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武器,已经在国际军贸市场上重振雄风 ★.

今 日 看 点 : 2006-9-18
(01) ★ 日本专家眼里看中国军队称霸东亚之雄心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6/103838.html
(02) ★ 外媒:美军航母编队即将面对中国海军“狼群战术”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7/92253.html
(03) ★ 日本泡沫之鉴:中国会重蹈日本1980年代覆辙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592
(04) ★ 中 国 不 会 重 蹈 日 本 式 泡 沫 的 覆 辙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592
(05) ★ 新 首 都 梦 想 的 破 灭 与 复 苏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593
(06) ★关岛!即将面对中国海军新的”狼群“战术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7/92253.html
(07) ★ 海外中文网:中国以务实态度走向世界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7/92554.htm
(08) ★ 美国步步进迫:中国即将失去法国的支持?★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6/103812.html
(09) ★ 第14次据绝了台北当局提出的加入联合国提案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6/103748.html
(10) ★ 中 国 对 外 军 售 重 振 雄 风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8-31/94639.html


★ 日本专家眼里看中国军队称霸东亚之雄心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6/103838.html
腾田俊男(日本春革会社社长,右翼积极行动组织“东亚联盟”的指挥者。):大日本国面临着,紧急迫切的外交事务情况问题。这是他发表在日本右翼杂志《风靡亚洲》的文章
来自中,韩,俄。等国在近期对我们采取得系列针对日本的行动,这是对于我们大日本国的诋毁。
中国,自称自身是和平发展,那么,他就是真的和平吗?
1999年,英国《简防务周刊》首次披露称:中国海军最新的170SLV+GNP型即垂直发射加相控阵系统的大型准巡洋舰,日前下水。
作为中国这个和平国家,一下子制造3艘满载排水量8520吨,配置有96枚联合战区外防御导弹(MEDP)。并且具有16枚超音速C802,“俱乐部”型远程超音速巡航反舰导弹。
这几乎是一艘无可挑剔的完美地战斗舰。他能有我们金刚级的立体化3维防御系统,而且,还有超强的对海打击能力。众所周知,中国的反舰导弹其,毁伤能力是惊人的。因此,美国以及我们日本都在研究如何反击那些中国产反舰导弹。
至于谈到170级的能力,他的周边550公里以内范围,都是他的智能防御检测范围,这个范围超过我们“金刚”级I代使用的美国SP1型雷达的400公里距离。而且,我们还要记住,我们的SPY是无缘相控阵技术的。这是美国设计相控阵雷达的特点。因此,他的机动反击能力有限。
但是,中国的雷达与俄国,欧洲的设计的一样,采用更加先进的,有效实际的有缘相控阵雷达,在实战中已经证明,这种雷达无论从反应速度,还是小差别识别,都是优越于SPY系统。而且,即便我们装备了先进的F22战斗机,在它面前,其被发现识别的概率也是十分高的。
再有,中国前次严厉制裁了一家,报道其先进新型核潜艇的网站,那家网站公布的照片,被美国海军关岛情报中心,所捕获。然后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的分析。基本可以证明,这并非所谓改进型092C而是新型的094B。其外观已经几乎失去了前苏联的设计DIIIV的形势。外观与法国的新型“奋斗”级十分相似。
日本国近期,才刚刚开始进行全面改进金刚舰。但是,由于我们缺乏SPY系统技术。最底层的SPFG等技术来源。华盛顿对此是至今依旧保持了“沉默”。日本没有获得这种技术,因此,我们不能对其基层技术进行改进,只能依旧使用华盛顿提供的所谓第3代。但是,他依旧是早期SPY升级产品。仅仅在所搜以及反应速度上有所提高。
但是,中国的171却是真实的SPY2代。其采用的是:信息环境周边控制理念(CPUN)。这是欧洲近期才提出来的。而俄国目前也在开始制造。这种所谓周边防御,可以说,这艘战舰,无需驶入战区,就可以控制,引导周边同时36个目标。对远距离目标进行合成饱和打击或者防御。
这些,难道还不能解释中国称霸东亚之心吗?如此强悍的战舰,用于“防御”?他的航程已经接近8000海里。这些足以提供中共一支远洋舰队。还在自称:和平发展吗?▲ mk800编译西陆独家报道仅供参考
★ 外媒:美军航母编队即将面对中国海军“狼群战术”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7/92253.html
《国际防务技术》刊载了约翰•马奇的一篇文章:关岛!即将面对中国海军新的”狼群“战术。阐述了中国海军发展中,在对于可能的敌人,进行的一些预设模拟型战术。
约翰•马奇:中国海军,目前部署在东海,北海海域的先进的”宋II,III“级潜艇,多达24艘。他们主要的目的是针对美国海军驻扎在关岛基地的美军第7舰队第32航母编队。即小鹰号航母编队。这些潜艇,采用了AIP设计制造。因此,水下噪声音响系数很低。因此,对于早先关岛舰队部署的12艘舰队护卫反潜所搜舰,来说,这是一个更加新的考验。
因此,美国海军部就此申报美国国会,在审议最新的”阿克目拉“级先进未来海军音响探测船的实施计划。但是,依旧遭到来自国会反对。
而中国的狼群战术还远远不止这些。中国海军目前已经装备了6艘新型的隐身频海攻击舰。其满载排水量约在1200吨级。中国自称为:远程隐身导弹快艇。但是,这种所谓快艇,却可以以50节高速,快速攻击距离岸基约在1200海里左右的,任何舰队编队目标。而且,在关岛识别情报站提供的雷达侦测数据来看,这种快艇可以显示目标最大尺寸为:小于机动无帆近海渔船。
在这种快艇上,部署了射程约在550公里的”日炙“型反舰巡航导弹。这种导弹是俄国设计用来伏击美国的大型航母编队的,主力舰队的大型航母使用的。一旦快速隐身临海舰,发现美国海军的航母编队,其首先依靠其自身的高速动力能力,接近航母外围或者中部防御圈范围。
然后其在最后90秒内将4枚导弹快速其射发射完毕。随即,既可以转身消失。而中继指导任务则有,中国的东海,北海,南海,等上空的12颗所谓”海洋监控卫星“来最终执行完成。
袭击的全部过程可能不到10分钟。但是,这基本就可以完全摧毁美国关岛航母舰队至少1艘航母。在失去航母舰载反潜巡逻机支援以后。中国很可能在出动其余的”宋“级潜艇,对美国海军其余水面舰艇,进行瘫痪性打击。这种所谓瘫痪性打击,带来的后果很可能导致美国舰队航速降低到最低点,而随即在出现那些较为老旧的水面攻击舰艇。
这些仅仅是2004年-2005年中国海军训练的一个战术方式。而其它的还有甚至多达12种非核武器攻击美国航母编队的可行战术。
因此,中国海军在完全恢复与美国军方进行正常两国军事交流之前,应该有必要向美国军方五角大楼,提交这些可行的预案,以便加强两国军事信任程度。▲ mk800编译西陆独家报道仅供参考
★ 日本泡沫之鉴:中国会重蹈日本1980年代覆辙 ?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592
  今天的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1980年代的覆辙?未来的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经济泡沫轮回中的下一个?真实世界中,一个个由远及近声声告急的问号,驱使我们远赴东瀛,零距离接触全球泡沫轮回中的上一个。
  17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以《太阳也会西沉》,哀叹日本在泡沫中的沉沦。去年,该刊又以《太阳也会升起》,宣告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我们想知道,“太阳”西沉东升的16年,对于身处泡沫观察期的中国,有着怎么样的谕示?当下的中国,与泡沫时代的日本,又有着怎样的相似与不似?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中日两国经济学人的追访,与我们的立场无关,我们传播他们的声音,不表示我们赞同或者反对。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客观地复制他们关于泡沫的各种观念,供读者品鉴。
  ▲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日本
  “对中国人来说,睁大眼睛,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并从中汲取教训,正当其时。”
  2006年8月16日晚9时许,关志雄在东京后乐宾馆的咖啡厅里,用流利的汉语对本报记者说:“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股价猛然之间的高涨,已经泛出泡沫经济的朵朵浪花,这与1980年代后期的日本越来越相似。”
  关志雄,享誉日本经济产业界的经济学家,野村证券资本市场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日文网站“中国经济新论”的创设者。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关志雄,曾任职于香港金融界。过去数年内,他曾准确而超前地预测了人民币汇率、中国资产膨胀等中国经济议题,使得他的中国经济研究备受瞩目。他说:“中国必须借鉴日本的教训,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
  提醒中国的不止关志雄一人。
  最近两年,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日本乃至英国,警惕中国重蹈日本覆辙的声音,零零星星,陆陆续续,由远及近,渐渐汇成一股没有结论的巨响。
  “中国出现泡沫是铁定的”
  “中国出现泡沫是铁定的”,井坂忠明说。
  井坂忠明,日本第四大商社“丸红商社”房地产业务负责人,8月10日上午,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的一个欧式酒店里,就着淡淡的音乐与悠悠的咖啡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丸红商社已在中国从事过多年的房地产开发,为外国公司驻华商务人士提供高档住宅。井坂忠明说,如果他在中国做房地产,他一定会观望,看看是不是要撤离,或者寻找最佳的撤离时机。关志雄也认为泡沫已潜伏在中国CPI温和增长的掩体下。3年前曾考察过中国青岛等城市,当他看到几千栋豪宅夜晚没有灯光,黑乎乎一片,他相信泡沫的确已经出现了。
  关志雄做过中国30个城市的房价与租金的比较:租金收益率下降,但贷款利率却在上升,这表明泡沫经济已有前兆。关志雄说,泡沫具有难以察觉的隐蔽性。泡沫本身创造泡沫需求,一旦泡沫发生,大家都陷入共同幻想中,清醒的人也难保持长期清醒。而一旦大家都感受到泡沫威胁,泡沫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当年的日本就是这样。
  1986年12月到1991年4月,是日本泡沫经济发生的时间。
  在上述时间段,日元升值,货币宽松,房地产、股票价格节节攀高,资产效应使日本经济表象极度繁荣,人们心态高昂浮躁,整个经济如同吹起的肥皂泡。当时,在日本国内,一个高尔夫球场会员权证的售价相当于一个普通公司职员两三年的收入;在国外,日本企业家购买了美国的象征——洛克菲勒中心,华尔街因此传出“纽约沦陷”的声音,美国众议员也惊呼:“美国正在迅速地演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然而,美国人的担心被证明是多余的。
  90年代初,泡沫的破灭撕破了表面的繁荣。日本高企的股市与房地产价格急速下跌,银行在巨额呆坏账面前,不得不宣布破产。一度是世界第九大银行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也未能幸免,时任总裁的大野木克信锒铛入狱。在鲁迅作品《藤野先生》中提到的那个东京上野公园,曾因此涌入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不过,木下俊彦,昔日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负责人、今日的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教授,说他目前还无法想象,上野公园的情景会不会在中国上演。
  但木下确信,中国经济的确已经有了泡沫。“从北京、上海看,一定是有的。是不是全国都有?不好说!虽然对泡沫经济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中国借鉴日本的泡沫教训是应该的,”他说,“日本经历过的事情,大多是中国将要经历的。”
  香港软库投资银行业务总裁、中国人民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温天纳说,世界经济版图上,总会有哪个点涌起一股泡沫: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曾发生盲目投资郁金香热;18世纪初的英国发生过殖民地开发投资热,以致科学家牛顿也曾卷入其中而饱尝亏损之苦;20世纪初期,一战后经济空前繁荣的美国,在1929年10月24日经历了所谓“黑色星期四”的股市暴跌,由此引发世界性的恐慌;半个世纪之后,日本爆出迄今最大的经济泡沫。
  一些从泡沫创痛中走出的日本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就是世界经济版图上的下一个泡沫,中国的泡沫一定会破灭。但是,专家们无法预言,泡沫究竟会在什么时候破灭。当有人预测,2008年奥运会和 2010年世博会之前,中国经济泡沫不会崩坏,前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中国崛起——日本该做些什么》的作者津上俊哉说:谁能保证奥运会和世博会之前,中国经济一定健康?谁又能说这之后就一定完蛋?
  ▲中国泡沫的破坏性不大
  “中国很难避免泡沫,但破坏性没有日本那么大。”亚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今井建一对本报记者说。在日本泡沫破灭的时候,今井已经从银行业转到研究机构,幸运地躲过了银行裁员、倒闭的浩劫。
  日本泡沫的破灭对日本经济的摧毁,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空前的。
  日本贸易振兴会经济分析部日本经济情报科科长、善于用数字说话的山本女士说,日本处理泡沫破灭的后遗症用了大约15年的时间。
  1990年,日本政府为控制泡沫,相继采取土地总量控制、税收强化、金融政策,收缩银根,限制金融机构向不动产业界贷款。日经指数随即从1989年12月,平均3,8915日元的历史高点急速回落, 急剧下降了63%,在1992年8月跌至1,4309日元。
  1992年春,日本政府正式承认经济减速,综合手段已挤碎了泡沫:从事土地和股市投机的不动产企业、建筑公司和高尔夫开发商大都陷入破产倒闭,从事土地担保融资的银行也因为这些企业的纷纷倒闭而产生大量坏账,金融机构跟着接连倒闭。至 1998年底,日本的土地和股市共遭受1200万亿日元的损失。
  今井建一说:“只要能防止遍地开花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会非常有限,顶多也就是短期的经济低迷。”在今井眼中,处于高速度发展中的当下中国,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更像1960年代的日本。事实上,中国当下的发展水平和1960年代的日本极为相似。在这个时期,虽然过度投资和金融泡沫肯定会引发经济波动,如增长速度下滑等等,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会克服波动带来的影响,因而陷入低迷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可能不超过两年。
  津上俊哉也认为中国的泡沫问题不大,不会像日本那样长期低迷,“因为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知道低利率导致泡沫,已经采取了调整准备金率等一揽子行动。”他认为,接下来中国可能遇到困难期,但只是周期性波动而已,长期看,中国经济一定能保持旺盛的增长力。
  持有相同看法的,还有西村吉正。
  现为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长的西村吉正,是前大藏省银行局局长,一些日本人称他为“向银行开枪的人”。在每一个日本人都相信“Japan is No.1”的80年代后期,在日本全民像吞下了摇头丸般疯狂的时期,西村吉正断然下令控制银行信贷总量,宣布让银行倒闭。
  西村吉正认为,是日本人的自负心态,制造了日本的经济泡沫。如果心理与经济状态持平的话,就不会出现泡沫。但是,从1985年开始,日本人的心理膨胀的速度与经济增长水平落差在加大,等到1991年人们意识到泡沫的时候,为时已晚。
  比较之下,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水平与中国人的心态基本持平,虽然中国的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显露出了房地产泡沫的迹象。但西村吉正认为中国人不必过分担心泡沫,“即使是泡沫破灭,有一些打击,也不过像年轻人遭受了一些皮外伤。”
  但也有与西村吉正观点相左的人士称,中国泡沫破灭的危害,将远甚于日本。日本银行金融机构局官员福本智之说,除非中国的银行能快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否则,中国泡沫的破坏力将比日本大得多。▲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经济观察报网
★ 中 国 不 会 重 蹈 日 本 式 泡 沫 的 覆 辙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592
  尽管警惕中国重蹈日本式覆辙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仍有部分海内外经济学人相信,中国不会出现日本式泡沫。不过,他们赞同“警惕未来”的说法。
  被海外媒体称为国策派专家的林毅夫,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他的办公室里对本报记者说,就当下中国经济情势而言,他看不出泡沫的存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夕,林的表哥在东京买了一套房子,5亿日元,1990年代中期,泡沫破灭,价值只有1亿日元。林在课堂上时常说起表哥在日本的故事,但他不愿用这个故事暗喻当下中国。
  “看目前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因为中国的房地产没有多少泡沫。”林说,“虽然中国的房地产业有些异常,有国内国外的投机性需求,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房地产的需求增加,也使得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林还指出,日本房地产发生泡沫的时候,拥有地产的日本人太多了,而中国,真正买商品房的人并不多。他说,“中国人买房,一般是在县里挣钱,去市里买房,在市里挣钱,去省里买房,在省里挣钱,去北京买房。多数人买房的钱,靠的不是银行贷款。”
  进一步来看,林认为,中国和日本人均GDP的差别、产业结构水平的不同、民众信心的不一样等等,因此,当下中国拥有日本式泡沫的说法,只是无稽之谈。
  去年底,英国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也向新闻界阐述过“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的判断。这位英国经济学家宣称,随着GDP增速减弱,中国有可能会在今明两年遭遇通货紧缩,但不会出现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历过的通缩陷阱。
  “即使中国可能遭遇通货紧缩,如果中国决策推行适当的政策,也应该可以避免重蹈日本90年代的旧辙。“王志浩断言,中国可以避免日本式覆辙的理由中,有一条就是:中国没有严重的资产泡沫。
  日本经济学家今井也说,和当时的日本不一样,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资产整体规模超过GDP规模,一旦资产发生变动对经济影响很大,而中国股市规模小,占GDP比重不到30%,资产效应不大。
  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经济学家都像林毅夫和王志浩一样乐观。
  早在一年多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就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论及日本经济泡沫对中国的启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股市井喷、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部分中国经济学家再次呼吁中国睁开警惕的双眼,防止泡沫。一个多月以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在一个高层论坛上提及日本的经济泡沫。
  魏加宁强调,说中国经济现在有一些迹象和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相似,并不是说二者的情形完全一样,而是应当注意这些苗头。林毅夫也认为,虽然中国当下没有出现经济泡沫,但警惕泡沫在未来涌现,是有必要的。
  单单就这一点而言,中日两国经济界人士算是达成了共识。
▲日本式泡沫:中国的实情与假象
  “上百万人从事房地产买卖,人们花超过自己年收入10倍还多的钱买房子,向银行贷款。周末,到处是看房的车队。排队抽号买房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人相信:不动产投资一定赚钱,土地价格只能涨不会跌。到最后,人们好像患有‘自我强迫症’,强迫自己加入买卖,觉得大家都在做,自己不做是不是太傻了。买房的人,眼睛眨都不眨,不像买,像抢。地价与房价,就这样被催促着越涨越离谱。”
  如果不明确地告诉你,这段话是日本丸红商社地产业务负责人井坂忠明,在2006年8月10日,关于19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膨胀情境的描绘,你是否以为,这是一个中国人对最近几年北京、深圳、杭州的讲述?
  本报记者在日本采访时发现,莎士比亚的名言时常适用于此时中国和彼时日本的比较:只要换上你的名字,这里说的正是阁下的故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读完《拯救日本-泡沫崩溃后的银行危机与华尔街行动》后说,“如果把文章中的主人公更换成一位中国银行家的名字,原来关于日本银行界的叙述,几乎可以不用作大的调整就可以基本适用于中国。”
  ▲越来越像的泡沫
  “中国房地产的风险都集中在银行业,这一点与当年的日本非常相似。”日本银行官员福本智之说。他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日本经济学家的看法。
  虽然中国中央银行对银行资金流入房地产,已经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并动用了一连串控制信贷的手段,但部分注重中日经济比较的日本经济学家,还是坚定地认为,相当多数量的银行资金流入了房地产。
  “泡沫时代”的日本也是如此,商业银行的资金,直接或间接地大量流向房地产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说,尽管中国房市的资金渠道与日本不完全相同,但是这种倾向值得注意。国外流入的资金和国内的“炒房团”投机房地产的行动,无不隐含着泡沫的危险。
  福本智之说,现在的中国和1980年代的日本一样,股市规模不成气候,企业大多依靠间接融资,银行的钱,不是流入股市,就是进入房市。
  返顾1980年代日本泡沫的生成,另一位日本经济学家今井健一,将之归因于大城市房地产不断升值的理论。这个理论在当时闹得轰轰烈烈,与现在的中国大城市房产开发的理论异曲同工,两者都认为大城市面临结构性的开发机会,所以房产会长期维持升值。
  今井相信,这种理论确实符合中国国情,不像当年的日本那么脱离实际。虽然中国资产市场不如当年日本股市、房市那样疯狂,但中国经济学家依然感觉,今年3月以来一路走高的股市,颇似当年的日本股市预期。房地产市场也一样。去年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升值预期,正在向中等城市扩延。“国八条”、“国六条”之类试图管住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的新政,犹如抽刀断水。
  制造业投资有限,而财务投资容易获利,大家便会投资资产。投资上升,会带动需求,需求又带动投资收益再上升,如此循环,泡沫就会吹起来。今井健一说:“这就是泡沫经济本质。和现在中国情况有点像。”
  ▲越来越像的背景
  198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之所以能够吹大,是因为日本政府出台的宽松的货币政策,让企业很容易从银行贷款,得到利率很低的贷款后,又没有好的实业投资,炒股炒房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追根溯源,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出台,则是因为应对日元升值的压力。日元为什么要升值?根源在于日本持续高涨的外贸顺差。最后迫于压力,在1985年9月与欧美签定了“广场协议”。
  东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日本前经产省官员,曾到外务省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的津上俊哉说,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很多学者注意到了“广场协议”却没有注意到1987年的“罗浮协议”( Louvre Accord),这个协议使各国央行共同干预汇市的行动到达顶峰,日本为此一直保持了长期低利率政策,这才是泡沫的根源。对日元升值的过度反应成为泡沫经济产生的导火索。
  魏加宁就此指出,目前的中国经济,与当年的日本的确有相同之处。
  曾就职于香港汇丰银行、香港上海银行的日本经济学家关志雄说,面对本币的升值压力,对外汇进行持续的大规模的干预,引发流动性过剩,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过剩,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中国的现状与1980年代后期的日本是相似的。
  确如中日两国经济学家所言,中国和美国的摩擦,自2003年美国财政部长访华,提出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要求以来,频频发生。美国将巨额的美中贸易逆差,归咎于中国的汇率制度。去年夏天,一直声称没有时间表的人民币汇率调整迈出第一步。
  对中国人民币的升值。日本贸易振兴会一位官员说,日本发生泡沫经济的触发点,是日美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广场协议”。迫于不断加剧的升值压力,日本在“广场协议”中作出日元升值的承诺,两年3个月时间,日元急剧升值了一倍。
  随后,为了缓和日元升值压力,日本政府采纳了日本著名智囊团提供的前川报告书的建议,其中包括着意于扩大内需。中国国家智囊机构的研究人员,也建议中国政府,确立扩大内需的中长期战略,以应对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泡沫危机。
  中国民间智囊机构有关人士,对比处于泡沫观察期的中国和泡沫时代的日本,发现中国经济与日本的相似,除了处于压力下的汇率制度外,至少还包括以下两点:
  宽松的银根。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年代情况的不谋而合,在于宽松的银根和宽松的信贷。虽然近来有所收紧,但总体而言,中国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额的比例,近年的态势是增长的。
  低位的利率。中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内需而降息,已将基础利率降至历史的最低位。虽然央行自2004年以来持续加息,但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仍然可以用“绝对低利率”概述之。
  ▲越来越像的心态
  日本经济界人士称,泡沫年代的日本人的心态,与今天的中国中产阶层人士,颇为相似。说到昔日的日本,有人说,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大幅调整,克服了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衰退。整个日本松了一口气,乐陶陶地沉浸在突破日元升值困境后的成功之中,过量资金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资产价格膨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鲜有人注意到泡沫正在孕育中。
  股票和房地产等价格的膨胀通过资产效应,刺激了民众的消费欲望,资金更涌向高尔夫球场会员权证、高级轿车、名牌商品、名人绘画、古董等特殊商品。梵高的《向日葵》拍卖到74亿日元的天价。在游资的追捧中,房地产、股票、名画等商品的价格大幅度偏离其实际价值。
  日本经济学家说,当时日本人的心理预期非常高,个个认为经济繁荣会持续下去,股市会不断地涨下去,房市像击鼓传花,一直传下去,很多人都是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个个神气地俨然富翁。
  日本经济学家今井建一说,80年代后期日本人的心态和现在的中国人相似,那时候人们对房地产的心态是:大家拼命买房,担心现在不赶快买将来价格会更高。大家从不怀疑东京将成为世界上最大金融中心的说法,相信地价必然上升。他们的理由似乎很充足:日本国土面积是美国的1/25,人口是它的1/2,上升是必然的。
  日本陷入到全民幻觉之中。大家都认为,东京将饱和,要建设第二个东京,第三个东京。但泡沫最终破灭,高档开发区,工业开发区,度假村,都陷入困境。好比中国海南的烂尾楼。
  有观察家声称,沾沾自喜的情绪在中国的中产阶层蔓延,中产阶层人士的心态,与泡沫时代的日本人差不离。外国记者和研究者惊呼中国崛起,中国人一开始将信将疑,慢慢就信以为真。
  不过,西村吉正,前日本大藏省银行局局长认为,中国民众自信心和1960年代的日本人更为相似,是可以理解的、有益的自信。8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国民的自信心一直在膨胀,使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心理膨胀的速度拉开了差距。而今天中国人的心理膨胀速度,和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匹配的。但对心态的膨胀还是值得中国警惕的。
  ▲毫不相似的一长串
  在今日中国昔日日本的对比中,相同点可以列出一长串。同样可以列出一长串的,还有不同点。从不同点出发,使得部分经济界人士对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的可能性,持保留态度。
  日本经济学家今井建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等人纷纷指出,当下中国和泡沫时代的日本,完全处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彼时,日本的城市化、现代化已大功告成,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人均 GDP一度超过了美国。当下中国呢?还只是一个城市化道路上追兵。野村证券研究所一位高级研究人员断言,今日中国较之彼时日本,至少落后了40年。
  从泡沫经济的症状看,中国和日本有很多不同。在中国金融界朋友众多的福本智之,以增长潜力为例说,198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潜力出现回落的征兆,劳动增长率也出现转折,开始从正增长转为负增长。此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挪移,支撑了经济的高增长,泡沫时代劳动力转移的结束,致使增长的抛物线,迅速走向回落。中国则相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很强,虽说中国的统计数据让人怀疑,但你可以到中国大城市的街道上逛逛,亲自感受中国旺盛的消费,充足的增长潜力,一如年轻人强劲的脉搏。
  福本智之补充说,中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充足,中国企业技术水平远低于世界水平,技术进步的空间依然很大。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分析中国与日本的差异时亦表示,两国产业结构水平不一样,1980年代,日本的产业水平已经达到当时世界前沿,这是今天的中国难以企及的。
  林毅夫还指出,日本人在1980年代买房,意在投资,而中国人买房,多数还是为了自己居住。
  日本经济学家木下俊彦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也不约而同地谈了这一点。他说,日本当时是大多数人有房子,而中国现在是大多数人没有房子,有需求。另外,中国的大城市地价虽然攀升,但西部一些地价是稳定的甚至下降的。
  此时中国与彼时日本的差异,还可以一直罗列下去:中国的资产规模占GDP比重不足 30%,而日本的资产规模则超过GDP的规模;中国的汇率没有像日本那样走自由化道路,中国泡沫的始作俑者是地方政府,日本则是大企业;中国尚不具备当年日本并吞八荒的全球制造能力,对全球贸易影响有限,不会像日本那样树大招风……
  凡此种种,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都难以作出“中国即将步日本泡沫经济后尘”的预判。
▲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经济观察报网
★ 新 首 都 梦 想 的 破 灭 与 复 苏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593
  2006年8月9日,晚10点,从全日空大楼顶层的盘旋餐厅放眼望去,东京湾是一片光的海洋。海已经睡了,波澜不惊。东京湾还没有睡去,人们三五成群地散步,拍照,头顶的高架电车还在楼群丛中穿行。东京湾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战后填沙而成:在过去的60年里,东京湾移土造地2万公顷,直到今天,填海拓地还在继续。
  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为缓解东京的人口与交通压力,围绕东京湾规划了临海副都心、幕张新都心、横滨MM21三大滨水开发区,计划建起展示、博览、娱乐、休憩等大型项目。日本政府曾设想把整个东京湾填为陆地,在这里建设一个新首都。
  然而,这个振奋人心的计划搁浅在了90年代。“新首都”的梦想破灭了。这里建起的高楼大厦,庞大却空旷,毫无人气。气派的工业区沉寂了,有的甚至只修建一半,就撂在那里成了烂尾楼。
  “多年前地产开发热潮的高楼,在泡沫经济破裂后只能以低价招租。”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介绍说,当时空置的房子太多,在月黑风高的夜里,空荡荡、阴森森的。日本著名作家铃木光司的恐怖小说《暗水幽灵》,就是以当时的东京湾公寓为故事背景的。
  2001年以后,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东京湾又开始了重新建设。办公楼、酒店、公园、展览馆、运动场又纷纷建设起来。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复苏的象征。
  “以前计划的重新启动已经有了效果,人气也慢慢旺盛起来。”徐社长说,5、6年前空地很多,显得凄凉、空旷,现在都陆续开发起来,新桥、汐留等地涌起了漂亮的办公楼和商场。
  东京市区地价、房价经过10多年的调整,目前重新出现上升趋势。多年不见的吊塔又出现在城市中心地段,开始大兴土木。日本许多年轻人以前宁愿住在郊区的住宅也不喜欢住公寓,近来却多有回归市中心居住的想法,因此东京市区出现住宅热销。
  特别是位于东京湾沿岸的江东区、中央区、港区和品川区的超高层公寓楼,尽管价格相对较高,但由于距离公司云集的商务区以及繁华的商业区较近,加上交通便利,各种服务设施齐全,因此受到国民欢迎,销售火爆。
  日本石油研究机构的坂本茂树先生就卖掉了东京南部的旧房子,搬进了离东京市中心更近的公寓。“这里到汉语学校和运动中心更加方便,”坂本茂树说:“东京的地价房价明显回升,我担心东京中心的公寓价格还会涨,不如现在下手吧。”
  如果说房地产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日本的经济已经在复苏了。
  前两年到东京,还少有建筑工地,现在走在东京的丸之内、汐留一些地方,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建设场面。挖土机、吊车轰隆隆的作业声打破了往昔的沉寂。新改造的高档商业区也人来人往,弥散着热闹的人气。
  由于日本近年消费启动,根据居民的消费需要,丸之内进行了施工改造。丸之内以前是三菱等大公司聚集的办公区,一到晚上黑灯瞎火,没有什么人,现在则增加了商业区、休闲区的功能,办公楼一层或地下一层都在改造成商店,开始进驻一些世界知名的消费娱乐场所。
  在汐留,两年前就开始建设一些新楼盘,一个意大利风格的大商场刚刚落成。而偏远些的千叶县,还残存着泡沫经济给房地产业留下的阴影。但是,绕过正从恶梦中醒来的东京湾,进入东京的主要市区,房地产显然已经复活了。热火朝天的建设,灯火通明的商场酒吧,泡沫的影子早已无影无踪。
  90年代,泡沫从中心市区扩展到边远的地方小镇,而现在,地价房价的复苏也正从中心市区向周遍延伸。日本国土交通省日前发表的全国“公示地价”显示,东京部分地区的地价大幅上涨,整个东京的平均商业和住宅用地价格也出现了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的首次上涨。
  2005年东京主要市区的商务用房空置率已经降到3.6%,东京大手町地区中央商务区的平均租金达到每平方米8000日元(约118日元合1美元)左右,东京车站附近新建成的A级商务用房租金更是高达每平方米2万日元左右。
  面对如此局面,日本中央银行为防止再次发生房地产泡沫,决定对房地产行业加强检查监督和管理,并已经向商业银行、地方银行等所有金融机构发出通告,要求金融机构每月向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局等有关部门报告向房地产公司发放贷款的数额、增长率、贷款企业财务状况、抵押物、收益预测等具体情况,并对贷款企业的担保财产价值、贷款利率以及财务状况重新进行评估。
  如发现不妥之处,日本央行将勒令金融机构采取缩小贷款规模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调节资金流向,防止房地产泡沫产生,确保日本金融体系的稳定。
  ▲受泡沫影响最大的是工人
  ▲讲述人:今井建一,经济学家,亚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我大学毕业两年泡沫经济就破灭了。上个世纪80年代,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毕业生的需求非常大,找工作非常容易,特别是东京大学的学生非常吃香,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企业打来的电话。我的许多同学都分到待遇最好的银行工作,那时候在银行工作是最神气的,令人羡慕。
  谁会想到,世事难料,泡沫经济破灭后,银行合并倒闭,大量裁员,许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撤消了,干部提升的位子也大为减少了。原来按照年工序列制度,可以顺顺当当提拔的,一下子失去了机会。很灰心。
  我算幸运,分到一家银行工作不久,感觉自己并不合适,就放弃了,去研究机构。现在回头来看,选择是对的,一直比较稳定吧。泡沫经济前后对我的影响不大。对我的家庭影响也不大。我老爸在银行按照年工序列当到理财咨询负责人,工作期间是日本银行日子最灿烂的时期,正好在泡沫经济破灭时候退休了。父亲尽管拥有不少股票,资产一夜之间缩水,幸亏没有借钱。他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买的股票,80年代一直攀升,虽然90年代下跌,但比起60年代还是有的赚的。
  不是大部分人都像我这样幸运。受泡沫经济破灭影响最大的是一般的工人。他们许多是从农村出来,到城市参加工作,学历比较低。高增长时期,制造业企业一线的工作岗位很多,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但泡沫破灭时,这些人没有了工作,年纪也大了,变成无家可归的人。如果你去偏远一些的北九州,感触会很深。北九州是钢铁城市,新日铁就在这里。泡沫经济时期,新日铁钢铁业务量缩小,给新日铁配套的中小企业纷纷裁员,结果,北九州市出租车成了一道风景,晚上很多场所出租车排长龙,但坐车的人很少。
  泡沫经济时期,许多迁到郊外的大企业和学校现在都搬回了东京。房子卖不出去,真要卖了价格损失会很大。毕竟地价下降了。
  我结婚那一年是1990年。我买了一套40平方米又小又旧的公寓,2000万日元,那正是泡沫经济最繁荣时期,现在400万日元也卖不出去了,没有什么投资价值,只好租出去。好在我当时没有向银行贷款,是向父亲借的钱。
  现在我住72平方米的房子,一家四口人,还是小些,我还要买房子。现在房价回落了,房产市场刚刚开始活跃起来,买房子的人也多起来了,3000多万日元可以买到很好的房子,与年收入比较,大约相当于5-6年左右的收入。
  经过这些年的调整,日本企业的年工序列制度、终身雇佣制度都被打破了,收入差距也拉大了。最近,日本一些学校计划免除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杂费,可是,在东京就有40%的家庭需要减免。
  这个趋势值得关注。
  采访手记:急匆匆赶来。落座。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此时已是晚上7点多,今井建一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从离东京很远的千叶县的海滨幕张赶过来。他的工作节奏像打仗。但这是他每天的生活。
  他是日本有名的学者,但说起话来表情腼腆,语速很慢,一字一板。是那种严谨、谦虚、作风踏实的学者风范。有时候为了选择准确的词语来表达他的意思,他手挠着头发,眼睛一闭,发出长长的“咦,1 du……”,认真思考的样子,像一个纯真的小学生。
  “80年代后期,日本人的心态和现在的中国人相似。”他说。那时候人们对房地产的心态是:现在不赶快买,将来价格会更高;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价值只会越来越高,房价和地价绝对不会降下来。
  日本国土面积是美国的1/25,人口是1/2,日本人认为上升是必然的。东京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地价必然上升。大家都相信这个说法。
  今井很注重国民心态与经济的相互影响。他说,当时大家都有这样共同幻想。准确地说,叫“全民幻觉”。然而,在经历了“失去的10年”之后,日本国民已经陷入了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总觉得邻家的草坪比自家的绿。他们敏感、自尊而自卑。
  “不过,现在大家的自信心恢复了,又来了热情。”他说。
  ▲泰坦尼克号正在靠近冰山
  ▲讲述人:东吉先生,日本资深媒体人士
  1989年我大学毕业进入NHK,我可以叫“泡沫年代”的人,但是因为NHK是公共放送,没有什么影响,工资稳定。那时候,野村证券、三一证券、是最火爆的,优秀的大学生都去那里,收入很高。
  我是大阪人,自己家有一块地,我母亲要卖,我不让卖,认为地价只会越来越高,等等。可是第二年地价就下跌了,我母亲的感觉是比我好,她在最高点卖掉了地。关于土地神话、全民炒股等等话题,我们电视台做过泡沫怎么破灭的节目,也在反省教训。198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界发生了这么大变化,日本还沉浸在泡沫中,繁荣冲昏了头脑。东京都西新宿厅大楼,泡沫经济时期设计的豪华高档产物,跟巴比伦的塔一样,我叫它泡沫塔。
  那时侯,为了盖房子,黑社会赶走民众,强拆,一夜就推倒房子。
  银行最坏。泡沫经济时期,拼命借钱给大家,泡沫破灭的时候又天天催债,债务压的人们无法生存,跳楼的。历史上有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谁会想到它会像幽灵一样转到日本,“失去的10年”——这10年痛苦得要命。
  过去,日本证券公司的老板骑着火箭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我觉得非常神气。结果,谁想到,日本最大的三一证券公司最终还是倒闭了,我很长时间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不是哈佛教授惊呼《日本第一》、日本人写书《日本可以说不》吗?怎么回事?
  现在,日本人担心中国泡沫破灭,影响日本经济。如果中国崩溃,那么日本也会跟着崩溃,中日经济已经一体化了。
  中国学者对泡沫的警惕可以理解,因为阻止泡沫出现真是太难了。历史上,平缓地挤碎泡沫的先例从来没有出现过。往往是等大家有了危机感的时刻,正是泡沫破灭的时刻。今年我到中国采访,感觉土地价格暴涨得难以想象。北京、上海也有不少借钱买房的人,不可思议!跑不了了,必死无疑。我的感觉是中国房价、地价泡沫比日本的泡沫一点儿也不逊色。
  我告诉你:中国泡沫肯定要破灭。泰坦尼克号已经靠近冰山了,难道还浑然不觉吗?
  中国经济泡沫不仅危险,政治风险更大。中国社会矛盾尖锐,泡沫将触发这些矛盾激化,引发更大的冲击力。外国记者对中国并不了解,不了解中国深层次的问题,只是一味“鼓吹”中国崛起,他们根本不理解中国人所处的状态。
  我们的经验如果被中国熟视无睹,那真是太可惜了!
  采访手记:东京亿万富翁横井英树,购买了伦敦郊外的泰姆公园、英国南部的朱比特山、以及苏格兰久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格莱乃普城堡和西班牙巴塞罗那郊区的菲尔格拉宫殿。1991年横井英树以4000万美元将被视为纽约心脏与灵魂的帝国大厦收于麾下。
虽然已经过去15年,这个昨日的故事依然清晰可辨。对他来说,这个故事,充满传奇,横井英树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可他破产了!”东吉猛呷口酒,摇摇头。显然,这些回忆对他来说,有些痛苦,尽管他不是主人公。也许这样的经历给他的心灵冲击太大,所以他说,自己看事情变得悲观,对中国的泡沫经济状态,他也表现悲观。“孔子说,要知己知彼,中国不仅要知‘彼’,了解日本的经验教训,而更重要的是知己,了解自己的现状。”他一脸认真地说。▲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经济观察报
★ 关岛!即将面对中国海军新的”狼群“战术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7/92253.html
《国际防务技术》刊载了约翰•马奇的一篇文章:关岛!即将面对中国海军新的”狼群“战术。阐述了中国海军发展中,在对于可能的敌人,进行的一些预设模拟型战术。
约翰•马奇:中国海军,目前部署在东海,北海海域的先进的”宋II,III“级潜艇,多达24艘。他们主要的目的是针对美国海军驻扎在关岛基地的美军第7舰队第32航母编队。即小鹰号航母编队。这些潜艇,采用了AIP设计制造。因此,水下噪声音响系数很低。因此,对于早先关岛舰队部署的12艘舰队护卫反潜所搜舰,来说,这是一个更加新的考验。
因此,美国海军部就此申报美国国会,在审议最新的”阿克目拉“级先进未来海军音响探测船的实施计划。但是,依旧遭到来自国会反对。
而中国的狼群战术还远远不止这些。中国海军目前已经装备了6艘新型的隐身频海攻击舰。其满载排水量约在1200吨级。中国自称为:远程隐身导弹快艇。但是,这种所谓快艇,却可以以50节高速,快速攻击距离岸基约在1200海里左右的,任何舰队编队目标。而且,在关岛识别情报站提供的雷达侦测数据来看,这种快艇可以显示目标最大尺寸为:小于机动无帆近海渔船。
在这种快艇上,部署了射程约在550公里的”日炙“型反舰巡航导弹。这种导弹是俄国设计用来伏击美国的大型航母编队的,主力舰队的大型航母使用的。一旦快速隐身临海舰,发现美国海军的航母编队,其首先依靠其自身的高速动力能力,接近航母外围或者中部防御圈范围。
然后其在最后90秒内将4枚导弹快速其射发射完毕。随即,既可以转身消失。而中继指导任务则有,中国的东海,北海,南海,等上空的12颗所谓”海洋监控卫星“来最终执行完成。
袭击的全部过程可能不到10分钟。但是,这基本就可以完全摧毁美国关岛航母舰队至少1艘航母。在失去航母舰载反潜巡逻机支援以后。中国很可能在出动其余的”宋“级潜艇,对美国海军其余水面舰艇,进行瘫痪性打击。这种所谓瘫痪性打击,带来的后果很可能导致美国舰队航速降低到最低点,而随即在出现那些较为老旧的水面攻击舰艇。
这些仅仅是2004年-2005年中国海军训练的一个战术方式。而其它的还有甚至多达12种非核武器攻击美国航母编队的可行战术。
因此,中国海军在完全恢复与美国军方进行正常两国军事交流之前,应该有必要向美国军方五角大楼,提交这些可行的预案,以便加强两国军事信任程度。▲mk800编译西陆独家报道仅供参考
★ 海外中文网:中国以务实态度走向世界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7/92554.htm
中评社香港讯/加拿大海外中文网9月14日载文《中国在务实中踏步走向世界超级强国》,摘要如下:
  记得美国国际关系和战略专家米尔斯海木(John J.Mearsheimer)曾说过:“除了霸权国家,没有一个国家会安于现状。只要它拥有足够的实力,就一定会向外扩张或在本地区称霸。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它才会感到安全有了彻底的保障,所有大国都未能逃出这种逻辑,中国也不会,现在中国的实力还弱,但总有一天中国会变成真老虎的。”话说得很绝对,但也不无道理。米氏作为美国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有很大的市场,并很受美国军方重视。
  因此,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和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威胁,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对中国仅仅怀有恶意。对于中国来说, “和平崛起”的愿望与它国固有思维及国际环境之间会出现一个反差,这种反差会引起新的安全动态。小国(特别是周边国家)会产生疑虑乃至恐惧,大国会认为将面临中国的挑战,“中国威胁论”自然也随之而来。
  但话说回来,中国离真正实现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不可否认,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双边关系,两国实力对比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中美在双边关系乃至多边关系中的处境大不相同,而且,可以肯定的说,伴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中国在东亚与各邻邦的关系会趋于复杂。不只是美国,东亚地区这些国家可能对中国的发展会比美国更敏感,更担心中国的“威胁”。
  它们认为,中国在该地区的未来尚未确定,因此,小国们会问,当中国在经济上,军事上进一步强大时,中国还能保持和平崛起的立场吗?是否会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而民族主义兴起?这就是它们现在所担忧的,这也是为何绝大多数东亚国家同美国长期保持战略关系的原因。当然,对于中国来说,“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政策并不只是口号,而是一个务实的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越受人关注,就越要做好邻邦关系,这样这些国家就会逐步走近中国,成为中国防范美国的“缓冲国家体系”。其实,睦邻友好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近年来,中国政府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以及“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更加务实具体。务实外交背后是为了走向世界。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就应该好好的来理解“崛起”这一辞汇了,崛起意味着“威胁”,虽然片面,但却是一个很实在的理解。而且美国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者就是这样想的,美国的安全就是要建立在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控制来实现,推行美式民主也好,反恐战争也好,它们实行的都是霸权主义,依赖的都是国家实力和军队,而其目的就是要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以中国目前的实力,自然不会硬碰硬,所以中国要在“崛起”一词前加上“和平”两字,简单的说,“和平崛起”是对“中国威胁论”直截了当的回答,而深入理解,却是一个战略问题,即在中国目前的发展状态下,怎么样制造一个稳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怎样取得中国的国家安全。
  对于中美关系来说,中国会尽最大努力去维持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这是向美国发出资讯,崛起的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以尽量消弱美国的担心。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的安全战略也必然有别于美国,中国强调“多边主义”,中国可以接受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也不强硬反对美日双边联盟,同时又坚持在地区乃至国际问题上采用多边方式解决。
  在对周边国家上,中国务实态度也有目共睹,如东盟论坛,中国没有去当头,而是以平等的心态把东盟推向前台,虽然这种论坛组织只是把各国领导人集在一起,谈论问题加强交流,评估区域性合作等,但它必竟也是一个平台,有利于多边主义发展。可以这么说,区域合作凸显中国务实周边外交。作为区域合作的典范,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也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的合作。
  综上所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战略开始走向成熟,中国正以务实的态度走向世界。当然最后还要强调的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战略能力,而军事力量是重点,军队的战略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核心。 ▲
★ 美国步步进迫:中国即将失去法国的支持?★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6/103812.html
法国国际论坛报刊载了奥尔布兰科•刘作为中法关系观察员的文章。称:法国未来最可能接任法国总统的撒尔克琦,最新在纪念美国911事件时期,他最近在访问美国时期,发表了十分甚至极度亲美的言论。他自称自己是老美撒尔克琦。而且,表示了十分欣赏美国总统布什先生。
法国《声威》报也作出评论称:法美一旦恢复正常的友谊交流,那么中国可能会不再现在希拉克执政期间的“任意引导”法国意愿。
但是,撒尔克琦的言论遭到了法国国内最大的反对党的指责。反对党指他是在访问美期间,作出了“低下”的表现,就是为了自己赢得在今后大选问题上的美国支持。
但是,撒尔克琦其实并没有直接流落出一旦他登台会完全抛弃,目前的中法关系,只是他会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如伊朗问题上,作出接近美国的态度选择。
那么法国就真的不能完全抛弃,中国?法国目前国内23家大型军事技术存在企业,都在中国内地纷纷设立工厂,办事机构。与中国军事技术交流,肯定是华盛顿以及布什政府最为关心的。
例如,法国已经开始针对中国进行AVE先进隐身无人机的推广工作。这些都是中国必须的一些急需技术。而希拉克政府则是,完全支持这些技术的输出的。
而这些大型企业也是每年从中国获得上百亿美金的利润。但是,这些企业很多都是直接控制法国政坛的的幕后操纵者。中共对此十分清楚。因此,中共认为只要抓住这些巨头企业,那么法国政局无论如何变化。他的所谓领导人,致命的命脉依旧握在中共手中。
这也是法国从根本利益上不可能完全抛弃中国,走向美国的主要原因。因此,撒尔克琦上台,最多只能在一些不关系到中共体制底层基础问题上,采取适合的一些做法。▲ mk800编译西陆独家报道仅供参考
★ 第14次据绝了台北当局提出的加入联合国提案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6/103748.html
(美)安迪•约克姆(纽约时报专题栏目分析家):最新的联合国大会,在会议之前的所谓提前讨论厅,第14次据绝了台北当局提出的加入联合国提案。而这个提议厅,作为联合国大会前期的议案决议选择,一旦,通过这个选择,议案才能够进入联合国进行会议决议讨论。
但是,过不去这到门槛。议案,连在联合国大会决议上,参与讨论的资格都没有。这是联合国联大会议1947年1月制定的。而台北原中国国民党当局,于1951年被联合国大会驱逐出以后。
就此,此时开始,台北当局,接连14次。提出议案但是,每一次都被联合国联大前期议会厅,决议在门外。
在以前,可以说中共当局,是通过到处游说其他国家,来支持。但是,自00年开始,中国一反常态,直接面对联合国前次审议厅,提议会员国,给予带有各种形式的打压。
因此,截至06年,每次提案国家,随之大规模减少。到目前,只有2家在坚持支持台北参加联合国提议。但是,可以说,封堵台北外交空间,中共已经形成预定模式。任何力量,现在都是不可能阻止的。
此外,此次东京率先表示,他们对于台海关系看法,依旧保持日中两国公报的论断。但是,同时希望两岸通过和平解决台北问题。日本联合国官员称:我们也是不赞同,台北介入联合国的。他还不是一个国家。跟我们日本还是有所区别的。
因此,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控制联合国联大能力,已经远远超越布什政府对联大控制能力。这里有很多原因。但是,主要是,中国一直强大的坚挺的经济走势。导致众多国家,纷纷屈从于中国的强悍经济,军事压力。不愿意开罪中国。
而中国在近年多次的在联合国大会,公开职责华盛顿做法,也赢得了更多的反对美国国的国家的支持。这与早期中共领导人毛先生手法十分雷同。因此,导致美国多次行动,只能排除联合国大会决议来独立执行。▲ mk800编译西陆独家报道仅供参考
★ 中 国 对 外 军 售 重 振 雄 风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8-31/94639.html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的工业制品行销全球,国产武器扭转了上世纪90年代的外销困境.FCI枭龙歼击机等用于出口的高价位武器打开了销路,导弹,坦克和重炮开拓出新市场.
中国武器,已经在国际军贸市场上重振雄风.
▲传统苏式武器没出路转
1979年春,中国同埃及签定出售歼-7战斗机的合同,以此为开端,中国武器走向了国际市场.
中国军工企业刚走向国际市场时,遇到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上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军贸只要体现为高质,高价武器竞争,许多亚非国家因财力有限,想购买价格低廉的适用装备,尤其是伊拉克同伊朗进行长期消耗战,急需武器补充.于是,中国利用劳动力便宜,出口仿制苏式武器,并进口西方机电设备,对其进行部分改进,就此创造每年军售10亿美圆以上的份额,跃居世界第6位.这一创汇,对当时处于困境的国内军工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购买低端武器的需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萨达姆军队的几千辆苏式坦克和数百架苏式战斗机,在美军高技术装备打击下,几无还手之力,使包括中国武器在内的苏式装备体系,在世界上声誉大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武器出口跌至每年平均仅一亿多美圆,与此同时,中国以10亿美圆的费用,进口俄罗斯的装备.
这一事实证明,想以薄利多销的方式,用低端武器打开国际市场的做法,已经行不通.
▲技术创新定单来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将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为国防建设的基本目标,强调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武器装备,同时,又从国情出发,力争保持价位较低的竞争优势。转自81.china.com
  冷战后的国际军事冲突,只要作战方式转为空中打击,地面传统步兵武器的作用大大降低。目前,国际上每年四五百亿美圆的军贸额,差不多一半用于军用飞机交易,其次是海上作战舰艇,至于枪炮一类武器,许多国家已能自制,出口的赢利空间不大。
  中国要在国际军贸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首先要争夺军机市场,其次要拿出吸引客户的舰艇,然后,才是在坦克,火炮等方面推出新产品。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军售能打开新局面,恰恰也是以军机外贸为先导。
   近20年来,世界战斗机市场,只要由美国的F-15和F-16俄罗斯的苏霍伊和米格-29法国的“幻影”式“三分天下”英国的“鹞式”和瑞典的“鹰狮”,只能挤出一点空隙。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歼-7战斗机,虽推出几种改进型,但毕竟属于第二代战机,比上述第三代战机落后差不多20年,只有孟加拉,尼日利亚这类国家,仍然购买一点,每一次销售不过10几架,单价只有500万美圆左右。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生产线,开始制造SU-27等高质量的第三代战斗机,并向俄方承诺只能自用,不向他国出口。中国自主研制的歼-10战斗机,进展较慢,且在研制成功后,短期不便于出口。在这种形式下,中国航空界要想外销战机,必须从自身的技术特长出发,看准世界市场走向,开发战斗性能较高,造价又较低的产品。
  由中国独立设计,并同巴基斯坦合资生产的K-8教练机,成为以较高技术含量打开销路的先驱。十余年来,该机远销亚非10几国,去年3月,埃及还购买了生产线,切以制造出80架,创造中国航空生产设备全套外销的新记录。
  2001年,中国同巴基斯坦正式达成共同开发(双方合资,由中国独立研制)FCI枭龙战斗机的合同,2003年,样机成功首飞,2005年,在成都和巴基斯坦都建立了生产线,预计在2007年大批量生产。
  该型飞机虽然操作系统的设计力求简便,但是,足以同中档的第三代战机一决雌雄,机上配置又可根据用户要求改变,价格为800万美圆到1500万美圆,而美国的F-16战斗机,最低配置也需要4000万美圆,SU-27战斗机需要3000万美圆,据此,FCI枭龙战斗机对于财力有限,却又需要更换战机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虽然美俄对中国战斗机的出口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但是,FCI枭龙战斗机的出口前景仍然被看好,预计可成为中国军品头号创汇大户。
  ▲中国军品重获竞争力
  中国海军舰艇外销,过去以单价论,只有几十万美圆至百余万美圆的导弹艇,护卫艇,对象是不发达的亚非国家,赢利有限。美,俄,英,法,德出口的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单价都是数亿美圆
  通过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消化创新,再发挥本国造船价格低的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向泰国陆续出售6艘“江湖”级护卫舰,单价在5000万美圆左右。泰方使用后的评价是,该型的价格,只是同级德国产品上午1/4,战斗性能却能达到其9成。于是,埃及,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纷纷前来订购,使护卫舰成为中国军品出口的另一亮点。
  在发达国家普遍冷落的的火炮等传统武器方面,中国军工企业进行新技术开发,如PLZ-155自行炮武器系统,2002年,向科威特卖出一个团的装备,价值一亿多美圆,用户认为,它的性能很好,在中东石油富国中,引起了很大凡响,并引来新的订购意向。为此,中国又推出改进型155自行炮武器系统配备射程50公里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和自行操纵系统,突出系统化和数字化成为世界上系统构成完整,技术先进的数字化自行炮武器系统,使火炮这一“老树”又开新花。
  精良,实用且部署便利的战术导弹,是中国研发最成功的武器,而且种类繁多,可供客户选择,目前,至少有十几种不同型号的导弹,出口至亚非国家。去年,马来西亚订购中国的“凯山”型防空导弹,就是其中一例。
  在坦克销售上,中国军工界开始走出低谷,除了和老战略伙伴巴基斯坦联合推销MBT-2000坦克,又向泰国打开96式坦克的销路。此外中国以廉价质优的特点,向拉美国家成功地推销97式步枪。
  在国际军贸中,中国迎来一个新的高潮,不再以低端产品,而是以高新技术获得销售方面的成功
  ▲看准对象机遇多
  国际军贸不同于一般军贸,除技术封锁特别严密外,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买主与卖主通常要接成密切关系。过去,中国对外军售大副下降,除了原有武器性能落后,苏联瓦解后,国际政治形势逆转,也是重要原因。当时,许多原先采购中,苏武器的国家改为选用西方武器,以便政治上向西方靠拢。
  十几年来,美国在国际是积怨太多,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追求世界多极化的同时,寻求武器来源多样化。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工业产品行销全球,改变了过去档次低下的形象,而且“神舟”载人飞船升空等举动,显示了中国科技实力,使得不少国家刮目相看,他们冲破美国的政治阻扰,重新审视和选购中国军品。
  2001年,土耳其决定购买中国的WS-1“卫士”火箭炮,在北约国家中,首开对华采购武器的记录。继美国阻扰科威特购买中国自行火炮未逞后,今年3月,沙特阿拉伯表示,再订购150辆MBT-2000主战坦克,连同配件,总价值达6亿美圆,这不仅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军工部门来说,是一笔大生意,而且,沙特这个美制装备量最大买主,能转换多年来的供应商,本身就有重大意义,带来示范作用。
  最近,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不买俄式坦克,而要选购中国的99式,既带有点想摆脱俄罗斯控制的政治动机,同时也说明,中国制坦克的性价比,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目前,多数国家进入了一个主战武器换代期。冷战结束以来,在武器的采购方面,出现了十多年清淡状态,尤其是亚非发展中国家,大家都没采购新的主战飞机,坦克,火炮,裁减了保有量。而任何武器都有服役期限,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主战装备,大都有二三十年寿命,不可避免出现自然老化和技术落后,自身又无生产高技术装备的能力,今后几年至十几年,国际军贸市场必然会扩大。中国若能抓住这一机遇,就会使对外军售升上一个新台阶。
  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武器装备,主要是看作战性能和价格,不太注重操作舒适和附加功能等不太重要的项目。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畅销的K-8教练机,虽在一写次要功能上比不上西方同级产品,只要功能却不差,单架销售为440万美圆,比西方国家便宜了一半,这是中国装备的独特优势。转
  和国产民品的弱势一样,中国武器装备同样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弱点,除了以当年“两弹一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导弹等重要项目,许多重要技术还要依靠从俄罗斯等国引进。今后,开发出能同西方先进装备竞争的新式武器,将是中国军工界的努力重点,同时也是扩大外销的最重要保障。▲ 转自81.china.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