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美 军 事 合 作 突 破 “ 纸 上 谈 兵 ”★

今 日 看 点 :2006-9-13
(01):★ 中 美 军 事 合 作 突 破 “ 纸 上 谈 兵 ”★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992196101406720/20060908/882929.shtml
(02):★ 粟裕大将为什么在解放军中威信不高? ★
http://bbs.phoenixtv.com/fhbbs/viewtopic.php?t=2021598
(03):★ 日本皇室添丁讲究多:起名参照中国古书籍 ★
http://bbs.phoenixtv.com/fhbbs/viewtopic.php?t=2018733
(04):★ 中 国 六 个 顶 级 富 翁 的 奢 侈 生 活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6/09/homeway060910.html
(05):★ 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 挑战美军GPS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9/11/content_5076616.htm
(06):★ 美 国 反 恐 新 战 略 :西 亚 暗 潮 汹 涌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341
(07):★ 台湾非宪政手段倒扁 美国究竟执什么态度?★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356
(08):★ 日本第3颗情报卫星成功发射/构建太空卫星情报网 ★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6/09/12/1040@3414842.htm
(09):★ 中 印 边 境 问 题 中 国 犯 了 大 错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1297415692288/20060911/884176.shtml
(10):★ 毛 泽 东 逝 世 三 十 年 后 的 中 国 ★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09/09/content_1505277.htm


★ 中 美 军 事 合 作 突 破 “ 纸 上 谈 兵 ”★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992196101406720/20060908/882929.shtml
2006年09月08日文/特约撰稿员/伍乃夫: 2006年7月18日,五角大楼接待了来自中国的最高军阶将领。当穿着上将军服的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踏入五角大楼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在关注美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展开的对话。前者是世界上最强大也最先进的一支武装力量,而后者则在半个多世纪前朝鲜半岛的战争中艰难地战胜过前者。
▲三大成果
郭伯雄访问美国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与拉姆斯菲尔德等美军高层就两军关系达成了自2001年来的良好共识。其中引人注目的有三大内容:
▲首先是作为中国军方友好姿态的象征,郭伯雄向拉姆斯菲尔德赠送了其在朝鲜战争时期的失踪战友——美国海军飞行员迪恩的档案,中美双方将在今后加快朝鲜战争失踪人员遗骸的寻找工作。
▲其次,中美军方在目前的基础上,同意加速新的沟通渠道的建立,其中包括在目前双方安全磋商机制的基础上,中美国防部之间开设军事热线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的探讨曾经在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之后被叫停。
▲更令人注意的是,今年9月份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将访问美国,两国海军将在美国西海岸或夏威夷举行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10月份或11月份美国舰艇编队访问中国,将在中国近海举行一次规模稍大一些的海上搜救演习。尽管海上搜救演习只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演习,也是军事合作中级别最低,交流水平最为有限的一种联合行动。但是从目前来看,这是中国军方对外交流中的重点。除了与俄罗斯和上海合作组织开展过反恐和登陆联合演习之外,中国与大部分国家军方的交流示意方式,都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甚至与传统友好国家巴基斯坦的联合演习,也仅仅局限于此。
此次访问还有一个并不引人瞩目的安排:美方向郭伯雄开放了刚刚服役不久的“里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飞行联队。这是对拉姆斯菲尔德访华期间,解放军开放部分秘密设施的回应。
在今年3月拉姆斯菲尔德访华期间,中方应其请求,开放了“二炮”司令部、西山指挥所、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要害部门,这一举措被视为中国军队加速军事透明化建设和国际交流的善意行为。
而此次郭伯雄参观的“里根”号航母,2002年服役,隶属太平洋舰队,在刚刚结束的“勇敢之盾”演习中,“里根”号就在关岛海域摆开架势,作为太平洋舰队的三大主力之一参加演习,包括3名陆海空少将在内的中方10人观察团已经登上过这条航母。而一旦中美发生冲突,位于关岛前沿的“里根”号将无疑成为首波主力。
▲黄金年代
今年上半年以来中美军事交流的发展,有突破以往只说不做僵局的姿态。谈起中美军事技术合作,就不能不提到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军关系的黄金年代。其根本原因是两国共同的安全利益压倒了政治利益上的分歧。
198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24架黑鹰直升机,这些直升机至今仍然是成都军区的主力,活跃于青藏高原。而美国方面因为这些直升机“用于人道主义救援”,因此一直没有中断对其零部件的供给。之后,中美的军事贸易涉及海陆空各个领域,包括直升机,相控阵炮位探测雷达,Mk46鱼雷,多用途火炮等,甚至面向国际市场,联合开发了NVH1型步兵战车和美洲虎主战坦克。
直到1988年,作为中美军贸高潮的“和平典范”计划出台,美国决定协助中国改装50架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歼8II战斗机,包括加装F16使用的APG66雷达,加装多用途挂架和中程空对空导弹等。
这个计划的出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动。因为从战略使用上看,加装了APG66多普勒雷达的歼8II型战斗机,具备中程拦截能力,可以截击来自前苏联的图22M“逆火”和图95“熊”式轰炸机。这与当时中美在亚太的战略目的是一致的。
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美国单方面中止了与中国军方的所有合作。刚刚运抵美国的2架歼8II试验战机,也在漫长的等待之后被运送回国。尽管在1991年,美国政府按照1989年前签订的协议,向中国运送了拟定提供的MK46鱼雷和舰炮。但是中美军事合作就此结束,直至今天也没有彻底恢复。
进入1990年代之后,中美两军在长期的冷淡中并不了解相互之间的发展。中国的大量主力装备外购,也选择了恢复关系的俄罗斯。这也加剧了中美军方相互之间的不信任。
据西方媒体的报道,在1990年代前期,中美战机和舰艇多次在黄海发生对峙。1994年,美国“小鹰”号航母上的S3反潜机甚至长达数天持续跟踪正在返航的中国“汉”级核潜艇,引发中美战机的实弹对峙。而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中,美军2艘航母抵近台湾海峡,则是中美两军在冷战后直接对峙最危险的一次。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7年江泽民访美。1998年1月,美国防部长科恩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两国国防部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成为冷战后中美的第一项军事合作协议。9月,中国国家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访美,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两国国防部关于军事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信息交流的联合声明》。这两个协议成为了21世纪中美军方交流的基本框架性文件。
▲突破只说不做
不少军事评论员曾经形容,中美军事合作是“务虚的独白”。因为在1989年之后,中美军事合作起起伏伏,多见口头表白,少见实质行动。甚至在过去的10年中,只见到军事关系恶化的事态不断出现,却难以看见真正体现两军战略信任的行动发生。吸引媒体注意力的事件包括1999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遭到轰炸,2001年中美战机在南海上空相撞等。
因此,郭伯雄在此次访美时对两军关系给予了总体判断,他认为目前中美两军关系的发展,仍然滞后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这一判断是与目前的中美战略大趋势结合在一起的。然而在目前的中美关系发展中,“利益攸关方”概念逐渐得到推广。在今年的香格里拉会谈中,拉姆斯菲尔德首次引用这一概念,显示新保守主义势力和军方开始重视中国在地区安全和国际防务中的角色。从长期来看,此次郭伯雄访美,将中美军事合作的可能性提到了台面上。
首先,中美两国军事技术合作的战略重点是防止战争,尤其防止在敏感地区发生大规模冲突。中美之间军事合作的性质在较长的时期内将主要是“安全合作”,而非“同盟合作”。根据中国专家的分析,“安全合作”是指两国军事合作的目的在于避免两国之间发生军事对抗或军事冲突,而“同盟合作”则是防备与第三国或其他国家之间发生军事冲突。因此中美的首选军事合作模式,将是通过军事往来加强相互了解,既包括军事战略意图上的了解,也有对相互军事实力的了解。
其次,中美两军未来合作建设的首要技术重点,是有意识地建立能够推动战略信任的机制。除了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建设,加大中美双方高层战略对话的力度之外,两军能否建立起直接沟通的渠道,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双方在对彼此战略意图的判断上,缺乏互信和透明度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在郭伯雄访美期间,甚至传出美方同意向台湾出售66架F16战斗机的消息,无疑显示了中美双方仍然在核心问题上存在比较大的分歧。
再次,中美两军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利益重叠,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安全方面。目前中美两军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具备较为广泛的合作基础。目前两军都将反恐视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挑战,而在战略部署和战术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入了相关内容。在两国利益比较集中的亚洲地区,恐怖主义威胁仍然广泛存在。尤其是亚洲存在较多的战略敏感地区,如马六甲海峡、朝鲜半岛等处,都是非传统安全的热点地区。
今年9月将要举行的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将成为一次看点颇多的契机,能够检验双方军事合作模式,探讨新的深入交流手段。毕竟中美两国军事合作目前的契机,将有利于朝鲜半岛的稳定、有利于减少台独势力引发军事冲突的危机,减少东南亚国家的担忧,最终有助于亚太局势的稳定。▲ 凤凰周刊2006年第22期
★ 粟裕大将为什么在解放军中威信不高? ★
http://bbs.phoenixtv.com/fhbbs/viewtopic.php?t=2021598
在孟良崮战役后敌人吸取了教训,队伍密集。面对敌阵,粟裕仓促兵分三路,令一纵、四纵向鲁南;三纵、八纵、十纵向泰安;粟裕指挥二、六、七、九纵正面迎击。华东战场敌我力量对比并不大,华野12个野战纵队加地方部队60多万人,敌人总共40万分了几路,只要自己主力不分散,随便打哪一路敌人只要指挥得当都可取胜,比起红军时期敌我力量对比都是10:1的力量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难事。虽然毛泽东有“分兵”的建议但并不是命令。如有不妥,陈粟完全可以据理力争,配合刘邓并不一定要分兵,只要他们能打胜仗就是最好的配合!
  看到粟裕的部署,范汉杰抽调出5军、7军和57、65、48、83、85师,首先在鲁南合围了叶飞的一纵和陶勇的四纵,歼灭二万余人。当一、四纵拼死杀出重围在鲁西南与三、八纵会师时,部队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三、八纵也不顺利,在拿下国军留下的泰安这坐空城后,盲目骄傲,图谋济宁,结果损兵折将,丢掉了四千将士。粟裕所率的四个纵队更是不妙,七月十日,令四个纵队消灭黄百韬的25师,部队出发后才得知25师和64师已经靠拢,于是改变军令,转向胡涟的11师进攻,却不知胡涟在南麻一带早已防守严密,修造了极为精细的立体交叉阵地。粟裕的四个纵队仓促连攻了三天,毫无结果,黄百韬的25师和64师又击其两翼,粟裕大败而退,士气极为低下。当此时,粟裕又得知8师刚到临朐立足未稳,遂攻临朐,谁知天不作美,大雨倾盆,山洪爆发,将士淹死者不计其数,加之8师防守不弱,粟裕强攻五天,伤亡惨重,无果而返。这两仗下来,粟裕所率的四个纵队损失将士四万余人。整个华东野战军共丢掉了近七万人马。粟裕和范汉杰的交手,显得毫无章法,输了再打,打了再输,直到丢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后才清醒过来,不得已主力退出鲁中。十一纵返回苏中;二、七、九、十三纵进胶东。
  七月分兵之败后,粟裕代表华野给中央写个汇报总结,说主要是“战略上过于乐观”。谭震林不同意,说战略上问题不大,主要是组织指挥和战术上的问题。陈毅当时也认同谭的意见。谭还特地给粟裕写了一封信,很直率的指出粟裕同志“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常常只看到一两步”“不能简单的以乐观来检讨,这样不能把问题搞清楚”。粟裕一听,有些情绪,单独给中央去电自求处分。
  部下的看法:叶飞:“吴化文过去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现在竟然敢跟着我们的屁股追!我叶飞现在有了个外号,你们知道不?我叫面包!”陶勇接过话来:“面包虽然稀松了点,却是干货。我陶勇英名全逝,被人家点着名叫西瓜!”王必成直来直去:“过去的手下败将,现在追得我们东奔西跑,到处躲藏。真他XX的丢人现眼!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在粟裕同志,陈毅同志也有责任!”
  战士的意见就更大了:‘反攻反攻,丢了山东,手拿煎饼,口咬大葱;大好形势,思想不通,有啥意见,要回华中。”
  粟裕连打了4,5个败仗,也检讨了,可是没有检讨到点子上,真正的原因没有找到,所以接着在土山集又打了败仗。1947年9月陈粟率6纵10纵与1纵3纵会合,又与陈唐兵团4纵8纵汇合。粟裕决定集中5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在土山集消灭国民党整编第11师,激战3天后再次饮恨而归。其实打败仗的原因并不是兵力优势不够大,南嘛和临朐用3―4个纵队打一个师,兵力是足够的,失利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野战攻坚的战术不精,可是粟裕的战术素养不够,也不愿意在战术上花精力,所以三野部队战术落后的问题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解决。粟裕继南麻输给胡琏后再次败给胡琏,以后胡琏再也不把粟裕放在眼里。淮海战役居然有胆量往粟裕的包围圈中跳,以后又在金门,步登岛、南日岛屡次全歼了粟浴的部队。
  渡江战役后,三野上下都轻敌的厉害,当时的情绪是“渡江渡江,没放一枪,追击追击,不堪一击。”。粟裕给叶飞下了一道命令,要叶飞指挥在常熟一带的10兵团一天内控制上海的吴淞口和宝山等地,常熟一带的10兵团离上海还有120公里,部队行军每天只能走60――70公里,中间还要打仗,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叶飞气得骂粟裕:“你***会不会指挥打仗?”粟裕的回答:“可能根本没有仗打,赶到上海就是胜利”。叶飞事后回忆,粟裕等人当时只准备如何接收上海,根本没有考虑如何打仗,忽视军事准备,作战部署很随意很不周密,战前根本没有规定各个部队的任务,临战没有召开参战部队首长军事会议,没有研讨作战方案就下达了作战命令和部署。这是因为粟裕等三野干部轻信敌人准备起义,上海会与北京一样,根本不用打就可以拿下来了,结果导致在月埔大败。可以说,三野在解放战争后期的金门,步登岛等一系列败仗,原因都是轻敌,但轻敌的根子却在三野的军事主官粟裕身上。
  所以,粟裕在部下的眼里威信不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力不够,败仗打的比较多,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现在对粟裕的宣传比较过头,无限夸大他的作用,而且只讲他打的胜仗,很少讲他打的败仗,在一些对军史了解得一知半解的菜鸟心中就成了“常胜将军”,搞的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直接与粟裕在一起工作的人比如陈总,彭总,聂总,谭老板,叶飞,陈士榘,许世友,韦国清等为什么都对他不以为然。▲
★ 日本皇室添丁讲究多:起名参照中国古书籍 ★
http://bbs.phoenixtv.com/fhbbs/viewtopic.php?t=2018733
—皇室庆典持续四个月 起名参照中国古书籍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汤 瑾 萨 苏
  生儿育女向来是值得庆贺的喜事,而在保留有诸多传统习俗的日本,为新生儿庆贺更是上至皇族、下至百姓的一件大事。
▲皇室添丁引发大抢购
  9月6日早上,日本天皇的二儿媳、文仁亲王的妻子秋筱宫纪子通过剖腹产生下一名男婴。消息刚传出,记者的一位日本朋友马上向所在公司请假,说要晚两个小时上班。而据记者估计,当天有这样要求的上班女性不在少数。
  日本皇室添丁,为何要请假?实际上这些人多半是跑去商家抢购了。很多日本的大商店都在翘首企盼这一天,以便开始他们早有预谋的削价大促销活动。日本电视台形容从一个星期以前,商家们就进入了“读秒倒计时”状态,其热闹程度可见一斑。用打折的方式祝贺皇室添丁,是日本民间的一个传统。几年前日本皇太子生女的时候,当天仅关西超市一家连锁店就骤增销售额十几亿日元。
  其实,早在纪子怀孕期间,日本就已经掀起一股婴儿热潮。按照惯例,皇宫、宫内厅(负责皇室事务的专门机构)、亲王府、京都旧皇宫、驻外公馆以及一些地方城市的街头巷尾设立了众多的“记账所”,供人们签名留念,抒发对皇室添丁的祝贺之情,到时这些写满老百姓祝福话语的留言本将被恭敬地送到皇宫里。当年爱子公主出生时,据说一天之内就接待了12万人的留言。民间团体早就自发准备好了庆祝的横幅、国旗和大灯笼,连敲锣打鼓的***花车都整装待发。一旦婴儿诞生,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告;内阁总理大臣则代表国民表示祝贺。如果生的是地位特殊的男孩,也有可能大赦天下。
  ▲天皇“赐剑”为新生儿避邪
  日本皇室被称为世界上最保守的皇室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日本的传统习俗。按照婴儿出生的时辰,天皇会于当天或第二天派使者送来一把原木柄的直刀,刀必须装在红色锦袋中,并放入木盒。此谓“赐剑”仪式,有避邪之意。出生第七天是为婴儿命名之日。小孩的名字通常会参考中国的四书五经,由博学的汉学家引经据典,提供数个名字供天皇夫妇或婴儿的父母选择。爱子公主的名字就来自《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故其称号为“敬宫”,名字叫“爱子”。因为皇族被认为是神的子孙,所以没有姓。只有命名后,方可登记入皇族谱,成为正式的皇室成员。
  这一天同时还要举行“浴汤”和“读书鸣弦”仪式。婴儿将被抱入澡盆,两边用白布隔开。一边由读书官朗读日本的国书《日本书纪》,以祈祷文运,另一边由鸣弦官吆喝着将弯弓弹响两次,以祈祷武运。这也叫“破魔”仪式,保佑皇家婴儿无灾无难、健康成长。等到正式和天皇见面,则是出生50天以后了。这叫做“初御参内”。必须先去参拜皇宫中的三大宫殿之后才能拜见天皇,喝了赐茶才算是祖孙初识。此后的日子里还会迎来一系列的繁文缛节,直到出生120天时的“初筷”仪式,围绕新生儿的庆典才会暂时告一段落。
  ▲到神社求吉利名字
  其实,这些传统仪式中,除了赐剑、读书鸣弦和诗会等属于贵族习惯外,大部分习俗仍在民间流传,只是不如皇室来得隆重复杂,方式没有那么优雅高级而已。
  在日本民间,孕妇怀孕五个月时,通常会挑选一个阴历的“狗日”举行“祝带”仪式。届时,孕妇将一条娘家送来的红白两色绢带缠在下腹部,祈祷胎儿平安。绢带同时可以防止腹部摇晃,帮孕妇免受腰痛和寒症的侵扰。那么为什么将这一天称为“狗日”呢?因为在日本人心目中,狗多产而且生产顺利,是“好运多生”的象征。
  虽然没有皇家的博学之士帮忙,但是老百姓也有自己的起名办法。他们把想好的几个“备选方案”拿到神社去,请人按笔画选择一个最吉利的名字,然后将其写下来,和脐带一起供在家里的神龛上,并在门楣处贴上名字和出生年月日。这一天要广开宴席,接受大家的祝贺,饭桌上要有红豆饭和鱼之类“有头有尾”的菜。
  到了孩子一岁时,父母要为其准备“大力饼”背在身上。日本自古就相信米饼通神,让孩子背了用一升米做成的大力饼学走路,就可以长得健康、力气大,一辈子靠自己的脚走路。而且,“一升饼”也可以取谐音“一生有”,意为吉利。不过,也有地方传说小孩在一岁生日前学会走路,长大了会离家远游,所以故意让背了饼的孩子摔倒。此外,他们和中国一样,也有“抓周”的习俗。爱子公主当年抓的是一本讲地球的书,这是否表示她会以世界为舞台呢? ▲
★ 中 国 六 个 顶 级 富 翁 的 奢 侈 生 活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6/09/homeway060910.html
(中国)和讯网(2006-09-10): 这些有钱的富翁,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用大量的金钱为自己添置了许多奢侈品。奢侈这个词,在过去是一个贬义词,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个词似乎慢慢变成了一个中性词。如今的中国经过20多年迅猛发展,已经造就了一大批富翁。这些有钱的富翁,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用大量的金钱为自己添置了许多奢侈品。
  ▲NO.1
  王树春:成为三门岛岛主
  名片:深圳海明珠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键词:三门岛
  王树春声名鹊起是在2003年,因为他“买”下了距深圳5海里的三门岛。王树春把所有的钱都投进了三门岛,岛上员工最多时有300多人,现在还有70多人,水、电、通讯、交通都靠自己。每月综合成本就要35万。
  点评:王树春这个岛主的生活肯定非常滋润。
  ▲NO.2
  邓建国:40亩地只建10栋房
  名片:广州巨星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键词:40余亩
  邓建国在广州番禺拥有一块占地40余亩的顶级豪宅。从1991年,邓建国在这里买了10多亩的地,只建2栋别墅,随着邓建国身价的水涨船高,他先后在上面盖了近10栋别墅。挥霍近亿元。
  点评:这么大片地只建不到10栋别墅,太奢侈了。
  ▲NO.3
  黄巧灵:模仿白宫建豪宅
  名片:杭州宋城集团董事长
  关键词:白宫
  黄巧灵的家是一座造价8000多万人民币的白宫复制品。该建筑和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同样大小,房间的布局结构也没有任何区别,包括办公室里的布置也被黄巧灵模仿得维妙维肖。甚至“总统办公室”外的风景也和白宫一般无二。“白宫”的门口,立着一块大理石的华盛顿纪念碑,缩小了三分之二的罗斯摩尔山正对着黄巧灵的“总统办公室”。
  点评:黄巧灵的思想有点崇洋媚外。
  ▲NO.4
  裘德道:拥有最先进私人飞机
  名片:杭州道远集团董事长
  关键词:飞机
  因为斥资6500万元买下一架全球最先进的私人公务飞机–“首相一号”,裘德道一夜成名。“首相一号”每年机场停靠维护费等至少在180万到200万左右。只要起飞,它每小时的运营成本(不算折旧费)约4000元。目前,有4位平均具有20年安全飞行记录的飞行员执掌裘德道的飞机。
  点评:养护和运营成本这么高,有点太浪费了。
  ▲NO.5
  王中军:收养60多匹退役名马
  名片:华谊兄弟公司董事长
  关键词:汽车
  王中军居住的是一个7亩大的院子和2层欧式小楼;他在顺义还拥有一占地300亩的马场,养了60多匹退役名马,耗资几千万元。王中军还拥有4辆BMW、1辆BENZ和一辆敞篷的奔驰600SL跑车。他对车很讲究,上班时开BMWV12、敞篷的奔驰600SL跑车,重要的商务活动坐房车,参加PARTY时开BMWZ8,外出休闲开BMWX5。
  点评:王中军对车都这么讲究,在其他方面的讲究肯定就更多了。
  ▲NO.6
  屠海鸣:购买纪念版劳斯莱斯
  名片: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董事长
  关键词:纪念
  屠海鸣于2004年在上海车展上以近10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1辆“全球特别纪念版”劳斯莱斯。这辆“特别纪念版”劳斯莱斯除了先进的车辆卫星导航系统,内部还增加了3部电视显示屏幕,15个音箱以及车载冰箱、无线电话等豪华配置。
  点评:开着这样的车出门,肯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选自今日财富)
★ 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 挑战美军GPS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9/11/content_5076616.htm
2006年09月11日国际先驱导报: 如果说GPS胜在成熟,“伽利略”胜在精准,那么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大军用价值就在于抗干扰能力强
据俄塔社报道,日前,俄罗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主持俄联邦政府军事工业委员会会议时表示,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系统的全部24颗卫星,将在2010年前部署完毕。
由于此前美国的GP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已经较为成熟,伊万诺夫此言不仅标志着俄卫星导航系统研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更预示着美、俄、欧卫星导航系统竞争展开新的一页。
  ▲GPS军用更加成熟
由若干颗导航定位卫星组成的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军事上具有巨大应用价值(提高导弹或炸弹的制导精度、实现单兵定位),被认为是现代战争的“定盘星”、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在当今世界的三大导航系统中,美国的GPS名气最大,它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部署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位卫星系统。该系统原来是专门用于为洲际导弹导航的秘密军事系统,从克林顿时代起,该系统开始应用在了民用方面。
现在运行的GPS系统是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分布在6个等间距的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工作卫星,卫星轨道接近圆形。
GPS卫星定位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得到实战应用,并获得不菲的战绩。随后,又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如美国B-2战略隐形轰炸机本身就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导航定位,而所携带的16枚制导炸弹由激光制导改为全球定位系统制导后,使该机具备了夜间和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
美军应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于实战,标志着卫星在实战中的作用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从辅助变为主导,从被动变为主动(主动不仅表现在它与具体作战行动和武器打击直接结合,甚至表现在它可能直接成为某种攻击武器),从单一功能变成多功能。
  ▲“格洛纳斯”抗干扰能力强
虽然美国对外声称愿与其北约盟友在卫星定位系统的军事应用上实现共享,但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往往对他国降低卫星定位系统的使用精度。为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2002年3月,欧盟各国同意斥资27亿美元,在5年内完成“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部署工作,计划在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营。
据称,“伽利略”系统的最大优势是于其精确度,确定地面位置或近地空间位置要比GPS精确10倍。其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米。正如有关专家所说:“如今的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却能找到车库的门。”这种优势可以让“伽利略”在军用中“打得更准”。
与GPS系统一样,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由军方负责研制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位卫星系统。据悉,由24颗卫星组成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有工作卫星21颗,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并有3颗备份星。
尽管其定位精度比GPS系统、伽利略系统定位精度略低,但其抗干扰能力却是最强的。由于卫星发射的载波频率不同,“格洛纳斯”可以有效地防止整个卫星导航系统同时被敌方干扰,因而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俄总统普京一直将发展独立的全球定位系统作为重振俄雄风的指标性大事。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明确表示,“格洛纳斯”系统对于国防和经济发展的意义极为重大,他要求联邦各级政府和相关军工企业将部署“格洛纳斯”系统作为未来数年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冀孝齐
★ 美 国 反 恐 新 战 略 :西 亚 暗 潮 汹 涌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341
  时报在线2006-9-11: 当美国的“反恐战争”已经沦为共和党政府为今年11月国会中期选举的拉票工具之时,反恐政策也与竞选议题“挂鈎”。最重要的是,这些政策对西亚地区的长期稳定并不是一件好事。
  上周二,亦即9月5日,美国白宫发表了一份长达23页的反恐战略报告书。同日,总统布什还警告伊朗必须马上停止核武开发专案。这份战略报告书起草于 2003年,今年3月经过修订。而新的反恐策略已经把注意力从“基地”组织转移到了日益分散化的激进主义分子身上,并且怀疑伊朗向恐怖组织提供非常规武器。
  该报告书陈述了美国在2001年的“9•11”事件以后进行反恐战争的主要成绩,并称恐怖分子“已经适应了美国的防御策略”。报告得出结论是:“美国比以前更安全了,但还没有达到完全安全的目标。”
  虽然布什将伊拉克称为“反恐战争”的“中央战场”,不过报告书的重心并不是伊拉克,而是“世界各地纷纷冒出”的恐怖组织。事实上,华盛顿当局需要用新鲜的字眼才能让美国人民相信他们正在赢得“反恐战争”的胜利。
  然而,这份报告书的内容尽是老调重弹,毫无新意。那么为什么白宫要出台所谓的新战略呢?原因很简单,即“反恐战争”已经成为竞选前夕争取选民支持的工具。 2002年,共和党政府首次发布反恐战略报告并赢得了当届国会中期选举;2004年,又是反恐议题帮助布什成功连任。随着今年11月国会中期选举的再次临近,白宫不得不重施故伎,因为这一次共和党极有可能失去国会两院的多数席位。
  为更好地推销新的反恐报告书,布什将反恐战争比喻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提醒人们不要重蹈放松警惕的覆辙。他还将“基地”组织头号人物──奥萨玛•本•拉登比作纳粹头目希特勒和前苏联领导人列宁。
  在一系列“反恐”演讲中,布什曾多次提到黎巴嫩真主党以及伊朗境内的伊斯兰什叶派激进主义组织。他说,“如果让激进分子达到目的,那么工业化世界将会受到拥有大量石油资源及核武器国家的威胁。”
  “伊斯兰的什叶派激进主义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反美组织,其目的是在中东更广大的地区建立自己的霸权统治,”布什称。而且他们“已经实现了‘基地’组织至今未能完成的任务”,亦即1979年在伊朗成立了什叶派政府。另外,反恐战略报告还以新保守主义的角度向美国选民阐述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历史。
  布什更将矛头指向了伊朗。他说:“像‘基地’组织和逊尼派极端分子一样,伊朗领导人也有他们的目的。他们想将美国人赶出这块地方,毁灭以色列,从而统治中东更大的区域。为了达成这些目的,他们向真主党等恐怖组织提供资助和武器,并利用这些组织来打击以色列和美国。”
  在谈到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布什坚称,“如果我们撤出伊拉克,如果我们放弃支持那些希望在自由国度生活的人民,那么50年后历史将会质问我们为什么当初没有采取行动。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未来的美国总统也不应该如此。”
  面对伊拉克、伊朗和真主党目前的发展态势,美国不得不转攻为守。在伊拉克,伊斯兰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斗争一触即发,这也是穆斯林最受尊敬的领袖希斯塔尼(Ali al-Sistani)退出政坛的原因。美国现行的政策是试图说服伊拉克总理马利基(Nuri al-Maliki)取缔什叶派武装组织。这谈何容易,谁也不愿意承认,如果目前暴力事件继续升级,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那么马利基政权的巩固仍要依赖这些什叶派的武装组织。可是美国认为取缔这些武装力量才是“合理”的。
  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萨德尔(Muqtada al-Sadr)决不会轻易解散自己所领导的“马赫迪军”(Mehdi Army),因为这样做只会丧失自己的影响力。许多人将萨德尔比作“伊拉克的纳斯鲁拉”,后者是黎巴嫩真主党的总书记。
  美国朝野内外的新保守主义势力满以为,以色列军队将会一举歼灭真主党,可是事与愿违。在应对黎巴嫩国内局势的问题上,华盛顿当局可谓是一筹莫展。经过与以色列的一役,真主党已经不再是一个政党或武装力量,它已经成为了一股甚至连黎巴嫩基督教徒都引以为荣的势力。
  白宫新出台的反恐战略报告也谈到了伊朗的危机。虽然艾哈迈迪内贾德是名符其实的民选总统,但布什却将他形容为“暴君”。
  白宫对“基地”和伊朗新一轮的口诛笔伐,其目的是为了吸引美国人民的注意力。由于伊朗拒绝中止铀浓缩活动,辩称这是一项合法及和平的权利,美国似乎对德黑兰越来越不耐烦。而伊朗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当中也享有极高的威望。
  种种迹象显示,美国无意与伊朗和解,并且有采取制裁乃至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倘若华盛顿当局选择军事行动,以便为“反恐战争”画上完美句点,那么美国将会在西亚地区引发又一场战争灾难。
  Ehsan Ahrari是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Alexandria, VA)的独立战略分析家。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时报在线
★ 台湾非宪政手段倒扁 美国究竟执什么态度?★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356
  自由时报2006-9-11: 美国政府虽公开表示对倒扁运动关心、不介入立场,但据了解,美方日前已透过管道向朝野方面表达反对使用非宪政手段倒扁的立场,显示美方希望台湾能尽快恢复秩序与稳定。
  据指出,陈水扁在这段期间,与美国极高阶的官员有过电话联系,美方则传达对台湾局势的看法,虽然美国仍旧维持一贯不介入的基调,但任何违背宪政秩序的手段,都不为美国所乐见。相关人士指出,类似讯息,美方也曾传递给国民党。
  ▲王金平透露杨苏棣传达讯息
  立法院长王金平昨天应某企业家邀约餐会,席间曾向在场多位人士表示,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前两天询问过他对倒扁活动的看法,并表达美方对倒扁活动若走向非体制时,美方不会支持的立场,王金平的说法等于间接证实此事。
  国内某高尔夫球场老板昨天晚上邀约王金平等人餐会,出席的还有立法院秘书长林锡山、中华奥会主席蔡辰威、前中华奥会主席张丰绪、国民党立院党团政策会主委曾永权及台塑总经理王文渊等人。
  王金平向在场人士表示,AIT向他询问倒扁看法时,他表示个人并没有特别的立场,而美方明确表示,美方不会干预台湾体制内的倒扁活动,但若走向暴力及罢工等体制外运动时,美方不会支持。
  正出访美国的民进党主席游锡堃,上周在台北与陈水扁会面时,也交换过美国可能的态度,以及在美期间游将向美方传达的讯息。
  对于台湾的倒扁运动,游锡堃在美强调,他选择在这个时刻来到美国,就是对台湾的民主法治有绝对信心,这次倒扁是政党轮替六年以来的政争延续,也是一种旧势力的反扑。
  ▲倒扁风波北京有因应方案
  另据报道,倒扁静坐持续延烧,引发国际高度关注,部分蓝营人士私下讨论时,也忧虑群众运动若演变成大规模流血冲突,是否将触动中国反分裂法红线,但据转述,北京对于这次倒扁静坐定位为台湾内部事务,绝不介入。
  但据穿梭两岸的在野人士表示,北京方面对于这波倒扁仍有因应方案,包括和平落幕甚至政权转移等,都有配套措施。
  根据国亲掌握讯息,北京对于这波倒扁冷处理,包括官方媒体也未多着墨,特别将倒扁静坐定为「岛内事务」,仅高度关切,但不愿评论,更不愿意介入。
一名刚刚从中国访问归来的前朝政务官转述说,中国国台办对于倒扁冷处理立场不变。与台办有对话管道的在野人士也说,即使倒扁静坐演变成为流血冲突,也属于北京界定的岛内事务,并非外力介入,并无分裂国土之虞,不会触动反分裂法。▲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自由时报
★ 日本第3颗情报卫星成功发射/构建太空卫星情报网 ★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6/09/12/1040@3414842.htm
http://www.qianlong.com/2006-09-12新华网: 东京时间11日下午1时35分,搭载1颗情报卫星(IGS)的日本大型国产“H2A”火箭10号机在位于鹿儿岛县南种子町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成功。日本主力火箭“H2A”至此已连续4次成功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0%。
  本次发射计划在10日进行,但由于恶劣天气影响而推迟一天。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透露,“H2A”火箭全长53米,重量为289吨。发射高度达到400公里至600公里后,卫星从第2段火箭中分离进入南北环绕的轨道。此次发射费用(不包括情报卫星)共约96亿日元。
  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由此拥有了3颗间谍卫星。1998年朝鲜发射“大浦洞”导弹后,日本决定导入情报侦察卫星,并计划通过各发射两颗具备高性能望远镜的光学卫星和利用地波探测地面目标的雷达卫星,每天可对地球上任意一点进行1次监测。2003年3月,日本政府首先利用“H2A”火箭5号机发射了1颗光学和1颗雷达情报卫星。当年11月,“H2A”火箭6号机发射失败,第2组两颗卫星损毁,导致日本情报卫星的侦察功能只能达到当初计划的一半。今年夏天朝鲜发射7颗导弹,日本的情报卫星完全没有发挥作用,情报基本是依靠盟友美国提供。
  据此间媒体报道,11日发射升空的2号光学情报卫星可分辨地面1米左右大小的物体,但在夜间和多云天气状况下无法摄像,仍然需要雷达卫星的辅助才能更好发挥监测作用。日本政府计划在明年1月到2月间发射第4颗雷达情报卫星升空,以最终完成构建四机体系的太空卫星情报网。(驻日本记者裴军)▲
★ 中 印 边 境 问 题 中 国 犯 了 大 错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1297415692288/20060911/884176.shtml
2006年09月11日: 中印边境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网友们从各个渠道获得的资讯大都是印度占了中国六万多平方公里的藏南领土,而且都把矛头指向了1962年的那次边境战争,认为我们犯了个大错误,白白丢掉了土地。
我以前也这么认为,十分疑惑为什么仗打胜了,地却不占,这一点不符合毛泽东的一贯做法呀。大家想一想,为了朝鲜、越南,我们不惜与美国人大干一场,为了黑龙江中的那座小岛,又与苏联开了一仗,我们敢跟两个超级大国掰手腕,怎么对一个印度是这么的客气。我无意中看到了一幅详细描绘中印边境的地形图,仿佛明白了一些原因,又通过看一些有关此问题的材料,使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位西方军事学家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要搞清这场战争,就必须先弄清它的政治背景。
印度独立后,企图继续享有原来英国殖民者在西藏的一切特权,如口岸通商权、驻军权等等。西藏和平解放后,虽然印度为了与中国搞好关系暂时不提这些特权,但是他也从未宣布完全放弃。1959年西藏叛乱,达赖出逃,印度庇护了达赖喇嘛,同时对中国开始有效的控制西藏十分担心。因为印度的这些特权很大程度上是与达赖集团签订的协定,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以前达赖在西藏统治时,印度可以就此与中国政府讨价还价。现在达赖叛逃了,它的政权已经被中国政府解散了,西藏已经被有效控制起来了,印度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了。印度不愿意丧失这些利益,一方面帮助美国扶持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另一方面加强对边境的侵占。像现在已属我国的亚东地区,当时就有印军大量驻扎。控制像喜马拉亚这样的山区,只需控制住重要的山隘和高地,就相当于控制住了一大片地区。到了1962年,印度趁着中国经济困难,侵占行动达到了顶峰,中印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印军由于认为中国无力对它发动反击,准备不充分,结果大败。此仗下来,我军控制了中印边界上几乎所有的战略要地,像前面提到的亚东地区就是此后才正式成为现在的西藏自治区亚东县的。由于只要过了这些重要的山口,就是一望无边的恒河平原,此时印军东北部的主力已被打垮,处于恒河平原上的印首都新德里已无兵无险可守,如果中国军队继续前进,攻占新德里也不是没可能。此时印度阵脚大乱,一方面忙着全国总动员,甚至做好了迁都的准备,另一方面向国际社会哭诉中国侵略,来个恶人先告状。由于我们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又因为此时我军的处境也很危险,见好就收,撤回了边境。为什么说此时我军的处境也很危险呢?
首先,在国际上,六十年代初我国已与苏联交恶,与苏联为首的所谓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也因此恶化;美国继续奉行敌视中国的战略,对我国的所谓新月形包围圈不断加固。台湾的蒋介石更是趁大陆经济困难,发起了反攻大陆的新高潮。此时我国在国际上相当孤立,美苏对我的军事压力很大。
其次,国内经济困难,对印作战是勒紧裤腰带打的,无力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
最后,由于喜马拉亚山脉的缘故,部队补给相当困难,补给要靠牲畜和人力,部队行动也受地形限制,所以参战的兵力并不多,大约只有一个军左右。我军的胜利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印军准备不足,依靠突袭取得。印军大部是被打散,并未全歼。如果继续向平原进军,一方面国际压力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补给会出现困难,而且兵力本来就少,还大多是山地部队,没有坦克等重装备,没有空中支援,这对于平原作战很不利。所以,在完成对战略要地的抢占后,部队又撤回了边境线。
至于说为什么会放弃一些地区,我想各位有幸看一下中印边境的地形图就会明白的。我军被迫放弃的都是平原地区,而重要的山隘和高地一块都未放弃。如果说原因,还是因为喜马拉亚山脉的缘故。印度处在山脉南麓,与它的腹地恒河平原相连,而我国在北麓,它的后面是青藏高原,交通哪方便利毋庸多言。
试想,如果我军同时还占据平原,补给便是大问题。在平原作战中所需要的坦克等重武器如何运过去,大量的兵员如何运过去,这些都成了问题。毋庸说六十年代,就是现在的青藏线上,运输也相当危险,还要分季节,而且人员入藏大多要坐飞机。去往南麓的那些口岸当时也不过是一些只可用畜力运输的小道,就算是修了公路,补给及不及时也很难说。而控制山地就不同了,战略位置好,易守难攻,而且人员不用多,一个连就可以控制一大片范围。而且补给量相对少了很多,在现有的条件下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印军如果想进攻,山地作战可是相当困难的。在阿富汗的美军尚感到山地作战的艰难,以印军现有的水平就更困难了。最好的例子就是前几年,一个伊斯兰游击队占据了印控克什米尔的一座山峰,印军几千人围攻了十几天,大炮飞机全用上了,死了上百人,也没完全攻上去,最后还是人家自己主动撤下来的。
所以,分析这场战争的得与失,不能用单纯的占了多少地方来衡量。而且,到底是谁侵占谁的更多也说不清。因为历史的原因,西藏与印度接壤的边境地区只有一个长期形成的所谓习惯控制线,这条线从未详细勘定过,而且双方控制地区犬牙交错,所以双方一旦较起真来,只能是各说各的理,纠缠不清。而麦克马洪线则是把习惯控制线像我方推进了几十公里,而且把很多战略要地划归了印度,我方当然不满意。而现在的实际控制线基本是按照习惯控制线走的,而且战略要地已全在我手中,这就使得我们在未来的谈判中取得了优势地位。这场战争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打胜了,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毛主席事后说的,这一仗,可以至少保持中印边境三十年平安无事。达到了战略目标,主动放弃一些「鸡肋」地区,使之不会束缚我们的手脚,还博得了美名,这才是大家风范。而印度国内对于中印边境问题则闭口不谈它已占领一些地区,而总是哭诉自己被抢占去了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印度军方也耿耿于怀,发誓要复仇。不排除有得寸进尺的心里在作怪,但我想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战略要地都在中国手中,没了这些战略要地,西藏是无法再渗透进去了,而他们已经占领的地区也会始终处于战略包围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看到的那幅改变我想法的中印边境地形图上,有一块被三面高地所包围的平原,平原只有南部一个狭长的出口。平原被标注为印度控制区,而三面的高地则全是中国控制区。这种情况在地图上很普遍,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耿耿于怀的原因。
至于现在的中印边界谈判,我想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双方各退一步,最终承认现今的实际控制线。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丧权辱国,我想印度也会有很多人认为印度政府丧权辱国。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眼光要放远一点,是不是丧权辱国要看谈判是不是平等。像清初康熙与俄国人签署的《尼布楚条约》,我们让了些土地,但后人大多认为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为什么呢。因为谈判是平等的,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
中印边界谈判如果成功,那么我们与邻国间的所有陆上边界问题都已解决了,我们虽放弃了些局部利益,但维护了边境稳定这个大局,使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搞建设。
我们现在的目光要盯着高手,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尽快壮大我们的实力,这才是我们现在的第一要务。再说,现今早已不是谁面积大,谁强大的时候了。英国面积不大,可它曾经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印度面积不小,可以前它不过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现今比的是综合国力,等到我们实力发展到与美国不相上下时,会有很多地区自愿服从我们领导的,现在东南亚的发展趋势就很像。也许到那个时候,像蒙古这些以前分出去的地方,会强烈要求回归呢。▲ (凤凰视点)
★ 毛 泽 东 逝 世 三 十 年 后 的 中 国 ★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09/09/content_1505277.htm
Margarete&Martin Kummer/文 缪小析/编译
2006-09-09/德国《汉堡晚报》9月2日
  “您好,北京!”这里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首都,在2006年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我们又重新踏上了难忘的北京之旅,那是春暖花开的4月的某一天。
  我们在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漫步而行,这里是中国的心脏,广场的南面是我们上午要去参观的目的地:毛泽东纪念堂。那里长眠着30年前去世的中国的伟大主席,他曾是封建主义和外国统治的推翻者,又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然而,毛泽东的后继者们的生活却是另外一种样子。我在1976年目睹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当时与外部世界隔绝,处在崩溃的边缘。小红书里包含的毛泽东思想主宰着当时的人们。所有的中国人,不论男女,都穿着统一的毛式中山装。社会上奉行的是平均主义。
  而今,中国正向世界强国迈进。我在2006年亲眼见证了中国梦: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追求他们个人的幸福和利益。美元和欧元、资本主义企业和经理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今的中国对一切都敞开着。昔日崇尚平均主义的国度而今产生了鲜明的反差,新的百万富翁不断冒出,而数以百万的人们依然身陷贫困。人们的私人生活也复苏了。
  在毛泽东纪念堂的对面,我们在那里看到的一幕令人惊讶。就在巨大的毛泽东画像底下,一对年轻的情侣含情脉脉地牵手,他们旁若无人地亲吻。而在1976年之前的毛泽东时代,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幸亏我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26岁的许榕榕(音译)说。
  在我1976年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的恋爱生活存在许多羁绊,个人的婚姻大事被排在了政治之后。男人年满27岁才能结婚,女人不得在25岁前出嫁。当时的口号是:“毛主席教导我们,必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婚前性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之事。
  “今天不用怕人家说三道四了。”许榕榕说。另一名生意人李盛明(音译)表示:“以前,人人都把裤子勒得紧紧的,如今,全中国的人都解禁了。”在当今的中国,到处可见避孕套,而当年它只允许免费发放给已婚夫妻。
  “你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是怎样的?”我们问许榕榕。她笑着回答:“他得有一副好心肠,还得有个好工作。”在中国,城市里的夫妻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这样13亿人口才不会继续爆炸性增长。夫妻一旦感情破裂怎么办?当然可以离婚,现在离婚没有从前那样大的压力了。
  在我们初次造访中国时,“中央王国”还是一个自行车的国度,只有那些有权的人才允许坐小汽车。而今摆在我们眼前的是惊人的事实:有超过1300万中国人拥有私家车,单是在北京的大街上奔驰的汽车就有250万辆。而中国的汽车热才刚刚开始。
  中国女人的面纱终于揭开了。她们拥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并且常常扎成马尾辫,她们的肌肤自然白皙,身材苗条动人。但中国女人之美的释放,是在毛泽东逝世之后——她们脱去那些灰不溜秋的服装,于是丰满的胸脯、柔细的腰身和修长的双腿突然呈现在了男人们眼前。
  中国的现代女性重新发现了女人的妩媚之处。“有些美是需要展示的,只有那些保守的中国人才会对此感到惊讶。”许榕榕说。
  毛泽东已经不在人世了,不过,他的身影依然可见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人民币上,这位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画像依然栩栩如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