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间禁忌,你都知道吗?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161&msg_id=656
人的一生中,你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相对的有一些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或仇人,甚至敌人……但重点是……你自己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会因此演变成敌人,仇人或朋友呢?其实这有一些小小的注意事项给你参考一下~~希望对你交友有所帮助!
朋友的禁忌:
7、别以为你跟你的朋友,是那种有难就可以离家出走逃到他家。 告诉你:错啦~~~~或许他可以帮你一阵子,但是相同的他也必要负责起你在他身旁的责任。久了,我想换成任何一个人都或觉得,我干嘛?交个朋友来自找麻烦,也会在心中产生一种厌恶感的!!所以,越是好的朋友你更要学会去体会他的心情及他的难处的!!自己的难处自己担,千万不要去长久麻烦别人!人家说久病无孝子,其实也可以改成“久烦无知已”共勉之……
今 日 看 点 : 2010-05–06 ▲◆★●■☆
为什么要召开“七千人大会”?
http://history.stnn.cc/people/201004/t20100429_1315644.html
816核工程揭秘:18年掏空一座山 最终未投产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7422
中朝关系“自古以来”具有的政治敏感性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7452
谁会成为下个富裕群体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7460
中国先富群体产生的规律与趋势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7460
为什么要召开“七千人大会”?
http://history.stnn.cc/people/201004/t20100429_1315644.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0-05-04 [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重要厂矿党委及军队的负责干部参加,共七千多人。这是中国
共产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人们习惯地称其为“七千人大会”。
召开一个七千多人的中央工作会议,规模之大,在党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况且是在国家财政极端困难,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召开这样一个大会,决不是一件轻易决定的事情,其背后必定有极不普通的原因。那么,七千人大会的背后是些什么情况呢?
关于会议的远因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1958年以来“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是召开七千人大会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初衷,是想尽快实现中国工业化,他最大的梦想,是 “把中国变成一个伟大、强盛、繁荣、高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贫苦的中国人过上平等、幸福的生活。
1958年8月,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说:1949年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觉得中国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以后对工商业的改造、抗美援朝的胜利,又愉快又不愉快。只有这次大跃进,我才完全愉快了!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国人民幸福生活完全有指望了!他总是想把各项建设事业搞得快一点,用最快的速度扭转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的被动局面,尤其在中国经济连续七年取得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毛泽东失去了冷静,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面对人口这么众多,这么原始、落后的一个农业大国,试图通过发动全国人民靠日夜苦干,花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就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使主要工业品产量超英赶美,今天的人们已经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当时毛泽东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认为事在人为。中国人民既然能够推倒三座大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全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有了飞跃的发展,那么就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定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中国的繁荣与富强。于是,一个由领袖发动,全国人民积极响应的“大跃进”运动,不问客观条件,仅凭满腔热情,做了很多违背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事情,尤其为了实现“跃进”的高指标,浮夸风甚嚣尘上,一时间,亩产千斤县、万斤田的奇迹到处都是,钢、铁、煤等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也是不断翻番,令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兴奋。据此,毛泽东和党中央将超英赶美的时间不断缩短,超过英国由15年缩短为10年,由10年又缩短为7年,再由7年缩短为5年,由5年又缩短为2至3年。
在开展“大跃进”的同时,还伴随着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仅几个月的时间,全国亿万农民就将所有的土地、牲畜、农具统统交公,甚至有的地方把农民的房子、铁锅及生活用品也归了公,要向共产主义过渡。
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事情怎能长久,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出现了全国性的大饥荒!那么多的粮食哪里去了呢,或者,根本就不曾有过?!毛泽东吃惊不小!
事实就是如此,由于在农村迅速实现公社化,大搞“一平二调”、大搞劳民伤财的所谓“大办”工厂,加上乱改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等等,粮、棉、油不但没有增产,反而大幅减产。工业生产,由于摊子铺得太大,乱上项目;又以钢为纲,破坏了综合平衡,严重影响了其他产品的生产;还废除了不少规章制度,造成企业管理混乱,致使轻、重工业都受到严重破坏,不少产品产量直线下降。
被惊醒的人们开始思考:他们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收获的却是难以承受的困难局面。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自从遵义会议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巨大的挫折,不少人感到内疚、困惑与不安。如何走出谷底,社会主义建设到底应该怎么搞,这些问题困扰、纠缠着人们,七千人大会也就呼之欲出了!
会议的近因——在调整中困难重重,如何克服?
其实,毛泽东在和赫鲁晓夫谈话后不久,便开始察觉“大跃进”出了问题,混淆了两个界限,刮了“共产风”。为了尽快纠正“左”的错误,1959年夏,毛泽东又在庐山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但这个时候的毛泽东,还没有料到如不坚决纠正“左”的错误,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恶果。当彭德怀等对“大跃进” 提出比较直率的批评时,因为一些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以及赫鲁晓夫的背景,他便很难接受了。
在1960年8月,管计划工作的李富春,深感全面“大跃进”的态势再也难以为继,提出了“整顿、巩固、提高”的纠偏方针,后被周恩来改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为著名的八字纠偏方针。
不久,“信阳事件”爆发。当年的中南局第二书记王任重在讲话中说:“我到光山(信阳地区的一个县)去看过,房屋倒塌,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人人戴孝,户户哭声,确实是这样,这不是什么右倾机会主义攻击我们,这是真的。” 1998年邓力群回忆说:“我的一位老朋友彭大章(中南海秘书室的负责人之一)从信阳调查回来,对我讲:老邓啊,问题真严重啊!说时神色惨然!后来先念同志也去了,回来讲,他去过的村庄,妇女没有一个不穿白鞋的。”
就在毛泽东获知信阳情况的当天,他立刻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以十万火急的方式请周恩来抓紧制定中央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亲自审阅修改,重申反对“共产风”,反对“一平二调”,强调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允许农民保留小额自留地,经营小规模家庭副业,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将过度集中的权限下放给个人一些,农民开始有了小的经营权和自主权。这个文件的下达,是中央大幅度调整农村政策以战胜严重经济困难的开始。毛泽东反思的结果认为,我们之所以做了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是因为脱离了实际。他提出1961年要搞一个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试图开始进行全面调整。
但1961年初,决策者还想在钢的问题上超英赶美,因而产量还是定在了1800万吨,同1960年基本持平,其他如煤炭、木材、粮食的指标也相对较高,这使全国的生产情况更加不平衡。到了5月北京会议,国家库存的粮食越来越少,城市粮食供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工业生产速度也大幅下降,再保 1800万吨钢已不可能,如果再坚持下去,就会出乱子,这样钢的指标才下调到1400万吨,其他指标也相应下调。不过,人们仍然存有幻想。
到了8、9月间,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