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航系统进入发射高峰期 北斗一号有致命缺陷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四十三感悟:当机立断胜卷在握——处理事情要果断

 

做事要果断,要雷厉风行,不可慢吞吞,犹豫不决。否则,会毁坏前程。有史以来,成大事者在处理事情时都会当机立断,拿得起放得下,干净利落。

 

今 日 看 点 : 20110110 ▲◆★●■☆

 

胡锦涛访美 华府定位为国事访问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1/01/taiwan110109l.shtml

 

美国对胡锦涛来访有何期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防长宣布将研制新型核轰炸机列为重点项目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372

 

外媒眼中的《环球时报》及其总编胡锡进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1/news-gb2312-1250890.html

 

中国导航系统进入发射高峰期 北斗一号有致命缺陷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399

 

编织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天网

http://zqb.cyol.com/html/2011-01/10/nw.D110000zgqnb_20110110_3-01.htm

 

 

 

胡锦涛访美 华府定位为国事访问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1/01/taiwan110109l.shtml

  (联合早报网2011-01-09讯)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2011年开春全球第一重大国际新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月18日访问华府,并与奥巴马总统举行元首峰会。奥巴马政府将这次胡的访问定位为“国事访问”,超越一般外交用语上的“正式访问”。

  报导说:虽然北京把胡锦涛2006年的美国之行也形容为“国事访问”,但在美国眼中,那只是一次低于“国事访问”的“正式访问”。中美都承认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还是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1997年的出访美国。

  ◆ 白宫将办国宴欢迎

  既定位为国事访问,奥巴马总统将在白宫举行正式国宴欢迎胡锦涛,白宫郑重表示:这是奥巴马上台以来为外国元首举行的第三次国宴。

  为了周详慎重筹备这次访问,两国重要部长早已风尘仆仆于华府和北京之间。显示华府和北京都对这次胡锦涛访美能否化解中美过去在很多问题上的歧见,有着高度期待。特别是奥巴马总统,能否在竞选连任前将美国经济颓势扭转,很大程度需要中国的帮忙。

  针对两国元首会面,白宫发言人已公开表示:人民币汇率、全球经济、人权以及朝鲜半岛这四大议题,将会是此次中美元首高峰会晤的焦点。发言人特别强调,中国需要采取行动调整其货币政策。

  ◆ 奥巴马挂心欧胡会

  有一个插曲说明奥巴马对即将到来的欧胡会的心焦程度。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本月4日赴白宫与国家安全顾问唐尼伦会面,商量胡锦涛访美的各项议题时,奥巴马突然现身唐尼伦办公室,并加入杨与唐的会谈。新闻报导说,奥巴马当天其实刚结束与家人在夏威夷的度假行程,刚返回白宫上班。

  奥巴马在元旦讲话中,曾发下誓言:要尽力确保美国经济成长,要创造就业机会,与中国采取怎样的经贸关系,是奥巴马落实元旦讲话的重要关键。奥巴马应采取压力政策,迫使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上让步,还是采取鼓励手段,让胡锦涛配合白宫,主动释出对美国的利多?这是白宫和美国智库在胡锦涛抵达前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胡主席出发前夕,北京的中国外交部门也重申:事实表明人民币汇率并非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美国应该取消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放宽中国对美的投资范围,才是解决中美贸易赤字的关键。

  尽管中国政府已拟妥胡锦涛访美时要向美国大量采购的清单,以讨好美国朝野,但,中南海仍做沙盘推演,万一奥巴马总统及他的阁员们在元首峰会上就贸易与汇率问题施压时,中方应该坚持还是放松其一贯强调的自主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

  ◆ 中美都在找妥协点

  美国华文报纸的一篇评论写得好:“举世瞩目的高峰会谈中,胡锦涛握有短线优势,因为奥巴马能否保住‘饭碗’,以经济成就说服美国选民让他连任,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国能否痛快‘让利’;但奥巴马则握有长线优势,因为中国能否在和平的环境中专注国内问题,克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震荡,很大程度上要看美国是否减少‘烽火外交’。因此中美两国都在寻找战略交换、利益交换的妥协点。”

  至于人权议题,观察家预测:为了不让元首会气氛僵凝,在“刘晓波问题”、“达赖喇嘛问题”、“台湾军售问题”上,美国政府仅会仪式性的表达关注,而让国会议员去做个别自主性的发挥。美国如果在人权议题上轻描淡写,北京就可能考虑在经贸议题上让步。

  2011中美峰会前夕,有些善意举动已经在酝酿。例如:对中国高新技术转让问题,美国在2009年9月已经做出调整,批准权已经从国务院和国防部转回了商务部,中国可以继续就此问题努力,争取美国进一步放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使美国不能口惠而实不至。又例如:因出售武器给台湾而停顿一年的中美军事交流,去年10月已悄悄恢复。美国防部长盖茨9日还将抵华访问,为即将到来的欧胡会做准备,他行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强调:“美国虽需要注视中国军事力量的提升,但没有理由将中国视为敌人。” 此可视为是两国军事调解的一个讯号。

  ◆ 关系未来10年发展

  奥巴马在白宫不期而遇中国外长杨洁篪时,就已经透过杨洁篪转告胡锦涛:“一个良好、成功的美中关系对美国和世界都很重要。美方愿意同中方共同努力,全力扩大两国合作面,提升双方合作水平,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

  从2011开始,往前看中美未来新10年关系将如何走,这一次的欧胡会将是个关键。 ▲◆★●■☆

美国对胡锦涛来访有何期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人民币汇率和贸易纠纷仍将主导胡奥会在经济方面的话题。

  中评社香港2011年1月7日电/美国之音网1月5日载文《美国对胡锦涛来访有何期待?》,摘要如下:
 
  距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还有两个星期,不少分析人士在密切关注中国是否会在美中首脑峰会前再度为人民币汇率松绑。一些经济学家却对此次峰会是否能够成为双方在货币币值以及贸易纠纷方面形成妥协不抱幻想。

  许多美中经贸问题专家表示,他们相信,当奥巴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于1月19日在华盛顿会晤时,人民币汇率和贸易纠纷仍将主导两位首脑在经济方面的话题。

  美国西北大学的中国金融政策问题专家史宗瀚(Victor Shih)说:“对于美国而言,(重点议题)当然是贸易,以及中国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国,它最关心的也是贸易方面的问题。它希望能够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美国得以蔓延。”

  与许多市场分析和经济学家一样,史宗瀚期待中国在胡锦涛行前能够在汇率方面再度做出姿态。他说:“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确形成了一种模式:人民币在去年的下半年有略微显着的升值,而那主要是在胡主席出席重大国际论坛前夕发生的。事实上,它在近几天的确有所升值;或许在他来美国前还会再升一些。我认为这是普遍预期。”

  一些分析师认为,今年第一季度或是人民币的主要升值期,尤其是在胡锦涛访问美国前夕。但是,即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0年攀升了大约3%,却与奥巴马政府的期待仍有巨大差距。

  美国财经媒体“Market Watch”2010年年末的一篇报道提及这样一桩交易:在去年11月首尔20国集团峰会期间,“金砖四国”说法的始创者、伦敦高盛集团的吉姆•奥尼尔 (Jim O’neill)曾经对他所说的美中之间的“重大交易”大加称颂:也就是假定奥巴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达成默契,美国对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更多投票权提供关键性支持,而中国则会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

如果真有这样一个交
易的话,看来中国人并没有履行承诺:中国现在已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升至第三,但是人民币还是没有显着升值。

  华盛顿重要经济智囊机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则对是否明确存在这样一个所谓的“重大交易”存疑。他说,其实美国在过去几年一直表示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给予那些在过去十年间增长强劲的经济体更大的发言权,而中国自然是头号考虑对象。他认为,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的态度应该被理解为:中国应该担负起大国责任。

  中国领导人曾经表达过对人民币升值后果的担忧。去年9月,温家宝在纽约演讲时曾说,如果人民币升值20%,将会导致大量出口公司破产,沿海地区失业率激增,并会导致社会动荡。

  但是,拉迪认为,近期中国所处的经济形势使它有理由加快货币升值步伐。他说,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增长过快,通胀抬头,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拉迪说,加快本币升值是与那些紧缩举措相一致的。但是中国并没有这样做。

  拉迪坦言,他对奥、胡会谈在这方面有所进展不感乐观。他说,奥巴马政府多次让步,希望中国在没有公开压力的情况下加快货币升值步伐。

  宏观经济研究机构资本经济学在伦敦的资深中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也认为,人民币问题将是两位首脑会谈中的一个不愉快的话题。他说:“我认为他们会面时将会有一些艰难的对话。中国有可能通过在今后两周让人民币略微升值的手段来缓和气氛。”

  尽管吵闹多年的人民币问题会取得何种突破仍是外界对胡锦涛此次访美抱有的期待之一,美中经贸关系以至全球再平衡还面临着其他挑战。一些专家则估计,美中领导人此次峰会或将淡化一些经贸敏感议题,而在诸如美国放松出口管制等问题上,达成某种台面下的妥协。▲◆★●■☆

美防长宣布将研制新型核轰炸机列为重点项目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372

    2011-1-9:美国国防部长盖茨6日召开记者会,把研发能够搭载核武器的新式远程轰炸机定位为“空军主要的新投资领域”。报道将此解读为,鉴于中国近年来完善军事力量以阻止美军接近,美方此举意在与中国对抗。

  日本共同社7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长盖茨6日召开记者会,把研发能够搭载核武器的新式远程轰炸机定位为“空军主要的新投资领域”。报道将此解读为,鉴于中国近年来完善军事力量以阻止美军接近,美方此举意在与中国对抗。

资料图:美国2018轰炸机概念方案之一

  报道称,盖茨没有透露新型轰炸机的具体信息,但表示远程遥控的无人机将是讨论对象。盖茨强调“为确保在老化的现行机种退役前切实导入新式轰炸机,有必要从现在着手制定研发计划”,并称新式战斗机是深入敌后攻击目标的“核心战力要素”。

  关于必须研发的理由,盖茨表示美军正面临着“近距离对抗”的难题。共同社的报道称,盖茨虽然回避予以具体说明,但从最近中国军队“为阻止美军航母靠近而推进了导弹研发的举动”来看,盖茨此番发言被认为是考虑到了中国的动向。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

外媒眼中的《环球时报》及其总编胡锡进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1/news-gb2312-1250890.html

文章来源: 悉尼先驱晨报 于 2011-01-09

外媒怒骂《环球时报》总编:他是最恶毒的(图) 悉尼先驱晨报

原文:A cocktail of conspiracies delivered daily
来源:悉尼先驱晨报、作者:John Garnaut、发表时间:2010年12月18日

译者、校对:@xiaomi2020

如果胡锡进不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编辑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最恶毒的。

胡是中国的国营的充满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环球时报》的总编,《环球时报》每天的销量是150万份。

去年八月,当胡在《环球时报》头版一星期三次痛斥澳大利亚的时候,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这是个外交大麻烦。在热比娅访问澳大利亚之后,该报的通栏标题是《澳大利亚成了新疆分离主义分子的表演舞台》。

胡锡进曾经在军队大学学习,之后进入到《人民日报》,并逐渐上位,《人民日报》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喉舌,也是《环球时报》的母公司。

胡说他亲自审查每一篇文章,通常也会撰写该报好战的社论。在吸引中国最激进的将军们来发表评论方面,他有着过人的天赋,一位将军本周悲愤地宣称“我们还未能从邻国收复失地。”

文如其人,他本人也是一位强硬角色。

当我们在巨大的人民日报大院内部,在他的办公室里从纸杯里喝茶的时候,他从后往前梳着头发,说,“你们描绘的是一个被歪曲的中国,一个集权的、非文明国家。”他说《环球时报》“代表了普通中国老百姓真正的心声,”不过我认为中国人民一点都不象他的报纸所描绘的那样激进和好战。他说我太“天真”,我缺乏 “教育和经验”,我 “不配做一名记者”。

在中国生活的小快乐之一就是搜索令人吃惊的多彩丰富的街角书报亭。在一大摞闪闪发光的杂志之中,你可以找到大胆敢言的报纸和时事杂志,它们经常在测试审查的界限,虽然它们基本都隶属于中国共产党。

而在这里作为一名记者令人兴奋的地方在于你可以接触到一些世界一流的中国记者和编辑。我遇到了一名来自《南方都市报》的记者,他花了8个月的时间调查一家大型的私营企业,这家公司绑架上访者,代表地方政府把他们关进“黑监狱”。这位记者曾被警察质询,几乎丢了工作,但是在这篇报道刊发之后第二天,这家公司被关闭了。

有一家《南方都市报》这样的报纸,另外就有一打充当吹鼓手并收红包的国营报纸充当宣传机器。然而,大型宣传机关也自有其有趣之处。

中国读者最多的报纸是《参考消息》,发表的是被经过大量编辑的外国媒体报道的译文。它还有一份兄弟报《国际先驱导报》,可以作为若因版权问题而不得不关闭的另一备份。这份报纸的发行量仅次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是每一位干部桌上都会摆放但不会阅读的报纸,除非他们想从中找到同事们能否官运亨通的线索。

无论你怎么看《环球时报》,从发行量来说,它名列第三,这真是件有趣的事。

在克林顿时期负责中国事务的美国国务院的Susan Shirk说《环球时报》对美国持续不断的提出阴谋论和敌对情绪,已经被证明成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方向标。“读者们知道《环球时报》与党的权力中心靠得很近,反映出党的政策的某些潜台词。”Susan Shirk说,她主编了一本新书,名叫《媒体之变,中国之变》(Changing Media, ChangingChina)“现在那些阴谋论者在影响北京的外交政策上已经是公开的了。”

或者,如胡锡进所说的那样,“过去人们认为世界对我们是
友好的,但是通过我们,他们现在听到了批评之声。”

激进和阴谋论的混合可以调制出财源滚滚的鸡尾酒。胡锡进说去年他付了上千万的分红,还缴了5,300万元的税。

在我们的采访中,他似乎不关心他的矛头是指向我个人还是我的职业、我的国家或者是更广阔的西方世界。澳大利亚微不足道,不足以给中国上课:“你们开的只是一辆小货车,而我们开的是一辆大卡车。”象“小日本”,他们全部的高速公路也没有中国一年建得长。而《纽约时报》则谎话连篇。

谈到谎言,我提到在他的报纸上对我曾经发表在《悉尼先驱晨报》上的一些文章作了令人咋舌的歪曲。他向我重申他个人对真实的承诺,并推进了言论自由的边界。之前他告诉我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理应因为“说谎”和提倡”澳大利亚式民主”而进监狱。

现在,在维基泄密揭露出前首相陆克文私下里曾经谈到要遏制中国,这与他的公开论调恰好相反,澳大利亚外交官紧张地注视着《环球时报》,想预知中国领导人会如何反应。不过胡锡进对陆克文一事的反应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怜悯。

胡锡进说,陆克文也许梦想过打败中国,但是中国不是伊拉克。“事实胜于雄辩——你们会禁止自己的铁矿石和轮船进入中国吗?”他说。“你觉得你们不够强大,不能和中国在经济及其他方面竞争,对吗?对此我表示遗憾。”▲◆★●■☆


中国导航系统进入发射高峰期 北斗一号有致命缺陷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399

    2011-1-9: 北斗系统已进入了卫星发射布网的高峰期。按计划,到2020年,北斗将与美国GPS一样,成为一个向全球提供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据北斗系统卫星总指挥李长江介绍,北斗一号也有其缺陷:双星定位。这意味着无法为终端用户提供高度数据;而且只能覆盖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

  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于2010年12月18日成功发射。这颗“北斗星”进入太空预定工作轨道,意味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正按计划顺利推进,今后几年将持续进行组网发射。

  数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研制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计划从最初的“最高机密”,到如今已逐步推广应用。不仅中国军队的导航和授时方式已经逐步由GPS向北斗转换,金融、电力、渔政和森林防火等民用领域也在逐步使用北斗系统。

  但很多人并不熟悉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北斗计划起步开始,俗称为“五院”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就一直担负着北斗计划中卫星方面的设计制造工作。

  在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之后,《瞭望》新闻周刊来到这个中国空间航天器研制重镇,在北斗系统卫星总指挥李长江和总设计师谢军的带领下,近距离接触了在未来即将发射的北斗卫星,探悉有关北斗系统的方方面面。

  进入承担北斗卫星研制工作的总体部大楼,大大小小标注着工作人员姓名的行李箱还摆放在走廊中,“这都是刚从发射基地拉回来的,事情太多,还没来得及收拾呢。”跟随李长江,本刊记者看到了即将在今明两年发射的多颗北斗导航卫星。

  三间数十米高的巨大厂房从西至东排列,在前两间厂房中,多颗北斗导航卫星一字排开,正在进行总装集成。而总装集成完毕的卫星,将在最东侧的一间车间内,接受包括模拟空间环境、噪声干扰等方面的测试。

  “北斗卫星的部件都是运往这里,进行总装集成并接受测试。现在7颗卫星上天以后,北斗系统可以说能用了。而那颗就是将在2011年4月发射的第三颗倾斜同步轨道(IGSO)卫星,它上天之后,北斗系统就可以形成全面的区域导航定位能力。”李长江指着一颗披着红色保护层的卫星说道。

  ☆ 从“灯塔”到“北斗一号”

  “中国人关于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设想其实并不比外国人晚,是与世界同步的。”李长江说:“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的,而几乎在同一时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就开始了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取名为‘灯塔’,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国家财力等原因,工程下马。”

  “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李长江说,“世界各大国都高度重视发展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例如,美国不断提高GPS的精度和抗干扰、抗攻击、反利用能力,极力保持其霸主地位;俄罗斯克服经济困难,坚持全面恢复和自主控制格罗纳斯(GLONASS)系统;欧盟一直致力于建设独立的伽利略(GALILEO)系统;此外,在中国周边,印度、日本也在积极谋求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大家都认识到,要有自主的系统,这是不容质疑的。”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竞争中,中国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星定位设计方案,即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一个区域的导航定位。在这一设想的基础上,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系统开始了积极地立项论证。1994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双星定位系统立项报告,中国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建设。

  “2000年10月31日北斗一号01星发射,12月21日北斗一号02星发射。2003年5月25日又发射了北斗一号03星,作为系统的备份星。经过近3年的调试、测试和试运行,2003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系统正式开通运行。”李长江介绍说,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属于世界首创,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投资很少。

  “这一突破意义重大,这是继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格罗纳斯系统之后,全球第三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所说,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解决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无问题。”谢军说。

  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系统的突出特点是,构成系统的空间卫星数目少、用户终端设备简单、一切复杂性均集中于地面中心处理站,其主要功能包括:

  定位——快速确定用户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向用户及主管部门提供导航信息。

  通信—— 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均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就如同使用手机发短信一样,这是北斗一号系统独有的一项功能。目前,这项功能特别得到渔政、水文监测和森林防火部门的青睐,在抢险救灾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事实上,普通百姓第一次听说“北斗”,大多是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期间。当时,在基础设备损坏,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救援部队紧急配备了1000多台“北斗一号”终端机,实现了各点位之间、点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