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解读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6&postID=26969.html
我们现在常见的《道德经》与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都是八十一章,《道德经》通行本与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除了在章的序列编排上略有不同外,文字上没有太大区别。《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结合自己对《易经》的理解,总结读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按九章为一篇,八十一章共九篇。第一篇:德(修养);第二篇:智(教育);第三篇:国(立国);第四篇:治(效法);第五篇:人(上善若水);第六篇:善(玄德);第七篇:器(利用);第八篇:道(返朴归真);第九篇:恒(道行长久)。以下解读重点分篇,注释篇章要义,点到即止,共同探讨。
今 日 看 点 : 2012–05–03▲◆★●■☆
大刀挥向人民?马英九有被逼下台的可能性
http://ed-china.stnn.cc/Taiwan/201204/t20120430_1733553.html
改革面临的最大危险是缺失动力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5/t20120501_1733813.html
台方称坚定拥有钓鱼岛主权 不与大陆共同处理
http://news.stnn.cc/hk_taiwan/201205/t20120502_1734092.html
100%会遗传给宝宝的11大特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缅甸已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利益碰触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十一世班禅首次访港演讲
http://ed-china.stnn.cc/HongKong/201204/t20120428_1732867.html
中纪委决定开除焦利党籍?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1649
大刀挥向人民?马英九有被逼下台的可能性
http://ed-china.stnn.cc/Taiwan/201204/t20120430_1733553.html
星岛环球网 2012-04-30 据台海网报道,台湾著名时事评论员胡忠信今天在《海峡导报》发表文章说,马英九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尚未开始,就已陷入公信力危机的风暴。这次彰化县鹿港镇长选举,也被外界视为对马的信任投票。以TVBS电视台在4月下旬公布的民调为例,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滑落到22%,不满意度则高达61%,其情况与2009年“八八风灾”后的状况相同;由于油电双涨所造成的物价通胀以及人民怨气,如果马英九不改弦易辙,未来四年施政恐怕凶多吉少,甚至有被人民逼下台的可能性。
5·20前利空出尽?马的想法太一厢情愿
依据马“政府”相关部门统计,在油价宣布上调10%以后,初估今年台湾经济成长率会下降0.22个百分点,离“保四”目标愈来愈远;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会上升0.37个百分点,直逼2%的通货膨胀警戒线,而且尚未纳入电价即将在5月15日调升的影响。“政府”部门分析:“这一波油电双涨,对台湾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既然经济前景充满变量,马英九为何执意油电双涨,完全无视任何后果?
马英九有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认为在5月20日就职以前,把冻涨多年的油价、电价一次涨足,是必要的改革措施,而且在5·20以前把利空全部出尽,就可以打造第二任的“黄金十年”。抽刀可以断水吗?难道5月20日就可以人为地分割成两阶段吗?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一口气把口腔的蛀牙拔光,人体承受得了吗?即将卸任的萧万长都打破沉默表示,要是他就会油电分阶段、分开涨价,并同时提出“中油”、台电的绩效改革方案,人民自会共体时艰。
变身“省电达人”?马更应做“精神领袖”
在马英九莽撞而未经过缜密思考的决策以后,台湾的失业率在3月份是4.17%,1至2月份平均工资水平较去年同期少2.1%,扣除物价涨幅后的实质平均工资,竟是负成长的3.34%,实质工资竟不如14年前的水平!尤其近一两个星期,台湾万物飙升,人民大感吃不消,尤其台湾的工薪阶级有50%月薪是在新台币3万元以下,中产阶级早已工作贫穷化,更遑论基层弱势者。台湾的贫富差距已拉大到90倍,在“相对剥夺感”心情压力下,愤怒的民气自然投射到马身上。令人讶异的是,身为领导者的马英九并不是扮演精神建设领袖,而是成为“省电达人”,其平庸、软弱性格,至此毕露无遗。
“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宣布近日发现6年来第一起疯牛病例,日本表示高度关切,韩国则宣布暂停美牛进口,台湾“立法院”正在审查美牛进口相关法案,主张“有条件进口美牛”的马英九如何因应,势将是另一关公信力考验。“财政部长”刘忆如积极主张课征证所税,由于股民反应激烈,“立法院长”王金平都紧急召集各党“立委”研商,六大工商团体也反对课征证所税。台湾知名财经评论者谢金河判断:“油价大涨、电价大涨,不但个人吃不消,企业更是吃不消,台湾有很多问题也会浮上台面,大家要有做最坏打算的心理准备。”
大刀挥向人民?马有被逼下台的可能性
马英九假改革之名,大刀一挥的对象竟是人民,而不是积弊已深的“中油”、台电等公营企业;“财政部长”的公平正义,如同自杀炸弹客把股民吓跑,人民在走投无路之时,“最坏打算的心理准备”当然是运用“抵抗权”,在忍无可忍之下逼马英九辞职下台。陈水扁因贪腐而判刑二十年,“殷鉴不远”,正如蒋经国的座右铭:“清廉重要,决策正确更重要。”以“经国学校”毕业生自居的马英九,如同盲人骑马已临万丈深渊,“盲目的野心”与“权力失智症”已到了临界点,下一步就看他怎么走了。▲◆★●■☆
改革面临的最大危险是缺失动力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5/t20120501_1733813.html
星岛环球网 2012-05-01 《学习时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改革面临的最大危险是缺失动力》,作者黄相怀。文章如下:
当前,呼吁更大力度的改革、呼唤更强的改革决心、强调毫不动摇地进行改革攻坚,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关于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也都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需要指出的是,改革仅仅依靠思想舆论界的呼吁和高级领导层的表态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提升改革动力,如此中国的改革才能形成良性的自我运行机制,才能保证改革的持续进行。
通过讨论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
当年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推动的改革,是以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为突破口而开启的。那场举国上下包括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乃至普通公民广泛参与的大讨论,对于激发改革激情、凝聚改革共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从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看,每到改革的关键时期,领导层面都有意识地主动引导乃至广泛发动涵盖社会各个阶层在内的大讨论,在大讨论中寻求共识、凝聚力量,从而推动改革的持续进行。在当前信息社会已经到来、社会公共舆论的形成更加多元多样的条件下,建设改革的民主化讨论机制更为重要。实际上,当前包括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及其相互融合在内的多元多样的舆论场已经形成。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进行对于改革的公开讨论,而是如何进行对于改革的公开讨论的问题。不必担心社会不满情绪借讨论宣泄过度。讨论可以引导人们发表建设性意见,从而减少负面的不满和怨气。倡导对于改革的公开讨论,就是要鼓励和提倡任何公民和群体发表关于改革的任何理性的、建设性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对于这些观点、看法和主张,既要坚持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更要慎定标准、慎立界线、慎设禁区、慎下结论。让错误的认识在广泛的讨论中销声匿迹,让正确的认识在广泛的讨论中成为共识,这比任何先入为主式的宣传教育都有效,从而更能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改革要有共识,这固然很重要,但怎样形成改革的共识,更为重要。没有经过公开的、理性化的讨论,所谓的改革共识如果不是虚假的,就是强加的,也就不成其为共识,难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通过提升参与进一步共享改革收益
改革不是也不可能是改革主导者上演的一出“独角戏”。改革要体现参与性,这是中国的改革能够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动因。但是,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情况下,改革所导致的政治社会后果,如利益的分化、阶层的分化乃至贫富、城乡、区域差距的扩大等,已经对改革的参与性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在社会各方面参与改革的能力、条件发生严重分化的情况下,泛泛而谈改革的参与性已经不足以揭示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在体现改革的参与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