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总共拥有多少核弹头?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解读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6&postID=26969.html

 

(7)四十四章(德之本)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今 日 看 点 : 20120510▲◆★●■☆

 

有人以做中国人为耻吗?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5/t20120510_1737312.html

 

心中只有自己,不是自私,是幼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国务院将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hinaNews/idCNCNE84901O20120510

 

中共“倒薄”遭遇意识形态陷阱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1844

 

西方国家转向高度重视网络管控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1890

 

“自来水合格率50%”不能等闲视之

http://blog.cntv.cn/10610856-3853047.html

 

传刘源被内部免职 涉足薄熙来谋反太深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5773&msg_id=610

 

中国究竟总共拥有多少核弹头?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5/09/1767266.html

 

 

 

有人以做中国人为耻吗?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5/t20120510_1737312.html

星岛环球网 2012-05-10  《环球时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有人以做中国人为耻吗》。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黄晴。文章如下:

  香港某报5月8日刊一署名评论,题为《以做中国人为耻》,文中称:“移民美国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共同目标”,“都说中国崛起了,但炎黄子孙却以做中国人为耻,以做美国人为荣,实在讽刺”,云云。

  笔者以为,民族和种族是人与生俱来的宿命。改变一个人身上的民族和种族符号,远比换一本美国护照要难得多。许多华侨移民国外,仍强烈坚守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故国情怀,这是一个长期存在而且从未中断过的事实。正是在这种坚守中,他们获得了身份认同,获得了尊严感,获得了族群凝聚力,获得了精神家园。现在公开声称“以做中国人为耻”的人,如若移民国外,人家仍会把他们视为中国人,不信试试。“以做中国人为耻”,不会让任何中国人获得尊严,不信试试。美国黑人在反种族歧视的斗争中提出过“黑即美”的口号,以此提升黑人的尊严感。黄种人恐怕不应提出“黄即丑”的口号吧。

  该文实际所谈的是当今世界的移民现象。移民现象古已有之,中古时代,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据说中国北部的匈奴人后来移到匈牙利去了。农耕民族则倾向稳定,有着“身土不二”的价值观,但实际上,移民现象也很多。以中国为例,就出现过“衣冠南渡”,“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这是社会历史现象,想居住在哪里本是人的自由,而“耻不耻”的说法,只是文人们的泛道德化游戏。

  如今已是工商经济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移民行为更加轻松简便。以西欧为例,移民人数恐超过人口总数的10%,早在2200万人以上了。美国历史上就是移民国家。中美两国,国土面积相近,自然条件美国恐怕更好一些,美国有3亿多人口,中国有13亿人。按理说,中国应移5亿人过去,两国都有8亿人,才有可比性。当然,这是妄说,美国是不会这么做的,搞一点特例抢占道德制高点可以,实现“自由迁徙”的普世人权则不可能。据说,方励之去美国后,也发出过“先来后到,权利平等”的呼声,大约是心有所感吧,多少反映了美国社会仍存在的种族轸域。

  从中国自身说,近年来,中央政府在人口流动上已相当开放了。在北京一个幼儿园,笔者就看到几个欧美小伙子在照看中国小孩子。中国人向外流动,障碍恐怕也不在中国。

  《聊斋志异》中有个豁达先生的故事。豁达先生遇上一位上吊而死的女鬼,女鬼想吓死他当替身,以求自己还阳复生,但豁达先生实在豁达,不为所动,女鬼无奈,求教,豁达先生说:“好大世界,无遮无碍,你去我来,有何妨害。”在移民和人口流动问题上,中国大可仿效这位豁达先生。事实上,近年的中国也是如此。

  但当今另一个基本事实是,外面的世界,有遮有碍。这个遮碍,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流入严格控制。对这件事,各国有自己的利益和社会考量,他人不宜去说三道四,扣人权大帽子。但这显然是“普世人权”的一个悖论。发达国家以往对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放得宽一些,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最近西方闹金融危机,美国对投资移民制定了新的税收法规,据说,有些投资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已开始掉头“逃离美国”。看来,在移民这件事上,“耻不耻”的更像是一种说辞,最重的砝码还是利益的权衡。从这点上说,中国为维护自己的国家社会利益,倒是应该制定有关的法规,不能稀里糊涂地当冤大头。▲◆★●■☆

心中只有自己,不是自私,是幼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0: 有“眼力见儿”是一种美德,总是在不经意间感动人,特别是女人。一张及时塞到手里的面巾纸;一个开车门的细节都有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这种美德如此被高估就是因为它越来越罕见了。
 
  更常见的是另一些纠结:该不该抱怨那个看着自己跑过来却关上电梯门的同事?该不该责备那个第一次发邮件,没有写自我介绍的新同事?其实他们不是自私,只是缺乏经验。
 
  显得不自私、善解人意不是件容易事。每一次我们试图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时,都以自己为出发点,经验可以帮我们走得更远,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当他人出现时,“我”就诞生了
 
  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生命体,他分不清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外界,心中还不存在“我”这样一个概念。当我们渐渐感受到他人和自己的不同时,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占有这一两米的空间而已。
 
  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曾说:当我们能够想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时,自我就出现了。当我们进而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我们所知觉到的他人的期望时,就成了社会人。成熟就是这样一个从自我中心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年龄越小越不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因为人生来自私,而是因为幼儿的大脑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如果给一个三岁小孩儿讲故事:梅梅和雷雷一起玩球。雷雷回家吃饭,先把球放在了门后面。在雷雷走的时候,梅梅把球装进了沙发旁的绿盒子里。那么,雷雷回来回到哪找球呢?作为一个六岁以上的人,你很容易就能回答出“到门后面找”,因为雷雷不知道球被转移了。但是三岁孩子会回答“到绿盒子里找”,因为他们体会不到人与人视角的不同,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都知道。

我就在这!你怎么看不见我?
 
  不要以为自己比三岁小孩强多少,成年人也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是透明的,别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透明感错觉”。你几乎意识不到自己什么时候犯过这种错误,但你很可能经常抱怨:“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怎么这么笨,就是不明白呢!”这时你很可能产生了自我透明感错觉。
 
  别人不会像你想的那样理解你,不信试着在心里哼一段经典旋律(比如,《欢乐颂》,至少要保证听者一定会),边在心里哼边用手敲击,你觉得别人有多大可能猜出你哼的是什么歌?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牛顿的研究发现,敲击者平均认为猜对的概率可以达到50%,而实际上猜对的概率只有3%。人们在敲击节奏时心里不可避免地会哼唱出曲调,甚至会出现复杂的交响和合唱,而听者获得的信息仅仅是简单、无规律的敲击节奏。甚至对于敲击者的一个停顿,听者都很难分辨究竟是停,是拉长音,还是仅仅因为敲击者忘了下面该怎么敲。但是敲击者感受不到听者的这些困难,以为自己能听到的别人一定也能。
 
  还有些
人高估了自己在人群中的醒目程度,当你打电话问他在哪时,他从来不借助任何地标,而是把自己当作地标,认为所有人都应该看见他:“我就在这啊!”

email :方便了沟通还是制造了沟通障碍?
 

  我们还常常高估自己的表达能力,很少觉得自己应该对听众的一头雾水负责,都怪他们理解能力差。芝加哥大学心理系的宝姿•凯莎(Boaz Keysar)和安妮•瀚利(Anne S. Henly)让参与实验的学生对其他人朗读一段有歧义的话,发现听众并不像这些学生以为的那样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面对面的交流尚且难以完全沟通,email 交流就更容易产生误会。可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意思可以通过文字准确表达。在纽约大学斯滕管理学院贾斯汀•克鲁格的研究中,人们想当然地以为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情况下,其他人能够看出他们邮件中的语气是讽刺还是直叙,而实际上这个数字只有56%。
 
  就像敲击音乐一样,我们通常很难意识到别人是看不到表情,听不到语气的,不过克鲁格想办法让实验参与者意识到了自己表达的不足。他让参与者把同样的话制成 email 和录音两个版本,这时参与者客观地正确估计出了别人对自己的理解程度,因为这时他们可以意识到email表达的局限性。
 
  就在阅读这些文字时,你可以想象文盲看到这些字是怎样的感觉吗?有人把这种无法理解他人的现象叫做“知识的诅咒”。我们每多一点知识就会失去一分对没有这个知识的人的理解。小孩子在与外界不停的互动中渐渐意识到了他人的存在,而这才只是个起点。真正的成熟不是能够“横看成岭侧成峰”,而是懂得“远近高低各不同”。(来源:南都周刊)▲◆★●■☆

中国国务院将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hinaNews/idCNCNE84901O20120510

2012年 5月 10日 星期四  路透北京5月10日电—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将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重点研发下一代互联网关键芯片、设备、软件和系统,推动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培育壮大相关产业和市场.

新华社周三晚间援引该会议并称,要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实现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

会议表示,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正在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日益广泛、深刻的影响.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部门此前表示,"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目标是普及率达到45%以上,并推动实现三网融合.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同时,目前中国仅拥有约3.32亿个IPv4地址(不含港澳台地区),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完)  –发稿 张胜男; 审校 张喜良▲◆★●■☆


中共“倒薄”遭遇意识形态陷阱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1844

   2012-5-8 作者 : 何清涟   现任领导的难处在于:既要承认毛政治遗产的合法性,又要承认邓政治遗产的合法性。邓的“不争论”只是换得了党内暂时的安定,却留下一个意识形态陷阱。一旦这两份遗产被两拨具有不同利益的党内势力用作斗争工具,那就无法再维持党内的安定团结了。

  北京今年在“倒薄”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上,不像当年江泽民处理陈希同、胡锦涛处置陈良宇那样,罪名一经公布就百鸟息声。虽然师法“文革”那种层表态的故伎,“倒薄”还是遇到了“红二代”的强大阻力与民间的公开反对声音。一些挺薄者利用在公园聚会广播、写公开信、联名信、在网上匿名发文的方式来声援薄熙来并谴责中共中央。其原因剖析起来复杂,但其中最主要的恐怕是中共陷入自身罗织的意识形态陷阱。

  何谓“意识形态陷阱”?

  共产党统治与历史上所有的世俗政权不同。世俗政权一般不禁宗教,不用意识形态规训国民。共产党统治既禁止独立宗教,还用意识形态规训国民,从这点来说,共产党政权比所有的世俗政权更接近神权政治。

  中国在毛时代,用的是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规训国民;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大一统的格局无法继续,对思潮与理论之争,缺乏理论兴趣的邓小平,为了避免清理毛左必然引起的种种麻烦,下达“不争论”的禁令,对毛的功过采取“三七开”评价,中国从此失去清理毛泽东极左思想的机会,以后的江泽民与胡锦涛无论资望与能力根本无法与邓相比,只能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以及胡锦涛在第二任期内勉强成形的“科学发展观”放在一起,成为“毛邓三科”,成为党内奉行的“理论”经典,高校学生的必修课。

  但是“毛邓三科”就其思想内核来说,并无继承与发展关系。比如毛泽东思想当中最重要的是其政治思想,即晚年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鄙视知识分子、过分拔高工农的地位及其对社会的贡献;而邓小平当年改革破局之始就是放弃阶级斗争,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实质作用就是在工农等阶层日渐边缘化的时期,为中共重新构建社会基础,形成政治精英、经济精英与知识精英三者的联合。

  邓、江的“理论”,正好与毛推重工农的“理论”成相反之势。

  至于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则纯粹是一些空话的罗列,甚至不代表胡锦涛本人的真正政治倾向。因为胡锦涛在其第一个任期内是通过朝拜西柏坡、回延安并主张“以德治国”来彰显其思想倾向,后来大概发现这种政治上的左与经济上的右实在是无法融为一体,才改为不知所云的“科学发展观”。

  这些主张相反的理论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中共并未认识其危险的意识形态陷阱。

  乘时而动的“毛左”

  在中央权威强大之时,最高领导层能压制住各种不同声音,这些矛盾就不显化。但到胡锦涛统治时期,由于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显,“意识形态陷阱”造成的各种麻烦就日益显露:最开始是郑州等地的下岗工人借着推崇毛泽东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经常举行小规模集会;接着就是“老左”与“新左”合流登台,用不同的语言阐述对毛时代的向往。毛时代被打扮成了一个平等、没有腐败、工农与人民当家作主、在国际上地位很高的时代。这些人的信仰真诚度有多少且不深究,但打着“毛左”旗号的人是看准了毛泽东思想的政治保险性这点却确凿无疑。他们想的是:这是你自家供在神坛上的理论,我们借着它说事,你总不能说我们是&l
dquo;反革命”、反政府吧?

  这时候,“意识形态陷阱”开始显露其作用。对于“文革”末期或者“文革”后出生的70、80两代青年来说,中国教育的洗脑式政治学习让他们无从辨别有关毛泽东信息的真假。老一代的工人们由于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双重失落,有意忽视毛时代普遍贫穷、思想严厉管制、血腥镇压政治异己的事实(包括三年大饥荒在内),以毛为符号的“红色文化”开始在中国粉墨登场。一幅根据俄国列宾名画“不期而至”的油画被改成“毛主席意外归来”,那画面上的人物没敢将政治领导人列进去,但列上一些“毛左”心目中的外国势力、资产阶级与他们的知识界代言人。

  胡锦涛面对“重庆模式”的尴尬

  在商务部长任上还一副洋务派作风的薄熙来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在重庆利用“唱红打黑”,开始了他的“问常之旅”。在有件事情上我的看法与很多人 不同,很多人认为,身为政治局委员的薄督到重庆,只是其“入常”前的一个驿站。我认为,正是因为薄熙来“入常”无望,才开始“唱红打黑”。“唱红”是为了表示自己以老太子党(红二代)的身份承接毛泽东政治地位的正统性,“打黑”则是政绩与扫清地盘的需要。

  薄熙来所代表的其实是一批不甘心父辈夺取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进而毁于一旦的“红二代”。他们的合法性主要建立其父辈追随毛泽东创立了红色政权,要肯定这位党酋,就得肯定他的思想及其政绩。他们对现实的解释基本上是从自己的政治需要出发,拿着民生做幌子,而现任领导的难处在于:既要承认毛政治遗产的合法性,又要承认邓政治遗产的合法性。邓的“不争论”只是换得了党内暂时的安定,却留下一个意识形态陷阱。一旦这两份遗产被两拨具有不同利益的党内势力用作斗争工具,那就无法再维持党内的安定团结了。薄党挑起的党内斗争实际上是让中共陷足于其中,从此中共内部的意识形态分裂将无法掩盖弥合。

  “倒薄”事件上,中共采取刑事定罪而回避路线斗争,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一“意识形态陷阱”将使他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来源: 网讯▲◆★●■☆

西方国家转向高度重视网络管控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1890

   2012-5-9:据有关报道称,日前美国已正式发布《网络空间身份信任国家战略》,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生态系统”的战略构想,通过建立“身份生态系统”,实施“网络实名制”;英国卡梅伦政府已批准向议会提交互联网监管法规草案,该草案将允许政府部门严格监管互联网,允许情报部门依法监听电话,了解短信和电子邮件的内容,并要求互联网公司向政府通讯总部通报用户使用网络的详细情况;澳大利亚政府拟开发互联网过滤器,屏蔽政府认为有争议或有损国家安全的网页。那么,一贯标榜和鼓吹“网络自由”的西方国家,为何在近期均转向高度重视网络管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西方国家已认识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便利性、多向性使网络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推手。在伦敦骚乱中,黑莓手机及推特、脸谱等社交网站成为串联利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通过推特等建立联系;西班牙、希腊、法国等国民众通过网络组织的示威游行规模之大,令政府始料未及。西方国家认识到网络自由是把“双刃剑”,对社会稳定具有负面作用。

  其次,网络技术发展给西方国家的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带来挑战。与一般依靠政府投入和科研机构、企业的高科技发展途径不同,网络技术具有门槛低、分布广、更新快等特点。网络技术不断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也造成了大量灰色地带,刺激了犯罪活动。据报道,由于罪犯采取更高级的技术,2009年美国网络诈骗造成的损失比2008年增长1倍。许多西方国家对于谷歌、脸谱等公司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权感到担忧,并对其业务进行部分限制。

  第三,以网络文化为内核的社会思潮和运动也对西方国家的传统政治格局造成了冲击。近年来,发源于瑞典的“海盗党”运动不断壮大,其核心诉求是废除知识产权制度,实现网络资源的自由共享。德国“海盗党”在地方选举不断获胜,影响力已超过绿党,正日益侵蚀传统政党的社会基础。“海盗党”的主张给西方国家的经济制度带来挑战,有可能严重影响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迫使政府不得不作出回应。

  总之,随着网络行为对西方国家国内问题影响加大,西方国家对待网络的态度不得不从以放任为主转向寻求自由与管控的平衡,从对外施力为主变为兼顾内部治理。西方国家加强网络监控的举措揭穿了其在网络自由问题上的伪善形象,使其借网络问题输出价值观、干涉别国内政的企图受到一定牵制。同时要看到,西方国家不会放弃争夺网络问题国际主导权的既定政策,仍将内外并举,在“扎紧自家篱笆”的同时,继续把网络自由和网络安全作为对外战略的两只重拳,力图维护其在网络时代的全面优势地位。来源: 光明日报▲◆★●■☆

“自来水合格率50%”不能等闲视之
http://blog.cntv.cn/10610856-3853047.html

2012-05-10 :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有学者认为,至少20%至30%的水厂需要尽快上马深度处理工艺。(5月7日《人民日报》)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饮用的自来水背后竟掩藏着惊天秘密!难怪一条“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微博,短短几个小时,跟帖回复就超过95万条。因为水源污染,上百种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得以“顺利”进入水源,致使饮水中的氟、砷、铁、锰等超标,而现行水处理工艺往往“束手无策”。尤让人惊心的是,有机污染物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有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另外,从水质角度讲,还容易诱发二次污染。据统计,仅2000年至2003年,中国就有184个大中城市管网水质发生4232次二次污染事件——在“食品安全大于天”的时下,这岂不是天大的问题?

自来水一半不合格,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水源差、深度水处理工艺缺乏”,可从问题暴露到现在十余年过去了,为何仍然“老调重弹”?是不能为、还是管理迟滞、抑或地方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原因?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自来水合格率50%”岂能就这样不明不白下去?!

有消息称,从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强制执行与国际接轨的最新饮用水标准,各项指标达106项之多。接轨可谓“箭在弦上”,地方部门为何“无动于衷”?细心人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因为最新标准并没有配套的相关惩罚条款,也就是说,执行不执行,企业自己说了算,而且不用担心被惩罚的危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