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政权为何不接受大陆并肩保钓的“橄榄枝”?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76个常识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4922.html

 

26.【五音】:宫、商、角、址、羽

 

27.【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28.【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29.【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30.【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13-0205 ▲◆★●■☆

 

中国的政府规模究竟有多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5556&msg_id=577

 

香港《新维月刊》爆中共新届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名单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3914&msg_id=773

 

美移民改革 盼留住外国留学生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2/04/2215028.html

 

《新华社》承认赵本山与薄熙来有牵连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

msg_id=131435

 

赵红霞被封反腐斗士 新华社怒轰无知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31444

 

在北京城待一天 相当于吸掉21支香烟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31447

 

绝不许党内有"封妻荫子 鸡犬升天"现象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31428

 

全球货币战争一触即发 中国万亿外汇储备临险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31432

 

马英九政权为何不接受大陆并肩保钓的“橄榄枝”?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2884514.html

 

朝鲜乖张难测 西方聚焦中朝博弈

http://ed-china.stnn.cc/diplomacy/201302/t20130205_1854873.html

 

四种吃鱼方式要你命 活杀现吃如此可怕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2/04/gossip-78290.html

 

 

 

中国的政府规模究竟有多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5556&msg_id=577

      2013-2-2:中国的115.6万亿元资产财富中,只有27.6万亿是民 间私人的,剩下的88万亿属国家所有。如果2008年中国GDP和资产价值都上升10%,那么,老百姓从资产升值中得到2.76万亿元,而政府能得到 8.8万亿元。政府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产财富升值中得到的份额,是民间的三倍。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资产升值难以带来消费的财富效应、资产升值带动不了太 多的内需增长的原因。

  中国的政府规模有多大?

  2007年,国家财政税收增加了31%,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 入。也就是说,政府一年花的钱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一年可以花的钱。政府要这么多的老百姓才能供养,当然很庞大。这里,我们不妨从几个 不同角度来把握其“大小”。

  跟历史比,跟美国比

  相对帝制时期的政府规模如何?既然中国今日又逢盛世,我们不妨先以康乾盛世时期作为一个参照。乾隆中期的1766年,朝廷财政税收为 4937万两银子。在1760年前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当时的北京、广州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做过细致调查,据其历史档案,那时一个普通北京人的年收入大约 为24两银子(每月2两左右)。这样,4937万两银子相当于205万普通北京人的收入,即只要205万个北京人的收入就够供养盛世时期的乾隆政府,那当然是小政府。我们或可说当时中国其他地方居民的收入比北京低,所以,以北京人收入作为标准,降低了为供养干隆政府所需要的人数。但是,那时的全国人均收入 不一定比北京低多少,比如,1950年以前北京的人均收入属全国平均水平,最多是中等偏上,只有到实行了国有制计划经济之后,北京的相对人均收入才开始飙升,把全国其他地方甩在身后。退一步讲,即使乾隆时期全国城镇平均收入只有北京人的一半,那么,朝廷岁入也只是410万人的年收入,跟今天的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支持政府的开支,无法相提并论。

  也许我们会说,今天任何国家的政府规模都不能跟过去的做直接比较,因为传统农业经济对政府的依赖度低,而现代经济的交易复杂性特别高,所以,离不开政府在安全和产权与契约保障方面的支持。没有政府保护产权、维护契约权益,就难以有现代经济。这当然有道理。按照这个思路推下去,美国应该是一 个很好的参照系,因为美国的金融证券市场、知识产权市场以及其他现代产业在全球来说最发达,此外,它还扮演世界警察角色,所以它的政府职能应该不低于任何 其他国家。在社会福利支持上,美国也不亚于西欧。

  然而,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税收为2.4万亿美元,占GDP的18%,相当于8500万普通美国人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为了支持美国政府的开支,需要8500万美国人的可支配收入,这当然远比中国政府的开支需要3.7亿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低。中国有5.4亿城镇居民、8亿农民,加在一起,去年民间的可支配收入总共为10.7万亿元。也就是说,5.1万亿元的政府财政税收约等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额的一半。相比之下,美国民间 的可支配收入总量为8.4万亿美元,2.4万亿美元的政府财政税收相当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量的四分之一。我们的政府规模相对远大于美国政府。

  政府规模是如何变迁的?

  过去30年里,中国的政府规模并非一开始就这么大。如果说“小政府、大社会”一直是改革的理想,那么,1978-1995年间确是如此走向。改革之初的1978年,国家财政税收相当于3.3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8.5亿农民的纯收入。那时的政府也不小,这就是为什么要改革政府的原因之一,但那时的政府毕竟要负责城市人从摇篮到坟墓方方面面的生活开支,所以,政府当然大。

  随着改革的进行,到1985年,财政税收相当于2.7亿城镇居民、5亿农民的纯收入(见图一、图二)。到1995年,财政税收相当于 1.46亿城镇居民、3.9亿农民的纯收入。1.46亿城镇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支持政府的开支,政府还是很大,可那是近30年里“最小”的政府了。

  1993—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从根本上逆转了头17年的方向。那次改革把税权下放,从中央到省、到地方、到县和乡,每级只要求下一级在 每项税种中往上交多少比例的税收,剩下的权限就留给下级政府。从表面看,税权下放而不是由中央统一掌权,是件好事,会给地方更多发展经济的激励。只不过, 当时好心的改革设计者没想到或不愿意想到,在没有实质性权力制约的体系下,特别是在新加税种的权力不在立法机构而是在行政部门的国情下,把税权下放等于是 为各级政府随意加税大开绿灯,国民没有正式途径对随意增加的税负表达意见。

  经常有人说,在别国行得通的制度安排,一到中国就水土不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中国没有对征税权的根本性约束。所以,水土不服的根源在于有没有对权力的制约上。

  1995年后财政税收逐年回升,到2004年,财政税收相当于2.8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9亿农民的纯收入。随后的三年更是加速征税,到2007年,政府的财政税收已经远远超改革开放初1978年时的规模,达到历史“最大”规模。

  我们也可以把政府、城镇居民、农民看成中国的三大群体。那么,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哪个群体受益最多呢?自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里,政府财政税收年均增长16%(去掉通货膨胀率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的纯收入年均增长6.2%。这期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 10.2%。图三给出三个群体的累计收入增长情况。

  因此,只有政府的收入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次之,农民的收入增长最慢,速度远低于GDP的增速。从1995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1.2倍。

  财政税收之外

  不过,上面的计算只反映了政府总收入的一部分,还有预算外的政府收入、资产增值和资产性收入并不在其内。也就是说,财政税收只是政府最“看得见”的收入部分。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政府作为中国最大的资产所有者,其拥有的国有企业资产、公有土地以及矿产资源的增值比财政税收更大、增长速度更快。

  到2006年,国有土地的总价值大约为50万亿元。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7年8月《求是》杂志上谈到,到2006年底,全国有11.9 万家国有企业,平均每家资产为2.4亿元,所有国企资产加在一起值29万亿元。也就是说,2006年底,国有土地加国有企业的总价值为79万亿元。去年, 中国GDP增长11.4%,假设土地和国有资产以同样于GDP的增速升值(资产升值速度一般高于GDP),这意味国有资产去年增值9万亿,比财政税收的 5.1万亿多80%。

  2007年,国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