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的“面子”问题

人生成熟与不成熟的48个差距(9-12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262&msg_id=38

 

第三章 说话不说破

 

09.智者委婉建议,愚者直白否定

10.智者不把话说破,愚者单刀直入

11.智者三缄其口,愚者口不择言

12.智者委婉拒绝,愚者冷漠反对

 

今 日 看 点 : 20121027▲◆★●■☆

 

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制度性支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反思钓鱼岛争端:如何才算大国风范

http://news.ifeng.com/exclusive/lecture/special/linquanzhong/

 

官员不如实申报财产先停职再调查

http://news.cntv.cn/china/20121027/100162.shtml

 

北京称南水北调长江水进京后水价不涨

http://news.sina.com.cn/c/2012-10-27/041925450236.shtml

 

因“反腐败”军中高官或仕途受阻

https://www.google.com/reader/view/#stream/user%2F05393259372132883378%2Fstate%2Fcom.google%2Freading-list

 

民政部:今年中国军休安置管理经费将达300亿

http://news.stnn.cc/china/201210/t20121026_1814281.html

 

剩女是伪问题 剩男才是大问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在非洲的“面子”问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制度性支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北京 2012年10月27日电/最近,中央高层频频暗示第四季度将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这意味着自2004年启动制定工作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或将在本届政府卸任前出台和推行。

  时代周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财富,工资收入也因差别较微的等级制而显得比较公平。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人民财富迅速增加,人们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开始显现,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尽管在以能力为分配原则的市场经济社会,不同的收入差别实属正常,但中国的收入差异却未必是公平竞争的结果,更可归结在制度性因素层面。如此必将带来对改革事业产生疑虑,甚至将追求社会“公正”与改革对立起来的潜流。

  文章指出,分配扭曲不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而是改革不彻底的产物,如果不推进公平的分配改革,改革事业可能遭到挑战;同时,由于中低收入者所占比例太大,导致中国无法建立内需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依靠传统的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发展则无法持续,经济日益失衡则会影响到经济稳定与社会公正。因此,本届政府自2004年开始准备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希望建立体现公正和民主的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改革涉及利益分配,该方案迟迟无法确定与出台,反而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迹象。

  考察中国的经济不平等(这是一个比收入分配更为广泛的话题),就会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并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其他制度性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城乡二元化,这其中包括了就业歧视(国有或政府部门雇员有户口要求、城市公共部门就业优先考虑本地户籍人口等)、社会保障双轨制(农民缺乏制度性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城乡之间最大不平等的贡献源自住房,因为在房改的时候公有住房都廉价分配给了城市个人,这些占据好地段的住房都在过去若干年得到巨大的升值,而绝大多数农民并没有获得土地升值的收益。

  在增量的工资性收入当中,国有垄断部门与市场部门的差距是经济不平等的主要因素。这与中国的发展模式有关,中国的GDP在过去多年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与房地产拉动,这些项目有利于上游产业,而这些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垄断,比如钢铁、能源、金融等行业以及拥有土地的地方政府,他们在增长中获得最多的利润,但国企并没有将主要利润上缴财政,地方政府也没有将土地收入投到公共领域,而是继续投资,从而形成了一个政府投资与国企之间的内循环。这体现在政府与企业的储蓄率上升,而居民部分则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着眼增量的分配改革应该要求国有企业向政府上缴红利,而不是任由国企自己内部分配或者盲目性的投资扩张。

  造成经济不平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腐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腐败随之盛行,政府官员寻租产生的“灰色收入”拥有巨大的难以量化的规模,腐败如此泛滥以至于半公开化,而且腐败的形式开始从收受钱财到了获取资产,比如住房、股权、字画、国有资产等,资产价格的暴涨让这些寻租官员成为千万乃至亿万富翁。

  而在这个时期,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自1992-2008年,劳动力报酬所占GDP的比重下降了5%,家庭支付的生产税上升了0.2%,家庭资产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降低了1.9%,家庭可支配收入降低了9%,家庭消费降低了12%。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的家庭收入在降低而税负上涨,并影响到了消费。

  文章强调,收入分配改革本质上是制度性改革,利益再分配如果不改变不公平的权利现状很难推行下去。打击腐败、降低税负、国企分红、完善社保、征收资产增值税、取消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前提,也是主要内容。 ▲◆★●■☆

反思钓鱼岛争端:如何才算大国风范
http://news.ifeng.com/exclusive/lecture/special/linquanzhong/

林泉忠: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历任日本国立琉球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准教授(2002-2012)、哈佛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2008-2010)、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2012)。

精彩摘要:

自抗战结束以来,包括五、六十年代,都没有出现过像今年钓鱼岛争端如此大规模的冲突,所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对未来的中日关系,或者国际关系,都是一个不可以绕过的时间点。

1990年代之后大陆对钓鱼岛的关注不完全是与时俱进,是选择性的。譬如说1996年香港保钓过程中陈毓祥牺牲,大陆不知道此事的人非常多。当时的保钓与今年状况相比,一点都不小,可为什么受到的关注那么少,这值得深思。

中国没有做好东亚第一大国的准备,大国风范和大国国民的气质并没有出现,包括这一次看到的大规模反日游行,给世界看其实非常难堪。这样一个国家,能够让世人肃然起敬,是非常有疑问的,因为不够成熟。

有关钓鱼岛争端的本质,有两个层面。钓鱼岛的确是领土问题,可是我认为更多是民族主义的问题,纠纷本来就存在,可是为什么会在近期那么强烈得爆发,就是因为民族主义的介入。

过去二十年,日本经历了所谓“丧失的二十年”,经济上一直衰退,整个国民开始没有自信。为什么石原慎太郎这股右翼势力在今年能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在国力衰退的情势下,人民更希望维护自己的民族尊严。

对于日本搞钓鱼岛国有化,台湾民间的反应没那么大,也没看到大规模的游行,一般大众会关心,可是并没有太强烈。所以,他们看到大陆反应那么大,也很错愕,甚至怕了。

站在理性角度看钓鱼岛争端

今天的题目是“中日领土争端:起源、发展与前景”,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主要讲的还是钓鱼岛问题,因为中日之间的领土问题,基本上也就是钓鱼岛问题,因为在二战后的领土纷争,基本都处理好了,包括台湾问题,遗留下来的就是钓鱼岛问题。

近期有关钓鱼岛的这一波冲突,可以说高峰期已经过去,但危机还没有化解,目前双方都面临着如何下台阶,能不能顺利软着陆。我今天希望能够展现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个人的一些观点、看法,也希望能够把大家可能在大陆比较少接触到的一些内容与大家分享。

我会更倾向于理性的角度,更追求对问题的客观理解,也许与我们所听到的不完全一致。

根据我的印象,钓鱼岛问题在大陆受到关注是相当晚的,在1970年代问题爆发的时候,有一定关注,当时处在文革年代,没能够像目前这样引发每个民众的关注,基本上是由政府做出局部回应和举措,整体来讲是不重视的。

大陆对钓鱼岛问题的关注是在1990年代之后,是比较晚近的事。2003年大陆保钓人士第一次登岛,如果与港台相比,晚了几十年,1970年台湾的保钓人士已经登岛。而且,1990年代之后的关注也不完全是与时俱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