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部赴新加坡培训 不可成风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五十三感悟:循序渐进德厚载物—-提升自我实现目标

 

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点低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地做下去,终究会从低洼的平地攀登上理想彼岸的。

 

今 日 看 点 : 2011-0330▲◆★●■☆

 

中国干部赴新加坡培训 不可成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广东茂名前市委书记供出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3/28/5417131_0.shtml

 

利比亚或成朝鲜拒绝弃核理由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9279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是一个历史性的奇迹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4/forum_us110329a.shtml

 

中国核废料处理能力差安全隐患大

http://news.sina.com.cn/c/2011-03-30/010622203518.shtml

 

日本核事故对中国核政策影响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4/forum_jp110327a.shtml

 

国务院部署防辐射 部委、军队联动应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干部赴新加坡培训 不可成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今年3月开始,来自中国22个省市的70多位干部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新一期的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学位课程(MPAM)。

  中评社北京2011年3月30日电(评论员 张智新)大陆全国“两会”如火如荼,有一则新闻却不应为铺天盖地、星光灿烂的“两会”新闻所淹没:从3月开始,来自中国22个省市的70多位干部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新一期的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学位课程(MPAM)。参加今年该课程培训的中国学员中,一半以上是厅局级干部。课程为期一年,学员毕业后将获得该校MPAM学位。自2001年中新两国签署培训高级人才合作计划后,中方就开始选派中央和省市级领导干部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习。2010年,该校还开办了以中文授课的上述MPAM学位课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持续拓展,干部赴境外考察学习也蔚然成风。然而,综观30多年来干部境外学习概况会发现,新加坡虽为城市小国且和中国建交仅20余年,但已然远超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而成为中国各级干部境外学习培训的最热门首选:上至厅局级高干,下至村委会干部,纷纷成群结队奔赴这个南洋岛国。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课堂里,年岁不一、级别不等、口音不同的中国官员已成为常客。这种官员“下南洋”景象蔚为壮观,在历史上大概只有几百年前中国沿海百姓“下南洋”的情景可以媲美。

  作为一个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人口接近500万、独立不足半个世纪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创造了诸多傲人的奇迹:人均GDP从立国之初的400美元增加到今天的3万多美元,名列全球前列;持续数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其名列“亚洲四小龙”之首;就这块弹丸之地,却是雄踞世界第四的金融中心、世界第三的炼油工业、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二的集装箱港口……除了上述硬实力的奇迹,其“软实力”奇迹更是令人惊叹,如全球综合竞争力名列前茅,常与美国、荷兰等老牌资本主义大国不相上下;以“花园城市”闻名于世,名列全球最宜居、最吸引游客的城市之一;前领导人李光耀名列美国《时代》周刊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作为中共的中高级干部来说,赴新学习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经验,学习其成功的廉政制度等现代政治文明;对于级别较低的地方干部来说,赴新学习其城市建设和管理、经济产业发展、住房保障(组屋)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均有其合理性、必要性。但是,这种学习一旦成为热潮甚至运动,就应防范其不足、警惕其风险。

  学习新加坡,不可挂一漏万,更不可良莠不辨。公共管理技术和手段方法,更应学习其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的现代权力理念和民主法治精神,学习其效法西方先进文明但又不唯西方马首是瞻,始终以树立倡导“亚洲价值观”为己任的独立自由精神;更应学习人民行动党将推进民生福祉作为维系统治合法性根本的执政理念,要学习该国不同文化、族裔间多元价值和谐融合的包容开放精神。

  与此同时,在高唱新加坡赞歌的同时,赴新学习的各级干部需坚持唯物辩证法,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学习榜样”的白璧微瑕,如部分严酷刑罚广为国际社会诟病,基础教育过分以来制式教材、缺乏创新意识培育等。

  学习新加坡,不可邯郸学步,更不可舍本逐末。如学习新加坡的廉政制度,但不能片面敲掉高薪养廉的反腐败作用,却忘掉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权力监督制约这一反腐败根本路径,更不能迷信严刑峻法而丢掉了法治这一人类重要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

学习新加坡的组屋制度,但不能过分强调甚至迷信政府在解决公民住房问题方面的保障功能,更不能丢掉了市场经济基本法则而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喧宾夺主。须知住房问题仍需要市场起主导作用,政府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将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所有要素都纳入市场循环的链条中,确保房地产领域所有要素市场的公平、透明、有序;政府提供住房保障,尤其是是政府亲力亲为地提供各种保障性住房,任何时候都只能起辅助作用。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新加坡未必一定要去新加坡,各级干部尤其如此。面对社会舆论对这种出境学习热的诸多质疑,如占用公务时间、浪费国家资财甚至公款出游嫌疑等,决策部门不妨转换学习思路、改变培训方式,如扩大从归国留学人员中招录公务员的比例,或者购买国际学习视频资料甚至开通远程在线教学等。

  总之,新加坡热并非坏事,干部学习新加坡更值得肯定,但这种不分级别和实际需要的赴新学习“风潮”则值得警惕! ▲◆★●■☆

广东茂名前市委书记供出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3/28/5417131_0.shtml

2011年03月28日 中国网 作者:刘伊曼、傅天明

资料图:罗荫国正在接受调查。

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已经全面崩溃的罗荫国交待出来了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伊曼、傅天明 | 广东茂名报道

2011年2月17日,本刊曾以《土地诱惑》为题发表关于广东省茂名前市委书记罗荫国落马案的调查报道。自2011年2月10日罗荫国被广东省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刑拘之后,茂名市及市属区县陆续有涉案官员和企业老板被专案组带走。

“头天还在主持会议,第二天就被带走”的“突袭”并不只发生在罗荫国身上。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育英、茂名市市长助理雷挺、茂名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运容、茂名市建设局长朱裕锦、茂名电白县县委书记李日添等官员陆续受到审查。

由于罗荫国系列的案件是由广东省检察院、广东省纪委等单位组成的联合办案组直接侦办,并且正在侦办阶段,所以即便涉及众多市管干部,茂名市纪委、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委组织部等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均告知《瞭望东方周刊》,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并不掌握。

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已经全面崩溃的罗荫国交待出来了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2011年3月19日,广东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林浩坤在茂名主持召开了全体干部大会。这次大会作了反腐总动员,“有问题”的官员被限令在4月10日之前向驻在茂名的专案组主动交待,以争取宽大处理。

“限期主动交代”的反腐动员大会震动当地仅一天之后,茂名的地方两会旋即开幕。对于反腐动员大会,新上任的茂名市委书记邓海光表示不愿多谈。他对本刊记者说:“因为这个会议(反腐动员大会)是省委召开的,具体的情况你跟省纪委了解会更详细一点。”他告诉本刊记者,罗荫国的案件还在查处当中,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在开很多会,动员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事情都在做,但是效果要等到下一阶段才能看到。
“很感谢你们新闻媒体对我们的关心关注,”邓海光说,“最近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地开好两会。”

“双面”官员

罗荫国在2008年的时候,曾经到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介绍反腐倡廉的“茂名经验”,他自己也身兼着茂名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职务。按照茂名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设置,“一把手”不仅是廉政的领导者,也是反腐的监督者。根据当时的《茂名日报》等媒体报道,狠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罗荫国还坚持做到“四亲自”:亲自部署重要工作,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重点环节,亲自督办重要案件。

然而,罗荫国终究辜负了自己的口号,在涉嫌巨贪之后,亦成为“裸官”,其子女分别加入了澳门、澳大利亚籍,并在境外置业。

罗荫国出生于高州乡村,当过民办教师,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这个背景同电白县已经被抓的县委书记李日添非常相似。

2011年3月13日下午,茂名市纪委书记廖锋和市委组织部部长肖叶到电白县宣布了李日添因涉及罗荫国案被专案组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3月17日,电白县委新闻秘书李华斌告诉《望东方周刊》,这个消息宣布的时候,并没有做任何“定性”,没有用“双规”或者“刑拘”等词,也没说具体的涉案内容,甚至对李日添还是称呼为“同志”,李的办公室也还好好地在那里,并没有被查抄,其工作由县长丁锦文“暂时”接管。

第二天,即3月18日,茂名市政府的官方网站公布了一条由市纪委发布的简讯:“电白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日添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李华斌告诉本刊记者,李日添也当过民办教师,在村里面放过电影。从镇长、书记、高州市副市长、市计生委主任,一步一步走上来。他被带走得很突兀,带走之前都还在正常主持会议。

“平心而论,”李华斌说,“李日添对人很和气,工作也显得勤勉,早上很早开始工作,晚上也加班。他当书记之后,对上一届的工作也保持了连贯性,没有把前任的事情停下来重新搞一套。做派也并不奢侈。”

这个看起来勤勉朴实,工作口号是“5+2”“白加黑”的地方一把手,让自己的同事们都无从设想,究竟是如何卷入这一场贪腐窝案的。

“也没听说有买官卖官的说法,因为李日添到电白的时候,罗荫国还没有当书记。除了他的籍贯显得和罗荫国有所牵连之外,其他的情况我们真的都没听说,因为这是省高检直接查的案件,所以即便是茂名市,大概也说不出来个什么。”李华斌说。

窝案爆发之前,在近年来地方媒体的公开报道里,包括罗荫国在内的涉案官员均是以正面形象出现。

除了李日添之外,在2009年茂名市公开的廉政先进个人表彰名单里,李运容、朱裕锦等也赫然在列。

“千亩烂尾地”案搁置

本刊在之前对于罗荫国案件的报道中提到,被称作“茂名市地下组织部长”的涉黑商人柯国庆,曾经为了与茂南二建各股东和购地户争夺土地,花巨资“搞定”了包括杨光亮、罗荫国在内的多名官员。他的“交待”,为官员归案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但是茂南二建遗留问题中,那块“一女二嫁”,诱发各种矛盾争端的千亩烂尾地到现在为止尚无下文,“以行政调解代替司法”,受到茂南二建股东和购地户严重质疑的工作小组也再没任何动作。

茂名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本刊记者,茂名官场内有传言,茂南二建遗留问题协调工作小组组长,茂名市政协主席冯立梅在反腐动员大会之前已经主动向专案组作了交待,但此传言并未获得公开证实。

2011年3月22日,本刊记者找到刚刚主持了茂名市政协大会的冯立梅,向他询问传言及烂尾地问题的后续。

冯立梅告诉本刊记者,他并未参与罗案调查小组的工作。但是如果组织需要,有什么问题需要找他的话,他会配合。

本刊记者两度询问:“关于你已经向专案组有所交待的说法是否属实?”

他均回答说:“组织上的事情,我们也不方便说什么。”

至于烂尾地案,冯立梅对《望东方周刊》说:“柯国庆和土地的事,搁置下来了。我们有一个方案,报给省里,但因为现在的这个情况,罗在查处了,柯国庆在押,这个事情基本上就停顿在这里。我们有些小组,前一段时间进行了一些调查,但是现在怎么处理,这个还没有研究,将来肯定要集体研究。还不是领导小组,要市委研究。并且海光书记说了,这个事情还要经过省里怎么确定才能处理,不会随便处理。”

广东反腐重拳砸向“一把手”

“罗荫国案”凸显“一把手”腐败对官场生态的破坏力。如何从制度建设上遏制住“一把手”腐败正成为广东纪检部门发力的方向。

2010年12月27日,在广东省的全省监督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朱明国提出要求,要在坚持双重领导体制前提下,强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和指导,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作用。他强调,反腐倡廉要坚持以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为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在此之前,广东省就已经开始探索实行“一把手”家庭财产报告制度,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管。并且鼓励实名举报,发展网络上的举报和受理机制,实行举报奖励。

在这样的决心和重拳之下,近年来,广东省先后查处了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深圳市福田区原区委书记李平、广东省盐务局原局长沈志强、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等相当一批“一把手”腐败案件。

就在罗荫国被捕之后半个月,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汕头市原市委书记黄志光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被采取强制措施。

广东省纪委把“一把手”的监督工作放在反腐败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求对“一把手”的实名举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优先核查。

不仅如此,广东省还实施了专门针对“一把手”的巡视制度,由省委派出专门巡视组到地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同时在全省推行“三不直接分管”制度,即“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等重要部门;以及实行“一把手”任职期限和任职回避等规范。▲◆★●■☆


利比亚或成朝鲜拒绝弃核理由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9279

      2011-3-29  作者: 詹德斌       

  多国联军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仍在继续。针对利比亚现状,朝鲜曾表示利比亚弃核是被西方蒙骗。中国学者认为,这显然已将利比亚视为继伊拉克之后的又一个反面教材。“奥德赛黎明”可能会成为朝鲜拒绝或拖延弃核的理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