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告诉子女的细节问题
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643419.html
21、有真正的朋友,但不知你有没有福气遇到。不管有没有遇到,都不要否认它。不要算计别人,尤其不要算计自己喜欢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不要使用手段去得到 。22、最勇敢的事情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不要害怕欺骗,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骗 。23、借钱的时候,心里要有个底,就是要想着这个钱是回不来的。所以借出去的钱永远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可以承受的数字以内,即使回不来,也是心里早准备好的。自己不能承受损失的数目,就不能借。24、最好的朋友之间,除非他穷的吃不了饭了,否则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许多可贵的友谊都败坏在钱上。25、君子可寓意于物,但不可留意于物 。
今 日 看 点 : 2012–03–10▲◆★●■☆
长寿的人都是怎么补肾的
http://fashion.ifeng.com/health/longevity/explore/detail_2012_03/09/13075870_0.shtml
厉以宁谈改革:今天水深了摸不着石头了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12lianghui/yulu/detail_2012_03/10/13095353_0.shtml
茅台暗藏国家机密 奥秘在酒瓶上红飘带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2012lianghui/20120309/5729171.shtml
改革不动真格 恐怕还会出事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12lianghui/content-3/detail_2012_03/09/13092961_0.shtml
“领导干部要首先学雷锋”是个好提议
http://guancha.gmw.cn/2012-03/06/content_3712441.htm
美朝在中国谈判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http://observe.chinaiiss.com/html/20123/9/a49ccb.html
破解中国移动腐败“数据链”
http://biz.cb.com.cn/12716612/20120309/348012.html
刘志军案最新进展再次引起关注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20109/322588.html
薄熙来首度谈王立军事件:用人不察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39874/c5
长寿的人都是怎么补肾的
http://fashion.ifeng.com/health/longevity/explore/detail_2012_03/09/13075870_0.shtml
2012年03月09日 环球时报-生命时报
当长寿的人越来越多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古人的标准,而今别说八九十岁,就连活过100岁也并非遥不可及。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11年6月17日报道,一项来自美国洛杉矶老年病学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百岁老人数量与日俱增,尤以美国为最。
百岁老人最多的国家中,美国位居第一,其次是日本、法国、瑞典、意大利等。
我们总以为中国是长寿之乡,日本是长寿之乡,原来那些胖乎乎的老美才是长寿的行家啊,太小看他们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长寿的人们是如何活得那么健康那么久的。
沈自尹中国科学院院士
102岁“雕刻大师”:平常心,长寿第一要素
“从来不想伤心事,凡事平常心”,芝加哥102岁的罗伯特·希克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自己的“长寿箴言”。1957年的一次飞机失事,夺走了其独子小罗伯特的生命;第一任妻子与希克曼共度30年后,撒手人寰;第二任妻子也在结婚34年后先他而去。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很少记起。我现在能想到的只是小学时老师的表扬,还有5岁时和小伙伴玩的情景。”他指着自己精心打理的花园说:“我这一辈子都很开心,看看这里的景色,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而今,希克曼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自己开车去教堂做礼拜,接着看报纸、做饭。
105岁长寿老人:坚持走路是第二法宝
105岁的无锡市民王老太太,就是靠着这种坚持不懈的“运动精神”,创造了一个百岁老人30多年来没有吃过一粒药的生命奇迹。
家住无锡市区,今年105岁的“百岁老人”王老太太告诉记者:走路是最有益于全身健康的运动,既舒筋强骨,又畅通气血。她年轻时行医就走路,上午门诊,下午出诊,不坐车,翻山涉水,一走几十公里是常事。退休后,她更有时间走路了,每天坚持2个小时,胸背笔挺,双手轻摆,步子不大但频率很快,走到微微出汗后再缓步前行。现在105岁了,她仍然背不驼,腰不酸,睡眠也好。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自尹教授点评:“人老腿先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内外多项研究提示,步行是对付生活方式病、维护健康的最佳良策。
养肾,长寿第三根基
“健康”、“长寿”这两个词是不可分离的,健康是长寿的基础,长寿必须以健康为前提。
说到健康,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亚健康。什么是亚健康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研究,人群中真正健康者(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人群总数的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通常称为“亚健康”状态。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上海、北京等地区的人群健康状态进行双盲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65%左右。这足见亚健康状态应该引起国人何等的重视。
一般来说,心神不宁、睡眠不好、频繁起夜、易出虚汗、面色憔悴、持续性腰背酸痛、视物模糊等都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由于这些表现都不甚严重,常常被人们忽视。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民体质呈总体下降趋势:全国有约2亿高血压病患者,近1亿糖尿病患者,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慢性疾病患病率快速上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些都和亚健康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专家指出:现代医学上说的起夜、失眠、腰酸、易出虚汗、精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从中医的角度讲,多与肾虚密切相关。
40—65岁,生命的“一道坎”
调查研究表明:高血压的易患年龄为40—65岁,冠心病的易患年龄为40—65岁,肿瘤的易患年龄为40—65岁。知识分子阶层受这些疾病的拖累尤为严重,目前,我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左右,比全国人均寿命约低10岁。
40岁,常常被人们称为身体“报警”年龄。40—65岁,被称为易形成疾病期。因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忽视了很多身体的报警信号,致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形成。
这时养生的要点:1.定期体检,即使发现小病也应及时治疗;2.听从专家指导,重视每一个养生细节,积极调理身体;3.调整情绪,保持乐观。
专家指出:人如果在易形成疾病期,采用科学的补肾方法及时调理精、气、神,纠正腰酸、失眠等一系列不健康的现象,压力再大,活到100岁仍然是可能的。
为什么能这么说呢?我们常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元气。元气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肾里。人就是靠元气活着,元气用尽的一天,生命就终结了,元气充足,则人长寿。
中医释疑:肾虚的人早衰
研究发现:人体内的“自杀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速,西医无法有效阻断,中医5000年的文化积淀在抗衰延寿方面却优势凸显。我国传统医学强调“肾乃命门”,可见“肾”与人能否长寿息息相关。
“肾虚”是目前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病证,它暗示人体正从健康向疾病方向转化,表现为身体各个系统各种功能,包括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失调。如果不及时治疗,肾虚就相当于“慢性自杀”,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出现真正的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前列腺增生等。
肾中的精气源自两个方面:一是父母给予的先天禀赋;二是后天饮食中所化生的精微物质。
人从幼年开始,由于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就有换牙齿、长头发等变化;发育到青春时期,肾的精气充盈,达到“100分”产生了一种称为“天葵”的物质,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就开始按期排卵,出现月经、性功能逐渐成熟,有生育的能力。人的精力也在这个时期最充沛,思维也最敏捷。
从30岁左右开始,随着年龄增长,肾中精气开始出现生理性的不足。
40岁以后,往往开始出现肾气亏虚,如果不及时补养,就可能越来越虚。近年来,中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成倍上升。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也趋于年轻化。
专家点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中老年人肾中精、气的过度消耗与透支,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密切相关。肾虚,不但导致机体精、血及微量元素的全面流失,促使体质变得更加虚弱,还加速了机体细胞的衰老。
(本版文章由本报特约记者成书编写)
指导专家:沈自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抗衰老研究泰斗级专家,现年82岁。
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5年师从上海著名中医姜春华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