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亮剑”人才争夺战

好友间禁忌,你都知道吗?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161&msg_id=656

人的一生中,你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相对的有一些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或仇人,甚至敌人……但重点是……你自己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会因此演变成敌人,仇人或朋友呢?其实这有一些小小的注意事项给你参考一下~~希望对你交友有所帮助! 

 

朋友的禁忌: 

 

8、别以为你跟你的朋友,是那种是那种常常可以腻在一起。就觉得彼此感情很好。 告诉你:错啦~~~~越是好的朋友,在一起固然会让你忘记烦恼。但是别忘了,还是要常常充实自己。让自己给对方的感觉永远是那种新鲜的。否则就像叫你天天都吃一样的菜,你不会吃到想吐吗?充实自己是吸引朋友最大的主因!

 

今 日 看 点 : 2010-0531 ▲◆★●■☆

 

解读李光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各国“亮剑”人才争夺战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5/29/content_1135814.htm

 

盘点中国当前七大荒唐现象

http://club.news.sohu.com/r-zz0382-299604-0-2-900.html

 

中印边境印度驻军现状

http://news.ifeng.com/mil/data/detail_2010_05/25/1551634_0.shtml

 

伪专家火了,真专家驳斥了,然后呢?

http://bbs.voc.com.cn/topic-2365789-1-1.html

 

“张悟本现象”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养生利益链

http://www.voc.com.cn/article/201005/201005300944232681.html

 

 

 

 

解读李光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30 对于中国来说,解读李光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李光耀有很多的层次,中国网民、中国领袖、中国学者,就有三种不同的解读。

  中国网民对李光耀明言美国不应该把东亚主导权拱手让给中国一说,耿耿于怀,骂他是吃里爬外,数典忘祖,挟洋自重;但是,胡锦涛、温家宝并没有受制于民粹主义的批判,高调会见李光耀,称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好的意见,也为东盟与中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中国的学者,则高度赞扬李光耀在强敌环绕下建设新加坡这个都市国家的成就,他创建的自由市场与威权主义的结合也是对中国具有相当参考作用的模式,而他与美国即合作又斗争的关系充满智慧,不用说,他还是最早看好中国崛起的著名政客,苏州的高科技园区更是开了中国国际硅谷的先河。

  有时候,李光耀确实有两面周旋,好处全拿的投机倾向。以两岸关系为例来看,李光耀是两岸领袖都信任的“传话者”,一九九三年史无前例的两岸辜汪会谈,就是在李光耀斡旋下于新加坡举行的,他之后也批评李登辉过于媚日,但同时,李光耀与民进党高层的接触也没有中断过,他还让儿子李显龙在就职新加坡总理前旋风访问台湾,引发争议;民进党最有可能角逐2012年总统大位的苏贞昌,四月底就走访新加坡与李光耀密谈。由此可见,李光耀反对台独玩弄战争边缘游戏,因为新加坡需要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但是,李光耀显然也不愿意看到两岸快速统一,担心中美日平衡被打破。

  不过,必须承认,李光耀对亚太地区政治平衡的把握,对中美国情的把握,都有相当过人之处,说他是西化论的代表者,但他却是“亚洲价值”的最早提倡者之一;说他是亚洲本位论者,他却是主张亚洲应该拥抱西方的政治精英;说他崇拜美国,但他又是与美国主流媒体较量最多、甚至大打官司、同时也冲撞西方民主人权(鞭刑就是一例)的强硬派;说他主张拉美国来“平衡”中国(李光耀拒绝用“制衡”这个词),但他恰恰是东盟中率先强调中国发展对该地区没有威胁只会带来机会的政治家。解读李光耀的矛盾之处或曰复杂立场的一个关键,或者一把钥匙,就是要认识到:李光耀是完全站在新加坡这个他亲手创建的都市小国的国家利益上思考问题的,因为不同战略利益的大国集团在这个地区的平衡存在,是新加坡左右逢源的基础。

  李光耀不会因为别人说什么而闭嘴。五月十五日,日本朝日新闻英文版刊载了该报总编辑船桥洋一对他的专访,他胸有成竹,却又口无遮拦,恣意点评美日中三国,这势必会引发新的争论。

李光耀以未来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段来评论美中力量的消长。上半个世纪,李光耀断言美国仍然是这个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中国占据下风。理由很简单,中国人口太多,人均生产总值远远低于美国,中国需要美国市场甚于美国需要中国市场;中文难学,而美国有英语优势,世界人才仍然流往美国,导致美国具备革新与科技突破能力。一直要到下半个世纪,中国的优势才能与美国并驾齐驱。

  李光耀批评鸠山内阁短视,在冲绳美军基地上与美国唱反调,最终会牺牲日本国家利益,李光耀要日本放弃与中国争锋的想法,因为未来的亚太地区不是多极世界,而是只有两级,美国与中国,日本要么投向美国集团,要么投向中国集团,不可能与美中平起平坐,因为日本太小。

  东盟十加三是亚洲和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但是,李光耀直言,东盟目前仍然倾向美国,而未来依赖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南半岛成员国,包括缅甸、老挝、柬埔寨、甚至泰国,会向中国倾斜,东盟内部会发生变化。不过,东盟国家还是在中美势力平衡的大环境中,最自由自在。

  说来说去,李光耀不相信中国会在可见的将来,取代美国的地位,出现“后美国时代”,所以,中美共治才是最好的平衡。

  或许李光耀的话,仍然会让不少中国人伤心甚至不满,但却是值得中国认真思考的“真话、实话”。中国应该好好发展,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必要为了 “第一”的虚名,而遭致各方的攻击,那样并不值得。当然,中国没有美国强,并非要怕美国,在维护自己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应摆明底线,决不让步,其余的事情,则以负责任的合作姿态与美国打交道。总而言之,中国在提升实力的同时,也应该在体制上、文化思想上、教育上、科技创新上、人才网罗上、国际义务承担上,在所有软实力的领域里,不断改进,准备好成为世界第一,而且是与美国不同的世界第一。(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作者:丁果)▲◆★●■☆

各国“亮剑”人才争夺战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5/29/content_1135814.htm

熊传东 刊发时间:2010-05-29 光明网-光明观察

  党中央重才聚才用才,人才工作会提出发展总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2003年12月19日,我国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近7年,我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工作蓬勃发展,人才发
展步入新境界;党和国家爱才、识才、用才、聚才,造就了一支支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探索了一条条人才工作的创新路径,奏响了一曲曲人才强国的时代乐章。(见5月27日人民网)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1世纪00年代,一场空前激烈的无声无息的战争——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悄然打响。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战火、没有兵剑、没有血肉,然而,这一场战争却是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持久大战。

  发达国家的人才策略

  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科技、知识和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

  1、美国

  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科学、经济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来人才,是全球人才流动的最大受益者,美国的人才策略也最具代表性。

  ⑴、放宽移民限制。

  美国《移民法》明确提出只要学术、专业上有突出成就的人,美国不考虑其年龄、国籍和信仰,一律优先入美国国籍。

  ⑵、增加签证名额。

  2001~2003年,美国对高科技人才引进的名额增加至20万。美国众议院移民小组委员会通过法案,撤销有关外国技术人员在美国工作所必需的签证限制。

  ⑶、聘用外国专家。

  美国核武器的研制、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计算机的诞生和应用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国外专家实现的。在美国59%的高技术公司里,外籍专家占了90%。目前在计算机产业领域的博士中50%以上是外国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