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如果开战,美国可能的站位

使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11-12

http://www.stnn.cc/fsxh/200906/t20090626_1053654.html

 

   11、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北京人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但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将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以上所说的十二种筷子的禁忌,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应当注意的,作为一个古老的礼仪之邦,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今 日 看 点 : 20091030 ▲◆★●■☆

 

记中美建交30年中5位美国国务卿

http://news.sina.com.cn/w/2009-02-05/145917155489.shtml

 

基辛格: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http://news.sina.com.cn/w/2009-02-05/145917155724.shtml

 

塞勒斯万斯:美国头号麻烦处理专家

http://news.sina.com.cn/w/2009-02-05/145917155488.shtml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红裙铁娘子

http://news.sina.com.cn/w/2009-02-05/145917155487.shtml

 

鲍威尔:追求“美国梦”的黑人将军

http://news.sina.com.cn/w/2009-02-05/145917155475.shtml

 

赖斯:“白宫黑珍珠”的传奇之路

http://news.sina.com.cn/w/2009-02-05/145817155474.shtml

 

中印如果开战,美国可能的站位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1/forum_us091028a.shtml

 

台湾的独立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中国崩溃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1/forum_tw091029a.shtml

 

 

记中美建交30年中5位美国国务卿
http://news.sina.com.cn/w/2009-02-05/145917155489.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5日  《人物》杂志

  编者按:2009 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30周年。本刊推出了5位美国国务卿的专辑文章。回顾这30年,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期,国际形势从冷战两极对立转为了美国单极主义;国内是中国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国家崛起的飞跃。30年中,中美两国领导人从战略利益上重视发展两国关系,使双方各领域的合作日趋深化。

  对中美两国而言,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另一边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来说,处理好中美关系似乎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美国的决策层而言,忽视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东亚大国同样是不明智的。

  本刊以中美建交30年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作用的几个国务卿为主角,介绍了其各自的生平和在国务卿任上处理同中国关系的态度和风格,通过这几篇文章,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国务卿的个人传记,同时也展现了一幅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真实而切近的画面。选择这样的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来重新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再次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面前,回顾历史,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对于构建中美两国未来的发展会深有助益。 ▲

基辛格: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http://news.sina.com.cn/w/2009-02-05/145917155724.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5日 《人物》杂志

作为一名基辛格的研究者,笔者第一次见到基辛格本人是在2007年6月23日的下午,在南京大学那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大礼堂。这是新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20周年庆典的现场。虽然现场的媒体把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到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身上,但是在强烈的聚光灯照射下,坐在主席台正中的基辛格却面无表情,居然闭目养神起来。这无疑是笔者熟悉的那位傲慢自负的基辛格,但似乎也给人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然而,当基辛格致辞时,完全打消了人们的疑虑。他一开口就是标志性的带有浓重巴伐利亚口音的英语,他的声音依然具有磁性和穿透力,他来了一场即席发挥:“非常感谢杰茜卡说英语,因为当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用中文致辞,而南京大学校长用还没有我的口音重的英语致辞时,我很难站起来给你们讲话。”短短几句话,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这是他的招牌:基辛格式的自嘲。一个思维敏锐,谈吐幽默的基辛格出现在现场的800多名中外来宾面前。

  从难民到国务卿:基辛格的1973

  1923年5月27日,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菲尔特,这是一座只有7万人口的小城,其中有一个数千人构成的犹太人社区。菲尔特记载了犹太人在中欧的苦难历史。14世纪时,犹太人被禁止进入纽伦堡,犹太人只得沿着雷德尼茨河建立了几块居留地,菲尔特就是由此兴起的一座城镇。这儿距审判纳粹战犯的纽伦堡法庭只有5英里。基辛格父母的家庭都属于典型的犹太人中产阶级,他的父亲是一位颇受尊重的中学教师。虽然他们都是犹太正教教徒,但他们也是被同化的德国人。随着纳粹主义的兴起,德国犹太人越来越在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被视为异己。1930年,纳粹冲锋队员就掌握了菲尔特的权力;1933年,希特勒率纳粹党接管了德国的权力;1935年,《纽伦堡法案》通过,犹太人的德国公民权被取消,犹太人与德国基督教徒通婚遭禁止,担任公职的犹太人被开除。基辛格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一个日益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度过的。他不能在户外自由地呼吸、奔跑、游戏,以免遭到希特勒青年团的殴打;他的入学申请被拒绝,没能进入公立中学,只能到犹太人自己开办的学校继续学业。犹太人被禁止参加公共集会,为了看一场足球赛,他必须冒着被殴打的危险装作非犹太人混入场内。他对足球的热爱这种典型的德国式爱好也许是他的祖国给他的少得可怜的馈赠之一。在纳粹灭绝犹太人的计划加紧实施之时,基辛格全家于 1938年8月移民美国,远离了灾难的中心,但至少有13位留在德国的基辛格的近亲死于纳粹大屠杀。

  在纽约上曼哈顿华盛顿高地,逃亡的犹太难民获得了自由,按照基辛格的说法就是“可以昂首穿过大街”,但是艰难的谋生却开始了。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语言、工作、学校都是必须解决的新问题,一个逃亡的犹太难民家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15岁的基辛格开始了艰苦的“美国化”过程,凭借他过人的天赋,很快成为华盛顿中学的优等生。但是迫于生计,一年后他改上夜校,白天到他母亲的侄子开的毛刷厂工作,他最初的工作是穿着厚重的橡皮手套挤掉鬃毛上的酸水,后来做送货员。尽管生活艰辛,基辛格依然以优异的成绩从华盛顿中学毕业,随后他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会计。当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会计师。虽然基辛格比他的那些犹太同乡更迫切地希望融入美国,但至此为止,他还没有更多地接触到华盛顿高地狭小的犹太人社区以外的美国社会。

  一纸入伍通知改变了基辛格的命运,1943年2月,基辛格开始了军旅生涯。军队使他真正投身于美国种族大熔炉之中。在军队当中,他加入了美国籍,开始了真正的美国化。他还幸运地遇见了对他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弗里兹·克雷默,他的天赋和才能由此得到重视和发挥。他来到了欧洲战场,作为一个反纳粹的美军士兵回到德国。在克雷默的大力举荐之下,基辛格从美军第八十四步兵师众多普通士兵中脱颖而出,成为波林将军的德语翻译。盟军占领德国后,克雷默又推荐军士基辛格担任几座小城镇的管理者,基辛格在此期间所表现的出色管理才能连克雷默都感到吃惊。担任欧洲盟军反间谍学校的教员是基辛格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站,只有高中毕业文凭的基辛格不负克雷默的期望,干得相当出色。虽然有优厚的薪金和光明的前途,基辛格还是选择回国继续他的学业。“去一所好大学,一个绅士是不会上纽约本地大学的”。克雷默的见解再次对基辛格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段军旅生涯对基辛格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他终于从狭小的犹太人社区走向了一个广阔的人生舞台,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第一次人生冒险异乎寻常地成功,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履行了占领者的权威,初出茅庐的基辛格收获的是人生信心。但是早年经历所形成的性格特征依然伴随着他,“自信与不安全感,自负与弱点,傲慢与被认可的渴望并存。在基辛格青年时代,这种复杂的混合特征已经在他的性格中形成并将伴其终生”。

  1947年7月,基辛格第二次从德国启程到美国。不过,这一次不是逃亡的难民,而是凯旋的士兵。他的入学申请被哈佛大学接受,当年秋季,24岁的基辛格成为哈佛的二年级新生。虽然说英语时依然带着巴伐利亚腔,但基辛格已基本完成了从犹太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