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 国 不 想 让 中 国 加 入 G 8 中 國 也 沒 興 趣 ★

点到为止: 2006-05-27
(01):★ 美/日 死 盯 朝 鲜 导 弹 发 射 基 地 ★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05/23/content_1392644.htm
(02):★ 日暗中研制远程导弹遏制中朝/威胁地区安全 ★
http://news.tom.com/2006-05-26/0021/71513587.html
(03):★ 军委主席掌军特点浅析:胡锦涛,以人为本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717
(04):★ 中美就能源和人权问题展开唇枪舌剑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848
(05):★ 警惕不起眼的“垃圾”文件泄密隐患 ★
http://jczs.news.sina.com.cn/2006-05-25/0639372936.html
(06):★ 美 国 不 想 让 中 国 加 入 G 8 中 國 也 沒 興 趣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4405265.html
(07):★ 中国软件业学习印度将是”方向性错误” ★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8/4406789.html
(08):★ 美 国 国 防 部 中 国 军 力 报 告 解 读 ★
http://www.xmwb.com.cn/jj/t20060525_952822.htm


★ 中国软件业学习印度将是”方向性错误” ★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8/4406789.html
陆文军 王蔚/2006年05月26日:近年来,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许多人认为,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软件业要成长,必须学习和赶超印度。正在上海召开的第28届世界软件工程大会上,参会的两院院士都驳斥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如果将印度作为学习的样板,将是一个“方向性错误”。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印度与中国软件发展模式完全不同,发展环境也有很大差异。印度的经济总量还大大落后于中国,而且国内市场需求较小,只有走软件外包一条路,印度软件业近年来的红火完全依靠的是外包“一枝独秀”。而中国拥有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海外同行都在拼命抢食中国市场蛋糕,我们却放手优势资源去和印度拼外包,未免本末倒置。
  据统计,2004至2005财年,印度的IT外包行业贡献了173亿美元营业额,雇用了69.5万名员工,占GDP的比重则为4%。
  倪光南说,印度外包虽然增长迅猛,但中国软件市场和产业要全面得多,在技术、应用、安全等各领域都有巨大市场空间,中国软件业亟需走科研产业结合之路。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杨芙清指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与印度模式大相径庭,印度软件业几乎可以概括为外包经济,印度人才非常善于学习各国软件企业的流程,并能很快熟悉这些流程,承接国外软件。中国要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大型专业化骨干企业,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面向应用,走“政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中国软件产业就可以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认为,中国软件业整体比印度强得多也全面得多。国内业界亟待解决的是定位问题,找到准确的定位,迅速切入产业化发展,抢占国内金融、航天等潜力无限的行业市场,才能真正壮大中国软件产业。 ▲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丹)
★ 美 国 不 想 让 中 国 加 入 G 8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4405265.html
西方媒体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讨论世界经济没有多大意义
2006年05月26日 环球时报记者 孟祥麟 江雪晴 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马剑
  在围绕中国加入八国集团(以下简称G8)这一问题上,G8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一直都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今年的G8峰会将于7月15至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此次峰会主席国俄罗斯邀请了中国、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5国领导人及独联体主席国哈萨克斯坦总统参加此次峰会。
  与俄罗斯的积极态度相比,美国的态度则比较暧昧。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知道有许多组织和个人提议扩大G8,把中国吸收进来,但G8现在还没有考虑扩大。我们与中国积极开展了双边往来,在恰当的多边场合也进行了密切交流。我们正为扩大这一富有建设性的合作而努力。”
  《印度斯坦时报》、《澳大利亚人报》等媒体纷纷对此表示了关注,尽管印度和澳大利亚都不是G8成员国。《印度斯坦时报》指出,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是G8新成员的不二人选,但迄今为止中方并没有对加入G8表示出任何兴趣。
  实际上,在围绕中国加入G8的问题上,G8成员国似乎尚未达成一致。虽然德国和法国对此曾有过积极表示,美国的态度却相对暧昧,美国国内认为中国不够资格的声音占了多数。英国首相布莱尔曾在去年G8峰会上表示,应邀请中国和印度参加G8峰会,但他同时也指出,对G8峰会参与国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商谈可能会遇到困难。一直想作亚洲代言人的日本,一方面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一方面又不愿放弃自己在G8中唯一的亚洲代表地位,因此对是否吸纳中国一直闪烁其辞。
  对中国加入G8可行性有多大这个问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李晓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加入G8的可行性不大,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首先,从政治角度看,目前G8的成员国大多是工业发达国家,吸纳新成员国有意识形态上的要求,比如西方民主制度等,而中国加入的前提是要改变这些规则和要求,承认世界发展的多元化、承认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吸纳中国进G8,就要改变游戏规则,不可能那么快实现;其次,从经济体系角度来看,G8成员国都属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国家,中国目前还在为证明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努力,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进展;最后,从经济实力角度来看,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不容小觑,但经济实力比的不仅仅是经济总量,还有这个国家的人均GDP及创造财富的能力,中国在这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因此,短期内中国加入G8的可能性不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丁一凡研究员表示,如今八国集团的实质内容已转移到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去年的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中国举行并邀请中国参加,这种“7+1”模式具有很强的标志性,说明G8对中国还是非常重视的。现在西方媒体有这样一种声音,认为尽管中国不是G8成员国,但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正在改变世界经济秩序,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讨论世界经济没有多大意义。英国伦敦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麦克莱恩此前也表示,一定程度上,没有中国的参与,许多全球重要的经济议题将无法获得有效处理。▲ 《环球时报》 ( 2006-05-24 第03版 )
★ 中美就能源和人权问题展开唇枪舌剑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848
中国为什么和津巴布韦、苏丹、北韩、伊朗等国家进行交易?要想在国际社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就要成为负责任的利害当事人。”(美国)
“在我们眼里,美国单边外交政策、保护主义、对人权的双重尺度也绝对没有表现出‘负责任’的姿态。”(中国)
《国际先驱论坛报》24日在一篇评论中介绍说,最近在美国威廉斯堡举行的亚洲社交年例会议上,布什政府的一位高层官员和中国官员围绕能源外交、亚洲和人权等问题展开了舌战。
中方抗议称:“由于中国要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石油的计划受到美国的阻拦,所以找到了其他进口国。比起美国挥舞着民主主义和自由的旗帜,通过攻击性手段追求国家利益的行为,我们的不干涉内政政策更好。”美国官员顿时勃然大怒,并说:“为了中国的政治自由,我们将继续采取压迫措施。”并谴责说,为使北韩重返六方会谈,中国应加大对北韩的施压力度,并对遏制伊朗核开发行为提供协助。
对此,中国官员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已经厌倦了美国说‘不行’、‘这样做那样做’等指手画脚的做法。如果你们认为,拒绝胡锦涛主席的国事访问,之后还邀请中国基督教人权运动人士访问白宫就是伸张宗教自由,那是在做梦。”
中方还谴责说,美国通过加强对日关系、和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向中国台湾出售武器等煽动亚洲的不和。美方狠狠地说:“在理应巩固亚太经合组织(APEC)时期,反而强力推行不完善的‘东亚领导人非正式会议(EAS)’,意图将美国从亚洲排挤出去的就是中国。”中方立即反驳说:“在高速增长的这个地区,美国没有自觉让出位置。”
中方攻击道:“美国每天必须从海外借80亿美元外债,还是着手管理好你们的经济吧。”美国官员立即反击称:“如果美国不消费,中国(经济)就会完蛋。要想在重视创新的世界里继续高速增长,中国就不要再切断信息的自由流动了。”
中国官员还以颜色称:“ 切断信息?如果不切断胡锦涛主席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遭遇尴尬的消息,中国大陆现在已经笼罩在巨大的反美浪潮中了。”▲
★ 军委主席掌军特点浅析:胡锦涛,以人为本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717
锦涛同志掌军时间不久,但其掌军的特点却十分鲜明,就是和他为政的宗旨一致,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做人的工作。
经过十几年的装备建设,我军的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同时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在这种新形势下,首先强调解决人的问题,说明锦涛同志脉把得好,药方开得对。
锦涛同志掌军之初,就提出要大抓军事训练。他在2005年07月视察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时指出,要切实把军事训练作为部队的经常性中心工作,集中精力,抓紧抓好;指出抓军事训练既是军事斗争得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
随后他有提出要强化部队的战斗精神。他指出:“要在全军深入进行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的教育,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这个重大问题,引导广大官兵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
胡总的这两点,实际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
▲ 第一是解决了怎样打仗的问题。
我军如何打信息时代的高技术战争,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前瞻,也需要脚踏实地。要解决这个问题,熟练掌握现有武器装备、提高全军基本的军事素质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训练是实战的基础,不熟练掌握现有武器装备,其他一切全是空谈。熟能生巧,把现有装备摸透了、玩熟了,就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有效战术。
我军历史上有“大练兵”运动,有“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大抓军事训练”就是这一优良传统的延续。
培养战斗精神,也是对我军政治工作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总体来说,我军的装备水平还是居于劣势,物质水平上的差距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弥补;即便装备水平提高了,“为什么人”的问题也还是一个根本问题。我军在近80年战斗里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根源就在于解决了“为什么人”、“为什么而战”的问题。
▲ 第二是解决了选什么人的问题。
和平时期带兵、选将,看着容易实际是个难题。不客气的说,有人靠动嘴皮子、靠跑路子、靠点票子往上爬,这样的人,上去了的结果就是害国、害民、害党、害军、害己。
抓训练和培养战斗精神,衡量人的尺子;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过关的政治素质,就是人才的标准。不会打仗的下来,不敢打仗的更要下来!
为什么说抓训练可以带动部队管理呢?就是因为军事训练需要真抓实干,那些没本事的人、没心思的人是玩不转的。平时装蒜装的再好,一个实兵对抗就现出了原形。
抓训练和培养战斗精神,是胡总掌军的基本基调,随后还有更具体的措施,就是管将。从2003年开始我军再次裁军,在裁撤的20万员额中有17万军官,这个力度非常大!而且是一招掌军的高棋。把部队精简了,尤其是把官位缩减了,能人和庸人之间、庸人和庸人之间的矛盾就会凸现,把封官许愿、跑官要权的难度加大了,问题就会显现。谁上谁下,拉到演习场上、把审计报告摆在桌面上就立见分晓。
胡总在管将这点上还有大动作,萧怀枢、王守业、刘广智,三个将军海陆空都有份。就说最新拿下的王守业吧,以前告了57次告不倒,怎么就栽在第58次了?原因不是很清楚吗?
有人说解决军队的问题要慎重,我看他是没有搞清楚谁怕谁的问题。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还怕有人搞军阀割据不成?搞腐败的人是见不得光的,是没有硬骨头的,是绝对肾虚的!毛泽东敢说再上一次井冈山,腐败分子敢吗?
就胡总解决人的问题来说,总体看思路是对的,但是具体手法上可以商榷。我认为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解决治军从严、治军从廉的问题,为此我想到了两个现成的办法。
一是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一个将军腐败了,谁推荐、谁主管、谁监督,责任分清,谁失职谁下去。不仅是针对将军,对普通战士也是一样,问题兵、后门兵进来了,那您负责征兵的人 就请出去,没什么好商量的。
二是实行高级领导定期岗位轮换。
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让高级领导面对不同特点的军事斗争问题、丰富其指挥才能;可以防止局部地区形成派系;让人站起来走动一下,谁屁股下面不干净更容易看清楚。
我们说胡总掌军的特点是注重管人,但并不等于说他就是关起门来掌军。自胡总掌军以来,我军在维护主权上还是有自己的动作的。由于没有详细资料,只能根据公开报道揣摩胡总意图。
在军事斗争压力最大的我国沿海地区,我军目前似乎呈现出两翼齐飞、包夹中路的布局特点。在东海,继潜艇穿越岛链、5舰巡航春晓之后,最近有搞了大规模海军演习;在南海,我潜艇、驱护编队的训练更加频繁;而在台湾海峡还是保持着暴风雨前的宁静。
军报曾经发表文章指出:“人民海军一线作战部队身处海上军事斗争的前沿,如果周边海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或突发战事,必须快速反应、灵活应变、决战决胜。”“要引导官兵充分认清海军一线作战部队的性质任务和地位作用,纠正官兵‘会不会打’、‘要不要打’的模糊认识………”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胡总逐步攥紧的拳头。
在西北一线,焦点在伊朗,我们目前只能采取给以物质和道义支援的办法。这种“隔山打牛”的办法不是上策,只能是无奈之选。如果我们能够坚强“上合”组织的实际功能,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好的方面说了,问题也要提,大面上的工作做的多,解决具体问题力度稍有欠缺,当然具体问题也是解决了一些,但是还有一些地方扫帚没有到,可能是有阻力,也可能是另有安排吧。
总体评价,胡总掌军之后,使我们看到了建设现代化军队、重塑人民军队军魂的希望,看到了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主权问题的希望。 因此,假如给我一个机会,我这一票坚定的投给胡总。▲
注:匆匆草就,欢迎补正! 作者: 阿道夫二世
★ 日暗中研制远程导弹遏制中朝/威胁地区安全 ★
http://news.tom.com/2006-05-26/0021/71513587.html
http://news.tom.com 2006年05月26日环球时报:据香港媒体近日报道,日本正暗中加紧发展中远程导弹。对此,英国媒体评论认为,日本发展远程导弹目的并非在于防御,而是企图打破东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对中国和朝鲜进行牵制、遏制,在必要时对周边国家实施攻击。
▲日拥有发展远程导弹优势
自V-2弹道导弹问世以来,以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弹道导弹(特别是核导弹),已成为当代杀伤破坏力最大、威慑力最强的武器系统。除联合国“五常”外,不少国家也都想拥有它,其中最具实力的就是日本。
在日本,随便上网一搜,就能找到很多有关弹道导弹的资料。很多网页不仅图文并茂地列举出导弹的特征、构造、飞行轨道等,还有各种中远程导弹的速度、射程比较资料。2003年5月,日本时事社曾报道称,朝鲜制造导弹的部件90%来自日本;2004年日本防卫厅5年《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明确表示,将开发地对地攻击型导弹,但日本从不承认自己拥有远程导弹。加拿大《汉和情报评论》则认为,在发展弹道导弹技术上,日本长期以来一直以“和平利用空间技术”为由,披着商业的外衣发展军用技术。只要把火箭运载的卫星换成弹头,并改变火箭飞行轨道,它就能轻而易举地成为攻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导弹。目前,从推进剂、火箭喷管到控制技术,日本的火箭技术水平都是世界一流。从这个角度说,日本发展火箭就是在发展弹道导弹。
日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1969年从美国引进由中程弹道导弹改装的“德尔塔”运载火箭,掌握了大型火箭发动机技术,在固体火箭技术领域后来居上。1996年2月12日,日本用J-1火箭成功发射“希望”号航天飞机的高超音速飞行试验舱,攻克3000公里中程弹道导弹技术。1997年2月14日,M-5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卫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级固体火箭,可将2吨卫星送入250公里近地轨道。这相当于把2.5至3吨弹头投送到1万公里以远,如果再将其第一级和第二级壳体材料由合金钢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弹头可增至4吨。其新研制的H-2A两级火箭,从技术角度来看水平更先进。它巧妙地使固体助推器的直径选择与美国“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的直径相同,如果把它改作单级固体导弹,就足以把2吨重的弹头发射到5500公里以外。这表明日本已解决了洲际导弹的基础技术。
日本1969年就研制出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解决了洲际导弹弹头重返大气层的防热问题,而美国直到80年代后才在洲际导弹上应用类似材料。在制导技术上,日本的创新有时也超过美国。
▲美导弹防御计划帮日本忙
今年3月9日,美日联合成功试射了一枚新型海基“标准-3”型拦截导弹,导弹头锥体采用了日本的独家新技术。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奥伯林对此表示,在发展防范弹道导弹袭击的多层次防御系统方面,日本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国际伙伴,两国将联合研制更先进的拦截导弹。日本借导弹防御计划加速推进导弹技术发展的动向遂引起各国普遍关注。
军事专家分析认为,美积极推动的导弹防御计划本身就是导弹扩散过程。转让或联合开发导弹防御系统,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导弹技术的扩散。而导弹技术与反导技术相通,用于反导系统的技术多能转用于发展或改进进攻型导弹。
早在1994年5月,美就曾提出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的4个选择方案,价值从44亿到163亿美元不等,供日方选择。1998年10月,日美正式研究以美“标准-3”Ⅱ型导弹为基础的日本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日本投资的4个研究领域为导弹头锥体、动能战斗部、红外制导和导弹推进系统。2003年2月17日,日美两国在夏威夷联合进行弹道导弹拦截试验。2003年12月,日正式加入美导弹防御计划,而且开始讨论日航空自卫队是否需要“先发制人”打击的能力,同时开始考虑研制巡航导弹。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防卫厅还计划在2010财年结束前采购124枚“爱国者”3型地对空导弹,为东京等城市提供导弹防御。但此次日本不再是单纯引进美国导弹,而是先买32枚,再自产92枚。
▲日远程导弹威胁地区安全
作为军事上受国际社会约束的国家,日本这样大力发展突防能力极强的战略导弹的举动,引来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有分析认为,日本刻意发展远程打击能力,是为放弃专守防卫、实施“先发制人”战略做准备。法新社报道称,颇具影响力的日政府智囊“日本国际关系论坛”曾向小泉建议,日本需要三思其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只有自卫权”政策,并要准备好“先发制人”的攻击,以应付日益复杂的全球安全局势,而导弹力量是执行“先发制人”打击的最有效武器。日本大力发展远程打击力量,已违反日本和平宪法不允许拥有进攻力量的规定。它将给地区安全带来负面影响。美联社报道称,日本发展远程导弹的计划是二战以来日本“自卫性军事政策的大逆转”,表明日本将采取更“自主化”的军事政策。英国《每日电讯报》也发表以《日本寻求更加“鹰派”的政策》为题的文章,称研制远程导弹将使日本拥有“先发制人的空中打击能力”,是日本防卫政策的“剧变”,表明日本的国防原则已“从单纯自卫走向全球性战略”。
军事专家认为,日本的导弹计划将加重“逆裁军”趋势,刺激战略导弹的全球泛滥,彻底打破世界军力平衡。导弹防御系统只会刺激其他国家发展进攻型弹道导弹和其他反导弹防御系统。印度的“烈火-3”远程导弹、朝鲜的“大浦洞-Ⅱ”都已“蓄势待发”,日本的示范将恶化国际社会的防扩散努力。 环球时报 特约记者陆蓉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林梦叶▲
★ 美/日 死 盯 朝 鲜 导 弹 发 射 基 地 ★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05/23/content_1392644.htm
▲担心朝鲜试射能打到美国本土的远程导弹
2006-05-23青年参考主笔/邱永峥:5月19日,日本最大的广播公司NHK广播公司抛出一条惊人新闻,该媒体引述一位匿名韩国官员的话称,朝鲜政府正在积极准备发射“大浦洞”2型远程弹道导弹(Taepodong ballistic missile),其射程足以覆盖美国本土。一时间,韩国、日本、美国纷纷表示强烈关注,日美更是在第一时间对朝导弹实施监控。
  ▲朝远程导弹能打到美国西海岸?
  NHK广播公司19日报道说,韩国政府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向日本政府透露,朝鲜似乎准备发射“大浦洞”2型远程弹道导弹。这位官员表示,本月初开始,咸镜北道华台郡舞水端里附近导弹基地,大型卡车、拖车出入频繁。
  这立即引起了日美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警惕。经过两个星期的卫星监视,日本从卫星照片上看到,一辆巨型拖车拖着全长35米的导弹向发射台移动,并据此证实:朝鲜有发射“大浦洞”2型远程导弹的征兆。不过,日本并没有在图片上看到导弹加注燃料。
  日本方面分析,倘若朝鲜已经对该型导弹做了改进,那么它的射程将达到15000公里,足以打到美国西海岸。换句话说,朝鲜将具备对美国本土发动袭击的能力。日本共同社引述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这枚导弹的发射日期为期不远。
  目前,朝鲜国防部尚未确认NHK的报道,也没有表态究竟什么时候发射。尚不清楚朝鲜的这一做法是否只是一种姿态。日本媒体2005年就曾摆过“朝鲜将发射导弹”的乌龙,结果朝鲜最后并没有发射导弹。
  ▲韩国:尚未发现朝鲜发射导弹迹象
  尽管如此,日本媒体的报道还是迅速引起了韩国、美国和日本的高度关注。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消息,韩国国防部一名发言人19日匿名透露说,政府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此事,并通过多方确认其真实性,但尚未发现朝鲜要发射导弹的迹象。这位官员说:“迄今为止,我认为这一消息不可靠。”他补充说,当务之急是多方面分析朝鲜是确实要发射导弹,还是向施加弃核压力的美国示威。
  长期密切关注朝鲜导弹情况的日本虽然表示,发射准备活动日益频繁,但却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19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回答是否已经收到有关朝鲜要发射“大浦洞”2型远程导弹的报告时表示:“我决定不说这件事。”当天,日本外相麻生太郎表示,“目前还未注入液体燃料”,由此认为朝鲜现在还未进入导弹发射准备阶段。
  美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说,如果朝鲜真的发射远程导弹,则违反朝鲜签署的《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的内容和精神。这将成为令国际社会极为担忧的事情。
  《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第二条规定,朝方和日方承诺,根据《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日朝平壤宣言》规定,朝鲜将推迟导弹的试验发射。
  ▲如果发射影响难以估量
  那么,朝鲜在舞水端里的导弹基地活动频繁,究竟是如日本媒体所称要发射导弹,还是虚晃一枪,摆出姿态吓唬美日?
  日本肯定会借这条似是而非的消息大做文章。1998年8月,朝鲜试射了一枚“大浦洞”1型远程导弹,该导弹飞越日本上空后直接落入太平洋,让日本和整个国际社会大为震惊。从那之后,日本频频抛出所谓的朝鲜导弹威胁论,武装自己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美国会以此为借口加快对亚太地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今年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的重点年份,此前遭到亚太不少国家的反对,而现在这种情况会让美国的加快速度找到借口。
  对于自去年11月陷入僵局的朝核六方会谈而言,朝鲜即将发射足以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的导弹的消息,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接下来如何发展难以预测,无疑将为六方会谈增添新的变数。
  据悉,韩国前总统金大中6月下旬将对平壤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将是时隔6年后金大中再度造访朝鲜。而朝鲜方面已明确表态,要以最好的礼节迎接金大中的到来。
  此前,韩朝双方还共同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将于本月25日试运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朝韩在和平、和解、合作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韩国方面依然表示,不愿相信朝鲜将发射导弹的消息。
  ▲美国三管齐下死盯朝鲜
  朝鲜可能发射导弹的消息曝光后,驻韩美军立即宣布与韩国加大对朝鲜相关设施的侦察。那么,它究竟通过何种手段进行呢?
  ▲1、太空情报网
  耗资200亿美元打造的太空情报网是美国获取朝鲜情报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情报网由十余颗间谍卫星组成,据说卫星上的千里眼摄影机拍摄的地面图像,连车牌号码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些间谍卫星24小时不间断地监视朝鲜的动向,使得美国不但能获知朝鲜的核设施、导弹发射场等敏感地带的信息,就连金正日在平壤的官邸和附近的护卫总局也难逃窥视。据说,美国卫星曾成功地拍摄到了朝鲜“大浦洞”导弹发射基地的照片。照片显示,基地除包括占地相当大的弹道导弹组合设施及专用搬运道路外,还包括引擎测试设施、发射场及类似宿舍的建筑物等,显示此处是朝鲜研发弹道导弹的重要地点。
  ▲2、侦察机
  美军方长期使用无人侦察机沿朝韩之间长249公里、宽4公里的“非军事区”飞行,侦察重点是朝鲜的导弹、核设施、通信系统和重要水道,以收集和分析朝鲜导弹制导设备的电波频率。
  但由于朝鲜导弹制导设备一般采用甚高频或特高频,所以其电波几乎是在可视范围内传输的,辐射面很小。对于隐蔽于朝鲜北部山谷中的导弹基地,美军电子侦察机只有飞到基地上空或在附近实施抵近侦察,才能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分析。
  ▲3、导弹勘测舰
  太平洋美国海军拥有一艘装备先进的导弹射程测量船,该船装备的远程导弹射程精确测量系统可使测量别国导弹射程像计算自家导弹射程一样简单。
  参考资料:
  ▲“大浦洞”2型远程导弹
  朝鲜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弹道导弹的研制,至今已完成射程范围在300~1300公里的多种战术地地弹道导弹的研制,并正在研制射程在1500公里以上的中程弹道导弹和射程为2000~3500公里的远程弹道导弹。
  关于“大浦洞”2型的研发情况报道极少,一般认为这种导弹是二级推进的中远程导弹,第二级可能以劳动1型导弹为基础进行设计。
1994年朝鲜曾进行“大浦洞”火箭发动机的地面试验,但至今尚未进行过飞行试验。对其射程的报道不尽相同,国外一般认为2000~3500公里,但也有认为其射程可达4000~6000公里。美国中情局认为,朝鲜发展洲际弹道导弹并获得投掷化学、生物或核弹头的能力,至少还需要10~15年或更长时间。▲
★ 警惕不起眼的“垃圾”文件泄密隐患 ★
http://jczs.news.sina.com.cn/2006-05-25/0639372936.html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解放军报/康波 本报特约通讯员 田贻杰
  军队内部发行的报纸、刊物,秘密文件底稿、修改稿,报废的涉密软盘、光盘……在一些单位,这些涉及军事秘密的载体,有许多被当作垃圾一弃了之。基层官兵反映,不起眼的“垃圾”泄密隐患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近日,武警重庆总队二支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
  ★ 文件底稿、涉密磁盘被随手丢进废纸篓
  4月2日上午,支队政委张清平到某中队检查。看到官兵全部在位,大家各司其职,中队秩序井然,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来到一班,张清平见班长正组织战士打扫卫生。看着看着,他的脸色由“晴”转“阴”。“不能用内部发行的报纸擦玻璃,内部报纸可能涉及军事秘密,这样做是会泄密的。”张政委对班长说。原来,战士们打扫卫生时,有人用军队内部发行的报纸擦玻璃、桌凳,用完后随手扔进垃圾筐。张清平随后到其他几个班转了一圈,发现几乎每个班都有这种现象。回办公室的路上,张清平在机关办公楼的楼梯上看到几张纸片,捡起来一看,上面居然记有某中队的勤务方案。在星期一的支队交班会上,张清平严肃地讲评了这两件事。第二天,支队保密委员会组成3个小组深入基层,就此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的中队把内部发行报刊当废品卖给收购站,有的打字员将秘密文件底稿、修改稿撕成两半一扔了之,有的干部把损坏的涉密软盘、光盘随手丢进垃圾桶,有的战士把带有密级的训练教材扔进垃圾堆……据支队保密委员会副主任朱云介绍,回收的120份问卷调查显示,85%的官兵对随意丢弃内部发行报刊和训练教材带来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75%的机关打字员、文书有过将涉密文件底稿、修改稿随意撕毁处理的经历,60%的官兵曾不加检查随便扔掉损坏的软盘、光盘。虽有78%的干部认识到这些行为会导致泄密问题,但其中60%的干部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加以解决。调查结果引起了支队党委“一班人”的深思,大家经过讨论感到:官兵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图省事、麻痹大意,是容易造成“垃圾”泄密的根源。
  ★ “垃圾”泄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信息安全隐患
  在随后召开的有机关干部、公勤人员、文书、打字员参加的官兵座谈会上,文书小李说:平时我对上级下发的文件能够严格做到登记整理归档,锁进秘密文件柜,但是对中队上报的涉密文件重视不够,对文件底稿、修改稿都是撕掉一扔拉倒。保密委员会成员母智勇认为:不起眼的“垃圾”泄密反映出泄密隐患就在我们身边,一些被我们视为废品的东西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就是宝贝。因此,要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警醒官兵,定期组织学习保密法律法规,使官兵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座谈会上,支队长胡军讲了一个故事:二战时,日军在偷袭珍珠港之前,专门成立特工小组收集美军办公区、生活区的垃圾,结果在那些撕碎、丢弃的纸片和文件中,获取了大量军事秘密,为成功偷袭珍珠港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谈道,“垃圾”泄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信息安全隐患。因此,一方面要把保密工作提上党委议事日程,常分析,常研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在完善保密硬件设施上下功夫,提高保密工作安全系数。政委张清平说:武警部队与地方党委、政府接触多,部分官兵存在“有密难保,无密可保,与己无关”的思想。防止“垃圾”泄密,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树立“保密就是保中心、保安全、保战斗力”的观念;另外要抓住关键,对机关干部、文书、打字员等重点人员加强培训和监督检查;同时要健全制度,坚持依法治密、从严治密,支队机关干部和基层重点涉密人员要逐级签订保密责任书,形成有效的保密监督机制。
  ★ 多管齐下,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墙”
  支队党委“一班人”感到,“垃圾”泄密作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为此,他们坚持抓住机关干部、公勤人员、文书、通信员这个关键群体,三管齐下,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墙”。支队首先组织官兵学习了《保密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收看了《当心:泄密就在你身边》教育片,根据20多起泄密事故、案件制作了电脑文件保护程序,绘制了漫画,提醒官兵时刻注意,增强了官兵做好保密工作的自觉性。他们还以保密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支队实际,制定了《机关文件保密工作实施细则》、《支队、大队保密检查标准》、《军队内部发行报刊登记制度》,要求官兵将文件底稿、修改稿彻底进行粉碎处理。对军队内部发行报刊和密级训练教材等图书资料,实行专人保管、专册登记、定期整理归档,禁止当作废纸私自出售。软盘、光盘则由支队统一盖章、编号,对损坏的软盘、光盘由支队回收集中销毁。他们还对收发、登记、销毁等重要环节加强监督,做到常检查、勤防范。与此同时,支队拿出10多万元,给机关各股室配齐了保密柜、碎纸机、防盗门(窗)等,在档案室、机房、网管中心等重要部位还配备了“三铁两器”(铁门、铁窗、铁皮柜和报警器、灭火器),所有涉密场所都挂上了保密规定和警示牌。支队还为基层中队配备了秘密文件柜、图书资料柜,提高了保密工作的安全系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