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称冻结核计划是恢复朝核会谈先决条件★★★

名人名言:15、美丽健康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美丽的灵魂可以赋予一个并不好看的身躯以美感。 --莱辛

    一切美都能产生崇高的情感,而且这些情感激发人的美德。……艺术的任务是使人的精神高尚起来,而并不是教训人。--德拉克罗瓦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赫拉克利特

    ☆让美走在自由之前。--席勒

    ☆美若有了真来做贵重的装饰,它看来就要美多少倍呀!--莎士比亚

☆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纪伯伦

今 日 看 点:2016-0920▲◆★●■☆

印度改革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

http://www.CRNTT.com

巴基斯坦對中印關係的干擾越來越大★★

http://www.CRNTT.com

美称冻结核计划是恢复朝核会谈先决条件★★★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

令家再下一虎 令政策被公诉 令完成备受关注★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9/18/5607831.html

揭秘三峡工程升船机:”空中电梯”托举”翻越”大坝★★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9/18/5608590.html

朝鲜利用中美不和 北京对朝政策须大转弯★★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9/18/5608385.html

十六年前那次採访江泽民,让她成了「教主」★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9/18/5608807.html

香港女记者撞上江泽民:「人算不如天算」★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9/18/5608807.html

印度改革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6-09-19: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長胡仕勝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 秦正陽)盤古智庫“尋找‘印度製造’的商機”課題發布會日前在盤古智庫香山書院舉辦。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在發布會上做主題分享。國家發改委國際司原副巡視員林大建,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長胡仕勝,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江林,清華大學發展中國家研究項目博士候選人、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學院訪問學者謝超等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研討。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長胡仕勝在發言時表示,印度製造將為中國提供很多機遇。他認為,莫迪的改革帶來和過去全然不同的市場經濟,中國雖然無法像美國、法國等國家一樣進如印度的國防工業,但可以進入其他領域。胡仕勝介紹到,現在印度提供簡化手續一站式服務。過去印度官僚是很頭疼的事情,但在莫迪執政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他說,印度在8月3日剛剛統一了全國稅收,且稅收協定GST在上議院全票通過,沒有一票反對。這意味著印度31個邦再加上幾個直轄市,已經在經濟發展下形成超強共識。這個方案全票通過在過去很難想象,可見各個邦都想發展。中國要做的是擦亮眼睛不要讓機會失去,我們完全可以抓住這個機會。

胡仕勝指出,“印度製造”和中國“一帶一路”一樣有很多的配套項目,像500多個智慧城市,以及數字印度。這對中國來說是巨大的培訓市場在展開,中國提供適合對路的培訓是印度所需要的。印度在今年1月份提出“初創計劃”,通過資金支持、優惠政策扶持中小型企業,推動創新,推動就業,建立種子基金等等。這對中國的風險資本有好處,否則資金走不出去。“清潔印度”計劃治理空氣污染及治理恆河污染等,中國也有經驗

近年來,中印雙邊經貿處在停滯不前的態勢。自2003年以來,印方的貿易逆差在不斷加大,印度對中國企業頻繁發起反傾銷調查和實施反傾銷措施。兩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在尋求擴大經貿合作的可能,尋找新的貿易增長點。 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尋求中資企業在“印度製造”中的商機?如何看待“印度製造”提供的機遇和挑戰?中資企業進入印度市場的障礙所在?以及如何實現中印兩大市場的對接?帶著這些問題盤古智庫將在9月17號前往印度調研,並在未來做更深入扎實的研究。▲◆★●■☆

 

巴基斯坦對中印關係的干擾越來越大★★

http://www.CRNTT.com

2016-09-19: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長胡仕勝(中評社 秦正陽攝)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 秦正陽)盤古智庫“尋找‘印度製造’的商機”課題發布會於2016年9月12日下午在盤古智庫香山書院舉辦。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在發布會上做主題分享。國家發改委國際司原副巡視員林大建,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長胡仕勝,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江林,清華大學發展中國家研究項目博士候選人、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學院訪問學者謝超等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研討。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長胡仕勝在發言時表示,中印經濟對接在未來可能遇到政治互信的障礙。但兩國政治關係不好是可以避開的,政治互信是兩國中央政府的事,我們可以從地方推動。現在中印之間有友好邦,友好城市。我們可以先從地方推動。克什米爾、領土紛爭等問題都與此沒有太大關係。

胡仕勝認為,現在對中印關係干擾越來越大的因素是巴基斯坦,中國照顧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在國際舞台上幫中國解決了很多尷尬。但只要中國企業參與了巴基斯坦的港口項目,再去印度參加就不行了。此外,由於邊界問題,在北部投資將成為問題,和印度的互聯互通也難以實現。他指出,印度對“一帶一路”非常抵觸,所以如果中國和印度合作,就不要打著“一帶一路”的名號。

胡仕勝說,今年BCIM孟中印緬走廊的工作組會議上,邀請了孟加拉、印度、緬甸三國的智庫,但唯獨把中國排斥在外。理由就是中國把孟中印緬走廊定為“一帶一路”的六大走廊之一,成為了中國一家主導下的倡議。此外,印度反對中巴走廊,因為中巴走廊穿越了克什米爾。而印度認為克什米爾都是自己的,至少是有爭議的,中國穿越了就是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偏袒了巴基斯坦。而且印度害怕中巴命運共同體,因為印度認為命運共同體的意思就是同盟。如果印度支持孟中印緬走廊,就意味著承認“一帶一路”,承認“一帶一路”就意味承認中巴走廊,承認中巴走廊就意味著不要克什米爾了,他們是這樣一種邏輯。因此胡仕勝建議,以後不要和印度談 “一帶一路”好,孟中印緬好,只提產業合作。“實際上還是政治互信的問題,他不信任你”。

胡仕勝認為,還有資金的問題,中國銀行在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有特殊限制,不接受中企以其境外資產作為貸款擔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很多中企無法貸款。還有基礎設施收益的問題,基礎設施是見效漫長的工程。還有勞動力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大量的熟練工人。此外印度的工會很強大,這與國內很不一樣,左派工會保護勞工的意識非常強。

隨後胡仕勝介紹了目前印度面臨的幾股邪惡勢力。據他介紹,在印度東北部有民族分裂勢力,現在還有5-6個民族分裂武裝活躍在這裡,像阿薩姆聯合陣線,過去叫阿薩姆聯合王國。印度之所以擔憂孟中印緬走廊,就是考慮這個地區建立了外部通道後更容易獲得了外部支持,包括麥克馬洪線東端都是在這個地方。所以印度面臨的第一股惡勢力是民族分裂勢力。

胡仕勝說,還有就是克什米爾地區的國際恐怖主義和伊斯蘭極端組織有關係, 1989年蘇聯從阿拉伯退出後,這些“聖鬥士”就來到克什米爾。過去克什米爾很漂亮的,結果導致新世紀恐怖主義泛濫到印度腹地。2007年前後有一段時間,城市恐怖主義在印度非常猖獗,高峰是2008年11月26日的孟買襲擊,死了很多人,相當於美國的911。2010年之後印度逐步改善本土安全,現在正式恐怖主義不說絕跡,但是好多了。他介紹到,西部和中部山區活躍著毛主義的左派力量,叫人民戰爭力量。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很多要道難以從這些地方通過。

近年來,中印雙邊經貿處在停滯不前的態勢。自2003年以來,印方的貿易逆差在不斷加大,印度對中國企業頻繁發起反傾銷調查和實施反傾銷措施。兩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在尋求擴大經貿合作的可能,尋找新的貿易增長點。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尋求中資企業在“印度製造”中的商機?如何看待“印度製造”提供的機遇和挑戰?中資企業進入印度市場的障礙所在?以及如何實現中印兩大市場的對接?帶著這些問題盤古智庫將在9月17號前往印度調研,並在未來做更深入扎實的研究。▲◆★●■☆

 

美称冻结核计划是恢复朝核会谈先决条件★★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

  美国国务卿克里星期日(9月18日)发表谈话,敦促朝鲜冻结核计划,以此作为同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就自己的未来开始认真谈判的第一步。

克里在纽约会见韩国外交部长尹炳世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时说,美国仍然就共同防御的政策和反击朝鲜挑衅和鲁莽行为的政策保持“深刻的承诺”。

他说,如果朝鲜同意无核化,美国随时准备同朝鲜讨论半岛和平问题,以结束朝鲜的孤立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克里说,首先需要朝鲜冻结在现有状态,停止任何挑衅性行为,特别是不要再进行任何试验,以便把各国召集在一起,开始有关未来的认真的谈判。

朝鲜在本月进行了自己的第五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核试验。

在此之前,朝鲜不顾联合国禁止朝鲜发展核武器和火箭技术的禁令,进行了一系列火箭发射试验。

朝鲜的重要盟友中国一直敦促恢复举行有美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参加的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

 

令家再下一虎 令政策被公诉 令完成备受关注★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9/18/5607831.html

多维 2016-09-18:北京时间9月18日,中国最高检发布消息称: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令政策涉嫌受贿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后,移送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官方通报称:令政策利用担任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而在稍早前中纪委的通报中,令政策除涉嫌受贿外,还存在干扰、妨碍组织审查等行为。

令政策涉嫌受贿被公诉(图源:VCG)

在被公诉后,令政策受审在即,其将面临何等刑罚或不日将揭晓。

北京时间7月4日,令计划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认定令计划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令计划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继令计划后,令政策再将受审。而备受外界关注的,被誉为是令计划案关键的令完成将何时现身,再次引发外界关注。此前有媒体爆料称,令完成掌握了大量的中共机密。

是否真有此事?中国与美国有关方面都没有予以证实。但令完成现在美国已经被中方证实。▲◆★●■☆

 

朝鲜利用中美不和 北京对朝政策须大转弯★★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9/18/5608385.html

南华早报 2016-09-18:美国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和朝鲜进行第五次核试验使东北亚紧张局势更加复杂,中国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香港《南华早报》9月17日刊文称,中国应该跳出传统思维,配合各方制裁朝鲜,才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南华早报》9月17日发表题为《为什么中美是时候跳出对朝鲜的固定思维了》的文章称,早在6月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时,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的著名学者、外事人员和军事专家就曾为讨论遏制朝鲜的威胁举行特别会议。尽管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朝鲜威胁是真实存在的,但未能就下一步最佳举措达成一致意见,也未能就遏制朝鲜威胁提供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真正的危险是国际社会对如何与这个世界上最不可预测的政权交往已无计可施。9月9日朝鲜进行其最大规模的核试验,也是目前为止第五次核试验,表明朝鲜正努力建设可发挥作用的核弹头。

该爆炸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谴责,美国和韩国推行新的制裁措施,美国还于13日派遣可携带核武器的超音速轰炸机飞往韩国。与往常一样,有充分的理由相互指责。美国国防部长卡特(Ash Carter)指出中国应为朝鲜核试验负责,而北京则反击称卡特将朝核责任全部归于中国“过谦了”。

世界最大两国间的此类激烈指责是遏制朝鲜半岛核扩散失败的根源。中美是时候抛弃常规套路,打破陈规了。

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当中美需更紧密合作遏制朝鲜时,南中国海激烈的公开对决以及中国对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强烈不满使得这种合作更加不可能。

确实有建议认为朝鲜利用中美不和进行了第五次核试验,不单单是因为朝鲜将 “萨德”部署视为另一挑衅而加强核开发。

传统的观点认为北京除继续支持朝鲜政权外别无它法,因为若无朝鲜情形会更糟——朝鲜崩溃将会有数百万难民涌入中国,以及一个在美国军事保护下的统一韩国。若是这样,美国士兵可能会驻扎于中国边境。

传统的观点还认为美国及其盟友拒不与朝鲜对话部分原因是认为朝鲜将其核项目作为换取经济和外交利益的筹码。但是目前看来这似乎是对朝鲜意图的危险误读,因为最近的核试验表明,朝鲜旨在成为拥核国家,意欲将边缘政策发挥至极致。

但是风险在增加。对中国而言,这次朝核试验应是沉重的提醒:不仅拥有一个好战的拥核邻居的前景是危险的,同样令人不快的可能是朝鲜核弹头取得进展可能引发日本、韩国等国家间的核军备竞赛。 对华盛顿而言,没有中国的全力支持,美国现行拒绝与朝鲜直接对话和专注于制裁的策略很明显是无法奏效的。这一事实再次得以证实。

但是,两国若是就采取更一致的方式展开合作,将需要更大的让步,甚至更大的政治智慧——在更大地缘政治背景下解决朝鲜问题将涵盖重新调整两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揭秘三峡工程升船机:”空中电梯”托举”翻越”大坝★★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9/18/5608590.html

新华社 2016-09-18:原标题:揭秘三峡升船机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建起又一“世界之最”

18日下午,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这也是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的最后一个建设项目。

巍巍三峡大坝旁,矗立起新的地标。未来,一艘艘船舶,将经过这座巨型“空中电梯”的托举,“翻越”三峡大坝。

9月18日,“长江三峡9号”游轮从三峡升船机通过。新华社记者梁建强摄

“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壮景终于实现

18日15时20分许,在三峡大坝上游海拔150.5米的“高峡平湖”上,“长江三峡9号”游轮沿着引航道缓缓驶入三峡升船机承船厢,开启了三峡升船机首次试通航之旅。

15时50分许,承船厢载着水和游轮开始垂直下行,大约8分钟后就与下游海拔65.2米的江面齐平。

不一会儿,游轮缓缓驶出承船厢,到达下游江面。

9月18日,“长江三峡9号”游轮驶离升船机进入下游引航道。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与此同时,在位于升船机以北不足一公里处的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一艘艘载着货物的巨轮如同往常一样有序列队进出上行和下行的各5个闸室。

至此,三峡工程建设者憧憬多年的“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壮观景象,正在成为现实。

“长江三峡9号”客轮船长陈国海告诉记者,承船厢载着水和船提升的整个过程都非常平稳,厢内水面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晃动。走升船机从下游靠船墩到上游靠船墩只用了近一个小时。而过去十几年来,船舶每次经过三峡船闸过坝,往往要花三四个小时。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三峡蓄水成库后,大坝上游江段水变深、变宽、变缓,通航条件明显改善。不过,由于坝上与坝下水位落差最大可达上百米,船舶需借助专门的通航设施才能过坝。

作为通航建筑物,三峡升船机和三峡船闸一样,都是三峡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二者分别为世界最大的升船机和船闸。

7月25日,船舶停靠在三峡五级船闸前等待进闸。(郑家裕摄)新华社发

2003年6月投运的三峡船闸可容纳万吨级船队,船舶通过船闸时,就像上下五级台阶,故有“大船爬楼梯”的比喻。而三峡升船机过船规模为3000吨级,船舶在承船厢里像乘垂直电梯一样在空中升降,故有“小船坐电梯”之说。

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攻克诸多技术难题

三峡升船机的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机电工程局副局长、升船机项目部负责人吴小云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三峡升船机为国内首次采用齿轮齿条爬升平衡重式垂直升船机,过船规模为3000吨级,最大提升总重量达1.55万吨,升船机承重塔柱高达146米,支撑着承船厢垂直升降最大高度113米。升船机上游通航水位变幅30米,下游通航变幅11.8米。

“三峡升船机具有提升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变幅大和下游水位变化速率快的特点,是当今世界上技术难度和规模最大的升船机。”吴小云说。

从左至右为升船机的承船厢从上降下(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三峡升船机的各项重要数据指标都大大超过现有世界水平。此前,世界最大垂直升船机位于比利时中央运河,其过船规模为1350吨级,提升总重量为8800吨,最大提升高度为73米。

1.55万吨的重量被抬升至百米高空,是否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说,三峡升船机属于齿轮齿条爬升、长螺母柱短螺杆安全机构、全平衡垂直式升船机。这种形式比人们较为熟知的钢丝绳卷扬式提升方案更安全可靠。

进入承船厢的“长江三峡9号”游轮在进行固定(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勘察、论证、设计时间跨度高达60余年,三峡升船机的动工建设也经历了反复研讨。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代表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三峡工程1994年正式开工,升船机却由于技术复杂等原因,1995年缓建。三峡建设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和方案比选,2003年决定将原设计的钢丝绳卷扬提升方案改为现有方案以提高升船机安全可靠性。2007年,续建工程正式启动。

在过去8年多的制造施工过程中,二重集团等国内重型设备制造企业、中船重工等船舶装备生产企业、葛洲坝集团等水电施工单位参与其中,它们创新设计理念、制造技术、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法,成功解决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推动了世界升船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大型垂直升船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峡升船机建设在提高我国专业设备设计制造能力等方面,也发挥了促进作用。

升船机与船闸联合调度提高通航灵活性和保障力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说,三峡升船机设计建设初衷,主要是给客货轮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目前,船舶经过三峡五级船闸需要三四个小时;而升船机通过时间计划控制在40分钟到1小时。

过去十多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充分发挥,三峡船闸过闸需求快速增长。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峡船闸2004年货物量为3400多万吨,2011年货运量首次达到1亿吨,提前19年达到设计能力。2015年,船闸货运量已增长至近1.2亿吨。

受访专家表示,最新投运的三峡升船机将成为三峡船闸的辅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三峡工程的通航调度灵活性和通航保障能力。

9月18日,一名工作人员目送“长江三峡9号”游轮驶出三峡升船机。新华社记者梁建强摄

“从今年的统计数据看,三峡船闸的通过量还在增长。”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副局长陈冬元说,除了为客轮提供过坝快速通道之外,三峡升船机投运后也有望带动乘船过坝观光旅游的发展。 ▲◆★●■☆


十六年前那次採访江泽民,让她成了「教主」★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9/18/5608807.html

端传媒 2016-09-18:2000年10月,张宝华在人民大会堂内追问江泽民,被惹恼的江泽民斥责她「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2000年10月,张宝华在人民大会堂内追问江泽民,被惹恼的江泽民斥责她「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摄:吴炜豪/ 端传媒

十几名年轻人,从中国内地来,甚至专程从纽约飞来,在2016年7月24日的湾仔会展中心一个会议室里,听着他们的「教主」用他们不大明白的粤语,介绍着她有关品牌形象建设的新书,足足听了一个多小时。

他们如此不辞劳苦,不是因为渴求自创媒体策略公司「一介」并担任总裁的张宝华在大众传播中的经验,而是为了亲近16年前被时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怒斥的「香港记者宝华姐」,向她求要签名,争取聊上两句。

大约两年前开始,张宝华发现自己的微博被不少大陆年轻人蜂拥关注,有人说,「原来你就是那个跑得快的香港女记者!」更多人则不停回复着让她完全摸不着头脑的话:「吼啊」、「资磁」、「闷声大发财」、「图样图森破」…很快,她就发现了自己「成名」的原因。

2000年10月末,任职香港有线电视台时政记者的张宝华,被派去跟访时任特首董建华上京述职。人民大会堂内,张宝华当面追问江泽民是否「钦点」董建华连任特首,被惹恼的江泽民斥责她「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过分简单,甚至无知)。

这段几分钟的电视新闻片段,大概两年前在网上流传开来,成为在当年迅速壮大的、以江泽民为主题的「膜蛤文化」的最重要创作素材之一。张宝华在微博上认识的「小朋友们」称之为《蛤三篇之一:怒斥香港记者》,另外两篇是《视察国机二院》和《与华莱士谈笑风生》。他们留言里的奇怪词句,许多都出自《蛤三篇》。

因为16年前的这宗往事,早已远离时政新闻前线的张宝华忽然成了「膜蛤教主」,她是怎麽走入那次经典访问的?又为何能问出让与美国名记华莱士(Mike Wallace)都谈笑风生的江泽民勃然大怒的问题?一夜成名之后,她为何离开曾视为人生理想的新闻业?她与「蛤丝们」,维持着怎样的关係?人们只记得2000年人民大会堂里那个「简单无知」的香港记者张宝华,她介意吗?▲◆★●■☆

 

香港女记者撞上江泽民:「人算不如天算」★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9/18/5608807.html

1989年,张宝华16岁,生活的主线就是读书和玩,那之前她甚至还不知道有「记者」这个行业。直到那年春夏之交,电视画面里不断播放着六四事件前后的北京街头,学生抗议潮最终受到军队开火镇压。当时距离中英联合声明签订6年、距离正式主权移交只剩7年,香港人对中国、对回归后前途的关注,一时达致高峰。

「我那时才『叮』一声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身边发生好多事,你无法置身度外。这真的是我人生的好大转变,也是对我很大的警醒,」张宝华下决心要读新闻,当记者,「我好像跑马那样,骑着马一路往前冲往前冲」。两年后,她冲进了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

1995年毕业,张宝华在《南华早报》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政治版记者,「那麽多新闻里面,我对政治新闻是最有感觉,最有反应的」。初入时政报导一线两年,张宝华就经历了香港回归,「九七之前,我们对中英谈判、handover(主权移交)有很多焦点,结束之后呢,就很失落了,好像一个人,去了高潮,突然间夜阑人静,那时候我想过,是不是还继续做新闻,做政治新闻?」1998年,决心继续走下去的张宝华离开纸媒,加入了有线电视。

首次「触电」的张宝华遇上了好时候,「那时候香港的电视台很有钱,预算很充足」,她得以跟随採访对象满世界飞。「一开始我是跟江泽民的新闻,胡锦涛、曾庆红也跟。主要是北京。后来跟着採访江泽民、朱鎔基外访,我去了全世界好多地方。比如莫斯科,一年就去了三次。」像非洲、南美,还有中亚的许多国家,现在香港的电视台很少会派记者去,但那时她都跑过。

2000年被江泽民怒斥的经历,就是在这期间发生的,张宝华打趣说,那完全是「人算不如天算」。

当年10月27、28日在北京的记者会,两天共有三场,第一场在27日,对象是时任副总理钱其琛,第二场在28日上午,对象是时任总理朱鎔基,28日下午的第三场才是江泽民。有线电视用抽籤的办法决定哪名记者去访哪一场,前两场张宝华都没抽到,于是去了第三场。

她想要的其实是钱其琛的籤:「访问不是有大抽大,第一场抽到,会多一点空间提问。」但偏偏「撞上」了江泽民:「我就很闭翳(犯难),早上是朱鎔基,下午三点才是江泽民,要问的早就被问了,朱鎔基会回答的。江泽民再讲,也只会讲回前面说过的话。」

那个经典的「钦点」问题,是怎麽想出来的呢?

「『钦点』不是我说的,」张宝华说,「是有报纸头条头版用了这两个字。」

「(第一天)当时就有记者行家问:『中央支不支持董建华连任?』钱其琛说支持。于是第二天一早,香港报纸就已经大新闻了,报纸头条都说──中央领导人已经钦点董建华连任特首了」,「但好玩的是,有人问了朱鎔基『中央是否钦点了』,朱鎔基却没有回答」,轮到江泽民的记者会,「就算我不问,其他记者也会问。而当时真是很巧。可能其他同行打算先问其他问题。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我问了出来。」

认真听江泽民如何答复、准备追问的张宝华,虽然意识到了面前的国家主席有火气,但没有意识到他是在大发雷霆:「现场情况是,他讲得很快,还有些上海话之类的。我很认真地在听,想着怎麽去插嘴,怎麽跟进,因为你不会只问一条问题就不问了。我在专注听,他一停下来,我就又想插问题。等到发现他的情绪是那样的时候,已经是事后回到香港了。」

如今讲起当年,张宝华说,自己只是「很老实地问问题」,「我这个人到今天,一把年纪了,都是很老实的,在社会上,你的人格一路磨下去,你就会不说、少说,能够继续表达自己,忠于自己的看法和信仰,就已经是很大的特点。」

2002年胡锦涛上台以后,张宝华发现新闻开始变得难做,「搏不到咪(抢不到问题),做不到採访」。

在张宝华的印象中,江泽民时代「真的是相对有自由採访的」,即便是2000年直问是否「钦点」那次,现场也没有官员出来干涉记者,「他在那里讲,我们就插嘴」。但进入胡锦涛时代,一方面是审查加强,另一方面,领导人面对传媒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他不怎麽对记者讲话,温家宝讲话会有,但身边(的人)就很紧张」。最重要领导人的访问做不成,电视台也渐渐缩减跟访资源,到最后完全不派记者。

2005年,在时政新闻第一线跑了10年的张宝华想「不如停一停歇一歇吧」,便离开电视台,负笈英伦。

成为「膜蛤教主」:有什麽能十六年不变?

2006年,张宝华从牛津毕业回港,那之后大约8年,让她名噪一时的江泽民访问,似乎已成被翻过的一页。

张宝华一心想着回香港继续做新闻,但不是重回日报式的前线,而是做有新闻性的纪录片,然而她很快发现,香港没有人会出资做这样的製作。怎麽办?这时,张宝华收到了寰亚电影的老闆林建岳的邀请,希望她加入公司。

张宝华迟疑了,林建岳代表的是娱乐界、商界的邀约,那是与新闻完全不同的世界,林建岳问她「你想那麽多干什麽呢?出粮的!你觉得不合适可以不做」。思前想后9个月,张宝华决意「人生有些东西很简单」,接过橄榄枝,一做就是8年。

8年后,远离中国时政採编一线已久的张宝华,忽然成为了一个另类中国政治热点的中心人物,14年前的人生那一页,重新被翻开。

张宝华较早进入内地微博圈的香港人。2010年10月,新浪微博上线一年多,她就开了自己的账号。不久,江泽民「病故」疑云出现就在2011年前后出现。2011年7月6日,香港亚洲电视台新闻乌龙讣告,7月7日新华社、中联办严正闢谣,亚视撤回报导并道歉,一番风波让江泽民的延寿成为大陆内外网民们热议的谈资──张宝华又一次「撞上」了江泽民,不是在人民大会堂,而是在大陆互联网。

这之后,江泽民的各类视频片段、语录和行为举止,随即被热心此话题的网民大规模挖掘,并进行亚文化创作。江泽民戴方形粗框眼镜,被讥为酷似「蛤蟆」。但随着亚文化群体的扩大,这一形象慢慢从讽刺对象,变为网民分享、交流、打趣、狂欢的通货。

2014年左右,以江泽民为主题人物的「膜蛤」亚文化在中国大陆迅速壮大。自称「蛤丝」的中国年轻人在网上研究江泽民的生平,引用他的语言,模彷他的动作,从他的经典造型中抽取设计元素,交流从各类文史资料中发现的江泽民细节,用江泽民经典讲话中的字句构筑暗号般的内部交流语言,视一切可直接或间接与江泽民及其言行符号相联繫的人、事、物为向江致敬──他们称之为「膜」。

在「蛤丝」们眼里,江泽民口中「跑的比谁都快,但 too young, sometimes naive」的香港记者张宝华,就成了「教主」一般的人物。2014年,张宝华开始留意到有人在她的微博主页留言,「哦,原来你就是当年那个『跑得快』的女记者!」

认为人生如书,不会一章到底,章节之间大可随缘的张宝华,一开始对微博上的留言并未多加留意,但在当年月活跃用户已高达1.67亿人的微博平台上,类似的留言和讨论像滚雪球一样,在她的页面上快速增长。「每条微博下面都有几十几百人留言,说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比如「亦可赛艇」「吼啊」…这些都是从着名的《蛤三篇》或者江泽民的其他公开讲话里抽出的词语,用了谐音字来写,还有些连张宝华都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2015年10月28日,江泽民怒斥张宝华事件15週年,有人在微博上私信给张宝华一张图片,是一隻带着大方形墨镜的青蛙,张宝华觉得好玩,就转发图片,还写了几句话,未几即被删除。「我就觉得这好像是禁忌?禁忌怎麽商业化呢?」张宝华说。

但「膜蛤」文化衍生出来的商机,早就超越了「Run Like A Hong Kong Journalist」印字T恤这样的民间自製文创周边。2000年怒斥事件中,江泽民曾说:「你们有一个好,全世界甚麽地方,你们跑得最快。」2014年,体育品牌Adidas推出「I am a runner」系列的名人宣传活动,其中就有张宝华。

「坦白讲,我没想过怎麽用这个互动关係去商业化,」张宝华说,但她很快就掌握了享受暗语交流乐趣的秘诀,「写『蛤丝』会被禁止,所以我现在写『蛤』,加上ABC的C(编注:粤语中『丝』与『C』谐音),就没人禁」,说到这儿,张宝华笑起来,「当你发现和国内的年轻人居然有一个这样的联繫,是很开心的事情,而这个联繫是因为16年前发生的事,这是很奇妙的。」

张宝华说,她的微博上几乎没有为中国政府说项的「五毛」,这特别难得,「国内政治实在太不容易,环境太複杂」。她明白,「蛤丝」青年在她微博页面上的欢聚背后,也许有政治意味,与「蛤丝」交流时也小心地拿捏分寸:「他们当我是大姐姐…叫我宝姐姐,华姐,跟我说他们失恋、高考、求加油打气,还有说想娶我做老婆。我都很珍惜这些机会。」

在微博上红了两年,张宝华与「蛤丝」的互动终于从线上走到了线下。今年1月份,她在成都首次参加「蛤丝见面会」,半年后谈起来,她还相当兴奋:「那次特别ad hoc(即兴),全场满了,100多人,全部都是男生,只有三四个女生。我其实有点吓到,因为完全没有想过那麽多人,那麽年轻,都是90后。专门来成都,买本书想见见你,拍张照片。」

7月香港书展的推介会,也被远道而来的「蛤丝」青年变成了另一次即兴见面会。在推介会现场,张宝华又学到了一个「膜蛤」术语:「+1s」。「他们让我在书上写这个签名,但是我不知道这是什麽意思,后来才知道原来跟『续命』有关係。」

在书展现场,有大陆粉丝问张宝华,很多人因为那段视频,仍然把今天的她当成「年轻幼稚」的女记者,她怎麽看?张宝华笑言,十六年不变是不可能的。「有什麽东西能够停留十六年不变呢?万一我今天已经变成一个肥师奶了,大家还会不会跑来我微博留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