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 色 列 到 底 有 多 少 核 武 器?听 说 有 200 件 核 武 器 ! ★

今日看点:2006-6-11
(01):★中 国 大 飞 机 项 目 面 临 深 陷 名 利 场 风 险(二)★
http://news.milchina.com/2006/6-8/16848.html
(02):★ 解密档案摘录:围绕审判美国间谍的中美外交斗争(二)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94168&typeid=14
(03):★ 揭开日本的核面纱:“183天内造出原子弹”★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454193.html
(04):★《欧洲军事评论》:中 国 你 到 底 怎 么 了 ?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6-8/115717.html
(05):★ 美 国 绝 对 核 优 势 是 如 何 算 出 的 (一) ★
—-美国《外交》杂志文章作者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4457769.html
(06):★ “ 懒 政 ”官 员 为 谁 偷 懒 为 谁 忙 ?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98923&typeid=14
(07):★ 美 国 防 部 长 拉 姆 斯 菲 尔 德 谈 中 国,调 子 变 了 ★
—公开场合不提“中国威胁” 日本挑头别国不再起哄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4457779.html
(08):★ 以 色 列 到 底 有 多 少 核 武 器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457799.html
(09):★ 中国和美国都低估了日本秘密储存80~90吨钚 ★
http://jczs.news.sina.com.cn/2006-06-09/1548376029.html


★ 以 色 列 到 底 有 多 少 核 武 器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457799.html
▲ 前核查高官公布数字 给伊朗问题火上浇油
▲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委员会:以色列有200件核武器
2006年06月10日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章名岂
  以色列到底有多少核武器?恐怕这些年来没人能够说得清楚。不过,近日,前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负责人汉斯•布利克斯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了一份关于全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指出以色列目前可能拥有200件核武器。分析人士指出,布利克斯此时提出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的数字,对于处于紧张状态的伊朗核问题而言,无疑是火上浇油。  
▲以色列低调回应核评估
  布利克斯在2003年12月卸去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负责人的职务后,即前往瑞典科研机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委员会担任主席。日前,该委员会撰写的题为《恐怖的武器》的研究报告对目前全球存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现状、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潜在威胁做出了评估。
  在全球的核武器方面,报告认为,目前全世界大约有核武器2.7万余件,已经激活并处于部署状态的大约有1.2万件。这些核武器大多由美俄所拥有。布利克斯在就此报告举行的记者会上特别指出,以色列拥有200件核武器。对于这种说法,以色列外交部只是依照惯例做出回应,表示以色列长期坚持的政策没有发生变化,即以色列不会成为中东地区第一个引入核武器的国家。
  
▲已建成“三位一体”核力量
  那么,以色列的核力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1962年,以色列核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开始连环反应,并且生产出了大量用于制造核弹头的铀。到1968年年底,以色列每年可以生产四至五枚核弹头,从此走向全面生产核武器的道路。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受到了埃及和叙利亚两翼威胁。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下令在以军的近程导弹上装上核弹头。不过,在国际社会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加上以军后来反败为胜,所以以色列的核导弹才没有派上用场。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以色列的核打击计划“参孙方案”才被媒体曝光。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生产积累,目前以色列已经具备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其核能力不容小觑。
  在空基核力量方面,以色列已经拥有了能够携带核航弹的多种机型,包括F-4“鬼怪”战斗机、A-4“空中之鹰”攻击机、F-15“鹰”式战斗机、 F-16“战隼”战斗机等。可能担负核作战任务的作战中队和基地包括:部署在内瓦提姆空军基地的第111、115和116中队,在内盖夫沙漠中拉蒙基地的第140和253中队,以色列北部拉马特―大卫基地的第109、110和117中队,以及在哈泽里姆空军基地的第101、105和144中队。
  在陆基核力量方面,以色列拥有的“贾里科”系列导弹为其主要的战略打击力量。“贾里科-1”型导弹的射程为480公里至650公里,可以打到大马士革、阿曼和开罗。“贾里科-2”型导弹射程达到1800公里。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曾透露,在特拉维夫东南部的山区存在一个导弹基地,该基地部署有50枚“贾里科-2”型导弹。此外,大约50枚“贾里科-1”型导弹也部署在该基地附近。
  目前,海基核力量是以色列的发展重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色列从德国订购了三艘具有远程奔袭能力的“海豚”级柴油动力潜艇。以色列已将这三艘潜艇核武化。据悉,以色列的核弹头被重新改装以适应美国提供的“鱼叉”导弹,并且在其导弹上安装了可沿海面巡航的制导系统。以色列在地中海拥有150英里的海岸线,它这样使用它的三艘潜艇:两艘始终在海上值勤,一艘将在红海或者波斯湾内活动,另一艘在地中海内活动;第三艘则在母港内待命。这样至少有一艘潜艇可以在水中保持警戒,保证以色列在被攻击时即可采取报复措施。
  此外,有报道称以色列还发展了一些非战略性的核武器,诸如核炮弹与核地雷之类。这些数目不详的核武器可能储存在加利利海以西的艾拉本核设施中。
▲国对以色列采取纵容态度
  虽然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但以色列政府却执行着严格的“核模糊”政策,即不承认,也不否认拥有核武器,同时不接受国际社会的核查。美国对以色列拥有核武器也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为了避免美国会就美政府的做法提出异议,美国情报机构通常会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将以色列从确认正在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的名单中删除。克林顿政府甚至禁止向第三国出售美国间谍卫星所拍摄到的关于以色列情况的高清晰度照片。美国对以色列的纵容,使得以色列不必承担因承认核能力而带来的政治与经济后果,但却能够从中获得利益――威慑的力量。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以色列具有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自己行动轰炸伊拉克核设施的先例,布利克斯此时透露有关以色列核武器的信息,意在向国际社会发出警告,即以色列拥有的核武器也可能成为打击伊朗核设施的重要选择。▲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 美 国 防 部 长 拉 姆 斯 菲 尔 德 谈 中 国,调 子 变 了 ★
—公开场合不提“中国威胁” 日本挑头别国不再起哄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4457779.html
2006年06月10日 环球时报记者 李宏伟 孟祥麟
  编者按:近年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亚洲国家的访问越来越频繁,其受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6月2日至4日,拉姆斯菲尔德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安全会议,其对华态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国学者——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过去在会上常常指责中国,现在则十分渴望与中国接触。
  ▲从“批评”到“劝说”
  谈到一年一度的亚洲安全会议,很多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的“中美日交锋”。去年6月初,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时任日本防卫厅长官的大野功统联手在亚洲安全会议上批评中国快速发展军力,国防支出大幅增加,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造成威胁。而中国代表团团长、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崔天凯当场驳斥了拉姆斯菲尔德,称中国的军费开支是合理的,美国的批评是站不住脚的。
  经过去年的那番较量,外界对亚洲安全会议更加关注。据专家介绍,亚洲安全会议由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起,新加坡国防部下属的国际战略所负责承办,每年5月底或6月初在新加坡举行。2002年举行了第一届会议,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从2004年开始,会议程序变为由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首先在大会上讲话,然后接受其他人的提问。今年,与会的20多国代表都十分关注拉姆斯菲尔德说什么,以及他如何说中国。然而,令各国官员和学者甚至中国学者感到诧异的是,拉姆斯菲尔德的态度变得比较温和,还经常幽上一默,讲一些笑话。谈到中国问题时,他明显收起了往日的锋芒。
  今年,拉姆斯菲尔德也提到了中国的军费,但没有说中国是个威胁。他说,中国有权利决定怎么花自己的钱,但其他国家也需要知道中国的动机,“在透明度问题上,如果中国说清楚他们为什么进行这种投资,中国只会受益。” 也许觉得这句话不足以“打动”中国,拉姆斯菲尔德进一步表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因此它必须向外界解释自己行为的原因。“你光是在经济上很成功,让大家到你这里来做生意,而同时你让别人感到担心,让别人对你的令人不安的神秘行为进行猜测。如果世界上其他国家把中国看成一个行为神秘、存在潜在威胁的国家,那将会影响人们投资的意愿。” 此外,拉姆斯菲尔德今年讲到美国和亚太地区各国的关系时,把中国排在了很靠后的位置,甚至在俄罗斯之后,仅仅在朝鲜的前面,显然,他不愿意过多地提到中国。此后,中国学者贾庆国问拉姆斯菲尔德,为什么五角大楼用“利益攸关方”这个词用得比较少?拉姆斯菲尔德半开玩笑地回答说:他本人用过这个词,他比较认同这个词,美国军方也引用过这个词。当拉姆斯菲尔德对所谓的“中国军费不透明”以及中国军事计划提出疑问时,阎学通问他,美国军费透明,怎么发动了那么多次战争?可见,发动战争和军费透明没有直接关系。拉姆斯菲尔德变得脸色铁青,问道:“你是哪国的?”阎学通回答说:“中国”。拉姆斯菲尔德尴尬的“嗯”了一声。
  总体来说,在这次亚洲安全会议中,拉姆斯菲尔德对中国的关切有两点,一是说中国军费不透明,二是不满中国未派国防部长与会。据贾庆国介绍,有与会代表问拉姆斯菲尔德,中国去年参加亚洲安全会议的代表团中有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崔天凯和1名解放军大校。而今年中国代表团的级别比去年低,代表团中只有外交部的1名参赞和1名解放军中校,为什么中国不派一个高级别的代表团?拉姆斯菲尔德回答说:他在北京访问时同中国军方领导人谈过,希望中国派一个高级别代表团参加,但中国最后还是没派。他本人希望中国高层能够参加,因为亚洲安全会议涉及到包括马六甲海峡安全等问题在内的诸多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中国也应该加入进来,缺席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安全会议,对中国不太有利。但也有与会者认为,在往年美日轮番攻击中国的情况下,中国怎么会派高级官员参加会议呢?
  拉姆斯菲尔德虽然有上述不满,但他在谈及中国时,尽量避免使用“威胁”这个词,而是多次使用“神秘的”这个词。在大会后的记者会上,他甚至否认自己曾经说过中国是个威胁。由此可以看出,拉姆斯菲尔德没有了去年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似乎是在耐心地劝说中国。
  ▲中国不再是“众矢之的”
  与去年亚洲安全会议的另一个不同点是,今年追随美国指责中国的国家明显变少了。阎学通2002年参加过第一届亚洲安全会议。他说,当时的会议简直就是“中国威胁论”宣传大会,先由美国挑头,然后很多国家响应,对中国轮番进行敲打。而今年,只有日本代表一发言就攻击中国,不过,日本代表发言后,其他国家的代表基本上不接茬,都是转向了别的话题。往年,与会者还会讨论台湾问题,而今年,基本没有人谈这个问题。更有意思的是,一个西方国家的副外长对阎学通说:“关于军费透明,你应该问问拉姆斯菲尔德,如果以色列把它的军事计划都公开,中东是不是会更安全呢?”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尤沃诺•苏达索诺则表示,过去亚太地区是美国提供安全保障,日本提供经济支持,其他国家得到好处。现在,中国和印度都崛起为大国,美国应该适应这种状况。会下,还有人将亚太地区比喻为美日中印“四条腿”撑起的桌子,觉得亚洲安全会议如果没有中国参加就没什么意义了。很多与会者还表达了对中国高级代表团缺席的关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位学者对中国学者说,如果中国对亚洲安全会议的安排感到不适应,可以为中国修改一些章程,他们还是非常希望中国高层能够来参会。
  ▲亚洲安全会议透出了哪些信息
  在这次亚洲安全会议上,除了中国,印度似乎也成了焦点。因为,拉姆斯菲尔德的讲话持续了将近1个小时,而印度国防部长紧随其后,发言时间大约为45分钟,排在他们后面的3位国防部长都只讲了30分钟。印度国防部长在美国国防部长之后发言,这是前所未有的。它反映出的问题是: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其实力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关注。此外,近来印度在外交上比较活跃,这样的安排可能是美国想表达对印度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提醒中国,别忽略了亚洲安全会议的重要性。
  除了印度,贾庆国认为,参加这次会议给他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会议讨论的地区安全合作已非常具体。此次会议共有军费开支、能源安全和海上安全三大议题,他本人作为学者参与了海上安全问题的讨论,其中就涉及到马六甲海峡的安全保障问题。在会上,日本还提出可以向有关国家提供飞机、舰艇以保护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如果说日本更看重眼前利益的话,那么美国则表现出要在该地区加强军事合作的强烈愿望。从会议的内容来看,美国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和与地区安全有关的国家的合作。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前一段时间,部分美国官员和学者对布什政府批评颇多,认为美国在反恐战争中忽略了东南亚,使得美国在这里的影响力下降。美国政府为此做了一些调整以回应国内的批评。更重要的是,美国军方在加速为美国战略重点的东移做准备。有分析人士指出,经过几年建设,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基地设置已形成了“两重一轻”的不等边三角形架构。“两重”,即以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北亚基地群,以关岛为中心的密克罗尼西亚基地群;“一轻”,即以新加坡为基点的东南亚基地,从而保证了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威慑态势。而保持这种威慑态势,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安全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国家在重新认知中国
  阎学通认为,今年亚洲安全会议出现了种种变化,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中国通过行动得到了别人的信任。其实,一个国家的形象不取决于别人的宣传或诋毁,而主要看其行动。中国军队过去与外界的交流并不多,而现在则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参加国际上的联合军事演习,在军事上和各国加强了联系。这让人看到,中国在军事上是个可信赖的国家。第二,亚太地区的很多国家通过与中国交往,对中国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过去他们认为中国并不强大,只是个力不从心的国家,认为中国和自己存在着竞争关系,所以才比较容易相信“中国威胁论”。如今,通过各方面的交流,这些国家逐渐看到,中国的确是一个崛起中的世界大国,它们和中国并不存在竞争关系,而加强亚洲安全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所以它们现在不但不再说“中国威胁论”,而且还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贾庆国认为,美国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亚洲安全会议是亚太地区唯一一个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美国非常希望将中国纳入这一机制。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亚太地区安全合作缺少中国的参与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说明,美国希望通过同中国的接触了解中国在安全战略上的考虑,通过接触建立联系、增强相互信任。这样可以让美国更了解中国,为应对中国走势做一些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环球时报》 ( 2006-06-08 第07版 )
★ “ 懒 政 ”官 员 为 谁 偷 懒 为 谁 忙 ?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98923&typeid=14
2006年06月09日 毕诗成:一个名唤“懒政”的词汇,正在像感冒一样流行:为打击短信诈骗犯罪,福建某县关闭所有银行柜员机。为了避免端午节划龙舟出事故,江西某市将当地近千条龙舟锯断或砸烂,“一砸永逸”。为了城市脸蛋好看,安徽某市禁止农民街头卖瓜。为把未成年人挡在网吧外,海南某县要求所有网吧一律停业……呜呼哀哉,看来这实在不能怪大家对政府“求全责备”,一些地方官员的执政智商,恐怕小诊所已经无能为力,只好到特殊医院去调理调理了。
  见证了如此行政,坊间把使出“高招”的行为,套上“懒政”的帽子。笔者以为,说这些官员统统都是只会粗糙施政、管理思维贫乏的懒人,未免太冤枉人家,“懒政”的荒唐,不过是这些官员的一面,用铲子把这些荒唐人翻翻锅,应该还会发现他们“辛勤忙碌”的另一面。
  比如,据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各地发展经济的热情异常高涨,土地需求更是急剧增加,自2004年9月以来的用地检查发现,一些城市的违法用地少的在60%左右,多的甚至在90%以上,而严重的土地违法问题几乎都与地方政府有关。
  尽管这些数字信息没有砸龙舟的“戏剧冲突”场面那般好看,但数字的背后,还是可以看到一大批地方政府官员违规违法审批、使用土地时忙碌的身影。这样的身影让人还会联想到很多:比如,由州委副书记亲自出任组长的“《无极》协拍领导小组”,为《无极》拍摄鞍前马后地效力;比如,获得“不能给钱给政策”尚方宝剑之后的满大街罚款、收费者的身影;甚至还会联想到官员公务上的迎来送往,和那些为一年几千亿吃喝费立下汗马功劳的身影……
  说句公道话:政府官员真的成天躺在床上睡大觉的绝对没几个,你指着鼻子说谁是个“懒人”,人家不跟你拼命才怪。他们既有懒惰的一面,也有勤快的一面,而问题的关键是:官员何时懒惰,何时才勤快?他们又为何懒惰,为何勤快?
  细观当下中国可笑与可恨之政事,一大批官员渐渐冒出的是“选择性做事”的倾向,而选择的标准只有一点:对自己与部门利益有无好处。凡是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挠头事”,便会表现出粗暴却简单的“懒政”手法;凡是对自己有利可沾的好事,便不辞劳苦,费尽心思。
  有审批权的靠审批卡,没审批权的靠监管罚,没监管权的靠雁过拔毛来拔。另一面,没利可图的能挡开则挡,可能出力不讨好的能推则推,不关自己家的麻烦事能装糊涂就装。一勤一懒当中,一部三十六计,被一些官员演绎地淋漓尽致,却是机关算尽,心中了无公众利益。
  按照人性有善恶的解释,有些官员如此趋利地选择自己的勤快与懒惰,似乎不可避免,问题的关节点在于:官员何来如此大的选择空间与选择自由?在很多国家,选择性地行政与执法,一经认定,都会受到轻则被炒鱿鱼,重者摊上官司的惩处。我们的一些官员,除了年终递上一堆堆的宏观数字(这些数字更是选择性筛选的结果),除了岁尾总结大会口若悬河地总结(同样是选择性筛选的结果),日常工作中,在自由裁定是勤是懒的时候,脖子上套着多少管得着他们肆意妄为的“笼头”?
  市场经济时代,大家也比较认同趋利的概念。商家、个人的趋利,可能客观助推社会的前进,但在大家都趋利的情况下,政府的最大趋利,便是维系社会和谐。俗话讲,无利不起早,可这样的思想精髓,一旦被为民掌权的政府部门继承了去,开始狭隘地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第一要务,一切都将乱套。▲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楠)
★ 美 国 绝 对 核 优 势 是 如 何 算 出 的 (一) ★
—-美国《外交》杂志文章作者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4457769.html
2006年06月10日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唐 勇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常 喆 环球时报记者: 江雪晴
两名美国学者今年3月在权威刊物《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半个世纪以来核大国之间“相互确保摧毁”的平衡已经被打破,美国取得了可以一次性摧毁俄罗斯和中国等国核力量的绝对优势。文章发表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反响。这两名学者是什么人?他们又是凭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的?本报记者近日对这两名学者进行了独家专访。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建核打击模型分三步
  这两名美国学者,一名是今年8月才满36岁的凯尔•莱伯,他曾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现为著名的圣母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另一名是眼下刚满37岁的达利尔•普列斯,他是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兰德公司顾问。
  为什么会想到研究这个题目?莱伯说,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主流媒体都认为,世界核战略格局没发生巨变。但他们注意到:美国正在许多领域寻求绝对优势,那么,美国会不会寻求打破核均势,在核武器领域也寻求同样的绝对优势呢?“凭借学术直觉,我们意识到,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样的兴趣,相近的年龄,有限的学术圈子,使莱伯和普列斯很快走进了一个战壕。两人第一次见面吃饭时,便开始讨论美国的核优势问题,并且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相关的数学公式来计算一旦美国对俄罗斯进行核打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模型分析,“相互确保摧毁”的结论就是靠这些模型得出来的。之所以把俄罗斯作为假想敌,是因为俄罗斯的战略核武器力量仅次于美国,只要在模拟作战中,美国能一举摧毁俄罗斯的战略核武器库而让俄罗斯无还手之力,美国就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核优势。
普列斯说,建立核打击模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搜集有关俄罗斯远程战略核武器(能打到美国本土)的可靠数据,
包括数量和位置等。搞到这些数据不难,只要上网就能查到最新数据,如果再付上20美元花半个小时,就能得到有关任何一枚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的高清晰卫星照片。有关俄罗斯核武器的数据非常完备和准确,部分是因为在军控谈判过程中美俄交换了大量有关信息,比如双方核弹头的数量和导弹发射井所处的准确位置,这些信息事后又得到了卫星照片和实地勘察的确认。
▲第二步,搜集有关美国远程战略核武器的可靠数据。搞到这些数据也不难。
但普列斯强调,由于美国的战略核武器库近年来一直在飞速发展,所以一些最新的数据(如打击精确度和系统可靠性等)他们也搞不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在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估计。
▲第三步,将数据输入电脑,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数学公式建立电脑数据模型,然后模拟一场核战争,
让美国的远程核力量对俄罗斯的远程战略核武器库进行“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普列斯强调,冷战期间,美国在内华达州等地进行过成千上万次试验,对核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威力进行测试,因此这些数学公式和电脑模型的可靠性毋庸置疑。为熟悉建立电脑模型的程序,普列斯还专门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核物理课程。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电脑模型终于建立。模拟测试结果表明,在美国的打击下,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无一生存。普列斯说,在进行模拟测试前,他们已经有一种预感,觉得世界核力量平衡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我们的确没有想到,结局是这样悬殊。我们也感到很惊讶”。莱伯和普列斯说,为确保模拟试验的准确性,他们考虑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几乎所有可能性。鉴于他们搞不到美国核武库的一些最新数据,他们便对其作了最保守的估计,将美国核导弹的实际精确度和可靠度下调10%,得到的结论还是一样:美国照样可以将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一举全部摧毁。他们同时又把俄罗斯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和精确度上调5%甚至10%,电脑还是显示出一样的结论。
  模拟推演结束后,两人赶紧联手写了篇文章,题为《美国核优势地位的崛起》,准备拿到《外交》杂志发表。他们知道这个东西一旦发表会在全世界弄出很大的动静,为示慎重,两人把文章提交给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外交关系委员会等权威学术机构,在听取了同行的意见后,对文章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了修订。普列斯还透露说,他俩还跟美国军方进行过非正式的交流,吸收了军方的一些观点。“所以,今天大家在《外交》杂志上看到的这篇文章已不单纯是我们两人的观点,而是综合了许多美国一流专家学者的意见。”
▲俄中反应都在意料中
  《美国核优势地位的崛起》一文在《外交》杂志发表后,如同一颗炸弹,在国际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反应最强烈的是俄罗斯。对此,莱伯和普列斯都表示“在意料之中”,但他们强调,来自俄罗斯的所有批评都是针对他们的结论,还有他们对俄罗斯核力量未来走向的评估,“迄今还没有一个人对文章中引用的俄罗斯核力量的数据提出质疑,这很说明问题”。
  莱伯和普列斯公开称,由于中国战略核力量不及俄罗斯,来自美国的核攻击将彻底摧毁中国的核反击能力,而且美国甚至根本不需要向中国发起突然袭击,因为中国核力量反应速度太慢了。普列斯说,中国目前装备核弹头的导弹中,能打到美国领土的只有DF-5A型导弹,但这些导弹并未机动部署。他说,中国很快将部署一种新型的装备核弹头的导弹系统,名叫DF-31,该系统将机动部署,这些导弹最西可以打到伦敦和莫斯科,最东可以打到太平洋地区,其中包括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关岛等地,但打不到美国本土。中国只有在机动部署了大量DF-31A最新型导弹之后,才具备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但这可能还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美国军方正全力以赴提高遥感技术水平,以便远程追踪机动部署的导弹。他还说,中国可能会把一些DF-5A远程导弹部署在山区,用巨大的山峰作为掩体,但这并不能使其免遭装备核弹头的美国巡航导弹的攻击,也不能防止由B-2隐形轰炸机携带的核弹的攻击。实际上美国的核武器打击精确度已经大大提高,地面爆炸的引信也越来越好,而且美国正快马加鞭试图大幅提升其对敌方机动部署导弹的遥感追踪能力。▲(未完待续)
★《欧洲军事评论》:中 国 你 到 底 怎 么 了 ?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6-8/115717.html
WWW.MILCHINA.COM 2006-6-8 《欧洲军事评论》报道了关于张安/斯克尔斯:作为一名华人,我感觉很多针对中国大陆的“军事武力威胁论断”实在叫人难以接受。我只能问一问所有抨击者:中国!到底怎么了?
  研究中国的军事发展,其实很容易。这首先你要了解中国人。知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举动。才可以比较准确判断中国的军事发展道路。06年1月五角大楼的05-06年度中国军事综合实力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在加紧扩张其海军,空军实力。另外,极力提升其远程智能打击(LDIA)。
  对于中国来说,他的武装力量重点本身就处在“LDIA”上面。这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克敌制胜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中国目前虽然在经济上飞速崛起,但是,其自身依旧保持很严格的军事发展策略。中国目前在世界军事强国中,并不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在联合国5大理事国里,中国只能排在英国后面,位居第4。
  在亚洲,中国的军事科技力量远远落后于日本。目前,日本国内从事战争武器科技近程研发的技术人员,占日本全国的技术的人员的70%。而中国仅仅占20%。这显示了中国以及他的政府,并没把军事武力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这也是针对美国华府的“中国军事报告”一个极大的讽刺。
  中国是亚洲一个酣睡的巨人。这位巨人很少时间,懒散的睁开眼睛。大多数情况下,他在依旧酣睡。中国目前的情况,就像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一样,但是,在这个愚蠢的星球上,就是有人要刻意的去唤醒这位巨人。好像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样。
  中国官方公布的军费开支为:320亿美金。但是美国华府确认为中国单方面至少隐瞒了500亿美金左右。按照中国03-05的军事采购计划来看,中国最高军事支出费用不过280亿美金。这怎么可以攀比美国,日本?
  善良的几乎软弱的中国人,一贯喜欢和平宁静的生活。他们内心包涵力度极大。中国科技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可以算是比较先进国家。他的卫星制造技术,发射技术,在同一个时期的美国也是感到吃惊的。他在运载火箭技术上,成熟的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实、
  
 中国是目前发射火箭数量多,但是毁伤次数最少的国家。他的长征火箭,可以说代表了运载火箭的先进技术。美国NASA中心部主任艾伦特。劳伦斯说:“我认为没有那支火箭可以与长征媲美。”
  但是,华府认为中国军方参与的火箭太空计划,就是要谋求霸占美国科技领导的太空领域。不知道这是不是笑话、欧洲宇航局在NASA看来连一个少年都不如。但是,他们却不敢正视中国航天。
  难道太空只能属于美国人领导吗?中国人,欧洲人。都得看着吗?中国政府目前的确在开发“太空积极拦截防御计划”The outer space intercepts the defense plan positively。即TOPP13计划。这是根据欧洲宇航局透露的关于“伽利略计划”的一个组成。
  但是,美国华府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太空自动打击计划”OSAP代号“环装土星”。这个计划旨在针对中国以及俄国的在地球远地点同步卫星,进行智能化毁灭。使得美国战略导弹,突破中国,俄国高空预警系统。更加容易。但是,布什明明知道,这项耗资2300亿美金的浩大工程,对于目前的美国的经济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中国欧洲合作的太空计划,仅仅主要用于和平开发。如果不是NASA在01年提交美国华府的“太空研究报告”中恶意夸大中国夺取太空空间的企图。导致美国五角大楼以错误的判断,作出了荒唐决定:打击中国,俄国地球同步卫星。
  那么中国怎么会在计划中加入“TOPP13”方案?众所周知,中国被列强侵略过,掠夺过。他们遭受很悲惨的命运经历。在这个经历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怎么能够不首先“维护安危”?
 热导核子技术,目前世界范围内,可以使用的只有美国,俄国,欧洲,中国。至于说道普通的核武器,就是美国出版的《军事战争》刊物上,都详细的指出如何利用铀制作初级核武器。其方法步骤不能不说精确。这有必要在由中国去到处扩散吗?
  美国军事评估机构“埃斯多尔特公司”针对中国核武器所谓10年进度,申报美国国会:《威胁世界的中国核武器》。中国的战略核武器DF4,5,仅仅只有600枚。其中可以打击美国的只有不到120枚。其他中程导弹不过600-700枚。怎么可能威胁了美国本土?
  埃特尔化兹 先生曾说:中国就是一块可以任意塑造的大理石。是美国在把中国塑造成美国乃至世界的“洪水猛兽”。怎么会反倒埋怨中国人不理解美国?
  在亚洲,日本依仗美国势利,肆意践踏他国主权,譬如韩国独岛事件,日本公开扬言:打击韩国舰队。并且动用2支“宙斯顿”的1212舰队,威逼韩国舰队。同时美国盟友,美国却在故意偏袒日本。或者坐视不理。
 但是中国为了拿回黄海主权,出兵东海,美国人则恼羞成怒,不但在关岛西南海域架设X巨型可以雷达,而且美国海军还协助日本进行积极的军事准备。
  台湾岛是谁的?恐怕美国的智利缺陷者都知道吧?但是,为何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
  以上这些,可以看出,到底是谁在制造中国的武器军备快速增长?制造长矛是用来刺穿盾牌的,那么中国面临的自己本身就是到处是漏洞的盾牌,紧紧是稍加修补,怎么就会“惊天地!泣鬼神”那? 恐怕,鬼还是隐藏在真的鬼的心中吧。海外华人不见得都是反华分子。大多数都是爱国的。至少我们知道,没有中国的强大,没人会把我们当人看。▲
★ 揭开日本的核面纱:“183天内造出原子弹”★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454193.html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2006年06月09日
日本第一号原子炉的实验设备 摄影:孙秀萍
  对于日本人来说,“核”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字眼。由于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惨痛经历,很多日本人几乎是“谈核色变”。而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府却在核能技术开发上不断加大投入,力求保持世界领先位置。或许是因为日本民众对“核”的恐惧与厌恶,日本的核能研究机构都修建在偏远而隐蔽的地方。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东京东北的茨城县东海村的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希望揭开笼罩在日本核问题上的神秘面纱。  
▲精英聚集最多的研究机构
  在茨城县东海村的一片郁郁丛林之中,坐落着很多神秘的建筑。一般建筑从采光角度考虑,窗子多而且尽量宽大。可是这里的建筑却以密封式居多。这些外形上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建筑里,安装着上亿日元的尖端设备。如果不是事先被告知,记者不会想到这里是始建于1956年、日本最大的原子能研究机构。日本第一座核反应堆就在这里诞生,因此这儿也被人称为日本原子能的发祥地。
  走进很普通的大门,记者发现这座研究所外松内紧,戒备森严。入口处站着一名身材高大的保安,他的身后是一间“中心警备室”。进去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整齐低矮的灰色房子。这些灰色房子的旁边,很多工地正在紧张施工,据研究人员永宫正治博士介绍说,他们正在修建世界上最先进的质子加速器。
  永宫正治博士告诉记者,为了增强日本核能开发的力量,投入更多的预算进行尖端核技术的研究,日本政府在2005年将原来的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与核燃料循环开发机构合并,成立了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主要从事核能的基础研究开发,量子发射技术、核燃料循环利用以及核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整个机构共有员工4386人,其中700多人拥有博士学位,就连广告部也有不少人拥有博士学位。”永宫正治博士介绍说,很多研究人员都有欧美留学经历,英语非常流利。在和这些研究人员的交谈中,记者感觉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着自信和自豪。这种自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因为他们的高薪待遇。
  日本政府在原子能研究上十分舍得花钱,2006年,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就获得了政府2004亿日元(100日元约合7元人民币)的预算拨款。除了高工资之外,政府还提供各种“危险职种津贴”等。记者注意到,机构的食堂面对着宽广的庭院,小河流水,绿草如茵,胜过东京都内的高级饭店。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该机构随时都在招募研究人员,对于前来参加就职考试的人都会按照规定支付交通费。
  不过,由于该研究机构地处偏僻,不少研究人员的家属不愿意前来同住。很多人只好自己在附近租一间公寓,周末再回到位于大都市的家中与家人团聚。
▲零距离接触先进的核设施
  记者穿上黄色工作服,套上一次性塑料鞋,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入物质分析设施实验室。陪同告诉记者,这里所有的实验室都是密封的,不能有一点灰尘。为此,研究人员进入实验室之前,还要经过“风浴”,将身上的灰尘全部去掉,才能进入常年恒温的实验室。记者看到,里面的研究人员连头到脖子都是用特制的白色帽子“密封”起来,正在试验台前忙碌。
  在原子炉实验基地,记者见到了日本最大、世界第三大的原子炉。只见从原子炉的出口处列着三排整齐的设备。据介绍,一般的同类设备,中子只能进行一次取出,而使研究无法进行。但是这里却可以通过特殊的加速设备保证中子在前行分流中保持速度不变,原子炉的利用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参观完各种正在运行的实验设备之后,记者顺着台阶走进一个位于地下10余米的通道,一条直径足有1米的黄色金属管沿着通道伸展,密密匝匝的线圈和仪表连接着金属管的外壁。这里是大强度质子加速器设备的第一部分――线性加速器。
  陪同人员介绍说,这台耗资1500亿日元的大强度质子加速器,是全世界同类设备中规模最大的。主体设备将于2008年度开始运行,研究重点是对中子的各种利用。
  加速器开发总管、理学博士山崎良成对记者介绍说,通过这台加速器产生的中子束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分析。中子是比X射线性能更优越的“显微镜”。由于中子束会反射、弯曲或穿透物质,借助中子能将包括氢原子在内的小原子的整个架构一览无余。拥有这些特性的中子被广泛用于开发新的药物、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以及燃料电池等。
  此外,这个加速器还能降低核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核燃料。核废弃物处理是世界性难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目前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处理核废弃物的方法。日本也是采取传统的深埋方法。这些核废弃物即使被深埋地下千年,核辐射能也不会衰减。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废弃物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这台大强度质子加速器运行之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这项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山崎博士告诉记者。
▲有关“核武器”的提问引发尴尬场面
  既然来到了日本核能研究的最尖端机构,记者免不了提出一个最令世人,特别是亚洲邻国关注的敏感问题:那就是日本是否能够制造核武器。记者的问题导致了一个意外的场景:一时间大家面面相觑,一片寂静,场面十分尴尬。
  最后,还是山崎博士打破了令人尴尬的沉默。他承认,日本的技术确实达到了这个水平,“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日本不能制造也不能拥有核武器。早在1967年,日本政府就订了“非核三原则”,即“不拥有、不生产、不引进”核武器。在场的几位理学博士也都强调自己是在从事和平的核研究。
  在与日本人的交往中,记者经常能感受到日本人面对核武器问题敏感而复杂的心态。很多日本人把核武器当成一个碰不得的“伤疤”。尽管如此,日本国内还是经常冒出一些令人担忧的声音,有的还出自日本的政府高官之口。
  1995年3月,日本著名的《宝石》杂志披露:“日本能在183天内造出原子弹!”2002年4月6日,日本在野的自由党党魁小泽一郎公开扬言:“如果中国过度膨胀的话,日本就要制造核武器来‘反制’中国;日本核电厂里的钚完全可以制造出4000多枚的核弹头,我们在军事实力上不会输给中国!”2003年8月,日本一家杂志还开辟了专栏,辩论日本是否应拥有核武器,并继续发表了45位专家和评论员的文章,其中有人强烈主张日本应有核选择……
  这些令人不安的声音遭到了日本大多数民众的反对。“如果有人要想研制核武器,日本老百姓是不会答应的。”对核武器非常反感的山崎博士说。
  “和大多数日本人一样,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接受了有关核武器的教育。日本人是原子弹面世以来唯一的受害者,对原子弹的恐惧是外国人无法想象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能是我今天成为核能工作者的主要原因。”山崎博士说,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日本走向核武化。当记者问山崎博士对中国的核武器怎么看时,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赞扬了中国核研究人员素质很高。山崎博士曾与清华大学的核物理研究人员进行过学术交流。
  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核物质检测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朝鲜以及伊朗核问题出现之后,日本大大强化了微量核物质的监测技术。这里的数据中心已经与国际数据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0个放射线核观测所的数据会通过“国际中心”再发送到日本的“数据中心”,这样不管世界哪个地区进行了核试验,日本立即能通过分析判断出核实验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空气中漂浮的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核物质都能检测出来”。
▲日本越来越重视核能安全
  据媒体报道,早在1940年,日本陆海军就有核武器研制计划。所幸在美军的轰炸下,日本核武器研究计划进展缓慢。二战结束之后不久,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开始重启核计划,转而把研究重心放在核能的和平利用上。
  “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在日本越来越受到重视。”记者遇到的不少研究人员对自己的前途都很有信心。不久前,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抛出了一个中长期“核能立国计划”大纲,内容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核电站,并开展核能产业国际支援行动,积极参加美国倡导的“全球核能伙伴”计划等。尽管面临争议,日本仍在继续加强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尖端的核技术研究。
  日本现有核电站54座,其民用核电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名列世界第三,核能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0%左右。在原油价格高涨不下的背景之下,日本越来越重视利用核能。
  很多日本民众对此不以为然。在前段时间的一次对日本全国1052名成年人抽样调查的结果,74%的受访者对日本的核计划持“批评”或者“谨慎”态度,38%的受访者认为日本应该寻找其他能源。“核电站太不安全!”民众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日本核电站的多次事故。
  1999年9月30日,也是位于东海村的一家核燃料加工公司发生一起重大核泄漏事故,3名工作人员直接受到核辐射伤害,最终导致2人死亡,是迄今世界上仅次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最严重核泄漏事故。
随后几年,日本核电站又陆续发生数次故障,虽然没有造成核泄漏等重大事故,却把人吓出一身冷汗。为了让日本民众重新建立起对核电安全的信心,这两年,日本在提高核电安全性能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也加强了相关研究。▲
(《环球时报》2006年6月9日)
★ 中国和美国都低估了日本秘密储存80~90吨钚 ★
http://jczs.news.sina.com.cn/2006-06-09/1548376029.html
日企民用摇身可变军工 短期内能造一定数量核武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中国新闻网
  近来,日本媒体频频披露政府在高、精、尖武器研发和防卫厅改革方面的“大动作”。
  日本媒体先是报道,日美共同研发的海上拦截导弹试验成功,接着又有消息称,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三菱重工等企业又要同美国波音公司合作研制可改造成“超级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超音速客机。
  日本政府一系列举动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日本不是没有国有军工企业吗?其军工生产都隐藏在哪?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没有官办的专门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工厂,而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立了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军事工业。目前,在日本从事军事装备生产的企业约有2500家,这些军用装备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电机、东芝、富士通等20家大型企业手中。其他2400余家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承包、分包等方式获取生产权。这些大企业在制造汽车、船舶、发动机、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民用产品的同时,不断将民用产品开发中储备的尖端民用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
  ▲航空工业:生产作战飞机的设备技术可以自行解决
  目前,日本能够生产飞机的企业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从日本的军工生产和技术水平看,可以仿制F—15型战斗机、P—3C型大型反潜巡逻机以及MH—60型大型反潜直升机。日本还具备自行设计和制造高性能战斗机F-2的能力,这使得日本战时大量生产作战飞机的设备技术问题基本可以自行解决。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借助波音的技术,川崎重工业公司还正在研制PX反潜巡逻机和CX运输机,以取代当前在自卫队中服役的美制P-3C反潜巡逻机和C-1运输机。
  二战期间,日本曾动员部分汽车工业转产飞机。最近几年,日本每年的汽车产量都在1000多万辆。若按工业界通常以350辆汽车的资金和物质消耗折合为1架军用飞机换算,日本在战时只需要将30%的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转产飞机制造业,便可年产1万架以上的军用飞机。由此不难看出,日本的飞机生产潜力相当大,完全可以满足战时动员的需要。
  ▲造船工业:一经动员即可生产航空母舰
  日本有三菱重工、住友重机、日立造船等8家11个造船厂可以制造军舰。1998年3月,日海军第1艘8900吨级两栖登陆舰“大隅”号(有变相航母之称)服役,标志着日本已具备生产航母水平。
  目前日本制造舰艇的有三菱重工、住友重机、日本钢管、函馆造船、日立造船、三井造船等。由于日本的机械工业发达,它有足够的能力提供船用发动机和各种电子机械设备。如果日本能够将造船能力的20%转产军舰,按照5吨商船转产1吨军舰计算,每年可生产70万吨军舰,这几乎是现有海上自卫队舰艇总吨数的2倍。也就是说,届时,日海军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扩大6~8倍以上,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庞大的舰队。
  可以预见,日本在需要时,是能够快速扩充其海上力量的。不过这种扩充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果战争爆发后开始运作,就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转产军品。
  ▲军械工业:动员15%的能力即可年产坦克4万辆
  目前,日本主要有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和小松制作三家企业生产坦克,仅三菱一家就有3000辆的坦克年生产能力。日本的汽车工业还能够提供雄厚的转产潜力。80年代以来,日本汽车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1200万辆左右。如果未来发生战争,日本以15%的能力转产坦克,可年产4万辆左右。假定未来战争日本陆军按每1个步兵师装备60辆坦克的标准计算,即可装备660个师,若按目前日军坦克师编配232辆坦克计算,则可装备172个师。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火炮最高年产量(1943年)为5900门。目前,日本生产火炮的主要企业有日本制钢所、三菱重工、小松制作所、丰和工业等厂家,年产能力近万门。日军现装备各种火炮5000余门。二战时(1941年),日本用于生产火炮的钢材占当年钢产量的3%。如以1990年日本钢产量10347万吨为准计算,以3%即210万吨钢制造火炮,按每门火炮用钢10吨估算,可年产火炮30万门以上。
  ▲导弹工业:完全有能力生产战略和战役导弹
  二战后,日本很重视对战术导弹和大型火箭的研制工作。目前日三军装备的导弹有90%是国产战术导弹,其性能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种防空导弹的制导技术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海湾战争后美国国会对“麻雀”空空导弹的调查发现,其最复杂的制导系统的电路、电子芯片等组件都是从日本、德国进口的。据称,日本采用尖端技术生产出一种名为“惠子”的肩射对空导弹,其性能优于美制“毒刺”式导弹,命中率几乎达到100%。
  需要指出的是,在日本生产导弹的有关企业中,生产电机和洗衣机电机的厂家占有很大比例,这为战时转产导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只要需要,日本完全有能力发展战略和战役导弹。
  ▲核工业:一经动员短期内即可生产数千枚核弹头
  毋庸置疑,核武器问题是最近有关日本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技术上说日本毫无疑问具备发展核武器能力。它从二战以前就开始研究核武器理论,战争期间在纳粹德国的帮助下进行过核武器发展的摸索,但只是限于原料来源,没有发展出实用化的核武器。战后,日本恢复了核研究,截止到2003年末,它拥有多套原子能发电设备,发电量占日本总发电量的45%。日本还大量储备了核原料,据不完全统计,它目前拥有天然铀1300多吨,钚54吨以及大量钍和浓缩铀等。可以说,日本的确有足以制造数千枚核弹头的原料。据专家们估计,到2010年,日本钚的储存量将达80~90吨,能制造约12000枚原子弹,成为世界上储存钚最多的国家之一。
  此外,日本在核科学上的人员建设非常扎实,从事原子能研究的单位达到600多个。总之,日本在短期内能够制造出一定数量的核武器,这是毫无疑问的。
  由此可见,日本军事工业生产潜力巨大,具有十分惊人的战时转产能力。一旦需要,日本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将会迅速地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速度增长。有人惊呼,如果日本战后和平招牌之一的“武器出口三原则”被废除,那么日本制造的军用产品就会像其家电产品一样出现在全球。▲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朱伟 陈文龙
★ 中 国 大 飞 机 项 目 面 临 深 陷 名 利 场 风 险(二)★
http://news.milchina.com/2006/6-8/16848.html
  ▲“大飞机不能搞成形象工程!”
  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支持下,作为中国大飞机项目必然的承担者,目前中国一航认为,发展干线飞机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正在进行的ARJ21新支线飞机搞成功走完。“新支线飞机是整个中国民机走完的第一步。”上述航空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ARJ21去年年底把图都发下去了,现在4个厂(沈飞、西飞、成飞、上飞)正在全面生产,到2007年年底就要总装完成,2008年首飞、取证(适航证),2009年建国60年之前交付客户。”
  他介绍说,ARJ21新支线客机是70-90座飞机,后续还会发展到105座机。“这期间,一方面将通过ARJ21的商业化运作理解、把握和熟悉市场;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对150座以上、70-150吨大型客机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和准备。”他认为,中国航空工业目前最缺乏的是商业化运作的经验和能力,“这方面急功近利不得”。
  “当然,现在大型飞机的立项,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但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应该先启动大型运输机的研制。他不否认,对大型运输机的研制,中国一航2002年年底就已经摸透了国外关键技术,技术攻关、预研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如果现在立项,飞机可以马上进入研制、发图并进入详细设计阶段,6年左右就可以拿出大型运输机,包括军用运输机和民用货机”。
  之所以如此,按照他的解释,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市场”二字。“对大型飞机立项,应该有明确的市场定位,那种‘不管卖得出去卖不出去只要造出来就行’的办法,在现代市场化环境下根本行不通。”他坚决指出,“民用大飞机不能搞成形象工程。”
  事实上,中国航空工业在民机发展上吃过最大的亏正是市场。在这方面,无论是两大航空制造集团还是发改委和财政部,都经历过深刻的教训。某主要进行农用飞机研制的单位一位工程师为《商务周刊》讲了一个业内人所共知的故事。
  “我们为了要卖飞机,就得找一个买飞机的。谁来买飞机?通用航空公司经营非常困难,没钱买不起飞机。怎么办呢?我们就向发改委呼吁,向农业部呼吁,宣传农林航空非常重要,造林飞播非常重要。”于是,在发改委支持下,运作下来一笔钱,作为政府采购的形式买飞机给通用航空公司用于农用航空,解决了飞机的买主问题。
  “但光有飞机不行啊,还得运作飞机的运营成本,谁来承担?”他告诉记者,现在农田都因为承包分割为小块,飞机灭虫面临收费难的问题,“财政部说市场经济谁得益谁收费啊,但100亩地要杀虫子,里边有30亩地的人坚持不洒药自己就行,这个钱怎么收?收不上来就没法干。于是我们又去运作,协调财政部在农业部、林业部的预算中增加一部分费用,用来支付。”
  “我们是一个制造商,我们卖飞机就行了,但整个过程我们全要运作,组织人大代表在人大会上呼吁,组织政协代表给政府提提案,帮着发改委向国务院写报告,在财政部上上下下协调游说。”他哭笑不得地说,“为了卖产品,整个开拓市场的事全是我们干,怎么使用产品我们得教会用户,用户买不起产品我们帮他找钱来买产品,用户使用产品牵涉到下一方面的市场,我们还得帮他来解决市场运营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把这飞机卖出去。”
  “发展产业不是搞试验室,必须有规模。咱们国家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试验室能造出来,但是成产业、成规模却非常难。”因此,虽然不属于同一系统,但这位工程师非常理解中国一航的苦衷,“他们现在第一位的问题是怎么把这架飞机(ARJ21)造出来,还没有遇到在市场化条件下怎么把这架飞机卖出去。中国航空工业实际上造飞机已经很难,卖飞机还没有走到大规模商业营销的地步,甚至可以说还没有任何一架大型民用飞机经历过商业渠道的营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航的思路可能是比较现实和理智的。”
  这一点,中国一航也非常清楚。上述那位研究人士感慨地告诉记者,“搞民机不像搞军机,军机我们第三代战斗机和特种飞机都能搞出来,但民机不一样,民机是老百姓用买票来否决你,不买你的票你就完了,出一点事故你的名誉就扫地了。”
  最令其倍感压力的是中国民航市场的高标准竞争。“中国民机市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民机没有‘全运会’和‘省运会’,上来就是‘奥运会’。”他介绍说,目前中国市场早已是国际竞争了,“波音777进来了,A380进来了,波音787进来了,两大寡头在中国几乎是什么最先进最贵就向中国卖什么。”而他在美国考察却发现,美国航空公司现在甚至还大量使用很破很旧、在国际市场上不成气候的波音727。
  “反观中国市场的消费心理,老百姓只愿意买宽大豪华飞机的票,航空公司只购买最好的、最舒适的、最安全的飞机”。在他看来,这就是当前中国航空市场的现实。
  为此,中国一航格外小心地走民机市场化道路,采取了国际上通用的商业化模式研制ARJ21,在上海成立了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以股份制形式由一航以及西飞、成飞、沈飞、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试飞研究院等14家企事业单位组建。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作为ARJ21项目法人主体,对该机进行研制、组织生产、获取中国和国外试航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工作。
  现在,在新组织体系下,中国一航将原来设在西安的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和设在上海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合并,组建成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把中国搞民用大型飞机的两股力量合并,研制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4月28日,经过国防科工委专家评审,历经27个月图上研制后,ARJ21-700转入全面制造阶段。
  然而,大飞机的立项依然处在“拉锯战”中。尽管在政府部门不占上风,但在舆论上,上马干线大飞机的观点在气势上完全压过了“先支后干”派。
  中国一航一位不愿意公开身份的人士告诉《商务周刊》,“不否认我们有自己的利益判断,尤其是作为一家正在向市场化、商业化变革的军工企业,我们不得不考虑成本和效益。”他坦言,科技部对自主创新的坚决态度,在军机上自主创新实现突破的中国一航对此深表赞赏和认同,但他强调:“科技部可以只考虑技术,可我们不但要考虑技术,还要考虑市场需求。”事实上,这一点也是财政部和发改委考虑最多的问题。
  “而且,脱离开军品需要单独发展大型民用干线飞机,不但财力达不到,而且也不适合当前国家现实需要。”这位人士几乎是向记者剖白到,对大飞机的渴望,谁也没有中国航空工业这么强烈,“但因为民机工业的特殊性,其竞争完全是彻底的全球化竞争,在高度垄断的环境下,不是谁想进入就进入的”。他坚决反对单纯从技术看待大飞机,单纯从国内市场角度看待大飞机的竞争。
  ▲双寡头的“绞杀战”
  目前,中国民机市场被波音、空客“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实际上就是全球民机市场的缩影。按照中国一航 民机部部长汪亚卫向媒体的解释,民机市场是全球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特别是干线飞机,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洲的空客公司已经完全瓜分完了全世界市场,绝不允许任何第三家进入,不管是西方公司还是东方公司”。
  中国一航 总经理刘高倬总结了中国民机制造和国际合作20多年的经验,得到的结论是:“对属于高科技领域的航空工业来说,占据领先地位的先行者,为了保持其对技术的垄断地位和丰厚的利益,是不会愿意让后来者轻易与自己分享这块市场的,这是现实,也是一种必然。”
  这个事实几乎完整地展现在近40年来的国际航空工业市场争夺史中。
  1月31日,加拿大庞巴迪宇航公司宣布:“目前的市场情况表明,现在启动C系列大型干线飞机计划为时尚早,公司将把C系列飞机i项目的人力和物力转移到支线飞机和涡桨飞机业务上,以满足支线航空对于80—100座飞机的未来需求。”这则小消息背后隐藏的含义是,这家世界第三大民机制造商企图冲击干线飞机市场的努力终于“胎死腹中”。
  庞巴迪公司一直活跃在波音、空客不太关注的支线飞机市场,占有20-92座支线飞机市场的41%份额。2003年年底,不甘心干线飞机“双寡头”垄断局面的庞巴迪决定研发以110座的C110和130座的C130为基础的C系列飞机。这家公司把C系列定位于大支线小干线飞机,其研制总裁是从波音公司“挖”来的原737项目总裁,并联合英国搞C系列,2年多投入大量资金和上千人研发团队,甚至一度邀请中国参加。
  C系列使用了大量类似于波音737 和A320的干线飞机技术,直接进入了与空客A318和波音737-600的竞争地盘。此举马上遭到波音和空客强烈反弹,在两大“寡头”的影响下,全球没有一家发动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敢于”拿出实质动作支持C系列研发,庞巴迪公司的计划成了“空中楼阁”,不得不黯然“撤火”。这也标志着目前全球挑战波音和空客垄断的航空制造力量基本“灭绝”。当《商务周刊》就此采访庞巴迪公司时,原本同意就此发表意见的中国市场负责人,最终也在总部要求下取消了采访。
  其实,在波音、空客垄断阴影下,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失败代价并不算高。近20多年来,面对波音、空客的垄断挤压,包括开发出运十的中国上海飞机制造厂在内的许多航空制造企业,或破产,或被兼并,或退守小型飞机市场,均是一败涂地。其中,遭遇最为惨烈的就是印尼飞机工业公司。
  印尼被誉为“千岛之国”,岛与岛之间非常需要航空运输。在苏哈托时代,印尼决心全力发展自己的民族航空工业,领军大旗交给了在德国学习飞机制造的B•J•哈比比博士。这位后来官至印尼总统的航空专家,一手建立了国营印尼飞机工业公司(IPTN,努桑达拉公司)。
  在哈比比的主持下,印尼飞机工业公司从西方大量引进专家,同时派出大批工程师到西方学习航空制造,公司鼎盛时期员工近2万人。倾印尼举国之力的印尼飞机工业公司,先是与西班牙合作研制了30-50座的CN235,全球销售表现不错。而后,印尼飞机工业公司独立研制出70-90座的螺旋桨飞机N250,这一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型,得到了印尼11亿美元国家预算的支持。亚洲金融风暴前,世界航空界提起支线飞机“后起之秀”,代表者就是印尼。
  但就在N250试飞超过上百小时、国内订购量达到上百架、还差一年就可以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欧洲联合航空局(JAA)适航证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印尼经济瘫痪。随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入印尼经济,对印尼经济诊断后得出的病因之一就是:印尼政府把国家很多财富投到航空工业,干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最后,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应援助印尼,但附带条件之一就是“一分钱都不能往飞机上投”。
  印尼飞机工业公司随着亚洲金融风暴被冲垮了,其优秀人才大部分都被波音、空客吸收。事后有西方媒体披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背后,其实也有波音和空客的“黑手”。印尼当时在N250的基础上提出要搞一个110座的N2130,这雄心勃勃的一步,实际上就是想参加到大飞机俱乐部里去。对波音、空客而言,这无疑是吃“禁脔”的“大逆不道”之举。
  尽管相互间竞争激烈,但对待后来者,波音、空客却很能团结一致,无论东方、西方,无论是敌是友,只要敢于挑战其大飞机市场禁地,格杀勿论。科技实力超群、紧跟欧美路线的日本,曾经也在航空工业尝试搞出了60座的YS11支线飞机,虽然技术成功,也生产了182架飞机,但在波音的挤压下失败,日本政府最后损失了330亿-360亿日元,自此完全退出民用飞机的独立研制。同命运的还包括荷兰110座的福克100和德国70-80座的多尼尔728。现在,荷兰福克公司1996年已经破产,日本航空工业则一直是波音和空客的“打工仔”。
  因此,100座以上飞机一直是世界民机市场“禁飞区”。波音、空客可以允许外来者有限度进入狭窄的支线飞机市场,但其主持的大飞机市场坚决不容染指。《商务周刊》了解到,中国掀起的大飞机项目议题,已经引起了波音和空客的高度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公布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后,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在公开场合宣布“十一五”要启动民用大型客机。对此,波音和空客的态度非常明显,通过许多渠道暗示将全面封杀中国与大型飞机有关的所有技术的输入。
  波音公司当即推翻了原本商议好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签署的“中国和波音公司加强航空工业合作备忘录”的主要内容:将原本中国公司转贸生产由目前6000万美元左右提高到3亿-5亿美元规模,改变为5年时间上升到1亿美元左右。而且波音777项目根本没让中国进入,既使只拿到两个很小合同的波音787项目,尽管得到了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的批准,但也被美国国防部以“民用飞机里面有技术可能转让给中国”为由取消。甚至,波音近期向一位访美的某航空制造部门负责人询问中国大飞机项目一事时,放出风来说,其波音737下一代将全面覆盖90-240座的飞机。
  空客公司封杀的态度同样蓄心积虑。空客公司同意考虑将A320在中国组装,选择的地点是航空制造技术一片空白的天津或珠海,而非中国航空工业力量雄厚的上海和西安。而且合作企业选择的是几乎没有大型飞机制造力量的中航二集团,而不是具有民机研制实力的中国一航。即使在华合资成立的一家航空维修和改装企业,合资单位选择的也是上海航空公司,而不是飞机制造企业。▲(未完待续)
★ 解密档案摘录:围绕审判美国间谍的中美外交斗争(二)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94168&typeid=14
            美国空投特务罪行展览会上展出的美军间谍飞机残骸
  当时还没有直升机,对从事间谍活动来说,这个装置还是很有用的。
  此时,唐奈负责操纵杆子,费克图充当“绞盘手”。
  就在这时,密集的炮火从地面发射过来,飞机来不及逃跑,已被炮火击中,晃晃悠悠地朝地面扎去。
  火光照亮了夜空。
  唐奈和费克图见情况不妙,紧急跳伞逃生。
  随着巨大的爆炸声,飞机落地,两名驾驶员同飞机一起葬身火海。
  唐奈和费克图捡了条性命,被我公安部队活捉。
  在打扫战场时,解放军战士从飞机的残骸中发现了卡宾枪、冲锋枪、无线电台、收发报机等武器装备和间谍工具。
  检察员宣读完起诉书,审判长开始审讯。
  审判长: 你被捕以前在美国做什么工作?受过什么训练?
  唐 奈: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受过间谍训练。
  审判长: 训练内容和目的是什么?怎样训练的?
  唐 奈:训练的内容是爆破、辨认地图、无线电等。这一切训练都是秘密的,都是为了在共产主义国家进行恐怖破坏和武装暴动的。
  审判长:你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到日本厚木去训练过中国人吗?
  唐 奈: 训练过,现在法庭上的这几个人都是我训练的。
  审判长:你亲自到中国来过几次?
  唐 奈: 两次。
  审判长:干什么的?
  唐 奈:一次是一九五二年八月,我坐着飞机,飞入中国吉林省上空,给空投在吉林省的一个空降队送粮食和物资。一次是在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乘坐C-47型飞机飞入中 国领空,为了要从空中取走李军英。
  ……
  审判长询问之后辩护人发言,为唐奈和费克图担任辩护人的是公设辩护人赵希伦,此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刘度、吴英、马骏三位教师为其他被告担任辩护。
  辩护人:美国侵略集团是专门从事侵略的,被告在这个集团统治下受了反动教育,以至做了特务。许多被告年纪还很轻。被告犯的罪行除被告自己应负的责任外,还应归罪于美国的 侵略集团;其次,被告和臭名昭著的美国特务头子比起来还是罪恶不大的特务。这些情 况请审判长在量刑时参考。
                 ▲军事审判庭审判长宣读判决书
  审判长问被告:“还有要说的话吗?”
  唐奈忙说:“辩护人说的好,请法官开恩。”
  最后,全体起立,听取审判长的宣判。
  唐奈等面带紧张之色,直愣愣地盯着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
  审判长宣判道:
  被告约翰•托马斯•唐奈判处无期徒刑;
  被告理查德•乔治•费克图判处徒刑二十年。
  ▲接下来审理的是美国间谍阿诺德案。
  1953年1月12日下午,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五八一空中补给通讯联队上校司令阿诺德,带领美军第九十一战略侦察中队少校作战官包莫、上尉机长维地等14人,驾驶由B-29轰炸机改装的侦察机从日本横田基地起飞,在晚上9点15分从我安东(今丹东)地区侵入中国领空,进行战略侦察。
  解放军空军部队发现敌情后,战斗机立即起飞迎敌,在安东西北十五公里的五龙背火车站附近上空将其击中。
  阿诺德等慌忙跳伞,结果有三个人当时就摔死了。
  阿诺德和其他11个人逃过一死,趁着夜幕躲藏起来。
  第二天一早,附近的村民发现了挂在树上的降落伞和摔死的美国人尸体,立即组织起来搜山,很快,浑身血迹斑斑的阿诺德和他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同伴一一被村民抓获。
  经审理,军事审判庭判处阿诺德徒刑十年。
  中国政府选在这个时候审判美国间谍,是跟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疯狂的反华活动分不开的,是我们整个对美斗争策略的一部分。
  当时美国政府对新中国是又恨、又怕、又无可奈何。从1949年开始,美国就想建立一个“太平洋军事联盟”,以便包围、封锁和遏制中国。这其中也包括跟台湾建立军事同盟。
  ▲当时美国朝野对台湾有两种意见:
  一是提出让台湾独立,考虑到“台湾独立”的提法恐怕很难让包括台湾人在内的中国人民接受,可以改为“台湾自治”。
  第二种意见是以麦克阿瑟等军人为代表的,主张出动美军直接占领台湾,或者由联合国托管,交给美军派兵驻守。
  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了一个题为《中国的危机———对于美国政策的审查》的演讲。据说这篇演讲被称为“艾奇逊国务卿历来所发表的演讲中最卓越而又最引起争议的讲话”。
  艾奇逊在演讲中声称,美国要建立一条北起阿留申群岛,经过日本、琉球群岛,南到菲律宾的环形防线。
  这个联盟后来没有搞成。
  于是,美国改变方式,转而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签订所谓“安全条约”,或“共同防御条约”之类的东西,其中包括计划跟台湾国民党当局也签订一个“共同防御条约”,制造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阻挠我解放台湾。
  1954年8月3日,杜勒斯公开宣称,要用美国的海空军力量来“保护台湾和澎湖列岛”,半个月之后,艾森豪威尔宣布要以美国第七舰队干涉台海局势。
  19日,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率领6艘军舰耀武扬威地侵入浙江的大陈岛海域,并且有160多架飞机配合行动。
  美国死命要保台湾,目的就是要把台湾作为它遏制中国大陆的前沿阵地。
  中国政府当然不能容忍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
  解放台湾本来是解放战争的一部分,早在1949年夏天,中央军委就已经命令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进行攻打台湾的作战准备。
  以后,解放军又组建了空军、海军和空降兵部队,为渡海作战做准备。1950年5月舟山群岛战役之后,三野命令所属的12个军50万人做好攻占台湾的准备。这个时候,朝鲜战争爆发,我东北边境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央决定将主要兵力开赴东北,组建东北野战军,以后志愿军入朝参战,三野解除了攻占台湾的待命状态。
  朝鲜停战之后,美国人害怕中国腾出手来解放台湾,加紧对台湾的保护,台海局势骤然紧张。在这同时,美国派出大批特务潜入中国大陆,实施破坏和颠覆活动。
  审判美国间谍案,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俗话说“不见棺材不落泪”,而美国人是见了棺材也不落泪。
  对两起美国间谍案的公开审判通过广播传向世界,证据确凿,使美国颠覆、破坏新中国的罪恶行径暴露无遗。美国政府得到消息后非常恼火,迅速做出反应,予以抵赖。
  12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怀特就此事向记者发表谈话,他说: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显然将进行他们能够进行的一切宣传来设法为他们昨天的行为辩护。这种所谓空投间谍分子的故事是北平电台的老一套的说法。”
  同一天,美国国务院也发表了一个抗议声明,声明里说:唐奈和费克图是美国陆军部在日本雇佣的“文职人员”,美国方面一直以为他们在1952年11月从朝鲜飞往日本的一次飞行中死亡了。“他们如何落入中共手中,美国是不知道的,……今天北平的广播是我们第一次听说他们被中共拘留着。”
  接着,美国国务院指令美国驻日内瓦总领事戈温,约见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沈平,提出口头抗议。
  当时中美就是这样针锋相对,毫不留情。而从斗争方式和策略上说,基本上可以概括成“文攻武卫”。
  所谓“文攻”,就是打笔墨官司,针对美国的反华叫嚣和无理指责,借助新闻媒体,发表声明、谈话或公布文件等。当然还包括在各类国际会议或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地较量,像朝鲜板门店谈判、日内瓦会议、中美大使级会谈,以及对美国间谍等犯罪分子的审判。
  至于“武卫”,就是真刀真枪地干,像在朝鲜战场、在保卫东南沿海的战斗等等。
  所以,对于美国的抗议沈平当即断然驳回。
  本来美国政府一直是坚持绝不跟中国直接接触的,所以,当记者问道日内瓦的这次接触时,美国国务院新闻官苏丹姆只好自己给自己打圆场说:
  “美国同中国共产党政权进行交涉的途径不是外交级的,而是领事级的。利用这个途径是为了所有被北平政权冤屈地拘留起来的美国人的利益。”
  在通过日内瓦发出口头抗议的同时,美国人又请英国政府出面帮忙。
  11月27日,英国驻华代办杜威廉将美国政府的抗议照会转到我外交部,声称:
  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判处11名美国武装部队人员及陆军部雇佣的两名美国平民徒刑之与道义不符的行为提出强烈抗议。”
  美国人还在照会的最后发出威胁道:
  “中共当局应当记住,美国人民迄今一直自制地忍受着的中共对美国国民所犯的一大串暴行的纪录,已经由于中共十一月二十三日的声明而大大地扩大了。”
  美国人的威胁当然不会吓倒中国人民,不过上面所说的“一大串暴行纪录”恰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美国对中国的破坏和渗透其实是有目共睹,尽人皆知的。
  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间谍机关就不断派遣间谍特务潜入我国内地,特别是随着人民政权的日益巩固,美国和国民党集团向大陆派遣特务的行动也更加紧锣密鼓地进行。美国的一些官员、政客对此也不避讳。
  还在1949年夏天的时候,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麦钱特在美国国会就“情报工作”作证时就曾说过:
  “我们不能忘掉有四亿五千万人民的中国,为了获得可靠的情报,并根据这些情报作为我们制定政策的基础,这一问题将加倍繁重。因为我们在那个国家内不再有我们的领事机关了。”
  当年曾任中国战区美军总司令的魏德迈则更加露骨地说:
  “我认为现在从台湾进攻大陆是不适时的。最好的办法是阻止共产党,使他们在远东的进展得不到巩固。这首先可以从派遣特务人员进入该国入手。”
  美国甚至有人主张在中国建立一支游击队,对此,档案记载了1953年2月2日美国《新闻周刊》刊载文章称:
  尽管这件事可能遭到否认,但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确打算在加紧对苏冷战的时候,大大地倚重颠覆活动和破坏活动。虽然很少人知道,事实是美国早已大事对中国大陆上的共产党进行着这种活动。过去这种情况之所有秘而不宣,原因之一就是华盛顿官方害怕,如果把美国已经采取这种“肮脏”做法的事实予以揭露,那么美国公众可能将因此感到震惊。
  另外,根据档案中保存的当时我公安部的公报显示,从1951年到1954年间的不完全统计,美国和国民党特务机关一共向中国大陆派遣了230多名特务,空投了包括六O迫击炮在内的各种轻重武器上千件,弹药十几万发。足以显示美蒋特务机关用心之苦和颠覆活动之猖獗。
  美国国务院气汹汹抗议的同时,美国国防部、海军部、远东空军司令部也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在对中国政府进行攻击、漫骂和威胁的同时,一致否认曾派飞机进入中国领空。远东空军司令部发言人说,阿诺德等“从来不曾飞到对方的领土上空”,说他们当时的飞行是“去北朝鲜上空执行散发传单的任务”。
  至于唐奈和费克图,这个发言人干脆说,“这两人偷乘了一架民用航空运输公司的飞机,这架飞机在1952年12月2日在汉城和东京之间上空神秘地失踪了”。
  对于这种破绽百出的表态,不要说别人,就连美国和西方的记者也很难相信。
  因为按照远东空军司令部所说的“偷乘飞机”的时间,当天正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到汉城访问的日子,当时机场“正处于极其森严的战时警卫当中”,只有持有特别许可证的人员才能够进入机场,在这样的情形下,唐奈等偷乘飞机之说,显然十分可笑。
  合众社记者当时就提出疑问,在如此时刻,如果没有命令,唐奈等怎么能上了飞机,而飞机又怎么会飞到中国去了。
  发言人则难以自圆其说,搪塞道:
  “这架飞机已载运货物到汉城并且卸下了货物,乘客们要求准许乘这架飞机飞返东京。因为是在夜间飞行,也许由于当时的特别安全措施而奉命驶入一条不熟悉的路线。”
  美国各方纷纷狡辩,而始作俑者美国中央情报局则任凭记者如何打探,就是一言不发。它也许是觉得,此时一言不发总比陷入被外界追问的尴尬可能要好些吧。
  美国人的狡辩核心内容就是两点,一是否认曾进入过中国领空,二是说唐奈、费克图等是“平民”。他们是在作从南朝鲜的汉城前往日本东京的例行飞行。
  然而有趣的是,当唐奈和费克图被俘之后,从他们身上缴获了一张地图,这不是日本东京的地图,而是一幅美国军方航空测绘的二十五万分之一的中国吉林省安图县的地图。在地图上面还标有一个箭头,指向安图县老岭区。正是他们被击落被俘的地方。唐奈自己也承认,这是他们预定接头的地点。
  更有意思的是,跟地图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中英文对照会话表,在每个英文句子后面,标着汉语的发音,其中包括下面这些句子:
  我是朋友;
  请你帮我;
  我渴、饿、冷、病了、受伤,带我到中国医院去;
  中国兵顶好;
  你有暖和衣服吗?
  看来他们已经有了万一被我击落的“应急预案”。
  1954年12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谈到这个件事情时用讽刺的口吻说道:
  “这就是准备到东京去的‘平民’,却带了这样一张会话表。很显然,他们不是什么到东京去的‘平民’,而是被派到中国来的美国间谍,而且,他们也给自己设想了这样的情况:飞机被击落下来,又饿、又渴、又冷、又负伤的美国‘平民’在中国的山林中徘徊着,遇到了第一个中国人,赶紧掏出会话表来,用了第一句:‘我是朋友。’接着就‘请你帮我’,‘我渴了,饿了,冷了,受伤了’,然后拿出准备好的钢笔、手表:‘我会报答你’又准备献媚地说:‘中国兵顶好’。可是顶顶要紧的还是自己的性命,又冷又渴,只得再三请求:‘你有暖和衣裳吗?’。”
  至于唐奈的身份,美国政府说他是“平民”,而唐奈自己则供认,他是1951年6月参加美国间谍机关中央情报局的,当年12月被美国中情局派至该局驻日本间谍机关工作,在日本茅崎附近的秘密营房,担负训练特务和对中国进行空投特务的任务。训练内容包括:教授特务地下作战如何建立交通线、如何在交通线上刺探情报,如何救护被击落的美国空军人员,如何徒手自卫等。
  ▲美国人的反应早在中方预料之中。
  按照既定的方针,章汗夫回信给杜威廉,表示:
  我国政府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判处十三名美国间谍案,罪证确凿。你来函所附美国政府文件,碍难接受,特予退还。
  美国人也知道,他们的所谓“抗议”不可能为中国政府所接受,而且他们的威胁也绝无吓倒中国的可能。于是,它变换手法,准备通过由它操控的联合国,来对中国实施压力。这就引出了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出面“斡旋”和后面一系列的外交较量。
  从解密档案可以看到,美国国务院的计划是,通过联合国这个舞台,把间谍案炒作弄大,“把问题扩大到把被共产党中国监禁的一切美国人都包括在内”。炒作的方法是,把间谍案同朝鲜问题、战俘问题扯到一起,联络跟美国立场相同的国家,在联合国大吵大闹,提请联合国大会讨论。
  于是,美国国务院将其抗议照会的副本递交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要求他向其他会员国散发。
  美国国防部也发表声明,声称被中方判决的11名美国人“附和日内瓦战俘公约所规定的战俘身份”,“扣留他们的做法是显然违反朝鲜停战协定的”。
针对美国的叫嚣,外交部立即研究相应对策。▲(未完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