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的大战略是绝对不允许中国崛起 ★

点到备忘: 2006-04-27
(01):★ 提出大胆设想:印度邀中国空军搞演习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323755.html
(02):★ 由东海争端看中国的海洋战略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449949&typeid=14
(03):★ 美国的大战略是绝对不允许中国崛起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449908&typeid=14
(04):★ 何祚庥揭批6大学术腐败现象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449860&typeid=14
(05):★ 美国蓝德报告:中国航母只能算作烟幕 ★
http://jczs.sina.com.cn/bbs/2006/0426/13195397.html
(06):★ “美国特务”在朝鲜供出“惊人证据”★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04/25/content_1368946.htm
(07):★ 中美将在太空领域展开合作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333579.html
(08):★ 阿富汗黑市继续叫卖美军机密文件 ★/strong>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4329677.html


★ 由东海争端看中国的海洋战略 ★
http://www.ccpunion.com/news/default.asp?cataid=31
     
  去年的中日关系可以用“高天滚滚寒流来”形容。除了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台湾问题、教科书问题等影响中日关系的传统“绊脚石”外,中日两国对东海油气资源的争夺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东海争端的概况。
  东海被称为“第二个中东”,在于它惊人的油气储备。我国宣称拥有开发权利的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量大概在5万亿立方米,至少是沙特阿拉伯发现天然气储量的8倍,是美国天然气储量的1.5倍。而这一大陆架的原油储量则大概为1000亿桶,与之相比,沙特的原有储量大概是2671亿桶,美国的原有储量则只有220亿桶。在这其中,近来成为热点的春晓气田的天然气储量就达到了510亿立方米,因此备受关注。据了解,春晓气田每年可以生产大概19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到2010年,产量则将达到99亿立方米。在它西北部的平湖气田,据信储备量在107亿立方米。中日两国都宣布享有对春晓气田的开采权。
  去年八月,日本政府宣布授予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开采春晓气田的权利,中方立即提出抗议,同时派出勘测船只对春晓气田进行勘探。在中方勘测船多次遭日本海上自卫队舰只的拦截后,9月9日,中国海军出动了包括一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在内的强大舰队到春晓气田巡逻,保护我勘测船只。此后解放军又多次派遣战舰、侦察机甚至核潜艇在这一地区活动。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鉴于事态的严重性,中日双方经紧急磋商后决定暂时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但这一决议并未得到真正实施,双方仍旧单方面对东海进行勘探,并动用武装力量在争议地带巡逻。与此同时,由于小泉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宣布将台湾纳入日美共同防卫范围等一系列事件,中日关系几乎达到冰点。中国政府拒绝会见小泉等日方高官,断绝了两国高层互访,日本则多次声称要停止对华经济援助。中日关系陷入僵局。
  中国政府在东海争端中的强硬态度是以往所少见的。除了异常强硬的外交政策外,军方的动态也是一大看点。中国近年来积极扩充军力,军费数额激增,通过引进和自行研制获得了大批科技含量极高的武器,并且重点提升了海空军的装备水平。大量新型战舰、潜艇和战机相继装备部队,使得中国海军成为了西太平洋地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中国军方在此次东海争端中的动作之大,是以往所少见的,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人想要干什么?
  著名的战略家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没有任何一次对武装力量的动用不存在政治动机,更不存在不受政治因素影响的战争。中国政府的一系列行动表现出一个明显的意图:确保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突破第一、二岛链的封锁,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大国
  综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元朝以前,对汉民族政权构成战略威胁的主要是来自北方蒙古草原一带的游牧民族,而明朝以后的政权则开始面临来自海上的侵略。对于来自陆上的威胁,中国的皇帝们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对敢于进犯的游牧民族进行战略反击,同时修筑长城,对其进行封锁隔离。随着十六世纪初欧洲大航海活动的兴起,殖民时代开始了。游牧民族衰落下去,来自海上的威胁却越来越严重。中国的皇帝们不肯放弃封闭自守的政策,不愿迎接来自海洋的挑战与机遇,更不想给予广阔的海洋以足够的重视——他们只愿做陆上的君王。落后的观念和战略思想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向海洋发展的进程。中国从未建立过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更没有制定过开发海洋领土、向海洋拓展势力范围的战略计划。中国的政治家们始终无法把战略眼光放得更长远,而是像汉武帝的时代一样,紧盯着不可能再扩大的陆上领地。在向海洋进军的过程中,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的领土与势力范围不但没有扩张,反而被那些我们曾视之为“蛮夷”的国家所蚕食。中国,仍旧没有摆脱封闭自首的陆上国家的地位——尽管她拥有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中国正在实施积极的海洋战略。我们,中国人,要让广阔的海洋为自己服务。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能源的消耗量也随之大幅提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并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了进口国。由于陆上能源的日益枯竭,中国不得不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的能源供应。但能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市场是极不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会引起能源市场的剧烈波动。在这个高能耗世界上,生产能源的国家不但能获得极大的经济利益,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也会拥有一定的主动权。而那些依赖进口能源的国家,无论其国力多么强大,都会有因能源供应上的制裁陷入被动局面危险。正处于迅速崛起中的中国绝对不能让他国抓住自己的能源瓶颈威胁自己。因此,我们要把寻找能源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底盘,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这块地盘就是那三百万平方公里的领海。海洋中所蕴藏的丰富的能源将为中国的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
  但这并非我们实施海洋战略的唯一原因。仔细研究一下西太平洋地区的政治地图就不难发现,中国广阔的海岸线被一系列大小岛屿所组成的第一、第二岛链所包围着,而拥有和控制这些岛屿的国家并非我们的盟友。这些岛链就象真正的链子一样,遏止着中国势力范围的扩张,妨碍了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活动。美国及其盟国以这些岛链为基础,构建了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一旦西太平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不利于我国的变化,这些岛链就会成为真正的链子,勒死我们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的咽喉要道。这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今天是非常可怕的。我们的势力范围太狭小,缺少战略上可回旋的余地,无法保护必须通过海洋实现的利益。这就逼迫我们争夺海洋空间,扩大势力范围,解除岛链群对中国的封锁,彻底打通与外界联系的海上通道。
  能源供应的紧迫形势和战略位置的不利因素,使我们必须向海洋进军——正如十八世纪初的俄国和十九世纪末的日本一样。中国显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正在积极地准备实施自己的海洋战略。保守而陈旧的陆上战略观正在被新生代的中国政治家们所抛弃,中国正在走向海洋。东海的行动只不过是一个序曲罢了。中国早晚要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实现在海洋上的利益。我们的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一个世界强国!请每一个爱国者为我们在海洋上的胜利欢呼吧!请不要忘了彼得大帝的话:
  “只有陆军的君王,只有一只手臂;只有同时拥有海军的君王,他才双臂齐全。”
—萌奇
★迈克尔·T·克莱尔:美国的大战略是绝对不允许中国崛起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449908&typeid=14
美国大战略的基本目标是:阻止一切在未来可能对美国压倒性军事优势构成挑战的竞争者的崛起。有足够的证表明:在美国决策者看来,中国目前唯一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潜在超级大国,因此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围堵中国的崛起。出于这一目标,美国正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拉拢南韩、澳大利亚甚至印度,以形成一个反华军事联盟,同时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以求在台海军事冲突等情势下赢得与中国的终极对决,永久保住美国在这个地球上的霸主地位。
  布什政府正在缓慢而确定地展示其大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目标,并不是打败全球恐怖主义、芟除流氓国家或者在中东扩散民主。这些东西虽然可以支配着布什政府的对外言论,而且确实也是其直接关注的焦点,但它们并不是支配着关乎长期军事资源分配的关键性决定因素。真正的首要目标——亦即长期资源分配和军队部署的根本基础——是遏制中国。
  在布什政府上台后的最初七个月里,遏制中国这一目标支配着白宫的计划编制;只是在2001年9月11日后,由于感到有义务凸显反恐,这一目标才被放在一边;现在,尽管乔治·W·布什面临伊朗、伊拉克的当务之急,但白宫还是重新强调中国是其首要关注点,并为此不惜冒险在亚洲重新掀起一场具有潜在灾难性后果的军备竞赛。
  布什及其高级助理们在2001年初进入白宫的时候,已经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重新实施1996—1999财年防务计划编制纲要(DPG)中明确提出的长期优势学说,这是美国在后苏联时代第一次正式提出的美国战略目标。根据这个文件最初的官方草稿(它在1992年初被泄露给媒体),美国战略的基本目标将是阻止一切在未来可能对美国压倒性军事优势构成挑战的竞争者的崛起。
  这个文件声称:“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防止又出现一个新的对手……它会象苏联那样对世界秩序构成威胁”。于是,“我们(必须)致力于防止任何敌意政权支配某个地区,该地区的资源如果被置于集中的控制之下,就足以产生全球性的力量。”
  这个学说最初被公开时,美国的盟友和许多国内领导人谴责说它过于专横霸道,因而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乔治·W·布什被迫将其抛弃;但是政府的战略家们并没有拒绝把美国单一超级大国地位予以永久化的目标。事实上,当小布什于2001年2月接任总统之后,这一目标开始成为美国军事政策中的支柱性原则。
●以中国为目标
  当永久优势学说于1992年被首次阐述时,并没有明确指出需要用强制性行动予以堵截的未来挑战者的确切身份。当时,美国战略家担心的是,可能出现一个包括俄国、德国、印度、日本和中国等潜在对手在内的混合体;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据信都能在几十年内崛起成为超级大国,因此必须阻止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然而,乔治·W·布什入主白宫后,在精英们看来,潜在对手的名单已经减少到只剩一个,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据说中国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超级大国,拥有挑战美国经济和军事能力。因此要将美国的全球优势永久化,就意味着要对中国力量进行遏制。
  2000年,时任德克萨斯州州长的乔治·W·布什竞选总统时,其外交政策顾问康朵丽萨·赖斯就第一次系统地明确提出了遏制中国的迫切性。在其发表于《外交》杂志的一篇被广为引用的论文中,她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有雄心抱负的崛起中大国,将不可避免地挑战美国的切身利益。“中国是一个有着未解决的切身利益的大国,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她写道。“中国也憎恶美国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
  出于这些原因,她宣称,“中国不是一个‘现实’的大国,但是一个由于其自身利益考虑而可能改变亚洲力量平衡。仅此一点,即可使它成为一个战略竞争者,而非克林顿政府一度称谓的‘战略伙伴’。”她提出,采取一种战略,防止中国崛起成为地区性大国,这是至为关键的。特别是“美国必须深化其与日本和南韩的合作,并维持其在此地区保持强大军事存在的承诺,”并把美国带入一个反华联盟体系。
  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令人印象深刻地预示了现在布什政府正在太平洋和南亚实施的战略。她的论文提出了许多明确的政策,从增强与日本的联系到向印度示好,如今都正在实施中。
  无论如何,由于这个战略重点的确定,到2001年春夏季,最引人注目的结果就是赖斯和其他高级行政官员没有费心关注从奥斯玛·本拉登和基地问题。赖斯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高级顾问的第一个月,她致力于实施其在外交杂志上提出的(遏制中国)计划。从所有情况来看,她在这个时期主抓的头等大事,就是废止与俄国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并与日本、南韩和台湾联结形成联合导弹防御体系,这个体系被指望能够最终演变成为以五角大楼为核心的反华联盟。
  白宫的高级反恐顾问理查德·克拉克后来指控说,由于赖斯把当务之急放在俄国、中国和大国政策上,因此忽视了基地组织可能对美国发起袭击的警告,从而没有能够采取本应能够防止袭击的防卫性行动。尽管911委员会没有认可克拉克指责的准确性,使得赖斯得以侥幸逃脱厄运,但一切认真的历史学家必然会从这一关键时期美国过于重视遏制中国这一事实开始,寻找布什政府不可原谅地罔顾潜在对美恐怖袭击警告的原因。
●遏制中国政策被暂时搁置
  911之后,布什、赖斯和其他高层政府官员大失体面地推迟了其反华计划——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都得立即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一个长期的斗争目标,即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把美国力量投射到整个中东地区。于是,此类“全球反恐战争”(或者五角大楼所说的GWOT)成了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入侵伊拉克成了他们的工作重点。
  但是布什当局并没有完全忘记其对中国在其长期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即使在它在这个问题上无力作为的时候也是如此。实际上,对伊拉克的闪电战争和美国势力对中东的更多投入,至少部分是要警告中国:美国拥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挑战美国霸权是无效的。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美国忙着重建其心目中伊拉克,镇压出乎意料地强大的伊拉克起义,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于是中国显然被暂时搁置在一边。然而,同时美国没有忽视的是,中国加大了对现代军事能力的投资力度,而且其持续增长的经济影响到了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多数是与获取石油和其他关键商品有关。
  到2005年春,白宫已经重新回归到赖斯的全球大战略上。6月4日,国防部长唐纳德·拉莫斯菲尔德在新加坡会议上发表了一个广为公布的演讲,意示白宫政策制定中将有新的重点,他在演讲中叙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军力建设,警告说这对地区和平和稳定将造成威胁。
  他声称,中国“正在扩张其导弹力量,使它们能够打击世界许多地区的目标”,而且在亚太地区“提高其投射力量的能力”。他随后以一种高岸的虚伪姿态问道:“既然没有哪个国家威胁中国,我们就必须思索:为什么中国要增加军事投资?为什么要继续和增加购买武器?为什么要继续增加军事部署?”尽管拉莫斯菲尔德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但其含义是明显的:中国现在已经走上了可能使其成为地区性强国的道路,因此有朝一日可能站在让人难以接受的平等地位上挑战美国。
  与反华论调相一致的初期信号,是与之相伴的更为具体的行动。2005年2月,赖斯和拉莫斯菲尔德在华盛顿主持了一次与日本高级官员的会谈,签署了一个增进两国军事合作的协定。这个协定被称为“美日安全咨询委员会联合声明”,它呼吁美国与日本军队在从东北亚到南中国海的区域内进行更多的合作。它也呼吁在涉台政策上进行更为密切的磋商,这隐约暗示着:在台湾宣布独立从而触发中国军事打击的情况下,日本准备向美国提供协助。
  这种情势是在北京对台独活动和日本复活军国主义行径提出强烈警告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唤起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回忆,当时日本入侵中国并且对中国平民犯下了巨大暴行。故尔可以理解的是,美日之间的这个协定只可能被中国领导层解读为布什政府决心支持一个反华联盟体系。
●新的大棋局
  为什么白宫选择这个特殊的时刻恢复其遏制中国的努力?对于这个转折,无疑有许多解释,但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肯定是它感觉中国已经作为一个自行其是的地区性大国崛起,并开始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长期优势相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在军事方面——五角大楼如是称——得到了证明,因为北京已经开始用更加现代化(尽管几乎不具锋芒)的俄制武器替换朝鲜战争时代的武器。
  然而,真正使美国决策者们警觉的,却并不是中国的军事行动——多数职业分析家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武备仍将持久地落后于美国——而是北京运用巨大的购买力和对资源的渴求,成功地与美国的长期盟友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友好关系。由于布什政府的专心致志地应对伊拉克战争,因此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对抗这一趋势,结果中国在东南亚的快速获利最终向华盛顿敲响了警钟。 转自81.china.com
  同时,共和党战略家们开始逐渐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对波斯湾和中亚地区的介入——由于这些地区拥有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因此被美国认为在地缘政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美国战略家们受到了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其《大棋局:美国至上与地缘政治学规则》首次强调了中亚的重要性)的很大影响,试图对抗中国的侵袭。尽管布热津斯基本人由于与深受鄙视的民主党总统杰米·卡特的政府的联系而被基本上被排除在共和党精英圈之外,但他关于集聚美国力量以控制中国东部和西部边缘地带的呼吁已经被现政府的高级战略家们接受。
  沿着这条路线,华盛顿对发展中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的关切已经与美国在波斯湾和中亚的霸权纠缠在一起。这使得对华政策在华盛顿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并且有助于解释它颇带情绪化的回应,虽然它表面上正在全力以赴以应对伊拉克战争。
  无论各种因素如何才能实现完美的平衡,布什政府现在显然致力于作出协调和系统的努力,以遏制中国在亚洲的力量及影响。这一努力看来有三个大的目标:将现有的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南韩的关系转??,特别是印度,纳入这个体系;扩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
  自从布什政府在一年前开始努力加强与日本的关系以来,两国已经接连进行会谈,制定用以实施其2005年战略协定的相关条约。10月份,华盛顿与东京公布了联盟转型与重组报告,以指导美日进一步整合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以及同时对美国驻日基地系统进行改造。(其中一部分基地,特别是冲绳岛的基地,已经成为美日磨擦的一个根源,因此五角大楼现在正在考虑缩减其招致反感的设施。)
  日美官员也致力于研究联合“协同能力”,以使美日间战斗与通讯系统的“接触面”更加顺畅。“在联合导弹防御体系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密切合作,”美国太平洋司令部(PACOM)的总司令威廉·法隆海军上将报告说。
  在这个正在进行的巨大努力中,美国也已采取步骤把南韩和澳大利亚牢牢地纳入美日联盟体系中。南韩很久以来对于是否与日本合作感到犹豫不定,因为朝鲜半岛在1910年至1945年期间被日本残暴地占领,至今仍然担心日本军国主义;然而,现在布什政府却鼓动在汉城、东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所谓“三方军事合作”。正如海军上将法隆所指出的,这个提议明显含有反华因素。
  美国与南韩的关系必须适应以“中国军事现代化”为代表的“变化中的安全环境”,法隆在3月7日告诉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他还说,通过与美国和日本合作,南韩的军事考量将从以北韩为重心转变为“更加具有区域性的安全和稳定观点。”
  对于赖斯来说,将澳大利亚纳入这个正在成形的反华网络具有重大的优先性。赖斯于3月中旬在澳大利亚呆了几天。尽管她这次访问的意图是加固美澳联系(这在过去几年被华盛顿忽视了),但其主要目的却是与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高级官员会谈,研究制定一个共同战略,以抑制中国在亚洲不断上升的影响力。没有宣布正式的结果,但纽约时报的史蒂文·维斯曼在3月19日报道说,赖斯召集这个会议的目的是“加深三方区域联盟,部分目的是与无处不在的中国取得平衡。”
  在华盛顿看来,更大的战利品是把印度整合到这个正在成形的联盟体系中,这是首先由赖斯在《外交》杂志上提出的可能前景。由于美国国会反对印度的核武器计划以及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PT),这个步骤受到了挫折。
  按照美国法律,诸如印度之流在核不扩散方面拒绝合作的国家是可以被排除在各种形式的援助和合作之外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布什上个月在新德里会见了印度官员,谈妥了一个印度允许国家原子能机构检查其民用核反应堆的协定,因此使印度就其庞大的核武器计划进行不扩散合作方面出现了一丝微光。如果美国国会批准布什的计划,那么美国就能够对印度提供核援助,从而在此过程中显著扩张正在增长的美印军事关系。
  在与印度签署核协议时,布什没有暗示其政府的反华计划,只是说这将为一个“持久的防御关系”奠定基础。但是没有人会被这种含糊不清的表述所欺骗。根据纽约时报维斯曼的报道,多数美国议员将这个核协定视为美国政府意欲将印度变成“中国力量抵消者”的表现。
●启动太平洋军备建设
  与这些主动的外交行动相伴随的,是美国国防部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的巨大(但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报道的)努力。
  五角大楼2月5日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第一次明确阐述了美国战略的广阔范围。在谈论对美国安全的长期威胁时,它一开始就重申1992年已经清楚地表达过的基础性规则:美国将不允许任何一个竞争性的超级大国崛起。
  这个文件声称:美国“将试图阻遏一切军事竞争者发展破坏性或者其他性质的能够形成地区性霸权或者以美国为敌的能力”。它随后认定中国就是这类竞争者中最有可能和最具危险性的国家。“在主要的正在崛起的强国中,中国部署了具有破坏性的军事设备,可能不断抵销传统上美国具有的军事优势”——然后,它没有忘记补上一脚——“如果美国不采取对抗战略的话。”
  按照五角大楼的说法,为对抗未来中国军事能力的任务,就必须研发(然后采购)那些能够确保美国在一场全面军事冲突中获胜的重要武器系统。“美国将发展足够强大的军事能力,以对抗任何具有综合性和多维度挑战手段的敌手,并且使其制定进攻计划的工作变得复杂化,”QDR解释说。这包括稳步提升诸如“远程打击、隐身能力,战略距离上的空、海、陆军的战场机动和维持能力,以及空中优势和水下作战能力” 等“美国持久优势”。
  换言之,对于美国军事—工业联合体中的大型武器制造公司来说,备战对华战争将成为未来的摇钱树。例如,备战需要是获得如F—22A“猛禽”战斗机、多用途联合打击战斗机、DDX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和新型洲际突击轰炸机等昂贵新型武器的基本理由,这些武器只有在与另一个大强国发生全面冲突时才可能具有效用,这样的敌手只会是未来某个时候的中国。
  除了这些武器研发计划外,QDR也呼吁加强美国战斗部队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并特别强调了美国海军(在正在进行的对伊战争和占领中使用得最少的军种)。“舰队将在太平洋地区更加有力地存在,”这个文件指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海军计划调整其部队的姿态和基地,以向太平洋地区提供至少6支可作战和可维持的航母舰队和美国海军60%的潜艇,以支持美军在此区域的作战、巡弋和威慑。”
  由于每艘航母其实都是一个由诸多支援舰和保护舰构成的巨大阵列的核心,这一行动肯定会使美国在西太平洋上面临繁重的海军能力建设任务,而且将肯定使美国需要对在本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实质性的扩张。——法隆海军上将及其PACOM的参谋人员已经对这一需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此外,为了评估作战行动对军力建设的需求,今年夏天美国海军将在西太平洋上进行它自越南战争以来最为广泛的军事机动,可望有四艘航空母舰战斗群和很多支持舰船参加。
  综上所述,那么作为结果的战略只可能看作是一个系统性的遏制行动。没有政府高官会用这么多话来谈论它,但是有可能把赖斯和拉莫斯菲尔德以各种方式的行动作出解释。从北京的观点来看,现实是绝不会被弄错的:美国持续在中国东边、南边和西边边境进行军力建设。
  中国将如何应对美国的这种威胁?目前看来还得依赖于魅力外交和运用经济利益,以疏离澳大利亚、南韩甚至印度与美国的关系。这种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因为这些国家都寻求从中国目前非同寻常的经济繁荣中得利——中国经济需要从其亚洲邻国得到种类广泛的如石油、铁、原木和其它物资供应。
  胡锦涛主席在最近对美国的访问中,也会运用这种战略。当中国的钞票在波音和微软等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公司大放光芒时,胡锦涛也就提醒了共和党那些有着企业背景的人士:只要继续保持不威胁中国的姿态,就会继续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然而,中国也已经对所察觉的包围威胁作出了强有力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假设北京将会平衡好魅力外交与军事建设的关系。这样一种动力不会使中国在军事上走向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这不是一种能够在近几十年内现实地企求的处境。但是它将为美国提供更多的理由,以加速遏制中国,因此将产生一种自我加剧的不信任、竞争和危机的不信任怪圈。
  这将使得台湾问题和北朝鲜核计划的持久和平解决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增加亚洲爆发并非有意的全面战争的危险。在这场大灾难中,很可能不会有胜利者。
●作者系英国汉普尔郡和平和世界安全研究所教授,著有《血与油:美国对进口石油不断增长的依赖性的危险及后果》。
天籁之音–我喜爱的音乐和歌曲名录(961–965)
(961): ★Karunesh–Global Spirit★
http://viewbbs.qianlong.com/00/08/13/56/8135696.html
(962): ★4个版本《心上人》★
http://viewbbs.qianlong.com/00/08/14/65/8146513.html
迪斯科版***高凌风《心上人》/温柔版***张小英《新上人》
悠扬版***黄晓君《心上人》/星光版***谢采妘《心上人》
(963): ★电影《三笑》组曲★
http://viewbbs.qianlong.com/00/08/15/82/8158218.html
(964): ★《再回首》—葫芦丝诉说绵绵旧情★
http://viewbbs.qianlong.com/00/08/13/20/8132034.html
(965): ★《三弄丝竹》—演奏:众艺术家★
http://viewbbs.qianlong.com/00/08/15/90/815904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