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制”购岛”获历史性突破 派2个编队巡航 ★★★

感悟十条触动心弦的古诗词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4943/201308/5052.html

 

7.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隔世了。一个“已”字,可怕至极。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今 日 看 点:2013-0912▲◆★●■☆

 

中国反制"购岛"获历史性突破 派2个编队巡航 ★★★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39512

 

10个你要知道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点 ★★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0912/10663603_0.shtml

 

马云:没有野心= 

http://bbs.wenxuecity.com/backhome/951973.html

 

受雇于中国收藏家 盗贼疯狂爆窃英国博物馆被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9/11/2658561.html

 

冯小刚为啥非逼宋丹丹上兔年春晚? 

http://blog.cntv.cn/10419044-4491486.html

 

静脉点滴大国之殇是钱
惹的祸?
 

http://blog.cntv.cn/10539472-4493672.html

 

大公网 “马王斗”背后的深层原因 ★★

http://ed-china.stnn.cc/Taiwan/201309/t20130912_1933747.html

 

“欧元之父”说中国年轻人做公务员是“严重浪费”

http://news.cntv.cn/2013/09/12/ARTI1378927211304998.shtml

 

钓鱼岛已到紧要关头 直接冲突将取代谴责抗议 ★★★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39520

 

 


中国反制"购岛"获历史性突破 派2个编队巡航 ★★★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39512

   2013-9-12:这一刻注定载入历史——2012年9月14日6时许,中国海监6艘船组成两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拉开维权巡航执法的序幕。回首一年来的“岛争”,中国政府公务执法船舶的常态巡航,切实增强了国家对钓鱼岛领域的管控力度,创造了历史性突破。

  这一刻注定载入历史——2012年9月14日6时许,中国海监6艘船组成两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拉开维权巡航执法的序幕。

  回首一年来的“岛争”,中国政府公务执法船舶的常态巡航,切实增强了我对钓鱼岛领域的管控力度,创造了历史性突破。去年底,中国公务飞机首次飞抵钓鱼岛上空宣示主权,海空联合为巡航再添强援。

  其间,针对日方右翼渔船非法进入钓鱼岛领海活动的情况,中方多次展开执法行动。尽管日方违反国际航行规则,多次近距离穿越、夹击、强光照射,企图以此吓阻我正常的海上维权执法活动,但中国海监船毫不畏缩。迫于我外交交涉和海上执法的双重压力,日本公务船再未敢对我巡航执法采取过激的危险行为。

  钓鱼岛巡航,仅是中国政府反制日本政府非法“购岛”的措施之一。去年9月10日,即日本政府宣布“购岛”当晚,中国即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明确该海域中国领海和内水范围;此后,中国还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为管理钓鱼岛海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这些强有力的反制措施,昭告了中国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对一意孤行的日本政府和蠢蠢欲动的右翼分子,无异于当头棒喝。“岛争”爆发不久,时任日本民主党首相野田佳彦便不得不承认,低估了中国对日本“购岛”的反应。日本《读卖新闻》感叹,中国海监船的不断“示威”,令海上保安厅疲于奔命。

  一年来,中国的维权执法行动,始终保持理性克制的态度,中国政府也始终主张对话协商,以找到妥善管控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一开始,国际媒体就注意到,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中国船只属于政府公务执法船舶,而非军舰。不论在外交场合还是舆论场,中国一贯坚持用事实和法理说话,既让世界了解钓鱼岛问题的是非曲直,也让世界看到中国解决问题的诚意。

  道义输则满盘皆输。钓鱼岛为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所窃取,是日本的“不义之财”,68年前二战战败无条件投降之日,就应依照国际法理归还中国。一年来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已经有力地表明,中国保钓的意志坚不可摧。日方如肆意挑衅,不管通过什么“选项”升级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都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来源: 解放军报  ▲◆★●■☆


10个你要知道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点 ★★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0912/10663603_0.shtml

2013年09月12日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凤凰财经综合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今年11月举行。我们预期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的这次会议将制定出中国下一轮经济改革的整体规划。社会各界翘首以待,期望改革顶层设计对若干宏观经济问题能有重大突破。

我们将列举出10点你需要知道的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我们对2013年改革方案整体规划的预计。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新一轮改革方案意义重大,且随着未来数月方案细则的公布,新一轮改革方案将提振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

1、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经济政策蓝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在此期间,中央委员会将召开若干次重要会议(全会),就重大政策决议进行讨论和投票。其中,一些全会主要关于思想建设及宣传领域,而三中全会通常聚焦于经济。

除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大会报告国家现状及党的议程以外,三中全会通常还会通过至少一项有关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这一文件也可能涉及其它领域,同时三中全会有时也会通过政治、法律和民生方面的决议(但这些决议并不总是会公开发布)。这些文件的名称也许并不引人注目,如上一次三中全会(2008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正式准备工作开始于今年年初。准备工作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起草程序,包含数百个机构递交背景资料、初稿以及审核意见。整个夏季,中国的高层领导们或许一直在翻阅并讨论这些关于经济问题的初稿。

2、这是一次党的会议,制定出党的文件

重大决议由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层即中央委员会做出,中共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后者选举出政治局常委。七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是重要决策机构。中央委员会下属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会经济文件的起草。涉及其他领域(如政治、 法律等)全会文件的起草统筹由党内其他相应的高层机构负责。

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文件指引并形成其后的政府(国务院)政策决策和规划。因此,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于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完全认同并彼此协作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充分的证据表明事实正是如此。

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官员也紧密参与到全会文件的准备工作中。各相关部委和官方机构参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报告的准备工作,如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各部委提供决策建议。

3、某些三中全会影响深远

最常提及的一次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次会议标志着改革的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身通过很少具体的决议或改革细则,其重要意义通过其他方式体现出来。

1976至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最高领导层试图恢复中央计划经济以刺激经济增长。目标方案已经起草,投资计划已经设定,产量和价格单均已准备就绪。当时的重工业是命脉,涉及石油、钢铁及能源的约120个大型工程项目被选作引领经济复苏的先导。原本计划通过大幅增长石油出口而获得外汇收入用于支付进口所需的工程设备。然而,当1978年中国实际石油蕴藏状况变得清晰之后(石油储藏量远远少于预估),这项计划在1978年不了了之。当时120项投资计划预算投入为120亿美元,但1978年中国的总出口才仅仅100亿美元。

在那一年,随后陈云也加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抓经济工作,并选择农业(而非工业)作为他的工作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农产品[0.72% 资金 研报]收购价格提高,人民公社悄然解散,家庭得以种植自己的土地并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具有争议的政策──允许农民自由耕种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中,下面我们还将会提到这一点。

4、某
些三中全会令人稍感失望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因促生了真正的变革而令人弹冠相庆。2003年,胡锦涛和温家宝主政当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聚焦于经济“扭转失衡”及推动农村发展。2003至2013年间,农村地区发展取得了重大改善,社会保障基础得以重建,全国各地都获得发展,真正的中产阶层逐渐形成。相反,21世纪初的中国发展仍由国企、城市住房建设以及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入世(WTO)改革所推动。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指出的许多失衡问题进一步加剧。随后,中央政府于2008至2010年间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的实施时间过长加剧了经济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5、预期2013年的三中全会将宣告重大改变

2013年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趋向于上述两种先例中的哪一种?我们并不奢望它能够实现1978年那样的根本性转变,也相信它不会像2003年那样令人失望。我们的信心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习和李在经济政策上彼此认同,都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2)、我们认为习在党内拥有足够的力量推行艰难的变革,这一点或许难以企及。

(3)、全会议程经过广泛的思考及调查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起到重要作用。

(4)、改革者在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如周小川(央行)、楼继伟(财政部)、刘鹤(国家发改委),这应会有助于减轻反对的声音,尽管部门内部可能还会有阻力。

(5)、地方政府或会赞成改革议程的某些方面,例如,很多省份眼馋新近宣布的上海自由贸易区政策。

6、期待全会提出大的原则,而非细节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并不是讨论诸如房产税征收水平、应当拨出多少资金用于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未来五年哪些国企应当被私有化等细枝末节的地方。上述这些细节可以放在筹备阶段讨论,同时国家各部委或许已有自己的计划(如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全会的关键在于给出清晰的改革的基本原则,以指导随后的政策细节并为其提供全方位理论支持。

没有颁布改革细节或许会让使那些期待重大突破的人感到失望。然而与此相反,我们预期全会文件中的一或两个关键词将会被作为改革指导方针强调并广泛讨论。之前媒体报道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分析人士将仔细研究报告文件以评估市场在改革中能够获得多高的地位。这样一旦党的领导层提出观点,政府部门就能明白如何开展工作。

7、政府体制改革或许也会成为2013年全会的焦点

“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阿基米德如是说。我们猜测李克强总理也认同这一点。从近期在北京与学界交流的情况看,我们认为2012至2013年改革派对改革战略的讨论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如何产生自我推动式改革──即政策改变能够为增长模式的其他改变创造动力。

我们相信这里的“杠杆”是政府体制改革。我们希望本次全会通过的文件能够有一章节涵盖如下题目:

精简政府机购。中国目前的五级行政体系中,每一级拥有自己的财政预算及人员编制。过去几年在900多个县镇推行的试点将这一体系由五级精简为三级(中央、省、县)。在这一领域,浙江省走在前列。精简政府裁减无用的重复职能部门并节省开支。中央或将逐步压缩市辖区和乡镇政府的预算自主权并逐渐推广至全国。一旦这些地方预算由中央其他政府部门管控,浪费性支出应会减少。我们注意到山东省正着手这方面的尝试。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自2013年9月起,山东省政府将允许县保留大部分新收缴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在此之前,全省所有税收都由省、市辖区和乡镇依据固定比率分享。该项政策意在加强当地政府的财权,提供资金用于当地公共服务支出,如教育、医疗卫生(目前基本由最低一级政府县级政府承担),然后逐渐降低对中间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山东省现由郭树清主政,其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中同周小川、楼继伟共事。

重新定位政府职能。正如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主政山东省时所倡导的,该项改革的核心在于扭转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局面。据报道,国务院已批准若干项取消行政审批及许可要求。随着审批权力的削减,腐败的机会自然下降。

为地方财政提供可持续来源。为保证县级政府能拥有资金用于提供公共服务,这或许需要允许地方获得税收(热议的房产税背后的考虑),同时割断他们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另外,很多学者提出将地方政府当前的部分事权上移中央财政,例如如果中央政府在初高中教育方面承担更多支出责任,将是十分有意义的。至少,中央政府应当增加对地方的资金拨付,鼓励地方将农民工纳入当地社保体系。

创建受约束的预算制度,确保资金支出的效率。中国的政府预算普遍不够细致。并且常常滞后,缺乏预算监督机制。当前对预算制度改革的一些好的建议包括:更为详实、透明的预算(想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先看下你的财政状况吧) ;建立中期财政规划,这样一来当地政府不得不为未来负债建立预算;进行政府资产审计(我们对地方政府资产的了解程度甚至低于对地方政府负债的了解程度);建立政府支出的独立评估体系;改进地方官员绩效考核体系。这一方面正在发生变化,在我们看来,官员绩效考核必须由看支出转向看结果,由看基建转向看政府服务质量。

清理当前及未来的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有望在未来三年正式推出,包括债务规模、还款来源、担保以及债务股本比等。相关数据将由财政部负责检验并监督。近期,中央政府官员明确公开表态,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清偿债务,不要指望中央出手相救。中央收紧地方融资平台信贷的举措看来已初显成效,已经触发了地方国有财产出售。

创造途径让私人部门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与其通过地方政府的表外工具开展基建,不如思考如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基建中来。这需要通过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明确的合同来将地方政府的债务公开化。

上述措施背后的核心思路,是限制地方一级行政力量参与经济、精简公务人员数量、制约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推动更多资源用于民生支出。所有这些都将进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进一步转变。

8、国企改革仍是敏感话题,可能不会明确出现在今年的全会文件

最近一次触发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的全会是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该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它为民营企业的成长打开了一扇门,小型国有企业被出售,大型国有企业经历整合、上市,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将是一项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而不是能够在会议文件中描述或简单直面就可解决的难题。问题的思路在于要改变国企的经营环境,国企要么适者生存,要么被淘汰。诸如提高公共服务价格、打击产能过剩(通过让银行远离某些行业)、推动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