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绝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0&postID=21184
2011-10-28 [5speed总结] 公司之所以要设立营业, 当然是因为收入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税金, 仍然有利润。 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 当然是因为他具有过人之处。 基本上,你的老板比你知道得更多,更全面或负起更大责任。与老板作对,自作聪明,或者让上司感到难以驾驭的部属, 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照我所见, 职场上混得最差的,通常不是最蠢的,而是那些自以为最聪明的。
今 日 看 点 : 2011-12–08▲◆★●■☆
中国经济运行面临哪些风险
http://qnck.cyol.com/html/2011-11/30/nw.D110000qnck_20111130_1-29.htm
蒙古国最新表态:北京惨遭背叛 中国腹背受敌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880
北京捐赠马其顿校车的前世今生
http://voachineseblog.com/heqinglian/2011/12/macedonia-school-buses/
离开缅甸 希拉里下一站是朝鲜?
http://ed-china.stnn.cc/diplomacy/201112/t20111208_1676836.html
中国想不战而主宰东亚
http://ed-china.stnn.cc/diplomacy/201112/t20111208_1676877.html
邓小平送出首批52人敲开留美之门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2/07/1559463.html
内蒙古原副主席刘卓志涉嫌受贿被审查起诉
http://news.sina.com.cn/c/2011-12-08/023023594177.shtml
中国经济运行面临哪些风险
http://qnck.cyol.com/html/2011-11/30/nw.D110000qnck_20111130_1-29.htm
本报记者 白雪 黄昉苨 《 青年参考 》( 2011年11月30日29 版)
11月24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在时代大讲堂发表演讲。
摄 王长宇
富于观察力的人很难忽视中国宏观经济的细节:
港口和物流是判断中国经济体温最灵敏的器官。最新发布的交通运输统计数字显示,1至10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3.6%,10月的单月港口吞吐量较上月下滑0.7%,一些物流企业又开始“吃不饱”。
用电指数清楚地描摹出开工图景。今年以来,各季度用电量增速基本在12.3%至11.9%之间波动,是2007年以来各季增长“最平稳的一年”。
在经济大热的年份,上述数据的增幅突破20%或30%并不罕见,但现在整个经济面临着“变冷”的忧虑。人们极为关心,整个经济增速会不会低于9%,甚至低于8%?宏观经济到底面临哪些挑战?
11月24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来到在北京举办的“时代大讲堂”,解读了当前经济运行的风险与宏观调控的挑战。
“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张晓晶表示,速度并不是中国宏观经济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对国家管理者来说,“破9”、“破8”并不需要过于忧虑。关键问题是要把结构调好,把老百姓的生活安排好。
他解释说,经济总是波动的,从经济周期的视角来看,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上行状态,只是在过程中遇到了内外因素的阻力。此外,考虑到人口红利逐渐消失、WTO红利缩减,资源能源限制,再加上减排承诺等因素,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下降。这意味着,人们不应对未来的经济增长期待过高,“有可能当前增速的下滑和整个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存在某种重合。增速稍微低一点,没有什么不好”。
张晓晶强调,目前衡量增长的参照系不应是过去30年间的经济增速。我们是站在“十二五”开局年,是对注重增长质量、经济应减速达成共识的阶段。“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增长没那么快。比如美国的经济增长,以3%的增幅持续了100年。因此,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市场总是敏感的,一些企业家期待国家放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
在张晓晶看来,即使放松货币政策,很多问题一样解决不了。“问题不在于信贷总量而在于信贷结构。说白了,放松之后,谁能拿到信贷?中小企业拿得到吗?”
“房地产商倒了,对于整个经济来说不是系统性风险”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为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定调。11月中旬以来,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就未来宏观调控取向进行“预热”,绕不开保持经济稳定、扩大内需、解决中小企业生存难等话题。
张晓晶认为,明年宏观政策应该在今年“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的“三维”基础上转为“四维”,要加上“防范金融风险”。
他表示,防范金融风险首先要关注各种渠道流入市场的资金带来的社会总杠杆率的变化,所谓金融“创新”的存在不容忽视。
据了解,多有机构通过正规银行系统获得信用额度后,再拿去放贷,以此获取利差。而当过多的资金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势必会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过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还会提高泡沫风险的传染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也已经注意到中国的总杠杆率问题。
11月1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切实做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工作。
在张晓晶看来,所谓的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合理性,因其补充了国有银行体系,也解决了很多企业的生存困境,但由于缺乏监管,风险很大。“这些民间机构如果合法化,真正受到监督的话,总杠杆率的风险会下降。”
防范金融风险还包括房地产信贷风险,这也是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张晓晶分析称,目前房地产商贷款加上老百姓贷款约10万亿,约占整个银行体系贷款的20%。但也有一种说法,还有近10万亿的贷款通过迂回的渠道进入了房地产业,也就是说,房地产业的信贷风险可能翻倍。在此基础上,市场能承受房价下跌到何种程度?房地产与很多经济环节相联,房价下跌的风险较大。而这一风险与个人抵押贷款关联较小,与政府关联很大。当前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分之一左右,房价下跌影响到经济增长,而地方财政、国有银行体系都会面临考验。
不过,由此推论“政府会救房地产商”,在张晓晶看来站不住脚:“房地产商倒了,对于整个经济来说不是系统性风险,但银行倒闭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很大。因此一旦面临风险,银行是可以救的,房地产商是可以不救的。”
张晓晶指出,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虽然只要有优质资产,“借钱不怕还不上”,再加上地方政府还有相对稳定的地方税收,从长期来看不会出问题。然而,目前财政体系架构并不适合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也就是说,当城市化发展到现阶段,太多公共事业要花钱,地方缺乏多元的融资手段。因此未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重构和进行金融创新,都要注意解决地方融资和城市化融资的难题。
“很多人都想绕开结构改革,把结构改革一推再推。但从长期来看,结构改革无法回避”
当下如何推进结构改革,是对中国最难的“考题”之一。在张晓晶看来,尽管已有一些迹象表明“调结构”的力度,但还远远不够。西方经济体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办法值得借鉴,比如打破各种垄断和减税。
11月10日,中央电视台援引国家发改委人士言论称,中国政府正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两家主要固话运营商涉嫌垄断的问题展开调查。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这是中国政府“针对国有企业展开的罕见的高调行动”。
张晓晶表示,当年的美国也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太多的利益集团在反垄断战争中较劲,但最后仍是从航空、电信、铁路等领域一一突破,“一定要好好学学他们当时是怎么打破的,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张晓晶曾和科研团队去一些城市调研,这些地方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并以此闻名,但当地政府并不以发展旅游业、服务业为重,仍强调“工业立市”。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