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国安危系于千钧一发

1969年中国安危系于千钧一发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4309&msg_id=301

 

 

1969年中国安危系于千钧一发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4309&msg_id=301

——苏联核袭击计划胎死腹中

作者:约翰•刘易斯(美国)、薛理泰(美国)

  1969年深秋,中国核导弹部队(二炮)进入了全面核战备状态,这在二炮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次核危机在中国乃至全球安全层面产生了若干后果:北京权力架构的震动,军队指挥、控制系统的重组,对苏联和美国的政策的改变,以及对核威慑和全球稳定产生的广泛影响。

     
一条还是两条战线?

  1964年伊始,毛泽东明显地表达了他对莫斯科的敌意。中共发表了九篇评论苏共的文章。3月31日,中共发表了题为“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 义”的第八篇文章。7月14日,又发表了题为“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的第九篇文章。在这年十月,赫鲁晓夫被苏共领导人罢黜以后不久,中共继续抨击这位前苏联领导人。

  苏联威胁超过美国

  通过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披露的内情可知,早在1965年初,他已经下决心清算刘少奇及其追随者了。毛的准备工作在1964年就已经开始了。毛 泽东把来自苏联的威胁与出自中共内部的威胁两者联系起来看待,并且越来越怀疑存在着一个内外勾结的针对他本人的政治大阴谋。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个人成见使得他对莫斯科的怨恨火上加油。有一则故事反映出他对赫鲁晓夫的个人成见之深:一次,毛泽东看到一个贴身卫士剃了光头,就下意识地把卫士的光头同赫鲁晓夫的秃头联系起来,再三问卫士长为什么那名卫士非要剃光头。此后,在他的随扈人员中,剃光头便成了禁忌。

  1964年,毛泽东作出了两项重大决定。这两项决定及其贯彻执行预示了中苏国家关系迟早会转变为军事意义上的敌对状态,由此产生的影响赓续十年以上。

  其一,防御重点由南移北

  毛泽东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方针以及改变了防御的重点方向。

  长期以来,中央军委遵循的战略方针是“北顶南放”。“北顶”是指从鸭绿江到浙江象山湾的沿海一线要顶住,不让敌人登陆上来;“南放”是指从象山湾直到 广西沿海都可以放敌人进来。防御的重点是东北地区。这是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以后提出的然后获得毛泽东批准的既定的军事战略方针。

  除了地域划分以外,“北顶南放”还有一层战略涵义,即北边有苏联老大哥撑腰,可以背靠苏联顶着,然后在南方诱敌深入,把敌人放进来,等待时机成熟,再发动反攻歼灭之。后来随着毛泽东与莫斯科渐行渐远,中苏终于反目成仇,这层战略涵义就很少有人提起了。

  1964年6月16日,毛泽东提出新战略方针“应付四面八方”,准备在多个战略方向对付可能入侵之敌,也就是说不知道敌人从哪里来,所以要处处戒备。针对“北顶南放”的战略方针是否管用,他说“我看不一定”。他指出,“敌人不一定从南北两翼来,而很可能对我中间突破、割断南北”。

  制定军事战略方针,须明确战略方向,随之有的放矢地从事战场建设。历来兵家用兵,兵力部署切忌分散。“备多力分”,为兵家大忌。毛泽东一贯把“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列为十大军事原则的第四条。以毛氏过人的精明,岂有不清楚“处处戒备”,没有突出重点,也就是“处处没有戒备”的道理?然而,当时美国日益介 入越南战争,南疆烽火连天,北京同莫斯科的纷争却仍然局限于“打笔墨官司”的阶段。他清楚,眼前大多数中共领导人不会接受把苏联列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如 果他直白地讲出,必然会引起猜测,节外生枝,干扰他内定的战略部署,所以他不便一下子说明白。

  他的意图是通过“吹风”警醒其他领导人,中国的大敌不仅仅是美国和台湾,促使他们把注意力从南边和东南边引开到其他方向,然后再逐步使之倾注于北边的苏联。他提出了新的主张,尽管不同于往常,战略调整却是逐步付诸实施的,这样他的主张便于为其他中共领导人接受。他明白,一旦中国的军事战略方针改变了, 军队防御的重点方向势必随之改变,逐渐专注于北方。一旦解放军兵力部署成型,中共党内高层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实。

  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还强调提出,“要特别警惕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以如此明确的口吻隐喻“中国赫鲁晓夫”可能存在于中南海,自然大大加强了极左的政治氛围,几乎搞得中共高层人人自危。

  7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不能只注意东边,不注意北边,只注意帝国主义,不注意修正主义,要有两面作战的准备”。这是他首次正式地向中共领导层提出中国可能同苏联打仗的问题。

  毛泽东在同外国友人谈话中,探询苏联军队进攻中国的可能性,透露了他思想深处的心腹大患。他在接待同克里姆林宫有接触渠道的外国访客时,似乎不经意地多次提到这个问题。10月,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问道:“如果苏联打我们,西安就是前线了。你看赫鲁晓夫会不会打我们?苏联派兵占领新疆、黑龙江,甚至内蒙古。你看有可能没有可能?”

  其二,产业移向西南三线

  毛泽东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建设“三线”的运动。

  1964年11月,毛泽东批准了关于将要害工业和科研设施从沿海地区迁移到内陆省份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把云南、贵州、四川列为“三线”地区。大规模 迁移接踵而来,许多国防工业、科研设施甚至大专院校搬到了三线地区。按照《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这本书的评断,这是“将过去背靠苏联建设的项目进行一次大 调整,重新安排国家工业建设的布局”。毛泽东发动“三线”建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防备有朝一日苏联会对中国实施军事打击。

  饶有讽刺意味的是,要害设施迁移到新址,却靠近了美国在东南亚的空军基地,都在美国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这说明,当时毛泽东认为在今后一段期间,中国不需要再担心来自美国的空中打击,尽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