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第五个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政党转变★★★★★

最健康的生活方式(21-25)
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458238.html

21.生活中…… 生活中要用大海的胸怀面对,用科学的方法支配,用皇帝的御膳养胃,用清新的空气洗肺,用灿烂的阳光晒被,像懒猫一样安睡。

22.平安就好: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谁对谁错,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23.知音:茶——苦而后甘,令人回味;酒——绵而后劲,叫人道爽;泉——清而味淡,却用一生来品出甜。一个知音,如茶、如酒、如泉,让人受益一生。

24.关心的话只需1秒钟:等一列地铁需要5分钟,看一场电影需要3小时,月缺月圆要1月,春去春来需1年,想念一人需要一生。——可是,一句赞扬或关心的话,只需1秒钟!

25.会生活:多歇歇别太累,到时吃按点睡【看上就买甭嫌贵,决不和环境来作对【得空与友聚聚会,既有清醒也有醉【能挣钱会消费,生活才算有滋味。

今 日 看 点:2014-08-15▲◆★●■☆

美不满南海对华挠痒痒 提凶险建议直接干涉★★★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8/13/3510798.html
习近平藉周案立威 老同志在北戴河很识趣★★★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8/14/3515031.html
吴祖光之子吴欢撰文——习仲勋先生的几件往事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614275.html
中国之变: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8/13/3513246.html
中共红二代孔丹内部讲话 透露习王治国方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8/13/3513367.html
习近平提“第五个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政党转变★★★★
http://news.ifeng.com/a/20140814/41576634_0.shtml
解放军内部完成大换血 涉及三大军兵种★★★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8/13/3513318.html


美不满南海对华挠痒痒 提凶险建议直接干涉★★★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8/13/3510798.html

台海网 2014-08-13:美军3艘宙斯盾驱逐舰南海航行,声称维护地区安全。(凤凰军事)

台海网8月13日讯 援引香港中评社文章,原题:美国不满足南海挠痒痒 对华伏兵四起

自2010年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上挑事以来,美国就一直密切关注着南海局势,常常对其间的争端发表议论或出声指责。不过,近段时期以来,美国似乎不满足于这种“挠痒痒”的方式,选择通过更直接更实际的方法来介入南海争端。

早在7月上旬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就对南海问题提出“冻结”的提议。8月9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更是在缅甸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地区安全论坛上对东盟各国外长们说:“美国和东盟有共同的责任确保全球重要海路和港口的海上安全”,并再次呼吁各国了“冻结南海争端”。

“冻结南海争端”从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和平,但走近一看,却发现里面暗藏“凶险”,伏兵四起。实际上,美国所谓的南海各方冻结改变现状的行为,就是要中国停止主权声索,不要改变越南、菲律宾等国侵占中国岛礁和海域的现状。再简单一点说明,就是南海现状可以成为永远,越南、菲律宾等国也不用归还已经占领的许许多多的中国岛屿了。

不过,美国提议在南海暂停刺激性行动的这种做法,遭到了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冷遇。11日,参加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官员表示,本次会议期间,没有什么国家对美国提出的所谓“冻结南海行动倡议”表现出兴趣,也没有哪个国家在现场公开出来呼应和附和。

而中国当局更是严肃批评了美国所谓的南海倡议并提出瞭解决方案。外长王毅在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后举行的记者会时就说,中国不赞成有人渲染甚至炒作所谓南海紧张,并呼吁警惕其背后意图。王毅还表示,中方赞成并宣导“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

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在公开场合做出这一表述,表明中国对于南海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一种政策性的明确表述,这不仅得到了广大东盟国家的积极呼应,也无疑让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其实,美国并非南海声索国,它根本没有资格对南海问题指手划脚。可是,美国却偏偏要扮演“世界警察”,担当菲越等盟国的发言人,努力地在南海问题上秀“肌肉”,遏制中国争取本应属于自己的领土。我们以为,美国应该从其方案被冷遇一事上看出来,若是再多管闲事,等待他们的或许只有挫折。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霸权主义(hegemonism)是指一国凭藉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现在看来,美国在南海的所作所为,正有此意图。其高调宣扬的“重返亚太政策”,也不过是霸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

对待国际事务,美国的处理方式一向是双重标准,即在满足其国家利益的合适的情况下选择接受,在不合适的情况下则选择忽略。显然,中国对于南海的表态属于美国“不合适”的范围内,所以,美国才多次忽视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声音而一味地为其东南亚“小伙伴”撑腰。可是,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善公正”,已经被中国看透,并大声向美国表示了反对之声。

我们认为,美国在处理南海问题和外交事务上的一些态度需要修正。正如约翰?米勒在《奥巴马执政后的中美关系——应对共同挑战》一书中所写,当美国像强盗那样所思所行的时候,就意味着它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要“赢”,但是这种策略会受到中国的抵制,这种零和博弈的方法对美国来说将造成“共输”的结果。

强盗入侵了平民的家园,可平民抵抗时,强盗依旧会认为他们是错的。美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强盗思想”给自己国家带来了怎样的挫败,不要再重蹈覆辙,在和平的全球化年代,实践愚蠢的霸权主义。▲◆★●■☆

 
习近平藉周案立威 老同志在北戴河很识趣★★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8/14/3515031.html

明报 2014-08-14:一年一度的中共高层夏休北戴河会议,将于今日落幕。明日(16日)起,各政治局常委将回到公众视野。据京城消息人士称,本次北戴河会议,最大的成果是,宣布了对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立案调查的消息,习近平亦因掀起反腐风暴树立了个人权威;其余的,如讨论将于十月份召开的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问题、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问题等等,均是既定议程。消息人士指,此次北戴河休假务虚,与往年不同的是,休假的「老同志」对谈论国是并不热烈,对习近平的反腐工作,很多人亦识趣地避而不谈。

识趣地避谈习反腐

京城消息人士指,8月4日,自《长白山日报》不慎将习近平在6月26日关于腐败和反腐败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的讲话披露后(编註:本报于7月25日曾报道了习的讲话内容),引起部分「红色后代」担忧。消息人士指,由于坊间有反腐是选择性执法的说法,习近平为此作出反腐无差别、无禁区的强硬表态后,部分「红色后代」认为反腐会危及自身利益。

习发挥绝对权威 断各自专政时代

据知,在习尚未升任中共总书记时,2012年秋天,习近平与「红色后代」的代表们曾有秘不外宣的「口头之约」。

在这种气氛下,本次北戴河会议,休假的老干部多选择少议国是。消息指,一些原本在往年会串门的老干部,这次干脆不再串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麻烦。由于反腐风暴已明确暂不收兵,老干部们除了对反腐表示拥护之外,不再有其他微词。值得一提的时,北戴河会议上,在是否公布对周永康进行调查的问题上,习近平一言九鼎,发挥了绝对权威。这也正式结束了胡锦涛时代,九个常委「九龙治水、各管一摊」的状态。

此外,对于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则主要强调中共对司法的绝对控制。▲◆★●■☆

 
吴祖光之子吴欢撰文——习仲勋先生的几件往事★★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614275.html

2014-08-14:吴祖光之子吴欢撰文——习仲勋先生的几件往事

习老斡旋“左右”,团结父亲和胡乔木

我父亲吴祖光和胡乔木先生的事情被社会上传得很广,有些是不准确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虽然各有坚持,但谁都没错,都是为了共产党好、为了国家利益。

说到此事,自然就要提到习仲勋先生。因为正是在习老的斡旋下,胡、吴二老才化解了矛盾,重修旧谊。

我父亲吴祖光晚年曾在回忆录中充满深情地写道:“自从‘反右’之难以后,我完全断绝了与党和任何国家要人的来往,这其中唯一的例外,是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仲勋夫人齐心是一位非常关心戏曲艺术的热心观众,经常在剧场和她相遇。这几十年来发生的多少政治变化,没有阻断我和仲勋的交往……”

说起习老在胡、吴之间斡旋左右,也确实不易,因为这两位情况都很特殊,各有特点。我家和国共两党关系特殊:我的高祖父吴殿英,曾祖父吴琳,姻亲赵凤昌、庄蕴宽等晚清追随张之洞创办湖北新军、发动辛亥革命,助孙中山、黄兴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我祖父吴瀛作为功臣后代,二十多岁到北京,成为紫禁城接收代表,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1919年,中共还未成立,毛泽东从湖南到北京来宣传开展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当时接待他、管吃管住、帮他找时任总统徐世昌陈情促使驱张运动获得成功的正是我爷爷吴瀛先生; 共产党人李大钊牺牲后,也是我爷爷家收留了他的女儿李星华;此外,我父亲吴祖光的表哥是瞿秋白,瞿出国留学,我家曾资助过。有了这几层关系,我父亲向来跟党不见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乔木老则曾任毛主席秘书,是党的第一支笔,其权威可以想见。对比之下,我父亲当然是下风头,或者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但我父亲的性格极强,北京话叫“死扛”,实际上就是甘心吃硬亏的意思。

而习老主动出面促成这两位的握手,无论对党内党外而言,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冯骥才先生曾对我说:“你父亲真有胆子,十六年前政协会上他就敢说:‘法规一定要建立,否则中央领导犯错误谁监督。’”

有人说:“政治家最冷酷。”我要说:“真正的大政治家,乃是那种最具人性特征的人物。”而习老就是这种人。他之所以不同,重要的在于他老人家思想文化结构全面。

调解我父亲和乔木老这两位大文化人,没文化显然不行。所以第一要有超级善良的人性厚道,第二要有渊博的文化和历史知情度,第三才是政策水平。

要知道从古到今,真正古道热肠、为朋友不遗余力的人凤毛麟角。古代忠良讲的是“文臣死谏,武将死战”,父亲吴祖光正是此类人。弄得不好,政治上连累旁人是要命的事,真不是开玩笑。

习老能主动站出来帮我父亲,说白了是为了救命,尤其是救我妈妈。因为她是个民间艺人,已经被“文革”迫害瘫痪,胆子又小,完全弄不清政治的复杂问题,实在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政治惊吓,真会被吓死的。习老是位有担当、有气魄的政治家,他考虑的是党的形象问题。他要尽其所能团结党的朋友,不让他们再受伤害。

在人们普遍的观念里,胡乔木、吴祖光是所谓“一左一右”的标志性人物。我父母在文艺界和民间乃至国际华人社会影响极大,是公认的好人缘。如果能让胡、吴二人握手,产生的良性政治影响将是意味深长的。所以只有他站出来,我父亲才能得救,于是他真的主动站出来了。当然他也一定考虑到了,如果救不了我父亲,他也会受到误解株连。对此他显然是无所顾忌的,这就是习老的善良之处。果然,他先去说服了党内第一大文化人胡乔木,也感动了胡乔木。他救了吴祖光,也救了新凤霞。

习老先和乔木老谈好,然后又找我父亲,说乔木老年纪大,让我父亲先去看他。开始我父亲不愿去,因为毕竟曾因政治观点有所不同,心结尚在,相见尴尬反而不好。但习老坚持要他去,并主动约定好时间,跟父亲说:“我已经约好了,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我父亲一向敬重习老,最重要的是我父亲信他,也听他的话,于是先去看望乔木老。令我父亲没有想到的是,习老给乔木老做工作做得那么好。乔木老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父亲,两人相谈融洽,尽释前嫌。几天后,乔木老就亲自爬上四楼,来我家回访,彼此重修旧谊。

正因为如此,习老也在大批文化界人士心目中建立起极其崇高的威信。君子成人之美,习老善莫大焉。

习老晚年长住深圳,我父亲想念他、感激他,那时也走不动路了,还专门坐飞机去看望习老。

王森然谈习仲勋

大约是在“文革”结束不久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一位老先生为研究有关戏剧剧目方面的问题,时常到我家来和家父聊天。此公叫王森然,辈分在家父之上,家父对他甚为敬重,多次告我王老是位教育、政论、戏剧、文章、书画俱佳的跨界大学者。时人对他的评价低了,远不够公平。

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后不久,百废待兴。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王老在和我父亲聊天时,曾语气沉重地说了句:“事隔半个多世纪,如今的中国依然是民智未开,且越来越糟糕。文化居然成了罪孽,这是从哪里说起啊!”我父亲一向比较率真、情绪化,立即随声说道:“是啊!全世界没有这种事,几千年的文明就这样破坏,成何体统!”后来我曾问过家父“民智未开”是什么意思,当时大概是他心里烦,并没有回答我。

后来,我为了写文章,才查到此句话出自1896年梁启超的文章《古议院考》。其中说:“凡国必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今日而开议院,取乱之道也。故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也就是说,民智未开,什么事都不好办,而开民智,应先把人民的文化宣传教育搞好。

也就是在那次谈话中,王老还谈到了一位领导人,此人就是习仲勋先生。王老说:“其实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让习仲勋当中宣部部长真是选对了人,他正派、厚道、有学问,如果仲勋继续当下去,不仅文化界很多情况会不一样,中国的很多情况也会不一样。”我父亲叹着气说:“是啊!看看文化界这几十年乱的。总理为什么又把仲勋调到国务院,搞经济的有的是嘛!”王老摇摇头:“仲勋年轻能干,好人才谁不抢啊!”

直到去年,我才知道原来王森然先生早年在陕北教书,很早就了解习老。

习老助周信芳之子赴美

那也是“文革”刚刚结束不久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国“左”风依然很盛。忽然有一天,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公子周少麟和夫人一起带着个呆头呆脑的小女孩,深夜敲我家的门。

我父亲还没睡,连忙接待。少麟夫人一见我父母,没说话先哭了起来,已成残疾人的妈妈新凤霞也跟着哭。

少麟先生告诉我父亲,他们刚从上海来京。由于“文革”期间周信芳先生被红卫兵打死时,少麟先生的女儿就在旁边。结果当场给吓疯了。如今有美国友人愿意接他全家赴美给女儿治病,但上海的领导有顾虑不肯放,说那是资本主义社会,不让去。他们知道我父母一向和很多中央领导是朋友,当年结婚周总理都在家里请客,因此希望请我父亲出面找中央领导说说情。

我父亲苦笑着说,从1957年反右以后,只有习仲勋一个朋友还跟我们家来往。但习老被整了十六年,也是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给人家添麻烦不合适。况且周家名气太大,海外华人又多,去美国是敏感一些。真不清楚人家肯不肯帮这个忙,即便心里肯帮忙,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周少麟夫妇见我父亲为难,感到没了希望,哭得更厉害,加上小女孩和我母亲,大家哭成一团。

我父亲见状,心中实在不忍,那股子书生意气又上来了,于是第二天就带着周少麟去见了习老。没想到习老连考虑一下的意思都没有,立即表态:“美国为什么不能去,给孩子治病于情于理都应该批准,难道不去美国就不丢人了吗?美国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件事我出面办。祖光你带少麟回去等我的消息吧!”

果然没过多久,周少麟一家顺利赴美。现在中美两国已经来往频繁,但在三十多年前如果同美国来往,弄不好丢官罢职,甚至性命堪忧,像习老这样有肩膀、有胆略、有派头的政治人物,我还真没找出第二个来。

三年以后,周少麟在美国治好了女儿的病,回国首先来到我家,找我父亲约习老,要宴请他全家以示感谢。那时习老已经去了广东,回电婉拒。但是周少麟在我家泡着不走,说救命大恩不能不报,无论如何也要见到习家的人当面感谢!无奈之下我父母只好又去找习夫人齐心阿姨,三家人终于见了一面。

尘世沧桑,人间一瞬,有很多事情其实不提也罢。但像习老这样的好人,我们是应该记住的。 (摘自《纵横》2014年第六期)▲◆★●■☆

 
中国之变: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8/13/3513246.html

格隆 2014-08-13:2014年仍未结束,但注定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贯穿全年的是两个字:变化!

副部级以下干部取消配车、国企混合所有制试点、反腐、打老虎、税制(增值税、消费税)改革、户籍放开、十月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一两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很多我们习以为常,觉得难以改变的事,很多我们认为难以解决的痼疾,很多我们抱有期望但却困难重重的改革,都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近乎翻天覆地的变化。

见微识着,一叶知秋。

格隆相信很多资本市场的人都明确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并在积极思考这些意味着什么。格隆完全从经济和投资角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愿望:19世纪初,中国GDP曾经占到全球GDP的三分之一。今天的中国已经比较强大,但远没有达到我们祖先曾经达到的辉煌。我们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关口,中国走在一个再次强大的正确道路上,但道阻且长。如果我们众志成城,能顺利克服路上的主要困难,中国必然强大,我们多数人期望的大牛市也会顺理成章到来。

先以事件为例,说说已经在发生的。

1、宁可容忍经济下台阶、再下台阶,也要完成经济塑形

对于大多数习惯了过去30年中国GDP接近两位数增长的人,哪怕两年前都不会想到中国经济增速会放缓到7%,未来可能更低的一个水平——但为了一个更健康、更长远、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短期刮骨疗伤,以局部刺激、局部加速代替大水漫灌,牺牲经济增速而换来更健康和匹配的身材比例(也即所谓的调结构)——这对这届政府而言,俗谓“李克强难题”;对我们投资大众而言,则必须学会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面对局部性、结构性、杠杆性的行情与机会。

今天中国经济用高层额话来说就是“三期叠加”,亦即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措施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所谓“李克强难题”,是指面对三期叠加时中国经济下行及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高层不可能完全放弃经济刺激措施,即不可能不出手;但鉴于过去几年大规模刺激所带来的后遗症,又不可能出重手,更不能导致2009年以后资产价格上升和国进民退等一系列恶果的出现。不能不出手,又不能出重手,这将是一场需要足够耐心、细心、决心和高超技术的综合外科手术。无论主刀医生的水平如何,我们至少看到了主刀医生的决心:哪怕经济短期再下台阶,也必须刮骨疗伤,放弃过往依赖高投资+低人工成本+低廉资源的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

很多朋友问格隆:经济增速快一点,有什么不好,干嘛要控制速度?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整个经济体系如同一驾马车,车轮、轱辘、轴、螺栓等等共同支撑的速度会有一个上限,超越了,可能整个马车就散架了。

2、大力压缩行政开支与执政成本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副部级以下干部取消配车。

公车改革是一个多少年也推不动的难题,但在本届政府说推出就推出了。这是一件看似不大也不小的事情:表面看似乎只是砍削与压缩公务员福利的“民心工程”,但实际是一个政府主动积极寻找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规模匹配问题。这个事情如果能够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将极大减少摊压在实体经济上的行政成本,令整个社会财富增速加快。

中国拥有庞大的公务员数量,也是整个社会诟病的议题之一。各国对公务员定义不同,公务员涵盖的范围也不同。财政供养人员可视为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务员。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俗谓官民比),美国是1∶12;法国1∶12;日本1∶23;英国1∶24;中国1∶26。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为:美国2.31人/百万美元GDP;法国3.46人/百万美元GDP;日本1.39人/百万美元GDP;英国1.59人/百万美元GDP;中国39人/百万美元GDP;

很明显,从经济视角考察,英国公务员效率最高,其次是日本,再次是美国和法国,中国公务员效率最低。从公务员与GDP的比例来说,不论统计口径如何变换,我国公务员的数量都太多了。每个国家的政府公务员数量总要有个适度的规模,这一规模既能够保证政府有效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的需要,同时亦能够避免规模膨胀而导致的行政成本过度提高。公车改革这块硬骨头的啃下,意味着政府在严肃认真直面和动自己的奶酪:坚决压缩和砍削执政成本!未来政府行政开支占经济比重将会持续下降——从投资角度而言,这部分下降的成本,将直接提高整个社会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如果我们把中国视作一个公司的话。

3、延续人口红利——户籍放开

中国过往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如果只允许说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人口红利的释放。人口红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有效解释经济增长的最核心因素。从经济学角度看,解释经济增长的变量很多,包括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等诸多变量,但归根结底都与人口因素相关。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不外乎是用暴力掠夺了其他国的人口红利为己所用,而中国的人口红利则是通过低工资、低保障的合法途径实现对本国劳动力的苛待与利用。但目前这个红利在消失,原因是两点:一是人口结构变化,另一个就是户籍制度对劳动力的绑定。

人口结构变化容易理解。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当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87%。而按照惯例,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的人口结构即可称作老龄化社会。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20年将提高到13.6%, 2050年则高达30.8%。换句话说,中国内地人口结构已出现重大转变:三十年来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市场消失,迎来经济学上的“刘易斯拐点”(Lewis Turning-Point)。中国人口抚养比预计在2015年停止下降,也就意味着2015年前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停止增长,也就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未富先老”。

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的人口红利就真消失了:人口红利,一取决于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劳动力在高效率领域(典型就是离开乡村进城务工)盘桓的时间,这个时间由劳动力在农村与城镇这两个不同领域的投入产出比决定——由于户籍对劳动力所享受的医疗、教育等附加权力的人为剥离,导致在城镇生活水平上升到一定临界点后,劳动力会自动减少或放弃在城镇的盘桓时间。

最新的户籍制度意味着在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格隆的结论是:这将有效延长中国人口红利的有效期,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只是下一个台阶,而不是跌倒!

4、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试点

中国从来都不缺创造财富的能力,缺的只是机制。这句话放在中国国企身上是最贴切不过了。在中国,国企从来是能最便捷最优先享用和占有社会资源的一个群体,无论是人才资源、材料资源、市场资源、信贷资源,还是其他。但整个国企的低效也有目共睹——做投资的都知道,机会任何一个领域,国企的毛利水平都会比民企差一大截。但如果现在有一项改革会让国企不仅具有各项政策资源优势,同时还能把资源优势发挥到与民企一个水平,那对企业盈利能力的释放会是一个什么效果?

所有制改革在中国是个非常敏感的词汇,过往不要说做改革尝试了,提都是问题。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味着什么:在格隆看来,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其意义也许不亚于“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过渡这个命题,而后者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多大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所有人都有切身体会。

混合所有制将会把占中国最大比例的经济资源的生产力释放出来:这对中国经济是福音,对资本市场投资者,则是巨大的投资机会,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相关试点整体上市的国企(中信泰富与光大控股在香港的表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在解释这个现象)、大国企在资本市场的子公司等,都是必须重视的研究对象。

5、反腐与打老虎

这是2014年大家伙最红火的关注话题,但却是格隆最不那么看重的变化:个案式的反腐,匡扶正气,振奋人心,也毫无疑问会减少经济体系运行的摩擦成本与社会财富外溢,但对解决深层次问题(诸如如何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对经济体系规则的冲击乃至破坏等)的效果仍需观察,甚至会令人想当然想到:吏治的一时清廉,会否带来行政官场的明哲保身与不作为,从而从另一个角度又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摩擦成本?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这次吏治整治,会否从目前压邪扶正的“治标”,逐步过渡到长效的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约束机制——这也是格隆建议对10月召开的四中全会密切关注的原因:法制治国会是该会议的主要议题。

当然,还有很多发生的事值得探讨,格隆不一一列举。下面我们讨论未来将要发生的:

1、经济深层次问题:房地产与方政府债务两个堰塞湖必须也必将尽快解决

这是横在中国经济要重新快速增长必须跨越的两道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也罢,定向贷款也罢,都是为了给这两座堰塞湖导流、引流。这给我们投资的启发是:

A、这两个领域微调整的政策会不断,但其目的是为了导流,慢撒气,而不是大炮轰一个大口子让洪水倾泻。换句话说:这两个领域都大而不能倒,如果市场过分反应悲观预期,则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也许都是不错的考察标的;

B、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几乎可以确定会放慢(因为一旦放开,不如存款上限,这会融资成本必然上去),以为这两座堰塞湖的风险化解带来足够缓冲期。隐含的潜台词是:下半年利率市场化推进动作可能会少见,相应的,不同于美国债市下半年日子肯定难过,中国债市依然可为;

2、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确定已过

我们要尽快习惯我们这个庞大经济体增速回到一个高单位数增长的水平,中国这架马车很多螺帽螺栓已经无法承受继续高速的运行,这意味着:

A、实体领域,很多为旧经济而生,供给已经过剩,貌似日子比较难过的行业会继续过剩,日子会继续难过,甚至需求更恶化。比如钢铁,比如煤炭,比如水泥;

B、虚拟领域,中国的货币供给再也不需要动则接近20%的高增长,M2增速与贷款增速都会下来,再加上利率市场化,价量双双下行,银行靠简单放贷款、吃息差的好日子确定过去了,不能迅速向非息业务、中间业务转型的银行会日渐式微——虽然这并不影响整个银行板块跌倒1倍PB下的投资价值;

3、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必然且坚决的转型

人口红利、低廉资源、廉价环保成本与资金等都将成为过去时,依靠粗放投资的旧经济模式将不可避免式微,局部加速与新经济(非资源消耗、非人力消耗、环境友好型的均可称为新经济)会成为一种常态,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

A、旧经济公司偶尔会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脉冲式行情,但,也仅限脉冲;

B、新经济在可预见时间内都是资本市场主角;

4、中国的“增量改革”模式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为“存量改革”模式所替代

中国的改革一直以小马拉大车的方式在运行:回避存量矛盾,绕路走,以增量影响、带动、改变和盘活存量。但时至今日,这个方式不再有效:存量在改变,但也在搭便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自我膨胀和自我强化,个头已经大到了增量无法带动的地步,这也是为何会有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

对投资而言,国企改革极有可能成为长远改革中超预期的东西:国企不缺资源,不缺人才,缺的只是机制。与沪港通等时效性很强的事件相比,国企改革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长远强大生命力的持续牛股土壤:优秀民企每次考试都是90份以上,现在那个拥有所有最牛逼资源,但过往不好好学习,每次考试都在60份附近晃荡的差生开始秉烛读书了,你觉得谁的分数上得快?

所以,格隆一再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老树发新芽,也许会焕发炫目的蓬勃的生命力!

5、税制,尤其消费税改革,为消费型社会和拉动内需做奠基与背书

格隆曾经以美国里根时期采用拉弗曲线代表的减税政策一举奠定美国后来的经济效率与快速增长。理论上,税制改革不外乎解决两个问题:经济个体因为什么行为缴税和缴多少,这些税收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如何分配——这事关切蛋糕,分果果,所以从来都是最艰难的改革。中国上一轮大规模税制改革还得追溯到1994年。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税制改革对调整经济个体的行为模式又立竿见影且长效的机制。

很多人注意到了营改增、物业税、资源税、环境税、遗产税等改革讨论,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悄无声息的消费税改革。公开信息显示消费税改革将在明后年进行,其中重点除了重新理顺税率、将消费税从中央税转为地方税之外,将消费税的征收从生产环节调整至消费环节是最关键的一个变化。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

A、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地方主税种被掏空。消费税从国税放到地税后,将形成稳定的地方税收来源,从而有效修复地方资产负债表;——这是中国经济最大堰塞湖之一

B、消费税增收环节从生产环节调整至消费环节后,会直接导致地方的经济政策会由GDP导向转向消费导向。从生产环节征,地方的服务对象是生产端:无法抑制的投资冲动,想方设法招商引资,可着劲造GDP;如果从消费环节征,那上不上项目与地方政府没有大关系,地方政府的服务对象将变成消费端:想方设法吸引消费者到本地消费。

这种改变将会迅速奠定消费型社会的导向,我们渴望多年的内需经济也会达成。很多人会问既然这么容易,为何以前不做?很简单,这需要中央政府下决心放弃高速GDP考核。在有强大就业压力的时候,GDP保持足够的增速事关稳定。

但现在不同,GDP增速可以放低。

6、法制国家的改革取向会在制度上保证中国增长的可持续

今年的反腐匡扶正义,但“打老虎”、一锅端固然大快人心,但建“笼子”,只有把“老虎”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匡扶法治程序、牢固制度约束此刻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不彻底清除贪腐违法滋生的土壤,其触角可能随时伸向任何角落。十月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依法治国为主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从新一届中央上任以来掀开的反腐大幕,层层推进,至破除“刑不上常委”的潜规则而达到高潮。因而,顺势强化全党全国的依法治国理念,也是顺理成章。

如果依法治国理念能得到贯彻实施,任何利益集团完全从一己之利,绑架、吞噬经济进程与成果的行为将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经济生产力与效率也自然得到大幅提升——还是那句话,中国人从来不缺少创造财富的欲望与能力,只要有机制能把他们的生产力与效率释放出来!

格隆相信,国际资金近期汹涌流入香港,正是因为全球资金变得越来越看得懂中国在做什么——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资金都是聪明的,它天生知道往哪里流!

格隆不是预言家,相信还会有很多事情发生。我们做投资能做的,是严谨判断,积极参与,贡献一己之力,增加这一系列改革成功的把握。果如是,则虽道阻且长,但何愁中国不强大,何愁大牛市不来! 天佑中华!(来源:港股那点事 作者:格隆)▲◆★●■☆

 
中共红二代孔丹内部讲话 透露习王治国方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8/13/3513367.html

多维 2014-08-13:“中信最神秘的领导人”中信集团前董事长孔丹近期一改低调作风,频频现身所表现的高调姿态引发关注。有香港媒体引述一份在北京的内部讲话,从孔丹对文革、党性变质、改革开放、一党专政、制衡监督、国进民退等等问题的口述看法,窥探习王的治国理念和方略。

孔丹,行事非常低调,任职光大与中信两大国企负责人凡30年间,几乎从未接受传媒的采访,岂料2012年7月,在北京四中校友的一次聚会上,与多年好友、招商局集团前董事长秦晓的一番关于组织纪律和普世价值的争论,却令他成为焦点人物。

中信前董事长孔丹 口述文革历史

作为红二代,孔丹与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关系密切,且从孔丹的著作、访问或表述中都流露出对两人的坚定支持。香港《明报》报道称,月前在北京举行的《难得本色任天然》读书会上的一份内部讲话,从孔丹对文革、党性变质、改革开放、一党专政、制衡监督、国进民退等等问题的口述看法,或可窥探出习王这两名既与他是“志同道合”的“红二代”,同时又是当今中共政坛权力榜上几乎数一数二的人物的治国理念和方略。

上月,孔丹就自己于2013年出版的口述史《难得本色任天然》表示,王岐山、马凯曾因其对文革中西纠(全称“首都红卫兵纠察队西城分队”)最了解而数次催促其出版该书。孔丹表示,“文革的最大的遗产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反思,”而对中共当下的反腐问题,孔丹称,“现在的腐败问题确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觉得问题严重。但腐败现象的背后,更严重的问题是变质。”

曾与好友秦晓争论组织纪律

孔丹的父亲孔源是中共1949年建政后第一任海关总署署长,后历任外贸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而秦晓的父亲秦力生则是中科院党组前副书记,两人均是根正苗红的“红二代”。报道称,就在2012年中那场争论过后仅几个月,同样是“红二代”出身的习近平当选中共总书记。外传习近平执掌大位前,曾与数百名“红二代”的代表面谈,细诉心迹及治国方略。

“文革”初期,秦晓和孔丹、薄熙永(薄一波长子、薄熙来的哥哥)组成了四中革委会,并在后来组织了“西纠”(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孔任司令,陈小鲁(陈毅之子)任副司令,秦晓担任宣传部长。

报道指出,正如普罗民众,被称为“红二代”的群体,亦非铁板一块,当中有左与右、保守与开明之分,假如秦晓、前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及元帅陈毅之子陈小鲁等属于开明派的话,那么孔丹、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王军等等则可被视为保守阵营代表人物。

究竟习近平的意识形态在“红二代”中倾向哪一阵营,外界不得而知,但客观事实是,孔丹与秦晓的那一场争论过后,习近平执政以来,曾力主政治改革的秦晓渐趋低调。相反,孔丹继月前在读书会中推介其新书《难得本色任天然》后,又紧接着在习近平访问北大后的5月底发表演讲,7月底更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表现出罕见的高姿态。相反,秦晓的著作在内地则被禁。

孔丹与习近平的交集

2010年12月24日,孔丹在香港突然接到中组部电话,要求当天下午4点赶回北京,中央领导要找其谈话。结果5点半才到。一到人家就说:“习副主席在等你。”

2006年,任命孔丹为中信董事长时,是中组部部长贺国强找其谈的话。孔丹原来以为这次也是按惯例由中组部李源潮接见,没想到是由习副主席亲自谈话。

2009年,习近平视察习仲勋当年下放劳动的洛阳中信重机公司(原为洛阳矿山机械厂),孔丹前往接待。一见面,他就对周围同志说:“孔丹的母亲和我父亲在国务院是同事。”孔丹赶忙应答:“哪里是同事,习仲勋同志是副总理兼秘书长,我母亲只是副秘书长,是下级。”他笑言,那也是同事啊。

孔丹论五大问题 每一条都是中共的命

明报

「红二代」、中信集团前董事长孔丹(图)在《难得本色任天然》读书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五大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特徵:一党专政

在孔丹眼中,「红二代」乃是共和国的缔造人的子女。他说:「上一代人的政治交代是让我们走中国道路,不能走别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这里来的。」

孔丹说:「我们这一代是很清楚的,习总书记是我们这一代。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一段总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讲的一个说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徵和特点,最基本的特徵是共产党领导。」

改革开放危机处处

对于改革开放,孔丹强调的是,有利有弊。他说:「七九年改革开放,八九年呢?马上就经歴了一次对共产党的领导路线的极大的挑战。」

孔丹说:「我现在每每看到那个什么开罗也好,什么现在泰国的街头政治所谓的多党制衍化的是在朝在野,一路基本上衍化成街头政治,广场政治,带有暴力的一种政变的方式,那个时候也是极大的一个风险吧!如果当时(八九)这个船翻了的话,中国目前是什么情况现在是说不清楚了,想像不出来,是不是会分裂?南北分裂呀?有些地区就割出去了?改革开放到处都有陷阱。」

发动文革防党变质

毛泽东发动文革有没有合理性呢?孔丹说,文革提出的问题是共产党会不会变质的问题。共产党有可能变质,有可能改变自己为多数人的利益,立党为公这个性质。他说:「现在看腐败问题确实是憷目惊心吶,但是我觉得比腐败更严重的是变质,我说这话我觉得不是危言耸听,我觉得是真实的问题。」

他说:「上一代领导人两袖清风,也希望我们为全体人民做事。如果共产党背离了这一宗旨,口是心非了,那就危险了。我感到歴史需要有幸运的时候,就是有我们习总书记。我认为他领悟了上一人的政治交代。」

孔丹强调:「没有文革,就没有改革开放。有一次我向邓朴方提出这样的观点,朴方说:老爷子也这样想。就像百年来中国没被打压就没有民族复兴,把这场空前的民族灾难转化成一段伟大的复兴,只要我们从中汲取营养,用以解决问题。」

自我监督问题 多党制可解决?

当被问到一党执政解决不了自我监督以及犯了错误,只有在自我反省时才能纠正错误的问题,孔丹表示,对于一党还是多党问题,共产党要有制度设计。他质疑是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推行多党制呢?他举例指出,西方输出了几十个例子,问题解决了吗?印度解决了呢?腐败问题,制约问题。乌克兰解决了吗?两害相存取其轻,在这个阶段也是这样,两利相存取其重,再去作制度设计。

支持国进民退 自由市场危险

在论及十八大后愈见明显的「国进民退」政策时,孔丹说:「现在舆论上对国企的攻击是一种危险的看法。无论从国家发展、大国博奕到维护人民的利益方面,国企都有存在必要。现在很多人对国企有很多批评,例如垄断、不公平、腐败、利益集团等等,大量案例,我敢说国企里面多数人是干净的。到最后我们是坚持为国家,为国家纳税,为资产保持增值,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甚至必要时履行自己的政治责任都是特色,(国企)不单不够,还要提升发展。」

对于自由市场,孔丹指出,市场很厉害,资本家的灵魂是资本嘛,他只要有这个东西,他就要增值,到了谁手里就有这种魔力,所以市场这东西,是硬币的两面,主张市场万能调子那么高,若不是为大多数人,那太危险了。 ▲◆★●■☆

 
习近平提“第五个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政党转变★★★★
http://news.ifeng.com/a/20140814/41576634_0.shtml

2014年08月14日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

核心提示:习近平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维网称之为继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后“第五个现代化”。文章称推行“第五个现代化”将真正使中国走出以往人治的阴影,使治理国家变得文明规范,也将使中共成为全面现代化的执政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原标题:外媒:习近平提“第五个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政党转变

中新网8月14日电 外媒多维网近日连续刊文讨论和解读“习近平提出第五个现代化”。继1960年代“四个现代化”正式确定为中国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新四化”之后,习近平去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多维网这组文章认为:这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后的第五个现代化,是习近平等中共高层因应世界局势,彻底实现现代化政党转变和长期执政的必然之途。

现将这组文章摘编如下:

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为此习近平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在观察人士看来,他显然具有洞悉世界政治发展潮流的远见和自觉顺应时代发展改造中共执政方式的自觉性,即抛除一切人治思维的痕迹,真正地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化的执政党;同时,将社会矛盾的解决纳入法制化、有序化的模式当中,有效地将自己的执政行为规范化,化解社会矛盾对执政根基的冲击。其中,信仰的整合与理念的革新都将在“第五个现代化”的落实过程中同步进行。

在一些自由派学者对第五个现代化进行“政治化”解读时,他们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政治制度”,也就是“唯政治”的内容,并且将其与西方自由民主概念等同,这是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错误理解。

看看习对“第五个现代化”的解读,就可以打消外界一切的猜测。他对于“第五个现代化”的解读,在2014年2月17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已经向外界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这个面向几乎所有中共省部级以上高层官员的会议上,习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可以说,在习近平眼里,从政治属性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共的政治领导和政策推动下治理国家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集中体现,而并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顾名思义,强调的是一国整个治理结构的重新架构和分工。在过去中国的国家各部门架构中,党政不分,分工不明,机构重叠,人员臃肿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些情况的直接后果就导致了政策的上下不畅,大量人员人浮于事。而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可以发现中共中央希望对这种过去式体系进行的改变。以最受关注的反腐为例,在《决定》中曾提到,要“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在经济问题上,以习为首的中共高层也正在用“第五个现代化”来转变观念。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定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到习对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辩证性认识,到李克强的定向刺激,调整结构,不仅计划经济和西方经济理念有着完全的不同,与以往的简单、粗放比,也有着更为现代化的转变。

“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是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变革的重要特征,这也是当前中国变革的方向。

习近平提出“第五个现代化”是现代化视野下的概念,它强调“国家治理”而非“国家统治”,强调“社会治理”而非“社会管理”,这不是简单的词语变化,而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正如习近平强调的:“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如果说“四个现代化”所要面对的是中国长期一穷二白的现状,旨在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第五个现代化”则是从上层建筑的层面来减少“四个现代化”在新的阶段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所以说,“第五个现代化”是建立在“四个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化。

习近平提出和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现代化的含义十分明确,不仅是国家机构、官员素质的现代化,也是执政党的现代化。“第五个现代化”回答了坚持改革总目标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价值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可以预知推行“第五个现代化”将真正使中国走出以往人治的阴影,使治理国家变得文明规范,也将使中共成为全面现代化的执政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解放军内部完成大换血 涉及三大军兵种★★★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8/13/3513318.html

参考消息 2014-08-13: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福建,亲切看望慰问部队官兵和双拥模范代表,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这是2014年7月30日,习近平看望慰问第31集团军某师官兵。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福建,亲切看望慰问部队官兵和双拥模范代表,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这是2014年7月30日,习近平看望慰问第31集团军某师官兵。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外媒称,据《解放军报》8月11日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日前印发《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宣传教育提纲》。报道透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深化军队政策制度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8月11日报道,报道强调,“切实把坚决拥护支持改革作为听党指挥的实际行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

此前,中国官媒发出题为《习近平布局军队改革:破体系壁垒 谋三军转型》的报道,回顾习近平在十八大后就加强国防和部队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

习近平多次强调军队必须对党保持忠诚。今年6月30日,中共当局宣布对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徐才厚开除党籍,并移送军事检察机关处理。7月29日,中纪委宣布对另一位曾在武警系统拥有权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立案审查。《解放军报》7月1日发文强调:“全军官兵要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确保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报道称,而在此前的近两年,中国军方也完成了一系列的大换血,据中国媒体报道,在2013年8月1日解放军大军区正职调整结束后,2014年2月新一轮将领调整尘埃落定,涉及三大军兵种以及七大军区的30余位高级将领。

香港《南华早报》8月12日刊发题为《人民解放军被敦促团结在习近平周围》的文章称,在中国共产党高层的北戴河会议召开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要求官兵们团结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

《解放军报》11日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印发《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宣传教育提纲》称,官兵们应该坚决防止“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坚决抵制混淆视听、干扰改革的错误言论。

总政治部称:“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提纲》的印发正值政治敏感期。中共高层正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商讨重大决策,包括解放军的改革计划。

6月,中共查处了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徐才厚。徐才厚被控腐败,面临军事法庭审判,成为在反腐行动中落马的军队最高级别官员。

分析人士称,《提纲》的印发表明,一些官员可能对改革计划和反腐行动心存焦虑。

报道称,中共领导人在20世纪90年代末曾打击军队腐败,下令部队不准参与商业活动。但是,随着一些部队涉足商业行为,腐败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问题。

《提纲》说,官兵们应该认识到“提高我军打赢现代战争能力要求深化改革”。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2日刊发文章称,《解放军报》8月11日在头版发表题为《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 自觉投身改革》的文章,要求军队和武警部队支持改革。

受访的中国学者分析,《解放军报》这篇文章一大作用就是为军队的意识形态划红线,防止军队改革受杂音干扰。中国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是在有前提的条件下进行,那就是中共必须掌握军队的绝对指挥权。

文章称,《提纲》虽然未提及反腐败工作进展,但表明国防和军队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涉及国防和军队深层次利益关系和体制结构,改革是要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提纲》表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前提是军队指挥权必须牢握在中国共产党手里。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分析,所谓“防止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就是对军队意识形态划线,“说白了就是防止军队国家化的主张或者说法”。

另一方面,中国媒体近来一系列有关习近平主导军队改革的报道,让一些舆论相信军队改革进入舆论造势和动员的关键时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