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真相 (1–4) ★

今 日 看 点 : 2006-11-13
(01) ★ 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真相 (一)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5666&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02) ★ 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真相 (二)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5666&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03) ★ 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真相 (三)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5666&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04) ★ 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真相 (四)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5666&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05) ★ 深度分析: 解放军168小时就可收复台湾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fid=JSHT&id=2546150&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06) ★美遏制中国战略出现重大的方向性失误 (一)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6194&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07) ★美遏制中国战略出现重大的方向性失误 (二)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6194&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08) ★美遏制中国战略出现重大的方向性失误 (三)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6194&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09) ★ 中共六中全会决策内幕 终于要告别单纯GDP主义 ★
http://www.kaiyuan.de/article.php/2010623.html
(10) ★ 中国七大军区的陆军实力排序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5752&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01) ★ 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真相 (一)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5666&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悠悠网 www.topyl.com 2006-11-06 按照国际惯例,在每一份战后签署的和约中都包括战争赔偿的内容。这种由战败国向战胜国缴纳的赔偿,款额往往大得惊人,如1894-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胜的日本就通过《马关条约》以战争赔偿的名义从战败的中国清政府手中掠走白银两亿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在战争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却没有作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缴付赔款!更令人不解的是,那些受战争破坏远较中国为轻的东南亚国家却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赔偿,其中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所得赔款分别为2亿美元、5.5亿美元和2.23亿美元,甚至连当时尚未统一的越南南方吴庭艳政权也获得了赔款3900万美元。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还是让历史本身作出回答吧。
◆一、张群曾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大声疾呼:“决不放弃我们对日要求应得的赔偿1
1945年8月15日,伴随着广播中日本天皇裕仁停战诏书的公布,在中国大地上飞扬跋扈了整整十四个年头的太阳旗颓然坠地——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终取得了胜利。
1945年9月2日上午10时,日本代表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投降书。在德意日法西斯三国轴心集团中,日本是最后一个在投降书上签字的。
在此之前,意大利与德国已分别于1943年9月3日和1945年5月7日向盟军投降。从表面上看,日本是在包括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的行动在内的盟军联合打击下乞降的,但实际上,对促使日本投降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八年的全面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贡献最大、损失也最大。据统计,在这场历时持久的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3500万;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算数额高达1000亿以上。
面对如此惨重的经济损失,要求罪魁祸首日本给予中国战争赔偿是天经地义的。中国政府对此态度相当明确,当时的国民政府外长王世杰在阐述战后中国对日基本政策时指出:尽管中国不主张采取狭隘的报复主义,但就赔款问题则“应一本正义与公道之要求,以从事解决。”为此,中国政府特意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和统计战争中各项人力、物力损失的情况,以便对日提出赔偿要求。
中国要求日本赔偿的政策与盟国战后对战败国总的政策是一致的。早在1945年2月英美苏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时,便制定了要求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给予盟国战争赔偿的原则。规定德国应赔偿200亿美元,其中100亿归苏联,80亿归英美,20亿归其他国家。战后,英、美、法、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成立盟国管制委员会,德国的赔偿以盟国从各占领区拆迁工业设施抵偿。同时,对于追随德国与盟军作战的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五国同样提出了赔偿要求。1947年2月10日盟国与上述五国计立的和约中规定,意、罗、保、匈、芬五国分别向苏联、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希腊四国赔偿2.55亿、3亿、0.7亿、4亿和3亿美元。
对于日本,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在日本投降后成立了一个赔偿委员会,专门协商日本赔偿问题。1945年11月5日,该委员会一致认为,为了剥夺日本进行战争的产业能力,防止军国主义复活,决定加重日本的战争赔偿。方式是把日本工业设备的一大半拆迁给各战争受害国作为赔偿。为此,指示各国分头调查、统计战争期间的损失,以便具体确定赔偿的方案。
1947年10月25日,经过两年多的调查核实,同盟各国向日本提出了索赔要求,总计金额为540亿美元,中国也在其中。但是在赔偿如何分配的问题上,各国意见不一,英国要求占有赔偿的25%,美国要求34%,苏联要求14%,法国要占12%,澳大利亚要占28%,仅这几个国家,还未包括受害最重的中国的要求,分配比例总和已超过了100%。
中国在会上以“受害最久,牺牲最烈”为由据理力争,坚持应获日本赔偿总数的40%,但各国不依,仅同意占30%,此后各方争执不休,问题一拖再拖,久而未决。国民党政府由于忙于打内战,因而后来对日本赔偿的分配问题也就无心顾及了。不过,国民党政要张群在1947年9月9日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外交报告中仍大声疾呼:“决不放弃我们对日要求应得的赔偿1这充分表明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态度。
而日本方面,直到旧金山对日和约签字,从未向任何国家提起过战争赔偿问题。这中间一晃就是四年。(未完待续) ▲
(02) ★ 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真相 (二)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5666&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二、美国为称霸世界,操纵旧金山,会议把中国拒之门外
1951年7月12日,美国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并在7月20日向同盟各国发出了召开旧金山会议的邀请函,从而把一度被搁置的对日和约问题再次提上日程。
但是,令世界各国大为惊讶的是,在美国起草的对日和约草案中所列的对日作战国家的名单中没有中国,其后中国也没有收到出席旧金山和会的邀请函。这意味着中国——这个在反抗日本法西斯作战中历时最长、贡献最大、损失最重的国家,将不得参加盟国对日和约的拟定和签署工作。旧金山和会把中国关在了门外。
毫无疑问,美国是策划将中国排除在对日集体缔约之外的主谋。此举的出笼与当时美苏对立的国际形势及美国战后称霸世界、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战争中壮大起来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急于在世界建立“美国式的和平”,充当世界的霸主。但是战后实力同样强大的苏联以及在苏联影响下在东欧建立的一系列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打破了美国的梦想。美国便在“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幌子下,纠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与苏联展开角逐。于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曾经并肩浴血奋战的昔日盟友开始分道扬镰。至五十年代初,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已经形成。此间发生的国际事件如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爆发,东、西德的分裂以及朝鲜三八线的划分,无不被打上美苏冷战的时代烙樱其中,中国事态的发展最典型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
从1947年至1951年,对中国人来说的确称得上是天翻地覆、江山易主的4年。这期间,点燃内战战火的蒋介石退踞台湾;而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则于1949年10月在北京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面对中国形势的变化,美、苏两大战后强国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苏联于1949年10月立即承认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美国则极力否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执意拉扯着日趋末落的蒋介石政府。
为了平衡新中国的诞生给资本主义阵营带来的冲击,就必须在远东重新扶植一个新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选中了日本。1948年1月6日,美国陆军部长亚罗尔在一次演讲中公开宣布:“今后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这标志着美国对日政策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由战后初期的抑日变为扶日。此后,美国走上了重新武装日本的道路。
1950年6月,朝鲜半岛爆发的战争点燃了美苏两大阵营间的第一次武装冲突。随着美国和中国先后的介入,朝鲜战争已由单纯的内战升级为一场国际战争。
美国为了打赢这场所谓“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战争,急欲启用日本这一反共先锋。为此,美国力主尽快与日本缔结和约,解除对日本的军事管制,恢复其主权,以便使日本尽快加入反共的行列中。召开旧金山会议的建议,就是在这种火药味极浓的气氛中提出的。
但是,由于美苏对中国政府的认同不一,在邀请国、共哪一方出席旧金山会议的问题上双方发生了争执:美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张由台湾蒋介石政府参加和会,这遭到了苏联政府的坚决反对。眼看旧金山会议有搁浅的危险,美国为了早日实现其扶日反共的
目的,竟然置中国作为主要战胜国的权益于不顾,借口盟国对中国政府的认同有分歧而单方决定不邀请中国代表出席旧金山和会,主张中国应在会外与日本单独缔结和约,对于将由中国哪一方与日本缔约,美国强调“应由日本去决定”。这种把中国排除在对日和约谈判之外并且给予日本选择缔约对象权利的做法,使中国在对日和约问题上失去了主动地位。中国海峡两岸对美国无视中国权益的作法均表示了强烈的反对:7月16日,蒋介石在台湾发表谈话指出:“中国被拒绝参加对日和约签字,乃破坏国际信义之举,政府决不容忍。”8月15日,周恩来外长代表新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了抗议,指出将于9月4日在旧金山召开的对日和约会议,背弃了国际义务,中国不予承认。
然而,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方面的强烈抗议,一意孤行,于9月4日-8日召开了有52个国家出席的旧金山会议,并操纵会议通过了对日和约。
旧金山和约是很不公正的条约,它把对日作战的起始时间定为1941年12月7日,从而抹杀了中国人民自1931年9月18日起,特别是1937年7月7日至1941年12月7日这几年对日寇的单独抗击的历史。同时,和约在赔偿问题上极力宽大日本,只是泛泛地规定:“日本国对战争中造成的损害及痛苦,将向盟国支付赔偿。”对于具体数额根本没有提及,同时对战胜国的赔偿要求作了原则上的限制:即只能“利用日本人民在制造上、打捞上及对各该盟国的贡献的其他服务上的技能与劳作,作为协定赔偿各国修复其所受损失的费用”,而且必须在“日本可以维持生存的经济范围内进行”。这种重重限制的赔偿规定就是以日本人的劳务充作赔偿,实际上是变相减免日本的战争赔偿,与1945年盟国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加重赔偿的原则是相抵触的。因而遭到了亚洲、欧洲正义国家的反对。除了中国、朝鲜、越南未被邀请赴会外,缅甸和印度拒绝出席会议,而出席会议的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会后拒绝签字。这样,由于中、英苏等国的抵制,当时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是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
9月18日,周恩来外长代表新中国政府严厉谴责了旧金山和约,指斥它是“一个复活日本军国主义,敌视中苏,威胁亚洲,准备新的侵略战争的条约”。同时声明,“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然而,与新中国政府捍卫民族权益的严正态度相反,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为了争得与日本缔约的所谓“正统地位”,转而承认旧金山和约,追随美国的意愿走上了与日本单独缔约的道路。1951年9月12日,台湾当局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表示:台湾当局愿意以旧金山和约为蓝本与日本签订双边和约。(未完待续) ▲
(03) ★ 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真相 (三)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5666&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三、日本利用旧金山和约玩弄花招,美国推波助澜,台北为争正统放弃赔款
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旧金山和约,极大地改善了日本战后所处的不利地位,因而11月26日,日本国会便非常痛快地批准了这个和约。与旧金山和约同样给日本带来好处的,即日本对于中日双边和约缔结对象的选择权。日本当时的首相吉田茂很兴奋地宣布:“日本现在有选择媾和对手之权,对于如何行使此权,应考虑客观环境,考虑中国情形以及其与日本将来之关系,不拟轻予决定。”言下之意即日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权利谋取最大的益处。事后证明,吉田政府的确在这个问题上绞尽脑汁,大做文章,极尽阴险、奸诈之能事。
为了等待时机,日本政府在与中国缔和问题上采取了拖延的对策,但为了防止盟国指责它蓄意拖延,吉田政府煞费苦心地搞了一个民意测验,让日本国民就同北京还是台北缔结和约表态,但得出的结果却令人哭笑不得:支持与台北或北京缔约的比例一模一样,均为38%,而余下的24%则是无所谓的。这样,吉田政府便以民意难辨,难以作出决断为由,理直气壮地拒不表态,静观事态的发展。而私下里针对台湾急于与之缔约的心理,不时散布一些可能与北京缔和的言论。
1951年10月25日,蒋介石派驻日本代表董显光拜会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冈崎胜男,询问有关缔约的事宜。冈崎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国现在若与贵国订立双边和约,势将引起大陆中国国民对我之仇视”,因此,“我们现在的政策是要慢慢等待时机,以待日本实现独立自主后,研究何时同中国签订和约或选择中国的哪一方问题,我国历来尊重中华民国政府,遗憾的是,中华民国政府的领土只限于台湾。”言下之意似乎是并不准备与台湾方面缔约。
五天以后,吉田在日本参议院的演讲更让台湾心惊。吉田公开表示:“如果中共在今后三年内提议根据旧金山和约与日本讨论缔结和约,日本政府自然愿意谈判并缔约,丝毫不会提出反对。”事后吉田还在会见董显光时表示:“日本不能忽视大陆上四亿五千万中国人的感情。”
日本政要的一系列言论,使台湾当局如坐针毡,台湾当局为了保住所谓的正统地位,一方面连续电令驻美大使顾维钧策动美国对日施加压力,一方面又在草拟的对日和约当中广作让步,特别是在日本方面尤为敏感的赔偿问题上更为明显。如草案中规定:中国“承认日本国如欲维持足以生存之经济,则其资源目前不足以完全赔偿所有此类损失及灾难,同时并承担其他义务”,因此,只要求“利用日本国民为中华民国从事生产打捞及其他工作,以作为补偿。除此以外,中华民国放弃一切赔偿要求,放弃该国及其国民因日本国及日本国民在作战过程中所采取任何行动而产生之其他要求。”这个草案已初步放弃了日本赔偿,仅仅保留了一部分劳务补偿内容。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又处处小心谨慎,生怕惹恼了日本,丧失了缔约的机会。有个小插曲充分表现了这一点,即当驻美大使顾维钧遵命与美方交涉后,美国合众社发了一个消息,内称顾大使对日本拖延双边和约表示不快。台湾外交部闻讯大惊失色,立即查询此事,并发表否认声明,指称电讯报导有误等等,由此可见台湾诚惶诚恐到了何种程度。
由于美国当时出于反共目的,在亚洲奉行的是扶日而不弃蒋的政策,因此,在台湾力争与日本签约的问题上给予了大力支持。1951年11月5日,美国白宫表示:“坚决反对日本与中共拉笼关系之任何企图。”此后又于12月10日,派旧金山和约的主要策划人之一,负责对日缔约的杜勒斯作为特使赴日,以促成日蒋和约而对吉田政府施加压力。杜勒斯直接了当地要求日本与台湾缔约,并威胁道:“如果日本政府不同中华民国签订和约,美国国会就不批准旧金山条约。”
在美国的强硬干预及台湾方面作出了重大让步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才“不情愿”地改变了态度。12月24日,吉田表示不承认共产党中国,愿与台湾缔结和约。1952年1月30日,日本委任河田烈为中日和谈首席全权代表赴台,与国民党政府外长叶公超进行双边谈判。
1952年2月30日谈判正式开始,至4月28日和约签字,前后进行了正式会谈3次、非正式会谈18次,历时67天。谈判期间,日本方面又一次暴露了其阴险、狡猾的面目。
战争赔偿问题是和约的重要内容,因而在这个问题上争论十分激烈。根据中方起草的和约草案,在赔偿问题上只要求日本对中国提供劳务补偿,其他赔偿已经放弃,这是台湾当局作出的重大让步,而且与旧金山和约的原则一致。但日本对此却坚决反对,蛮不讲理地坚持台湾可以根据旧金山和约没收日本在华财产和资产作为补偿,不应再提劳务补偿的要求。由于双方观点相差悬殊,谈判多次陷入僵局。不仅如此,日本仿佛把战败国的身份忘在了脑后,竟多次提出自己起草的和约草案,气焰嚣张至极。
而台湾方面在谈判初期自恃有美国撑腰,认为只要美国以不批准旧金山和约相威胁,便不难最终迫使日本就范,因而在谈判中据理力争,态度甚为坚决。对中方草案只作细节修改,重大原则毫不让步。谁知至3月下旬,风云突变,美国先于3月20日,操纵国会以66票对10票批准了旧金山和约,后于4月16日宣布旧金山和约将于4月28日生效。美国的行径对台湾当局来说不啻于背后一刀。因为美国国会承认旧金山和约,使台湾在对日谈判中失掉了最有力的王牌;同时,美国限定了和约生效时间等于给了日本有力支持。因为一旦和约正式生效,日本解脱了战败国的束缚,恢复了主权,在对华缔约问题上将更为主动,这对台湾来讲极为不利。在这种形势逆转的情势下,蒋介石政府为了赶在旧金山和约生效前与日本达成和约,被迫在赔偿问题上作出全面让步,于3月25日决定放弃全部赔偿。仅在条约草案中列入下述文字:“日本承认其赔偿之义务,我方亦承认日本无力作出全部赔偿,为此……我方宣布放弃以劳务进行赔偿之要求。”
然而,得了势的日本变本加厉,居然抓住台湾方面急于签约的心理,对上述行文也不接受,坚持在和约中取消有关赔偿问题的条款,否则采取拖延的方法,拒不谈判。台湾当局无可奈何,于4月12日答应了日本的要求。但是,蒋、日和约的最后签字直到4月28日下午3时才告完成,此时距旧金山和约生效仅仅还剩7个小时。
因此,在蒋日和约的正文中通篇找不到赔偿二字,其相关内容仅是在和约以外的议定书中加以确认的。
议定书第一条乙项原文为:
“为对日本人民表示宽大与友好之意起见,中华民国自动放弃根据旧金山和约第十四条甲项第一款日本国所应供应之服务之利益。”
另一处相关内容是在和约正文附录的记录中,原文是:
日本国全权代表:
“本人了解:中华民国既已如本约议定书第一项乙款所述自动放弃服务补偿,……是否如此?”
中华民国全权代表:
“然,即系如此。”
蒋日和约的缔结,引起了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1952年5月5日,即和约签字一周后,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严正声明:“对于美国所宣布生效的非法的单独对日和约,是绝对不能承认的;对于公开侮辱并敌视中国人民的吉田蒋介石和约,是坚决反对的”。并且指责蒋介石所谓放弃赔偿要求的允诺是“慷他人之慨”,中国政府和人民绝对不予承认。
(未完待续) ▲
(04) ★ 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真相 (四)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5666&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四、中日邦交正常化联合声明指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中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27分,当那架银白色的总统专机掠过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机场降落的一刹那,以中美苏三国为基点的国际战略新格局便诞生了。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实况,通过卫星向世界各地进行转播。这次行动改善了自1949年10月1日起中美间相互敌视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大地震。
受到冲击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国东部近邻日本。面对美国180度的急转变,一贯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措手不及,当时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是歪着嘴看完电视转播的。但是政治是排斥感情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佐藤内阁深谙此理。尽管内心不满,但为了跟上美国的步伐,日本政府在尼克松访华后,便秘密地委托东京都知事美浓部在访华时给周恩来总理捎信,表示佐藤首相“要求亲自访华”。谁知当即被周恩来以“佐藤政府说了不做”为由加以拒绝,并宣布中日谈判不以佐藤为对象。佐藤政府碰了一鼻子灰。
周恩来回绝佐藤的试探,并非表示中国不愿与日本复交,相反,新中国早在1949年6月20日便发表过迅速准备对日和约的社论。仅仅因为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承认蒋介石政权并与之缔结非法和约,才导致中日两国长期的敌对。尼克松总统访华后,形势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中日历史上遗留的问题,因此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中日恢复邦交问题“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谈得成也好,谈不成也好,总之,现在到了火候,要抓紧。”周恩来回绝佐藤,一方面体现了欲擒故纵的外交策略,一方面也是对长期敌视中国人民的佐藤政府的一个惩诫。
果然,6月17日,佐藤荣作内阁被迫下台,7月7日,田中角荣内阁登常田中在就职当天便表示了要与中国恢复邦交的愿望。对此周恩来于7月9日迅速作出了反应,他在欢迎也门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的宴会上专门加了一句:“田中内阁7日成立,在外交方面声明要加紧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随即又让中日友协副秘书长孙平化借率领上海舞剧团在东京访问演出之机,转告田中:“只要田中首相能到北京当面谈,一切问题都好商量。”
当时日本政府要想恢复中日邦交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对待中国一再坚持的中日复交三原则(三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另一个就是有关日本战争赔偿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在不承认日台条约时已强调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者杀害了上千万中国人,使中国蒙受数百亿美元的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损失。中国拥有要求赔偿这些损失的权利”。这就意味着日本对中国的赔偿数额将相当大。日本既然避免不了这一问题,便转而指望中国高抬贵手。为了探摸中国的态度,预先就双方的争执点达成谅解,需要一个从中穿针引线的人。当时日本公明党委员长、正在访华的竹入义胜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1975年竹入义胜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述了他于1972年7月25日与中国方面会晤的细节:
“我把我们的意见全说了,共有十几条,并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赞成这些意见,事情就好办了。……周总理最后问我,假如我们接受你们的建议,日本政府会采取行动吗?于是,我就从北京打电话给田中先生,请他作出决断。田中回答‘行’,很干脆。最后一次拜会周恩来总理的时候,周总理拿出一份打印文件并对我说‘这基本上是我们关于日中联合声明的原始方案。’我很吃惊,内容和后来的日中联合声明差不太多。”竹入义胜的活动为中日邦交谈判打下了基矗
关于日本战争赔偿的问题,在中方草案第七条这样写着:“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放弃对日本国要求战争赔偿的权利。”但是在日后中日联合声明的正文中行文有了个别改动,去掉了“权利”二字换上了“要求”。
外交文件上的一字之差,往往掩盖着谈判桌上的翻云覆雨,唇枪舌剑。在中方放弃赔偿的问题上,中日双方果然有一场短兵相接的较量。
1972年9月26日,田中首相抵达北京的第二天,中日两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轮外长谈判。当谈判进行到中方草案第七款赔偿问题时,日方代表高岛忽然狂妄地声称,根据1952年日本与台湾缔结的和约,日本战争赔偿问题已经解决,因而不存在中国放弃什么赔偿权利的问题。同时对中日间终止战争状态等提法一一表示拒绝,会谈因此不欢而散。
次日,周恩来会见田中,一反前一天温和的态度,以严厉的口气谴责了日本的行为。他说:“听了今天上午外长会谈的汇报。高岛条约局长是破坏日中邦交正常化来的吧。日中邦交正常化是个政治问题,不是法律问题。高岛局长是搞讼棍那一套嘛!我不认为高岛局长的意见是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的本意。”同时周总理对中日赔偿问题再次重申不承认台湾的允诺,指出:“当时蒋介石已逃到台湾,他是在缔结旧金山和约后才签订日台条约,表示所谓放弃赔偿要求的。那时他已不能代表全中国,是慷他人之慨。遭受战争损失的主要是在大陆上。我们是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出发,不想使日本人民因赔偿负担而受苦,所以放弃了赔偿的要求。”“毛主席主张不要日本人民负担赔款,我向日本朋友传达,而你们的条约局长高岛先生反过来不领情,说蒋介石已说过不要赔款,这个话是对我们的侮辱,我们绝对不能接受。我们经过50年革命,蒋介石早已被中国人民所推翻。高岛先生的说话不符合你们两位的精神。”面对周恩来总理义正辞严的声明,田中一行垂头丧气,连晚饭都吃不下去了。
第二天,中日联合声明起草小组再次开会,高岛一上来便对他上次的言行表示道歉,声言日本国民对中国放弃战争赔款的要求深为感动。至此,由于战争赔偿问题引起的风波方才平息下去。不过中方体谅到日本方面的难处,同意将声明中有关赔偿的“权利”一词换为“要求”。
1972年9月29日上午10时20分,中日两国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声明第七条写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至此,中日两国间悬而未决长达27年之久的赔偿问题,以中国政府的大义放弃而画上了句号。(全文完) ▲
(05) ★ 深度分析: 解放军168小时就可收复台湾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fid=JSHT&id=2546150&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悠悠网 www.topyl.com 发表日期:2006-11-11
◆战争动员:
  中国政府意识到无法和平统一台湾,开始在东南沿海集结重兵。成建制、成规模快速兵力投送成为我军联合作战的重要基础。兵力快速投送的方式有三种:搭载飞机、舰艇等作战平台投送;动用运输机和民航客机远程投送;动用军用运输船或动员民用船只进行投送。南京战区,除了总部在厦门的第31集团军积极备战之外,直属军区第1、第12集团军也向沿海开拔;济南军区第20、26、54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向南移动,广州军区驻防广东的42集团军部份部队也进入闽粤边境的战术位置,解放军军编成约四十个师、旅级部队,约五十万人。征调各式商货轮一千三百余艘。若干武警师也抵达东南沿海。在空运方面,东南沿海距台六百里内机场有九十五处,其中军用机场三十余处、军民合用机场二十八处;可容纳1300余架飞机。
◆空中打击力量
  从兵力部署情况来看,分两线基地部署:一线基地主要是福建、浙江、广东沿海。二线基地主要是距离台湾战区较远的地方,作战距离超出飞机的作战半径,海南岛;包括苏恺系列高性能战机、空中预警机、大型运输机。解放军对台空中兵力运用是由防空兵及各型战轰机组成,约三千四百余架具有效作战能力;尚有超过九十架侦察机、约三百余架运输机,其中十余架属大型运输机,用以支援作战。解放军完成空中力量的作战部署,大致能够在战区集结各类飞机1000—1500架,巡航导弹1000—1600枚左右。从空中力量部署的情况来看,其特点为:战略空袭与战术空袭相结合。歼轰7、轰六两种轰炸机将全部投入作战使用,以配合一线和二线战术飞机进行联合作战。解放军歼—6无人战机,歼—7、歼—8、苏—27、苏—30战斗机与轰—6轰炸机,总数超过1500架。装备AA-12空中格斗导弹。AA-12是一种“超视距”导弹,同时弹身装置有主动雷达探测器,最大射程90至100公里,比美国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IM-120)超出 50公里,携带30公斤高爆弹头,飞行速度4马赫。
◆岸基打击力量:
  “东风”系列短程战术弹道导弹,除配装现有各类子母弹头外,还可配备误差在40米内的石墨或燃气弹头,仅约7分钟即可攻击台湾本岛,到2005年底,大陆已对台部署784枚“东风”系列短程导弹,并以每年约75至100枚速度增加,同时开始部署误差可在10米以内的陆基巡航导弹。海基巡航导弹主要是东海10GPS制导导弹,射程1000公里。弹道导弹对交通枢纽的攻击包括集束和高爆战斗部直接摧毁以及地雷战斗部封锁,在较短时间内瘫痪和封锁通往交战地区的交通线。中远程巡航导弹和机载飞航式导弹则可以直接摧毁桥梁等设施。
◆海上打击力量部署:
  在海上兵力方面,解放军海军约六十艘大型水面作战舰、四十艘攻击潜舰、超过四十艘中大型两栖运输舰,以及约五十艘近岸飞弹巡逻舰在内的大型舰队。另外,有三分之二的舰艇编属于东海及南海舰队,立即投入对台作战,包括三艘现代级驱逐舰及8艘基洛级常规潜舰。
◆两栖登陆部署
  两栖战舰艇登陆作战的舰艇,一个典型的两栖戒备大队通常由3艘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和两栖船坞运输舰组成,可携载1个2500人的两栖陆战远征分队。两栖戒备大队自带全套坦克装甲车辆、直升机和所有两栖战装备装具,可在距岸50海里的距离上,使用直升机、气垫船遂行“ 超地平线”垂直和两栖登陆。解放军特种大队总兵力约一万七千余人,具陆上、空中快速机动及跨海登陆等三栖应急机动作战能力。空降部队总兵力约四万余人,配备各型作战输具八十余架。若对台发动特攻快速突击,可于六小时内飞抵台湾本岛进行空降、空投作战,以遂行远程机动及快速突击。
  解放军陆战队总兵力约八千余人。可遂行正规与非正规登陆作战。目前在两栖输具方面,已陆续换装新式两栖装甲车辆、登陆气垫艇等装备;在火力支援方面,陆续换装新式自走火炮、反坦克飞弹发射车等;在先遣作战方面,主要用以担任联合登陆第一梯队的滩头攻占、建立滩头堡的任务。据称解放军在小型水面舰艇上装备了对岸作战的导弹武器,能够在近海发起对岸攻击,用导弹摧毁临海公路的桥梁,甚至直接攻击行进中的目标。海军陆战队的一些支援飞机、运输直升机、多用途直升机等。
  从近岸到陆地大约300公里作战空间(陆、海、空、天、电磁)的控制权;为两栖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打击陆岸纵深目标并对岸上作战提供近距支援;从海上向陆地投送兵力,独立遂行或支援陆军部队进行地面作战。两栖攻击舰有5—7艘,其他两栖舰船20余艘,可携载建制两栖远征分队5—7个,总人数12000—20000人。
◆前72小时:
◆信息作战:
  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对台军所有目标方位及特征均已记录在案,打击方案已经过多次训练模拟,一直保持继续监控电磁频谱和电子信号,为信息攻击提供动态情报依据。同时继续掌握机动目标,进行远程导弹火力战的先决条件是确定目标的位置。台湾海峡的宽度对于解放军实施电子侦察并没有影响。解放军的图154大型电子侦察机,有多种大孔径侦察天线罩,并已安装了宽带电子侦察接收机。这种飞机定期在台湾海峡大陆沿岸上空作侦察飞行,台湾的固定雷达台站和通信台站情况大陆尽可掌握,至少对台军雷达和通信台站的常备位置和频道情况已经了解。任何一支军队在战时都要使用另外的备用频道或波段,同时有战备机位阵地等,解放军的电子侦察机在战时也能在大陆沿海上空保持监视巡航,连续跟踪台湾雷达和通信的频道和位置变化情况,而东南沿海建立的网络系统能够立即将侦察信息综合到指挥部的系统中,发动导弹快速攻击。台湾电子战系统仅仅对有雷达或光电末导系统的导弹起作用,对惯性制导和地形匹配的导弹以及弹道导弹毫无作用。在有电子干扰的情况下,解放军可以利用这类导弹对事先确定的目标位置进行轰击,或者结合电子侦察攻击台湾雷达系统,不必使用容易受到干扰的反辐射导弹。依靠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打击方式,能够大大削弱台湾电子战能力。台军远程雷达天线通常有20至30米,甚至更大,接近解放军弹道导弹的圆概率误差,因此能够进行直接摧毁,或用集束战斗部进行摧毁。
  战术导弹的制空作战包括对台湾机场、雷达台站和通信台站等相关设施的袭击。摧毁一定数量的这些目标后,将严重削弱台湾的防空体系和空军出动能力。台湾防空依靠由空军和海军的31个雷达站以及10多台机动雷达和4架E-2T预警机组成所谓"强网"系统,系统范围可覆盖台湾岛及周围广阔空域。该系统指挥中心设在台北贡关山地下指挥司令部中,在澎湖、花莲、屏东、高雄等处设有5个分指挥中心,在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设有16个联络雷达站,各个联络站能够整体联网并能与分指挥中心传递交换情报。这些固定阵地的雷达站能够在平时进行定位和探测,雷达或大型通信站天线系统不可能隐蔽,而且中远程雷达天线尺寸大,容易被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摧毁或命中。这些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被摧毁后,台湾防空网将出现很多雷达盲区和通信盲区,解放军的作战飞机便可以通过这些盲区接近台湾腹地,进一步扩大战果。
  导弹火力急袭与航空兵协同打击台湾预警机,由于解放军的导弹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台湾防空系统遭受沉重打击,而且对机场的轰击可使台湾无法及时组织足够的战斗机升空拦截,因此解放军的战斗机出动能力不受影响,能够采取多批次多方向进攻,即便台湾预警机能够探测,也没有能力进行拦截。少量升空的台湾战斗机会遭到解放军部分航空兵的纠缠,无暇顾及保护预警机。解放军的战斗机完全能够直接进攻台湾雷达预警机,削弱台军整个防空体系的预警能力。
  中国已研制出最新的 PL-16型高速反辐射导弹。性能超过美国的AGM-88反辐射导弹。反辐射导弹是专门用于对付雷达的导弹,它利用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雷达,并将其摧毁。在近几年来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都是用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雷达,使敌方预警系统瘫痪,为大规模突袭行动开路。PL-16型是一种新型高速反辐射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地面和舰载防空雷达,可搭载于歼-10、歼-8、歼-7等多种飞机之上。该型导弹发射重量360公斤,射程约80公里(比美军AGM-88反辐射导弹要多30公里),最大射速2280公里/小时。
◆空中打击
  打击关键节点:指挥系统、信息系统、武器系统、后勤系统以及这些系统间的联络。在几小时内集中火力,同时遂行大规模的制空、制海并打击战役纵深高价值目标,在台湾防御体系和海空军遭受重创后,开始进行持续性的封锁和压制作战,切断台湾武器装备的补充渠道,至少减缓台军得到补给的速度。
  空袭主要是三种方式:一是摧毁地下加固目标。可能使用新型掘进武器或钻地炸弹,摧毁地下十几米以上的加固目标;二是监视跟踪并定点清除特殊目标。使用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的歼六无人机,或使用隐身飞机和巡航导弹对台军雷达站等重点监控目标进行跟踪监视,一旦发现立即进行空中打击;三是彻底摧毁关键设施。可能使用歼轰7、苏30MK等飞机投放普通炸弹或大威力集束炸弹,毁灭性轰炸和破坏台军仓库、机场、野战部队等目标。为配合重要战役行动,在特定战区内将全面摧毁台电力设施、能源设施、生产设备和交通枢纽,瘫痪一切战争支援潜力和战争机动能力。
  在台海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比例可能会控制在60%—80%左右,主要攻击台湾具有高价值、高防卫目标,大量的空袭还是使用常规无制导炸弹。在精确制导武器中,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数量最多,主要是为了减少台湾平民的伤害。其中一种可能采用的武器为高空电磁脉冲武器。该武器作为一种精确打击武器,既能摧毁台湾的电子战能力,也能摧毁台湾的民用电力和交通网络。
  按照1000架飞机和3000枚精确制导弹药的估计,在前三天的空袭过程中,日均空袭架次可能会维持在1500~2000架次。其中,第一阶段空袭强度,将会超过1000架次,个别情况下可能将达到1500架次以上。巡航导弹主要在第一波次及第一阶段中的关键时刻中使用,主要任务是袭击高价值目标和威胁性较大的目标,为后续的有人驾驶飞机进入创造条件。
  空军战机与海军舰艇展开战力保存与疏散作业,中国二炮部队机动发射车在首日陆续发射二百枚东风十一、十五型战术弹道飞弹与东海十号巡航导弹攻击台湾瘫痪台湾战力。
  解放军导弹的对陆支援作战首先是清除威胁登陆地区的台湾中远程重型武器(包括反舰导弹和"雷霆"2000火箭炮)、陆军重型火炮和装甲部队的阵地、集结地,而轻型武器火力点则交由登陆兵的两栖坦克和步兵武器摧毁。解放军的侦察机也将担负目标指示和打击任务。最初登陆的部队是最为艰苦的,最需要导弹火力支援,需要导弹采用高爆战斗部或集束战斗部。"东风"11导弹携带集束战斗部将能够摧毁一个装甲连的阵地,效果相当于15000吨级的空爆核武器。
  为阻止日美干预台海,解放军必须在四日内登陆台湾。解放军二炮部队机动发射车在战争开始的第一日以多波次方式,陆续发射700枚东风—11、东风—15型战术弹道飞弹与东海—10型巡航导弹攻击台湾地区重点军事基地和军政首脑部门,瘫痪台湾地区战力。
  导弹集中攻击台北政军中枢,中南部的清泉岗机场、嘉义、台南机场、左营与马公军港、雷达站、炼油厂、电厂等地都遭到攻击。北部虽有防御网仍有40%的飞弹穿透命中,落点包括台北市中正区、台北县新庄市与桃园县等地,政经设施建筑物与设备损失达20%、军商港补给设施70%、机场功能损害80%、雷达通信站70%、飞弹阵地65%。
  消灭台湾海上目标并为登陆船队提供火力保障,是解放军导弹火力作战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台湾附近活动的解放军舰艇或登陆船队,在离台湾本岛100千米左右时就已经进入了台军岸舰导弹的射程。尤其是向台湾进发的登陆船队,更要在台湾岸舰导弹射程或舰舰导弹的射程内航行数小时之久。在航渡过程中,解放军开辟海上通道并制止台湾海空军对编队的袭击都只能依靠导弹火力,直到编队靠近台湾海岸,护航舰只才能有效打击陆上目标。解放军弹道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台湾的岸防系统,包括对海雷达、海军通信中心以及导弹发射阵地。开辟通道的火力战中,解放军的弹道导弹并不需要打击清除区域外的台军武器,因为那些系统并不能威胁编队的海上走廊。在限定范围内的台湾远程武器系统数量是非常有限的,部署阵地部分是固定式,部分为机动,解放军可以通过侦察系统的连续跟踪确定其位置,用导弹火力进行预防性清除。台湾对海防御同样是海空军以及陆军联合作战,在开辟通道的作战中,解放军的弹道导弹火力既要压制台防空系统,又要打击小型舰艇基地。
  威胁海峡的台湾海军舰艇不仅仅是海峡区域内的导弹艇,还有西太平洋的大型作战舰艇,其装备的"雄风"2和"捕鲸叉"导弹射程足以覆盖海峡以内大部分海区,与导弹艇、岸舰导弹和空军战斗机构成了综合火力。解放军对付这些远距离目标需要动用轰-6丁或歼轰-7战斗轰炸机携带反舰导弹进行突击。射程达250千米的导弹,这类远程导弹有雷达主动制导和电视红外制导的反舰型号,这使得解放军能够从靠近大陆沿海的海面发射,打击台岛以东的台湾海军舰艇。
  在开辟编队走廊的火力战中,解放军同时发起压制台湾空军、摧毁台湾防空体系和指挥系统的攻势。台湾将陷入损失惨重的半瘫痪状态,使解放军的后继攻势能减少损失并给予台军更沉重的打击。
◆台湾陆军AH-1W型攻击直升机
◆后九十六小时
  以东海与南海舰队组成三支登陆舰队,在海空军兵力的掩护下分成北西南三方向航向台湾,北部为主力,另两个方向为佯攻牵制。解放军陆军踏上台湾土地并且处于数量优势,最后穿透台湾陆军的海岸防御线,进入北、桃、竹等县境,插入侧背,海岸防卫线失守,内陆激战十余天。具体作战样式为大纵深机降或武装伞降作战。首先,实施空中遮断和近距空中支援。使用空中力量彻底摧毁台湾桥梁、公路、铁路等交通枢纽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消除各部队之间进行相互联络支援的所有媒介,使之全部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自身难保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地面作战力量发动空中和地面突击行动,等对地面作战部队提供低空或超低空近距支援。其次,在掌握制空权并摧毁台军地面60%以上火力的情况下,空中突击师使用数百架直升机进行大规模空中机动。进攻方向可能在 以北,任务是切断 通往 的所有交通要道,并建立前进基地。基地建立之后,可能继续进行两次或多次大纵深空中机动,以快速分割和歼灭台军。出动轻型机械化装甲部队进行城市进攻作战,在此种作战样式中,解放军全部乘车战斗,主要是依靠无人机提供的动态情报信息或侦察机器人等提供的地面侦察信息,对目标进行跟踪和打击。为防止环境污染,保证战后电力、能源、工业、交通、金融等设施的快速恢复,保证商品和物资的战后初期供应,维持解放区内的安全稳定,地面部队将负责对重点目标进行警戒和保卫。 ▲
(06) ★美遏制中国战略出现重大的方向性失误 (一)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6194&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悠悠网 www.topyl.com 2006-11-12: 如果说日本是我们的敌人,那么美国就是我们的对手。这个对手的身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于这个国家战略的认识也有助于我国加强对于自身方向的把握。事实上,当今美国政策的主旋律是维持其全球独霸地位。这一政策的一大重要战略方针就是遏制中国。
美国遏制中国的方针是在布什政府时期开始强化的。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对于中国的遏制是属于全球性的,即无针对性的防范性措施。两个不同总统任期内,对于中国的解读是不一样的。
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中国并没有被当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对手来对待。在大多数时间内,克林顿政府仍然倾向于把中国当成一个干扰美国地区影响力实现的区域大国。当时的美国,所关心的是其在东亚地区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苏联解体之后执政的克林顿政府在政策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苏联的解体来得是那样快,以至于美国在这方面的准备并不充分。
苏联的解体,给美国带来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最大行动自由。美国失去了明确的战略目标与对手。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获得过美国这样的独一无二的仲裁身份。美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想做什么。美国在克林顿任期之内展开了对伊拉克的多次行动,“沙漠之狐”行动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沙漠之狐”行动是以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关于伊拉克不配合联合国武器核查的报告为理由的。这一行动,实际上是一次战略目标非常模糊的行动。美国这一行动是直接绕开联合国的,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大亲和力和道义优势作为代价的。然而,这样一次打击就只是为了证明联合国不能限制住美国的行动自由又或者影响美国国会表决弹劾总统案的结果?美国是充分展现了自己无可比拟的力量。如果说在1991年,伊拉克还能和美国接上手,那1998年的“沙漠之狐”对伊拉克来说就是一场摸不着对手的较量。可是,美国并没有让世界领会到他想用这种独一无二的力量做什么。
作为独强者,美国处于繁荣期。从政府目标上来看,美国政府应该希望最大程度地延长美国的繁荣期。任何事物都不能逃脱产生(生存)→发展→繁荣→衰退→消亡的历史进程。从积极的角度上来看,政府所能够做到的也是延长繁荣期。在总体的繁荣期里,国家作为一个力量实体又会经历繁荣→衰退→发展→繁荣的循环过程。美国所产生的迷茫在于他还没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又应该以何种直接有效的行动去获得他想要的东西。
冷战,一个非常明确的结果就是前苏联解体了,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因此,可以认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成功了。美国当然力图将这种成功而美国又有经验的政策延续。然而,恰恰是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特别是中前期,美国都把中国当成是一种朦胧的地区威胁。美国一直在亚洲和欧洲重心问题上摇摆,也就是对于中国以及俄罗斯的前景没有进行最后的定义。这也是其战略模糊的一个重要因素。
银河号事件是对中国的侮辱。可是美国对此并没有太深刻的感觉,仍然在台海危机期间派出双航母战斗群来威慑我国。到了99年,在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轰炸之后,美国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在冷战后是从来没有过的。而2001年的撞机事件真正让美国开始感到了紧张。或许中国的确没有过分强硬的表态。然而,中国力量的快速成长这一事件本身对于美国来说就已经是巨大的压力了。
美国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再这样朦胧下去,冷战胜利所带来的资本就将被消耗光了。恰巧在这个时候,共和党出了一个小布什,而他,又恰好成为了美国总统。小布什身上是有压力的。一方面,他有一个曾经是总统的父亲,因而不可避免地被拿来做比较。另一方面,就在其任期前十多年,美国的总统是罗纳德.里根。里根经常被认为是美国在二十世纪最优秀的总统。对比其父亲,里根显然是个更高的目标。布什也把里根当成自己努力的方向。其在政策上有向里根的强硬风格靠拢的趋势。
里根的确是美国总统里面比较出色的一位。他以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苏联实力体系有崩溃的趋势,从而确定了对苏强硬这一指导方针。面临着激烈的军事对抗,苏联试图挽救自身实力体系崩溃的行动自然有很大的阻碍。苏联经济的一个结构性问题就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过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然加强在国民生活资料生产领域内的投入。然而,里根的强硬政策让苏联不得不继续维持高昂的军事投入,从而使本来就完全扭曲了的苏联经济得不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在冷战持续了几十年之后,单方面缓和对抗对于苏联无疑意味着意识形态的崩溃。苏联政府单方面的削减军备几乎等于向苏联国民宣告其几十年的竞争是失败的。在美国日趋强硬,而苏联的改革又不得不进行的时候,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人长期在两难中徘徊。可是苏联的经济形势已经不允许苏联领导人这种无作为的现象继续下去。历史走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后,苏联的解体乃是历史的必然。无论戈尔巴乔夫以何种方式应对美国的强硬政策,苏联最终都难以逃脱解体的命运。掩盖了几十年的民族矛盾早已经日益凸显。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只需要一根导火线就能引爆俄国人恶性扩张所埋下的定时炸弹。苏联最大的矛盾在于实力的巨大差距与对抗的无法后退。实力对比很明显要求俄国人后退了。后退又是万丈深渊。这两个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戈尔巴乔夫默认两德统一的这一举动就直接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历史进程的加速。
当布什把里根作为自己努力方向的时候,冷战思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布什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冷战需要明确的对手。虽然暂时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能够和美国抗衡,但是这却不能影响美国人寻找对手。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决定了美国说谁是对手谁就是美国的对手。中国非常荣幸地成为了美国的下一个对手。在美国人确定亚洲作为其战略的重心的时候,其想法毫无疑问地展现出来了。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宣告着中美两国的竞争将会加剧。世界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一份份的国际评论都诉说着所谓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一词汇原本是用在苏联和美国身上的。一个非常清晰的问题是,只有世界上的头号国家和二号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才有资格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笔者并不敢夸口说中国的实力就是世界第二,可是世界已经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却是不争的事实。
布什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他的目的很明确,他认为美国的力量不能被任何国家赶上以至于超越。因此,中国这样一个对手显然是美国意图实现全球霸权的最大威胁。可是,布什的政策是否具备现实意义的基础呢?
冷战开始是有其历史背景的。苏联,总怀有相当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又是模糊的。这一点,从苏联成立开始就是如此。即便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也在这一问题上犯过错误。这一问题延续到了斯大林以至于苏联后来的多位领导人。他们都相信这样一点,那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想通过战争消灭苏联。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想法显得尤其奇怪。从后来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至少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二三十年代是没有要消灭苏联的倾向的。倒是真正有消灭苏联倾向的德国反而和苏联打得火热。就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的24小时中,竟然还有多列运载物资的火车从苏联开往德国。
苏联这种模糊的不安全感使得苏联以自己的国力极限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二战德国对于苏联的侵略又让苏联领导人进一步确信了这一种不安全感的正确性。苏联对外表现出来的强大武力就是在苏联领导人的这种不安全感中造就的。只有苏联领导人自己清楚,他们的国家机器被他们在超负荷运转。在外界看来,只能认为苏联是意图以战争传播意识形态。为了应对整个资本主义阵营,苏联几乎毫无疑问地必须投入所有可能的资源在军事建设上。因为他的假想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了。俄国的工业基础在欧洲并不是特别雄厚。连列宁自己也认为,革命首先在俄国实现的条件并不是很成熟。以当时的工业基础来看,德国的确是生产力最发达的国家。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又要求社会主义的经济水平大大高于资本主义。从列宁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武装输出革命还是经济竞争,当然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更有优势。
然而,当革命首先从俄国开始之后,那种不切实际的过分的受威胁感就更是极端不利于苏联的发展。压倒众多的资本主义国家谈何容易。也许中国人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了俄国人让拿破仑失败和苏联人让希特勒失败的问题上。可是我们应当看到,把敌人“放进来”的战略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大片土地沦丧,无疑会对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俄国那么大的国家规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一点,俄国也仅仅是一个虚弱的巨人。克里米亚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结果就证实了俄国的中小规模战争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发挥国家的潜力资源和幅员优势。
就是这样一个虚弱的巨人,想要成长为一个有力量的巨人,正规途径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于是苏联人选择了一个类似药物注射的方法。苏联这样做的必要性先不探讨,可以肯定的是这是透支的做法。苏联的最终覆亡与这种透支有着极为密切的因果关系。
透支之后的前苏联真正成为了一个暂时性的巨人。他所希望的能够战胜所有对手的努力已经有了初步成效。庞大的苏联陆军虽然不说能够把资本主义国家全部横扫了,但是西欧地区看来是岌岌可危了。当苏联可以抗衡资本主义阵营的时候,先不提美国,至少西欧任何一国在苏联面前都不堪一击。他们为了生存,必然以一切办法抗衡苏联。一方面,他们抱成一团,另一方面,他们引入美国的力量。
二十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两大集团军事竞争的结果。失败的一方实质上也就是军事竞争失败的一方。一战二战都是两大军事集团在不断加强军备之后必然发动的战争。双方在当时的机制下甚至不能在一些细微的问题上达成妥协。联盟内的任何国家的任何妥协都可能被视为对联盟的背叛。这种情况下,没有力量可以平衡权力,双方不可避免地向战争越走越近。事实上,德国人也犯了和苏联一样的错误。德国的总参谋部以同时和主要邻国开战为假想制订军事发展规划和军事计划。邻国对此必然感到恐惧,只能联合起来抗衡德国的力量。
在二战正式开战之前,英法对德国的绥靖主义政策吃了大苦头。因此,当苏联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东欧地区再次组成一个稳固的阵营的时候,西欧国家无疑把历史联系到现实,自然地产生了与其纵容,不如错杀的心态。这种心态被美国所利用。英国也为了保持自己世界第三大国的地位,由丘吉尔首先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铁幕演说的最直接效益就是让英美加强了对欧洲大陆国家的控制力。
苏联在军事竞赛中的不遗余力,更让西欧国家认定这是苏联试图以刺刀下的革命来传播意识形态的证据。从而,任何一方都不愿意退缩,形成了一种“走向毁灭”的机制。不同于两次大战,双方力量差距太大,导致最后毁灭的是苏联。而第三次世界大战直到苏联解体也没有真正打起来。
当时苏联几乎就是共产主义的代名词。苏联的军备政策带来的是意识形态上的恐惧。资本主义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当成社会主义战车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也有恰恰类似于这种看法。从而才在欧洲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西欧主要国家的全面一边倒,苏联未必会在军备竞赛中输得那么容易。
苏联的失败让西欧松了一口气。世界也看到了国家强大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强大。只有健康、稳定的经济才能支撑军事力量的持续正常发展。因此,军事力量发展的实质是为经济利益护航的。当军事建设超越经济利益的范畴的时候,就是政策失调了。从长远角度看,如果没有特别现实的军事威胁的话,国家盲目将资金投入到军事建设上是不明智的。包括美国,在其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历史中也是缩减军事开支。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军事力量是作为美国实现其全球权力的最用要手段存在。军费的削减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在那一个阶段政策的迷茫,以至于对于军事力量的需求有所减少。(未完待续) ▲
(07) ★美遏制中国战略出现重大的方向性失误 (二)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6194&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中国并没有走苏联的老路。虽然从1989年至今的18年间,我国除了2003年的9.6%以外一直保持着军费两位数的增长,但是我国的军费在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仍然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比例上。联系到我国在上个世纪的欠债,更能够说明我国国防开支的合理性。美国和日本出于各自的目的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曾经一段时间这种基调在中国的周边地区也甚嚣尘上。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除了少数极端反华势力控制的国家,大多数国家已经认识到了中国对于世界的积极作用。
冷战给世界交流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给美国带来的行动自由世界看在眼里。全世界已经开始认识到了,美国需要制衡。经过调整的欧洲、走向复兴的俄罗斯、大步向前的印度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枪打出头鸟。他们主观上并不会想帮助中国,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都不会非常热情地跟随美国围堵中国。行动则至多停留于象征性阶段。由于缺少足够的盟友配合,与冷战期间围堵苏联不一样,这次美国只能自己做绝对主力。
美国带有如此强烈的愿望来遏制中国是由美国的战略目标决定的。在与苏联的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日益发现这种行动自由非常惬意。布什的雄心壮志被激发了,他意图让美国长期保持这种单向的行动自由。如果说克林顿时代,美国仅仅是在展示其撇开联合国的能力,那么在布什时代,藐视联合国就成为美国新帝国主义倾向的最大特征。世界由于美国而失去了协调与平衡。单独区域内,几乎没有力量能够阻止美国的意图。特别是在主要区域性强国的影响范围之外,美国恣意妄为。甚至连主要区域性强国的安全边界,也被美国强力地进行蚕食。哪怕俄罗斯拥有着毁灭世界的能力,也照样丢失了重要的利益集团成员。美国的渗透影响到了世界的主要力量体。
中国与美国的差距现在有多大,世界都能够看到。无论从经济、军事、政治领域看,中美之间的差距都是巨大的。即便中国能够持续地高速发展,短期内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与美国势均力敌的势力。中国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自身的经济。面对着如此之大差距的中国,美国尚且不放过。这让世界上其他主要实力体心寒。试想,中国被美国遏制下去了,下一个会是谁能。到了那个时候,这些主要实力体都会比今天的中国具有更大的威胁性。
无疑,整个世界都认识到了美国的独霸目的。独霸需要什么呢?准备同时压制其他主要势力。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目标。美国,又一次准备去战胜其所有主要竞争对手了。任何一个威胁到美国权威的国家,哪怕仅仅是地区权威,都成为了美国的假想敌。美国也开始具有那种朦胧的受威胁的感觉了。当然,从政策本身来说,美国只是需要获得行动自由,他并不是要消灭谁。因此,各个国家所感觉到的紧迫性也不似应对苏联军事扩张那般敏感。各主要实力体根据现实威胁达成默契,那就是不参与遏制中国,倡导世界多极化。
非常遗憾,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以及发展趋势,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那只出头鸟。虽然欧洲经济很发达,但欧洲统一之路还很漫长;虽然俄罗斯已经走上了复兴道路,然而其毕竟受伤太深;虽然印度发展日益迅速,但至多也就是初露第二个中国的端倪。美国明白,他不能同时遏制全世界,饭必须一口一口吃。经过甄别,美国选择了走上复兴道路的中国。假设中国是个几百万人口的小国,那么无论中国想怎样复兴恐怕美国都不放在眼里。偏偏中国是个13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微小的数字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大数字。因此,中国的复兴在美国的眼里是最不能容忍的。世界主要实力体认识到了美国独霸的目的,却还心存侥幸。毕竟,中国与他们不同,中国是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他们正用理由说服自己不要对美国采取主动的行动。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毕竟默契仅仅存在于利益之中。在不确定的因素面前,让各国采取强力的手段来共同推进多极化的到来也不现实。那么,中国会成为赵国么?当然不会!当今世界不是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远交近攻在新的时代已经被相当程度地淡化了,特别是在主要大国的斗争中,这种变化尤其明显。也就是说,各个国家在美国力量面前都能够感觉到威胁。现代地缘政治学也更为发达,在这一问题上过分短视的现象应当不至于再次出现了。这就是中国赖以利用的条件。
美国对于中国的遏制无非战争遏制和非战争遏制两条路可走。由于美国的目标定位于全球独霸,因此美国的时间是有限的。美国并不能满足于稍稍减缓中国力量的增长。这个目标实际上他早已经达到了。美国必须让中国从高速发展的状态彻底刹车,这样他才有精力去对付其他区域的新兴挑战势力。
在和中国这场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美国的现实政治特点也决定了弱点的存在。实力政治讲求保全而不是共同毁灭。因而,美国是不愿意与中国消耗实力的。同时,美国又不能与中国进行时间上的消耗。这两个弱点决定了美国对中国遏制的追求就是以较小的代价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目标。中国的目标是自身的崛起,并没有遏制美国的目标。目的的不对称使中国具有通过不对称的手段和美国玩太极推手的可能性。
苏联在冷战期间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在空间上贪得无厌,完全不顾自身力量的承受能力。这种贪得无厌又说明了苏联在时间上的急躁。中国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心态。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是对于自身力量发展趋势的充分自信。这是对于美国遏制力量在战略上的藐视。同时,对于美国的力量我国将会给予战术上的充分重视。首先心态上要摆正。在认识到中美之间力量的差距的基础上,做好自身的建设。同时在战略空间的扩张上要做到以我为主,对于自身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力量要有充分的认识。追求极易被撕碎的安全边界对于当前我国的力量也是不切实际的。
也许刺猬战略并不怎么光荣,但的确是相当实用的。除非你一口把整个刺猬吞下去,否则你还真拿刺猬没办法。可是一口吞下一只刺猬,就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续效果产生了。也许最初,美国人对于中国还会试探两下,但如果长期得不到进展,美国能够在时间上继续与中国消耗吗?其他世界主要势力的发展美国能否控制呢?中国最终发展被延缓,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霸权崩溃,是美国所难以接受的利益交换,其代价之大几乎不能列入考虑的范畴。刺猬战术恰恰是对美国最弱势的节点的决定性打击。而且这一战术时间拖得越长,美国所面临的局面就更为被动。
德国当年就是个生动的例子。施利芬计划是要先消灭西方的敌人再将目光转向东方。可是最终德国人没有做到这一点。法国本来也是准备进攻的。可是很明显,如果进攻持续更长的时间就将导致法国的速败。法国及时稳定了战线,开始学习做刺猬。这个刺猬当得德国人没有办法。速胜成为了遥远的奢望。时间的日益流逝,也让德国能够摆在谈判桌上的筹码越来越少。毕竟,刺猬在必要的时候是能咬人的。
时间的推移将让美国维持独霸局面的客观环境日益恶化。崩盘的机会倒是会日益增加。在与苏联的冷战结束之后,如果美国能够坚持其均势战略,是有希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自身世界警察地位的。美国选择的则是世界政府。追求世界政府失败了可不意味着还能很轻松地维持自己世界警察的地位。前苏联在与美国的竞争中的原则性错误所导致的崩盘就让其几十年内恢复不了元气。
坐视欧洲、俄国和印度扩大和稳定自身的利益集团对于美国是个极大的威胁。美国能够达到迅速遏制中国的目的当然损失比较小,还可以迅速把本应该监视中国的力量用去进行反攻,拿回丢掉的势力范围。然而,就怕这仅仅是一相情愿的想法。德国也在一战中成功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可是当他的枪口再次指向西面的时候,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了。且不说美国所期待的中国发展急刹车能否出现,即便真的出现,如果时间太晚,对美国来说也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各国构架的利益集团一旦稳定就很难撼动了。这种动态的变化是美国所很难取舍的。等到美国发现趋势不对,一切都不能重来。美国在中国身上所花费的时间进行的战略布局和资源消耗都不可能因为美国的退缩而返还。美国维持其世界警察地位的资本也会大大减少。(未完待续) ▲
(08) ★ 美遏制中国战略出现重大的方向性失误 (三)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6194&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美国遏制战略胜利的条件是什么呢?如果美国不愿意去吞一只刺猬,那就要刺猬自己把自己身上的刺拔掉?中国会这样做吗?至少现在还没有看到中国这样做的趋势。中国一直在以温和的态度应对国际关系。美国对于中国亲和力的攻击已经显得越来越没有市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没有因为美国的军事围堵而盲目地试图在军事力量方面与美国进行对抗。中国,一直注重努力地利用目标不对称这一客观条件。正如当年毛泽东时代,甚至确定了在必要的时刻把敌人放进来的人民战争方针。这都是基于目的不对称下的不对称军事战略。刺猬的刺长得更坚硬也不意味着刺猬一定不能再缩成一团。中国的核战略即体现了这种内敛的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备而不用。
正如即便中国不想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美国也不能放任一个有能力动摇美国全球霸权的国家出现。美国对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不可能没有反应。在其全球独霸的目的之下,要实现对于中国的遏制,必然只能增加在中国方向的投入。这种投入显然会让美国的全球战略力量链被绷得更紧,加速其他战略方向形势恶化的速度。
拿和平崛起与遏制中国政策进行一个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是基于对美国利益的考量。也就是说,中国的举措是根据美国的利益进行的推断。反而是美国,在遏制中国问题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利益。作为一个出现了门罗主义的国家,美国应该对于自身的崛起有充分的认识。然而,仅仅百年之后,美国人就忘记了自己的经验。美国基于一种主观的意向所确定的战略行动最终将让自己感到无所适从。这是一种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的消极手法。可是,美国政府的某些决策者却仅仅凭印象认为有遏制中国的可能性,未免显得太草率了。
和美国的崛起一样,某些历史进程的发生是客观规律造就的。笔者不敢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中的作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些重大历史进程的强行阻挡是一种螳臂当车的行为,是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虽然德国失败了,但试图遏制德国的英国同样也衰落了。且不论谁的战略对了谁又错了,总之德国终究还是取得其在战争中没有能够取得的东西了。大英帝国,却从高高的王座上跌落。美国,对这一段历史应该去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
美国的最大地缘政治优势就在于其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岛国,比日本更为纯正的岛国。日本不得不面对与中国必然的地缘政治冲突,英国也有欧陆强国牵制,美国却不存在这样一种牵制。美国的力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就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待价而估,从而期望获得最大利益。即便是二战对美国发动偷袭的日本也没有指望战胜美国,只是期望迫使美国和谈。美国通过巩固美洲利益集团,就可以和世界上已经存在过的大国以及大国集团较量。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强国有如此优越的地缘政治位置。在可预见的未来,美洲地区唯一可以在国家规模上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就是巴西。可是巴西的整体实力与美国的差距之大至少暂时还不用考虑这种威胁。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从本质上威胁到美国的最核心利益。
在与苏联的冷战期间,美国能够压倒整个欧洲地区的北约盟国并不只是力量差异造成的。美国具有更大的利益纵深,以至于他相对于欧洲地区的北约盟国而言是进可攻退可守。防卫苏联对于欧洲地区的北约盟国而言就是国家生存的基础,对美国来说,却仅仅相当于重大利益。美国完全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退会欧洲地区等待事态的变化。欧洲地区的北约国家不得不向美国进行大量的妥协,以利益诱惑美国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欧洲方向。
远离风暴中心是美国实力体系的一个强点。对比美国,其他主要实力体在这个方面都处于巨大劣势之下。美国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笔者并不清楚。可是笔者很清楚的是,美国在试图遏制一个暂时并不强大的中国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对于自身系统强点的保护。其直接将力量部署在中国战略方向就等于将自己的拳头打了出去。为了维持这种战略态势得以延续,美国还将不得不在拳头上消耗掉更多的力量。进去容易出去难,以后为了让战略线不崩溃,美国想退出也只能循序渐进。对于其他方向的形势变化,美国的掌控和反应能力都会大大下降。美国对于世界多极化的阻碍显得过于主观化了,以至于对于世界实力流的走势有所懈怠。
在这个战略机遇期中,实际上也是考验美国的时候。他本来应该巩固自己的后院同时进行新一轮战略布局,为新一个历史时期的警察任务做好准备。可是美国却在从东欧到西亚再到中亚的这条战略线上进行全面的扩张,以至于让整个世界都意识到了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霸权,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霸权力量。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世界多极化理论的确认。各主要大国都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一影响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大西洋联盟的裂痕日益扩大。
假使美国能忍,能退,能等,美国的这种力量优势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趋狼吞虎才是美国所最应该扮演的角色。美国不是觉得中国威胁最大吗?那他就更不应该直接以自身的力量来和中国消耗了。或许日本会被牺牲掉,但至少中俄联盟不会这般出现。中国的利益集团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可是在与美国的共同矛盾之下,中俄却可以在中亚这个关键的战略位置实现合作,共同排挤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
中国有13亿人口,可中国也有日本、印度、俄罗斯这样的邻国。美国人不自信了。他玩垮了一个人口规模与自己相似苏联,却没有自信能够在长期的国际竞争中遏制中国的影响力。这才选择了一种在他看起来有可能速胜的方案。如果仅仅人口就能够决定国家地位,那么也轮不到英国来敲开中国的国门,更轮不到美国在世界耀武扬威。
试问,如果没有美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存在。那么中国和印度,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会有怎样的转变?各个国家都看到了,美国对于他最接近的挑战者是采取全面封杀的态度,因此各个主要势力并不热心于这个位置。可是如果美国收敛一些呢?是否那些有野心的恶狼们会做出不一样的判断。美国把自己与世界各主要势力之间的矛盾上升为其获得利益的主要矛盾之后,中国承担这种压力他们也乐意,当然不希望中国再来找自己。中国和美国互相牵制,才给了他们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美国不应该恐惧世界多极化,极多也有利于美国发挥其地缘政治优势。因为极越多意味着平衡越稳固。这也意味着美国的力量加入可以给已形成的平衡以更为微妙的影响。通过海洋,美国可以分而制之。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给大英帝国带来了多少年的优势地位。当英国“被迫”放弃这一政策之后不久,大英帝国就失去了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大英帝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统一的德国想在欧陆获得更大的优势地位就不得不削弱英国的海权,否则法国和俄国都将以英国态度的不确定性而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没有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未必两大集团会形成当时的那种格局。
英国人是因为德国挑战其海权优势而不得不直接加入竞争。事实证明,德国的战略是错误的。英国人是在德国错误战略之下的受害者。可是,中国还没有这种战略性错误出现的时候,美国就已经主动来遏制中国了。这只能说明,美国的战略根本就是错误的。他没有把中美之间的竞争代入到世界范围来看待。这对于一个意图长久延续自身强盛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
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美国也一样。美国的国家目标应该是尽力延长自身的强盛,并通过实力积累,让自己能够在坠入低谷之后更快速地爬出来。延长繁荣期而不是拔苗助长地拔高繁荣程度才是最有意义的。世界的利益终究是有限的,美国的消化速度更有限。透支自身的力量所要付出的代价是结构性的损伤,获得的额外利益则是相当有限的。正如苏联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他的继续扩张就不再加强反而削弱自身的实力一样。物极必反。相信美国采取均势政策会让他的霸权延续更长的时间。反而是美国独霸目的下对中国的遏制将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到来。如果美国能早日醒悟,还有退招。一旦其它区域的局势恶化到不能不退的时候,丢的恐怕就未必仅仅是独霸地位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奥地利外交官说过,中国需要和美国碰撞,碰撞只会让他强壮地更快。当年笔者一方面感觉这是世界承认了中国的力量,另外一方面也觉得这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可是今天,笔者对这一表态有不同的解读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直接遏制中国的美国如果不及早抽身很可能出现战略线的崩溃。等于说,中国是利用了各国共同的利益突破了美国对于中国的遏制。这就比之中国单独突破美国与其他主要势力的联盟来得简单得多。均势政治的大师级人物亨利.基辛格博士就对美国现行的放弃均势战略的做法十分不满。然而,布什仍然希望为“丰功伟绩”奠定基础,完成他宿命般的“历史使命”。
多极化趋势本不可阻挡,美国执意行此不可行之事,也仅是徒劳地推动多极化时代的早日到来。错误目的指引下不可能产生正确的手段。中国人同样也面临着崛起时代确立务实目标的问题。或许最终达到理想中的辉煌需要几个世代的努力。在坚定国家崛起信念的同时,不断自我审视才能在复兴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全文完) ▲
(09) ★ 中共六中全会决策内幕 终于要告别单纯GDP主义 ★
http://www.kaiyuan.de/article.php/2010623.html
11.11.2006: 亚洲周刊王健民/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告别单纯GDP主义,重视社会正义,《光明日报》长文透露中共高层经过两年缜密研究的决策过程,纠正二十年来只重经济发展的偏差。
中共终于要告别单纯GDP主义,开始了以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为核心的「社会建设」阶段,中国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拐点。这是月前结束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披露的最重要信息。日前,中共官方最重要的理论报章《光明日报》,更以头版重要版位和第四版近乎全版的篇幅,透露了有关决策出台的时代背景、政策基础、理论依据、以及酝酿过程和有关可行性研究等。
《光明日报》十月三十一日发表的这篇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点题到破题》的长篇理论文章,透露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评价这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类似于二十五年前决定中国改革开放命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暗示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指出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以研究「社会建设为主题的中央全会」,而六中全会决定则是中共执政以来第一个关于「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似乎是巧合,就在显然具官方背景的长篇理论文章,对中共「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进行理论解读的同时,离北京不远的山东省好像也要以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正义」的回归添加正面的注脚。十月三十日,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盲人维权工作者陈光诚案,开始出现峰回路转的局面。这一天,山东临沂市中级法院支持陈光诚的上诉请求,判决撤销沂南县法院先前对陈光诚的有罪判决,认定沂南县法院审判程序违法,发回重审。
双目失明的陈光诚曾为残疾人维护权益,对地方社会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一度是临沂地方的楷模青年。但他却因仗义揭露地方政府暴力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违法行为,被地方当局长期迫害软禁在家,多年来失去了自由,身心受到摧残。今年初,地方当局以莫须有的「故意毁坏财物」和「聚众扰乱交通」罪名将他拘捕,并在其律师被当地警方刻意阻碍出庭、官方指定律师被其本人拒绝的情况下,强行开庭审判,以「聚众扰乱交通罪」判有期徒刑四年,「故意毁坏财物罪」判有期徒刑七个月,一并执行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
◆陈光诚上诉意义深远
陈光诚上诉后,临沂中级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沂南县法院在陈光诚律师不能到庭的情况下,法院为其指定律师又被陈拒绝,应该同意陈光诚的请求并延期审理,因此法院的行为限制了陈光诚的辩护权利,可能违反公正审判。目前,沂南县法院尚未确定陈光诚案重新开庭日期,但陈光诚和律师李劲松似乎看到在中共要重建社会正义的大气候下,中国司法正义的一线曙光。
李劲松表示,从一审法院的判决过程,很明显看到法院受到有关官员的干预,十月下旬还有官员跑到关押陈光诚的看守所,要求看守人员不要对陈光诚那么客气,但被看守所拒绝。有沂南警官私下对陈光诚表示同情。李劲松表示,办案过程让他看到,正义的力量还是占了上风,包括这次临沂中院的判决,让他感觉到「正义的力量终于出手,这种力量的权力背景,一定高于那些迫害陈光诚的土皇帝」。
◆学国外社会建设经验
李劲松在与临沂中院法官交流时告诉他们,要重视这个案子的重要性,要对国家民主和法制负责,要对中央政府的形象负责,连贵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的陈良宇都不能一手遮天,临沂的官员更不可能。李劲松表示,陈光诚请他代发一个消息,「要感谢温总理,感谢胡总书记,感谢中共体制内的正义力量,也感谢全世界五万多向他发贺卡、关心他的朋友」。李劲松认为,希望陈光诚案的曙光是中共六中全会提出的「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崭新开始。
实际上,如果把陈光诚案当作中国社会正义的重要指标,是中共「社会建设」巨大工程的小小注脚,那么,《光明日报》这篇理论文章就是一颗重要的信号弹。文章告诉海内外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在经过多年的酝酿之后,中共终于把社会正义和社会建设问题正式摆上议事日程,成了今后十五年的「重大战略任务」。
北京威人士认为,《光明日报》的文章还透露了中共在国家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转变」是从二零零四年年底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始「点题」,经历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在今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破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举动。
就在零四年底「点题」之后不久,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即在零五年二月十九日举办的省部级主要官员「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在同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央政治局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社会建设要注意研究和借监中国历史上和国外关于社会建设问题的积极成果。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认为,中共提出的「社会建设」的战略决策,是在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长期努力」,在拥有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之后提出的。因此,在「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其目标,就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而提出这个战略决定,则是基于两个基本的判断:国内是「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对外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出现的同国际社会的「深度依存期」与「摩擦高发期」并存。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这样的阶段性特徵概括为「两个前所未有」。尤其在国内方面,更面临着「五个新变化」,即社会领域出现新矛盾;经济增长面临新制约;社会心理出现新变化;改革攻坚出现新特点;和平发展面临新环境。
这五个新变化,最值得关注的,是社会领域出现新矛盾和社会心理出现新变化。当局发现,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尤其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各种形式的矛盾大量出现。与此同时,中国老百姓「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对加强民主法制的要求和变革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十分迫切,对保护产权和各项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而「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更成为引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宋平对小康不同定义
实际上,中国社会建设和稳定问题,早就引起中共前高层领导人的注意,他们担心在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老百姓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考虑,社会矛盾将激化,威胁中共政权的稳定。前中共政治局常委宋平很多年前就对当局提出的「小康社会」颇有看法,他认为,人均收入八百美元不叫小康,「我对小康的定义是:孩子上得起学,病了看得起病,老了有所养,没有后顾之忧。如果有了这三条,人均收入只有一百美元也是小康,没有这三条,人均收入达到一万美元也不叫小康」。
显然,宋平对「小康」不同定义的背后,则是他对中国社会稳定的担忧,担心因此威胁中共的执政基础,更将因此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中共今天要告别单纯GDP主义,就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中国经济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这一决策展现了胡锦涛的战略意图。▲
(10) ★ 中国七大军区的陆军实力排序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5752&PHPSESSID=a7cf68b32d40e8b45c76f5c4f7677e93
悠悠网 www.topyl.com 2006-11-07
排序/军区名称/下辖集团军/实 力 简 评
★ 1 北京军区
38军、27军、65军
综合实力在七大军区中居首位。38军、27军为A类部队,其中38军是重装集团军,是全军第一王牌主力。
★ 2 沈阳军区
39军、40军、16军
装备较好,作战威猛。39军为A类部队,是重装集团军,实力与38军难分伯仲。
★ 3 济南军区
54军、20军、26军
军委战略总预备队。54军为A类部队,是重装集团军,实力不弱于38军、39军。
★ 4 南京军区
1军、12军、31军
近几年整体实力大幅提升。1军为A类部队,南京军区的部队多为轻型部队。
★ 5 兰州军区
21军、47军
作风硬朗。21军为A类部队,副大军区级的新疆军区(拥有3个独立师)由其统辖。
★ 6 成都军区
13军、14军
实力强悍。13军为A类部队,擅长山地作战,14军擅长丛林作战。
★ 7 广州军区
41军、42军
综合实力在七大军区中居末位。(据2006年10月初《今日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