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评论:五大因素使“倒扁”难成★

今 日 看 点 : 2006-10-11
(01) ★韩国有能力造出“像高丽参一样品质”的导弹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4892297.html
(02) ★毛泽东“解围” 尼克松走进中国“红色大门”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49
(03) ★FBI称中国是头号窃密国 硅谷设办公室专盯华人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50
(04) ★密码历史漫谈:密码因战争而生并随着战争发展★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55
(05) ★美国海军作战学院成立中国海军研究部★
http://www.milchina.com/2006/10-8/135532.html
(06) ★中 国 军 方 购 气 垫 船 改 变 东 海 态 势 ★
http://www.milchina.com/2006/10-9/10566.html
(07) ★越共传奇特工的双面人生:曾向四方提供情报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38
(08) ★ 中华文摘/人的自然寿命有多长?★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46522&typeid=14
(09) ★国际先驱导报评论:五大因素使“倒扁”难成★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10/09/content_5178871.htm
(10) ★ 日 本 首 相 安 倍 晋 三 急 于 访 华 五 大 因 素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50208&typeid=14


(01) ★韩国有能力造出“像高丽参一样品质”的导弹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4892297.html
—韩国要与朝鲜打导弹战 做好软硬两手准备
  2006年10月09日/雷 炎: 继朝鲜10月3日宣布将进行核试验后,韩国政府随即提升安全警戒级别,并对朝鲜做出强硬警告。6日韩国一名官员援引此前韩国成功开发“天龙”巡航导弹一事称,韩军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导弹应付朝鲜导弹威胁,韩国政府已做好“对朝软硬两手准备”。  
◆“迂回”发展进攻型导弹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不久前,韩国国防科学研究院宣布成功研制出射程500公里的“天龙”巡航导弹,其命中精度可达到“摧毁隐蔽良好的山洞排气口”,朝军拦截这种导弹将极为困难,该种导弹将是反制朝鲜的主要杀手锏。韩国军方透露,“天龙”巡航导弹将在今后一两年内转交民营公司生产,其中数十枚移交新成立的陆军导弹司令部,另有一部分部署到3艘U214级潜艇上,形成“二次反击”力量,“天龙”导弹射程未来还将延长到1000公里,所有朝鲜陆地军事目标都将处于它的攻击范围之内。其实,美国早在2001年为阻止韩国仿效朝鲜发展远程进攻型导弹,便强迫其加入《国际导弹技术控制条约》,不允许韩国发展射程超过300公里、战斗部载荷超过500公斤的高速弹道导弹。但韩国政府利用条约未对低空低速巡航导弹的射程作出限制,以“暗度陈仓”的方式开发出这种能打击朝鲜纵深的巡航导弹。
  由于长期受到美国或明或暗的控制,韩国往往通过“迂回路线”来发展进攻型导弹。早在1968年,韩国就背着美国,擅自把本是防空用途的美制“奈基”导弹进行改造,使其拥有138公里的对地射程。1992年,韩国国防科学研究院又秘密对“奈基”导弹实施进一步“手术”,推出“玄武近程弹道导弹”,射程提高到180公里。
  此外,韩国还从美国购买了220枚ATACMS陆军战术导弹,是除美国以外世界上第一个装备该导弹的国家,其最大射程300公里,命中精度50米。据英国《简氏导弹及火箭年鉴》介绍,目前能够威胁朝鲜纵深目标的韩国导弹储备量约在300枚左右,若考虑到韩军新近装备的“天龙”巡航导弹以及一些具备改装成导弹载体的无人机,韩国大约有千余枚各类导弹;平壤等朝鲜重要的军政中心城市均在韩国远程武器的打击范围之内。
◆防御和进攻型导弹都能造
  尽管韩国在接触导弹技术上比朝鲜晚了将近10年,但其军事潜力是建立在较强的经济基础之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急起直追,如今已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军事工业体系,能生产攻防型的多种战术导弹。韩国的导弹研发事业正从许可证生产、合作生产向自行研制过渡。在韩国从事军工生产的80多家企业中,只有三星、斗山—大宇、LG等少数大公司才能参与导弹制造领域,像三星公司研制的“天马”机动防空导弹系统取代美制“霍克”导弹,承担着首尔对空防御的主要任务,而LG公司生产的KP-SAM便携式防空导弹正在替换韩军现役的美制“毒刺”导弹。据统计,韩国军队现有各类用途战术导弹40余种,国产化率已达到15%~20%,这一比例还在继续提高。韩国国际情报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成彪曾说,自主创新能力强大的私营企业财团和宽松的海外军火进口环境,是韩国导弹工业超越朝鲜的两大法宝。韩国有能力造出“像高丽参一样品质”的导弹。
◆朝韩出现“导弹竞赛”
  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负责人约翰•派克认为,由于经济困难,朝鲜不得不集中有限的国防资源用于发展远程弹道导弹,朝军现有导弹足够一夜之间让集中了韩国70%人口的首尔经济圈“变成火海”。韩国显然采取了“以牙还牙”的反制措施,朝韩之间已出现某种“导弹竞赛”的征兆,这可能加剧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
  作为对朝鲜半岛局势息息相关的美国,它并不希望韩国在发展远程武力方面走得太远。美国知名军事专家威廉•阿肯指出,韩国军队只能成为美国远东驻军的帮手,这一角色“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不会发生改变”,而配合作战的韩国军队不需要这些远程攻击武器。新近美国斯特拉福战略预测公司披露五角大楼不愿向韩国出售“全球鹰”远程侦察机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环球时报》 ( 2006-10-07)
(02) ★毛泽东“解围” 尼克松走进中国“红色大门”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49
文章提供 于 2006-10-8/文章作者: 孔东梅  突如其来的会见就在这时,毛泽东又做出了一个出乎世人意料的决定。据护士长吴旭君回忆:尼克松到达北京前,她给毛泽东念外电评论,其中有一条说:尼克松是打着白旗到北京来的。这是说尼克松投降的意思,代表反对此次访问者的看法。毛泽东听完这条消息,笑了。他说:“我来给尼克松解解围。”
◆他们乘坐美国总统专机到北京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中国开始对华访问。2月17日从华盛顿出发。《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新华社电讯。尼克松在华第一站是上海。
  在打前站会谈中,比如交通工具问题,美方认为总统自始至终必须使用自己的专机,中方则认为尼克松在中国领空内应使用由中方提供的专机。双方一度僵持不下。最后中方提出了新方案:允许美国总统专机作为副机,跟随在由中方提供的主机之后。
  无奈之下,美方代表提出:总统专机飞往北京的途中需要在上海加油,而在由上海飞往北京时,希望不必转乘中国专机。中方同意了美方的这一要求,但声明需由中方指派领航员登上美国专机,为其领航,这是显示国家主权的严肃行为。同时,外交部还决定派遣一个小组前往上海,迎接并陪同尼克松一行乘坐总统专机飞往北京。美方对此安排表示满意。
  美方专机到达上海,打开舱门后,中方先遣小组以及中方领航员登机。先遣小组成员包括——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美大司司长章文晋、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礼宾司干部唐龙彬等7人。他们的任务是专程前往上海迎接并陪同尼克松一行乘坐美方总统专机到北京,这是中国政府官员第一次乘坐美国总统专机。而在美国方面,邀请被访问国官员登上总统专机,也是不多见的。
  在座机上,尼克松谈起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华时在巴基斯坦装病休养的尴尬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美国总统专机是简朴但功能齐全的专机,会议室和起居室只有一些必要的单人软沙发和桌子,并无多少奢华设施。
◆毛泽东希望立刻见到尼克松 “我来给尼克松解解围”
  专机于上午11时30分抵达北京东郊首都机场。尼克松总统与其夫人并排手挽手顶着寒风,稳步踏上专机舷梯。然后尼克松总统抢先一步走下舷梯,主动伸出右手,周总理小步上前,也伸出手来,两只手热烈有力地紧握在一起。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拒绝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的时代,终于过去了。
  突如其来的会见就在这时,毛泽东又做出了一个出乎世人意料的决定。
  据护士长吴旭君回忆:尼克松到达北京前,她给毛泽东念外电评论,其中有一条说:尼克松是打着白旗到北京来的。这是说尼克松投降的意思,代表反对此次访问者的看法。毛泽东听完这条消息,笑了。他说:“我来给尼克松解解围。”
  这个“围”如何“解”?直到1972年2月21日,谜底才告揭开。中方第一个得知消息的是吴旭君。毛泽东是把吴旭君叫到床头告诉她的。此时,缠绵病榻的老人家已有七八天很少起床和久坐了。他对吴旭君说希望立刻见到尼克松。
  吴旭君首先服侍毛泽东起床,扶他到卧室的沙发上坐好。然后,小跑着出了屋。从1972年2月1日毛泽东改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外宾开始,基本上都是由秘书张玉凤负责搀扶老人家迎接客人,这次,也要让她有精神准备。接着吴旭君又跑去告诉卫士兼理发师周福明——自从月初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布托以后,基本上卧床的老人家就没理过发。另外,周福明还要负责准备会见厅(即书房)的茶水。
  然后,吴旭君又跑到值班室,通知了毛泽东的贴身警卫李连成,再由他报告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副主任张耀祠和中南海西门门卫,这些属于安全保卫范围。另外还通知了秘书徐业夫。细心的吴旭君还通知了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让他准备点食物,因为她担心老人家会见时有可能出现低血糖。
  最后,她跑到因毛泽东病重而常住中南海游泳池的医疗组,告诉他们即将的会见消息,请大家随时待命。办完这些事情,吴旭君赶回卧室,把老人家扶到会见厅,安排他坐好。自己又到医疗组,再一次检查了医疗器械和急救物品。
  在吴旭君忙碌的同时,毛泽东也相应做了些准备,《参考资料》2月21日上午版刊登了以下两篇对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有用的材料,毛泽东应该是在会见前看过的。
  ▲第一篇是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中国前,在临时落脚地关岛对记者发表的讲话。其中有这么两句:“总统说,他期望他同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的谈话从哲学的角度来进行,而不是只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尼克松说,毛和周都是“有哲学头脑的人物,他们不是仅仅讲究实际的、注意日常问题的领导人。”
  ▲第二篇是“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在“国民大会”第五次会议开会典礼中的致词:“所以今天国际间任何与恶势力谋求政治权力均衡的姑息举动,绝不会有助于世界和平,而适以延长我七亿人民的苦难,增大全世界的灾祸!我们对任何有损于中华民国主权利益的行动,保有高度的警惕!”在不久尼克松到来后,这两篇材料被毛泽东借题做了精彩发挥,成为会见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总理下午2时左右得知毛泽东决定会见尼克松,客人已去驻地休息,4点半将有全体会谈,7点钟还有欢迎宴会。总理非常着急,海容马上按总理的吩咐,叫韩叙来。礼宾司代司长韩叙随即赶到。总理对他连说两遍:赶快准备、赶快准备!一向精明能干的韩叙却摸不着头脑,见此情况,海容对韩叙做了解释。最后,总理决定分头行动:自己赶往尼克松所在的钓鱼台十八号楼说明情况,再去游泳池检查会见准备;海容赶往中南海游泳池,安排安全保卫及摄影摄像等工作;另外,安排尼克松尽快前往毛泽东住处。
◆美方第一个得知消息的是基辛格 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
  美方第一个得知消息的是基辛格。他这样回忆道:“1972年的那一天,两点三十分,我们才吃完丰盛的午餐,有人来告诉我,周恩来有急事在会客室等着要见我。他不像往常那样先开开玩笑,而是直接对我说:‘毛主席想见总统。’我问他是否带温斯顿•洛德同往,他同意了……”
  1971年10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1月黑格访华。他们为尼克松访华打前站期间,中美双方每次都要谈到一个问题——毛泽东主席何时会见尼克松总统?中方回答照例是:现在无法确定。尼克松、基辛格心中总像有一块石头没有落地。
  对于中方不能确定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的时间,基辛格也发表过一番议论:“他难得会见外国人,会见的对象几乎无例外是外国的元首或共产党首脑。尼克松首次访问北京时我作为总统的幕僚曾见过毛一次。那次召见的通知来得很突然,因为从未预定正式接见的时间。部分的理由是因为这位主席当时健康已欠佳,难以预定他的身体状况什么时候适宜会客。也可能是故意如此布置,因为轻易不露面可增加神秘感,令人可望而不可及更能提高威严。”
  所谓毛泽东“难得会见外国人”,在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发生后并非虚言。从1971年10月到1972年2月的近五个月里,他只在公开场合中出现并被报道过4次。因此,一段时间内外国新闻界盛传毛泽东病重,或者干脆说——毛泽东可能已不在人世了!
  现在,美方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毛泽东主席不但同意会见尼克松总统,而且极不寻常地把时间定在总统到达机场后3小时之内,这是极其罕见的礼遇。毛泽东会见外宾的时间以及会见时间的长短,反映出对会见的重视程度,国际关系专家基辛格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他有理由为美国而高兴。尽管总理提出只会见15分钟。随即,他赶忙通知尼克松。据说尼克松当时正准备洗个热水澡。很快,美国客人就动身了。
◆通向红墙之路 走进“一个红色的大门”
  20世纪70年代初期,北京街面上车辆稀少,大路宽阔,从钓鱼台国宾馆到中南海游泳池,匀速行驶只需十几分钟。这是尼克松和基辛格第一次来到中南海。在此后的30年中,他们两人分别来到这里的总和达十几次之多。这一切都源于1972年2月21日下午的这第一次。
  对于通往毛泽东住处的路径,尼克松后来再没提及,基辛格则写得十分详细,这大概与他在其后的4年中4次在中南海游泳池见到毛泽东有关。基辛格将中南海西门称为接近毛泽东住处的“一个红色的大门”。他还提到门前是东西走向的宽阔大街,其实此街应是南北走向的,即府右街。他说“这条街是拆掉旧城墙而修建的”,这也不对,府右街至今还留有明清两代皇城城墙的许多遗迹。所谓拆掉城墙后修建的街,应指北京今天的二环路地铁沿线。不过,对于并非汉学家的基辛格博士而言,能讲出这些,已属难得。
  基辛格继续写道:“绕过红墙,我们经过一条甬道,开头的一段路两旁都是平常的房子,看不出那些外观平庸的院墙后面有些什么样的建筑。过了一大段路,两旁的房屋不见了,这里一边是湖一边是树林。毛泽东的住房单独在一处,外表简单平常,这里可以是任何一个低级官员的住处。眼前看不出有特殊的安全措施。”
  毛泽东在游泳池的住处与丰泽园不同,这里是建成不久的新式房屋,外宾的车可以一直开到门口。客人下车后直接进入室内,无须像丰泽园时代在古老的院门前下车,在露天下走路进院。在毛泽东晚年会见外宾的新闻纪录片中,红旗车开进门廊的镜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往毛泽东书房的路是曲折的。尼克松等人随海容先是走入一间小会客室,再穿过一间乒乓球室——基辛格将其称为“过道”。他还记住了摆在那里的一张乒乓球桌,至少在两次来访时都看到过它。球室空荡荡的,球桌久未使用,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其实,上一场球赛已举行完毕。中美两国以地球为球室,太平洋为球桌,以东西方政治智慧为球拍,以穿梭联络人为乒乓球,比赛成绩是双方握手言和。海容推开乒乓球室的门,对面就是毛泽东的书房。▲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网讯
(03) ★FBI称中国是头号窃密国 硅谷设办公室专盯华人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50
文章提供 于 2006-10-8: 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部分官员的论调,又一次引发了“中国间谍入侵硅谷阴谋论”。
◆“硅谷成头号目标”
  据美国《圣何塞信使报》和《每日评论在线》9月29日报道,两名华裔工程师被控窃取高科技公司机密一案,将于2007年1月开审。两名被告被控偷窃太阳电子计算机公司(Sun)、全美达(Transmeta)、NEC(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及美国泰鼎科技(Trident)4家公司的微芯片保安卡及其他商业机密,“协助中国发展半导体业”。联邦调查人员还指控这两名华裔工程师“涉嫌”与中国某市政府联合开办一家投资公司。
  在这两名被控的华裔工程师中,钟明(音译Ming Zhong)是美国永久居民身份,另一人葛岳飞(音译Yuefei Ge)则是美籍华裔。两人于2001年在旧金山国际机场候机时被联邦调查局特工拘捕。联邦调查局特工在拘捕两人时,在两人的手提行李箱内发现大量“怀疑为商业机密”的文件、属于两人雇主的太阳(Sun)公司和全美达公司的专用文件,以及怀疑从这两公司偷来属于这两公司的科技仪器。
  美国商业部出口执法组圣何塞办公室主管朱莉•萨尔西多很夸张地得出如下结论:“在美国商务部调查的案件中,有约1/3是涉及中国的。这些新型间谍不同于传统的特务,他们不是007式的特工,而是商人、学生或者学者。他们瞄准的目标不是军事情报,而是高新技术,因此,硅谷成了他们的头号目标。”
◆要为此专门增设办公室
  美国联邦调查局反情报处前副处长戴维•苏斯迪更是危言耸听:“美国的盟国,比如说以色列和法国,它们也在偷窃美国的机密,但中国却是头号窃密国。只要你看看中国在研发领域的进展,就知道他们瞄准的目标就是硅谷。”
  据联邦调查局多名官员透露,为了应对“中国新间谍”,联邦调查局在圣何塞增加了一个经济间谍与反情报办公室,另外,联邦调查局还打算在帕洛阿图市设一个经济间谍办公室。
◆遭美国华裔猛烈抨击
  针对美国媒体的报道和联邦调查局官员的说法,中国外交官和美国华裔进行了反驳与抨击。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李建华(音)表示:“说中国是美国商业机密的头号威胁,这太可笑了。这样的说法不符合事实,美方根本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政府派人到美国这么干。”
  美国的华裔人士对此说法也很愤怒,因为自李文和冤案后,美国华裔就常常成了美国科技与商业领域“间谍”的代表。圣何塞华裔协会的负责人乔治•柯就说:“FBI就是张大网,把所有的华裔美国人都装进去,这样每个华裔人士就不得不证明自己不是间谍!”▲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网讯
(04) ★密码历史漫谈:密码因战争而生并随着战争发展★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55
文章提供 于 2006-10-8: “芝麻,芝麻,开门吧。”一个咒语,帮阿里巴巴打开了财富之门,也引来了40大盗的追杀。
  从传说中“芝麻开门”的咒语,到后来的按手印、支票签名,再到现在的安全密码认证、数字签名……加密与解密的“斗法”从来没有停止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这场智慧与科技的竞技中,究竟是谁成为宝藏的主人?历时2000多年的“密码战”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密码因战争而生
  李长生,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学研究员。90年代末,他历时两年编著《军事密码学》,这本教科书式的书名却有着文艺小说的装帧,这种“混搭”,似乎暗示了密码本一直是神秘与严肃之间的某种和谐。
  “密码和文字的使用历史一样长。”李长生介绍说,在密码诞生之前,古希腊人曾经用过在头皮上书写或者刺青、然后等待头发重新长出的方法来加密(当然这个时效性极差);类似的,中国古代也有把大腿割破,藏入蜡丸,等待肉长好后再传递信息的保密方法(现在想来是非常恶心而且不人道的,起码要自残两次)。
  正如山贼发明了“黑话”一样,人们逐渐以“密码”的方式把信息隐藏在公开的明文中。李长生对形形色色的加密方式统一概括为,“密码从数学的角度理解,就是一种广义的函数对应关系。”
  从公元前400年密码出现,到20世纪70年代普及于民用之前,密码学一直是被军队独霸的领域。
  国王、将军、阴谋家们都绞尽脑汁地加密、解密,而那些答案,曾经让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峰回路转”,也让希特勒“饮恨终身”。
  在东方,北宋的曾公亮发明了我国的第一本军事密码本。他将常用的40个军事口令逐一编号,并用一首40个字的五言诗作为解密的钥匙,在出征前密告先锋官。如将军口令为“18”,而五言诗中编号18的字为“戏”字,于是将军先随便写一首含有“戏”的信,然后在“戏”字上加盖印章作记号送出。先锋官得令后默念一遍诗歌,即可从“戏”中数出命令号码了。
  唐朝的五言诗不计其数,送信的人又不明就里,敌方即使严刑逼供,信使也是“打死说不出”。
◆著名密码战,计算机加密的前身
  很多“密码战”的内幕,即使战后也是高度机密,功臣不但得不到表彰,还要为保守秘密备受折磨。电影《美丽的心灵》即表现了诺贝尔奖得主纳什因保守密码的秘密而精神错乱的故事。
  二战中最著名的密码要算英格玛(ENIGMA,意为谜),它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机械密码机,结束了手摇编码的历史,其工作原理奠定了当今计算机加密的基础。
  在德国人眼里,英格玛是不可破译的,发信人通过调整3个转子的方向,使它处于17576个方向之一。17576个方向并不是太多,但破解者一个方向试一分钟,也要昼夜不停地工作两周。
  为了战胜英格玛,英国人在布莱榭丽公园的小木屋里建起了密码学校,这里聚集着各种不同寻常的怪才数学家、军事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象棋高手、填字游戏专家,有些人专门负责处理细节,有些人则通过不合常理的思维跳跃来寻找灵感,到二战结束时,这里已经聚集了7000人。
  较量中,二战成了密码史上的黄金年代。军事科学家估计,盟军对密码的成功破译使二战至少提前一年结束。
  但是二战结束后,英国并没有透露英格玛已经被破解的秘密,直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转向计算机加密的研究,人们才知道布莱榭丽公园的故事。但那时,很多无名英雄已经长眠地下了。
  这其中,天才密码学家图灵的命运最为不幸,他不但没有因为破译英格玛受到奖励,反而因“同性恋”而被政府以“有伤风化罪”起诉,1954年,身心俱疲的图灵服毒自杀,时年42岁。
  今天,信息学领域最重要的奖项被命名为“图灵奖”,也许这就是对他的补偿吧。
◆密码,仍是现代战争的关键
  “计算机时代是继手工密码,机械密码以后,密码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斗争就更复杂了。”从“9•11”以后的反恐战的密码大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有多“复杂”。
  今年4月21日,驻阿富汗美军宣布,为了防止“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窃听,美军已紧急更换了全部通用密码。
  美军此次急着更换密码,是因为一名已经脱离“基地”组织的“前恐怖分子”宣称,“基地”组织已于2005年初成功破译了驻阿美军的通用密码,并依靠破译密码全面掌握了美军活动动向。
  难怪美国人抓不住拉登,阿富汗情报部门官员曾公开表示,“基地”恐怖组织似乎总能提前获知抓捕行动,“有时甚至是提前数分钟从抓捕中逃脱”“让人觉得非常的可疑”。
  美国情报部门也没闲着,一名年仅17岁名叫法迪亚的印度少年,曾多次应美情报部门之邀,协助破译“基地”密码。法迪亚告诉媒体,在破译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基地”为确保信件安全,有些邮件甚至被加密了三次。
  为了破译恐怖分子的通信,美国国家安全局还研制出一种超级电子计算机。据说,它能解开普通加密系统的“底码”数大约是7000万亿个。如果用普通个人电脑来查找,大概需要22652年。而用超级计算机,几秒钟就能试一遍。
◆告别密码时代:如何才能拥有真实而真正的“自己”
  今天,当我们面对提款机,面对电子信箱、MSN的时候,又何尝不是一个只有号码的人。号码对了,进入系统;如果错了,就被拒绝。对系统来说,你的号码就代表你。
  现代社会,密码已成为身份认证系统的核心,有了密码就有了验明证身的身份,在一串串数字排列后,你才是你。
  为了证明身份,我们不但要记住各种各样的密码,还要记住每个密码用于什么样的场合,配合什么ID。另外,你必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这个密码,否则,你的钱或者隐私就危险了。
◆在网络主宰一切的现代社会,真正安全和真实的“自己”在哪里?
  国外某网站公布了一个关于密码破解的测试记录。在这份名曰通过“暴力字母破解”方式获取密码的“时间列表”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愿接受,却非常现实的结果:现有技术下的加密并不保密!
  例如,如果你的密码是纯数字的,如六位数的银行密码,可以瞬间被破解;如果是八位数,则需要348分钟;而十位的话则需要163天!但,要瞬间破解你的银行密码,一台双核个人电脑就可以完成。是不是很恐怖?
  目前,128位的电子签名和数字认证,被视为网络世界中的身份证,电子商务的保证。
  然而,就在《电子签名法》颁布一年后,电子签名加密算法的两座大厦便先后倒塌——MD5和SHA-1这两种应用最为广泛,被形容为固若金汤的加密算法,已被山东大学的王小云教授破解。MD5的设计者Rivest评论道,“SHA-1的破译令人吃惊”,“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在降低,这再一次提醒需要替换算法”。
  在伦敦组织的国际监控论坛上,高级译码专家Dr Stefan Brands在其发言中警告:数字签名将扩大政府跟踪和身份盗用的可能性。他说,“这些标识符号只会越来越危险,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被自动跟踪。相信不久以后,这些标识你身份的符号就会像安装在你身上的一个电话监视器。”
  需要记住的密码越来越多,不安全感却在加剧。还好,盖茨说这种烦恼就要结束了。
  早在2004年,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便称,目前计算机安全系统普遍使用的密码、口令很快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将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智能卡技术进行身份认证。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生物特征认证与测评中心副主任何杰则更加自信地告诉记者,“生物认证技术发展后,身份认证将告别密码时代。”
  相对于密码、钥匙等方式,生物认证技术使用的是脸相、指纹、虹膜、笔迹、声纹、步态、DNA等这些人体本身特征进行身份确认。
  “9•11”以后,由于在身份鉴别上发生了重大疏漏,使得身份认证技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布什连续签署了3个国家安全法案(爱国者法案、航空安全法案、边境签证法案),要求27个免签证国家,2007年以前,在护照上采用生物认证技术。据何杰介绍,我国也在第二代身份证中预留了储存生物特征的接口。
  与传统手段相比,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身份鉴定有三大优点:不易遗忘或丢失;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可用。比如,在IBM的某些高端电脑上,就添加了个人指纹开机系统,即使电脑丢了也不用担心泄密。
  何杰认为,未来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像电影《少数派报告》里演的一样,那些无处不在的摄像机,截取着汤姆•克鲁斯的虹膜,并时刻追踪。克鲁斯通过虹膜认证,便可使用着属于他的一切资源。
  电影的描述如果实现的话,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无处不在身份识别”的世界中,身份识别将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但你又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综合
(05) ★美国海军作战学院成立中国海军研究部★
http://www.milchina.com/2006/10-8/135532.html
中国船舶信息中心2006年10月08日:[据防务新闻网10月5日报道] 美海军作战学院成立中国海军发展研究部。 位于美国罗得岛州纽波特(Newport, RI)的海军作战大学副教授Lyle Goldstein称,中国海军研究部的成员由精通汉语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将通过中国出版的公开文献来搜索相关信息。
Goldstein在美海军联合作战会议上称,成立该研究部的主要目的是让美国更好的了解中国海军目前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Goldstein称对中美目前的局势非常担心,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有事发生。Goldstein称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包括同时建造四个不同级别的潜艇、一个地雷战计划以及一系列的巡航导弹计划。Goldstein还称,中国已经为地雷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且中国对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用潜艇对美国东海岸布雷进行封锁非常感兴趣。
五角大楼中国办事处主管David Helvey称,中国海军的现代化的目的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Helvey反复声称美国的立场:希望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际伙伴来行事。他还称,自2003年中美海南撞机事件使两国关系达到低谷之后,近来有相当大的改善。Helvey还称,近期两艘中国海军战舰到访夏威夷及圣地亚哥、以及中美海军联合演习,都增进了两国海军彼此之间的了解。
但是负责五角大楼对中国军力评估的Helvey同样也注意到了中国军事现代化,并对以下几个方面表示担忧:
中国正在加强其核威慑能力,发展更加精确的核打击系统;
中国正在提高其精确打击能力,并针对台湾布置了800枚以上的导弹;
中国在海滨及舰船上安装了更加优良的防空系统,扩大了其空防范围,同时还正在开发“电脑空间”作战能力。
Helvey称中国的军事转型已经“非常全面”,并且已经延伸到人事体系改革、军事教育和后勤系统改革。 Helvey称,近期中国海军的现代化的近期目标是对台湾及中国海域周边领土争议施加影响。所建造好的潜艇将为中国海军提供新的发射能力,Helvey称,中国的核潜艇“不止一次”在中国水域外出现。
Goldstein赞成“台湾的局势是中国海军现代化的目的”这一说法,并认为中国的领导人在年度预算中也容易受到“要大炮还是要黄油”的影响。他还说,一旦中国与台湾关系得到改善或者台海局势得到解决,中国的军事家就很难赢得争论。▲
(06) ★中 国 军 方 购 气 垫 船 改 变 东 海 态 势 ★
http://www.milchina.com/2006/10-9/10566.html
◆美《国防新闻》称:俄售大型气垫船提升解放军两栖战力
  据新华网9月28日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中俄两军的交流合作已取得巨大成就,两国军事合作正呈现级别高、数量多、领域宽、重务实等四大特点。他概括了双方军事合作的4个方面:高层交往密切;战略磋商成果显著;专业交流务实有效;联合演习举世瞩目。
  就在中俄两国不断深化军事合作之际,近日,日本、菲律宾和美国的媒体都转引美国《国防新闻》9月11日的一篇报道称,俄罗斯将于2007年向中国出售6艘大型气垫船。如果中国获得该型气垫船,台海地区、东海和南海的战略态势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俄明年售华大型气垫船
  据美国《国防新闻》9月11日刊登温德尔•米尼克的文章称,俄罗斯与中国将于2007年签署新的军购合同。根据合同,俄将向中国出售6艘“野牛”级气垫船。
  自重达540吨的“野牛”级气垫登陆艇是当今最大的攻击气垫船,最高时速为60海里,续航300海里。能搭载500名武装士兵,或者3辆中型坦克,或者10辆BTR-70运兵车。“野牛”气垫船自带两具MS-227导弹发射器,两门AK-630六管30毫米近战火炮。
◆说中国将会自制大型气垫船
  迈阿密大学亚洲防务专家简•德里亚说:“6艘气垫船不足以对台海发动什么攻势,这只是开始。中国可能是购买大型气垫船做实验,然后会自行研制,或者购买专利生产。”
  美国战争学院的中国海军专家科勒称:“近10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开发两栖部队投射能力,其中包括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研发高速双体船和各种型号的气垫船。”
资料图:俄军装备的“野牛”气垫登陆舰
◆称东海南海战略态势将改变
  《国防新闻》称,如果中国真的购买到俄罗斯的大型气垫船,那么会对台海、东海和南海的战略态势产生影响。
  德里亚表示:“就在几年前,我们还乐观地说,解放军不可能用气垫船将大量的部队投射到台湾岛,但现在不敢这么说了。”
  华盛顿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的副总裁理查德•费舍尔说:“6艘大型气垫船可能也没有什么,但如果解放军空降到台北机场,然后配以大型气垫船登陆,那么问题就大了。”除了台海之外,大型气垫船让中国海军对南沙群岛和钓鱼岛的控制能力加强。费舍尔表示:“大型气垫船用在上述地区最合适不过了。”日本退役海上自卫队少将村山表示:“‘野牛’气垫船是最理想的东海和南海巡航平台。”
  然而,也有军事分析家认为,这些担忧其实毫无必要,靠气垫船一种武器平台不足以说明中国会对东海和南海造成什么威胁。因为光靠气垫船不可能长时间行驶在这些海域。在日本和韩国较强的两栖战力面前,说中国两栖威胁显然“言过其实”。(作者:邱永峥)
◆参考辞典:气垫船
  又叫“腾空船”,是利用船上的大功率风机把空气压入船底使其与水面(或地面)之间形成气垫,将船体全部或大部分托离水面(或地面)而高速航行的船只。1959年,英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
  气垫船一经出现立即为各国海军所关注,继而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并集中研制用于两栖作战的气垫登陆艇(也称攻击气垫船)。目前已经有十几个国家的海军将气垫船列入正式装备。资料图:俄军装备的“野牛”气垫登陆舰 ▲
(07) ★越共传奇特工的双面人生:曾向四方提供情报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38
文章提供 于 2006-10-8 文章作者/李真: 何谓忠诚?何谓真相?何谓爱国主义?范春安当时的进退两难让人难以想象。
◆“这里是范春安”
  1975年4月29日,《时代》周刊在越南的最后一位记者范春安越洋向纽约总部发电。“所有美国记者都已紧急撤离。范春安现在主理《时代》办事处。”此后范春安又为《时代》采写了三篇报道,直到当年5月10日,他的名字才从《时代》版权页上消失。
  2006年9月20日,越南传奇特工范春安在胡志明市的一家医院去世。当年他白天以记者身份为西方新闻机构工作,晚上则向越共提供情报。有一段时期,范春安曾向包括越共在内的四方提供情报,堪称“四面间谍”。而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分析家,范从上世纪60年代起,先后为路透社、《纽约先驱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工作,最后在《时代》干了11年。
  范春安1927年9月出生于西贡(现为胡志明市)的一家医院。18岁时,还是高中生的范春安辍学离校,加入越盟(越共前身)训练营。1952年农历新年,范应召进入西贡北部丛林,与正在创建南越中央局的共产党人会面。到了战区,范内心激动不已,但组织上的安排让他极为失望:他将成为一名间谍,加入新近成立的情报机构。在思想上,范一度极力排斥间谍工作,“那是猎犬和媒鸽做的事”。
  1953年,范春安正式加入越共,入党仪式由黎德寿主持。黎当时在南越领导抵抗运动,1973年与基辛格同获诺贝尔和平奖(表彰两人为推动越南战争停火协议的努力)。黎德寿的弟弟时任越共南方安全局局长,正好是范春安的顶头上司。
  这时为了躲避法国征兵,范春安到中央邮局当新闻检查官,为法国人过滤新闻,也便于学习英语。即便如此,他还是在1954年被征入伍。恰好他有个表弟在南越军队主管总参心战部G5,在他的帮忙下,范春安在越军总部当了一名副官。
  随后,范春安结识了爱德华•兰斯代尔上校。心战专家兰斯代尔刚被CIA派到越南不久,很快就发现范春安很有前途,便和同僚开始向其传授间谍技术。“我是谢尔曼•肯特的学生。”范常调侃说,肯特是帮助CIA开创战略情报的耶鲁大学教授。战略情报是一种基于研究政治领袖人格的“报道式”情报工作,简单说就是“必须知道领袖们的性格和野心、观念和弱点,他们能施加的影响,以及在何种影响下他们将变得脆弱。必须知道他们的亲朋好友,以及他们活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这种“报道”手法在范后任《时代》驻越南记者时用得更为得心应手。一次他对一位越南作家说:“我的记者间谍双重职业既互相矛盾,又有相似之处。情报工作要求你收集、分析信息,然后像小猫掩盖排泄物一样保密。新闻工作也要你收集、分析信息,不过却是将其公之于众。”
  当上法国、越军、CIA和越共的四面间谍后,范开始生活在噩梦边缘。“我一分钟也放松不了,当间谍迟早要被逮住受折磨,就像池子里的鱼。这是我最可能的命运。”为了舒缓压力,范经常和同僚一起抽鸦片。
  不久,越共决定送范春安到美国上学,学习怎么做记者。经历一番波折后,1957年10月,范春安到了美国加州。在加州橙郡的一所大学,范被戏称为“孔子”,开始研习政治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新闻学,还有西班牙语。进入了校报,他爱上了一位18岁的美国女生、校报编辑。在美国的两年,范春安还到《萨克拉门托蜂报》和联合国实习过。“这是我一生中唯一最无忧无虑的时期。”范回忆说。
  范春安还记得1959年10月,当他站在金门大桥上,思考今后的路怎么走时的情景。他可以去加州Monterey的军事语言学校任教,也可以逃亡到法国,或者先去古巴经由前苏联返回越南。最终,他选择了回西贡。
  回到西贡,范春安重新投入情报工作。他通过家庭关系找到了为南越总统吴庭艳管理情报网的陈金宣,陈让其到越南新闻社任职。此后陈在一次政变中失势,范春安顺势转到路透社工作。“无论军队、情报机构还是秘密警察,我有各种消息来源,司令部、特别部队、海军和空军的人都愿意帮我。”一些情报,范春安既给越共也给南越政府,以套出更多情报。
  夜里,范将这些情报拍照,将胶卷藏在越南猪肉卷里,或者腐臭的鱼肚子里。然后和其它猪肉卷和鱼一起放在篮子里,伪装成佛教拜祭用的祭品。第二天一早,范要么将胶卷放在伪装的墓碑下,要么放在树上的鸟巢里。他的妻子在后面远远跟着,一旦范被抓可以及时警告信使逃逸。
  到《时代》后,范春安依旧在晚上撰写情报,有些长达百页。这些情报随后被翻拍成未冲洗的胶卷,由信使送至古济地道里的越共地下司令部。从古济地道出发,信使在武装护送下翻越Ba Den山,进入柬埔寨,开车到金边,再飞往广州,最后将情报送到北越政治局。这些情报如此翔实细致,以至于胡志明和武元甲为之欢呼雀跃,“我们现在是在美军的作战指挥室里!”
  1975年西贡解放后,范春安以为自己会被疏散到美国,继续他的情报生涯。越共也认为虽然战争结束了,但美国的军事政变和贸易禁运将随之而来,没有谁比范春安更适合在美国搜集报道这些动态了。因此,范春安的妻子和四个孩子先行一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安了家。范则紧张等待进一步指示,让其前往美国。然而政治局传来的话却是,不允许他离开越南。
  随后,范被授予“人民军英雄”的荣誉、四枚军功章,并被擢升为准将。但也被送到劳改营,禁止与西方访客会面。一年后,他的家人都被带回越南。在越共看来,范的问题在于,他喜欢美国和美国人,认同民主价值和新闻的客观性。
  1986年越南改革后,政府允许范春安会见一些西方游客。1990年,范由准将升任上将。1997年,越南政府仍不允许其离境前往美国开会。直到2002年3月,74岁疾病缠身的范春安才被允许退休。“他们想要控制我,所以才让我在军队中呆那么长时间。”
  回顾范春安的一生,他在《时代》的前同事大卫•哈伯斯塔姆说:“他拓宽了我们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讨论——何谓忠诚?何谓爱国主义?何谓真相?范当时的进退两难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我觉得他处理得很好。”
  哈伯斯塔姆说,对于范春安,他们这些前同事的观点几乎一致,“我仍然喜欢范,没觉得他背叛了我们,或背叛了新闻”。▲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新世纪周刊
(08) ★ 中华文摘/人的自然寿命有多长?★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46522&typeid=14
  龟历来是长寿的代表,人们常用“龟鹤遐寿”祝福他人健康长寿。
  那么,人能活多少岁呢?古今中外的一些典籍和文献资料中有不少关于人类长寿纪录的记载。在我国,彭祖被视为长寿的象征。传说彭祖生于夏代,至商末时活了800岁。《圣经》中人的寿命更是长得令人吃惊:人类始祖亚当活了930岁。但是,这些记载源于宗教,其可靠性尚待研究。
  对于人类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这一问题,现代科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答。解答的方式虽各不相同,但结论基本一致,目前一般认为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常见的推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生长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当为100~175岁。
  二是性成熟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在13~15岁左右性成熟,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10~150岁。
  三是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测算法。即哺乳动物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细胞自胚胎开始分裂50次以上,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根据2001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发表的统计资料,1999年全世界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6.5岁,比1993年的65岁提高了1.5岁。
  在中国,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据专业人士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平均寿命将达到78.7岁。
  自20世纪后半叶起,百岁老人年增长率为8%,每10年百岁寿星的人数就翻一番。目前,全世界60多亿人中已有21万多名百岁老人,即平均每百万人中约有33名百岁老人。
  2005年12月9日,吉尼斯世界纪录更正了全球健在的“第一寿星”纪录,宣布现年116岁的厄瓜多尔老妇玛丽亚•埃丝特•卡波维拉为目前健在的最长寿的老人。
  不断有人向长寿纪录发出新的挑战。2005年2月28日,巴西老妪玛丽亚•奥利维娅•达席尔瓦欢庆了她的125岁生日。尽管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权威认证,但是在巴西国内,她已经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寿星。
  有些科学家相信,借助科学的力量,人类甚至有可能突破寿命的极限。美国科学家发现,通过修改基因可以使有机生物的寿命延长6倍,这意味着人类寿命的极限有望达到400岁。(摘自《科学画报》, 文/聂羽, 06/10/05)
(09) ★国际先驱导报评论:五大因素使“倒扁”难成★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10/09/content_5178871.htm
新华网 ( 2006-10-09 09:53:30 )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 王家英
“倒扁”运动的发展并不乐观,未来可能会继续僵持下去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虽然台湾岛内“倒扁”运动如火如荼,但是陈水扁短期内似乎仍有力撑下去的筹码,而“倒扁”运动难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点:
◆蓝绿对抗难以逾越
第一,台湾长期存在的蓝绿对抗的二元社会结构难以逾越和打破。台湾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省籍和族群矛盾,在政治层面上则体现为所谓的“蓝绿之争”。在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陈水扁以不足四成的泛绿铁票击败泛蓝的连战和宋楚瑜,实现台湾首次政党轮替。其后多次选举显示,台湾的社会政治对立严重,蓝绿选民之间壁垒分明,互不信任。“3•19”枪击案所造成的政治阴霾及其后的发展,更进一步加深蓝绿双方的猜疑与对抗。
正是在这种蓝绿壁垒分明的政治背景下,陈水扁的声望虽受到连串弊案的困扰而屡创新低,但支持“倒扁”运动的泛绿民众仍然为数不多,而陈水扁和民进党也全力将“倒扁”运动定位为蓝营夺权之举,并成功动员相当数量、以台湾南部为基础的泛绿民众进行反制。这使得整场“倒扁”运动迄今无法完全升华为跨越蓝绿的全民运动,反而随着“倒扁”运动的展开,南北对抗的意味越来越浓厚,而陈水扁也因此可以从容地以南台湾为根据地、背靠那三成多的泛绿民众维持其“少数政权”。
◆民进党内“恐怖制衡”
第二,民进党内部权力呈“恐怖制衡”之态。尽管陈水扁和他的家庭的弊案越揭越多,民进党理应要促使他下台,以便清理战场重新上路。但是民进党内“四大天王”互不相让,尤其是“副总统”吕秀莲和“行政院长”苏贞昌抢跑2008的野心路人皆知,而陈水扁下台只会提供给吕秀莲提早接位、驱逐异己的机会,苏贞昌基于个人的权力考虑,自然力挺陈水扁。
对于吕苏之争,陈水扁下放权力拉苏制吕,甚至到处透露吕有“谋权篡位”之心,以压缩吕秀莲轻举妄动的空间。而这也成为陈水扁在民进党内抗御“倒扁”运动所引发的政治压力的另一道防火墙。

第三,李登辉个人政治野心使其难以主导政局。在民进党外部,随着“倒扁”运动的热度不断升高,同属泛绿阵营的李登辉及其领导的“台联党”,也有乘机而起、筹建主导台湾政局第三势力的盘算。然而,李登辉的盘算是以“吕(秀莲)王(金平)结盟”为蓝本,一举裂解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意图过于明显,结果在民进党和国民党的各自提防下,吕王二人反而动弹不得、不断否认、尴尬异常,看来李的盘算并不易成为事实。
◆马英九强调“宪政倒扁”
第四,马英九与“倒扁”保持距离,只强调以“宪政”制度回应“倒扁”。基于不善斗争的性格和种种的政治考虑,作为第一大“在野党”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对“倒扁”运动一直保持距离,始终强调回归“宪政”制度处理陈水扁的下台问题。这同样减低了“倒扁”运动的动员力度,也使得陈水扁更为理直气壮地坚持以“司法”回应“倒扁”运动的诉求。
◆美国按兵不动
第五,美国的态度仍不明朗。对于台湾局势发展,美国的态度十分关键。但出于对“后扁时代”台湾的政局发展较难把握,美国对“倒扁”运动始终静观其变,按兵不动,保持距离,暂时免除了陈水扁腹背受敌之险。
总之,“倒扁”运动的发展并不乐观。除非上述五大因素出现突变,或是未来弊案的调查结果证明陈水扁涉及贪腐,使民怨进一步大幅升高,否则这场“倒扁”运动未来可能会继续僵持下去。(本报驻香港记者张立采访、整理)▲
(10) ★ 日 本 首 相 安 倍 晋 三 急 于 访 华 五 大 因 素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50208&typeid=14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不到二个星期,就到北京进行“破冰之旅”。他受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高规格接待,大大地提高了个人声望。舆论一致认为,他比小泉更懂得处理辣手的外交难题﹔中日关系已开始回暖,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安倍出身于日本右派政治世家,他的外公岸信介是侵华战犯之一。从“出身论”的观点来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安倍的骨子浸透了军国主义血液。在他竞选期间,右派大力支持他,认为他会比小泉更右,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可是,日本及全球的政治观察家都大跌眼镜,安倍上台后不像小泉那样,迫不及待地跑去美国叩头,而是马上提出,要求到中韩修补关系,并且很快得到中韩善意的回应。
从中韩角度来看,胡主席、温总理以及韩国的卢武铉总统,都是深受中华文化传统影响的政治家,宽宏、仁厚、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于二十五年来首位日本首相甫上任即出访中韩,当然认为是友好、善意的表现。
但是,从日本角度来看就未必。安倍上台就急著访中韩,是有其苦衷的﹕
一、突破外交僵局。
由于小泉顽固坚持拜鬼,伤害了中韩等亚洲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遭到中韩坚决的反对和抵制,中断了高层正式互访。全世界(包括美国)都认为,这是日本的错,日本有责任主动认错,改善关系。
外交僵局使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努力,到处碰壁。中国明确地、强烈地反对,更使日本陷于孤立。在许多外交场所,日本右派的狰狞面目,遭到大家唾弃而陷入四面楚歌。在这种情况下,安倍如果不修补与中韩关系,在其任期中将很难开展外交工作。背著小泉的负资产,将会一事无成。
二、政治冷已导致经济也冷。
中日政治关系“冷”了多年,已经导致两国的经济关系受损。中国的庞大项目(如悬浮铁路、石化、基建工程),都排除日资参与,或设立较高的门槛,增加日商的竞争成本,日本对华的投资额大幅度下跌﹔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亦由第一位跌到第三位,屈居欧盟及美国之后。
更严重的是,出现SK-Ⅱ化妆品事件等排斥日货的涌流,日本货在内地由最受欢迎,变为最受非议。中国的消费者抵制日货的意识越来越浓。一有风吹草动,砸日本商店的行动,如乾柴烈火──中国民众对日本右派深恶痛绝。
日本以经济立国,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一直衰退。一旦失去中国市场,将使日本的经济一跌不起,那么,安倍的地位就摇摇欲坠了。
三、美日关系面临调整。
几个月前,美国将在冲绳的肇事基地搬去关岛,日本支付了四百多亿美元的搬迁费。一九七二年,美国亲自将冲绳的管治权交给日本,亦借此敲了日本一大笔移交费。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花了几十万大兵的宝贵生命,才攻下这个有战略地位的海上据点。日本投降后,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派重兵驻守冲绳,以防止军国主义复活,为什么在一九七二及二○○六年又分两阶段撤出冲绳呢﹖这是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后退。
冲绳在二战之前是中国的领土﹔再说远一点,它是马关条约之下,连同台湾及附近岛屿割让给日本的。美国已意识到,中国的崛起,与日本必然发生领土之争,例如冲绳地位之争。日本国内反美情绪高涨,右派分子念念不忘要报广岛及长崎两枚核弹之仇。美国有意逐步引入中国因素,共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也必须重新调整美日关系,以免夹于中美之争,再被美国绑在挑战中国的战车上。安倍要改善中日关系,从国防战略关系来看,必须先调整日美关系。
四、台湾因素。
日本或明或暗支持“台独”,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许多日本人至今还把台湾当作它的原居地,更重要的是,日本九成以上的石油及进出口商品,通过台湾海峡运输,如果两岸统一,台湾变为中国的内海,则日本的海上生命线,随时可能被切断。
中国大陆迅速强大,而“台独”内乱不已,日落西山,使安倍有了新的思维﹕要保证这条生命线,只能与北京好好谈,而无法依靠“台独”分子这个不成气候的政治力量。
五、东海油田事关重大。
安倍主动求和,中国也会给予友好的回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会在合作开发东海油田上作出让步,算是送给日本的大礼。
由于日本绝大多数能源靠进口,如果可以开采东海的油田,不但经济实惠,而且安全可靠﹔既解决能源问题,又可刺激经济复苏,真正是一举数得。
作为一个年轻有远见的政治家,为了日本的未来,他要放弃前任的成见,放下家族的旧怨,以大局为重,向中国低头示好。这就是安倍经过痛苦挣扎后得出的结论,泱泱大国欢迎他的友好表示,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具体行动。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