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了给美国“立规矩”的时候了

★ 被现代人误读的五句著名诗词之五

http://bbs.hnol.net/topic-819282-1-1.html

 

(五)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 

 

陆游著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还是共同努力,广求甚解吧;否则,祖宗的根脉便越丢越少了。

 

今 日 看 点 : 2010-0317 ▲◆★●■☆

 

哈佛学者抛出论调 鼓吹“中国崩溃论” 称牵连美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5493

 

大陆统战目标很明确 恢复台湾“中国化”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5495

 

俄罗斯动向不同寻常:暗中布局防备中国崛起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5486

 

中国到了给美国“立规矩”的时候了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100316/15856101.html

 

林彪自评平型关,头脑发热吃了亏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2710/68/29/0_1.html

 

北韩继承问题只要金正日任命即可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0/03

/17/20100317000000.html

 

中国教改要直面政治和教育自治问题

http://www.zaobao.com/yl/yl100316_007.shtml

 

重庆再曝骇人黑幕 禁毒总队高官竟是毒枭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5485

 

 

哈佛学者抛出论调 鼓吹“中国崩溃论” 称牵连美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5493

    2010-3-16 彭博新闻社网站3月1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哈佛的罗戈夫支持中国崩溃论” 的文章。这个故事颇有著名惊悚小说作家汤姆·克兰西的味道。它讲的是,中情局在调查一个遥远的经济体,担心其崩溃可能给美国造成问题。

  据说此事发生在2002年,当时日本的通货紧缩有在全球蔓延之势。如果我是中情局官员,我现在就要成立特别工作组,研究来自中国的风险。不仅如此,让我们把美国也加进来,研究一下所谓的两国集团的内部崩溃对世界经济将意味着什么。那景象不会太美妙。

  的确,这都是悲观的论调。然而,当美国国务卿说美国创纪录的预算赤字和债务正激起人们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之时,你就知道这个世界乱了套。与此同时,赌中国经济会崩溃的卖空者吉姆·查诺斯发现自己有了越来越多的同伴。

  是该考虑中国危机可能导致的系统性后果了。它可能在世界各地造成经济衰退。

  在2010 年,这种观点日渐流行起来。纽约对冲基金基尼科斯联合公司的查诺斯、香港《低迷、繁荣与毁灭》期刊发行人马克·费伯说中国可能崩溃是一回事。但如果哈佛大学的肯尼思·罗戈夫之类的人物也警告说,10年内中国受债务推动的泡沫可能破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能对这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的话置之不理。而且,罗戈夫提供了中国可能崩溃的或许最简单的理由:差不多是时候了。

  记住,经济学中最令人害怕的5个字是这回不一样。你能看出这故事会如何演变吗?

  罗戈夫上周在东京的一次会议上说:如果说当今世上有一个这回不一样的故事,那就是中国。他补充说,人们说中国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因为那里是中央计划经济,因为那里储蓄率高,因为那里劳动力资源丰富。我要说,中国当然会有一天爆发金融危机。

  看好中国的人极少愿意承认这一点。这么说吧,尽管中国模式有种种优点大规模公共支出、出口推动型增长、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它能否打破规律值得怀疑。没有哪个新兴国家避免得了令增长动摇、市场暴跌的危机。一个也没有。如果中国爆发危机,也不会是全然无法料到的事。

  中国会是首个能避开麻烦的新兴经济体吗?这么想让人感觉安心,北京的官员也经历了不错的一年:经济刺激努力带来了8.7%的经济增长。赌中国将出现危机的投资者并没有赚到多少钱。

  中国将需要投入更多的钱才能维持经济的迅速增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质历来都是让亚洲先挺住,直到美国消费者恢复了购买力。现在,世界头号经济体仍未走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经济衰退。因此,在不利的全球环境下,中国基本要靠它自己。在为时太晚之前,探究一下那里的问题还是值得的。

  罗戈夫上周在采访中说:等到危机出现时,我们就会知道中国到底有多重要。

  野村控股公司说,随着中国的经济规模即将超越日本,它今年可能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1/3以上。因此,我们谈论的是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依赖的中国。

  白宫预测2010财年的预算赤字会从2009财年的1.4万亿美元增至1.6万亿美元。要是中国国内需要钱来提振经济增长的话,它可能不会成为可靠的美国国债买家。

  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史宗瀚正致力于研究另一个1.6万亿美元。他估计中国地方政府目前的负债达到1.6万亿美元。假如史宗瀚2月8日在《华尔街日报》阐述的观点正确的话,仅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就达到中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中国外汇储备的近70%。

  在美中两国之间存在大量债务。无论太平洋哪一侧的任何崩溃都会重创全球经济。

来源: 新华网▲◆★●■☆

大陆统战目标很明确 恢复台湾“中国化”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5495

    2010-3-16 两岸经贸关系确定以ECFA作为稳定架构后,两岸交流的下个焦点指向文化领域。

  用文化作为从经济过度到政治互动的桥梁,大陆通过软实力争取台湾民心及恢复台湾“中国化”的动作和力度不断加大,两岸文化交流层次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受访的台湾学者认为,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国台办,大陆对台工作文化统战的目标非常明确,特别是闽台交流的这一块,而温家宝昨天在两会闭幕记者会上说,“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更是典型的注脚。不过,李登辉与陈水扁20年已成功的把台湾“去中国化”,大陆要把台湾带回“中国化”氛围的文化战略能否成功,是个问号。

  归纳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从大陆跨海来台又较受瞩目的有,张艺谋的鸟巢版《图兰朵公主》这个月底到台中表演、媒体报道大陆文化部长蔡武五月间将到访,如果成行,他将是近年来首名率团访台的部长。

  台湾往大陆去的则有,《宝岛一村》先后在广州、深圳、东莞、杭州、上海和北京巡演。台湾文建会主委盛治仁去年表示,文建会计划在中国大陆设点,为台湾艺文在对岸找出路,他不排除赴大陆出席两岸文化高峰论坛。

  此外,总统马英九去年倡议的《两岸大辞典》也有了眉目。出任台湾的国家文化总会会长的前行政院长刘兆玄上个周末表示,经过专家学者讨论后,决定不编纸本的字典,而建立“两岸词汇云端资料库”,也就是推动可共享电子词汇资料库。

  在教育方面,不只两岸学生互访,台湾更是首次引进大陆版正在使用的数学课本,台北高中、国中学生将第一次可以读到大陆的数学课本。电影方面,第二届两岸电影展5月间将在苗栗县举行,宗教方面,两岸民间沿海地区都共奉妈祖,世界佛教论坛去年也在台北举行。

  种种迹象显示,两岸双向文化交流的覆盖面已超越早期一般的人员互访、召开研讨会,进入到艺文表演,官员互访、新闻交流、教育交流、合作研究等领域。

  经贸往来可以产生经济利益上的依赖感,但无法转移台湾人的主权效忠对象。特别是台湾经过李登辉和陈水扁加起来20年的“去中国化”政策教育,年轻一代的脑里已形塑了“台湾意识”,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民众越来越少。

  《天下杂志》去年底公布的民调显示,62%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台湾人”,“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有22%,自认是“中国人”的只有8%。其中,18到29岁的年轻族群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更高达75%。

  要减少“中国意识”和“台湾意识”之间的对立,要扩大“同”缩小“异”,大陆显然冀望于推动文化认同,以达到主权的认同。

  接受本报访问的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王崑义认
为,马政府上台后无力让台湾再“中国化”,大陆唯有主动出击,试图填补两岸文化上的空缺。

  不过,王崑义评估,大陆的文化战略很难成功,因为文化要融入生活,但两岸的生活方式和制度却是大不同,“大陆要台湾不独立,大陆就要民主化,大陆只要走不出民主这一步,两岸就一定只能维持现状”。

  他强调,文化交流只能是情感联系,它未必能构建一个认同,台湾人看台湾的云门舞集的作品和看张艺谋的作品,感觉是不同的,“看大陆的扭秧歌,感觉好像是一个遥远国家。”

  文化,在中国大陆被视为是一种调节与稳定社会的工具。

  中央警察大学公共安全学系副教授董立文因此担忧,大陆“有意识、有目的、有办法”地进行法理统一,文化统一以及切香肠化式的统一;而台湾则是“无意识、无目的、无办法”的应对,甚至把大陆的文化输入当做一般商品。

  “人家是在作战 我们是在做买卖”

  董立文曾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他说:“北京的出发点要改造我们,我们的出发点没有要改造他们的文化认同。中共对台政策文化统战的目的很清楚,我们对中国大陆的文化交流,目的和策略都很模糊。人家是在作战,我们是在做买卖。”

  他以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为例说,据他了解,《海角七号》是经过特批在大陆上映的,受到行政控制,可是带有大陆官方意识形态的大陆影音产品却可以大量进入台湾,去年是孔明(《赤壁》),今年是孔子。

  先经济后政治,中间再举起文化大旗,大陆对台工作的几步曲在步步展开。而教育这一环最吃重,因为教育是最好的文化灌输,只不过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王崑义指出,美国改造台湾,从1950年代到台湾民主化,就花了四五十年的时间,不过“美国人制造了李登辉、马英九这些领导者。阿扁没有出国留学,他的老师也是留美留德的。这些人领导台湾,你认为他可以完全的向共产中国靠拢吗?可能性不高。所以大陆不断诱引台湾的精英到大陆念书”。

  文化大学中山研究所教授蔡玮受访时说,中国人看事情是看长远的,大陆已经意识到通过教育交流,增进两岸年轻人的相互了解是迫切的,建立两岸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迫切的,时间对它不是问题,“中国历史那么长,三、五十年,他们不会在乎。”

  蔡玮说:“香港人以前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收回去之后就,越来越多香港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了。”来源: 联合早报▲◆★●■☆

俄罗斯动向不同寻常:暗中布局防备中国崛起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5486

    2010-3-16: 几十年前,中苏结盟,同在华约阵营,与美国为首的北约长期冷战;而曾几何时,中苏发生对抗,苏联在中国东北陈兵百万,中国则向大西南进行战略撤退;这时候,美国伸出手来,在迎接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总理周恩来握住尼克松跨越大洋的手,中美战略合作共同应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突变,中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陡然下降,而俄罗斯也有沦为二流国家的危险,当此之时,中俄重新携手,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多极化世界,尽力在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里有尊严地生存和发展。

  这就是过去几十年里,中俄关系的大局。基于利益考量,中俄关系跌宕起伏,合作与对抗并存,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过去三十余年里,中国改变国策,奉行改革开放战略,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总量即将跻身全球第二,综合国力有望比肩美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 “欲与天公试比高”,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唯有美国差堪比拟。

  世界格局将为此发生新的深刻变局。对于具有雄心壮志的大国而言,在中美光环之下屈居二流,是一件难堪的事。日本如此,欧盟如此,以继承了原苏联衣钵自居的俄罗斯更是如此,想当年,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正是以俄罗斯为核心的苏联。俄罗斯有充分的理由警惕和防备中国的崛起,并积极联合一切必要的力量,扭转中美主导世界的趋势。

  2009年,“中美国”讨论风靡世界;2010年,中美冲突吸引了全球目光。这让人联想起,它们也许就是不久之后的“世界之王”,在一个“不带俄罗斯玩”的时代,俄罗斯落寞和酸楚的滋味可以想象,而从现实战略利益考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需要对其最大邻国保持警惕,对中国可能的强大未雨绸缪,提前预应。

  俄罗斯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多种因素显示了俄对华的防范策略。在远东地区,中国的经济行为被看作渗透之举,而遭限制;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也对华人商场加大打击力度,防止在俄心脏形成中国势力。而最受人诟病的莫过于屡次在中俄能源合作上挑刺,中俄油气管道建设迟迟难以上马。俄罗斯在出售中国武器的技术含量和性能上均逊于印度,更比不上为俄罗斯自己的军队装备的武器了。这些都表明,中俄官方高调声称“高水平”的战略协作关系,其实隐忧也甚为突出。

  而近期的动态表明俄罗斯开始行动,开始思考如何面对“中美超强”的国际格局。这些行动包括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发生微妙转变以及地区战略作出相应调整。俄罗斯不仅在全球战略,而且在地缘利益问题上,加强对中国形成战略牵制,以因应中国崛起为世界超强大国的挑战。

  全球战略中变化显着者,一是与美国进行战略妥协,一反对抗主调,不再刺激美国,同时在涉及美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主动合作和配合,如最近的对伊朗制裁问题,俄罗斯主动放话,将为美国主导的对伊制裁决议开绿灯,在俄罗斯看来,一贯与之交好的伊朗在它的国家利益棋局上已不再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弃之如敝屣,说到底,这是俄罗斯以实际行动讨好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以此明志,告诉西方,俄罗斯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

  二是加强与欧盟关系,倚靠欧洲作为因应中国崛起的战略屏障。在全球力量发生新的转移情势下,欧盟与俄罗斯将在更大程度上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与中美可能的超强地位相比,俄欧的整体实力不可同日而语,将在相对次等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俄欧有可能结成更紧密的战略同盟,以此确保它们的利益不受损。一个明显的迹象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最近的法国之行,决定向法国购买新型军事装备,向来很少向外国购买军事装备的俄罗斯通过此举,将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与欧盟三驾马车之一的法国捆绑到一起,奠定了俄法战略关系的基础,也因此奠定了俄欧未来发展的更大空间。

  在地区战略上,通过加强与中国存在利益争端的周边国家的军事和经济联系,拉拢相关国家成为俄罗斯全球利益的攸关者,同时对中国形成掣肘,限制中国未来战略施展空
间,牟取俄国家利益最大化。

  在中国南方,俄罗斯的触角伸向与中国有宿怨的越南。去年年底越南总理阮晋勇在访俄时宣布将斥资20亿元购买俄制武器。俄罗斯新闻社12月4日报道,越南和俄罗斯今年1月就越南购买8架俄制苏—30MK2多用途战斗机达成协议。双方随后就越南增购12架这一型号的战机展开磋商。众所周知,越南虽然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两国有战争历史,而且越南觊觎中国南海海域由来已久,加强越南武装力量,有助于其对抗中国,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无疑不利。

  而在南亚,俄罗斯深化与中国的邻国印度的战略关系。本月12日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印与印度大套近乎。不仅面向印度普通公众发表视频讲话,通过网络与印度商业、文化代表以及 “俄罗斯之声”电台听众进行交流,并回答各种问题,而且决定向印度出售性能良好的军事装备,签下高达百亿美元的经济大单。普京在视频讲话中强调,“俄罗斯与印度作为战略伙伴,两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是相一致的。”被视为针对中国的明显信号。来源: 新浪▲◆★●■☆

中国到了给美国“立规矩”的时候了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100316/15856101.html

    原题:中国应给美国“立规矩”

    在西方的逻辑中,拥有力量并不够,重要的是敢于使用力量

    美国国防部批准对台湾军售近日在中国掀起了狂澜。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3天里5次就此表达强烈反对。中国各大新闻媒体连日来均在显要位置予以报道。广大网民纷纷表示愤怒。

    回想一下,中美建交30年有余,美国对台军售却从未停止,尽管每一次都激起13亿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但是,美国好像从来不怕惹中国生气。原因何在?

    奥巴马签署的疑问不大

    对于此次对台军售,五角大楼网站上的消息显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得了总额为9.68亿美元的“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订单,其中包括253枚导弹、13台火力控制计算机和零部件。

    岛内媒体强调,这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在2008年就同意的对台军售案的一部分。台湾“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淡志隆表示,美国对外军售依照正规作业程序,从宣布军售起,要经过双方讨论规格、厂商招标等程序,上述报道所称军售案,应是指布什宣布的那批军售的部分招标结果,不是新的军售案。

    然而,即便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答应的,但毕竟是在现任总统奥巴马手里将要批准的。根据美国《武器输出管制法》,只要是5000万美元以上的军售案,都必须获得美国国会授权,才能予以执行。而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美国国会一向支持,那么就只差奥巴马签字了。

    奥巴马是否会签字,疑问显然并不大。中国常讲要“听其言,观其行”。奥巴马 2009年访问亚洲,包括在中国时均表示,美国“将不谋求遏制中国”,“双方都将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安全”,“只要中美进行合作,就能解决任何挑战”。他还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引用中国典故和成语,以显示对中美关系的在意和对中国的尊重。

    然而,再看看奥巴马政府一年来在对华关系上的动作,除了那些听上去很美好的承诺之外,不难发现,奥巴马政府不但敢于对中美之间密切的贸易和经济关系“上下其手”,同时也在中国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上发起挑战。

    事实上,就在去年底,就有奥巴马政府将在新年里宣布对台军售的风声。美国媒体当时称,奥巴马政府将先批准对台出售一些防御性武器,以试探中国政府的态度。

    与此同时,据路透社近日报道,有美国国务院官员表示,奥巴马政府可能抛出自己的对台军售计划,内容包括:为台湾设计8艘新型柴油发电潜艇,出售60架UH-60“黑鹰”直升机,而对“布什计划”则主要只保留“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另外还“漏掉” 了台湾空军最迫切需要的F-16次C/D战斗机。此外,6架C-27J运输机、两架预警机及两艘扫雷舰也在讨论之中。五角大楼预计,这一揽子交易将在 2012年10月31日前完成。

    显然,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美国历届政府的做法概莫能外。

自以为把准中国“脉搏”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目前台海局势趋向缓和,台湾海峡的安全环境有望得到改善,美国此时从中搅局,刺激中国,意欲何为?

    分析人士表示,说到底,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依然坚持“以我为主”的立场,一切从美国的利益需要出发。对台军售,不仅仅是美国军工集团要赚钱,更重要的是出于美国内在的政治和安全考虑。在美国一些人的眼里,维系美台关系是制衡中国的筹码,也是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对台军售,建立所谓的“两岸军力平衡”,既是保持稳定的美台关系的政治需要,同时也是牵制中国的战略需要,这种政策是美国的利益使然,自然不会轻易改变。

    与此同时,美国也自认为把准了中国的“脉搏”:无非是外交抗议,两国关系尤其是军事关系或冷淡或停滞,而只要过上几个月,一切又都会风平浪静。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并不担心我行我素带来的后果。

    事实上,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台湾的军售从未停止过。据统计,自1979年美国通过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以来,近30年间美国向台湾出售了60余宗高性能武器,价值高达700多亿美元。而中国很少对美国进行过实质性的报复。

    军事观察人士认为,具体到这一次,五角大楼此时宣布对台军售,就表明美方已经结束了判断工作———比如认为结果最多是中美双方高级军事往来停止、伊朗问题上的合作卡壳。美国可能评估认为,这些代价应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此外,美国还可能期望通过大打“台湾牌”捞到一些额外好处。俄罗斯媒体分析称,美国此举是对近日中国未在安理会支持美国提出的对伊朗制裁的 “报复”。同时美国没有全盘确认售台武器清单,还有着以此为筹码,想继续换取另外的利益的企图。

 给世界一个强烈的信号

    对于此次美国国防部宣布对台军售,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发出了非常强硬的回应。熟悉中国外交事务的人应该知道,外交部发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和“严正交涉”这样的词语,国防部表示“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用语,也是中国近年来在对台军售问题上最强硬的态度。

    军事观察家指出,美国政府明知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仍多次践踏我们的政策红线,历届美国政府都不例外。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