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9、时间篇:智者超越时间,庸者顺应时间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
今 日 看 点:2015-10-12▲◆★●■☆
中央军委巡视组已开始巡视总部机关★★★★
http://news.ifeng.com/a/20151011/44814179_0.shtml
中国“忍辱”难弃朝鲜“蜜月期”将临?★★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0/4626850.html
毛终生信奉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斗争哲学”(上)★★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0/4626905.html
毛终生信奉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斗争哲学”(下)★★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0/4626905.html
中国夫妻到底缺什么,看看你家缺不缺?★★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510/68132/211671.html
奥总拿加州高铁项目换了习总300架的波音大单★★★★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1/4627593.html
中央军委巡视组已开始巡视总部机关★★★★
http://news.ifeng.com/a/20151011/44814179_0.shtml
2015年10月11日 澎湃新闻网
原标题:继大军区和军兵警种之后,中央军委巡视组已开始巡视总部机关
继解放军七大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等大单位之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巡视组已于近期开始对中央军委总部机关开始巡视。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日前获悉,经中央军委批准,2015年9月28日至11月10日,中央军委巡视组对总装备部党委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视。这次巡视为专项巡视。
总装备部是中央军委四大总部机关之一,是负责组织领导全军装备工作的领导机关。现任部长由中央军委委员张又侠上将兼任。
中共十八大之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巡视组从2013年12月起已先后完成对解放军七大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等大单位的巡视。
其中,按照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从2013年12月开始,中央军委巡视组用近1年时间,分3次对解放军7个大军区党委班子及其成员进行了巡视。
随后,2015年2月到4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巡视组又对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党委班子及其成员进行了巡视。
2015年8月3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党组织实行巡视制度的规定,由中央军委参照本条例制定。▲◆★●■☆
中国“忍辱”难弃朝鲜“蜜月期”将临?★★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0/4626850.html
多维 2015-10-10:北京时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率团抵达平壤,展开对朝鲜的连续4天的正式友好访问,并将出席朝鲜执政的劳动党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相对于10年前由政府层面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带队出征,刘云山的到场显然规格更高。考虑到近年来中朝关系转冷趋势,中国方面此一安排,持续压低弃朝言论。而不久前中国红十字会向朝捐款10万美元的动作,则是当下处于变化之中的中朝关系的缩影。中国的无奈和窘境屡次被揭开,但中朝两国关系却也有着乱中向好的迹象。
正如中朝“血盟关系说”在中国已经破产,习近平在给金正恩的新署函里强调的是中朝“友谊”,而朝鲜官媒朝中社则依然强调“朝中关系不是单纯的邻居关系,而是扎根于以鲜血凝成的友好传统的战略关系”。这些分歧显示出中朝之间的分歧,但也说明两国间依然存在着较为坚固的密切关系。习近平与金正恩都需要一段时间来相互适应,而此次刘云山访朝,以及金正恩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可能意味着中朝将迎来迟到了的“蜜月期”。
中朝“蜜月期”或将至 中朝关系“四大支柱”动摇
金正恩上台之后,洗清张成泽等亲中力量,不顾中方意见强行进行第三次核试验,试探对日俄等方面的外交突破,朝鲜“去中国化”态势明显,许多动作甚至对中国多次构成挑衅与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外交则早已完成了去意识形态色彩,国家利益驱动了其外交方向的调整。习近平一代上台之后,这种外交转向更加明确。在这种情况下,中朝嫌隙被凸显出来,甚至渐有分道扬镳之势。
虽然如此,这些变化主要是相对于先前外界普遍所持的中朝两国“过从甚密”的观感。习惯于揣测而不是依据有限的事实对闭塞神秘的朝鲜政治进行客观分析的观察者经常把朝鲜的细节变化无端放大,中朝之间的裂痕也有被夸大之嫌。朝鲜追求独立与自尊的新外交,必然导致对中国依赖性的降低,继而出现挣脱中国影响的努力。而中国也不会一直被朝鲜捆绑拖累。双方的分歧确实难以避免,但是对于这种分歧的方式和程度需要更为理性地去认识。至少目前来看,这种分歧多停留于表面,都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未来双方分道扬镳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朝鲜无法完全脱离中国,中国也难以完全抛弃朝鲜,遑论相互为敌。
历史上中朝之间亲密而特殊的关系有着至少四大支柱:意识形态、战争合作历史、国际外交以及地缘政治。在意识形态层面,中朝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使得两者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在历史层面,中国曾支持金日成的抗日战争,并参加过代价惨重的“抗美援朝”战争,是金日成家族建立和巩固政权当之无愧的最大贡献者;在国际外交层面,中共执政之初的中国很快陷入外交困局,美苏冷战使中国处境艰难,而朝鲜一度
是中国在国际上屈指可数的支持者之一,其领袖金日成在中国享有极高规格的待遇;最后在地缘政治层面,朝鲜被视为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方面的缓冲区,失去朝鲜将使中国直面美国压力。
现今,这四大支柱中的前三个都已严重动摇。中朝意识形态已是貌合神离,或者说意识形态对两国关系已经不再具有作用力;中朝历史合作尤其是中国的“抗美援朝”早已被朝鲜方面有意忽略和掩盖;朝鲜的裹足不前对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中国的外交也越来越体现为负资产。但是地缘政治层面的共同利益基础却依然牢不可破。尤其是在中国崛起,面临美国、日本针对性的强力压迫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在地缘政治层面,朝鲜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中国难弃朝鲜 “蜜月期”将临?
朝鲜有很多可能性变化都令中国难以承受,比如朝鲜倒向美日一边、朝韩战争、朝鲜核武器失控、朝鲜难民涌入中国。与之相比,虽然不能恢复毛泽东时期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维持朝鲜政局稳定对中国而言依然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朝鲜对于这些应当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已经看透中国的底线,并且有可能将其视为自身可以利用的资本,以威胁中国给予更大的帮助,甚至是借挑衅中国满足其过于膨胀的自尊与虚荣。金正恩拒绝参加中国反法西斯与抗战大阅兵,在中国阅兵前夕与韩国产生军事摩擦,提出本国阅兵要比“9•3”阅兵规模更大,整肃在朝华侨等等显而易见的动作,都令中国较为难堪。
事实上,在美国针对中国的目标明确的战略遏制背景下,当下中国正在遭遇比过去20年更为困难的一系列外交困局,而棘手的朝鲜只是其局部表现和缩影。中国周边的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等,与中国本就存在的一系列矛盾争端都有被激化的迹象。再加上中国自身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困境,中国可谓处于某种程度的“内忧外患”之中。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继续,包括政治与经济在内的国家生态都会逐渐转好,走出国内困局只是时间问题。其实,中国走出外交困局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美日等国家地区与中国的矛盾冲突,其实也是对中国迅速崛起客观事实的应激式反应。双方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慢慢调试自己的心态、预期、战略和外交政策。
习近平与金正恩两位领导人都还在其上任初期,在相互交往中难以避免会有一些不理解、试探和矛盾,金正恩更是需要时间来进行学习和熟练。金正恩可能还会在朝鲜执政很多年,中国把准金正恩的想法、性情和方式之后,金正恩完成对权力巩固和布局之后,中朝两国有望 迎来迟到的较长时期的良好状态。当然,这种状态不会是毛泽东时期中朝关系的重现。
毛终生信奉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斗争哲学”(上)★★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0/4626905.html
书摘 2015-10-10: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右)与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合影
毛泽东的隐蔽的世界,他的同志们很难猜度,只有极个别的人才多少有些领悟,但他们都不愿也不敢在这微妙敏感的时刻去影响他的决定。毛的那些高级同事们虽然知道一年来毛对刘少奇的不满,然而十余年前高岗反刘的下场给他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他们谨言慎行,谁也不愿涉足两个主席间的矛盾。本文摘自《革命年代》,作者高华,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古曰:“诗言志”,作为20世纪巨人的毛泽东,他所创作的绝大多数诗篇都与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66年6月毛泽东写就的《七律·有所思》就是这样一首政治诗篇,它真切地透露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复杂运思。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已降临北京。月初的第一天,刚刚改组的《人民日报》以通栏标题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将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精神迅速传向全国。2日,《人民日报》发表支持聂元梓的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次日又公布北京新市委成立的消息,影响所及,北京及几个主要城市的大学首先陷于动荡之中,继北大的陆平、彭佩云被宣布为“反革命黑帮”之后,北京和各地众多大学的书记、校长纷纷倒台。为了取代已“烂掉”的各大学党委,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依照历次政治运动的传统办法,向各大学和文教单位派出暂行党委职能的工作队。在他看来,这是新一轮的反右运动,只是运动的规模要大大超过1957年。(参见刘少奇:《批转中南局〈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和《批转中共西北局〈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意见和部署〉的指示》),刘少奇和其他领导同志都对这场来势凶猛的运动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都惦记着四清运动还没有结束,同时,他们也不清楚毛泽东对这场新运动的具体想法。但作为中央一线的领导人,刘少奇等必须承担起指导运动的责任。
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二号人物,对党中央的某些最新重大决策知之有限,这是很不寻常的。半年前的1965年12月上旬,刘少奇忽接中央办公厅电话,通知直飞上海,出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匆匆赶到上海的刘少奇下榻于锦江宾馆,但毛泽东、林彪均不住此。刘对即将召开的会议内容一无所知,竟向贺龙打听,对方回答:你都不知,我怎么会知道。很快,谜底终于揭开,这是毛泽东临时决定为解决罗瑞卿的“问题”而召开的会议。同样的情况几个月后再次重演。1966年3-4月,正当刘少奇偕夫人出访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等国,于4月20日赶往杭州出席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时,等待他的已是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被打倒的既成事实。进入5月,远在杭州的毛泽东又命刘少奇在京主持解决“彭罗陆杨”问题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却由康生在会上传达毛的最新指示。在这次历时23天的会议上,刘少奇扮演的只是一个会议召集人的角色,对会议的议程、全会通过的文件,无任何置喙的余地。6月1日,又是在刘少奇事先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毛泽东命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
由于对许多重大决策并不知情,刘少奇等急于想了解毛泽东对运动的意见。6月9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前往杭州向毛泽东请示。然而,毛说话却模棱两可,让刘等相机行事。(参见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第34页)刘少奇对这种情况并不陌生,多年来,经常也是这样。有时,毛会具体指示什么;有时,又深藏不露,说的话上下几千里,全靠刘自己去领会、揣测。为了确保准确执行毛泽东的指示,刘少奇还是每周向在外地的毛书面汇报工作一次。
1965年国庆节后,毛泽东离开北京前往南方,至1966年7月18日返回北京,在外地长达9个月,为毛历次巡视时间最长的一次。在这次南巡期间,毛以杭州为基本居住地,来往于上海、南昌、长沙、武汉之间,所思所行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酝酿“文化大革命”。直到6月15日,毛才离开杭州,经南昌转往长沙。
1966年6月18日,毛泽东在极秘密状态下,住进了韶山的滴水洞,前后待了11天。据跟随毛住进滴水洞的中央警卫团副团长张耀祠回忆,在这十余天中,毛“任何人都不见,除了看书,批阅文件外,就是思考问题”。毛“有时拿着书躺在床上看,有时又像烦躁不安”。喜欢户外活动的毛这次仅让张耀祠等人用轮椅推着离开洞口不过三百米,而毛的习惯是,“一有重大事情,一般不出来散步,或者散步时间很短”。(《张耀祠回忆毛泽东》,第38—40页)
形迹隐密的毛泽东在滴水洞陷入深深的思考。1966年7月8日,他在武汉给江青写下那封著名的信,可以判断,这封信的基本内容是在滴水洞形成的。除了这封信外,毛在这段期间有无其他抒发胸臆的文字?对此外界长期不得而知,直至1996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集》,人们才知道,毛在1966年6月还写有一首《七律·有所思》,也是谈他对“文革”感受的,只是毛未注明写作此诗的地点。
毛泽东《七律·有所思》全文如下: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细细阅读毛泽东的这首七律,再来看他在1965年前后的思与行,大致可以触摸到毛发动“文革”的初衷。作为一位坚定的革命家,毛终生信奉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斗争哲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他仍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为此,不倦地领导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毛执著地相信,惟有不间断地推进革命和阶级斗争,才能推动中国的进步,并永葆中国革命的青春。然而1959—1961年的特大经济困难造成严重后果,他个人的领袖威望也因此受到损害。从60年代初开始,毛已退入“二线”,毛的同事们虽然继续尊敬他,但过去的某些过激的思路和方法已被悄悄地进行了转换。正是在这时,敏感的毛判定,神州开始“有事”了。1967年2月3日,毛泽东在接见阿尔巴尼亚客人巴卢库、卡博时说。
1962年七千人大会时,他“已经看出问题了”。在这几年后,毛越来越感到,刘等所做的一切都背离了他的“路线”,“革命”也越来越像是博物馆的某种陈列。(参见洛厄尔·迪特默:《刘少奇》,第32-33页)1964年2月,毛对来访的金日成说,在中国各种“搞地下工作”的坏人有1000万人,毛计算了一下:在6.5亿人口中,这种人就占了1/65,就是65人中有1个。(1964年2月毛泽东与金日成的谈话,曹英等著:《特别别墅——红墙以外的红墙》,第268-270页,改革出版社,1998)毛断定,革命正在衰退。刘少奇等注重生产、常规、秩序的务实做法,与毛永不歇止的革命激情逐渐产生了矛盾,这愈益激起毛的革命危机感,也促使他萌生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念头。
对于毛泽东的这套思路,刘少奇在主观上还是努力紧跟的。虽然刘倾向于常识理性,但他更知必须维护党的团结。1963年后,刘支持和具体贯彻毛有关大搞阶级斗争的指示,毛提出要“洗刷几百万”,刘迅即部署在全国开展“四清运动”(此举以后又被毛指责为“形左实右”)。他甚至有破有立,在1964年创造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在那几年,毛、刘在理念上的分歧似乎并不明显,可是毛为何对刘的不满与日俱增?
根本的原因是刘少奇“不听话”,“另搞一套”。刘是全党公认的理论家,但在中国,惟有毛才是革命的最高代表和新概念的创造者。如果仅仅是工作中犯了“错误”,改了错误,重新跟上毛的步伐,也就可以了。
麻烦的是,刘少奇要搞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式样,毛泽东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而这才是真正“有事”了。1964年12月,刘和毛就“四清”问题发生争论,刘又在毛讲话时打断他的话头,虽然事后刘向毛作了自我批评,但此事在毛眼里,非同小可,是彼“取而代之”意图之流露也。毛认为,这不是什么“尊重”和“不尊重”的问题,用毛的话说,对于原则问题,他是不会作出任何让步的。毛将几年来这些分散的现象加以综合化,得出的结论是,自己的话在中国已不管用了,刘少奇等要把自己变成“牌坊”。
1964年12月26日,毛71岁生日这一天,他难得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设下宴席,请中央领导和一些劳模出席,事先他就准备在这个宴会上给刘少奇等一个突然袭击。据当年在毛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的回忆,那天毛的女儿希望参加生日宴会,但是遭到父亲的拒绝。毛对其女儿说:“你今天不能去,爸爸我要骂娘。”1964年末,毛泽东又当着其他领导人的面,训斥刘少奇: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动一个小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刘源、何家栋:《“四清”疑团》)现在毛要“反潮流”,要像孙悟空那样,搅它个“周天寒彻”。
1965年10月,毛泽东离开让他沉闷的北京(毛泽东在文革前经常说:“北京空气不好,不愿呆在北京”,前往南方“踏芳枝”,所思所虑皆是“反击修正主义”的大事。1965年10月10日,毛放出空气:警惕中央出修正主义,又说,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地方可以造反。在毛的想象世界中违背他意见的“修正主义者”,早已盘根错节,非用大力不能摧毁。1965年11月,姚文元批判吴晗的文章只是一个试探气球,不出所料,彭真果然出面为吴晗讲话。毛不动声色,将其一步步诱入包围圈。1966年2月,在武汉东湖,毛与专程前来汇报《二月提纲》的彭真等谈笑风生,彭真等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将大批判纳入“学术讨论”的轨道。但是一个月后,毛在杭州彻底否定了《二月提纲》。5月,更挖出“彭罗陆杨定时炸弹”,正所谓“青松怒向苍天发”,毛之发怒挟以雷霆万钧之力,犹如摧枯拉朽,“修正主义者”、“不听话”者,则“败叶纷随碧水驰”。(1967年2月3日,毛在北京接见阿尔巴尼亚军事代表团时说,“好几年前,我就提出要洗刷几百万,那是空话,他们不听话嘛”,“《人民日报》夺了两次权,就是不听我的话。”)
依毛泽东的逻辑,“反动派,你不打,他就不倒”。1966年4月28、29日,毛在杭州对康生、陈伯达说,彭真已“为自己准备了垮台的条件”,“西风吹渭水,落叶下长安”,“阶级斗争,不斗不倒”。他也一再告诫人民:“敌人是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反动派,敌人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除了地富反坏右,如今又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反革命修正主义者”。只是要让这些老百姓眼中的大人物束手就擒,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对于这些,毛从来是高度自信的。
不久前,毛在《七律·洪都》中自嘲“鬓雪飞来成废料”,那是揶揄,也是对将其视为“牌坊”的刘等的一种愤怒。毛不仅精神旺健,身体也极为健康。他像战争年代指挥军事作战那样,精心擘划每一个战术计划。正是在南方,他指示加强军队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保卫工作。(1965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领导班子改组)1966年初,江青组织召开军队文艺座谈会,用迂回的方式向中央一线领导发起进攻。毛让江青去找林彪,随后又三次修改座谈会纪要,并在座谈会纪要上亲笔加上“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的标题,林彪则将这份文件报给刘少奇等,经刘的手以中共中央的文件发向全党。刘少奇知道,除了奉命惟谨,别无任何其他选择。(1967年2月3日,毛泽在接见阿尔巴尼亚军事代表团巴卢库、卡博时说,当时在北京“增加了两个卫戍师”。)
1966年5月,“彭罗陆杨”倒台后,高级干部群情惶惶,在惊吓之余同时又缓了一口气,他们为党中央挖出了“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而感到庆幸,却再也不敢往下想了。进入6月,各省纷纷揭露出“三家村”一类的代表人物,大多是省委宣传部部长,文化、教育厅长、高校校长,匡亚明、李达等都是在这期间被所在的江苏、湖北省委“挖”出来的。然而毛却壮怀激烈,为自己的下一步目标而思虑和振奋。
下一步的目标是谁呢?或曰:反修防修,深挖修根。只是毛泽东从不喜欢无的放矢,反修防修须有目标,无此具体目标,一切大嗡大轰皆流于形式,现在毛到了下最后决心的关键时刻:是否赶刘少奇下台?
1970年,毛泽东对斯诺说,在1965年1月制定“二十三条”时,他已决定,刘少奇必须下台。但这是事后所言,无从证明1965年1月至1966年8月毛在这个问题上思路变化的过程。事实是,1965年1月,在刘少奇向毛检讨后,毛似乎宽谅了刘,尽管可以看到的线索是毛在为倒刘做精心的准备。可是毛的思路又是何等的复杂多变,在作出决定后,肯定、否定、再肯定,符合毛的一贯风格,这也是为何毛会独自一人长久陷入思考的原因。▲◆★●■☆
毛终生信奉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斗争哲学”(下)★★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0/4626905.html
毛泽东的隐蔽的世界,他的同志们很难猜度,只有极个别的人才多少有些领悟,但他们都不愿也不敢在这微妙敏感的时刻去影响他的决定。毛的那些高级同事们虽然知道一年来毛对刘少奇的不满,然而十余年前高岗反刘的下场给他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他们谨言慎行,谁也不愿涉足两个主席间的矛盾。林彪在他的读书杂记中告诫自己,勿忘“古策”,“主先臣后,切勿臣先抢先”,“毛主席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康生在这类问题上也是“九段高手”,几十年来一直对刘少奇毕恭毕敬,60年代初,还主动请缨,要为刘编《选集》,即使在他个人大出风头的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康生也顾忌良深,他在大力歌颂毛的同时,也不忘检讨自己在历史上犯下的反对刘少奇的错误。长期在中枢行走的陈伯达,一直在两个主席间走钢丝,生怕稍有闪失,就会坠入万丈深渊。确实,扳倒刘少奇,将是中国政坛上的一场8级大地震,毕竟从1945年中共七大始,刘就一直是党的第二号人物。可能刘也意识到这一点,尽管他知道毛对自己有不少意见,但他显然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质(1966年5月18日,刘少奇等在会见越南胡志明主席时表示,“中国党内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已经挖了出来),1966年6月,仍派出夫人作为工作队员,进驻清华大学。
从6月20日后,7月13日、19日、22日,围绕派工作组的问题,中央上层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几十年来一直对刘少奇笑脸相迎的康生、陈伯达,在会议上突然与刘发生了顶撞,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情况。一年后的1967年5月,林彪在陪同毛会见刚果(布)政府保安代表团时插话说:现在没有犯错误的同志,都是事先经主席交过底的。
毛泽东为自己下一步的设计而振奋,打倒“彭罗陆杨”,这不算什么,在这之前,不是也打倒了“彭黄张周”?中国要使世界震惊的何止是揪出几个人,而是要培养共产主义新人,创建共产主义革命的新形式和新文化,这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毛已清晰看到不久的将来,“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毛泽东在南方6月的潇潇雨中,想得很深很远,他坚信,他领导的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革命,因为毛是在与人类的痼疾,人性的基本弱点“私”作斗争,说到底,在他看来,刘所代表的就是“私”:在平庸的世俗生活的包围下,一些共产党人对发展生产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发扬革命精神的兴趣,而在发展生产的背后,则是与资产阶级精神相通的那些因素:追求舒适,追求物质,追求享受。毛就是要和这种“退化”作斗争,他相信,“公字当头”的新社会是可以设计的,人性是可以改造的。当然,这场革命最后能否胜利,现在还难以肯定,自己被打碎也完全有可能,将来的革命是否也将取得胜利,现在更不知道,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住毛的不容拂逆的意志,那些顾虑暂且放在一边,也许几百年后。人们会认为今天的这一切都是可笑的,但那是以后的事(参见1965年1月9日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眼下要考虑的是具体问题,即,这场革命将以何种方式来展开?
不久,毛泽东找到了领导革命的具体形式,这就是在党的垂直机构之外,通过重组党的宣传媒介,再建立一个领袖与人民直接对话的新渠道。在这个新形式中,将实现领袖与人民的直接交流。毛将暂时把党机构搁置一边,在他的眼中,党组织已被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牢牢控制,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把毛的一切设计加以过滤和改造,使之适合于他们的需要。毛已不愿意再做“牌坊”,他要重新回到中央领导的第一线,他所掌握的力量将是在他之外的任何人都永远无法掌握的,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集合名词“人民”。当然,人民是不会自发产生正确思想的,惟有人民的化身毛,才能给人民以思想,所以“故国人民有所思”,实际上是毛代表人民在思索。
毛在6月思索的果实很快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现了出来。1966年7月16日,一声惊雷震惊中国和全世界,73岁高龄的毛在武汉横渡长江,突然在人民中现身,在响彻云霄的“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中,毛与人民已水乳交融,毛终于找到了领导这场革命的具体形式。几个月后,他说,通过三件事,吹响了“文革”的号角:批准广播聂元梓的大字报;8月1日写给红卫兵的一封信;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毛在6月的思考终于点燃起冲天的“文革”烈焰。▲◆★●■☆
40年交情!外媒:阿萨德父子是俄必保的铁杆盟友★★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1011/960742.shtml
2015-10-11 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普京不惜一切代价要维护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因为他的所有前任,上溯到前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都遗留给他这项几乎神圣的责任。
参考消息网10月11日报道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网站9月13日发表题为《普京在叙利亚的游戏计划是什么?》的文章,作者为安德烈· 马尔金,编译如下:
据多路消息来源透露,俄罗斯正加强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国际社会一直在热议莫斯科这么做的原因,而俄罗斯一直否认。
评论家对俄罗斯介入叙利亚内战做出各种理论分析,有些解释很奇异。比如,他们认为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希望搅乱中东局势以提升原油价格,或蓄意加剧那里的紧张态势,使前往欧洲的难民潮更加汹涌。
有分析称,普京打算提出参与反恐武装行动,以换取国际社会对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分离主义政权的承认。
也有分析认为,普京希望以此迫使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与他会面。
另有分析人士称,他不惜一切代价要维护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因为他的所有前任,上溯到前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都遗留给他这项几乎神圣的责任。
的确,最近我在视频网站的美联社频道看到了一则有趣的视频,显示叙利亚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叙利亚现任总统的父亲)于1974年4月11日飞抵莫斯科后受到怎样的欢迎。
令人惊异的是,当时苏联政府高层均在停机坪等待与阿萨德拥抱问候:前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前总理阿列克谢·柯西金以及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尼古拉·波德戈尔内。这一外交礼遇在苏联前所未有。通常,苏联领导人会在克里姆林宫与抵达的外国政府官员会面问候,而不会前往机场接机。
当然,前苏联之所以给予叙利亚这非同寻常的外交礼遇,目的在于巩固苏联的宣传,即叙利亚刚刚在斋月战争战胜了以色列。
尽管叙利亚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戈兰高地,但战争的后果却导致以色列前总理果尔达·梅厄和前国防部长摩西·达扬的离职——这2位政府官员常被苏联媒体以漫画的形式讽刺和嘲笑。
更确切地说,苏联领导人视阿萨德为中东战争无可争议的胜利者和意识形态上的盟友。勃列日涅夫喜欢这样的事实:阿萨德政权的名称中包含“社会主义”的字眼。
普京毫不关心叙利亚的社会主义,尤其因为该国政体原本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典型的东方独裁专制。他更感兴趣的是地缘政治。
个人认为,多数评论家试图从叙利亚的本地局势来理解普京的逻辑,却忽略了其中的主要因素: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局势。
目前普京尚未对他的叙利亚构想付诸行动。叙利亚大戏尚未揭幕。
谁是这场大戏的观众?普京是为谁安排了这场表演?毫无疑问,是俄罗斯民众。普京在乌克兰沉陷泥淖,西方制裁使经济瘫痪,卢布贬值,物价攀升。
但普京主要关心的是他个人的支持率。而他已经从反复的经验中学到,他需要不时地在公众面前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特技才能保持自己的受欢迎度。
民众喜欢这样的表演。嘭!俄军将格鲁吉亚军队赶出南奥塞梯直至第比利斯。嘭!“穿绿制服的文明人”(指俄军——本网注)重占克里米亚岛。普京更重视的是提高自己的支持率,而不太顾及这一举动的外交影响。
发动反恐战争?不,那样事情就搞大了,这不是普京想要的。用他的身体为巴沙尔阻挡北约的炸弹?不大可能。普京心里另有打算。不久,我们就会看到“普京公司玩家”的最新产品。(编译/刘晓静) ▲◆★●■☆
中国夫妻到底缺什么,看看你家缺不缺?★★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510/68132/211671.html
2015-10-11
中国夫妻不缺隐忍坚守,不缺默默付出支持,所以我们的婚姻讲求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仿佛这才是模范夫妻五好家庭该有的模样但是我们,往往忽略表达,不善于寻找乐趣,习惯把生活过成一杯平淡的白开水。婚姻专家指出,与国外夫妻相比,中国人的婚姻容易缺少以下7样东西—你是不是也一样?
一、缺亲昵
中国夫妻大多羞涩,觉得亲昵是黏糊的表现。但研究显示,拥抱、亲吻等表达亲昵的动作,是婚姻的必需品。日本爱妻家协会就发起过一个拥抱妻子计划,要求丈夫每天给妻子几个拥抱,包括每天出门时的常规拥抱,在等车、等红绿灯时的伺机拥抱,从背后拥抱,搂着腰紧贴在一起的温情拥抱。
二、缺情话
有研究表明,夫妻间每天至少需要说3句情话,如我爱你、我想你等。美国休斯敦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对着爱人的左耳说甜言蜜语,更能打动对方。
三、缺幽默
幽默能化解、缓冲矛盾,消除隔阂。幽默包含了很多信息:爱妻子、哄妻子高兴、赞美。妻子接收到这些信息,心情自然多云转晴。
四、缺欣赏
中国人善于欣赏和表扬孩子,却习惯用挑剔的眼光看配偶。其中原因很多,但长此以往会伤了感情,破坏婚姻稳定。人人都希望得到表扬,且表扬越多,越能激励其好好表现。所以,不妨将你对伴侣的欣赏挂在嘴边。
五、缺沟通
婚姻幸福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沟通和解决冲突。要加强沟通的效果,一方面要用赞美代替批评,尤其不能人身攻击,另一方面要少用程度性的修饰词,如经常、总是、太。此外,沟通要避开身体疲倦、饥饿、生病或工作繁重等4个时段,不然会影响效果。
六、缺童心
多保留一点天真、单纯,多拥有一点爱好、好奇心,对提升婚姻幸福感很重要。拥有童心的人,生活更轻松、心境更快乐,也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回家后,大门一关,夫妻俩不妨学学孩子,常玩些小游戏,彼此间开开玩笑,都能调剂枯燥、单调的生活。
七、缺浪漫
浪漫未必是鲜花美酒、必须以金钱为代价,其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内涵就是:为伴侣做他/她喜欢的事。比如,妻子喜欢看电影,丈夫能耐着性子陪她看完,就是浪漫;丈夫夜班回家,妻子开着卧室的灯等待,并端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也是浪漫等等。▲◆★●■☆
奥总拿加州高铁项目换了习总300架的波音大单★★★★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1/4627593.html
长安街知事2015-10-11:中国果然又买飞机了,而且一买就是300架!前不久,中国航空器材集团等三家公司与波音签署了订购协议。这是习总到访美国后的第一笔经贸合作大单,价值380亿美元。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记得,2011年胡总访美时也采购了200架波音客机,当时总价为190亿美元。看来4年时间里物价还是上涨不少。
原来奥总拿这换了习总300架波音大单
中美关系好的时候,访美买波音;中欧关系好的时候,访欧订空客;要是两家都不咋的,我们还可以关起门来搞商飞。很多小伙伴认为,飞机订单是我们调控欧美与我关系的胡萝卜,反正中国市场大得吓死人——波音的预测也是未来20年中国需要6330架新飞机。但别看我们现在买飞机出手阔绰,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对10年前一个悲情的对比记忆犹新。当时中国加入WTO不久,如今已在秦城监狱服刑的前商务部长对欧盟官员说:我们要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飞机!那时候,廉价的中国衬衫每件利润2.4元,而买一架空客A380飞机却要2.4亿美元。你是不是自动脑补了无数个缝纫女工戴着口罩日夜赶工的画面?
正是由于当时中国向欧美出口的多为纺织、原材料等低附加值的实物产品,而欧美向中国的出口多为飞机等高科技产品或金融、法律服务、软件等高附加值非实物产品,就出现了“中国开到美国的船都是满的,开回来时都是空的”的现象。在这些一多一少、一虚一实的交换中,表面的等价掩盖了深刻的不平等。买300架波音飞机需要多少个纺织女工干多少工时?脑洞大得补不过来!
今天,习总一出手就给美国人这么大一个红包,有那么熟吗?熟不熟的不好说,但这次奥总给中国人的红包也不小。细心的小伙伴请回放一下一周前中央财办副主任舒国增在中美经济合作通气会上释放的一个消息。他透露,中美将达成美国加州高铁项目的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建设经营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这条连通赌城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高铁线全长370公里,是中国在美拿下的第一个高铁项目。
有报道称,西部快线项目初始投资1亿美元,预计总投资127亿美元。与中国人买飞机一掷千金的气魄比,这个项目分量似乎有点轻。但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认为,美国高铁项目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中国飞机合同。前文说过,买飞机于我们是常态,无非和你好时跟你买,和你不好时跟他买。但中国高铁技术如果出口到美国,那么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标志事件,在发达国家市场成为标杆,中国高铁也无疑更容易打入其他国家。
原来奥总拿这换了习总300架波音大单
而奥巴马政府给出这个红包,也不是毫无障碍。分析人士指出,全世界的高铁项目并不多,因此竞争分外激烈。美国加州高铁项目计划从2005年获批后就一直波折不断,除中国外,日本、欧洲公司也虎视眈眈。去年4月奥巴马出访日本时,日本高官称愿意免费向美国提供超高速磁悬浮技术。其进入美国市场的迫切之心可见一斑。而在泰国、印尼、印度等有中国高铁企业进军的地方,日本公司处处搅局,有日本官员甚至表示:我们目的“纯粹是为了和中国竞争”。到底是为抢占市场,还是为阻碍中国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明眼人一看便知。
小伙伴们不会忘记,在此前是否加入亚投行和参加中国9.3阅兵两档子事儿里,美国和日本站在了一起。但在此番中日高铁竞争中,美国人却将橄榄枝伸向中国,所为何来?有分析认为,中美的竞合焦点是全球政经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日本只是中美博弈中美国手上的一个地缘棋子,在中美国家重大利益的交换和合作上,日本只是工具。因此奥总在习总访美之际送出这份大礼,希望能在其他领域达成更多共识,并在解决许多国际问题上得到中国支持。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深以为然,不知道日本人会不会玻璃心。
此次出访美国前,习大大说: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现在的订购合同不是简单的买卖了。美国高铁项目中,由中国铁总等数家中国公司组成的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现在建设、以后运营这个项目,中美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中国在签署飞机订购合同时,中国发改委、中国商飞、中航工业分别与波音签署文件,在民航产业战略合作、建立完工中心、大部件生产方面进行合作。波音公司与中国商飞建立合资公司,波音的总装生产系统首次延伸到海外。该项目的实施能够有力提升中国民机产业链在全球的地位。大单背后,是大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