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在阻止政府官员财产公开?

人生成熟与不成熟的48个差距(25-28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262&msg_id=38

 

第七章 高效率做事

 

25.智者目标明确,愚者糊涂度日

26.智者善于制订计划,愚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27.智者与人有效合作,愚者喜欢单打独斗

28.智者挖掘自身潜能,愚者只会埋头苦干

 

今 日 看 点 : 20121101▲◆★●■☆

 

外媒记者解读为何爆料有改革声望的温家宝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7829

 

温家宝遭到重击 中共上层表现出强烈的不安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7788

 

究竟是谁在阻止政府官员财产公开?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7840

 

“童话之国”丹麦为什么不腐败?

 http://www.boxun.com/forum/201211/boxun2012/227064.shtml

 

明镜独家:温家宝愿率先公布个人财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3914&msg_id=405

 

中俄蒙确定三国间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7817

 

北京动员140万名志愿者参加十八大安保工作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2/10/201210310912.shtml#.UJHrmWfhn3U

 

为什么经济制裁日本不一定有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收入分配改革仍需有跨越式发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外媒记者解读为何爆料有改革声望的温家宝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7829

   2012-10-31: 在中共十八大召开前,不断爆出丑闻和突发事件使中国政治风云莫测。上周五《纽约时报》报道温家宝家人掌握了27亿美元的公司财富,同一天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罢免了薄熙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这将让薄熙来失去免予起诉的豁免权,为下一步对他进行刑事审判铺平了道路。

  新书《薄熙来家族沉浮录》(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House of Bo)的作者、《悉尼先驱晨报》记者约翰·加诺特(John Garnaut)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表示,《纽约时报》爆料温家宝与薄熙来将进入刑事诉讼的消息只是时间上的巧合。

  “没有内部爆料”

  《纽约时报》在中国的记者张大卫(David Barboza)发表温家宝家人控制巨额财富的调查报道引起轰动后澄清说,他并没有得到来自中国高层任何人的爆料,他作为财经记者调查温家宝家人的商业利益的动机是弄清在中国的顶层资本主义是如何运作的。

  张大卫说作为财经记者,他只是对自己的调查发现做描述,并没有做任何指称,中国政治和十八大并非他关注的焦点。

  约翰·加诺特认为,《纽约时报》对温家宝家人掌握巨额财富的报道虽然是报纸的独立行为,但由于时机巧合,客观上无疑对中国的内政产生了影响。

  他说今年自从爆出王立军事件以后,海外中文媒体不断爆料,许多谣传后来被证实,似乎海外中文媒体某些程度上被利用作为高层内斗的工具。

  约翰·加诺特认为《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一般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做报道,不会太多考虑中国国内的政治因素。目前中国流传许多说法将《纽约时报》的报道同反对温家宝和拥护薄熙来的势力相联系,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海外媒体报道过一些流言后来被证实,特别是关于王立军案的一些传闻被后来事件发展一一印证,因此阴谋论有很大市场。

  为何调查温家宝?

  一些人不理解为什么温家宝这个有改革声望,被许多拥护薄熙来的左派人士看作敌对势力代表的人成为美国主流媒体揭黑幕的目标。

  约翰·加诺特解释说,首先温家宝家人参与商业活动在中国广为人知,已经不是秘密;其次他们的商业活动主要涉及的都是诸如能源和房地产等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资料公开,更容易调查。

  他说,温家宝成为报道对象并非因为他或其家人比中共高层其他人更贪婪,而是他的地位更显赫。

  一些阴谋论者指《纽约时报》揭露温家宝家人的商务活动是美国在中共领导层交替前的敏感期对中国内政实行干预。但是约翰·加诺特说,作为一名西方记者他对上述政府和媒体高度协调表示怀疑。他说至少从他本人的经历来说,他没有看到过这种事。或许个别记者可能因为同政府保持密切关系,其报道会因此有偏向,但很难想象整个报纸机构能够这么做。

  约翰·加诺特认为尽管温家宝在中共高层有很多敌人是事实,但他不相信《纽约时报》的调查报道是中国高层人士爆料的结果。如果真是那样,那就首开了中国高层政界人士给外国媒体爆料攻击自己同僚的先例,那样就开了一个导致不稳的危险先例,那样一来,每个人都会用同样方式攻击对手。

  尽管如此,约翰·加诺特说外国媒体今年的一些报道比以往更能触及中国的核心问题,诸如年初外国媒体报道英国商人海伍德之死,后来彭博社报道习近平家人的财富,以及这次《纽约时报》的报道。他认为这些报道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对改变中国的政治不透明以及责任不清都有积极意义,因为中国境内媒体不可能做这样的报道。来源: BBC▲◆★●■☆


温家宝遭到重击 中共上层表现出强烈的不安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7788

   2012-10-30:《纽约时报》10月26日关于中国总理温家宝家族成员拥有27亿美元财产的报道在国际间引起广泛关注。温家宝家庭成员周日通过律师在香港两家报纸上反驳。德语媒体纷纷作出相关报道和评论。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一篇评论指出,温家宝家人的公开反驳说明,《纽约时报》的报道已构成一次重击:

  “中国总理温家宝让人公开否认一家美国报纸上出现的涉及其家族的一篇报道。此举本身就是一桩事件。否认本身无需人们过度重视。若中国一名最高政界人士的家庭不因其地位而受益,倒反会是怪事一桩。不过,整个事件中最有意思的问题是,是谁向〈纽约时报〉提供了有关总理及其家族成员的敏感信息。在中国,这类信息靠给地方财政局打电话是得不到的。温家宝在领导层中被认为是‘改革派’的最重要代表。因此,人们可以猜想到,他在共产党内的‘左派’那里只有很少朋友,或没有朋友。不论细节最终如何,统治者们光鲜表象的后面,正炸开了锅。而这绝非好消息。”

温家宝惯以“亲民”、“正派”形象示众

  《新苏黎世报》记者从北京发出一篇报道指出,温家宝家人的举动显示出中国上层的强烈不安:

  “律师声明保留对〈纽约时报〉采取法律手段权利。多年来力图打造亲民、谦恭形象的温家宝似乎决心全力保住自己的名声。然而,在英文的和中文的相关报纸文章出现后,新闻检察当局屏蔽网页并扼杀网上相关讨论的坚决性和速度却显示出,温(家宝)和政治精英们感到自己是如何易受攻击。假如他们有足够自信,认定相关的调查完全是无中生有,原本就无需作出如此慌张的反应。……整个国家体制的、尤其是精英们的腐败性早已为大众所熟知。对共产党而言,民众的这一意识及对无能为力的愤怒,属于最危险的现象。”

  前景难料

  联系到不久后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新苏黎世报》记者的这篇文章相信,《纽约时报》有关温家宝家族聚敛巨大财富的揭露性报道可谓是对中共的挑衅。文章同时强调,打官司不一定符合温家宝的利益:

  “将要进行的对垮台高官、温家宝的党内政敌—薄熙来的审判案极有可能变成一枚反向镖。对薄诉讼的内容之一就是他在整个飞黄腾达的政治生涯里中饱私囊,而这(在中国)正是常见的发展轨迹。此外,人们还得到这样的印象,即: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一个成功的政界人士能力的证明。温曾在多年里抨击这一弊病,但未能产生多少影响。……温的言行之间的不一致显示出他在党内缺乏支持。一个慈祥的国父形象本应成为他的政治遗产。〈纽约时报〉的曝光,使这一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目前还难预料。关于温的敌手向媒体提供了相关信息的传言缺乏证据,当属阴谋之论。……至于打官司是否符合温的利益,则大可存疑。一旦诉诸公堂,只会使整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