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十年后的“恍然大悟”

公司绝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0&postID=21184

 

[2] 人事部不是你的倾谈对象 

 

我在公司看过很多员工找人事部经理谈话,而且人事部员工可能会定期找员工谈话,问员工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有没有人事部需要帮员工解决的事情?

但是请你记住,公司人事部并不是你的倾谈对象,人事部的首要任务不是去帮助雇员,而是保护公司利益不受雇员损害,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可能很多人认为人事部门是自己的朋友,有时甚至连对公司、对老板的真实态度都会告知于人事部门。(如果你经常这样的话,我可以肯定的说,你会跌得很惨,而且不会有人告知你原因的)

无论人事部的人员表现得何等友好,你均要认清,你跟他们的谈话内容,他们必然会与决策部门分享这些信息,例如你的老板、经理、主管及首席执行官。人事部门的职责就是(有时也是合法的)告知公司决策部门你那些所谓的“秘密”。

比如你不喜欢你目前的工作内容、或与老板的关系处理的不好,你千万不能找人事部抱怨,你应该直接跟你的老板沟通。可能当时谈话时人事部的员工会给予同情,说自己向自己的上司反映这个情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事部门会将你与他们的对话原封不动地转达给你的老板,而你的老板对此是绝对无法原谅的,出现问题首先不去找老板解决,而是直接找到人事部门,这样你的处境就很被动了,有可能被迫离开公司了。

 

今 日 看 点 : 2011-1211▲◆★●■☆

 

北京的PM2.5污染物每年增加34倍 戴口罩也没用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896

 

中国入世十年后的“恍然大悟”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957

 

性格决定寿命!最容易短命的6种性格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2/09/1562073.html

 

最高检:部分项目三分之一工程款被用于行贿

http://news.stnn.cc/china/201112/t20111210_1677826.html

 

死刑犯供出大贪官 曾是海关稽查能手屡破大案

http://society.stnn.cc/anjian/201112/t20111210_1677820.html

 

越泰柬老叫停沙耶武里水坝 "大湄公河"计划搁浅

http://news.stnn.cc/guoji/201112/t20111211_1678073.html

 

积怨由来已久 巴基斯坦“对美开战”不只是说说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1_12/10/11235481_0.shtml

 

国防部回应塞舌尔邀中国建军事基地报道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2/11/11242097_0.shtml

 

 




北京的PM2.5污染物每年增加3到4倍 戴口罩也没用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896

   2011-12-8:12月初,京津等地连续的雾霾天气引发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PM2.5”成为最热词汇。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称,根据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北京PM2.5每年大概增加3到4倍。民众呼吁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测量标准。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2011年12月7日播出《大雾天气的影响及监测问题》,以下为节目实录:

  一、大雾天气给出行带来的麻烦。

  这几天,整个华北以及华东、华南,还有西南的部分地区都处在浓雾当中。很多地方的能见度不足200米。浓雾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关注,有网友上传了多张大雾照片,尽管照片中一片雾茫茫,但依然标明拍摄物为故宫、长安街等,北京的浓雾可见一斑。浓雾首先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麻烦。

  12月5日的北京,昏黄的天空中飘着零星小雪,再加上弥漫不散的雾气,和刚刚过去的晴朗周末判若两“城”。就在之前,12月4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大雾蓝色预警,预计4日夜间到5日上午,京津等地区有局部能见度不足200米大雾。北京前门箭楼被大雾笼罩。北京西五环高家堡以北晓月苑,汽车从大雾中驶出,犹如仙境一般。但是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据统计,受大雾天气的影响,12月4日截至20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进出港航班共延误156架次,取消航班91次架次;12月5日截止17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延误滞留1小时以上航班达80架次,进出港合计取消航班236架次。而仅12月5日这一天,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国内航班改签旅客人数就突破了15000人次。12月5日晚上11点,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航班信息牌还在提醒旅客,该时段仍有大量到港航班延误或者取消,而候机大厅内,不少旅客选择席地睡,只为能够确保第二天的行程。

  12月6日早晨,不少5日滞留机场的旅客还在等待航班起飞的通知。韩先生一行人急于前往成都为一场演唱会布景。本来他们订了前一天晚上北京南苑机场10点钟的航班,但是由于南苑机场已经封港,原计划搭乘的班机临时取消。韩先生一行只好又赶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

  可是,当他们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时,早班飞机已经全部订满。无奈之下,他们又转站3号航站楼,寻找尽可能早的航班。

  为了保证旅客出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足马力。12月5日,全天起降航班就达到1700架次,被网友戏称为“史无前例的大降落”。但是,从6日清晨改签柜台的繁忙程度来看,这场雾霾为旅客出行带来的不便还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减。

  这场大雾给市民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不便,同时也对北京的城市运行产生不小的影响。12月5日,部分进出北京的高速公路被封闭,大批进出港航班被延误或取消,就在北京平常每天发送20万份快递的——申通快递,这场大雾也对他们造成了影响。

  北京申通快递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根炎告诉记者,大雾对对外发送的航空业务产生影响,现在他们尽量使用汽车来发送。同时,部分进出北京的高速被封闭以及航班延误,还造成外地的快件难以进入北京。

  倪根炎预测,天气一旦转好,滞留外地的快件将爆发式的涌入北京。但他们已做好准备。那么持续大雾天气原因是什么呢?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2号前后,京津、华北等地出现了明显的降雪,有的地区出现了暴雪,像河北、山西的降雪量非常大,地面积雪融化,湿度增加,容易出现大雾天气。

  马学款认为,秋冬季节华北平原出现大雾比较正常,不算是特殊天气现象。但是,在此次大雾天气出现以前,整个周末北京的空气质量还处于良好级别,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显示,从3日中午12时到4日中午12时,空气污染指数为80,属于良好级别。但是从4日下午开始,大雾突至,天空静风,湿度变大,污染物扩散条件非常不好,空气中的各项污染物浓度开始快速累积,4日夜间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为270到290,为四级中重度污染。短时污染指数超过400,达到五级重度污染程度。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一般来说,形成大雾的天气情况都比较稳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风不大,大气低层的有个逆温层,在这种稳定的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产生积聚效应,所以有大雾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较严重的污染状况。

  二、大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的影响

  12月5日下午6点,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提升为黄色,这是大雾预警的最高等级。浓雾不仅影响交通,也影响健康。从4日下午开始,北京大雾突至,当天晚上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就达到270到290,达四级中重度污染。短时污染指数超过400,达到五级重度污染程度。很多人可能已经感到了呼吸异常等状况。

  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张小姐说,最近因为大雾天气,明显的感觉到嗓子疼。和她一样,有很多患者,最近几天都出现了嗓子不舒服、咳嗽等症状。

  记者从世纪坛医院了解到,本月雾霾天气以来,前来就诊的呼吸科和心血管科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世纪太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昨天和上周的对比情况来看,昨天心血管和呼吸的诊次量分别是306和165,上周五的诊次是212和122,同比都有一定的增长。

  雾霾天气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医院就诊人数的数量上,也反映在北京120急救中心的出车次数上。

  急救中心副主任于海玲说,从出车总量上来看,12月4日到6日,早上8点到8点,48小时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出车总量是1694次,同比增长74次;从疾病分类上看,从12月5日到6日的数据统计显示,比上周增长了27.66%,心血管系统比上周增长了11.93%,车祸次数增长了17.31%。

  于海玲副主任还告诉记者,在这之前,2011年10月29日早8时到31日早8时,北京120急救中心救治心血管病198例,与上周持平;脑血管疾病181例,较上周增加14%;呼吸系统疾病94例,较上周增加13%;这三类疾病的就诊人数同样呈现上升态势,而这恰恰是上一次发生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时间。那么,诱发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始作俑者”究竟是什么呢?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表示,前几年的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跟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每增加10个微克立方米的PM2.5,急诊量大概增长0.5%到1%。

  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监测空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他发现每当数值增加时附近医院呼吸系统等急诊患者数量就会有着明显的变化。

  潘小川说,PM2.5对健康的危害跟PM10比起来,PM2.5的颗粒物更细,更容易进入肺的深部。

  潘小川告诉记者,PM2.5是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1/20大小,它能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