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或将再次合并各类“思想”

人生成熟与不成熟的48个差距(29-32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262&msg_id=38

 

第八章 行动成就梦想

 

29.智者付诸行动,愚者耽于幻想

30.智者雷厉风行,愚者拖沓懒惰

31.智者标新立异,愚者盲目从众

32.智者未雨绸缪,愚者亡羊补牢

 

今 日 看 点 : 20121008▲◆★●■☆

 

中国地热资源相当于860万亿吨煤 可消耗26万年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21005/7109320.shtml

 

若连领土都不能维护 中国高速发展意义何在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10/08/18079189_0.shtml

 

马英九说中国是名不符实的战胜国

http://www.boxun.com/news/gb/pubvp/2012/10/201210072303.shtml

 

薄熙来早年「阅青史,问中华儿女,谁来接班?」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10/07/2022091.html

 

伊朗总统御用摄影师叛逃美国 交出核设照片录像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6871

 

习近平称很喜欢二月河的作品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5773&msg_id=1841

 

中共或将再次合并各类“思想”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5773&msg_id=1860

 

“二号首长”们:中国领导秘书群体的种种所谓“技术”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6879

胡锦涛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筑牢理论基础

http://news.stnn.cc/china/201210/t20121008_1804836_1.html

 

 

若连领土都不能维护 中国高速发展意义何在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10/08/18079189_0.shtml

2012年10月08日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中国需要这样的坚守(国际论坛)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者,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贡献者和践行者,也是国家领土主权、合法权益的坚守者。中国需要坚守,也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坚守。

中秋、国庆期间,中国渔政船编队坚守在钓鱼岛护渔维权第一线,中国海监船也在钓鱼岛海域进行维权巡航。

日本对此感到很不习惯,无理干扰抗议的同时,还摆出一副受委屈的样子。然而,除了宣泄一下内心的烦闷,日本的种种表演又能有什么用呢?中国渔政船编队在钓鱼岛护渔维权、中国海监船在钓鱼岛海域维权巡航,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道理很简单,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早在2010年,中国渔政就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的护渔巡航纳入常态化。不仅中国渔政船编队将坚守下去,中国海监船也将坚守下去。

中国需要这样的坚守。没有这样的坚守,中国的领土主权、合法权益就无法真正得到维护,中国人民就无法安安心心、开开心心地欢度佳节。

中国渔政船编队坚守在钓鱼岛护渔维权第一线,中国海监船也在钓鱼岛海域进行维权巡航,完全符合国际法准则,也可以说是一种常规行动。对中国的这些常规行动,日本必须学会适应,越早适应,越有利于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越有利于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联系在一起,妄称中国不像过去那样温和了,变得更加强硬。试问,这些人究竟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难道是一个任凭他国侵犯领土主权、损害合法权益的中国吗?那根本不是什么“温和”,而是任人欺凌。任人欺凌的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果连自己的领土主权都没有能力维护,中国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意义何在?中国又如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一些人不是习惯于谈论“中国责任”、要求中国在种种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吗?100多年来的历史早已证明,一个积贫积弱、任由列强宰割的中国,没有实力担负起任何责任,也没有实力推动世界的发展进步。

行进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理性分析外部世界作出的种种反应,审慎对待外部世界提出的种种要求。不同的国家也以不同的方式,体察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变化。这种相互适应,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接纳中国的一部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包括日本在内的曾经侵略过中国、奴役过中国人民的国家来说,能否拿出足够的勇气面对中国崛起,不仅是一个自我心理调适过程,也是在历史观和发展观等重大问题上能否做到“政治上正确”的考验。

不管某些人是否愿意接受,中国的确在壮大,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国。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者,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贡献者和践行者,也是国家领土主权、合法权益的坚守者。中国需要坚守,也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坚守。▲◆★●■☆

马英九说中国是名不符实的战胜国
http://www.boxun.com/news/gb/pubvp/2012/10/201210072303.shtml

    2012年10月07日:网传“马英九激情演说”:“中国是抗日战争的战败国 马英九说,所谓中国是抗日战争的战胜国,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世界上哪有这样的战胜国,又失地又得不到赔款?而且日本从来没有承认战败,日本从官方到教科书和媒体都使用‘终战’一词。”
    
    上述传说不知真伪,但这段话无疑代表了许多换人的心声。小时候听父亲说过:“中国的抗战是惨胜。”何谓“惨胜”?就是惨痛的胜利。
    
    和日本的惨败相比,中国的惨胜似乎略胜一筹,其实是更加屈辱的。所以,惨败不是创造历史,残生才是创造历史:“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很能创造历史的“民族”。
    
    中国的惨胜在于:又失地又得不到赔款。
    
    战胜国却失去国土,古今罕见,惟有汉奸。
    
      “蒙古独立”是万恶的“远东慕尼黑——雅尔塔会议”奖赏给格鲁吉亚恶狗斯大林的“骨头”。
    
    二战末期斯大林同意出兵中国东北。名为“抗击日军”,实为“抢占领土”,条件之一是让蒋介石同意外蒙古“独立”——斯大林是比希特勒变更为凶恶的沙文主义者,最见不得中国独立和强大!他就策划和支持外蒙古独立,好把外蒙古作为中苏的战略缓冲带。
    
    具体参考资料如下:
    
    1911年,武昌爆发武装起义,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摆脱清政府的统治。外蒙古同中国其它各省一样,在王公贵族的带领下宣布独立。从混乱和废墟上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不久就进入了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蒙古的独立运动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当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中国各省开始为重新统一、建立“中华民国”而开展各种政治活动的时候,外蒙古脱离了这一进程,开始酝酿“独立建国”。此时,外蒙古已经变成了沙俄的保护国。民国统计:整个蒙古族共有近240旗,其中外蒙占108旗。外蒙古独立将拉走近一半的旗,和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形成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的分裂形同把中国拦腰崭断。
    
    中华民国的政权由孙中山转到袁世凯的手中后,开始了与沙俄的艰苦谈判。沙俄做出让步,承认外蒙是中国的领土,条件是在外蒙古实行“自治”。也就是说外蒙古在名义上仍属中国,实际上外蒙古的内政与外交还是掌握在沙俄的手中。 十月革命,沙俄政府被苏俄推翻。这时的“自治蒙古”也就失去了主子。苏俄红军不断向西伯利亚挺进,使“自治蒙古”感到危胁日益临近,坐卧不安。于是他们开始与中国进行取消“自治蒙古”、重新回到中国怀抱的谈判。1919年,主掌中国政局的段祺瑞政府派出得力干将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接替了当时正与外蒙古进行和平谈判的陈毅将军(当时和平谈判已近成功),立即用铁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弃自治,外蒙古重新回归中国。但是,这种毫不留情的铁腕政策却使中国失去了外蒙古上层王公的人心,为蒙古后来的分离埋下了祸根。
    
    到了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外蒙古也进入混乱状态。被苏俄红军赶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向中国驻
军发难。中国驻军寡不敌众,被迫撤离库伦(今乌兰巴托),一部分返回内地,一部分转移到买卖城,准备再战。俄国的十月革命,也传染到外蒙古大草原。在苏俄的支持下,牧民出身的苏黑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了蒙古人民党。1921年,蒙古人民党的军队在苏俄的大量武器装备援助下,开始向买卖城的中国军队进攻。中国军队内外交困,无心恋战,节节战败,被迫撤出买卖城。从此中国军队再没有进入外蒙古。
    
    1921年3月19日,蒙古人民党领导的“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这与在库伦的蒙古上层王公和恩琴俄国“白匪”形成了对立,并展开战斗。由于实力相差悬殊,蒙古人民党邀请苏联红军入蒙参战。1921年5月,苏联红军进入外蒙古,在买卖城外打败了恩琴的军队,挽救了危在旦昔的蒙古人民军。随即于7月占领了库伦。7月10日,蒙古上层王公与蒙古人民党共同组建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在俄国的怂恿下,外蒙古再次宣布“独立”和建立“蒙古国”。消息传到中国内地,一时间舆论大哗,国内各民间团体、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反对蒙古王公贵族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谴责苏俄对中国外蒙古的武装占领。北京政府的实权人物曹锟和吴佩孚,以中国政府名义发布措词严厉的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东北的张作霖也通电谴责俄国,对外蒙古的“独立”异常愤慨。他不顾被其他军阀吞并危险,独自发兵外蒙,与外蒙和俄军作战,试图以武力解决外蒙纠纷。然而,由于内战原因,张作霖害怕曹锟、吴佩孚借机出兵东北,夺回部分失地(这些失地至今还在中国辖区),就不敢再贸然行事。而北京的曹、吴在北边要对付张作霖,南边要对付其它各省军阀,生怕出兵外蒙会丧失自己在北京政府中的实权,因此只有隔岸观火,除了口头谴责蒙独外,无可奈何。
    
    自那时起,苏联红军就一直留在外蒙古奸淫掳掠。这期间,那些在苏俄控制下、被剥夺了权力的蒙古上层王公开始醒悟,后悔分裂中国的行为,纷纷逃到中国要求发兵收回蒙古主权,赶走俄国人。但是苏联不断增加驻蒙军队规模,阻挠中国收回外蒙古主权的行动。1921年外蒙的苏赫巴托在俄国帮助下,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又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二三十年代一直到四十年代,中国除了内乱混战,便是抗日战争。长期陷于内乱的中国,一次次地丧失了收回蒙古主权的机会,使蒙古独立的生米逐步变成熟饭
    
    俄国的鞑靼杂种列宁在世的时曾经说,要把沙皇掠夺的亚洲土地还给亚洲人民,他承诺,当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后,蒙古将自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在列宁死后,斯大林完全背弃了列宁的诺言,他杀掉了曾经对列宁的讲话有过记载的一位国防部副部长,然后拒不承认列宁说过的话。从此在苏联再也听不到要归还蒙古的声音。苏联军队就这样还一直赖在外蒙古。1945年2月关于结束二战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的重要议题就是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无理要求,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在万般无奈之中,于1946年1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有权公投独立。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日本迅速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
    
    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在退到台湾后,对斯大林没有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条款感到愤慨,并以苏联违约为由,在联合国状告苏联,这就是所谓的“控苏案”。当时虽然大陆已经易手,但在联合国,中华民国仍然拥有中国的合法代表权,并且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华民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联合国对此予以承认。这就是至今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版图上还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据。
    
    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局后,由于当时与苏联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在蒙古问题上,意识形态束缚了中国领导人的手脚。斯大林蛮横强硬的立场,使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国家统一与社会主义大家庭之间左右为难。而“新汉奸中国”百废待兴,又需要苏联的援助。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本打算与斯大林讨论黑龙江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土地和外蒙古问题,却受尽了斯大林的冷落。最终在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时,也被迫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1953年,斯大林死掉了,赫鲁晓夫上台后,毛泽东开始与苏联交涉,试图解决包括蒙古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谈判,苏联归还了旅大军港,归还了东北铁路的管理权。但是当周恩来提出蒙古问题时,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断然拒绝。中国大陆再次失去了收回蒙古主权的机会。中国的这次行动,很快传到了蒙古人的耳朵里。他们立即行动,在苏联的监督下与中国交换地图,划定边界。随后,中国和蒙古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86年,邓小平与苏联谈判关系正常化时,提出了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其中之一就是苏联在蒙古边界的驻军。1992年苏联红军全部撤出蒙古。
    
    二战以后,中国除了失去蒙古,还失去了收回琉球群岛的机会。

    
    有篇《钓鱼岛祸根:二战后蒋介石曾两拒“琉球”》的网文写道: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进入反攻阶段,随着意大利的无条件投降,纳粹德国的覆灭已成为时间问题,对日作战开始成为同盟国的作战重心。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召开由美、英、中、苏四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以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协同对日作战。
    
      由于蒋介石一向对苏联不友好,斯大林反对将中国列为四大强国,加上又瞧不起蒋介石,不愿与蒋会面,故对罗斯福的倡议迟迟未予答复。斯大林的态度和想法,使罗斯福颇感意外。
    
      考虑到斯大林与蒋介石的矛盾,罗斯福决定将四巨头会议分两次开,即先在埃及开罗开中、美、英首脑会议,然后再在伊朗德黑兰开美、英、苏首脑会议。这一想法得到中、英两国的赞同。
    
      1943年11月9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告知他在两三天内去北非,请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与他在开罗会晤,希望蒋介石11月22日抵达开罗。蒋介石接到电报后,认为这是一个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国家利益的好机会,于是要求手下官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