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革现有利益格局 哪个阶层都不满意

怎样做一个让人欣赏的人(16-20)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20386.html

 

16、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17.我喜欢一位朋友说的这句“善忘是一件好事。”

18、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

19、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20、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报之以沉默微笑;自己喜欢的人,那就随便怎么样了,因为你的喜爱会挡也挡不住地流露出来。

 

今 日 看 点 : 20120109▲◆★●■☆

 

佛门不清净源于衙门争利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8762

 

不改革现有利益格局 哪个阶层都不满意

http://finance.ifeng.com/news/macro/20120109/5417238.shtml

 

中国改革需警惕摸石头上瘾 不想过河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1/t20120109_1689615.html

 

中国已经失去改革最佳时机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8761

 

中国的高价大米谁受益?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8754

 

1949年傅作义将军摇头究竟为啥?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443500.html

 

老年人不讨嫌的 10 个切记 (一定要看)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201&postID=5631.html

 

女人对幸福的感受 简单也不简单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201&postID=6512.html

 

 

佛门不清净源于衙门争利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8762

   2012-1-8 : 近期有媒体曝光昆明岩泉寺被老板承包,假和尚为游客解签占卜,寺庙就此沦为旅游景区内的赚钱机器。在有关佛门净地日益世俗化、商业化的各种争论中,僧众信仰与政府部门、市场经济之间的界限模糊,是导致宗教资源的公益性质逐渐产业化的重要原因

  烧香拜佛先要交门票

  大陆寺庙门票收费是“规定动作”,四川宝光寺除夕头柱香能拍卖出近百万天价

  约占总人口比例18%的中国佛教信众正在为获得信仰的资格支付过高的代价,有时仅仅是为了近距离面对佛像上一柱香。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在去年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指出,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如所有的寺庙都收费,普陀山每个景点门票都在40元以上,而台湾没有一个寺庙要收费。寺庙收门票仅仅是常规动作,由此延伸开的新年头柱香和撞钟权带来的回报更为丰厚。2010年杭州灵隐寺售出6000张头香门票,每张标价200元。2007年春节四川成都宝光寺的除夕头炷香拍卖出99万元的天价。

  寺庙收费从起初的“自办自养”到如今充实地方财政,少林寺1994年之后门票收费与地方政府“三七开”

  文革十年浩劫之后,中国幸存的残破寺院需要大量的资金恢复重建,寺院僧众也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1982年中央颁布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提出重要原则:宗教组织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实行“自办自养”。此后的20年,寺庙门票收入成为寺庙维系生存的主要来源。不过,如今的寺庙门票收费早已超过了自给自足的标准,成为创造旅游业GDP和充实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接受采访称,1994年,当地政府成立了门票管理所,少林寺要和管理所沟通共同卖门票,大体上佛门收入占30%,管理部门占70%。

  多头监管生出圈钱共生体

  承包寺庙开发旅游,假和尚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海南“烧香求神拜佛”产业链每年营业额过亿元

  政府部门通过旅游景区与寺庙发生利益纠葛的另一极端现象是寺庙承包。换句话说,有条件,就用现有的寺庙开发旅游,没条件的,创造新寺庙也要开发旅游。中国新闻周刊日前披露的昆明市宜良县岩泉寺就是典型的商业化寺庙。寺庙承包一般是出资人与寺庙管理者——政府职能部门或村委会——签订合同后,前者拥有规定期限内的寺庙管理经营权,向后者交纳一定的承包费用,再通过香火等收入赚取利润。此前央视曾报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万寿寺将大雄宝殿和长生殿“再利用”,与旅行社,导游和风水先生在殿中以烧香祈福等方式诱导游客捐香火钱。海南的“烧香求神拜佛”业已经成为一年有一个多亿“营业额”的成熟“产业”。

  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曾在博客上总结了公司办寺院骗取钱财的几种方式,跟旅游团签订合同吸引大量游客赚取门票费;出租寺庙周边卖香、食品、拍照等服务业经营权;假冒活佛大师给信众看相算命,再让其出钱消灾;推销各种“开光法物”……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堪比白领。

  名刹古寺的管理机构并不是宗教部门,经常是园林、文管、旅游等多个部门共管

  针对昆明岩泉寺的被公司承包乱象,有网友质疑《2004-2005云南宗教情势报告》曾指出,自1993年以来岩泉寺就已成为以商业经营为目的、政教未分的综合性地方文化产业实体,为何多年来当地宗教管理部门没有进行制止,导致“10800元烧高香”、“假大师”等怪现象在佛门时常出现?事实上,在中国大多数旅游风景区中,名刹古寺的管理机构并不是宗教部门,而是旅游局,宗教部门只能对庙宇内的宗教活动进行名义上的监管。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宗教局只管登记在册的僧人,反而对假和尚“无能为力”。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寺庙的归属较为复杂,分属于园林、文管、旅游等多个部门管理,甚至是这些部门的直属寺庙,有的甚至形成三四个单位共管的局面。

  多部门共同淘金,一张门票将寺庙、旅游、文物、宗教、企业等变成相依相损的利益共生体

  国家发改委曾发文规定,不允许收取信徒门票费,而且全国统一。但在不少地方,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执行。一张门票背后的利益将寺庙、旅游、文物、宗教、企业等诸多相关单位和个人纠缠在一起。有的景区收了门票并没有寺院的分成,寺院就再收归自己的门票。寺院不收,无法生存,因为景区大门难进,信徒进不来,也就难有供养。景区有大量职工,取消门票,他们也无法生存。这样的体制,已经使佛教寺院与景区等单位,成为了相依相损的共生体,“被圈入”某一景区的寺院,所谓的收入既要拿给相关利益群体分配,还要顾及到寺院的生存。

  针对云南省丽江寺庙承包问题的调研显示,在城建、旅游等部门领导下,当地寺庙由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寺庙所在的风景区由城建局下属企业经营管理。玉峰寺1994年成立了寺管会,但被纳入丽江市的旅游景点后,除大雄宝殿有5、6个固定僧人由宗教职能部门行政管理外,其余部分由园林所及城建局下属某企业统一经营,收取门票。指云寺则是由某公司投资修缮,2004年8月后开始由该公司卖门票作为旅游景点经营。承包寺庙的企业均是园林、旅游部门下属的企业或当地乡镇直属企业。

  宗教旅游创造地方GDP

  “旅游活市”意味着景点不够“佛祖”来凑,新建寺庙等宗教实体可享受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扶持

  根据现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之规定,凡关系到宗教实体的建设都将以优惠政策给予扶持。例如土地无偿划拨、建设费的减免、经营税赋的免征,以及社会赠予的有效性等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只要有资金,有场地,有假和尚的连袂粉饰,再搭乘“群众呼声”、“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旅游”、“振兴地方经济”这些冠冕堂皇的快车,窃取这个优惠政策并不是很难的事。

  新建“商业化寺庙”的投资主体有个人,如宗教职业人员、商人、信教群众等;有单位,如旅游单位、文化单位、园林单位等;有企业,如乡镇和村办企业、景点开发企业、异地投资企业等;有社会团体,如老龄委、基层佛协、文化研究机构等,甚至还有政府主管部门参与。选址大多具有有佛教历史渊源和文化信息传承,如古寺遗址,地方志记载、文物佐证和民间传说,以及过去留下的诗词歌赋与破砖烂瓦等等此时都具有了一定的利用价值;有的把原有并未灭失的基础直接据为己有,然后加以改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