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熟与不成熟的48个差距(1-4)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262&msg_id=38
第一章 学会尊重他人
01.智者满脸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02.智者记住别人的名字,愚者希望名字被人记住
03.智者了解别人的心思,愚者表达自己的需要
04.智者善于倾听,愚者没有耐心
今 日 看 点 : 2012–10–13▲◆★●■☆
美国为何不当钓岛问题调停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内忧外患:北京幡然觉悟中国已经进入最艰难时期
http://bbs.miercn.com/201210/thread_130118_1.html
五个金砖国并非都发光 猖獗的腐败是共同问题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70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四点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0/12/18197884_0.shtml
读懂中共是读懂中国的“钥匙”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10/t20121011_1806994.html
除用财产申报抑制腐败外几乎别无选择
http://news.stnn.cc/china/201210/t20121012_1807005.html
中共为什么重申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
http://news.stnn.cc/china/201106/t20110601_1588148.html
金正恩血腥清洗:被糟蹋女星曝枪决高官内幕
https://www.google.com/reader/view/
钓鱼岛或是促两岸统一的良好契机
https://www.google.com/reader/view/
李克强坐镇指挥 18大前海陆空严防官员外逃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2/10/201210131059.shtml
美国为何不当钓岛问题调停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强调,在中日两国领土争端中,美国采取的是“不选边站”的立场
中评社北京2012年10月13日电(特约评论员 乔新生)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9月28日,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纽约举行的美国亚太政策吹风会上强调,在中日两国领土争端中,美国采取的是“不选边站”的立场,支持通过外交对话解决争端。他表示用搁置争议的方式处理领土争端是非常智慧的决定。他强调中日领土争端是双方之间的外交事务,美国无意也不会充当调停者。这是美国在中日两国围绕着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争端中所采取的最新立场。
此前美国国防部长到日本和中国访问,外界纷纷揣测,美国将会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试图通过缓和中日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在东亚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谋取更大的利益。现在看来,美国已经意识到,作为钓鱼岛事件的始作俑者,美国不具有调停者的资格,如果美国扮演积极调停者的角色,那么,有可能会导致美国必须在这一问题上表明自己的立场,而这样做,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实现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钓鱼岛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钓鱼岛争端的解决有赖于美国敦促日本从根本上遵从国际法,重新回到波茨坦公告的立场上来。如果美国尊重历史,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问题上按照国际法办事,那么,美国将不得不说服日本改变自己的立场,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依照国际法归还给中国,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日本民主党政府挑起钓鱼岛事端,美国采取的是一种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当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表达自己的立场,要求日本放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计划的时候,美国却在冲绳地区与日本进行所谓夺取岛屿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这在无形之中给日本政府铤而走险壮了胆。现在中国政府强烈要求日本收回错误的决定,通过谈判解决中日两国的领土争端问题。然而,日本民主党首相根本不愿意收回国有化的决定,也不愿意改变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问题上“不承认争议、不与中国谈判”的立场。
因此,中日两国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可以缓和的余地。在中日两国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如果美国政府介入调停,那么,不仅可能导致日本被迫遵守国际法,与中国进行和平谈判,而且有可能会导致美国改变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布局。正因为如此,美国国务院在对外宣称不愿意充当调停者,言外之意,如果美国继续掺和进来,那么,对于美国的战略利益十分不利。
通俗地说,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上,美国希望中日两国存在争议,保持适度的紧张关系。但是,当中日两国亮出底牌的时候,美国意识到这个问题空前棘手,因此,不愿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美国偏袒日本的又一个表现,同时也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复杂性的具体体现。
现在的问题是,日本政府首相在联合国大会上口口声声依照国际法处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问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断地违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中国政府已经通过白皮书的方式,全面而又详细地阐明自己的立场,那么,今后中日两国围绕着钓鱼岛的争端将何去何从呢?
按照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的说法,搁置争议是一种处理问题的非常有智慧的做法。但问题就在于,正是由于日本的挑衅,才导致搁置争议的希望化为泡影。既然是日本率先打破了中日双方领导人形成搁置争议的默契,那么,美国为什么不能敦促日本退回到原来的立场上去,在钓鱼岛问题上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搁置争议呢?
现在日本政府一方面企图采取措施实际控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可是,另一方面却在国际社会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希望以此来争取其他国家的同情和支持。这是一种十分拙劣的表演。
中国政府之所以不断地公开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历史资料,并且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程序,履行中国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方面的法定义务,就是希望打破日本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中国政府采取低调的处理方式,对日本政府窃取钓鱼岛的行为只是进行口头上的谴责和外交上的抗议,而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捍卫中国的主权利益,那么,日本就会得寸进尺,不断地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上制造事端。
事实上,上个世纪的50年代,中国渔民可以自由地出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的海域,自由地从事捕捞作业。现在日本海上保安厅之所以对中国的渔民采取驱逐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强化日本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实际控制权。过去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曾经是中国渔民休息的地方,而现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则完全被日本所控制。如果中国政府继续退让,那么,最终有可能会失去更多的利益。因此,中国政府今后将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中,中国政府被迫作出反应。这是中国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现在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 乃至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交流都处于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中日两国围绕着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已经给东北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中国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利益。假如日本政府不改弦更张,彻底消除此次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那么,中国政府绝对不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吞下日本政府制造的苦果。
海内外观察家纷纷揣测,中国政府下一步将会采取怎样的动作?中国政府推迟举行中日两国建交40周年纪念活动,实际上是给日本政府台阶,希望日本政府能够从对历史负责的角度,重新审视中日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如果日本政府不收回成命,那么,中国只能通过强化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商业存在乃至军事存在,进一步维护中国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利益。
今后海峡两岸可以达成默契,大陆方面定期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巡逻活动,台湾方面定期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巡逻执法活动。换句话说,大陆和台湾在维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利益方面,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立场,不断地对日本保持高压态势,从而使日本政府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问题上改变错误的做法。
当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问题,美国政府必须采取尊重事实的态度,就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东北亚地区的领土划分作出更加清晰的表态,让日本乃至其他战败国充分意识到,世界各国人民绝对不允许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绝对不允许以任何方式为军国主义分子的历史罪行翻案。东北亚地区局势的稳定,有赖于东北亚地区各国尊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有赖
于东北亚地区各国恪守国际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真正从维护地区和平和发展的大局出发,重新调整自己的政治外交政策。▲◆★●■☆
内忧外患:北京幡然觉悟中国已经进入最艰难时期
http://bbs.miercn.com/201210/thread_130118_1.html
2012-10-12:我被美全面遏制 连续10年战略机遇期悄然结束
张锋强 莫佳庆:中国崛起步入十字路口
21世纪的头十年,世界最令人瞩目的变化莫过于中国这个古老东方大国的快速崛起。因为这一崛是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和国际政治结构,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打破了旧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平衡。与美、欧相继陷入金融与债务危机相比,这种崛起显得尤为耀眼。然而,当人们沿着线性思维推想着中国会以过往的速率崛起何时能在综合国力上与美国平起平坐之时,骤然看到,中国在本世纪第二个10年开始出现了疲态,各种经济、政治、社会乃至外交上的挑战不约而至。似乎过往那种顺风顺水的日子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显然,未来的发展需要国家领导者和建设者以新的智慧和变革来确保这持续的民族复兴进程。
只要深入观察就会发现,过去二十多年的快速崛起快之背后实蕴藏着许多极偶然的国际、国内因素,不了解这些偶然因素及其时限就不能理解当前中国崛起所面临的困难及其深层次成因。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911”事件导致美国将战略重点转向反恐和中东,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1990年代初期一度紧张的中国和西方关系,快速转向了良性方向发展的趋势,这段时间也是中国官方经常提及 “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经济角度来看,高科技和全球化推动的全球产业链重新整合,并驱动着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大发展,使得中国得以利用自身的廉价劳动力和制造业规模效应,以新的“世界工厂”为全球提供各种廉价制成品。
从国内政治角度来看,以市场化改革开放路线以及领导人权力交接模式得以顺利稳定延续,避免了国内政治和政策过去反复出现的动荡与折腾,一个有高度“共识阶段”国内政治状态为这种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生态的支持。而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人口红利”则在一个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以大量廉价劳动力和高储蓄率为经济腾飞提供了客观支持条件。 显然,这种高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得益于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没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时导致的生育高峰生成了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使得中国在过去20年时间内,出现了世界罕见的充足年轻劳动力供应,再加上较低未成年人口抚养比率迭加的现象,大大地刺激了社会的财富积累和投资活动的增加。
然而,自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中国国内支撑发展的各种要素,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甚至逆转。也就是说,中国的崛起生态迅速恶化了。从国际来看,随着奥萨玛·本拉登被打死以及美国奥巴马总统逐步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美国战略重点重新回到亚洲,中国开始感觉全面“被遏制”,连续了十年的“战略机遇期”也便悄然地结束了。
在国际经济层面,美欧相继发生的债务危机,使得西方发达国家不能继续容忍中国高贸易顺差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中国在汇率政策和市场开放方面均面临与日俱增的压力,如此一来,不仅仅是外贸条件恶化而己,外向型的经济结构面临全面转型转型与升级。
从国内经济层面分析,因老龄化的临近带来的“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以及各种资源要素的价格上涨,中国开始告别了生产要素的廉价时代,成本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制造产业出现出现外迁,加大了对外贸易面临的困难。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老龄化的进程,中国过去的高储蓄率和高积累率正在发生变化,反而开始步入“未富先老”的困窘境景。
从政治上看,历史积累的体制问题如公共权力制约薄弱、执法不严等问题,在经济扩张过程中被不断放大,造成了腐败的蔓延和再分配过程的不公。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整个社会因为分配不公陷入分裂,改革和政治上的共识越来越少。在崛起的客观条件发生改变的同时,曾经起到积极作用的主观因素也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崛起的阻碍因素正在不断积累和增加。
中国的崛起并非是给定迷底,而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期间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和系列挑战。中国当前遇到的困难,既与国内外客观条件的改变密切相关,也与自身主观因素未能调整到位相关。过去三十年巨龙腾飞的有力主观支持,来自于邓小平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和平外交政策;目前出现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源自改革和开放陷入了停滞,而这种停滞其实与各种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和阻挠有很大关系。
由于改革的滞后,很多已经不适时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调整。长此下去,支撑中国崛起的物质经济基础将日渐薄弱,各种社会问题将层出不穷,中国不仅难以赶上先进国家,反而可能被后进国家赶超。
五个问题看出:中国为了走向强盛,需要再忍十年
战国时,赵国被称为四战之国,因为它西临虎秦,南接猛魏,北依匈奴,东近强齐;无一日可以安睡。在这样恶劣的生存条件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发展军事,终成除秦之外的第二军事强国,要不是当时的赵王昏庸,撤用老将廉颇,启用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秦军未必能取得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的战绩。
赵国元气大伤,即便如此,秦国灭赵还是费尽艰难,赵牧独挡虎狼秦军多年,最后秦军不得不用离间之计除去赵牧(和清军除去袁崇焕如出一辙),使赵国自毁长城,否则,秦国未必能取得最后胜利。赵国灭亡后,其余诸国对秦军来说就不堪一击,很快秦始皇就统一了全国。
今天的中国也处于当时赵国的境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想不被消灭,只靠发展经济是不行的,否则,最后只能落得清政府的下场,甚至更惨,四分五裂,受制于人,中华儿女将永无宁日,中华民族将永远淡出世界强族之林。
四战之地,一般铸就强盛大国,但也可能被消灭,被消灭奴役的可能性更大。要想争取好的结果,国民,尤其是ZHENG 府,ling 导 人,要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发展军事,采用非常规手段发展军事(像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为发展军事科技,明的暗的手段都要用,都一定要用,对发展军事科技有用的人员,都要大力吸取,提高待遇,提高社会地位,科学管理(一定要去行政化,提高科技人员地位,中国重行政,轻技术的现状具有很大的弊端,极大的打击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布局一场战役,一定要赢得的战役,为了赢得这场战役,要做十几年精心的准备,确保一战确定强国地位,立百世之基。为了这场立威战役的胜利一定要苦心孤诣,非常规手段发展所需的军事技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