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两岸签署和平协议最大阻力

句 句 是 经 典 的 人 生 感 悟

http://www.ddhw.com/readpost.aspx?topic_id=26&msg_id=4452&level_string=0&page=1

 

当你对自己微笑时,世上没烦事能纠缠你;当你对自己诚意时,世上没人能欺骗你。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最易迷失自己;处在别人的关爱中,最易弱化自己。敢 于面对困境的人,生命因此坚强;敢于挑战逆境的人,生命因此茁壮。要感谢给你提意见的人,他使你成熟;要感谢给你造困境的人,他使你坚强。


今 日 看 点 : 20120419▲◆★●■☆


“1元钱午餐折射官民差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新阶段改革战略目标:扩大中产阶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国是两岸签署和平协议最大阻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国和越南下周将在南中国海联合军演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1308

 

雅虎已死,财务数据毫无意义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1316

 

国内许多老奶牛靠激素产奶 仅少数鲜奶可喝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419/104903.shtml

 

世界媒体看中国:薄剧新发展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20418-World-Press-on-China-147956495.html

 

 

“1元钱午餐”折射官民差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12年4月16日电/美国彭博社4月13日报道《中国官员沉湎于几乎免费的午餐》,摘要如下:

  有一种东西近似免费的午餐,在中国交通部的食堂里就能吃到。某大学教授最近描述了他在那里就餐的情况:午餐荤素10个菜,还有一盒酸奶和一个水果,而价格只需1元。唯一的条件是:就餐者须是该部员工或客人。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受通货膨胀影响和工资雷打不动的中层阶级来说,1元钱的午餐凸显政府官员享有别人没有的特殊待遇。在一篇题为《探秘部委食堂:不是所有地方都好吃》的文章中,作者跟随化名老潘的教授走进各政府部门食堂。虽然各食堂饭菜价格不同,但无疑都很便宜,而且是以职位为基础设定的。一名高级政府官员可能需要5元,一般人员可能需要4元。

  如果目前中国物价稳定,那么老潘的政府食堂之旅或许不会引起过多关注。但几周后,中国纸媒、新闻网站和微博出现了很多关注通胀的消息。4月9日,中国宣布3月通胀率为3.6%,超过预期。这一新闻引起一系列不满,当天网络明显出现愤怒情绪,甚至质疑3.6%实际上是低估了。“我去超市买一个西瓜40元。”一名网友写道,“这(数据)是有误的。CPI应该是13.6%。”

  对中国官员公款私用的不满并非新鲜事。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被称为“三公消费”。“三公消费”是引起腐败的一大根源,在中国民众看来,这是加大中国官民之间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某网站称,1元钱午餐不仅是一顿饭或一个食堂的问题,更折射出“三公消费”的黑暗。只有彻底整治好“三公消费”,政府才值得人民信任。▲◆★●■☆


新阶段改革战略目标:扩大中产阶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成为今年热点问题之一

  中评社北京2012年4月19日电/中国改革正处于利益关系调整的重要转折期和重要历史关口,如何选择改革的战略目标,使改革赢得更多的社会共识,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成为新阶段改革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成为今年热点问题之一。深圳特区报发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方栓喜文章表示,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比照以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甚至把扩大中产阶层作为新阶段改革的战略目标。

  一、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相比,扩大中产阶层是一个更值得追求的目标

  文章称,目前,一个中等收入者仍然很焦虑。道理很简单,你的收入处于整个国家的中位数以上,考虑到医疗卫生、孩子教育、住房等负担,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生活依旧不易。仅仅考虑收入本身,并不是非常值得追求的目标。按照收入的标准,学者划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口径大致有四个:人均年收入1万-10万元和户均金融资产3万-10万元的群体;个人人均年收入及财富拥有量折合人民币在2.5万-3.5万元,家庭(以核心家庭的三口之家两位就业者为参照)年均收入在5万-7万元为基准;家庭财产达到45万元;年收入在1万-5万美元之间的核心家庭。无论按照哪个口径标准,中等收入群体的实际生存状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同样的收入有些有幸福感,有些生活压力非常大。事实上,真正值得追求的目标是扩大中产阶层,而不是中等收入群体。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有中等以上的收入和财富,摆脱了基本生存压力,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职业权力、职业声望、就业能力、受教育水平,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中产阶层初步具备了实践自己的精神自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能力。如果实现不了这一点,收入再高也不能算是中产阶层。

  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扩大中产阶层作为改革的战略目标,是真正把人本身作为制度创新的目标追求,对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创改革新局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适应于中国处于生存型阶段、经济起飞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国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旗帜。但是今天,中国已由生存型阶段迈向发展型新阶段,人的自身发展成为发展问题的核心。与此相适应,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人的幸福作为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目标追求,最重要的是为中产阶层的扩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现在人们争论改革,常常抽象地争论哪种制度更具有优越性,忽视了人本身的发展需求,是改革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把扩大中产阶层规模作为改革的战略目标,改革才能真正解放思想,从就GDP而论GDP,就制度而论制度的困境中超脱出来。

  二、在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发展严重失衡的条件下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能就经济而论经济,而是要跳出经济寻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社会动力

  文章分析,从世界经济史看,工业化中期之后,凡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形成了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动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没有经济结构的改变,就不会出现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展;没有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展,经济结构也同样难以发生实质性的转型升级。工业化中期之后,由于重化工业的快速扩张,投资消费失衡是一个常态,而中产阶层具有趋优消费的特征,是引领消费升级的主体,只有扩大中产阶层才有条件实现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正是由于中产阶层对服务业消费的扩展,才能带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中产阶层是人力资本投入最快的群体,只有中产阶层的扩大,才能带动由物质资本主导向人力资本主导的经济转型;中产阶层对生态环境的追求更为迫切,中产阶层多了,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经济转型才真正具有社会基础。工业化中期以后,经济增长产生内生动力,其实是建立在社会结构变化的基础之上的,建立在中产阶层扩展的基础之上的。中产阶层的扩大为经济结构变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社会动力。在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发展严重失衡的条件下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能就经济而论经济,而是要跳出经济寻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社会动力。

  三、在人人都受益的改革成为历史的今天,改革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整个社会形成合作主义的氛围。追求合作主义的社会变革,离开了中产阶层犹如“缘木求鱼”

  文章认为,中国当前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仅仅是提高个人收入并不一定能够增加其幸福感,并不一定能够消除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中国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的出现是制度性的、结构性的,尤其是因一些地方政府忽视了社会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