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逃贪官人数待解之谜 中央出台规定再紧篱笆

好友间禁忌,你都知道吗?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161&msg_id=656

 

人的一生中,你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相对的有一些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或仇人,甚至敌人……但重点是……你自己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会因此演变成敌人,仇人或朋友呢?其实这有一些小小的注意事项给你参考一下~~希望对你交友有所帮助! 

 

朋友的禁忌: 

 

2、别以为你跟你的朋友,好到是不论到哪,就有人会开车或是请客…… 告诉你:错啦,偶尔12次,或许受得了。时间一久了,换成谁都受不了……所以出门玩之前,最好先讲好:油钱大家分摊,花费大家先交钱玩后在清点退还。这样不仅大家玩的快乐,也可以更增加朋友间的感觉……

 

今 日 看 点 : 2010-0525 ▲◆★●■☆

 

张维为:中国是世界唯一“文明型国家”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5/24/c_12133549.htm

 

世行称中国1%家庭掌握41.4%财富 两级分化严重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76030509/1.html

 

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分配失衡带来各种风险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76014148/1.html

 

驻京办撤销与否——政令畅通的试金石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5/23/content_1128788.htm

 

撤销县级驻京办倒计时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beijing/2010-05-21/content_347008.html

 

中美关系热络是表象 实质无变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美关系风雨同舟还是吴越同舟?

http://blog.ifeng.com/article/5530159.html

 

北京“天上人间”生存10余年方被查引发质疑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5/news-gb2312-1089692.html

 

外逃贪官人数待解之谜 中央出台规定再紧篱笆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1159&msg_id=201

 

俄罗斯军事战略中的中国角色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8147

 

海峡两岸40多位退役将军首次共同拜谒中山陵

http://news.sina.com.cn/c/2010-05-25/001517557448s.shtml

 

 

张维为:中国是世界唯一“文明型国家”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5/24/c_12133549.htm

2010年05月24日 来源: 环球时报: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并把中国数千年的“文明”看作是中国建立现代国家的包袱,也就是说中国无法形成西方意义上那种具有现代法律、经济、国防、教育、政治的“民族国家”。依我之见,通过百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两者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civilizational state)。中国首先是一个现代国家,而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特质又使它与众不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型国家”。

  “文明型国家”具有八大特征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我们有占世界1/5的人口,约等于100个欧洲中等国家的规模。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学习 + 创新 + 巨大人口产生的规模效应 + 影响中国和世界。但人口众多也意味着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是一个资源紧运行的社会,需要一个中性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进行统筹协调,否则国家发展会遭遇重大挫折。

  第二,我们有幅员辽阔的国土,这使我们具有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和战略纵深。
我们可以在超大规模的范围内进行空间战略布局,推动大规模产业梯度转移,实现西气东送、高铁“四纵四横”等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现代化工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我们使用的是历史悠久、生生不息的汉语。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也是民族认同的利器。保持了汉语,就保持了中国文化的根。随着科技的进步,中文与所有的现代技术均可兼容,其影响力正在从亚洲的“汉字文化圈”扩大到世界各个地方。

  第四,中国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和文化内源性,在人类主要知识领域内都有自成体系的东西,如政治、哲学、宗教、语言、建筑、文学、美术、音乐、军事、教育、体育、医学、饮食等都是这样。中华文明是一个主体文明,不是次生文明。日本作为一种次生文明在吸收西方文明的时候也能保持自己的政治文化特色,更何况中国呢?

  第五,中国有海纳百川、融多样性为一体的能力。
我曾和印度学者一起探讨中国模式,他们说从表面看,中国权力集中,但中国各项改革都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各个地方既竞争又合作,远比印度的体制有活力。中国可以吸收其它文明的所有精华,但决不放弃自己,最终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优势整合与超越。

  第六,中国具有独特的政治文化观。中国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于“民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而“民心”并不完全等同于“民意”。中国人讲“民意如流水”,但讲“民心大于天”,就是这个意思。“民心”指的不是一时一刻的“民意”,而是指实现人民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这使我们更能够克服今天西方民主制度所带来的民粹主义和短视主义等弊病和危机。

  第七,在经济领域内,我们不仅掌握了西方的“数目字管理”,并在这个方面有所创新和超越,同时我们还发展了自己的“宏观整合力”。 从中国经济的全面提升到抗击金融危机,都展现了我们“数目字管理”和“宏观整合力”的结合。中国“宏观整合力”的背后是中国数千年儒家的“天下观”和强势政府精英治国的传统。

  第八,中国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化进入全面繁荣和复兴的新时代。
中国人今天的孔子热、书画热、茶道热、文物热、中医热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复兴。

  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新范式

  中国“文明型国家”崛起于大规模的国际互动与竞争之中,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并将深刻地影响世界的未来。“文明型国家”不必担心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主体文明的复兴,这也必然是一个不断产生新标准的过程。换言之,有些方面,我们努力与别人接轨,因为我们有学无止境的文化传承;有些方面,我们不需要接轨,因为我们做的事情符合我们的民情和国情;有些方面,是别人最终要和我们接轨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做法代表了未来。

  “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它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它是不断产生新坐标的一种内源性文明,它不需要别人认可也可以独立的存在和发展,它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过去与别人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今后也还是自成体系的。它是可以给世界带来新范式的国家。这就像汉语扩大自己的影响,不需要英语的认可;就像《孙子兵法》不需要克劳塞维茨来认可;就像孔夫子不需要柏拉图来认可;就像中国的宏观调控,不需要美联署来认可。而更可能发生的倒是前者逐步影响后者的问题:汉语可能会逐步影响英语的发展,《孙子兵法》已经并将继续影响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孔夫子和柏拉图都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智慧;中国的宏观调控,美国可以借鉴的东西不少。

  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崛起影响世界格局,因为大国崛起产生规模效应,产生理念变化、标准变化、范式变化。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任何事情只要经过中国模式的处理,世界上就产生了新的坐标。这些新坐标并非十全十美,可以进一步完善,但总体上已经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进步,从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到修建高铁、推动城市化、建立开发区和自由贸易区,推动新能源革命,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都形成了自己的标准。西方开始可能不理解,但最后还是受到了震动。在很多问题上,最终西方还要向中华文明取经,所以我们可以自信一点。▲(张维为 作者是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世行称中国1%家庭掌握41.4%财富 两级分化严重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76030509/1.html

来源:大河网 2010年05月22日10:24

  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该国可能发生动乱,而中国基尼系数超过0.5,该咋办新华社专家:大幅提高职工收入提高“个税”起征点,取消低收入者的纳税 让暴富者为社会平安提供补偿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新闻词典·基尼系数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08年,按汇率计算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长期积累形成的收入分配四大失衡,导致我国消费开支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内需和消费不振又直接造成我国过分依赖外部市场,降低了我国的经济安全性和长远发展的潜力,甚至已经影响社会稳定。

  丛亚平 李长久

  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四大表现

  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个人收入占比越来越小

  在中国,“政府存款”项目下的资金额从1999年的1785亿元一路上升到2008年的16963.84亿元,猛增了9.5倍!

  按发达国家的理念,政府如果花不了那么多钱就不该收那么多税,百姓把钱交给政府是为了让政府把钱花到为百姓服务上。然而我国各级政府竟然存下了大笔存款,成了食利者;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扮演“卖地商”的角色,聚集了大量卖地款,而且还属于缺乏监管的账外资金。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政府存款”项目下的资金额从1999年的1785亿元一路上升到2008年的16963.84亿元,猛增了9.5倍!20年来在劳动报酬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越来越萎缩的同时,政府储蓄率却在节节攀升,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0.95%升至20.57%,若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

  因此,表面看起来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但其中真正属于百姓的储蓄占比并不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7年我国企业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0年前的 12%上升到23%,而家庭储蓄所占比重却一直徘徊在20%左右。医疗及社会保障不到位,百姓的大量储蓄也不敢轻易花掉,从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

  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工农大众收入偏低

  从中国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看,中国大约是0.2美元,欧美国家上是25~30美元。

  从中国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看,中国大约是0.2美元,欧美国家是25~30美元。全国总工会2010年4月发布的一个调研显示,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比却大幅提高。从1997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证券业平均17.2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其他金融业人均8.76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航空业人均7.58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而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 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农民消费严重不足

  由于大多数农民收入低,加上缺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消费能力被极度压抑。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 .8∶1扩大到2007年的3.33∶1。

  在农村,不仅社保、医保普及面小、福利低,而且长期在城市从事建设和服务业的农民工也是同工而得不到同等的社保和医保。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51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1%,参加工伤保险者也仅占 33.5%。按三人之家计算,1.5亿农民工涉及4.5亿人的负担。由于大多数农民收入低,加上缺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消费能力被极度压抑。▲◆★●■☆


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分配失衡带来各种风险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76014148/1.html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08年,按汇率计算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 D P)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长期积累形成的收入分配四大失衡,导致我国消费开支对G D P的贡献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内需和消费不振又直接造成我国过分依赖外部市场,降低了我国的经济安全性和长远发展的潜力,甚至已经影响社会稳定。

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四大表现

一、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个人收入占比越来越小

按发达国家的理念,政府如果花不了那么多钱就不该收那么多税,百姓把钱交给政府是为了让政府把钱花到为百姓服务上。然而我国各级政府竟然存下了大笔存款,成了食利者;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扮演“卖地商”的角色,聚集了大量卖地款,而且还属于缺乏监管的账外资金。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政府存款”项目下的资金额从1999年的1785亿元一路上升到2008年的16963.84亿元,猛增了9.5倍!20年来在劳动报酬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越来越萎缩的同时,政府储蓄率却在节节攀升,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 D P的比重从10.95%升至20.57%,若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

因此,表面看起来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但其中真正属于百姓的储蓄占比并不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7年我国企业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0年前的 12%上升到23%,而家庭储蓄所占比重却一直徘徊在20%左右。医疗及社会保障不到位,百姓的大量储蓄也不敢轻易花掉,从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

二、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工农大众收入偏低

30多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职工和基层科技人员为发展我国制造业、扩大对外贸易和开拓国内外市场都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财富却越来越多地向企业高管集中,而广大职工却没有相应提高收入和福利。从中国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看,中国大约是0 .2美 元 左 右 ,欧 美 国 家 大 体 上 是25—30美元。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劳动力价格低估和扭曲的问题。全国总工会2010年4月发布的一个调研显示,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比却大幅提高。从1997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从53 .4%下降到39 .74%;企业盈余占G D 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
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证券业平均17 .2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其他金融业人均8 .76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 .1倍,航空业人均7 .58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 .6倍。而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 55%。

近几年来,大企业特别是金融业领域高管与广大职工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特别是国企央企管理层自己给自己定的天价薪酬而造就的暴富者群体,已经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据统计,我国现有央企155家,央企管理层年薪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而大多数员工月工资一两千元,差距悬殊。新近发生职工罢工和流血事件的通化钢铁集团,据职工们反映,企业高管年薪上百万,而不少工人每月工资仅300元。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不仅严重脱离我国国情和基本收入分配原则,而且有违公平。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三、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农民消费严重不足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 .8:1扩大到2007年的3.33:1。

在农村,不仅社保、医保普及面小、福利低,而且长期在城市从事建设和服务业的农民工也是同工而得不到同等的社保和医保。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 .51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 .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1%,参加工伤保险者也仅占33.5%。按三人之家计算,1.5亿农民工涉及到4.5亿人的负担。由于大多数农民收入低,加上缺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消费能力被极度压抑。

四、权力资本的暴利在扩大而中小企业普通民众的盈利空间被挤压

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对权力没有形成有效约束,腐败官员的比例逐年扩大,动则贪污受贿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官员呈增长之势。不少官员或通过审批项目和提拔官员大举敛财,或在各类企业中拥有干股分红,让拥有官股保护的企业获得暴利的同时,却使通过正常渠道办事的普通守法企业步步艰难,使社会的整体运行效率大大降低。这种现象不仅会直接动摇我党根基,加大民众的离心力。

前些年的国有企业贱卖使许多有权者获得了暴利,而大多数工人失业或收入下降。近几年的土地买卖,也在不断上演少数人暴富而大多数农民被严重剥夺的过程。许多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失去今后的生活来源,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股市也成了最大的扩大贫富差距的工具。通过不公平的发行制度,公众投资者比大小非等机构的持股成本高出十几倍,超高市盈率发行使股市在成批制造亿万富豪的同时,却使亿万股民辛苦积蓄一生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样的制度形成对一部分人明显的利益输送,而对上亿股民、基民则构成财富掠夺,使大多数投资者的消费能力受到重创。

另据社科院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此 次4万 亿 刺 激 计 划 ,由 于 投 资 主 要集中在重工业、基础设施行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创造的就业机会较少。由于更多资源流入强势企业和部门,对中小企业形成进一步的挤压。据统计,2009 年上半年,占全国企业总数1%的国企获得全国借贷的91 .2%,而民营企业仅获得8.2%。▲◆★●■☆

驻京办撤销与否——政令畅通的试金石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5/23/content_1128788.htm

周晓明 刊发时间:2010-05-23 光明网-光明观察  

  国务院撤销各地县级“驻京办”一事,早己闹得沸沸扬扬,现在终于快要有结果了。离国务院规定的6月20日大限还有一个月,中国青年报5月21日第八版一篇《撤销县级驻京办倒计时》的文章,确实有了点看头,各地到底能不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把“专挖”共产党执政墙角的“驻京办” 撤掉,这就好比是一块
试金石,试的是国务院的政令是否畅通!试的是党中央的声音能不能一声贯彻到底!

  “驻京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资讯极不发达时期,地方政府为了能及时获得中央政府一些“优惠政策、计划物资、扶持资金”,不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北京设置联络点、办事处。这样的局面为当时的国情所产生,今天的人们不能因为科技进步了,执政公开了,就全盘来否定“驻京办”的“功绩”。至少,在改革开放之前,这样的“驻京办”,还是根正苗红、做事规矩的。因为,那个时期,中国的国情是子富父穷,也就是国家没有钱,而地方不缺钱, “驻京办”的功能充其量,也就是给北京的家乡人,送几斤家乡土特产什么的,坏不了我们共产党执政的大业。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中央拿了国家税收的大头,地方拿了税收的小头,财税占有来了个大翻转,中央财政收入逐年提高,而地方财政年年吃紧。在此情况下,国家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大项目建设资金的划拨等权力使用出现了“灰色地带”,用一句老“驻京办”主任的话说:“跑与不跑,结果肯定不一样!”分税制让中央集权部门出现了“暗箱操作”,也让各地成立“驻京办”去“跑部钱进”有了存在价值。于是,“专挖”共产党执政根基的各地“驻京办”,如雨后春笋般在京成立。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驻京办”多达927个。这927个“驻京办”就像一只苹果上927处虫疤,像吸血虫一样,侵袭着共和国的肌体,吃国家的肉,喝人民的血。

  有了“驻京办”,中央一些权力部分的执政方式和理念,也开始有所变化。我所在的这个城市,有个很大的国有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所生产的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产销计划就掌握在以前的纺织部(后为纺织总会)。很快,各地“驻京办”行动起来了,纷纷在京批“条子”,每周一拿着条子到我所在的城市,就地卖计划,周六(以前没有双休日)提出密码箱回北京,继续重复这一“捞金”流程,腰包不知道赚了多少银两,权力产生的腐败,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而“驻京办”就是对这样的腐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驻京办”存在的好坏,站在什么立场观点大不相同。从京城里的官员来说,“驻京办”确实有存在的必要,联系地方比较顺畅,某些事情操作起来可以随叫随;从地方政府来说,“驻京办”撤了,与中央各部门联络少了个跳板,本来“驻京办”的主任,可以是中央某部“部长”、“司长”、“处长”的 “朋友”,地方党政主官,可以随“朋友”直接见到我们可敬的“部长”、“司长”、“处长”,如今“驻京
办”撤了,“驻京办”的主任也得走人,地方党政主官以什么借口,可以直接见“部长”、“司长”、“处长”呢。如果我们地方的党政主官见不到这些“部长”、“司长”、“处长”,项目怎么谈?财政支付怎么支?高速公路还经过不经过咱的县?等等、等等这一切,都会出现问题。所以说,作为地方政府党政领导,也是不愿意撤销“驻京办”的,逼上梁山时也只好像中国青年报上所说,来个虚晃一枪, “驻京办”该到风景区去休息疗养去,避过国务院撤销令的风头后,再杀它个回马枪,继续从事于中央官员、于地方领导、于自己个人都有利的“事业”!

  “驻京办”存在的好坏,是不言自明的,中央高层肯定是看到了其是的猫腻,国务院专门出台文件,设定撤销时间节点,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明察秋毫,并出手整治,态度是坚决的,决心是大的,相信结果也是应该令人满意的。对于老百姓来说,“驻京办”的存在,就是为某些特殊阶层谋利益,早就深恶痛绝了,只是以前没有发表言语的地方,如今,中央大刀砍向“驻京办”,广大老百姓举双手表示赞同。这也充分说明中央反腐败力度和手段在增强,老百姓终于看到了我们党的希望,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希望。希望撤销“驻京办”的政令,能够得到有效贯彻,不要再出现像“县级党委不得办党报”政策哪样,前撤后办,假撤续办、劳民伤财。▲◆★●■☆

撤销县级驻京办倒计时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beijing/2010-05-21/content_347008.html

2010-05-21 11:4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提要]  距离国务院规定的撤销县级驻京办的期限只剩下30天了。开通了当地到北京的客车……   这些“小事”成了目前各个省保留大部分地级驻京办的最重要理由。李罡认为,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越拉越大的财政收入差距,与转移支付的不透明,会使驻京办一直有存在的可能。

  距离国务院规定的撤销县级驻京办的期限只剩下30天了。在北京,一些县级驻京办的牌子已陆续被摘下。湖北、广东、浙江、甘肃、江西、河南等十几个省份出台了相应规定,大部分保留了地市级驻京办,均要求县级驻京办全部撤销。那么这些被撤销的驻京办是真的撤离,还是虚晃一枪,换汤不换药地存在?

  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明确保留省级驻京办,对于已经设立的地级市、地区、盟、州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确因工作需要,经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核准后可予保留。

  明确撤销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撤销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时间期限是今年6月20日。
 
  马甸南路是与北三环路垂直的一条小路,以7省驻京办齐集在此而闻名。从1985年开始,吉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7省份的驻京办在此联合办公。虽然现在大院的门口还挂有牌子,但是大多数省份都在北京有了自己的高楼大厦。这里集中的是各地驻京办的宾馆,还有川菜、湘菜、东北菜等各地美食。

  “背靠大树好乘凉”,马甸南路汇集了许多省市的地县级驻京办。有的是租大楼院里面的房子,还有的把牌子挂到了周边的居民小区里。

  “1979年,各省逐步恢复了以前撤销的驻京办,开始大家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四处借。后来北京市政府划拨了一块地,从 1985年起7省在这联合办公。慢慢地先是地级在附近设驻京办,后来县级的也来了。”一位某省原驻京办老主任1979年被省政府派到北京,一直在北京工作居住,他见证了7省驻京办周边各地市、县级驻京办的发展。“以前是计划经济,物资紧缺,各地想得到物资就得靠人在北京盯着跑关系、找门路才行。一些地区、县里有事,一开始是派人在北京住宾馆,打听文件精神,跑些项目,后来干脆在北京挂起了驻京办的牌子。”

  我国最早的省级驻京办是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在京设立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布过一个统计数字,截至2006年年底,各地政府及政府部门驻京办事机构共有927个。其中省级政府(包括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及经济特区政府驻京办事机构50家,地市级政府驻京办事机构295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驻京办事机构146家,县级政府及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驻京办事机构436家。

  可是,有人认为,上面的数字只是注册的或者是公开挂牌的驻京办的数字。一位驻京办主任说:“全国县级政府2900多个,各省市的各种职能部门在北京设立的联络处、经济协作办事处、联合办公室,名字各式各样,一些地方的重大项目在北京都设有办事处。”

  今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驻京办的意见下发以后,马甸南路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县级驻京办悄悄摘下了牌子。有的牌子还在,可是里面已经人去屋空。

  不过,许多人对此并不乐观。那位原省级驻京办老主任就说:“有需求,才会有各级驻京办。以后,县里有事不还得往北京跑?我看不会真正撤,或者先撤以后慢慢再回来。”这位老主任认为,许多事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次规范清理恐怕也会是这样。况且还有许多带有驻京办工作性质的机构根本没有注册,或者没有自己长期固定的办公地点,这部分就无所谓撤与不撤。这样下去,结果就会是,一部分白(注册的)变成黑的(没注册的),而黑的照旧黑。

  网上办公难替驻京办跑项目

  李罡最近很忙,他的电话经常有媒体记者打进来。因为他创办的邸讯网成了大家试图了解驻京办去留的一个渠道。这是一个应运而生的网络媒体,同时还有一份纸质报刊,每月一期的《驻京资讯》,李罡担任社长。

  “驻京资讯――驻京机构自己的报纸”,这是李罡给自己报纸的定位。邸讯网的名称则来自古代为地方官员提供朝政消息的邸报。

  李罡说,他们建立网站的目的是给在北京的各类驻京机构提供一个平台,横向联系、交流信息,做些理论研究,共同推动各地的区域发展,也推动驻京办这个特殊行业的有序发展。不过,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规范驻京办的意见后,这个网站又有了新用途和发展增长点。

  “现在已经有几个地方的县驻京办主任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开办地方频道,以‘某某县’之窗的形式反映某个县的风情、特产、文化、同乡联谊,从而起到宣传和招商引资的作用。”李罡说这是县驻京办在主动寻找转型方式,也符合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明确提出的要求――“各级行政机关要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发展网上办公和咨询服务,为驻京办事机构规范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规模化的展示、交流、沟通,这确是网络可以达到的目标,
不过,这也只是驻京办工作职能的一部分。

  “驻京办是体制的产物、时代的产物。驻京办也许存在一些问题,但不是驻京办本身造成的。改成网上办公是可以起到一部分作用,但是无法取代全部功能。”这是一位西部某省某自治州驻京办主任的观点,他在北京几年,对于驻京办功能最大的体会就是团结乡亲、服务家乡, “家乡的一些人在京务工、求学,口音都是一道坎,有时遇到难处,来到驻京办坐坐都能给他们安慰。”

  郑焕明,曾任北京市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国各地驻京办事处审批及管理工作,他认为:“现在信息是畅通了,但只了解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得接触,还得当面谈,地方政府还要向上级申请项目。部委都聚集在北京,他不来北京,去哪里?撤了驻京办,他还会不断派人来,因为项目总得有人跑啊。”

  “小说媒体妖魔驻京办”

  新中国驻京办存在60年(“文革”中大部分被撤销),最近几年才被社会广泛关注。其间,一本名叫《驻京办主任》的小说功不可没。

  近年来,与驻京办有关的一些案件浮出水面,也让人们把驻京办与腐败、拉关系、请客送礼相联。2006年,国家审计署前审计长李金华批评一些驻京办职能为 “跑部钱进”。

  “不管是社会上,还是许多媒体报道,大多数对驻京机构的评价还是停留在文学作品中,加之个别驻京办出现问题,老百姓越来越觉得驻京机构存在问题。可以说‘小说媒体妖魔驻京办’。”因此,李罡把“还原一个真实的驻京机构,客观、真实、公正的报道驻京办”,确定为《驻京资讯》的宗旨。

  曾有地市级驻京办主任总结过驻京办的3个职能:一联两接三协助。一联,是联系当地在京名人,从将军到学者,甚至歌星,都有用处;两接,一是接待领导,二是接访,接待送返来京上访群众;三协助是招商引资、提供信息、服务在京务工人员。其中,最重要的职能是接访,也叫“维稳”。中国青年报记者也了解到,地县级驻京办确实有一部分开支由各地信访部门支付。

  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规范驻京办的意见后,驻京办的去留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涉及的地市,特别是县级驻京办主任,都不愿公开发表看法。

  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过多位县级驻京办主任,得到的答复几乎是一致的:“我们还是不说了,这个时期很敏感。”在记者提出可以隐去省市名称及其姓名时,这些主任态度依旧:“驻京办这个圈子不大,我们说点什么,别人都会去对号入座。”

  一位中部某省县驻京办主任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驻京办主任都是普通人,不都像小说里写的那么手眼通天,驻京办接待领导的时间也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在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县里企业来北京找项目谈合作出问题的,来北京看病没钱回不了家的,找工作被人骗走财钱的,还有一些上访事件,也就是“维稳”。

  这位主任心存疑虑:“撤销县级驻京办,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由谁来办呢?如果不能很好地安排,每个县级单位再派人驻扎到地级或省级办事处,那结果就跟以前没什么区别了。”

  制度沃土依旧存在,驻京办亟待监管

  在一次驻京机构研讨会上,一位在北京十几年的地市级驻京办主任列举了他在这个位置上所做的十几件“小事”:跑来200亿元的投资,建成当地第一条高速公路;争取到投资100多亿元的铁路项目;扩建了支线飞机场;争取了每年多达几十亿元的转移支付;开通了当地到北京的客车……

  这些 “小事”成了目前各个省保留大部分地级驻京办的最重要理由。

  李罡认为,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越拉越大的财政收入差距,与转移支付的不透明,会使驻京办一直有存在的可能。

  李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资料积累:“1994年,我国采取分税制,改变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转移支付也存在随机性、不确定性、弹性大等问题,甚至有‘灰色地带’,各个地方来跑的就有,没来的就没有。”

  “这时地市、县级机构大量进京。在资源不平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驻京办其实成了地方利益诉求的载体,也体现地方争取国家投资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李罡认为驻京办在计划与市场博弈的过程中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其功能无法替代。

  关于如何规范驻京办,李罡和驻京办圈子里许多人讨论过,大家的看法是,之所以驻京办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法规或者条例进行规范管理。

  比如省级驻京办和地市级驻京机构分别有不同的管理机构,单位性质不同、人员编制不同、隶属关系不同,职责不同。结果是工作上普遍存在随意性,驻京办主任的归属管理也不统一,工作中个人主观性过大,人为因素较多。

  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监管。有些驻京机构利用人脉关系违规使用土地、违法修建办公建筑、违规出租办公用房、超编配车、滥发津贴等,对这些缺少有效的追责手段。这都需要确立规章制度加以解决。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中美关系热络是表象 实质无变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年4月1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世界核峰会,并与奥巴马举行会谈,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式转暖。

  中评社2010年北京5月25日电(评论员 余永胜)在结束了年初的春寒之后,中美关系在5月的初夏迎来了新一轮热络期。5月 13日,中美人权对话在华盛顿举行,虽然出席官员的阵容和规格并不算高,但双方都表示对话富有“坦诚和建设性”,这样的评价在过去的人权对话中是不多见的;两天后,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抵达香港访问,由此开始了为期11天的中国之行。骆家辉在结束访港后,又莅临上海参观世博会,并前往北京出席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这次对话也是这一轮热络期的高潮。

  两国关系的这一轮转换,给人最突出的感觉是“快”。仅仅在三个月前,奥巴马政府才会见过达赖、批准对台军售、高调介入谷歌事件,强烈不满的中方做出了推迟人权对话和军事交流的决定。一个多月后的3月底,奥巴马政府就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做出了正面表态——尽管这种表态并没有实质性进步,但中方前嫌尽释,迅速做出了积极回应。两国高层交流与事务性磋商也随即恢复。4月1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世界核峰会,并与奥巴马举行会谈,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式转暖。

  这样的转变向外界释放出两个信息:

      一是、中美关系的主动权仍掌握在美国手中,两国关系的状况主要取决于美国的对华政策,而非中国的对美政策。

  二是、美国对华政策一直是在战略考量与具体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侧重于前者,则对双方关系利少弊多;着眼于后者,则对双方关系利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