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熟与不成熟的48个差距(33-36)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262&msg_id=38
第九章 不钻生活牛角尖
33.智者淡然看待得失,愚者为名为利所累
34.智者懂得放弃,愚者牢记忧伤
35.智者改善自己的弱点,愚者埋怨自己的短处
36.智者知道变通,愚者死钻牛角
今 日 看 点 : 2012–09–03▲◆★●■☆
希拉里北京行 考验中美互信
http://ed-china.stnn.cc/diplomacy/201209/t20120903_1789382.html
中国人大常委会未剥夺薄熙来人大代表护身符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bo-xilai-npc-membership-not-stripped/1500196.html
举国体制存在诸多弊端 再不改死路一条
http://news.ifeng.com/sports/zonghe/tennis/detail_2012_09/03/17290282_0.shtml
互联网已是中国社会的道德鞭子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9/t20120902_1789049.html
粮食安全再次面临严峻挑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为何中国的贪官们总是能成功出逃?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8/31/gossip-76342.html
存钱未必存银行 专家称多种理财方式收益超利息
http://money.msn.com.cn/bank/20120903/07271460099.shtml
一个公开承认加入了美国籍的两会人士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5507&msg_id=1
北戴河汛期秦皇岛号打渔船有无捕获?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5740
希拉里北京行 考验中美互信
http://ed-china.stnn.cc/diplomacy/201209/t20120903_1789382.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2-09-03
台湾《旺报》日前发表社评,题为:希拉里北京行 考验中美互信。文章如下:
美国务卿希拉里正在进行年内第三次的亚洲之行,北京一站将会晤中共高层,预料东亚国家领土主权争端会是讨论议题之一。
过去几十年,中国与邻国复杂的领土争端,源于各方自制未酿成事端,建构了东亚经济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此美国不会乐见东亚权力平衡的现状出现异动。希拉里的北京行显然为敦促中日双方审慎因应钓鱼岛危机,避免擦枪走火,并传递美方支持东协区域论坛和东亚峰会重启南海行为准则谈判的讯息。
美国若期望化解东亚领土冲突危机,须先扬弃独尊的心态,否则希拉里此行恐难如今年5月促使北京同意维权律师陈光诚离境一般,轻易化解一场影响中国核心利益的冲突。
东亚能维系长期的和平与安定,主要基于中日韩和东协的对话与合作意愿。2002年11月中国与东协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3年8月朝鲜半岛建立六方会谈机制、2009年7月中美携手推动战略暨经济对话,皆因相关国家从大局着想愿意搁置争议。
中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人权价值观的差异甚大,竞争与摩擦已是双边关系的常态,但还能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关键就在于对话与合作让双边关系控管在免于冲突的范围内。2009年11月欧巴马总统首次访问东亚时曾表示:美国无意围堵中国,反乐见强大与繁荣的中国成为国际安定力量,但中美关系往往因区域或全球重大议题的分歧,无法免于陷入“竞争与合作”、“摩擦与和解”的循环。2010年9月钓鱼台海域发生中日撞船事件后,美国进一步在东亚塑造对抗中国的“代理人”,用围堵战略因应中国的军事崛起。中日钓鱼台冲突与中越、中菲嫌隙的扩大,幕后皆不乏美国的身影。
中美政治互信基础薄弱,美国介入东亚领土争端的表里不一,更加深了中美关系的鸿沟。华府强调维持中立,希望各方和平对话的同时,却也放纵特定国家抗衡北京。
日本最先挑起钓鱼台事端,美国刻意忽视,反批评香港保钓人士登陆钓鱼台是“挑衅行为”。华府声称美日安保范围涵盖钓鱼台,最近又改变传统用钓鱼台或尖阁诸岛名称互用的惯例,处处都在袒护日方。面对南海冲突不断,美国不曾对越南或菲律宾说过重话,却谴责中国设立三沙市与三沙警备区会升高紧张态势。美国的立场偏颇,不仅难以维系东亚地区长治久安,无助于美日韩军事联盟的初衷,对亟须强化的中美政治互信,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目前已濒临被卷入东亚领土争端的风暴,不得不积极出面调解,终究东亚地区一旦爆发战事,美国无论置身事外或被迫参战,对全球经济必然造成毁灭性的结果。日本外务省副大臣山口壮近期亲自携带野田佳彦致胡锦涛的亲笔信函前往北京,表达日方冷处理钓鱼台问题与重启双边领导人对话的意愿,多半与美方幕后调解有关。
不论从钓鱼台或南海冲突的现状来看,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不仅未能解决东亚的现实难题,华府对特定国家暗示性的承诺,反而带给东亚安全更大的不确定性。美国若有诚意提升中美关系至亚洲共同领导伙伴的层级,希拉里此行就会是中美重建互信的起步。果真如此,东亚领土争端自然也能重回“合作谋取和平、合作促进发展、合作化解争端”的初衷。▲◆★●■☆
中国人大常委会未剥夺薄熙来人大代表护身符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bo-xilai-npc-membership-not-stripped/1500196.html
09.02.2012: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周末(8月31号)在北京闭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何绍仁上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外国记者提出的有关薄熙来人大代表资格问题的时候指出,这次人大常委会讨论了四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取消问题,除了这四个人之外,没有罢免或取消外国记者提出的其它代表的资格。
*外国记者最关心薄熙来的代表资格*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新闻发布会,有外国记者提问说,除了今天发布会谈到的一些法律文件的修改,在这次常委会的议程中,也涉及到个别人大代表的资格问题,请问何局长关于这方面讨论的结果如何?外国记者显然希望何绍仁介绍有哪些人大代表被罢免,薄熙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是否被终止。
全国人大办公厅新闻局局长何绍仁有备而来,已经预料到外国记者可能会提出有关薄熙来的代表资格问题。何绍仁在回答外媒记者这个问题的时候,从桌上抽出了几份材料,并告诉记者说,这次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确审查了几位全国人大的代表,包括由广东选出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支部书记钟明照,因严重违纪提出辞职请求,人大常委会终止了他的代表资格。另外,还有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因病去世而代表资格自然终止,他们分别是江苏省选出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孟宪忠;湖北选出的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杨永良,以及解放军选出的代表,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阮志柏。经过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这三位代表的资格也自然终止。何绍仁宣布说,在这四名人大代表的资格终止之后, 目前全国人大代表实有代表2973人。
由于何绍仁局长在回答外媒问题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说薄熙来的人大代表资格是否已经被撤销,美联社记者随后获得提问机会,直截了当地提问薄熙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是否被罢免。
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何绍仁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再次重复了刚才提到的那四个人的代表资格被终止,不过他明确否认了有关薄熙来代表资格被罢免。
何绍仁说,这个问题他刚才已经回答过了,现在再回答一次。他说:“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是根据各选举单位提出来的是否对个别代表有罢免的一个规定。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这次我们没有收到刚才我们念的这几个之外的。现在是孟宪忠,杨永良,阮志柏,这三位代表是因病去世。除了这之外,刚才还有一个钟明照,是因为涉嫌违纪,所以他的代表资格也被终止。所以目前我们没有收到其他的。”
*护身符*
在这次人大常委会召开之前,海外分析人士预计这次人大常委会将会罢免薄熙来的人大代表资格,从而为刑事指控和审判扫清障碍。这次薄熙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没有受到罢免,出乎很多观察家的预料之外。
据中国法律,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人大闭会期间如果要罢免个别代表,可以在常委会会议上
进行。罢免的原因可以是代表有违法犯罪行为、违反纪律和道德行为等。所以,薄熙来的人大代表没有在人大常委会上被罢免。直接的后果就是不能对他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全国人大常委会两个月举行一次,一般在双月下旬召开,8月底的这次会议结束之后,下次会议将在10月底召开。由于北京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十八大将于十月中旬召开,所以几乎不可能出现十八大之前将薄熙来从事法律审判的可能性。
*数字推理*
上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是两个月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于6月30日宣布,曾因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并引发中国政坛风暴的王立军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终止。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称,在王立军代表资格终止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实有代表2977人。
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前,曾经宣布说这次常委会的议程之一是审议“个别代表”的资格,所指何人引发媒体热烈关注。然而在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办公厅新闻局局长何绍仁宣布说,目前全国人大代表实有代表2973人。由于上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后宣布的代表人数在免去王立军的代表资格后为2977,减去这次的四人,正好是2973人。根据推算,可以肯定的是薄熙来“同志”目前仍然是全国人大委员,并在保留人大代表期间,享有未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意,不受逮捕和刑事起诉的豁免权。
*王立军的代表资格*
让我们看看王立军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是如何被罢免的。根据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于6月26日接受王立军辞去全国人大代表的辞呈,但最终的官方消息却在6月30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中发布。
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之前,重庆市于8月20日召开了重庆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比照王立军的案例,海外媒体认为已被停止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职务的薄熙来的人大代表资格会被在这次人大常委会上被终止。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宣布终止薄熙来的人大委员资格,留下很多值得分析和讨论的空间。
*薄熙来命途难测*
此外,薄谷开来在安徽合肥中级人民法院宣判时发表认罪声明,并且宣布不上诉,被很多分析家解读为弃车保帅,通过放弃自己的法律权利而保护丈夫薄熙来。新华社公布的官方庭审纪录中只字未提薄熙来,把薄熙来同这个案子切割的用意非常明显。最近英国卫报报道说,被害人尼尔·海伍德亲属的代理律师贺正生周四表示,海伍德的家人没有在最后期限之前就薄谷开来的死缓判决与他商量上诉之事。薄谷开来杀人案终于尘埃落定。接下来就要看如何处理薄熙来,是用党纪还是用国法?目前薄熙来的命运仍是扑朔迷离,很难预测。
*仍处于中纪委调查阶段*
薄熙来问题目前仍然处于中纪委正式调查阶段。按照中国党内处理问题官员的程序,中纪委先要拿出一个调查结果,然后提交给政治局审议,再交中共中央全体会议确认。薄熙来的党籍能不能保住,将具有重要的指标含义。如果开除薄熙来的党籍,几乎可以肯定会把他提交司法审理。由于下一届人大常委会要到十月下旬召开,而十八大可能会在十月中旬召开,除非十八大推迟,否则在十八大召开之前,几乎不存在起诉薄熙来的可能性。
*保证十八大顺利举行*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中共即将召开进行权力交接的十八大。为了保证这次党的代表大会顺利举行,当局不希望看到海内外媒体把本来应该聚焦在十八大的注意力集中在薄熙来的案件上,不在十八大之前对薄熙来进行法律诉讼,有助于减少这个案子造成的政治影响。▲◆★●■☆
举国体制存在诸多弊端 再不改死路一条
http://news.ifeng.com/sports/zonghe/tennis/detail_2012_09/03/17290282_0.shtml
2012年09月03日 来源:凤凰网体育 作者:王斯浪
凤凰网体育讯:网球项目在中国体坛地位特殊,其掌门人孙晋芳的快人快语也使她成为很多人眼里的异类。作为老女排队员,举国体制将她推向运动生涯的巅峰;而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经历了中国网球历次攻坚,但也数次成为矛盾焦点。在多数媒体描述中,她往往站在李娜、彭帅、郑洁等金花的对立面。
昨日,孙晋芳在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独家专访时,一反常态,“大倒苦水”,她认为举国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现有体制,网球是不会成功的。
事实上,在李娜、郑洁和彭帅相继在美网出局之后,中国网球的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让人非常担心,一直以来“举国体制和中国网球”是否能够兼容的问题再被提出。
“举国体制不完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孙晋芳说:“虽然我是举国体制的受益者,但我觉得举国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举国体制在中国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而言,是最适合体育的一条道路,(因为)我们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用社会纳税人的钱来做这个事情。但发展到今天,举国体制必须要完善和改革,不能再用一个标准和一个体制来概括所有项目。具备职业素养的运动员应该让他们先行一步,来作为一种补充,来修补不完善的地方。”
因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原来的模式肯定要打破,不打破原来这种模式、定式和形式,可能在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是很不适应的,一定去完善和改革。不完善和改革,它就没有出路。”
“按照原来的体制,网球死路一条”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网球金花单飞取得的成绩毋庸置疑。孙晋芳对此的看法是:“我们拿过奥运会冠军,拿过大满贯冠军,我们拿过单打,我们拿过双打,全拿过了。如果在现有体制的运行下,我们的网球走不到今天。因为体制不符合这个项目的规律,不符合市场运作,所以我必须改。但是改的时候必须找准时机,找准切入点,早也不行,晚也不行。”
针对金花单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孙晋芳显得很豁达。她觉得,“改革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来修正完善,维护她们。她们就像我培养孩子的成熟了,女儿长大要嫁人了,但我还要随时关注她们,呵护她们。很多她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我要替她们解决。总而言之,网球走出去是一条必须执行而且收效明显的方案。按照原来的体制来,网球就是死路一条。”
“奥运会四年一次,比大满贯更难打”
中国网球职业运动员在巡回赛(有奖金)的比赛就打得好,奥运会(为国争光)就打得不好。针对外界的这种质疑,孙晋芳认为:这个现象有它的特殊原因。因为职业比赛和奥运会不一样,它从年头打到年尾,我这个星期打不好了,我还有下个星期。奥运会是四年一届,对运动员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他的状态必须要打出来,要打出水平。对于网球职业化项目来讲,难度是非常
大的。而对其他传统项目似乎无所谓,因为他们四年才一次。我觉得像网球项目的运动员,他们参加奥运会之前还要参加温布尔顿公开赛,消耗是很大的,而其他传统项目在奥运会之前是不可能有这种比赛的。(王斯浪)▲◆★●■☆
互联网已是中国社会的道德鞭子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9/t20120902_1789049.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2-09-02
《环球时报》9月1日刊发社评文章《互联网已是中国社会的“道德鞭子”》。文章内容如下:
昨天互联网上爆出新丑闻,绿色和平组织称,美国塔夫茨大学在湖南衡阳一所小学试验转基因大米的效能,24名中国小学生成了试验对象。美国和衡阳有关机构都尚未回应,全部消息都是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但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大多觉得它是“真的”。
因为这件事跟中国的现实“很像”。一些洋人把在他们国家不能干的事拿到中国来办,中国的监管漏洞多,贪小好处的人也多,社会对转基因是怎么回事又不了解。消息称农业部几年前曾阻止过这一试验,但它还是拐弯抹角在中国搞成了。
我们除了对美国人“凭什么拿中国孩子做试验”感到愤怒,并按“流行做法”要求官方调查此事,给公众一个交代外,我们也感到有些无奈。中国的现实总是不争气,不平的事情接二连三冒出来。
在过去的一周,差不多每天都爆出轰动互联网的新丑闻。从“微笑局长”到向空姐动粗的军官,他们出的丑让我们啼笑皆非。互联网如今成了八卦大舞台,各种各样的丑事在这里抖露出来。
其实中国社会有很多不那么丑,甚至美好的一面。那些出了丑的官员也的确不应被当做官方的“形象代表”。跟世界上身陷各种危机的很多国家相比,无论怎么说今天的中国都算是“不错的”。但中国舆论现在跟自己较上了真,揭社会特别是揭官员的丑上了瘾。今天的中国无疑是全世界对爆丑闻最积极最活跃的地方。
这除了是对以往舆论过于统一、刻板的逆反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期待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中国现实社会中的道德标准还较低,但理想化的道德追求开始在互联网上出现,并且占据了它的高地。
互联网上如今揉不进沙子,在现实中某些事情影响不大,到了互联网上立刻变得群情激愤。不能说这是网民们的“集体虚伪”,那些批判背后的精神寄托总体上是真实的。
互联网已在扮演中国社会的“道德鞭子”,它抽出的痛同样也是真切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知道互联网的奇特作用,这会导致更多丑闻向互联网涌来,互联网的揭丑功能会像滚雪团一样越滚越大,中国人的道德理想和现实之间将不断碰出火花。
所有官员和有权势的人,都应对互联网以及整个舆论场产生敬畏之心。互联网在帮助精英和普通百姓之间创造新的平衡,它反对专横、炫耀和霸道,越是有各种成就和权力的人,越要表现出谦逊,舆论最喜欢教训并惩罚忘乎所以的人。
每一个人如今都可以上微博发信息,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拥有了面向全社会的话筒。这不是理论上的,而是越来越扩大并且牢固的现实。社会对各种权力的监督正变得无处不在,“小心点吧”,这是时代对有权有钱人,甚至对更大范围有坏习惯人的忠告。
人类历史自下而上的道德要求有时走偏甚至失控,对中国而言,互联网的活跃、尖锐和有序都很重要,它们的完美结合将为中国前进制造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粮食安全再次面临严峻挑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北京2012年9月3日电/美国50多年来最严重的乾旱将农产品价格推至新高,全球粮食安全再次面临严峻挑战。
投资与理财发表时评人张嗣兴文章表示,自2012年6月以来,美国出现了50年来罕见的高温乾旱天气。据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截止到7月15日,近40%的玉米作物状况糟糕或极为糟糕;约30%的大豆作物状况糟糕或极为糟糕。近1个月来,美国的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8月交割的大豆期货价格上涨50.25美分,达到17.3375美元,创下历史最高价。9月交割的玉米期货价格上涨12.75美分,收于每蒲式耳8.0775美元,超过了2011年6月创下的每蒲式耳7.87美元的历史最高价。小麦的价格虽然没有破纪录,但在5个星期中已经上涨50%多。
问题的严重还不仅如此。继美国遭遇50年以来最严重乾旱之后,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正在经受乾旱之苦。俄罗斯农业部7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较为乐观的预期,俄罗斯2012年度粮食产量预计为8000万吨,如果乾旱天气持续,则有可能降至7500万吨。虽然没有严重到2010年仅有6000万吨产量的程度,但仍远低于政府早先预期的9400万吨,比前一年度下降15%至20%。乌克兰农业政策与粮食部预计,2012年度乌克兰的粮食产量将仅有约4530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两成。俄罗斯媒体报道,乾旱已导致各地粮价出现40%到50%的上涨,而未来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现时这一轮的农产品创下的历史最高价,已超过了2007年至2008年的粮食危机时创下的纪录。2007年至2008年的粮食危机曾在30多个国家引起食品暴动。粮食安全再次面临严峻挑战,绝非耸人听闻。
而各国的粮食库存却因需求增长过快而不断下降。
文章分析,全球粮食需求过快增长的原因:
一是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快速增长。有学者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以印度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其人均粮食消费约为200~300公斤/年;以中国为代表的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城市化转型进程中的,人均粮食消费约400~600公斤/年;欧盟等工业化城市化成熟的,约为600~900公斤/年;美国在2005年通过立法,确立大规模生物能源政策导向后,粮食消费水平向人均1000公斤/年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随着社会形态从农耕经济走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结构分化过渡的经济,以及高度成熟的经济体,其人均粮食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增长速率呈倍数关系。
二是全球人口总量在持续攀升,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球人口已突破70亿大关,过量的人口负担也加大了全球粮食的总需求。
三是生物能源等间接形式的粮食消费大增。进入2000年后,随着生物能源需求大增,大量的粮食被用来生产生物燃料。以酒精为主体的生物“汽油”和以油脂为主体的生物“柴油”等不断进入能源领域,生物能源占比逐步上升,加大了对粮食的消费需求。粮食安全或成全球最突出问题。
中国的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从1995年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消费需求从4.528亿吨增至5.2755亿吨,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除了人口的自然刚性增长外,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变化,加大了对肉食消费的需求,这对粮食需求产生了乘数放大效应,从1986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35公斤增至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