成共识。“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将是围绕两国外交、经贸等领域的战略性、综合性问题进行沟通的高层次协调机制。该机制超越微观经济领域的细节局限,立足于长远,着眼于发展的大局,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而经济联委会、商贸联委会等其他机制则着重于处理中美经贸的具体问题,两类磋商协调机制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同成为两国缓解摩擦、克服分歧、解决问题、加强经贸关系的桥梁。

  ● 此外,中美在国际政治、安全、能源、环境等众多领域的合作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提供“润滑剂”。中美都是世界政治大国,在许多国际领域具有共同利益,需要保持良好的政治关系和加强合作。如在朝核、伊朗核、反恐、防扩散、苏丹达尔富尔、能源、环保、反贫困等诸多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美国都离不开中国。这些领域的合作已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亮点和双边经贸发展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在中美经贸关系因摩擦而陷入困境时,国际广泛领域的合作将发挥“润滑”作用,推进双边经贸关系的继续发展。

  中美经贸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保持和发展中美长期的建设性经贸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最大利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中美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经贸合作:

  ● 首先,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是中美合作的当务之急,两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其次,两国政府以应对危机为契机,强化合作共赢的理念,着眼发展全面的、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 再次,两国要完善和发挥双边机制的作用,加强在多边领域的磋商与协调,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进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并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重构。

  ● 此外,积极寻找中美经贸合作新的亮点。把促进经济增长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环境保护问题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推动世界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 最后,妥善处理经贸摩擦要遵循如下五项原则:一是互利共赢,从大处着眼,既要考虑自己利益,又要考虑对方利益;二是把发展放在首位,通过扩大经贸合作来化解分歧;三是发挥经贸协调机制作用,及时沟通和磋商,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平等协商,求大同存小异,不要动辄设限和制裁;五是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  来源: 中国评论

华而不实的“山寨”式训练打不
赢战争
http://news.ifeng.com/mil/4/200905/0514_342_1156856.shtml

    2009年05月14日 解放军报 “ 山寨”一词源于仿冒名牌的“山寨手机”,初指模仿主流品牌产品外观或功能的一种制造业现象,其核心是“形似而神不同”的模仿。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山寨现象”也许尚有反映大众化意识,顺畅民意表达等意义。但在军事领域,却是应当高度警惕的消极因素。特别是按纲施训,更必须坚决拒绝“山寨现象”。因为“山寨现象”不仅是训练领域形式主义的集中表现,还会让部队付出牺牲战斗力的沉重代价。 

    维护新大纲的权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大纲是指导新形势下军事训练的基本法规,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山寨”训练无视新大纲的严肃性和法规地位,有的态度消极,只求走过场,应付检查,敷衍搪塞,使训练无序无效;有的法规意识淡弱,随意性大,各自为战,破坏了军事训练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必须深刻认识“山寨”训练的危害,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时间、条件、标准组织实施军事训练,实现军事训练水平的整体跃升。 

    把握军事训练的客观规律。新大纲的内容体系、训练方法、训练条件、考评标准等,都是对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特点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认识。而“山寨”训练背离新大纲的科学本质,不按规律组织训练,盲目求新,热衷于华而不实的“新点子”、“新花样”,把军事训练作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虚报浮夸。须知,今天能“山寨”式的训练,明天却无法“山寨”式的打赢战争。只有严格按新大纲施训,才能使军事训练稳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追求军事训练高效益。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动用资源巨大,更须确立质量效益就是战斗力的思想。如果任由“山寨”训练搞“变通”,降低训练标准和难度,简化训练程序;“练为看、演为看”,避难就易,打“擦边球”;或在老教案、旧训法上搞信息化“包装”,穿新鞋走老路,结果不仅浪费资源贻误时机,打起仗来还要付出兵败国亡的代价。因此,必须切实把战斗力作为衡量军事训练效果的唯一标准,对军事训练实施全过程全要素精细管理,切实提高训练资源的使用效益。 (张建刚) ▲


中國在這個星球上到底算老幾?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677844.html

    2009-05-14 毛麗  為了解答美國人瞪大眼之問:現今的中國在美國全球戰略中占什么地位?中國是美國的對手還是伙伴?若是對手又該排幾號?美國《華盛頓時報》于近日發表了一文:中國在這個星球上到底算老幾?

    該文指出,50年前,美國情報部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比西方落后20年以上。但如今,沒有人會認為中國的核或導彈能力不尖端,中國已是美國第一號戰略競爭對手無疑。對此,美國人早該警覺,因為美國軍方的高級顧問John J.Mearsheimer 曾直截了當指出,沒有一個國家是安于現狀的,只要有足夠的實力,就一定會向外擴張或在本地區稱霸。只有成為霸權國家,它才會感到自身安全有了徹底保障,所有大國都未逃出這種邏輯,中國也不會。

    文章認為,在對付外患問題上,中國的國家安全戰和石油安全戰略進入了一個轉型間斷。面對東海、南海、臺海危機,中國正布局東擴,走向太平洋,改變近海防衛型的戰略思維,同時并不忽視藏、疆等分裂勢力。

    在東北亞問題上,中國從不以老大自居,但卻巧妙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老大角色。如“六方會談”時,給足美國人面子,看著美國人窮于應付。

    對于中國面對的“內憂”,文章認為,中國國內的發展還不夠健康,有待進一步完善。言外之意中國離當“老大”還遠。但美國的《華爾街日報》也在近日對中國到底算老幾發表了他們的看法。評論文章用的標題是:“打腫臉充胖子 中國無奈當老大”。

    評論說,前幾年全球經濟一片光明,美國當仁不讓做起全球老大,發揮“領導作用”,現在全球經濟危機之時,發誓“永不當頭”的中國,一個不留神,已做上老大的尷尬位置上。

    這副擔子,現在中國想擔得擔,不想擔也得擔,誰讓你成了家中的老大?

    全球的經濟復蘇至今并未到來,大宗的價格明顯上漲,但中國在四月份進口的銅、鐵礦石創下歷史新高。當今石油價格突破60美元,但中國進口較上年同期增長14%,很多國家抬舉中國為老大絕不為過,因為他們根本無力采購。

    評論認為,中國之所以要“打腫臉充胖子”,其實有苦衷。

    中國政府出臺大宗收儲政策,是給國內原材料行業紓困,但這種行為卻對市場行情產生了扭曲作用,強化了投資者誤以為全球經濟復蘇的想法。為了國內穩定,中國努力實現“保八”的目標,使中國不知不覺擔下了對世界經濟復蘇的重大責任,當成了全球經濟龍頭的老大。

    評論指出,中國工業在中國經濟方面居首位,一旦工業增長持續大幅下降必然會嚴重打擊社會消費,中國工業增長幅度大大低于零售額增幅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

    評論結尾提出的問題是:如果全球經濟持續高度不確定,中國這個花錢買來的老大地位能維持多久?▲

见微知著:中国为何难以照搬西方?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us090514.shtml

 (2009-05-14) 由于身居巴黎,经常有机会接触来访的国内代表团。从而也有机会多角度观察东西方在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曾经由于机缘巧合,陪同了国内一个精神医疗访问团。对中法双方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同颇有感触,使我们从这个角度可以更好的看待不同制度之间的借鉴。

  代表团到的当天是周末,没有公务,我便建议去卢孚宫看看。把票交给他们时,简单做了介绍,并说要真正看完需要一天。票也是全天有效,也可以出去吃饭然后再回来继续看。由于大家都是艺术外行,所以三个小时也就结束了。其中一位出来后对我说,这张票还可以再卖的。我楞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对啊,下午还有很多人进来,自然可以便宜些或者半价卖出去。我进而发挥道,以后朋友们可以选在同一天来,有的看上午有的看下午,节省一半费用呢。事情过后,我就在想,为什么法国人就发现不了个漏洞呢。而中国来的游客一知道这个规则,马上就能找到破绽?这显然和双方的文化和民族特性有关。法国民众对自己几百年来发展起来的相对完善的体制较为依赖,而且丝毫不怀疑这种规则的有效性。甚至病人都完全不了解自己的病史,完全由自己的医生掌握。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规则出台后,老百姓唯一的想的是如何的遵守。这也是法国民主制度相对成功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