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六个能力”的新提法耐人寻味!

为人处世的准则十 觉悟警惕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6354&msg_id=90

 

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愿真主赐他福安!﹞说:

 

65.要做清白人,莫做怀疑事。

 

66.远离禁区,以防陷入。

 

67.从别人身上吸取教训者是幸运之人。

 

68.兵不厌诈。

 

69.先商议,再决议,后执行。

 

70.人生最大的亏折是不顾客观。

 

71.要住房先择邻。

 

72.友谊、仇恨莫过份,以防变化而悔恨。

 

今 日 看 点 : 20090529 ▲◆★●■☆

 

中国新北斗卫星升空宣判欧洲“伽利略”死亡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1849

 

中国罕见地来表达对金正日不满!

http://topyl.com/bbs/thread-580093-1-1.html

 

习近平“六个能力”的新提法耐人寻味!

http://topyl.com/bbs/thread-580130-1-1.html

 

朝鲜核威胁何以逼近中国?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7/forum_zp090529a.shtml

 

中国对朝政策须调整

http://www.zaobao.com/yl/tx090529_502.shtml

 

中国新北斗卫星升空宣判欧洲“伽利略”死亡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1849

    2009-5-26 :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陷入困境,不仅经费难以为继,连频率也被“北斗二代”优先占用。

  3月中旬,来自中国和欧洲航天部门的官员们行色匆匆,赶赴德国慕尼黑,就争执了半年的导航卫星放射频率“重叠”问题展开第二轮谈判。双方唇枪舌剑,激烈交锋。欧方官员以频率是从美国人手里花“血本”获得,而且欧洲人的“伽利略”系统早已按此频率进行技术设计现已无法修改为由,力压中国“北斗”二号系统“ 搬迁”到其他频道上;中方则依据国际上通行的卫星发射频率原则–“谁先用谁先得”的“所有权取得”,对自己的权益寸步不让,对欧方的要求据理力争。会谈最终毫无进展,等待下一轮谈判。

  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事上,中国和欧洲从最初的合作,逐步走向竞争,反映了中欧之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战略利益冲突,而冲突背后,则揭示了欧洲一直以来对华所抱持的傲慢和排斥心态。关于这场并不为国内人所熟知的争执,其实由来已久,要厘清来龙去脉,还得从最开始的中欧合作签约谈起。

第七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定位全系统模型

  ☆ 蜜月期(2003年-2004年)中欧优势互补 反对单极世界

  2003年的欧洲,处处弥漫着反美反战情绪。美国执意执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欧洲人感受到了“单极世界”引起的潜在危险。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他的呼声得到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坚决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决定把中国纳入欧盟 2002年就已启动的“伽利略”计划中,中国成为第一个非欧盟的参与国。消息传开,震惊美国。

  一直以来,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在民用导航领域独步天下,即便同时代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与之竞争,但“格洛纳斯”年久失修,导航卫星残缺不全,早已淡出国际市场,根本不具备与GPS一比高下的能力。欧盟发起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被认为是结束美国“独霸”局面的最有力挑战。按设计,“伽利略”将一共由30颗“中轨道”和“静轨道”导航卫星覆盖全球,其定位精度超过了GPS,在兼容性和精确度等设计方面也优于GPS。为了打破GPS的垄断地位,“伽利略”的“公共管理服务”系统拟使用的频率故意选择了与美国GPS相近的频率,这样的安排有可能冲淡GPS的频道效果,令美国人坐立不安。

  中国的“北斗”卫星依照“谁先用谁先得”的原则,已使用了原本“伽利略”系统计划使用的频率。早在几年前,中国在区域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上已有长足发展,2000年相继发射了两颗静地轨道的导航实验卫星,2003年4月又发射了第三颗“静轨道”卫星,基本形成了覆盖全中国的区域导航和定位系统,这一系统被称为“北斗 ”一号。

  当时的“北斗”系统尚属实验开发阶段,其技术参数落后于GPS,也落后于2002年欧盟决定启动的“伽利略”系统,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北斗 ”一号只属于区域性,其商用价值并不高。在这样背景下,欧洲人主动“邀请”中方加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方欣然受之,双方一拍即合。

  欧洲把中国纳入,不仅使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赚足了政治资本,也使“伽利略”计划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得到极大缓解,更给“伽利略”进入中国诱人的市场打下了基础。2003年底,在中方实际完成了区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之后,中欧草签合作协议。2004年中欧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 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第一笔7000万欧元的款项很快就打到欧方账户上。

  中国与欧盟合作,既有战略利益也有实际的好处。有人评论,中欧在高端技术上的合作,实质上打破了美国主导的欧洲对华武器禁运,也相当于废弃了针对中国这样特定国家的欧美武器贸易条例(ITAR),为最终从法律层面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撕开了一个口子。由于卫星导航在现代战争中扮演越来越重大的角色,美国甚至扬言,美国如感觉受到威胁,则有权击毁“伽利略”卫星。

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示意图

  ☆ 欧洲“伽利略”计划强势出击打破GPS垄断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美国的GPS出尽风头。利用GPS系统提供定位的导弹或战斗机可以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这给欧洲国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欧洲国家为了减少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同时也为了在未来的卫星导航定位市场上分一杯羹,决定发展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经过长达 3年的论证,2002年3月,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启动“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

  “伽利略”计划的总投资预计为36亿欧元,由分布在3个轨道上的30颗卫星组成。该系统与GPS类似,可以向全球任何地点提供精确定位信号。由于“伽利略”系统主要针对民用市场,因此在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就把为民用领域的客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放在了首要位置。与美国的GPS相比,“伽利略”系统可以为民用客户提供更为精确的定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米,而GPS只能达到10米。

  按照计划,第一颗用于测试的卫星将于今年年底在白俄罗斯的拜科努尔基地发射升空,2006年“伽利略”系统即可进行正式部署,2008年整个系统完工,正式为客户提供商业服务。

  “伽利略”系统主要用于民用领域,而且面对的是GPS这个运行超过20年的市场垄断者,其市场开发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伽利略”计划采用开放合作的模式,通过吸收合作伙伴来扩大市场份额。中国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中国庞大的潜在用户群对于确保“伽利略”系统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欧洲的视线。

  2000年,“伽利略”计划提出不久,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德帕拉西奥在与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会晤时就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随后,中国同欧盟签署协议,在北京成立了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加强国内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双边交流。而为了落实中方的责任与义务,中国成立了由多家公司参股的“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国内的总承包商负责协调国内的相关单位和公司,完成中国在“伽利略”计划中所承担的任务。

去年11月,两年一度的珠海航展已盛装开幕,一批新研制的航空航天产品精彩亮相,备受观众关注。图为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定位系统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区展出

  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对双方都是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