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国防部长称:俄军有能力在三条战线同时开战 ★

今 日 看 点 : 2006-11-23
(01) ★ 中央欲破除地方保护/重要行政部门退出地方政府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2829&fpage=6
(02) ★ 两年多来胡锦涛的四件政治杰作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3015
(03) ★ 揭开毛泽东当年“抗美援越”的真实意图 ★
http://www.milchina.com/2006/11-20/183014.html
(04) ★ 中国每年因腐败损失至少数千亿 ★
http://news.phoenixtv.com/mainland/200611/1121_17_36217.shtml
(05) ★ 完善税收法制,建立健全税收法律体系 ★
http://news.phoenixtv.com/mainland/200611/1121_17_36217_2.shtml
(06) ★ 俄国防部长称:俄军有能力在三条战线同时开战 ★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11/21/content_1582127.htm
(07) ★ 共同利益:布什一句话折射中国身份微妙变化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3565
(08) ★ 毛 泽 东 与 邓 小 平 的 恩 恩 怨 怨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7135&PHPSESSID=8f775adcc85b109cb57ad19720f7ac47
(09) ★ 印 度 心 中 的 中 印 全 面 战 争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3074
(10) ★ 赖斯警告中国:恶意军事地区扩大化严重危害美中关系 ★
http://81jq.com/dispbbs.asp?boardid=7&id=41357


(01) ★ 中央欲破除地方保护/重要行政部门退出地方政府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2829&fpage=6
通过垂直管理,将“人、财、物”的控制权由地方上收到国家,摆脱地方的干预,是近年来政府职能调整的一个趋势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
  时至今日,在我国政府现行的管理体制中,从较早的海关、税务、工商,再到质量监督、国土等一些重要的行政部门,都已经从地方政府序列退出,改为中央或省以下垂直管理。而一直被呼吁“垂直”的对象,至少还包括审计、环保等部门。
  观察近10年来政府垂直管理加强的趋势,从短期看,这是中央解决部门管理与地方管理尖锐矛盾、确保政令畅通的制度调整。从长期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20年不断下放权力于地方后,为达到国家法规统一性目标,平衡央地职权的一种战略手段。
  通行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垂直管理”模式有利有弊,只有将其置于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将其得失判断准确。
◆试图以垂直管理破除地方保护
  垂直管理最直接的目标,是力求破除地方保护,维护中央政令畅通。
  据《瞭望》新闻周刊了解,近10年来,相对于“块块”管理,“条条”管理即“垂直管理”有加强的趋势。除了早就垂直管理的海关,近年来先后“垂直”的还有国税、地税、工商、质监、土地等多个行政部门。一直被呼吁“垂直”的对象,至少还包括审计、环保等部门。
  已经实行垂直管理或者正在积极寻求垂直管理的行政部门,其主要目的都在于强调通过保持人事、财务的独立,使其下级部门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加强部门执法监管的权威性、统一性。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是实行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双重领导”,也就是主管部门负责工作业务的“事权”,而地方政府管“人、财、物”。
  “双重领导”体制下,地方政府存在以“人、财、物”权影响职能部门“事权”的操作空间,容易损害国家政策的权威性、统一性。
  以环保领域为例。今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许多地方环保局长的“乌纱帽”攥在地方领导手中,一些领导用“挪位置”、“摘帽子”等手段,直接干扰环境执法,环保局长“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
  《瞭望》新闻周刊调查发现,在一些市、县,有的地方领导甚至直接告诉环保局长,我不管这个项目有没有污染,要么你就批准,要么就下台,我换个人来批。
  摆脱如此窘境的制度调整,就是寻求“垂直管理”,集权于上。今年国家环保总局组建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5个环境保护督察中心和上海、广东、四川、北方、东北、西北6个与核辐射安全监督站共11个地方派出执法监督机构,直接由国家环保部门垂直管理,就是一种折中的方案,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派出垂直管理的执法监督机构,减少地方对环保执法的干扰。
  在此前相关职能部门的“垂直管理”调整中,其目标也直接针对地方政府干扰。2004年3月,国务院实行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其内容被概括为“撤并、升格、垂直管理”,除各类调查队合并,提高新调查队的级别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实行垂直管理,“各级调查队成为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的各项调查任务,向国家统计局独立上报调查结果。”
  改革的背景是,一些地方领导屡屡干预统计调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统计数字失真严重。据了解,2000年~2004年5年间,全国各省区市核算的GDP汇总数,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GDP总量分别高出8.7%、9.7%、11.7%、15.6%和19.5%,政绩造假相当严重,统计造假呈愈演愈烈之势。
  就在同一年,国家对省以下土地实行垂直管理,主要是将省以下的土地审批权限、国土部门的人事权限统一集中到省级国土部门。
  这一举动的背后,是土地已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最大的资源之一,因此存在于土地管理中的“地方保护”也更严重。此前,我国实行的是5级(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省土地厅、市土地局、县土地局)土地管理制度,集土地规划、审批、出让金收取等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政府,往往自行其事,置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的政令于不顾。如国家决定自2002年下半年起,经营性土地全部实行“招拍挂”,但2003年实行“招拍挂”的比例仅有35%,而同年全国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却较上年增加了约50%。
  回溯近些年来政府“垂直管理”的过程,也是一步步摆脱地方保护、干扰,维护中央政策权威的过程:
  ——1998年,国家决定对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行垂直管理。时任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的甘国屏说,省以下垂直管理,可以减少执法中的地方干扰,独立行使职能。
  ——1999年,国家决定在全国省以下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行垂直管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指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属地化管理体制难以保证独立、统一、严格、公正执法。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有利于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执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强化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
  多个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其实质也包含中央向地方收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于安认为,垂直管理的好处在于:
  ▲其一,有效避免了地方政府的干扰,保证“上传下达、政令畅通”。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令的执行情况并不统一。有的是由于行政能力不足、资源不够等原因达不到要求;有的是从本地区利益出发,有意在执行中央政令时偷工减料。以质量监督系统未垂直管理前为例,一些地区降低本地区的标准,以此吸引资金向本地区流动,加强本地区的竞争力。
  在这种现状下,要求中央的监督达到市、县,甚至乡、镇一级政府是不现实的。因此,通过加强省一级的职权,弱化县市一级的职权,有利于保证政令畅通。
  ▲其二,有利于资源配置。人员的调动、资金的配备、设施的增加等,都可以在省这个大的范围内统筹安排。 ▲
(02) ★ 两年多来胡锦涛的四件政治杰作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3015
  胡总书记执政时间如果从他接任中共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开始是两年多,从接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开始是一年多。至今年初接任国家军委主席起,起胡锦涛可以说是全面接掌了中国的大权。他执政的这两年多来,中国在国际政治、国际经贸和台湾问题方面出现一系列非常有趣的事。说是趣事也可以,说是胡主席的政治杰作也未尝不可。只是这些事一直为云雾所笼罩,其内幕不为外界所了解。但我觉得这是胡主席执政以来取得的令中国人非常高兴的成绩。
 ◆一、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自从联合国改革尤其是安理会改革提上联合国议事日程以后,日本以其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和对联合国会费贡献第二为条件,争取进入新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行列。今年3月,美国新任国务卿赖斯穿梭般访问了亚洲六国,她在日本访问时明确表态支持日本加入联合国新的常任理事国。在这前后,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俄罗斯、英国、法国也先后表态支持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今年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公开表示:“如果亚洲新增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一个将是日本”。日本于去年9月与同样想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印度、巴西、德国等四国组成了所谓“四国联盟”,共同推动“入常”活动。
 
  今年以来,日本在这一非常有利的国际形势下,凭借其雄厚的财力,为争取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到处撒钱,广泛拉拢世界各国,大有志在必得之势。只有中国表示了:联合国“增常”应该在联合国成员国之间进行“充分协商”,不能设立时间限制的态度。中国一国之言,似有孤掌难鸣之状。这一形势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已成定局,这也让日本政界兴奋异常。中国国内相当一部分“学者”也无奈地表示: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已没有办法阻挡,中国政府要 “正视现实”。但这一形势却在中国国内激发了很大的民愤,全国绝大多民众出于日本否认二战罪行、否认南京大屠杀、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恶劣行径,坚决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要求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否决这一提案。中国政府好象被世界大形势和国内大民愤挤到了悬崖边上。
 
  但在这之后不久,有趣的事就出来了,首先是在联合国内以意大利等国为首的所谓“咖啡俱乐部”,一下子联合了115个国家。这些国家共同反对为联合国“增常” 设立时间限制,并要求“增常”一事必须在联合国成员国内达到意见上的“充分统一”。而且“四国联盟”中每一个国家均遭到“咖啡俱乐部”中某些国家的坚决反对。紧接着美、俄两国也一反过去的态度,表示不同意为联合国“增常”的表决设立时间限制,认为要在联合国成员国内充分协商一致。
 
  “四国联盟”“入常”一事在联合国内遭到如此强烈和普遍的反对,这是日本人万万没有料到的。反对如此强烈,“协商一致”的局面就根本无法达到。这一形势的大逆转使日本的“申常”美梦肯定泡了汤。这不谛为情绪处在十分亢进的日本人头上大大地浇了一飘冰水。这事怎么就在对日本人十分有利的情况下一下子来了个大翻盘呢?为了挽回影响,日本首相小泉在已经表示了“没有时间”参加今年5月分俄罗斯纪念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后,重新表示要认真地参加这次庆典。并在随后不久在印尼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就日本在二战的罪行向亚洲国家公开道歉。日本政府还多次表示,希望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非会议上同意“接见”小泉首相。即使这样,日本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事也好象并没有出现转机,中国政府表态:日本人必须“言行一致”。原来大力支持日本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改变态度,他说“日本要想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必须首先得到亚洲国家的同意”。中国政府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无法得知,但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却是可以肯定的。我觉得这事真的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我好久没这样爽快过了。
 ◆二、台湾国亲两党主席争相访问大陆,两岸僵局迅速打开。
  自去年民进党再次赢得台湾大选以后,台湾岛内政治形势急转直下,台独势力十分猖獗,国亲两党合并之事没有下文,而且亲民党和民进党举行了所谓“扁宋会”,达成了“十二条共识”,主张统一的国民党大有被挤出台湾政坛的趋势。就在大陆在今年“两会”期间毅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之后不久的三月分,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先生突然访问大陆,在此期间,中共中央以总书记胡锦涛的名义,公开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在台湾民进党政权的强大压力下,连战先生毅然前往大陆访问。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连战先生这一访问迅速扭转了台湾的政治形势,台湾民众支持连战访问大陆,欢迎两岸和解并加强沟通和交流的比例一直稳居绝对多数。而且国民党在岛内的民调指标一路上升,并首次超过了民进党。陈水扁的民进党当局手忙脚乱,先是扬言要对连战以法律治罪,但不久又对连战的访问表示“祝福”。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于连战返回后不久迅速访问了大陆。而且国亲两党均认为:访问是否取得成果要以是否能见到胡总书记为最主要的标志。可见胡总书记的地位在台湾政界是如何的高。
 
  到今天为止,国亲两党的访问均已圆满结束,两岸民众反映出奇出好,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内部乱作一团,台湾岛内媒体评论,民进党的民众支持率大有“崩盘”之势。虽然台湾执政的民进党肯定并不乐意见到台海两岸出现和解和沟通现象,但台湾岛内民意的潮流已经把民进党推到了非与大陆接触一可的地步。在台湾国亲两党领导人相继访问大陆后,陈水扁气急败坏,骂遍了台湾政界的所有人,连美国人也骂了。但在谈到胡总书记时,这位不拘小节的台湾政界第一人反而心平静气地说了一句话:“胡锦涛很历害!”
 
  台海两岸形势出现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是整个大陆和台湾民众都没有想到的,起码我没有想到。而且在台海两岸如此对立的情况下,谁会这么准确地看到了台湾民众内心深处的思想动态?同时看到了国民党内心深处同意与大陆联手制台的政治动机?又有谁会有如此高超的政治手挽把国共两党一下子联系起来?这就是这件事最耐人寻味之处。
◆三、朝鲜问题
  在最近一年来朝鲜重返“六方会谈”一事闹得不可开交。大家知道,“六方会谈”是在胡锦涛主席接任后开创的解决朝鲜问题的新思路,这一思路既满足了朝鲜方面重返国际社会和打开国际制裁僵局的愿望,也为解决朝鲜问题铺下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在前三次“六方会谈”中,美国本着无视朝鲜利益的霸权思想,对朝鲜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朝鲜方面在会谈中也缺乏灵活性,态度十分僵硬,自已暴露有核武器,一味以核手段威协美国。致使第四次“六方会谈”至今无法顺利召开。但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态度也非常明确,这就是朝鲜的利益必须得到保护,朝鲜国家必须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合法生存空间。
 
  为了打破六方会谈的僵局,今年2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王家瑞访问朝鲜,并为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带去了胡主席的“口信”,金正日为这条“口信”亲自接见了王家瑞部长。紧接着朝鲜方面宣布可以有条件地重返“六方会谈”。今年3月美国新任国务卿赖斯访问中国,也就朝鲜重返“六方会谈”之事与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搓商。4月以来,美国方面出人意料地软化了其对朝鲜的立场,先是表态不反对在“六方会谈”时与朝鲜方面进行单独对话。最近又连续放话:朝鲜方面如愿意重返六方会谈,美国方面将地同意达成朝鲜方面提出的就朝鲜消除核武器并提供能源和经济援助的“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协议;还说如果美国方面在第三次“六方会谈”中对朝鲜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过高条件,朝鲜方面可以在第四次“六方会谈”中重新提出自己的新方案。这就是说只要朝鲜愿意重返六方会谈,美国政府准备对朝鲜作出重大让步。
 
  自小布什接任美国总统以来的六年中,美国人四处动武,打阿富汗,打伊拉克,美国重未考虑其他国家的意见。但在朝鲜问题上小布什似乎产生了顾虑,朝鲜虽然被美国划为邪恶轴心国,但他对朝鲜一直未敢轻举妄动,中国提出的解决朝鲜问题“六方会谈”的思路,美国人也老老实实地来参加了。现在美国又在态度强硬的朝鲜面前,多次服软,这难道不是中国、或者说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处理国际政治问题方面的艺术手段带来的结果?就是说朝鲜“六方会谈”也许在不久就会重启,朝鲜问题也许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局。
 ◆四、中俄石油管道问题
  中俄石油管道问题本来并不存在问题,中俄两国已经于2001年就这一管道的建设和石油资源的勘探达成了协议。但日本这种无耻小人,竟然明目张胆地斜插一扛,宣布如果俄罗斯将这条石油管道的终点由中国境内的大庆改在俄国远东港口纳霍得卡,日本政府将给予75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穷极了的俄罗斯置中俄两国之间的商业信誉于不顾,见钱眼开,接受了日本人的方案。对于这一结局,中国好象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因为日本人有钱,管道终点选在纳霍得卡确有其优点。迫于对石油的强烈需求,中国只有求着俄罗斯在修建这条管道之时,考虑再建一条通向大庆的支线。
 
  但“安纳线”方案热闹了一阵后,俄国人发现日本人总是不情愿把承诺的75亿美元爽快地拿出来,时间拖到去年上半年,俄国人又重新提出了一个“泰纳线”的方案,就是把这条管道的起点从俄罗斯贝加尔湖边的安加尔斯克改在了西北400公里处的泰舍特,俄国人好象有了新的想法。去年底,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可为俄罗斯的 “泰纳线”的建设和石油资源的勘探投入13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日本人75亿美元的数字。俄国人又动了心,俄国家石油公司在今年初宣布,与日本合作的“泰纳线”石油管道工程将推迟开工。
 
  俄国人这样脚踩两只船的折腾了两年多,中日两国承诺的美元一分也没到位,时间却耗出去了,俄国经济的最主要支撑DD石油工业受到了拖延。俄国人终于受不了了,也似乎明白了什么,今年4月26日俄能源部长维克多・赫里斯坚科终于发布政府令,即《关于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的管道体系建设步骤的命令》宣布:计划中的泰舍特到远东港口纳霍得卡的石油管道工程将不考虑日本的资金,全部资金由俄国家石油公司自己筹集,并说已经筹到了80亿美元。还同时宣布,这条石油管??石油运输公司总裁魏因施托克今年4月11日在伦敦表示:“日本提供的贷款现在对该公司而言无足轻重”。
 
  事情转了两年多,好象又转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来了。如果俄国人这回说话算数的话,日本人真地没得到任何好处。吃亏是的俄国人,因为时间对于非常缺钱,但又想尽快振兴国家的俄罗斯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不能否认日本人提出的安纳线确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日本人插这一扛也确实动了不少脑筋,十分缺钱的俄国人投靠日本人就是看重了他的钱,但为什么最终俄国人没有采纳日本人的建议,也没有用日本人的钱?现在什么事也没做,俄国人一下子又有钱了?我不知道中国政府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起了什么作用,但可以肯定,俄国人重新回到了考虑中国利益的思路上来,中国政府肯定在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觉得这就是艺术,这就是手腕。这就是一个成熟的、有战略眼光的大国政府应有的韬略。当然这件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最终结果。最终结果会怎样?我们试目以待。▲
(03) ★ 揭开毛泽东当年“抗美援越”的真实意图 ★
http://www.milchina.com/2006/11-20/183014.html
WWW.MILCHINA.COM 2006-11-20:我们来设想一下中国在越战前所处的恶劣的外在环境。那是冷战时期,是两极世界,是两霸横行霸道的的时代,是国际矛盾极其尖锐的岁月,是中国夹在两霸的夹缝讨生活的屈辱时代,是对中国充满敌意的时代。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和舵手,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为了国境四周安宁,为了创造促进发展经济的和平大环境,毛泽东朝思暮想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突破美苏的围堵,突破两霸的包围,彻底打破这种不利于新中国生存发展的国际旧秩序、旧格局。否则,连国家的生存和安全都没有保障,还奢谈什么经济建设!
 
  但是,如何突破美苏两霸的包围圈呢?突破点在哪?选定了之后,如何突破?都需要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智慧、非凡的胆识和魄力。
◆选定越南为突破点
  越南和印支是冷战时期六十年代两大阵营矛盾冲突的焦点,毛 泽东选择这个突破点是形势使然。但要在越南打开这个缺口,意味著必然要再次同美国兵戎相见。中国当时又正同苏联进行激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之争,也是水火不容。这就意味著可能同时同美苏翻脸,意味著中国可能两面作战,这可是兵家的大忌。
  “抗美援朝”时,有苏联作战略后盾,现在美苏一齐反,以一敌二,中国有这个实力吗?有必胜的信心和把握吗?
    
  许多毛的老同志、老战友认为,这是拿党国的命运作一场胜负难测的豪赌。所以,对此深表疑虑不安。有文说毛晚年“左倾”,“骄傲起来”,“专断”,“不谨慎”等,都是这种情绪的反映。
    
  所以毛晚年面临了两难困境:不突破两霸的围堵,中国将无法生存发展,但要同两霸摊牌,兵戎相见,中国又没有这么大的有形实力。怎么办,何去何从?但毛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还是无法说服党内的务实派,他们认为,美苏不是封锁围堵我们吗,正好我们借此关起门来,渐进地、有秩序地发展经济科技,充实国力,以备将来有一天同两霸摊牌。毛认为这不实际,两霸 不会让你关起门来搞建设,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在两霸的围堵封锁之下,你没有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经验,如何能搞经济建设?那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但这些人中不少是老同志、老战友、学术界和文艺界的权威、社会的名流啊!都是一些正人君子啊!
    
  对毛来说,进退都是充满危机,他的革命生涯从来都是包围在危机之中,但都没有像这次这么复杂、这么令他呕心沥血,这么险象环生。进,虽危险,但可能打出一条血路;退,虽暂时自保,终将无法避免一战。毛的一生,作过了无数次的政治和军事赌博,对他来说,再作一次冒险的决策不难,难在必须作最坏的打算,作全面的准备,才能“不打则已,一打必胜”,一打就要打出长期的和平。但作这样的打算,作这样的准备,就无法不影响到全国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这可是会搞得全国大乱、天下大乱啊!
    
  具体而言,同时反美、反苏,涉及到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内政、外交问题,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军事上的战略、战术和策略问题,党内的团结问题等等。这对毛 泽东来说,的确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首先,从理论上要打破两极世界的格局。实际上,毛在六十年代初,就已意识到来自南疆的美国的威胁,暗下决心同美国一搏。所以毛在六十年代初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
    
  ▲其次是,反美帝可以从马列理论里找到根据,可以得到党内同志和世界各国的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意和支持。但要反苏,反“社帝”,人家要问你为什么要去反一个列宁所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不能不在马列理论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也就是说,你要比苏联更革命,更红,更左,这样才能在理论思想上同苏联划清界线,才能同它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毛提出了不断革命论,而且是文化思想领域的革命,这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产生的理论上的原因。不断革命论,是一箭三雕,既可反美,也可反苏,还可封国内政敌之口,起到统一思想,统一步伐,集中意志的作用;此外,在世界范围内,可以争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的支持,还可以赢得欧美广大进步人士和知识界的同情和支持。
  但是,军事上中国如何南北两面作战,而且还要准备应付可能爆发的核子战争?毛巧妙地运用美苏之间的矛盾,在战略上,以霸制霸,用苏联牵制美国,中国同苏联所争的是真假马列主义信徒,不是搞资本主义,所以苏联不敢因此而联合美国对付中国;不但如此,苏联为了表示它才是正统马列主义者,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不得不率领社会主义国家援助越南对抗美国。毛同时反过来用美国牵制苏联,因为美国的谋略家一直梦想分裂共产主义阵容,以中制苏,缓解苏联对西方的压力,所以反对苏联摧毁中国的核子基地。
  对于越战本身,美国讲明了是为了维护民主自由,必须遏制中国共产主义对东南亚的扩张,一旦失掉越南,将引起骨牌效应,波及其他东南亚各国。对中国而言,越南是中国的南大门,攸关国家的安全,岂能置于美国势力范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中国为了保障东北国防安全,抗美援朝,基于同一考虑,不惜以任何代价,抗美援越,直到取得全面胜利为止。
  但是鉴于朝鲜战争血的教训,中国直接参战,牺牲太大,而且会冒同美国直接开战的危险,所以毛泽东采取了一九五四年“抗法援越”的奠边府模式,间接参战。实际上是一种隐蔽战争,或代理战争,也即让北越出面同美国正面作战,中国在背后全力提供战略、战术、人员和物资的支持。当然,如果美军敢于跨越十七度线,深入北越,则将改?“抗美援朝”模式,派遣志愿军直接参战。结果,自始至终,美军地面部队一直未敢越雷池一步,中国的战略威慑,保证了北越的安全。
  但以北越的贫穷落后,加上二十多年的抗法救国战争使国民经经济残破不堪,可以想像,没有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后 勤、人员等方面的全力支持,北越的“抗美救国战争”很难长期支持下去,更谈不上胜利了。就是再有十个武元甲也抵挡不了美国的五十四万如虎似狼的现代化地面武装部队的疯狂进攻和空中的狂轰滥炸。
  必须强调,毛对“抗美援越战争”的最实质性的贡献是他的人民战争思想,当然包括他的飘忽机动、变化莫测的游击战术。这是他经过数十年革命烈火千锤百炼的绝招,他用它打败了蒋介石,现在他又传授给越南人,用来对付美霸。但越战期间,他的人民战争思想有所发展,从中国国内运用到世界范围,不仅在中国、越南形成人民战争的海洋,还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海洋,也即反战怒潮,席卷欧美各国。毛的人民战争这一招理论上并没有什么深奥难解之处,但看似平淡无奇,被他运用起来,却威力无穷,挡者披靡,使得美国的现代化武器毫无用武之力。尼克松总统领教了毛人民战争的厉害,最后不得不承认失败,下令从越南撤军,从越南和印支的泥沼中拔出泥足。
◆中国的丰硕战果
  但是,进来容易,出去难。美国不但要其数百万大军(武装部队加后 勤部队)安全地撤出,还要体面地撤出,真是谈何容易。尼克松想到了中国,中国或许可以帮他这个忙。政治是很现实的,如果尼克松不知道是中国而不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背后鼎力支持北越反美,老谋深算的尼克松怎么会屈尊就驾,不远万里跑到北京,而非河内或莫斯科,去向毛求教、求救?当然,毛帮助美国在越南拔出泥足,不是没有代价的,而且要的价钱非常高。第一、承认中国政治大国的地位;第二、解除对中国的封锁围堵;第三、撤销美台防卫条约,把美军撤出台湾;第四、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会籍;第五、共同防苏制苏。
  这些都在毛尼、周基的会谈和《上海公报》中得到了体现和谅解。这些可是一个战争的胜利者才能获得的丰硕战果啊!
  这不仅涉及到东亚的格局,更涉及到世界的格局;从此,越战后的世界,不再是二分天下,而是三分天下,国际政治由两极变为三极,中国由此转危为安,脱出两霸围堵的困境,毛 泽东赢得了豪赌,为中国杀出了一条血路。
  毛周 不仅同尼基谈到台湾和越南问题,更谈到东亚和世界的格局,如果不是中国在越战中起著不容漠视的关键作用,中国有资格来谈这样的大问题吗?美国人是崇拜实力的,如果你没有把它打得口服心服了,尼克松会同你商谈如何安排国际格局这样的大问题吗?而且,继尼克松访问中国之后,英、法、德、日等大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几十个二、三流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要争相前往北京,朝拜世界级的元老政治家――毛 泽东。毛由此从中国的伟人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伟人,从此毛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真是应了他在《沁园春》中所说的“数古今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词句。这可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伟大外交胜利啊!过去的旧中国一向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越战后却走上了国际舞台,发挥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的作用。
  由上可见,毛晚年发挥高超的政治智慧、非凡的的政治胆识和杰出的军事艺术,利用越战为突破口,打破美苏的围堵,为中国人打出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为千秋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并直接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提供了政治前提。▲
(04) ★ 中国每年因腐败损失至少数千亿 ★
http://news.phoenixtv.com/mainland/200611/1121_17_36217.shtml
2006年11月21日: 核心提示: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每年因腐败造成的损失至少有数千亿元,其中税收流失性腐败,是腐败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形式之一。税务部门发生的腐败与税务管理体制有一定的联系。如何从税务体制上防治腐败,是当务之急
税务部门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税务管理体制的弊端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缺失。
◆税务机构设置不科学
我国现有的税务机构设置情况是世界上所独有的:在中央,国家税务总局是集管理国家税务与地方税务于一体。在地方,国税系统与地税系统机构是分设的。设在地方的国税部门,地方政府无权管,中央有权管,但却往往鞭长莫及。由于审计管辖权的划分,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不能对地方各级国税系统实行审计,而审计署和各地特派办由于力量有限也不能对地方同级国税机关实行有效的监督。这样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地方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收入来源、审计资料残缺不齐;二是留下了监督空档,容易滋长部门违纪和相互攀比,进而给地方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处理带来了难题。这种体制为少数腐败分子滥用职权提供了土壤。从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以来,国税系统腐败大案要案的频频出现就证明了这一问题。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因受贿814万元被判处死刑;江西省国税局原局长滕国荣受贿12万多元,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陕西省安康市国税局原局长李玉贵贪污受贿19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广西柳州市国税局原局长、党组书记杨立峰因贪污、挪用公款、玩忽职守、上千万元财产不能说明来源,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些案件往往涉案人多、面广、金额大,说明国税系统的贪污腐败问题不容忽视。
从地方税务机关的体制来看,由于地方党政对其进行直接领导,所以行政权力介入执法过程,容易影响税收执法行为的公平公正。其一是政府权力的介入,多以指令性计划、会议纪要、挂牌保护等形式出现;其二是政府官员权力的介入,多以官员个人的名义明示或暗示;其三是系统内部管理人员权力的介入,多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地方政府违规甚至违法干预,是实现依法治税面临的最大障碍。从我国查处的多起税收大案、要案来看,就有地方政府权力参与,国家公务人员与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共同犯罪的特点。
◆税法体系不健全
国家税收立法不健全,也给税务执法带来诸多问题。目前,由于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只有一部程序法和两部实体法,至今没有《税收基本法》,其他都是以法规或规章的形式发布,不仅法律级次低,而且部分法规政策经常变化,使税收执法始终处于一种动荡多变的状态,大大削弱了税收的执法力度。严格意义上的税法,是指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税收法律,包括《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等。而在实际税收征收工作中,所依据的往往是那些大量存在的具体解释。具体指导税收征管工作的规定不够严谨,给执法人员的“灵活”解析留下了较大余地,从而为其创造了腐败的机会——没有人比公职人员本人更熟悉其职责范围内存在的制度缺陷。纳税人为了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不惜采取请客送礼等不正当手段,而税务执法人员利用这些“制度缺陷”搞腐败几乎不需要承担什么“风险”。于是,大量的舞弊行为能够蒙混过关,同时亦助长了税务公务腐败之风。
由于我国至今还没有《税收基本法》,各级政府及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中的权力与义务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尤其是治税权力边界不清,超越权力和滥用权力的行为频频发生。税收决策没有明确的科学程序与权力制衡机制,使一些地方政府税收行为的“黑箱”操作成为可能。
◆税务稽查无独立性
税务稽查,就是专门负责对纳税人的申报纳税情况进行审查,从中发现纳税人申报和纳税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考核税款征收和管理的工作质量以及廉政、工作作风等情况。新的征管模式要求税务稽查实行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环节“四分离”。但目前由于税务稽查人员少(地方县局情况尤为突出),而工作范围又较大,从工作环节和人员上均分离不彻底,在实际运行中起不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作用,严格执法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以税谋私等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各种类型的税收监督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尚未理顺的情况。
管征权力集中、职责权限不明、监控不力、人事制度不健全等弊端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在税收管理的重要环节、重要部位,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减免缓缴税款审批、发票领购、定额核定、办理出口退税等,缺乏规范的管理和严格的监督。如按税收有关政策规定:对定期定额户如果经营收入所应纳税款超过其定额20%而企业没有申报的,就可以定为偷税。但如果选案部门不选,稽查部门未提出申请,就不能发现这个问题,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监督机制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从前者来看,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各项工作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权力行使的最终点和最高点监督制约不到位,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监督的机制。从后者来看,人大、检察、法院、财政、审计、公民和舆论监督等在一定程度上尚未到位。
有关税务部门腐败现象的存在,与制度执行层面的一些漏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税收计划考核体制的缺陷
目前,我国税务系统进行政绩、人事等考核时,引用税收计划是否足额、超额完成来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从而削弱了税收计划的真正作用。在现行税收计划的制定尚欠合理,执法监察不力的情况下,这一考核方法的采用,不仅导致税收大量流失和腐败的产生,还导致国家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职能的弱化。
从当年计划的制定方法看,我国目前税收计划采用的是基数法,而并非零基预算,即税收计划分配额=基数×系数+(-)特殊因素。基数为基期年1月~10月实际收入加11、12两月的预计数得出;系数只是粗略地考虑各地经济税源情况,再人为地划分为几个档次;其他特殊因素由于种种限制也难以考虑全面。每年国家税收是计划加增长的模式,每年向国家交纳税款,按照上年的计划加上一定的增长比例。税收计划的制定者是税务部门。一旦确定税收计划,就使计划成为下年度的征收任务,所以,税务部门在主观上必然希望计划任务越轻越好。反映到其在制定计划时,则是想方设法降低计划任务,以便于自身下年度任务的完成。
税收计划原本要体现对税收工作的指导性和参考性,而现在同时把它作为考核指标,税收计划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税务干部的年度考核、职务的升降和奖金的发放,所以税务部门在制定税收计划时慎之又慎,组织税收收入,入库尽量往后移,以降低预算基数。在与上级税收计划任务的分配上讨价还价,计划就低不就高。因此,税收计划的实现存在很大的回旋余地。尤其是实行分级财政体制后,市、县、乡三级对税收收入任务的逐级考核力度逐年加大,有的甚至以保稳定保平衡为由不惜层层加码。这就容易形成税源形势好,税务机关要适当控制当年税收增长的幅度,不想收,不严查,以便为下年组织收入打一个好的基础。一旦税源形势不好,税务机关就要接受各级政府的领导督查,千方百计组织收入,有时出现人为的虚收探收现象。不少税务部门为了完成税收任务,采取“变通”手段“拉税”或“引税”,把本不属于本所管辖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拉到本所来交,给拉税人提成。这使得一些税务人员借机以税谋贿,以税谋利。
由于税收收入计划的不合理性,区域与区域之间税源变化的差异性,各级政府对税收收入任务层层加码的不确定性,致使税收执法行为的严肃性扭曲。这也给以税谋私、权钱交易者以可乘之机。
税收计划的刚性远远大于税收执法的刚性,使税收执法变得无足轻重。税务部门在具体组织税收征管时,在确保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按计划数额进行包税。随意缓税、欠税、减免税的现象较为普遍,并积极“涵养税源”,同时尽量避免应收尽收,以避免下年税收计划分配基数的加大,进而避免下年任务的不能足额完成而影响自身的年度考核、奖金等一系列切身利益。这就使得有的地方收过头税和贷款缴税,向税收中掺水;有的地方却有税不收,压低任务,压低基数,“放水养鱼”变成“弃网休渔”,严重干扰了依法治税工作。
这一人事考核方法弊端不小。一些地方税务部门之间的卖税现象屡有发生,部分超收的税务局将超收部分税收收入转到某些欠收的税务局账下,一则降低了本局的基数,有利于减轻下年度任务;二则确保对方本年度任务的完成,间接地确保对方的年度考核、奖金发放,借机从对方获取私利。更为严重的是税务与财政勾结,通过两者之间的账面划转,虚增税务局的收入,对虚增部分财政通过虚列支出加以掩饰,从而达到税务局超额完成任务,获取超收分成和巨额的年度奖金。对于财政局的配合,税务局当然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种被系统内部称为“跑片子”的现象,安徽蒙城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同时,一些税务部门只要求完成税收任务,至于应征收多少税款、所收税款是否全部上缴入库少人过问。在税款入库部位,容易滋生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转引税款,如将甲地税款划转到乙地入库;二是改变税种混淆税款入库级次,挤占中央和上级收入;三是将应缴税款改为罚款收入纳入地方财政。这就导致发票在管理、使用和开具上出现问题,甚至有些税务部门收税不给纳税人开具完税证、违反税收法规擅自降低税率,从而导致税收执法权的部分失控。
◆税负不均,评税标准控制在少数人手中
由于税制存在缺陷,一些行业间和地区间存在税率不同的现状,评税标准掌握在少数税务干部手中,有的人便凭借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以税谋贿,捞取个人好处。我国制定的税率在世界各国中并不低,但在实际征收中,征收率却相当低,特别是采取定税或包税制的个体私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以及一些新兴行业,由于经营情况十分复杂,确定税负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同行业之间即使同等规模,有时税负差异也相当大,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加上采取定税和包税制的企业税负是不公开的,这给一些营私舞弊者以可乘之机。有路子的只要关系好就可以少交甚至不交税。还有些征管单位为挖税源竞相降低税负。
◆自由裁量权太大
自由裁量权太大主要表现在政策性减免税、税率的确定、罚款数量确定等方面。有的税务干部擅自“减、免、缓”税,中饱私囊,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少数税务干部在税收征管、稽查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国家税收法规,随意越权为纳税人减、免、缓税或办理出口退税。一位税务干部说:“税率变动有一个范围,如地税中的营业税有一个5%~20%的变动,税务干部可在这个范围内选择。罚款1倍~5倍也可自由选择。假若一个公司欠了许多税,局长有权注销该公司,税也就免了。”有的税务干部在查出纳税户偷逃税问题后,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往往是私了;有的为纳税人“出谋划策”钻税收政策空子,达到不交税或少交税的目的;有的借管理个体户税额的权力,自行为其调整税负等等,从中获取好处,谋取私利。
税收稽查是当前税收执法权力异变的重点部位,也是当前监督制约税收执法权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税务稽查部位的权力异变主要表现为税务稽查人员擅自核减查补税款,该罚不罚或少罚税款,该收不收或少收滞纳金以及只查不调账、不入库等四种形式。
从外因来说,法制不健全所造成的缺陷,表现在对犯罪预防方面立法不多,现行法律法规中对罚款或行政处罚的弹性过大,导致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过大,为一些掌权者以权谋私提供了可能。如征管法上一些诸如“五倍以下的罚款”和“一万至五万的罚款”等等。
从制度层面堵住漏洞和隐患,是防治税收流失性腐败的必要前提。
◆建议国税机构与地税机构合在一起
为了防止国税机关的权力膨胀,为了加强对国税机关的监督,国税机关应与地税机关合在一起。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税机构与地税机构都属中央,不应分设两个机构。为了制约地方政府对税收的干预,应明确规定人大的“钱袋权”。税法的创制、政府财政收支都应由人大来决定,从而有利于改变目前政府既是会计又是出纳的体制弊端。
逐步改革和完善税收计划考核体制,建立以税收征管质量为主的考核体系。
近年来,任务治税给各级税务机关带来巨大的压力。应在改革税收计划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以税收征管质量为主的考核体系。依法治税强调的是对税法执行的考核,因而税收工作的评价应当是以税法的执行情况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要重新界定税收征管目标,考核指标。要逐步改变税收计划考核体制,由单纯的任务考核变为以征管质量指标考核为主、任务考核为辅,由任务治税逐步走向依法治税。应当强调税法的刚性,弱化和淡化税收计划的效力及其影响。对于严格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政策办事的,给予奖励、晋升,反之,即使任务完成得再好,也不能给予奖励。为便于考核的可操作性,可采用:照章纳税水平=实纳税额/应纳税额,作为主要的量化考核指标。
以税收征管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要明确两点:其一,“为主”并不是“惟一”,收入的考核仍应是重要的方面,否则就失去了税收工作的财政目标;其二,“为主”就是首先要考核税收征管的质量,考核税法是否被准确地执行。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来评价税收征管质量及税法执行情况,如税务登记率、纳税申报率、错征率、漏管漏征率、行政复议改正率、行政诉讼败诉率等。 ▲
(05) ★ 完善税收法制,建立健全税收法律体系 ★
http://news.phoenixtv.com/mainland/200611/1121_17_36217_2.shtml
这是推进依法治税的基础。为了使税收征管有法可依,许多国家制订单独的税收基本法,将税收征管的基本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很多国家也注重保护纳税人的权利。有的还把纳税人的权利写进了宪法。
加快税收法制建设步伐基本建议是: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和出台税收基本法、组织法,对税款征收中的随意性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对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予以明确,对各级行政机关违反税法的行为用法律手段加以制裁,确保税收法律上下贯通。其次制定更多的实体法,将各税种的征收《条例》由法规改为法律。在我国现行的各税收实体法中,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外,其余税收法规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有税无法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收的强制性。故国家应尽快将一些可以预见并长期适用的税种完成立法程序。同时,要严格规范政策文件管理,清理与税收法律相抵触的规章。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程序法。
◆集体研究定税,制约自由裁量权
应当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集体定税制度。对大要案件和重要事项的决定,成立审议、复议等委员会,吸收相关人员参加,进行集体议事和联审会签,着重限制税收执法的自由裁量权。税政管理人员在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所辖范围内的税源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在准确掌握税源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定税,克服以往定税中由于主观随意性造成的定税额畸高畸低和人情税问题,做到公平税负。要规范地方政府和基层税务部门的行为,严格税收优惠减免权限,统一税制,禁止以财政返还、以税款奖励纳税人、承包税款、高开低征等变相减免方式进行所谓的“引税”,变“任务治税”为依法治税。
严格执行税收法,增强税收执法刚性。要解决和防止随意私自减税免税、人情税、关系税、该管不管、该征不征、该罚不罚、该加收滞纳金不加收滞纳金、滥征、乱罚和执法随意性大等问题的发生。对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的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奖惩兑现,以解决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执法刚性弱化的问题。
◆健全举报制度,受理匿名举报
原辽宁省鞍山市国税局公务员李文娟在举报了鞍山市国税局人为地少征国家巨额税款等违法和违规不法行为之后,两次被辞退,并被劳教一年。这一事件中说明我国证人、举报人保护制度存在欠缺。
掌握腐败案件线索是做好案件查处工作的前提。要扩大案源就必须紧紧依靠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建立健全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和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明确受理群众举报的部门,制定奖励、保密等措施。要深入到纳税户中,从纳税人和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中发现问题。
要经常听取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及有关方面人员的意见,从中发现案件线索。要建立健全办案例会制度,经常排查违法违纪案件,抓住重点问题,及时立案检查。
同时,要对举报的案件马上进行落实,要切实保护举报人的权利,使举报人无后顾之忧。在目前部分人士对实名举报尚存顾虑的情况下,应规范受理匿名举报。
◆税务稽查应具有独立性
完善税务体制,将征税管理权与检查权彻底分开,使税收征管权合理分化。应当建立类似中国人民银行体系的跨地区的大区税务稽查分局(税务总局设税务稽查局),真正体现税务机关的依法行政和独立执法,也可以从根本上将征收、管理、稽查等权力分离,真正达到相互监督制约的目的。将过去按企业类型区分税务稽查职能范围的模式,改为按稽查程序建立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分离的新型稽查体系,取消专管员管户制度,做到“选案不查案、查案不审案、审案不结案”,形成税务执法的内部制约机制。要严格落实税务稽查“四分离”,使每一项执法权和管理权都明确地落实到具体岗位上,建立和形成岗位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形成执法有依据、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督、责任有追究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要从根本上规范税收执法权。一是实行科学选案制度。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实现与征收部门联网,多层次、多角度地获取纳税人的经营信息资料,找出准确的选案疑点,避免选案工作随意性大、准确率低、经常出现“漏网之鱼”的情况。二是实行检查计划制度和税务交叉检查制度。三是实行稽查案件集体审议制度,以保证对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杜绝“关系税”和“人情税”的产生。四是实行稽查员等级制度。五是进一步规范稽查执法程序,完善稽查告知制度,实行税务稽查监控管理制度、税务稽查责任制度、税务稽查复查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增强稽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稽查人员“心中有法,言必循法,行必守法”,提高稽查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防止稽查人员执法的随意性和“为税不廉”行为的发生。
◆阳光办税
公开办税是遏制以税谋私的有效手段。实行“阳光办税”、公开办税,包括税收法律、法规、办税程序公开、纳税定额公开、减免税公开、税收票证使用公开、税或费标准公开、税收人员职责和权限的公开、违章处罚和办事结果的公开、廉政纪律和税务工作道德规范的公开、税收执法监督的公开、一般纳税人认定公开、出口退税审批公开、欠税清理公开、滞纳金加收公开、校办福利企业退税公开等,增强税收工作的透明度,不给以权谋私者可乘之机。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定期将纳税稽查、办税服务厅和各种形式的办税场所等方面公开,使税务机关接受纳税人的监督。
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对税务干部的监督渠道,加强对税务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
◆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堵塞管理漏洞
当今许多国家设置了计算机控制中心,并在全国各地形成联网,与其他各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形成比较广泛和严密的税收监控网络。如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在税务系统中采用计算机技术,目前形成了由东海岸国家计算中心和按地区设立的10个服务中心组成的电子计算机系统,负责完成纳税申报表处理、年终所得税的汇算清缴、纳税资料的收集储存、税收审查稽核、票据判读鉴定、税收咨询服务等工作。这不仅可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而且还可以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减少税务人员参与违法行为的机会,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偷逃税行为。征管手段的改进,既是提高征管质量的有效途径,又是防止以权谋私的重要措施。包括行政管理、税收业务、决策支持、外部信息应用等所有职能的功能齐全、信息共享、监控严密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把税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统一的征管软件中,以尽量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机器管人”。 此外,还要建立和强化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 《瞭望》特约撰稿 田湘波(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06) ★ 俄国防部长称:俄军有能力在三条战线同时开战 ★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11/21/content_1582127.htm
2006-11-2本报特约记者/彭华 据《新闻时报》、《生意人报》等俄罗斯媒体17日报道,俄国防部16日举行武装力量领导人会议,总结了今年的成果,并确定了俄军明年的任务。
◆俄军将重视保护资源
  普京在会上给俄军提出的主要任务是:战略核力量应保证慑止任何潜在入侵者,而常规武装应在局部冲突中取胜。
  普京指出:“我们的战略部队应当能够保证消灭任何一个假想的侵略者,无论其拥有何种现代武器系统。只有保证能消灭侵略者,俄罗斯战略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他强调,“我们不比较核弹头和运载工具的数量,重要的是武器的性能。”
  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报告指出,俄军要支持俄罗斯参与争夺原料和技术资源的竞争,击退敌人可能针对俄资源发动的进攻。他的报告指出,在“大国激烈争夺原料、能源和科技资料”的形势下,军队必须好好保护俄罗斯所拥有的资源。伊万诺夫要求军队,要能做到“同时应对一场全球战争、一场局部战争和几起地区冲突”,即要有同时在3条战线作战的本领。
◆投巨资用于装备升级
  从伊万诺夫的报告可以读出,俄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武器换装,首先是加强战略核遏制力量。这包括最新型的“白杨-M”机动战略导弹的列装,第三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的兴建,采用远程巡航导弹和先进制导炸弹的图-160战略轰炸机的列装。
  根据俄2007~2015年武器发展纲要,将为俄军拨款5万亿卢布(1875亿美元),其中的80%将用于采购各种现代化武器。2007年的俄国防经费将达8200亿卢布(308亿美元),用于军队装备的资金达3000亿卢布(112.5亿美元)。
  据悉,2007年俄罗斯将购买17枚洲际弹道导弹,4颗新型卫星及4枚运载火箭。俄军一个远程航空兵大队、6个飞行大队和6个直升机大队将更新武备,7个坦克营及13个摩步营将换装。
  为应对美国威胁,在俄军战略遏制力量和常规部队中,将创建统一的防空防天系统。在今年4月,俄通过了至2016年及以后时期的防空防天系统发展构想,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先是要对来自空中和太空攻击的威胁进行评估,然后再部署新式的导弹攻击预警系统、反导弹系统和太空监控系统。
◆“东方”司令部年内运转
  伊万诺夫说,目前,俄军已经在所有潜在危险方向建立起自成一体的军队集群,但只是指挥管理水平欠佳。为此,俄军正在进行由军区向大区域集群过渡的试验,今年将完成“东方”司令部的组建。该司令部对远东战略方向的国防和国家军事安全负责。
  根据实施效果,将决定是否在南部和西部战略方向设立类似司令部。▲
(07) ★ 共同利益:布什一句话折射中国身份微妙变化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3565
文章提供 于 2006-11-21 文章作者: 方德豪: 11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越南河内举行亚太经合峰会期间,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时表示:“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共同利益”,这句说话实在是可圈可点。
  分析指出,数十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身份认同,都倾向跟“第三世界”保持一致;一般认为,“第三世界”是指在国际政治上倾向中立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近年有中国在愈来愈多事件的利益,已无可避免地跟第一世界一致。布什在峰会上有关朝鲜半岛的这句话,背后荷载的正是一份沉重的超级大国责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尚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的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对“第三世界”的定义,跟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无疑有所不同,惟其认为“第三世界”代表“在国际政治上倾向中立,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含义却算是一致的。
  虽然中国一直以“第三世界”代表自居,但自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推行市场改革后,情况却开始出现变化。今时今日,中国“在国际政治上是否倾向中立”有待专家论述,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一点,最少在沿海地区已不能适用了。
  11月6日晚间,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了一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美国《纽约时报》的社论用“中国的里程碑”来评论中国外汇储备达一万亿美元,认为这为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安全系数。200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24,811美元,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系。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冒起,过去一直意见分岐。其中,当然有不少人质疑过去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会否会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威胁,因此西方必须围堵中国,防止中国冒起。而“中国威胁论”的争论,一出现就维持了二十多年。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意见指出,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后,其利益将不能不跟以美国为代表的第一世界愈来愈一致,因此只要因势利导,中国其实是可能成为第一世界的伙伴的。最具代表意义的是,2005年9月,时任美国的副国务卿佐立克提出,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利害关系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而在国际社会上,“围堵中国”的声音渐渐变弱。
  在这一过程里,西方对中国的批评声音仍是不绝于耳,但最少鲜朝半岛问题却可说明,成为经济大国的中国的利益,已跟美国渐趋于一致。北韩于10月9日进行了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地下核子试爆后,中国一方面跟其“同志加兄弟”保持接触,但另一方面中国于10月14日支援了惩罚北韩核试的决议案。北韩在7月4日试射导弹,中国在7月 15日也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支持了有关北韩试射导弹的决议案,要求北韩终止所有与弹道导弹计划有关的活动。其实,在7月31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也支援了有关伊朗核问题决议案。中国近年跟伊朗的能源合作也不少,但考虑到整个大局和地区的稳定安全,中国还是无法不跟美国在关键时刻站在同一阵线。
  在这现象背后,也不能排除中国跟美国近年的交流大增,双方对彼此的战略利益日益了解,对对方的好感和信任有所增加;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也看到自己在愈来愈多的事情上,确是如布什所说同美国有共同利益。
  有论者认为,中国在过去十年曾经历了一段身份危机的阶段,即中国的自我形象仍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但她却看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利益开始和西方一致。但从近年中国领导人的果断作风可以看到,中国仍跟“第三世界”有利益一致的地方(如世贸谈判),但她跟“第一世界”的合作却将会无可避免地有所增加。
  据网上的维基百科,“第三世界”的说法最先由经济学家Alfred Sauvy于1952年8月14日的法国杂志“Le Nouvel Observateur”中提出;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第三阶级(the Third Estate)”;后被引伸来描述冷战时期,一些在国际政治上倾向中立,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北约跟苏联对峙的冷战后,一般认为“第一世界”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包括英国、西德、加拿大等,以及政治上不依附美国或文化上不属于西方,但同为高度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法国及日本;
  而以“第二世界”指称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集团国家(主要集中在东欧),如南斯拉夫联邦、波兰、罗马尼亚等。此外,几乎所有的不结盟运动成员国都自认属于“第三世界”──即使这些国家多数带有社会主义倾向,或对源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怀有疑虑。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亚洲时报 ▲
(08) ★ 毛 泽 东 与 邓 小 平 的 恩 恩 怨 怨 ★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id=2547135&PHPSESSID=8f775adcc85b109cb57ad19720f7ac47
悠悠网 www.topyl.com 2006-11-20: 20世纪后期,左右中国命运的邓小平在长达7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历经“三起三落”,都与毛泽东有关,其中包括毛泽东在文革中亲手将他打倒两次,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有戏剧性的政治人物之一。
◆*向毛表忠心希望出来工作*
1971年11月6日和1972年8月3日,还被软禁在江西的邓小平借林彪倒台的机会先后两次给毛泽东写信,大骂林彪,承认自己“同刘少奇一块推行了一条反革命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他还言不由衷地对毛大表忠心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揭露我和批判我,是完全应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邓小平还再次保证“永不翻案”,并且希望出来工作。
1972年1月,毛泽东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放出重新起用邓小平的风声,明确表示,邓小平和刘少奇不一样,是人民内部矛盾。8月14日,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来信批示说,“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是“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说邓曾经是“毛派的头子”,“没有历史问题”,“有战功”,“没有屈服于苏修”。
1973年3月9日,毛泽东批示同意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参加中共政治局重要政策问题的讨论。在8月的中共十大上,邓小平再次成为中央委员。
文革中“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2号走资派邓小平复出,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答案还是在毛泽东和邓小平之间的历史渊源之中。
◆*毛一直最器重邓小平*
1933年,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邓小平由于积极推行毛泽东的政策而受到排挤,这是他“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他也因此和毛泽东形成了“患难之交”。此后,邓小平一直是毛泽东最器重的一个人。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白水份校教授郭建博士说:“50年代的时候,是他从四川把邓小平提到了北京当了总书记。所以,当时邓小平上得这么快,就是因为毛泽东对他非常地器重。邓小平早年跟毛泽东关系就很近。”
1952年,在成都担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奉调进京,担任副总理。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毛泽东亲自提名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名列党的领导人第6位。
1957年,毛泽东在同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谈话时曾经说自己的接班人“第一个是刘少奇,第二个是邓小平”。
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之一的邓小平也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信任。1957年,毛泽东发动反右运动,邓小平亲自主持落实,把将近500万人打成“右派分子”和“右倾分子”。邓小平直到死也没有彻底否定中共的“反右”运动。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本来是兄弟关系的中苏关系恶化,邓小平与苏方针锋相对,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威信和形像,使毛泽东大为满意,以后多次提及。
◆*与刘纠正大跃进失误开罪毛*
1958年,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邓小平坚决支持。但是到了1960年,邓小平改变了对“大跃进”的看法,同刘少奇一起试图纠正“大跃进”的失误,因此也开罪了毛泽东。
1961年3月,邓小平没有按照毛泽东的意图安排一次会议,毛泽东显然认为邓不尊重自己,大怒道:“这是哪一个皇帝决定的?”
1962年,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人民公社的错误,毛泽东生气地打断邓的话说,“这几年错误就那么一点,谁不犯错误?人不犯错误,天诛地灭”。
1965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批评邓小平为首的中央书记处搞“独立王国”。
1966年,文革开始。8月25日,毛泽东批评说,从1959年以后,邓小平6年不向他汇报工作。一开会就在离他很远的地方坐着。
不过,毛泽东当时可能还是想保住邓小平。1966年10月,毛泽东在邓小平的检讨上批示时曾经鼓励邓小平重新“站起来”。毛说,“干了半辈子革命,跌了跤子,难道就一蹶不振了吗”?
毛泽东还曾经希望邓小平能够和文革派配合工作。邓小平后来回忆说,“‘文革’开始的时候,主席找我谈话,要我跟林彪搞好关系。我答应了。但与林彪谈了一次就谈崩了”。
◆*对邓与刘区别对待*
不过,即使是邓小平被打倒了,毛泽东仍然不断强调要和刘少奇区别对待。1967年5月,毛泽东让汪东兴向邓转告,刘、邓可以分开处理。如果有事可以给他写信。毛并且在几天之后接见了邓。毛对邓的批评态度缓和。
1967年7月到8月,邓小平被抄家、批斗。就在这个期间的7月16日,毛泽东还对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说,“打倒一年,顶多打倒两年”。“小平,文可以同少奇、恩来相比,武可以同林彪、彭德怀相比”。“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我还是要邓小平出来。邓小平至少是常委”。
当时的中国军队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回忆说,1967年9月,毛泽东谈到让邓小平在中共九大上当中央委员。在80年代初,邓小平也说过,九大时,毛泽东提出过要邓当中央委员,进政治局,但是林彪他们不同意。
1967年11月5日,毛指示中央文革把邓同刘少奇区别对待。
1969年3月,毛泽东指示不要写“刘邓资产阶级修正主义路线”,而只写刘少奇一个人。毛说,“邓小平同志打过仗,同刘少奇不一样”。
1968年,在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先后两次为邓小平讲好话,说“不要开除党籍,最好嘛还能够做点工作”,保留了邓的党籍,为日后重新起用邓埋下伏笔。
毛泽东还指示汪东兴直接管理邓小平的事务,保护了他的人身安全。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回忆邓小平的书中说,邓小平被送到江西软禁的时候,江西省政府的办公室主任亲自接机,亲切地称邓小平为同志,说“毛主席叫你来江西,我们非常欢迎”。邓小平在这里住的是原福州军区南昌陆军步兵学校少将校长的小楼,被称为“将军楼”,并且在一公里以外的一个县拖拉机修造厂“监督劳动”,这与当时刘少奇的命运有天壤之别。
1971年8、9月间,毛泽东在准备打倒林彪的南巡期间又想起了邓小平。他说:“邓小平不同于刘少奇,要有区别。百万雄师过大江,当时有个前委,主要还是邓小平起作用的”。
◆*复出完全得益于毛*
有人认为,邓小平在文革中的复出是周恩来鼎力相助的结果。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教授郭建博士说:“邓小平应该说是毛泽东的人,而不是周恩来的人。”
★下面是记者同文革专家宋永毅的一段对话。▲
▲记者:邓小平的复出,主要是毛泽东的意思呢,还是周恩来努力的结果?
★宋:绝对不是周恩来努力的结果,是毛泽东的意思。毛泽东推荐他出来的。不存在周恩来推荐他的事情。
▲记者:毛泽东为什么要邓小平出来呢?
★宋:就是为了钳制周恩来,因为毛泽东在林彪事件以后,他发现周恩来手下的人一下子填补了很多原来因为清洗林彪集团成员造成的真空。毛泽东是一个玩权术的老手,他永远想让他手下那些派别互相钳制。周恩来上来,身体又不太好。毛泽东就一举两得,第一个,让邓小平出来干实事。有一些事情恐怕是那些年轻的,比如说王洪文等人所干不了的。第二个呢,让邓小平出来钳制周恩来。
▲记者:周和邓在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观点可以说是一致的吗?
★宋:基本一致的。这个是毛泽东所始料不及的。
◆*昧着良心不得已批周*
实际上,毛泽东让邓小平复出以后还曾经考验过邓小平对周恩来的态度。1973年11月到12月间,毛泽东为了压制周恩来,对周恩来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谈判中的表现横加指责,指示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批判周恩来对美外交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特别指定邓小平列席会议。邓小平也的确在会上主动发言。他说,“你现在的位置离主席只有一步之遥,别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及”,而你是“可望而可及”,希望你自己能够十分警惕这一点。
威斯康辛大学教授郭建博士这样分析说:“在那个会议上,邓小平,我觉得当然是一个策略了,我觉得是违心地批评周恩来。他不这样做的话,恐怕毛也不会信任他。他如果想出来干一些事情的话,他也不得不那样做。但是我觉得他并不是真心要批周。但是他很知道毛心里面的顾虑。”
文革专家高文谦在《晚年周恩来》一书中说,“邓小平揣摩出毛泽东点名让他参加批周会议的用心。为了让自己的考试及格,在政治上更上一层楼,邓在发言中对周做了诛心之论,话虽不多,份量却很重,仅仅几句话就把毛对周的欲加之罪讲了出来,而这恰恰是让周恩来深感委屈的地方。邓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但为了重新获得毛的信任,还是昧着良心讲了出来”。
果然,毛泽东得知邓发言之后高兴地说,“我知道他会发言的,不用交待也会发言的”。于是,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宣布给邓小平加官进爵。他说,“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总参谋长吧”。邓小平再次进入中共最高决策圈。
◆*与文革派发生冲突*
邓小平的复出显然阻挡了江青为首的文革派接班的路,引起他们的不满。1974年3月,就在邓小平进入最高决策层3个月以后,中国外交部就出席联大第6届特别会议代表团团长人选问题请示毛泽东。毛泽东提出让邓率团前往。江青等人曾经大力阻拦。但是毛压制住了江青的反对意见。
1974年10月17日,江青等人借口“风庆轮”事件向邓小平发难,邓小平与江青争论之后拂袖而去。江青等人派王洪文向毛泽东告状。毛不仅批评了王洪文,还对邓说,“你开了一个‘钢铁公司’,好!我赞成你。她(指江青)强加于人哪,我也是不高兴的”。
1975年1月,邓小平成为中共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中共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毛泽东还指定邓起草中国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
1975年1月13日,中国召开四届人大,邓小平成为第一副总理。2月开始,毛泽东指定邓小平代理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邓小平开始整顿经济,试图扭转中国工业生产大幅度下滑的局面。但是从1975年3月开始,文革派开始批判“经验主义”,影射周恩来和老官员。邓小平在4月向毛泽东请示。毛出面制止,并且批评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和姚文元搞“四人帮”。4月和5月,中共政治局先后几次开会批评江青等人。江青和王洪文做了检讨。
威斯康辛大学教授郭建博士认为:“邓小平和文革派之间的矛盾我觉得是不可避免的。在理念上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邓小平就是有名的‘猫’论了,他是有一些实用主义的东西在里面。但是这个东西,你想,‘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和文革派那种对意识形态的那种关注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冲突我觉得是必然的。”
在邓小平同文革派的冲突中,毛泽东在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是偏向邓,批评文革派。比如,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和王洪文一起赴长沙向毛汇报中国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毛在评价邓小平时,指着王洪文对周恩来说,“Politics比他强”。Politics是英文“政治”的意思。毛泽东是说,在政治上,邓小平比当时文革派地位最高的王洪文要强。毛还在纸上写道,“人才难”。周恩来会意地说,“人才难得”。毛泽东坚持让邓小平出任第一副总理,而让文革派的张春桥担任第二副总理。
1975年6月底,毛泽东对主持中共政治局日常工作的王洪文失望,指示王洪文回浙江、上海指导运动,改由邓小平主持中共政治局日常工作。威斯康辛大学教授郭建博士说:“我觉得他把邓小平提上来是有意思想让邓小平接他的班。”
毛泽东也曾经希望江青同邓小平搞好关系。而且毛也许认为有这个可能性。郭建教授说:“当然他是希望邓小平经过他敲打了一番以后,也许会汲取以前的一些教训了。另外,你别忘了,就是邓小平当年‘大跃进’和‘反右’的时候曾经是非常的激进的,跟毛跟得是非常的紧的。‘大跃进’啊,‘反右’啊,当时主要负责的人就是邓小平。邓小平当时是总书记嘛。所以,邓小平是可以跟毛跟得很紧的。他也是可以非常激进的。所以,最起码他心里很清楚,邓小平和周恩来是不一样的。周恩来他是绝对不信任的。”
曾经担任毛泽东政治秘书的李锐也说,“邓小平的左,在历史上和毛也差不多”。
也许是基于这种考虑,1975年5月,毛曾经指示江青去拜见邓小平,好好谈一谈。结果两个人不欢而散。邓小平后来回忆说,“毛主席叫她来,她不敢不来。谈得不好”。
其实,以邓小平本来的心态,他和文革派必然会发生矛盾。邓小平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说,1972年11月18日,尚未复出的邓小平就说,“林彪垮台了,我们党的日子会好点。就是有那么几个书生在胡闹”。
记者问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周原博士:毛泽东让邓小平复出之前,他有没有想过他们两派之间一定会发生矛盾?
周原:以他这样的经验和他对邓小平和对江青派这样一些了解,我觉得他应该想到是会有矛盾的。但是他为什么还要推举邓呢?我觉得一个是当时实际上的确没有人了。就是说如果周恩来重病,生病的话,就没有人来能够很有能力地管理国家,因为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能力还是很赏识的。再加上邓小平这种比较强的军队背景,所以可能毛泽东认为邓小平在意识形态上,在现在可以用的这些人里,还算是比较接近于他的想法的。
1975年8月,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写信给毛泽东,指责属于文革派的北大负责人迟群和清华大学负责人谢静宜。毛泽东则认为刘冰的矛头是针对毛本人的,代表了邓小平的路线。
9月底,毛泽东指定自己的侄子毛远新担任自己和中共政治局的联络员。江青的文革派借助同毛远新的密切关系,向毛泽东传递了不少不利于邓小平的信息。
◆*邓被毛第三次打倒*
1975年11月2日,毛远新对毛泽东说,邓小平“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毛泽东最担心的就是文革翻案。他不满地说,“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两种态度,一是不满,二是要算账”。
不过,毛泽东还是对毛远新说,对邓小平不是打倒,而是改正错误。
1975年11月20日,毛泽东希望给邓小平最后一个机会,提议邓小平主持制定一个评价文革的政治局决议。毛说文革七分成绩,三分不足。邓小平推托不干。毛泽东大失所望。邓小平随后被停止了大部份工作。11月26日,中共发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通知。
1976年1月21日,毛泽东提议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并且接替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至此,毛泽东希望邓小平接班的想法终于破灭,邓被第三次打倒势在必行。
(09) ★ 印 度 心 中 的 中 印 全 面 战 争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3074
最近从印度一家网站了解到,1996年印度军方曾经进行过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印方假设了中印战争再次爆发,中国和其盟国从四个方向向印度发起大规模进攻,并切断其石油命脉的情形。结果显示,在没有外国帮助的情况下,印度最终在半年后彻底战败。演习报告送达印度高层后,当时的印度政府便决定通过发展核武力来改变自己在中国面前的不利战略地位,从而在挑衅,霸占中国领土的同时不用担心中国联合其盟国对印度全面反击。于是1998年,印度不顾国际舆论地指责,爆破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
 
  在对搜集到的印军演习资料进行研究后,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内容,此向大家公开。翻开地图可以看到,印度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型国家。优良的地理屏障并没有阻止外敌的入侵,公元6世纪,印支半岛的蛮族从东面抢掠;11世纪蒙古大军从西面入主德里,继而霸占整个印度数个世纪;18世纪,英国又从海上令印度成为殖民地国家。有鉴于此,印方认为中国依靠其在南亚的战略优势,可以从四个方向向印度发起进攻。
 
  ▲北面:中国军队会象1962年做的那样对印度发动“闪电战”。大量携带核武器的中国导弹会在开战后几个小时落在印度北方边境各邦的机场,军营,雷达等重要设施上。然后20万中国山地部队会从长达1000多公里的中印边境东段和中段向印度北方驻军发起进攻。继而2/3的印度陆军将被这支中国军队牵制在北线,无法再做其他用途。
 
  ▲南面:由于可以获得在缅甸仰光机场的中国空军的掩护,中国海军将西出马六甲海峡,向印度东方的门户——安达曼群岛发起攻击。以缅甸土瓦,丹老港口为补给基地的中国潜艇,将进入安达曼海对印度大陆进行海上封锁。印度航空母舰战斗群将会因此前往东海岸阻击中国海军,从而使巴基斯坦海军可以进入阿拉伯海。
 
  ▲西面:中国强大的机械化重装集团军将和巴基斯坦军队组成联合部队,象11世纪征服印度的蒙古铁骑那样从印巴边境的印度沙漠向新德里进发。在印度的比卡内尔,双方将进行大规模的坦克战,这场战争的胜负将决定印度首都的命运。而巴基斯坦海军的潜艇则会在中国海军的配合下,进入阿拉伯海,消灭前往印度的油轮。
 
  ▲东面:中国和缅甸牢固的军事联盟关系令新德里长期不安。印军认为,缅甸对印度的敌视态度可能使中国可以以缅甸为基地进攻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该邦对印度的意义相当于大庆对中国的意义,印度自产石油的多数来自与该邦。中国军队将在缅军的支援下,从缅甸的帕兰和西藏的墨托两个方向向该邦进军。最终随着北线印军的溃败,占领该邦的西里古里,切断其和印度大陆的石油联系。在失去石油来源的情况下,印度最终在半年后再次战败与中国。
 
  作者认为印方进行这种演习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在和中国的对抗中存在的战略劣势,为制造核武器寻找借口。此后印度为了确保侵占中国领土的既得利益,不仅爆破核武器;还在中国周边下套子,发展和越南,日本的军事关系;并和美国进行军事演习。这些是想改变自己在和中国较量中不利的地位。▲
(10) ★ 赖斯警告中国:恶意军事地区扩大化严重危害美中关系 ★
http://81jq.com/dispbbs.asp?boardid=7&id=41357
美国副国务卿赖斯在布什前往越南参加亚洲OPE会议期间,她针对目前中国军事快速发展的局面
在美国国务院《美中经济军事关系评估》会议上,警告中国她说:中国以所谓的和平建国为手段,难以掩盖中国在集中扩大军事现代化的道路快速发展。
中国目前已经具有了完全超越她亚太地区所能够承担的任务等同的军事力量。而这种力量,则是目前美国军队在亚洲可能遇到的最大的维系和平的阻碍。
中国大陆目前把56%的军队部署在东部,南部沿海。首先威协了台湾地区的民主生存力量。而且对于南部亚洲各国都是同时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很多国家由于惧怕中国这种猛烈地军事势头。而不敢在对中国目前极度缺陷的人权,民主制度,提出任何合理地必要地,善意的建议与批评。只能坐视他们壮大。
美国在与中国签署的一系列外交合作协议中,华盛顿是严格遵守了这些协议的履行与义务。但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实履行这种职责。在中国对于封锁朝鲜对外经济道路上,中国并没有真实的把自己的力量用于制裁朝鲜这样的恐怖国家。反而把主要针对矛头指向了我们。
美国为了维护亚洲的长期和平。在这里守卫。但是中国目前的这种军事化快速道路,已经严重的威协了美国军队的在亚洲存在的事实。中国必须认清,改善美中关系与改变美国对于中国的一贯看法,并不是中国要在武力上以崛起方式来公开对抗,而是中国必须通过完全的改进自身,才能够得到美国的最终认可。
中国无视他的民主要求,独立发展快速军事化建设。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他们周边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事实上造成对中国的本土防御政策上的威胁。因此,中国大规模发展军备,只能说中国就是实际上把美国作为了中国的敌人!这是令人十分遗憾与难以理解的。
在莱斯讲话以后,美国国际人权机构主任奥德斯琅宁称:目前,我们至少接受到来自中国大陆人士的1324份申诉书,这些文件指明了中国是如何无视国内经济矛盾,忽视民用科技发展。而独立发展军事化建设的做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多数善良的中国人都是由于缺乏人权民主,没有办法对我们表达他们的心声。
因此,敦促中国消减军事化建设。特别是中国必须停止建设所谓“蓝色中国海洋”计划。这是及其具有攻击型的举动。也是在中国内地十分不受民意赞成的举动。中国必须听取我们的建议。这样才能促使美中关系,持续发展。▲ mk800编译西陆独家报道仅供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