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防部长道出暂不打伊朗的五大理由 ★

今 日 看 点 : 2006-9-22
(01) ★ 如 何 应 对 中 国 崛 起 为 世 界 强 国 ?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20/10169.html
(02) ★ 外媒:俄拖延军火交货 中俄新交易或搁置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9/154539.html
(03) ★ 欧盟武器禁运会把中国培养成军火竞争对手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9/1904.html
(04) ★ 流亡藏人在印度的生活与担忧:出逃是绝对错误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6505
(05) ★ 中 美 海 军 跨 洋 军 演 内 幕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2/4836030.html
(06) ★ 解放军海军编队可能与售台“基德”舰撞车?★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7/4836247.html
(07) ★ 美刊:解放军将以中国特色作战解决台海冲突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35821033472/20060920/891129_1.shtml
(08) ★ 美国国防部长道出暂不打伊朗的五大理由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35821033472/20060920/890572.shtml
(09) ★ FT首席评论:邓小平会如何看现在的中国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6170194313216/20060920/890524.shtml
(10) ★ 中 俄 23 亿 美 元 军 购 生 变 量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992712&typeid=14


★ 如 何 应 对 中 国 崛 起 为 世 界 强 国 ?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20/10169.html
—中国变成强国 西方咋办?
对自身的衰落处于长期的无知无觉,是正在走下坡路的大国们的一个特征。欧洲就是这样的衰落典型。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到访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德国和欧洲还沉浸在幻想中,以为它们能够对中国颐指气使。默克尔总理好不容易做到了向她的客人直言不讳地提出有关版权、专利保护和人权问题的警告,从而获得了来自各党派、组织及媒体的期待已久的赞许。
隐藏在这种空泛赞许背后的是错觉:以为中国会对此留下印象。事实恰恰相反。自宣布进行全面现代化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这给政治力量的对比带来巨大变化。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将赶上德国的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感到自信的原因之一。此外,经济增长率、外国投资也起着决定性作用。资本只对机会感兴趣,哪里有增长,哪里就有利润。
全世界的资金正越来越多地流入中国。投资者在中国设厂、雇用工程师及创造新技术。相比之下,德国却停滞不前,吃着老本。在储蓄方面,中国也将德国同行比了下去:中国拥有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储蓄,而德国则背负着巨额国债。
经济的腾飞有赖于外交上的保障。北京一直试图利用自己的政策适可而止地影响外国。中国对西方的批评早就不再义愤填膺了,他们会记录下这些批评意见,然后承诺进行改进,并在下一次访问中向东道主说明取得的进步。为此,我们认为自己赢得了道德胜利,然而这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因为,与此同时,我们使中国变得富有了起来。
面对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西方如何应对呢?当然不应该简单从光鲜的数字当中去预测未来。我们不应该徒然期待,而必须有所行动。
我们的应对战略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于提高我们的经济增长率、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推进教育、奖励效率以及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只有借助经济手段才能赢得与中国的这场经济赛跑。只有富国才能强大,并迫使别国接受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想要中国根据我们的规则行事,我们就必须变得比中国富有。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到时施加规则的将是中国,而我们只有被动接受。
指出中国弊端的做法值得称道,因为我们的言行越清楚,就越能迫使中国作出让步。此外,我们理应与那些与我们有着共同想法的国家携起手来。因此,有关建立美欧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是个好主意。它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样的贸易集团越大,就越能使像中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取代西方成为世界强国的道路上步履艰难。▲
(环球时报 摘自9月16日《世界报》,原题: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作者克里斯托夫•克泽,汪析译)
★ 外媒:俄拖延军火交货 中俄新交易或搁置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9/154539.html
据报道,中国从俄罗斯采购伊尔-76型军事运输机以及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的合同在执行时遇到了严重困难。根据合同,俄罗斯本应该在今年夏季向中国交货第一架运输机,但这架飞机何时交货至今没有音信。
  去年中俄两国首次大规模联合军演后,中国立刻同俄罗斯签署合同决定采购三十四架伊尔-76型军事运输机和四架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合同总金额达到15亿美元。
  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说,负责组装伊尔-76型军事运输机和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的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由于该工厂长期没有订货一直处于危机之中,人才流失严重,目前该工厂已经没有人力资源为中国大批生产伊尔-76运输机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
  为了挽救这笔合同,俄罗斯方面正试图将飞机生产线从塔什干迁移到俄罗斯的沃洛涅日或者是乌里杨诺夫斯克的两家工厂。但迁移生产线以及重新组织生产需要花费时间,所以,中国军队何时将能获得运输机和空中加油机仍然还是未知数。
  《生意人报》报道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6月份曾经到位于塔什干的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厂检查中国军购合同的执行情况,在这之后中国方面多次提醒俄国应该履行合同条文按期交货。两国讨论和签署的一批新的军火交易合同也面临被搁置起来的风险。
  计划讨论的新的军购合同包括:中国从俄罗斯采购四艘欧洲野牛式大型气垫登陆舰,合同总金额为2.1亿美元。中国还计划从俄罗斯购买15架别-200型反潜飞机,合同的总金额能达到四亿美元。别-200型反潜飞机可从水上起降,携带有俄罗斯研制的海蛇式针对潜艇的瞄准搜寻系统。
  此外,中国打算向俄罗斯采购四十架卡-29型空降运输直升飞机以及二十多架卡-31型无线电定位导航侦察直升飞机,这笔合同的总金额大约为两亿美元,所以被搁置的双方军火交易合同的总数目能够达到8亿美元。
  俄罗斯军备问题专家分析说,中国在俄罗斯的武器采购行动遇到麻烦,中国对俄罗斯不信守合同拖延武器交货期感到不满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俄罗斯的另一大武器买主印度也面临着相类似的问题。俄罗斯的武器质量存在问题以及经常延误武器交货期让印度军方也同样感到十分恼火。同中国所不同的是,印度可以撇开俄罗斯向其他国家寻求武器供应来源,但中国除了俄罗斯之外选择却非常有限。
  除了武器质量和交货期之外,俄罗斯武器大规模涨价也同样让俄国武器买主感到头疼。俄罗斯军备问题专家李托夫金说,俄罗斯武器的价格过去十分便宜。但是随着俄国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俄国武器也开始贵了起来。
  他说:“现在俄罗斯武器的价格已经快逼近了国际市场的价格,这里我不想讲俄国的劳动力价格要远远低于世界主要武器生产国的劳动力价格。”
  李托夫金说,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促使俄罗斯对中国等国的武器出口目前正处在停滞不前的局面。
  另一名俄罗斯军备问题专家采岗诺夫认为,普京政府现在决定积极加强同中国的关系,将中国看成是战略夥伴,所以,俄罗斯方面可能会积极解决在对华军售问题上目前所出现的问题。
  他说:“我觉得,俄罗斯现在已经确定了这样一种立场,那就是出售武器可以增加俄罗斯的军事政治资源,可以帮助俄罗斯施加自己的影响。”
  采岗诺夫说,从这一角度来讲、再加上中国没有其他别的选择,所以中国和俄罗斯的武器交易还将会继续持续下去。 ▲
★ 欧盟武器禁运会把中国培养成军火竞争对手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19/1904.html
近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欧洲进行了访问,温家宝此行的一个重点是说服欧盟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尽管一些欧盟成员主张解除对中国的禁运,但是欧盟仍然维持禁运,理由是中国人权状况仍然不佳,而且解除禁运会破坏海峡两岸军事平衡。有分析指出,欧洲的禁运措施将培养中国独立的国防技术。
  澳大利亚《澳洲日报》报道说,尽管一些欧盟成员主张解除对中国的禁运,但是欧盟仍然维持禁运,理由是中国人权状况仍然不佳,而且解除禁运会破坏海峡两岸军事平衡。复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沈丁立认为,欧盟仍然维持禁运,人权只是一个表面的理由:“当他有求于你的时候,他就不讲人权了。中美建交的时候是中国文革刚刚结束,美国照样可以跟中国建交,而不计较中国的人权。那是因为他对我们有所求。现在他们没有安全的需求要和中国联合,他们就把人权问题拿出来。”
  沈教授还认为,欧盟维持武器禁运从长远来看并不一定符合欧洲的利益。他说:“欧盟不解禁,倒过来就培养中国独立的国防技术,军工技术。我们造出来还可以出口跟欧洲竞争。欧洲想不想做这样的事情呢——培养一个对手,中国制造出比欧盟更先进的武器,然后在国际上和欧盟竞争?” ▲
  有消息说,正在北京访问的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已经表示,欧洲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到了解禁的时候了。
★ 流亡藏人在印度的生活与担忧:出逃是绝对错误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6505
  【来源:新华网】印度《亚洲世纪报》执行总编辑考什克最近参加了中国有关部门组织的外国记者团西藏之行活动。在领略过西藏的文化之美、现代之美后,他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中国的西藏人生活确实比流亡印度的西藏人要好得多。”
  同行的印度《南方先驱报》副总编辑南布迪瑞原本对西藏的“破旧”印象则被当今西藏的现代化气息所颠覆:“我为这儿的现代化气息深深感动了,人们不仅可以充分地享受宗教自由,同时还能够享有现代化带来的一切好处。”
  自总编辑奥斯特西藏之行后,德国《明镜》周刊连续发表了《通向世界屋脊的火车》和《“他(达赖)欺骗了自己的祖国”》等报道,强调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很好的保障”。
  除了“真实的西藏更美好”这样的主题外,这些外国媒体在报道中屡屡提到的,是生活在祖国的藏人和流亡藏人在生活境遇上的巨大反差。
  自1959年发动叛乱失败后,达赖喇嘛带领跟随他的藏民仓惶出逃到印度,被印度政府安置在北部喜马偕尔邦的山区小镇达兰萨拉。47年过去了。目前,在印流亡藏人生活上日见困窘,精神上还要忍受达赖流亡集团“官员”的腐败和内耗,加上印度政府为改善对华关系,疏远与达赖的往来,公开表示坚决反对流亡藏人在印度从事任何反中国政府的活动,使得达赖和流亡藏人的活动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日子越来越难过。
  中年人平措的话也许代表了更多流亡藏人的心声:“我的出逃是一个绝对的错误。现在我只想回家,回到我的故乡拉萨。”
  2006年7月,从欧洲回来的达赖喇嘛刚一抵达驻地达兰萨拉,就接到医生的劝告,说他的身体已出现不适状况,建议他闭门谢客,静养一段时间。
  近几年的四处游说,早已使达赖身心俱惫。可他不得不如此这般地硬撑着。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他必须要向追随者做个交待。
  ▲ 偏僻的达兰萨拉
  达赖在1959年发动叛乱失败后,带领8万跟随他的藏民仓惶出逃到印度,被印度政府安置在北部喜马偕尔邦的山区小镇达兰萨拉。
  经过40多年的繁衍,加上陆续出逃的少数藏民,目前流亡的藏人共约13万人,其中在印度有10万人,其余的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尼泊尔、不丹、欧洲和美洲等地。
  达兰萨拉位于喜马偕尔邦的西北山区,背靠终年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全区为山谷、河川、农田、茶园所点缀,而四周则被高山和原始森林覆盖,风景秀丽,景色别致。喜马拉雅山区凉爽而湿润的空气,赋予达兰萨拉独特的四季分明的气候。达兰萨拉盛产大米、小麦、绿茶等农作物。
  达兰萨拉分为上下二部,下达兰萨拉地区海拔1250米,名为科特瓦尔巴扎,主要居民是印度人;而上达兰萨拉地区约海拔1800米,名为麦克罗干吉,这里距科特瓦尔巴扎约8公里左右。麦克罗干吉居住的主要是流亡藏人,同时也是达赖喇嘛的居住地和所谓“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流亡的藏人把麦克罗干吉叫作“小拉萨”,显然有怀乡意味。
  流亡印度的藏人并不都居住在达兰萨拉。这个偏僻的高原小镇容量有限,所以多数藏人只好整体分散、相对集中地散居在印度各地,其中以南部居多。真正留在达兰萨拉的藏人也就1万多人。
  达兰萨拉的藏人总的来说生活水平还可以,主要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无烟工业的旅游每年为这个小镇的居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这里有着其他旅游城市所具有的设施,如网吧、酒吧、夜总会、餐馆和旅游纪念品商店等等。
  每年的5月到9月是印度最热的时候,可这里由于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脚,气温一般都在20多度,气候凉爽,因此吸引了大量来自印度和世界各地的游客来避暑度假。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游客还在此地租下房屋,组成“国际村”,他们常年居住于此,或学习修炼瑜珈,或写作绘画。但由于这里是个“三不管”地带,所以也吸引了不少有钱又空虚的外国游客到这里来逍遥放纵,如酗酒、嫖娼、吸毒等等。
  旅游在给达兰萨拉带来钞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垃圾、废气和脏物,使这个过去清净的佛门之地染上了太浓的商业化气息,遭受了“严重的精神污染、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过去这里空气清新,但现在不少当地居民在出门时甚至戴上口罩以遮挡混浊的汽车废气。
  ▲ “中国制造”从无到有
  在“小拉萨”,藏人开办了许多小餐馆,生意红火,有地道的西餐和藏餐,还有各种面包店和蔬菜市场。和印度其他一些旅游城市一样,印度人开办的瑜珈课堂是少不了的。山上有各种不同风格的小商店,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式首饰以及风格有别的服饰。
  不难发现,达兰萨拉的藏人虽然身在异乡,有许多中青年是在当地出生,却都在努力保持着传统的文化习俗和饮食习惯。小镇的主街就叫“拉萨路”。他们尤其喜欢喝酥油茶和奶茶,也喜欢吃糌粑。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近两年居然也能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了——在前几年这是不可想象的。尽管“中国制造”早在印度其他地方随处可见,但在达兰萨拉却一直属于“禁品”,严禁销售和购买。一位“流亡政府”官员说,他们自然不喜欢让当地的商店充斥中国商品,也担心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化解流亡藏人对中央政府的怨恨,动摇“流亡政府”的根基。
  但是,自从2003年后,“禁令”就开始松动了,各种“中国制造”的商品开始进入麦克罗干吉,在藏人开设的小商店里公开出售,像玩具、文具、小家电等都摆在货价上。
  当地藏人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喜欢。他们不能直接从内地进货,只好从新德里的商人那里批发中国货品。一些游客和记者说,中国商品如此大举进入达兰萨拉,甚至连中国内地拍摄的电影都可公开放映,真是大势所趋,也透着“流亡政府”的无奈和没落。
  ▲ 生活的差距
  和生活在印度其他地方的藏人相比,在达兰萨拉的藏人生活稍微好些,但也富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除了旅游业和农业,没有其他工作可做,许多人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真正富有的,是那些所谓的“流亡政府”“官员”。他们靠税收和国际援助“发财致富”。他们白天穿着红色的袈裟办公或接待客人,天黑以后,就到酒吧和俱乐部鬼混,甚至吸毒。
  流亡藏人对这帮毫无道德和良知的“官员”的腐败早已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他们气愤地说,援助有一半以上被这些蛀虫用于吃喝嫖赌了,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分不到多少援助。
  在印度其他地方的藏人或经商,或务农,或开小商店为生。据报道,在印藏人共租用了2万多英亩的田地用于种植农作物。他们当中虽然有不少人是在印度出生,但却永远只能是难民身份,也不能永久性地购买和拥有土地及房产,只能租借。
  《环球》杂志记者在印度北部和南部旅行时,就经常看到一些藏人在旅游景点开设小店,出售有西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首饰、银器、转经筒和服饰等。比如,在喜马偕尔邦首府西姆拉,就有不少藏人在繁华的街道旁集中摆摊设点,出售衣服和首饰等物品,被当地人叫作“西藏一条街”。
  跟他们聊天时,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大多数都是小本生意,惨淡经营,勉强糊口。他们经过多年的“洗脑”,虽然依旧敌视中央政府,但对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并不满意,希望能有朝一日返回故乡,结束客居异乡的生活。
  细细想来,不难发现流亡在外的西藏人其实活得挺惨的。
  首先,他们不管是第几代生活在印度,只能永远拿难民身份,不能加入当地国籍,只能是客居他乡,寄人篱下,漂泊感始终在心头萦绕不散。
  其次,他们因为是被人收容的“客人”,所以不能拥有土地和不动产,一切都只能靠“借与租”。数月前,喜马偕尔邦政府就批准达赖的“流亡政府”可以再租借达兰萨拉的土地50年,让流亡藏人暂时还有个栖身之地。
  但是,毕竟是长期生活在别人的土地上,一大批人要吃要住要生活,自然就要占据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这样与当地印度人争土地争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虽然有印度政府调停,但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 流亡藏人的担忧
  在跟生活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些流亡藏人聊天后得知,他们最担心的还是达赖之后他们的命运会发生什么变化。一些人已经对返回故乡不抱什么希望,争取从印度转到欧洲或美洲定居。
  达赖是“西藏流亡政府”争取西方同情和援助的一个招牌。尽管达赖不遗余力,但他领导的“流亡政府”迄今没有得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承认。达赖一旦去世,国际上对流亡藏人的关注度必将大为减弱。
  而所谓“西藏流亡政府”,本来就是一个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腐败机构,要指望这个机构带领流亡藏人返藏,希望的确渺茫。
  分析人士认为,一旦达赖去世,目前“流亡政府”内部被掩盖的矛盾将完全公开,各派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将明显加剧。即便达赖同意转世,“转世灵童”的寻找和确认需要很长时间,“灵童”找到后到长大成人也需要十几年的漫长时间,这意味着“流亡政府”在达赖后时代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将没有一个众望所归的宗教领袖来领导。
  “流亡政府”失去凝聚力,各派各党必然要乘机扩大自己的实力,争权夺利。可以说,达赖去世后,“流亡政府”在几年内都将处于争权夺利之中,甚至四分五裂。像目前这样至少在表面上一致对外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特别是现在,印度为了跟中国搞好关系,尽量淡化政府与达赖的关系,疏远与达赖的往来。印度官方还曾公开表示坚决反对流亡藏人在印度从事任何反中国政府的活动,使得达赖和流亡藏人的活动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日子越来越难过。
  《环球》记者在新德里认识一个叫平措的中年藏人。他对记者说,他是前几年在别人的鼓动下从西藏经尼泊尔跑到印度来的,却发现流亡的生活令他绝望。
  “我现在不知道干什么好。看到我的其他同胞在印度也都过着无根无落的难民生活,我才知道我的出逃是一个绝对的错误。现在我只想回家,回到我的故乡拉萨。你告诉我,我能回去吗?” ▲ (驻新德里记者/江亚平)(来源:《环球》杂志)
★ 中 美 海 军 跨 洋 军 演 内 幕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2/4836030.html
  据报道,9月11日15时,中国海军出访舰艇“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在夏威夷瓦胡岛附近海域,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钟云”号导弹驱逐舰成功进行了5个小时的海上通信和编队机动演练。这是中美海军首次举行这样的联合演练。
  据悉,这次中国军舰访问美国,是继今年6月中国军官受邀观摩美军关岛军事演习,以及7月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将访美之后,中美两军又一次交流互访,美国军方和媒体对本次访问都高度重视。
  另据了解,今年10月,美国海军舰艇编队也将访问中国,并将在中国的近海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这标志着中美自2001年4月的南海撞机事件以来,两国军事交流已经恢复正常状态。
  
▲中国军舰穿越五海区、三海峡和两个岛链
  这支中国舰艇编队由“青岛”号(113号)导弹驱逐舰和“洪泽湖”号(881号)综合补给舰组成。在北海舰队副司令员王福山的率领下,于8月21日从青岛起航。8月31日,编队顺利驶过第一和第二岛链,向东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经过402小时、连续航行4984海里后,编队于9月7日中午在美国海军“汉密尔顿”号驱逐舰的引导下,缓缓驶入珍珠港码头。
  停靠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总指挥、北海舰队副司令员王福山少将走下舷梯,向前来迎接的美国海军夏威夷军区司令亚历山大少将、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等敬礼致意。
  亚历山大少将首先致欢迎词。他以夏威夷本地语“Aloha”(您好!)向中方到访的王福山少将及官兵致以问候。由于反恐安全原因,美方仅仅允许200名左右的华侨进入珍珠港迎候舰队的到来。在夏威夷的阳光下,上至87岁的老人,下至7个月的孩子组成了欢迎中国舰艇编队的人群。来自夏威夷大学的学生张灏说:“看到中国军舰,就只有‘想家’两个字在心头。”
  从1985年舰艇编队首访南亚三国开始到2005年,中国海军已先后派出21支舰艇编队,访问了世界上25个国家。
  对于这回第22次出访,中国军事专家陈虎和罗援对记者说,在今年8月至11月出访的70多天时间内,编队将首先穿过太平洋,到达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然后到达美国本土的圣迭戈,接着向北航行到达加拿大的温哥华,然后回程。回程途中将经菲律宾的马尼拉,之后再进入中国海区,整个航程将经过5个海区,通过3个海峡,超过1.7万海里,同时还要穿越两个岛链。期间,编队将经受风浪、补给等严峻考验。
  
▲六年来中美海军首次举行联合演习
  近年来,中国海军与巴基斯坦、印度、法国、英国、泰国等国海军先后进行了近10次联合演习,但六年来与美海军举行联合演习还是头一回,因此格外引人关注。
  9月10日12时整,夏威夷附近海域风高浪急,短时阵风达到7级。中美海上通信演练拉开序幕。
  中国出访舰艇模拟在大洋上与美舰不期而遇。双方在甚高频国际16波段达成识别后,迅速转入商定的代码进行通信。双方舰艇通过甚高频、旗号、灯光进行了若干组代码的识别、收发,达成了信息交流,将演练一步步推向高潮。
  在顺利完成通信演练的基础上,双方舰艇随后进行了多种队形的联合机动演练。在中美双方的交替指挥下,113舰与美舰组成的海上编队时而组成单横队,时而组成单纵队、方位队,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痕迹。
演练中,中美双方还互派两名观察员登舰观摩对方演练指挥程序,并对演练情况进行了评估。美方观察员、“钟云”舰枪炮军官福克斯上尉在观摩我参演官兵演练后,激动地说:“非常荣幸成为登上中国军舰观摩美中演练的第一位美国军官。中国海军舰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让我非常钦佩。”
  据悉,这次演练,中美两国舰艇首次采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和《演习战术1000》两个文件进行演练。在长达5小时的演练中,双方配合默契,相互发送的通信信号都准确无误地快速交流,确保了演练取得成功。▲
  
★ 解放军海军编队可能与售台“基德”舰撞车?★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7/4836247.html
  就在解放军海军编队启程访美的同时,台湾向美国购买的最后两艘“基德”级驱逐舰“左营号”、“马公号”,已于8月25日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军港举行返台仪式,并准备取道夏威夷、关岛海域返回台湾。这不由得让人产生联想,解放军海军编队会不会与台“基德”编队撞车?美海军在与解放军举行联合演习期间,会不会也与台军举行演习?“基德”编队会不会访问美国港口?从近期台美、中美互动状况、岛内形势及以往经验来看,这些猜测很有可能得到印证。
  理由有三:
▲一是暗中为陈水扁撑腰打气。
在岛内倒扁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借港口访问或联合军演暗示支持陈水扁当局继续执政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是美国一贯奉行台海均势政策。
与大陆发展关系的同时,从来都不会丢下台湾这个战略棋子。最近,台湾“行政院陆委会”主委吴钊燮访问美国,恰逢两艘中国军舰到访珍珠港,并和美军开展合作演习。吴钊燮呼吁美中军事交流不应忽视台湾安全。他公开要求与美联合军演的意图十分明显。
  ▲三是“基德”舰在去年返台途中曾与美军进行海上操演。
据台高官陈邦治称,2005年“基隆”号与“苏澳”号两艘“基德”舰,11月初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启航后,经巴拿马运河、圣地亚哥、夏威夷珍珠港、关岛等地进行补给。在航行期间,两舰除了进行备战操演、双舰科目以及战系、作战、轮机等组合训练外,还曾与美军太平洋舰队实施“海上操演”。报道说,这是“二十几年来头一遭”。
  陈邦治称,两艘“基德”舰在抵达关岛前,虽然舰上都是台军官兵,军舰也属台方财产,但还挂着美国国旗,也“算具有‘美军’身份”,因此和美军太平洋舰队进行海上操演,形式上“不算美台间的联合军演”,但“实质上确实已经达到联合军演水准”,特别是“基德”舰上的作战和通讯系统,“确实可以和美军连结”。
▲美太平洋舰队司令促成中美军演
  此次中美海军联合军演对美中两国的军事交流意义重大。本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国项目部主任约翰•派克。
  尽管派克说对这次邀请中国军舰访美的细节了解不多,但他认为,通常像这样很有代表性的访问,美国军方从制定计划到最后执行,一般都会用两年的时间。
  他还说:“中国舰艇编队的此次访问,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威廉•法伦上将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法伦2005年走马上任时就将邀请中国舰艇编队访美作为头等大事。”
  在回答美军对中国军力发展是否感到不安时,派克表示,美国海军把中国海军看作是潜在的朋友,同时也是潜在的敌人。派克说:“现在的事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令人心悦诚服,这的确让美国海军丧失了一些斗志。”
  关于中美两军为何举行通信演练和搜救演习的问题,中国国防大学教授霍凤鸣告诉记者,对美国来说,海上通信机动演练和搜救演习是美军同盟军进行的一个联合演习科目,难度不大,而中国近年来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对于尚处在军事交流初级阶段的中美两国来说,选择这一科目无疑是恰当的。因为,我们跟美国有关于海上搜救的一些相关协议,不过只是文字上的,怎么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双方事先进行磨合。
  
▲“青岛”号和“洪泽湖”号
  这次出访的“青岛”号导弹驱逐舰,1996年5月服役,最大航速32节,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战舰,曾出访过17个国家18个港口。它还先后完成两次全训,执行过新装备试验、联合演习、战备巡逻等数十项重大任务,先后发射舰舰、舰空导弹10余枚,全部命中目标,填补多项海军训练空白。
  881“洪泽湖”号(原北运575)补给舰,属于福清级综合补给舰,主要由物品储存库室和各种补给站构成。补给站一般由横向液货补给站、干货补给站和纵向液货补给站组成,可边航行边为多艘舰船补给油水和主副食品。★(《世界新闻报》2006年9月19日 第24版)
★ 美刊:解放军将以中国特色作战解决台海冲突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35821033472/20060920/891129_1.shtml
2006年09月20日 美国防务专家又在宣扬未来中美海上冲突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发展一直受到很多美国军事专家的关注,他们纷纷通过各种媒体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海军未来发展的看法,本文便是其中之一。本文译自美国《海军作战学院评论》杂志2006年春季号《中国趋于成熟的海军力量》一文,作者认为,中国海军目前仍处于成长壮大阶段,而非一支已经处于成熟状态的海上力量。在中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中,核潜艇力量将会为中国海军发展的主旋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海军将成为一支美国海军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力量。本刊刊载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 美国海军退役准将纵论中国海军走向成熟
中国海军近些年来的发展一直是西方军事观察家关注的重点,原文作者认为,要正确评价中国不断发展的海军力量就不能不考虑中国所面临的政治形势。近期,台海两岸的紧张态势有所缓和。中国大陆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开始在国际事务中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势,为了延续当前的繁荣局面,中国大陆将力图避免与台湾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台湾方面与大陆间虽然存在巨大分歧,但谨慎发展与大陆的关系已成为台湾大陆政策的主流思想。原文作者据此提出,在海峡两岸彼此间抱有深刻、长期的不信任情绪的背景下,目前避免在台海发生冲突无疑是一件好事。台湾海峡目前已没有呈现战争迫在眉睫的态势。
即便如此,中国为确保台海地区的相关事态能够保持正常运行,正在加强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建设。勿庸置疑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尤其是作为其海上作战力量的解放军海军(PLAN)的作战能力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一旦台海地区爆发突发事件,中国海军将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这支作战力量能够被有效部署,它将完全有能力实施中国海军主导的两个方向的战役行动,中国将运用大规模海上作战力量,以“中国特色的联合作战”方式对抗台军和美军。
▲ 一支不容小视的军事力量
原文作者称,中国官员在谈及军事现代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时,一直声称中国的国防预算规模并未超越正常界限,军队人员规模正在压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解放军并不构成威胁。在进一步展开论述时,这些中国官员指出,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规模仅仅只针对台海危机,它主要用于威慑“台独势力”,并在中国被迫对台使用武力的情况下,破坏美国迅速和有效干预台湾事务的能力。
最值的关注的是,如果“台湾问题”出现无法预料的变化,中国大陆很可能因“台独分子”采取的令人无法容忍的行动而动用武力。虽然一些分析人士用很多证据来说明中国大陆不会动用武力,但他们无法担保中国大陆不会作出美国认为最坏的决策。原文作者认为,中国显然在几年前作出了下述决策,即建设和部署一支新型的、现代化的和作战能力更强的中国海军。它目前仍在继续进行为这种现代化建设努力。原文作者毫无根据的推断,无论中国大陆怀有何种意图,解放军的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已大幅度改变了台湾所面临的军事形势,台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指望美国帮助来其对抗现代化水平更高且作战能力更强的解放军。
此外,解放军目前希望将其战略人士制定的作战思想付诸实施,这些作战思想包括如何做到以弱胜强,即中国如何与美国对抗。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以及它与导弹部队和空军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这些作战能力专门用于威慑、迟滞或干扰美军及时进入台海地区并实施有效干预。如果台海战争爆发,美军必须阻止局面恶化并制止中国大陆使用其所谓的威慑力量,或确保在冲突爆发时取得有利的战果。然而,美国的终极目标是尽量降低冲突的爆发几率。▲[来源:《国际展望》杂志 艾里克•麦克瓦登(美)原著 张宏飞编译]
★ 美国国防部长道出暂不打伊朗的五大理由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35821033472/20060920/890572.shtml
2006年09月20日 青年参考: 美国到底会不会打伊朗?按常理,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直是主张用武力解决国际问题的急先锋。不过,最近他却反对对伊朗动手,而且还对布什打击伊朗的“军事方案”提出了尖锐的反对意见。拉氏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拉氏竟然出来反战
长期以来,美国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号称白宫决策的“铁三角”,他们私交甚笃,在内政外交上也经常保持一致意见。不过,目前这个“铁三角”却面临着散架的危险。
据报道,这是布什执政近6年来,布什、切尼和拉氏首次出现重大分歧。拉氏一反往日强硬的主战立场,列出反对军事打击伊朗的5项理由:
▲第一,无法确定伊朗地下核研发设施的全部目标,这会给对手留下核反击手段;
▲第二,对伊朗动武会让驻伊拉克的13万美军、中亚和中东的美军基地遭到伊朗报复,美国陆军将付出惨重代价;
▲第三,伊朗的许多地下设施与医院、学校和其他民用建筑非常接近,突然发动军事打击,将会造成伊朗平民大量伤亡,这将使美国成为国际舆论的靶子;
▲第四,伊朗不会很快获得核武器,还得有3~5年才能拥有军事用的核装置,那时布什已经离任,新总统自然会作出是否发动军事行动的决定;
▲第五,军事方案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外交工具,可以在外交活动时对伊朗保持威胁,轻易动手则会使美国失去这张牌。
看来拉氏倒也不是个和平主义者,只不过他觉得现在动手为时尚早罢了。
★切尼幕后主战
相比之下,切尼却已经是急不可耐了。最近,他公开表态支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他说,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最近发生的冲突,使军事方案更具可行性,冲突削弱了伊朗通过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动火箭弹报复性袭击的可能性。这正是美国下手的好时机。
布什也支持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早在8月31日,伊朗答复联合国的最后期限到来时,布什就发出了强硬的声音,他列数了伊朗几大“罪状”,称“现在是作选择的时间了,伊朗必须承担后果”。几天后,在“9•11”5周年纪念仪式上,布什更对伊朗发出警告,他称内贾德为暴君,并意味深长地说:打击伊朗“是在响应历史的号召,我们信心百倍,战略清晰”。
辅佐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长达16年的劳伦斯•维尔克尔斯,曾分析这3人的“铁三角”关系。他说,总统布什不太懂国际关系,也不感兴趣,这就使“切尼—拉姆斯菲尔德集团”掌控了外交事务决策权。在国际重大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共同决定政策走向,他们的决策通常让布什实施。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就是“铁三角”紧密合作的表现。以至于在2005年,美国昆虫学教授昆廷•惠勒将3种新黏菌类昆虫(甲壳虫)命名为“布什”、“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极具讽刺意味。
如今,切尼要对伊朗动武,拉氏公然说不,不知道布什总统这次会听谁的。作者:张万伟 ★
★ FT首席评论:邓小平会如何看现在的中国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6170194313216/20060920/890524.shtml
2006年09月20日:
▲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FT)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家
★张力奋: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主编
★张力奋:马丁,不久前你再度到北京,与中国的政府官员,经济学者与智囊人士多有接触。1976年,毛泽东去世,到现在,已过去整整三十年,邓小平倡导的市场经济改革也至少运行了二十五年。往回看,你觉得,就其经济的运行与业绩看,中国现在到底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马丁•沃尔夫:第一,当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过去20多年,中国的GDP增长始终保持在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的水平,这是难得的。不过,话说过来,对中国这样一个原先经济底子薄弱的穷国来说,它的基数很低,所以发展潜力应当很大。目前,中国人均GDP和国际价格水平还不足一个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因此,它在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方面,应有很大潜力可挖。
第二,中国非常成功地实施了“门户开放”政策,吸引了巨额的外国资本,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融合程度已相当之高,一直是很成功的出口平台:它目前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它正在生产众多数量的商品,正尝试拥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与脱胎于前苏联的俄罗斯相比,中国的国情明显不同:中国生产的商品数量巨大、拥有全球竞争力。同时,人民勤劳,对知识与教育充满饥渴,这无疑是最重要的资产。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存有缺陷,中国显然也存在缺陷。但它在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从全球获得资源等方面来说,它做的还是相当不错。在经济学家的眼中,这些都是经济运作体系中积极的、强劲的因素。
★张:西方国家习惯将中国的改革路径过于简单地归为“中国模式”。这样一种发展模式,20多年曲折中走过来,你是否觉得,早已卡到某个瓶颈口?换个说法,这种发展策略的优势与良性因素早已呈现,现在是问题浮出水面,该审视中国现行经济体制的弱点了。
▲马:我认为,有三个经济层面的问题,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这些弱点彼此关联。
首先,中国非常依赖国外的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特别是中国出口的成功,它对国外专业知识的依赖程度很高。与日本甚至韩国不同,中国在技术创新上没取得多大进展,在创立世界级企业方面也没有多大建树。实话说,我认为目前的情形仍是如此,尽管有一两个例外。很大程度上,中国目前仍是个出口平台。一些批评人士会说,如果你好好观察一下中国,其真正的问题,就像是东南亚或东北亚,同样依赖于资本流入,当下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比如说印度——出现的时候,这种竞争优势就会消失。这是它第一个大弱点。
★张:所以,根本而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目标,靠高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完全靠不住?
▲马:是的。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依赖出口。许多做得成功的国家也依赖于出口,但中国的出口也对外国机构有很大的依赖。在其所有的出口当中,大约50%-60%来自于那些外资企业,对外国技术和外资的依赖程度很高,这种状况可能难以持久。从长远角度看,一个大国的增长过程,必须植根于发展自己的技术与技能。所以这是个大弱点。
中国经济体系第二个大弱点,在于其对投资的极度依赖,不仅仅是高额的投资,而且是不断稳步递增的投资,但是其消费的增长却一直低于GDP增长速度,我不清楚这种情况将能持续多久。
第三个弱点,是中国对于各类资源使用的高度密集,其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如果某类资源的价格变得非常昂贵,那么,其利润就会受到挤压。
我自己的猜测是——不管怎样,只是个猜测:中国经济还有10年到20年的快速增长期。我很难想象,如果不展开深层次的改革,中国能否在20年之后继续包持高速增长。在那个分界线来临前,很多问题可能变得更严重。
★张:马丁,刚才你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对所谓的“中国模式”作了描述。不过,对中国的决策层,西方的政界商界人士,他们可能更注重当下或者近期,你对中国目前的经济战略或者战术有何评价?有何薄弱环节?
▲马:我认为,如果将各方面的制约因素都考虑进去,事实上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很不错的,不存在什么弱点。不过是过去还是现在,其制约力在于中国会尽其所能,倾其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部分上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中国的基本生产结构很薄弱。从中国建国一开始到现在,它一直没有很完善的国内产业结构。所有考虑到以上两点制约,中国的经济战略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在我看来,除此以外,没有其他途径,能将中国高度融入全球的经济体系,向外资开放,开放沿海地区。与韩国和日本不同,中国尽管存在对贸易的依赖,这是中国可以寻求的唯一战略。因此说,考虑到这些制约因素(特别是根本的制约),中国的经济战略已很好。与以往一样,中国仍在起步时遭遇的一些问题中绕来绕去。
★张:中国领导人在建国方略或思路上出现很大转变。毛泽东49年后受苏联影响,对新中国的政经社会制度及其运作管制有宏大的意识形态蓝图,包括很多细节的设计。而1978年后,邓小平的开放改革,不管黑猫白猫,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长于务实与功用,疏于宏观设计,走一步看一步,走两步退一步。邓小平若在天有灵,对25年后的中国现状是否也会感到陌生或惊讶,难以想象他当年一场为国人求取温饱的革命,最后诞生了一个新兴经济大国。某种程度上说,可不可以说,中国改革路径存有某种偶发因素?
▲马: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你是让我揣摸邓小平当年的想法。我不知道他对这个时期中国的变化会怎么看。在我看来,他的话非常简捷。我觉得一些细节可能是偶然。但在大的方向上并非偶然,显然并不只是事后诸葛亮。我认为这种战略甚至在当时就已经十分明确,他们所努力去做的,就是说,是这样的思路:我们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中国,混乱时期已经过去。历史上,我们曾以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国。现在我们必须让中国变得繁荣,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部分。
如何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部分呢?我对邓小平的理解是,必须允许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压制市场的力量将是一种灾难。如何在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
第一,必须解放农业,因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所以,中国的改革就是从解放农业开始。第二,历史上,中国一直占世界经济很大的一个比例,现在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只占世界经济一小部分,而不是很大部分,是落后的部分,而不像历史上那样曾是非常先进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进入现代市场,那你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融入世界经济。于是,这一切又完全顺理成章。所以,在我看来,在共产主义的政治体制中,建立一个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解放农业、全面开放国际贸易,其大方向都是理性的。当然这个改革的行动从未说明为何一定要这么走。而它理所当然地缘自邓小平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让中国变得繁荣富强。
★张:近年来,你见过一些中国官员,特别是主管经济决策、贸易或银行事务的官员。你印象中,他们对中国经济在全球突兀崛起,国际的政经影响力剧增,是否有些措手不及,并无充足的心理准备?
▲马:首先,我猜想,他们一定对中国经济的表现感到惊喜。从技术层面讲,由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子比较艰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通货紧缩,经济上有很大起伏,经济增长率可能比数据显示的更为疲弱些。所以,我想,最近5年的感觉一定很好,有很多惊喜。我想,之所以没有改变经济战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多少被低估的汇率。我们稍后再谈这个问题。
我想,当你与中国官员讨论问题时,他们肯定多会讨论在国内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他们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清楚中国国内的诸多问题与巨大挑战,他们知道应当做什么。
而突然间,因一些偶发性政策决定而带来巨大影响,例如1994年的汇率事件,1997-98年坚持不贬值的决定等等。随后,因中国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使他们突然间意识到了中国的潜在影响力。我想,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拥有很大影响力,是很合理的事,但是中国官员一开始并不真正理解如何应对这一局面。我想,他们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如同中国的外交政策一样,就是埋头苦干,继续增长,继续发展,关注自己的国内问题。25年后,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变化,但是现在这就是他们的态度。
但问题是,世界并不会让中国独善其身。我想,他们正面临的问题,既独一无二也是前所未有。虽然美国的崛起有点类似,但是中国面临的问题更严峻。因为中国很大,即使在中国还很不发达的时候,它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我想,国际社会加诸于中国的责任不断增加,对他们来说是个意外,并不完全是种惊喜。
★张:所以,他们在心理上并没有准备。在惊讶中国经济成功的时候,他们只是在被动地承担新的国际责任与角色?
▲马:我想,虽然中国早在5年前加入了WTO,但仿佛近在“昨天”。我认为,中国尚没有为此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你可以看到,不仅经济上如此,在外交政策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且并不完全明白,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崛起,带来多少担心、焦虑、紧张、忧虑和希望。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
★ 中 俄 23 亿 美 元 军 购 生 变 量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992712&typeid=14
【大公网讯】香港报章引述俄罗斯媒体报导,由于俄罗斯未能如期交付伊留申-76型运输机及伊留申-78型空中加油机,中国可能搁置向俄罗斯军购的八亿美元订单。
报导引述俄罗斯「生意人报」指出,中国向俄罗斯采购的伊留申-76型军事运输机以及伊留申-78型空中加油机的合同,在执行中遭遇困难。
本来按照合同,第一架运输机应在今年夏季交付,但是由于飞机生产厂人员流失严重,交货时间至今仍是未知数。
对于俄方违约行为,中国感到不满,最近取消了俄罗斯国防部长九月访问中国的计划。
同时,双方计划讨论和签署的大约八亿美元的军火交易订单也面临搁置。
报导说,负责组装上述军机的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的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厂,该厂因为长期没有订单,人员流失严重,目前已无力生产大批飞机。
俄罗斯空军总司令米哈伊洛夫今年八月曾经表示,将把这个厂从乌兹别克斯坦移至俄罗斯境内。但分析人士认为,转移及重组生产线需要时间,因此俄方的交货日期仍是未知数。
也有专家认为,由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中国看成战略伙伴,因此俄方可能会积极解决问题。
去年中俄举行首次大规模联合军演后,中国决定采购三十四架伊留申-76型运输机和四架伊留申-78型空中加油机,合同总金额十五亿美元。
至于新的八亿美元的采购单包括:四艘欧洲野牛式大型气垫登陆舰,价值两亿一千万美元,十五架别-200型反潜飞机,价值四亿美元,四十架卡-29型空降运输直升飞机及二十多架卡-31型无线电定位导航侦察直升飞机,价值两亿美元,另有不明数量的别-200型反潜飞机。
中国近年积极向俄罗斯采购军备,包括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苏恺30战机等。▲
「中央社」台北二十日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