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防建设八大矛盾 武器设计创新能力不强 ★

今 日 看 点 : 2006-12-01
(01) ★ 美国近乎狂热地搜寻着中国航母的蛛丝马迹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3499
(02) ★ 美国国防部:中国再次搁置航母制造计划 ★
http://www.milchina.com/Get/cnjunqing/092740295.htm
(03) ★ 斯大林解释:为什么割走外蒙古(蒋经国回忆录) ★
http://www.milchina.com/Get/miwen/115835178.htm
(04) ★ 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特大丑闻”揭秘 ★
http://www.milchina.com/Get/miwen/2006112908061112103532785266832.htm

(05) ★ 中俄德联手开发欧亚铁路(北京→柏林12天)★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6/11/1011/6512975_page0.html
(06) ★ 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最高情报官惊险纪事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3843
(07) ★ 中国国防建设八大矛盾 武器设计创新能力不强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8/5106374.html
(08) ★ 我想知道中央的政策是怎样被扭曲的 ★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5097092.html
(09) ★ 印度宣布成功拦截导弹 分析称是“左手打右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1/30/content_5410494.htm
(10) ★ 台“军情局”制定“六大计划”,秘密搜集大陆相关情报 ★
http://www.milchina.com/Get/cnjunqing/11292268.htm


(01) ★ 美国近乎狂热地搜寻着中国航母的蛛丝马迹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3499
2006年11月28日 11:59 《环球》杂志:11月19日,当中美两国海军舰艇按照美国海军条令司令部编辑的《实验战术1000》在南海展开海上搜救演习时,美国互联网上的军事迷正在炒作所谓“中国潜艇追踪‘小鹰’号航母”的事件。
  与此相关联,贯穿11月份,美国从网友到学者都在炒作一个话题:中国海军航母计划。
  《环球》杂志:谁在炒作中国海军航母计划 (冷风)
◆“追踪”中国航母
  11月7日,美国著名的防务智囊机构国际评定策略中心副主席理查德费舍尔发表《中国航母计划最新情况》的长篇分析文章,作为该中心亚洲安全方面的主管,费舍尔一直专注于中国军事以及亚洲军事平衡方面的研究,被看作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
  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头,费舍尔就有一句话点明了他这篇文章的主旨:“是的,没错,中国迫切需要航母。”随后他分析了最近俄罗斯媒体的几条消息后指出,“在今年10月法国举行的国际海军装备展上,最引人注目的消息就是俄罗斯已同意向中国出售2架苏-33舰载战斗机,这一数量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提升到48到50架。这些飞机可以武装三个航母战斗群,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10多年后就可以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费舍尔认为,“假如中国海军购买的这些战斗机获得了俄罗斯方面给予的升级支持,那么解放军海军就能够拥有在一些重要方面超越美国海军主流战机F/A-18E/F战斗机的性能。而且中国在它的海岸1000英里内采取军事行动可调用的航母数量将超过美国及其盟友。”
  文章分几个章节极为详细地分析了根据各种消息推测的中国航母计划,其中包括对苏-33与美国F/A-18E/F的战斗性能比较,以及雷达系统和导弹系统的比较。文章分析了俄罗斯媒体透露的中国将购买48到50架苏-33战斗机的消息后认为,24到25架可以组成一个团,将可以全套装备类似俄罗斯的“瓦-良格”号航母,因此中国购买两个团的飞机表明中国在建造另外两艘新航母。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费舍尔就曾经发表了名为《2005:中国航母野心的转折年》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费舍尔着重分析了中国海军战略的转变。文中指出,美国军界以前讨论话题是中国是否在造航母,而如今这个问题已经被新的问题所取代,这就是中国海军造的新航母有多大,有多少艘,什么时候下海?
  文章重点关注了中国大型航母计划,得出的结论认为,“在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后,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正在积极为获得大型航母做准备。”文章认为,中国引进改装俄罗斯“瓦-良格”号航母的用途,可能包括做驾驶员训练以及解放军用来对反航母作战和演练作移动靶子,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情报显示,到底中国引进 “瓦-良格”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如果中国选择了俄罗斯型航母,那就意味着中国将追随俄罗斯的军事学说,把他们的陆地和海上作战相结合以满足防卫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大目标。但是假如中国选择发展美国的大型航母,那就意味着中国更大的战略野心,即能够在东亚之外投射更大的政治军事力量。
◆制造“中国威胁论”
  今年6月22日,美国众议院武器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美国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罗德曼指出,中国军事现代化上包括战略导弹等10个值得美国关注的点中,其中有一条就是中国的航母计划, “中国似乎对于发展本土航母很感兴趣”,而且也许在计划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3基础上组织一个飞行编队为今后的航母战斗群作战做准备。
  费舍尔11月7日《中国航母计划最新情况》的长篇分析文章中还进一步列举了中国航母可能对美国及其盟友造成的所谓“威胁”,文中指出:航母,由于可以形成所在区域的空中优势和海上封锁,因此对以下国家和地区的岛屿进行攻击尤为有效,其中包括韩国的索科特拉岛,日本实际控制的钓鱼岛,或者菲律宾的岛屿、印尼的纳图那岛群、甚至是中国台湾的太平岛,这也是南中国海最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文章在分析了所谓中国航母的优势后,费舍尔认为,“对此最好的应对措施是潜艇,但是日本拥有的潜艇数量有限,而韩国的潜艇还在建造中,尤为重要的是,美国盟友没有拥有大规模的先进的反舰导弹,因此很可能将不是苏霍伊战斗机的对手。”文章还别有用心地推测认为,由于俄罗斯缺少舰载机的一些关键技术,因此中国正在转向欧盟寻求更为先进的武器技术。并透露说,2006年10月26日,在国际海军装备展上法国政府再次提出要求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据此,他认为显然中国在向欧盟寻求那些俄罗斯无法满足的军事技术来武装其下一代装备。
  费舍尔在今年年初发表的《2005:中国航母野心的转折年》文章的结尾指出,中国多艘航母也将迫使日本和印度考虑他们各自的航母部署能力,对于印度来说,这将意味着考虑建造超过两艘航母,而对于日本来说,则是考虑建造一种自从二战以来就不曾获得的能力。对于华盛顿、东京和新德里的决策者们来说,再也无法回避应对中国即将崛起的航母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海军速递》杂志去年12月号上发表了长达万字的评论《中国与航母的约会》,作者是能说流利汉语的印度海军上尉西巴帕达拉斯。文章的前言中指出,尽管中国海军拥有很高的军事能力,可以在南中国海部署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中国海军在投射能力上却非常弱。随后作者讨论了中国海军战略的转变,并指出中国的“绿水海军”积极防御战略重新定义了海上领土的概念。而中国计划获取的航母就与此战略有关。这将让中国有能力保卫自己的领土,防御日本和印度,使解放军在未来的海战以及很有可能与美国在台海冲突的作战中拥有优势。同样,在日本的军事报刊上,从去年开始也有很多炒作中国航母计划的文章。
  费舍尔在《2005:中国航母野心的转折年》的文章中还为美国海军在东亚的部署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假如中国打算为目前的三个舰队之一配备一艘航母,那么这将让美国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要么美国不得不在东亚再部署一艘航母,有可能是在日本之外的关岛;要么就要考虑为了维护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利益,美国需要超过11艘航母的数量。
  而就在费舍尔这番言论发出不久后,美国海军上层官员在今年8月25日就表示,美国1艘核动力航母和约5000名官兵将在2007年4月或5月在关岛进行部署。
  在学者和国会对所谓“中国海军航母计划”大肆炒作的带动下,美国的军事迷也在互联网上近乎狂热地搜寻着所谓的中国航母的蛛丝马迹。其中最滑稽的就是在中美海军于南海展开第二阶段联合搜救演习前一天的11月16日,一些美国军事迷通过GOOGLE EARTH找到了一艘所谓的“中国航母”,并就此在论坛上发表了多篇评论。而实际上,这是几年前位于上海青浦县国防主题公园中淀山湖里的一艘由钢板和钢筋混凝土造的仿航母外型的水上博览馆。▲
(02) ★ 美国国防部:中国再次搁置航母制造计划 ★
http://www.milchina.com/Get/cnjunqing/092740295.htm
中国军事网 www.milchina.com 2006-11-28:消息来自《华盛顿时报》援引美国国防部中国海军问题专家:伯纳德•科尔11月中旬提交美国国防部的文件指出:中国已经再次搁浅航空母舰制造计划。
中国海军决策者再次对航空母舰计划进行了讨论,争执主要焦点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现在无区域防空能力,防空漏洞巨大,海军现在主要依靠路基海军航空兵和空军对军舰进行掩护,而这两者对远航舰队贡献为零。现在任何一艘航空母舰都不能提供持续控制巡逻,在没有强大的区域防空网下,依靠点防空和防空火炮这是致命的。现在中国海军缺乏早期预警平台和空中平台,无大型舰队综合指挥舰,一旦舰队在面对强大火力压制下反打击和打击能力大幅度削减。
中国军陆基、空基 能力这几年得到迅速提高,S300等自制防空武器的使用有效的减少了海基防御的压力。而在国际事物上,中国海军还没到要使用航空母舰的地步。中国潜艇部队能够对任务区域进行有效威慑。
中国使用航空母舰最有可能的区域为中国台海和南海区域。台海如果爆发战争不利于使用航空母舰。在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支援下,可以争夺台海制空权。航母的攻击范围虽然巨大,但是台海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敌反舰弹容易对航空母舰进行封锁。限制航母行动。在南海地区,中国正加强和东盟的交流,双边依赖加强,动武可能性减小。
052C虽然是中国海军现役军舰防空能力最强的军舰。但是,其还只是试验型舰艇,各项性能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通过讨论,北京方面已经决定再次搁置航空母舰制造计划。而转向先发展为航空母舰提供保障的大型水面舰艇方向。如:以防空和反件舰为主的远洋巡洋舰等等。▲
(03) ★ 斯大林解释:为什么割走外蒙古(蒋经国回忆录) ★
http://www.milchina.com/Get/miwen/115835178.htm
中国军事网 www.milchina.com 2006-11-28:1945年,美国还没有把雅尔达协定公布以前,我们政府已经派员到莫斯科去进行中苏谈判,我也参加。这次的交涉,是由当时的行政院长宋子文先生领导的。
我们到了莫斯科,第一次和斯大林见面,他的态度非常客气;但是到了正式谈判开始的时候,他的狰狞的面目就显露出来了。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斯大林拿一张纸向宋院长面前一掷,态度傲慢,举动下流;随着说:「你看过这个东西没有?」
宋院长一看,知道是雅尔达协定,回答说:「我只知道大概的内容。」
斯大林又强调说:「你谈问题,是可以的,但只能拿这个东西做根据;这是罗斯福签过字的。」
我们既然来到莫斯科,就只好忍耐和他们谈判了。谈判中间,有两点双方争执非常剧烈:
第一、根据雅尔达协定,有所谓「租借」两个字眼。
父亲(指蒋介石)给我们指示:「不能用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帝国主义侵略他人的一贯用语。」第二、我们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逐步讨论,但是必须顾到我们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后来,史大林同意不用「租借」两字,对于中东铁路、旅顺、大连这些问题,也肯让步;但关于外蒙古的独立问题──实际就是苏联吞并外蒙古的问题,他坚持决不退让;这就是谈判中的症结所在。谈判既没有结果,而当时我们内外的环境又非常险恶。这时,父亲打电报给我们,不要我们正式同斯大林谈判;要我以个人资格去看斯大林,转告他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外蒙古独立的道理。
我遂以私人资格去见斯大林,斯大林问我:『你们对外蒙古为什么坚持不让他「独立」?』
我说:『你应当谅解,我们中国七年抗战,就是为了要把失土收复回来,今天日本还没有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敌人手中;反而把这样大的一块土地割让出去,岂不失却了抗战的本意?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在这样情形之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那我们就无法支持抗战,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外蒙古归并给俄国。』
我说完了之后,斯大林就接着说:『你这段话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过,你要晓得,今天并不是我要你来帮忙,而是你要我来帮忙;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
说时态度非常倨傲,露骨地表现帝国主义者的真面目。
我也就开门见山地问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地方虽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出产。』
他乾脆地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
他并把地图拿出来,指着说:『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
我又对他说:『现在你用不着再在军事上有所忧虑,你如果参加对日作战,日本打败之后,他不会再起来;他再也不会有力量占领外蒙古,作为侵略苏联的根据地。你所顾虑从外蒙进攻苏联的,日本以外,只有一个中国;但中国和你订立「友好条约」,你说二十五年,我们再加五年,则三十年内,中国也不会打你们;即使中国要想攻击你们,也还没有这个力量,你是很明白的。』
斯大林立刻批评我的话说:『你这话说得不对。第一、你说日本打败后,就不会再来占领外蒙古打俄国,一时可能如此,但非永久如此。如果日本打败了,日本这个民族还是要起来的。』
我就追问他说:『为什么呢?』
他答道:『天下什么力量都可以消灭,唯有「民族」的力量是不会消灭的;尤其是像日本这个民族,更不会消灭。』
我又问他:『德国投降了,你占领了一部份;是不是德国还会起来?』
他说:『当然也要起来的。』
我又接着说:『日本即使会起来,也不会这样快;这几年的时间你可以不必防备日本。』他说:「快也好,慢也好,终局总是会起来的;倘使将日本交由美国人管理,五年以)后就会起来。』
我说:『给美国人管,五年就会起来;倘使给你来管,又怎样的呢?』
他说:『我来管,最多也不过多管五年。』
后来他不耐烦了,直截地表示:『非要把外蒙古拿过来不可!』
谈话一直继续下去,史大林又很正经地向我说:『我不把你当做一个外交人员来谈话,我可以告诉你:条约是靠不住的。再则,你还有一个错误;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话;但是只要你们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
这的确是斯大林的「肺腑之言」,他所以要侵略我们,还是害怕我们强大起来:因此只顾目的,不择手段,用尽千方百计来压迫、分化和离间我们。]
接下去,他又说:『你说,日本和中国都没有力量占领外蒙古来打俄国;但是,不能说就没有「第三个力量」出来这样做?』这个力量是谁?他先故意不说。我就反间他:『是不是美国?』他回答说:『当然!』
心里暗暗地想,美国人订下了雅尔达协定,给他这许多便宜和好处;而在斯大林眼中,还忘不了美国是他的敌人!
最后,经过许多次的谈判,「中苏友好条约」终于签订了。不过,父亲当时对于签订这个条约,有个原则上的指示:『外蒙古允许「独立」,但一定要注明,必要经过公民投票;并且要根据三民主义的原则来投票。』这原则,斯大林总算是同意了。斯大林说过:『条约是靠不住的。』我们绝不以人废言,只要自己能发愤图强,有了力量,抗俄能够胜利,外蒙古还不是仍旧可以归还到我国的版图吗?而且,「中苏友好条约」,经俄帝彻底破坏之后,我们已经明白宣布其「无效」;依理依法,外蒙古仍然是中华民国领土的一部份。
我还记得,在签订友好条约时,苏方代表,又节外生枝。他的外交部远东司的主管同我商量,要求在条约上附上一张地图;并在旅顺港沿海一带区域,划了一条黑线,大概离开陆地有一定的距离;俄方此一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为了这一问题,争执了半天,从下午四点半到晚上两点钟,还没有解决。
我很不耐烦的说:『你要划线,你划你的,我是不能划的。』
他说:『不划这个线,条约就订不成!』
我说:『订不成,我不能负责;因为我没有这个权力。』
他说:『我是有根据的。』
我说:『你有什么根据?』
他拿出一张地图,就是沙皇时代俄国租借旅顺的旧图,在这张地图的上面是划了一条黑线的。并且指着说:『根据这张图,所以我要划这一条线。』
我觉得非常滑稽,因此讥讽他们说:『这是你们沙皇时代的东西,你们不是早已宣布把沙皇时代所有一切的条约都废止了吗?一切权利都全部放弃了吗?你现在还要拿出这个古董来,不是等于承认为你们所打倒的沙皇政府吗?』
他有点着急说:『你不能侮辱我们的苏联政府!』
我说:『你为什么要根据这个东西来谈判呢?不是等于告诉全世界说:你们还是同沙皇政府一样吗?』
他说:『你不要吵闹,你的火气太大。』
我说:『你要订约可以,但无论如何这一条线是不能划下的!』
经过一番力争之后,这一张地图,虽附上去了,可是那一条线始终没有划出。由这件事看来,我们完全了解,斯大林原来就是沙皇的再世。 ▲(注:本文出自蒋经国回忆录。)
(04) ★ 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特大丑闻”揭秘 ★
http://www.milchina.com/Get/miwen/2006112908061112103532785266832.htm

文化 大 革 命时期,中国外交部门曾经在1973年发生过一起所谓“雅典事件”。周恩来当时在国务院办公会上极其恼火地说:“美国出了水门事件,我们出了雅典事件。这事必须严肃查处!”被周恩来称为“特大丑闻”的“雅典事件”指的是中共大使在一系列阴差阳错之下进入了不但和中共没有外交关系、更被中共敌视的以色列大使馆。那么,这起误入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呢?它和当时特定的政治背景又有什么关联呢?这是我们这次节目要介绍的。
1972年6月,中共和希腊王国建交,首任大使周伯萍于1973年3月到任。5月7日中午,周大使外出归来,在使馆区看到很多车辆来往,心想是否有什么外交活动,便让翻译回馆后查看是否有请帖。翻译回馆后从值班人员那里得到报告,说当天中午科威特大使馆有国庆招待会,现衹剩下10多分钟。周伯萍一听,未及细问,就赶快扔下饭碗乘车出门。
这就铸下了第一错。因为翻译匆忙中没有看请帖,而那个值班员刚学英文,看到有一张捷克大使馆的请帖,大使的名字叫科威克,便误以为是科威特大使馆,也没有看日期是次日,就告诉翻译说是当天在科威特大使馆。
第二错是周伯萍自己没有按照常规亲自将请帖过目,并问司机和翻译是否认识路,而实际上谁都不知道科威特大使馆在何处。当他们出了中共使馆后,就随着车多人多和有警察引路的方向走,就这样进了以色列大使馆。
第三错是周大使既没有见过科威特大使,也没有见过以色列大使,以为站在门口迎接的就是科威特大使,下车后就和他握手祝贺国庆,还为迟到抱歉,匆忙中就连挂在门口的以色列国旗都没有细看。
第四错是站在门口的《纽约时报》记者看到中共大使前来以色列大使馆,非常意外,便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共对以色列的政策有重大改变,他问的是“这里”,而翻译翻成“雅典”,周大使一听就觉得这是西方媒体的无理挑衅,便一句话顶了回去。那个《纽约时报》的记者吃了一记闷棍,满脸不知所措,周大使抛下他扬长而去。事后周大使想起那一幕还后悔不已,因为如果他细心一点,再和那个记者交谈几句就有可能发现错误,当场解释这是误入,抽身退出,这样还有可能对错误作些补救。但一错再错之后的周大使却悠然自得,不但和一些将要离去的大使寒喧,临走时再次和以色列大使握手表示祝贺。
周大使对自己的荒唐大错毫无知觉,他并不知道纽约时报当天已经就中共大使到场祝贺以色列国庆发了报导,而除了对国际舆论反应迟钝的中共外交官之外人人都已经知道。第二天,他前往捷克大使馆参加国庆招待会,在会上衹觉得外交官们看着他的神态都有些古怪。和中共友好的罗马尼亚大使把他的翻译拉过去很神秘地说话,翻译听后如雷轰耳,当周大使询问时竟然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冒出一句:“大使,我犯下大错了1
得知自己犯下如此大错,周大使自然如热锅上的蚂蚁,尤其是当他知道国际上所谓“反华势力”已经就此事大做文章,并意识到中国的政治盟友巴解组织和很多中东反以色列国家将会对中共产生疑惑时。他回馆后立即向国内报告,外交部要他立即回国。因此事直接间接牵涉很多人,中共大使馆人心惶惶,翻译痛哭流涕,说他断送了大使的前程,写血书检查,馆内派人看护他,防止发生意外。
周大使几天后就回国,在机场上外交部迎接人员告诉他主管外交的周恩来已经将此事定性为“特大丑闻”,他要倒大霉。周恩来之所以如此恼怒,是因为中共外交在受到文 革破坏多年后,刚在他主持下有所起色,却来了这么一个荒唐透顶的大笑话。不久,总理办公室以外交部名义发出通报,措辞十分严厉,说是“十分严重、极为荒唐的政治错误,成为外交界的丑闻,影响极坏”。
但出乎意料的是,周大使并没有倒大霉。在关键时刻,毛泽东的批示救了他。毛在由总理办公室起草、以外交部名义上送的报告中大笔一挥,删掉“十分极为荒唐、极为严重的政治错误”,改为“是没有调查研究的结果”,并把周大使对错误的认识从“较好”改为“很好”。毛的批示转送给周恩来后,周马上态度大变,立即要求外交部根据主席的批示重新估计这次错误的性质,对周大使要鼓励,对外通报中的原来严厉的措辞也要改正。周恩来后来还特意当面对周伯萍说这件事是主席亲自处理的,能这样结束他很高兴云云。周大使此后不但没有倒大霉,反而调任驻阿尔及利亚和扎伊尔大使。
毛泽东或许认为国务院和外交部小题大做,或许他对某个官僚的前程和命运特别关切。但更有可能的是,毛此时正对周恩来小心翼翼地对文 革的灾难性后果作一些补救不满,正准备发动批周运动,所以他强力介入“雅典事件”的善后,否定周的处理。“雅典事件”后衹过了一个多月,毛就对由周恩来控制的外交部作出严厉批评,说外交部“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动,势必出修正”。一时外交部成为众矢之的,周恩来和手下的外交官僚们忙于检查,和“出修正主义”相比,误入以色列大使馆的“雅典事件”当然就算不了什么了。▲
(05) ★ 中俄德联手开发欧亚铁路(北京→柏林12天)★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6/11/1011/6512975_page0.html
中评社香港11月28日电/德国“金融时报”报导,德国、俄罗斯、中国将联合开发长达九千八百公里的欧亚铁路,计划三年内开始运行,届时从柏林到北京将开通直达火车,仅需十二天时间。
  台湾联合报引述报道说,计划中的欧亚铁路将从德国出发,经过波兰、俄罗斯、外蒙古到达中国,总长约九千八百公里。届时,从柏林乘火车就可以直接到达北京。估计全程只需要十二天甚至更短的时间。
  德意志联邦铁路公司的发言人指出,欧亚铁路要将途经各国的现有铁路连接起来,但仍有一些问题须解决。一是海关通关的问题;其次是换轨以衔接各国不同的铁轨宽度。
  据了解,中国境内目前共有三条“欧亚大陆桥”:一、由大连港经满洲里到荷兰鹿特丹;二、由天津港经内蒙古二连浩特到鹿特丹;三、由江苏连云港经阿拉山口到鹿特丹。其中由天津港经二连浩特至鹿特丹路线,横跨卅多个国家与地区,全程一万零八百公里,运输周期约十五天,是目前国际铁路货柜联运营运里程最长的线路之一。
  除中德俄有意建立“欧亚铁路”外,大陆与东协国家也在加紧建设“泛亚铁路”。“泛亚铁路”从云南的昆明出发,跨境经过寮国、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最后直达新加坡,全长五千五百公里。完工后,这些国家可透过大陆的铁路网连接外蒙古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形成纵贯亚洲大陆的铁路桥;也可透过大陆铁路网连接吉尔吉斯、乌兹别克的中亚铁路,形成新亚欧大陆桥。▲
(06) ★ 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最高情报官惊险纪事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3843
文章提供 于 2006-11-28:1911年,正在福州开智小学读书的少年吴石,听老师在课堂上谈到黄花岗72烈士中有19人为福建英杰时,激动得数夜难眠,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学生军。1913年3月末,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在武昌预备军官学校深造的吴石闻讯义愤填膺,欲约闽籍同学回乡参加倒袁运动,后因海上交通断绝而未能成行。同年7月,李烈均在江西反袁宣布独立,同窗雷彪赴九江参加起义,失败后被捕牺牲,吴石冒着生命危险,在校内秘密召集闽赣同学举行追悼会。
  毕业后,满腹才学的吴石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与张治中、吴国桢、白崇禧、刘建绪等同学,其中与白崇禧交情最深。稍后,吴石以保定军校状元身份,留学日本炮兵学校、陆军大学,毕业成绩也都名列榜首,被称为“十二能人”,即: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学成回国后,吴石曾在陆军大学任教多年,撰写过《兵学辞典》、《孙子兵法简编》、《克罗则维兹兵法研究》、《左传兵法》、《新技术之研究》、《抗日新战法》、《历朝武学集解》等专著,但由于其政治背景属于“桂系”,国民党始终不肯给予带兵实权,立志做杰出军事家的他,经常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失望的情绪。
  1940年底,白崇禧推荐其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终于实现上阵杀敌的愿望。
  在柳州,吴石重逢了睽违20余年的同乡好友、时任第四战区长中将军法执行监吴仲禧,后者已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秘密加入中共。他们一见如故,推心置腹。解放后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吴仲禧曾忆道:“他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在武汉时听过周恩来演讲,同叶剑英有过交往,还曾建议白崇禧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印发给各战区部队长官阅读。”
  另据后来任广州市政协主席的原第四战区参谋处情报科上校科长陈一林回忆:吴石当年还救过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1942年底,广西镇边县政府急电四战区,说抓到一个像日本间谍的越南人,吴石下令先送到柳州长官部来。在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后,吴石以礼相待,并让他在柳州组建越南民族同盟会,举办军政干部培训班。
  1943年至1944年,吴石亲自部署了桂柳大会战,保卫了独山至百色一带战略要地。同时,还指挥了保卫中越边境保卫战,以固守反击战术与敌军殊死搏斗,确保了广西龙州至靖西岳圩中越边境广大地区不被敌人染指。
  抗战期间,吴石还联系闽侨参与抗日救亡,他以福建旅桂同乡会作为桥梁,吸引南洋华侨青年来桂参军。陈嘉庚先生率团回国慰问路经桂林时,与他相谈甚欢,吴石一再要求陈先生多为抗日出钱出力
  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吴石所部虽一再电请当局增调重兵,但蒋介石为了北扼共党,南灭异已,不发一兵一卒,导致桂柳大溃退。当时天气极冷,上有敌机轰炸,后有日寇扑来,大批难民病死冻死饿死炸死在逃难途中。吴石逐渐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本质。
  抗战末期,吴石调任重庆军政部部长办公室任中将主任。这时候,上海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潘汉年等人,指示吴仲禧设法通过吴石的关系在国防部内找一个实职,以便更好地开展情报工作。是年9月,经吴石帮忙,吴仲禧被国民党国防部委任为监察局中将首席监察官。
  1947年至1948年间,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此时,吴石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开始倾向革命。他知道吴仲禧正在进行一些秘密工作,也就主动提供条件,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不久后,吴仲禧介绍吴石参加“民联”,直接受中共地下党员何遂(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长)领导,单线联系,以其中将的特殊身份为掩护,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8年6月淮海战役前夕,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吴石亲笔写信给他的学生、“剿总”参谋长李树正,请李多加关照,给予方便。吴仲禧到任时,出来接待的李树正见信格外客气,亲自带他到总部的机要室看作战地图。吴仲禧暗中把部队驻地、番号、兵种及主要部署记录下来,托病回后方就医,赶到上海把情报向潘汉年汇报。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挥师逼近南京,蒋家王朝摇摇欲坠。当时,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尚保存有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白崇禧、陈诚主张直运台湾,而局长吴石却建议暂移福州,理由是:福州有“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之利。
  原来,吴石已得悉自己将出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打算一旦时机成熟就发动起义,将这批绝密资料悉数献给新中国。于是,吴石派随从参谋王强等人押送,于1948年12月下旬将机要档案运抵福州,保存在于山戚公祠大殿内。
  1949年5月吴石正式到任后,国民党高层又电促速将存榕档案运台,吴石则以“军运紧,调船难”为借口,仅以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充数先行运台以拖延时间,又以十万火急的口气下达“死命令”,将绝密档案全部转移到位于仓前山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匿藏。
  1949年7月,吴石经广州辗转到香港找到吴仲禧,告知:他已被调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仲禧曾请他考虑,如果不去,可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吴石坚决表示:自己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为了避免嫌疑,他将携夫人王碧奎和两个小儿女一同去台,留下大儿子韶成,大女儿兰成在大陆。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保存无损的298箱军事绝密档案呈献给解放军第十兵团司令部,价值连城的“末次资料”也在其中。
  ▲吴石赴台前,中共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为“密使一号”。
  由于台湾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10月25日,我三野十兵团在缺乏军事情报的情况下,进攻金门失利。同年11月,攻打舟山群岛也受到重大损失。为尽快取回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吴石掌握的重要情报,华东局决定派长期在沪、港从事情报工作的朱谌之赴台与吴石联系。
  1949年11月27日,朱谌之从香港抵台,与华东局台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蔡孝乾取得联系。一个星期后,吴石在寓所秘密接见朱谌之,向她提供了一批绝密军事情报的微缩胶卷,内有:《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最新编绘的舟山群岛,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海峡、台湾海区的海流资料;台湾岛各个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分析;海军基地舰队部署、分布情况;空军机场并机群种类、飞机架数。另外,还有《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等。这批情报迅速通过香港传递到华东局情报局。其中,几份绝密情报还呈送给毛泽东。当毛泽东听说这些情报的来源后,当即嘱咐有关人员:“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还挥毫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朱枫在台湾期间,6次与吴石秘密会晤,又陆续送回一些重要军事情报。
  1949年12月,蒋介石建立国防部总政治部,由其子蒋经国出任主任,对武装部队和保安机构实施特务控制。
  在蒋经国的精心策划下,国民党军警对我地下党组织进行了疯狂的破坏。1950年1月29日,逮捕了中共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由于蔡的叛变,造成包括其他负责人在内的400多名地下党人被捕。情况极为惨烈,变节者活命,坚贞不屈者则遭血腥镇压。
  1950年2月2日,朱谌之的身份暴露了。此时,到香港的空中、海上航线已被封锁。危急关头,吴石冒险为她签发《特别通行证》,送她乘机飞往舟山。可是,叛徒又供出了吴石。暴跳如雷的蒋介石下令逮捕吴石,特务在其寓所搜出他亲笔签发给朱谌之的证件等有关书面材料。不久,朱谌之便被国民党军警从舟山抓回台湾。
  1950年6月10日,为真理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勇士吴石,被押至台北马场町刑场,临终前写下了“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壮丽诗句。与吴石一起捐躯的还有他所布建的“联勤总部”第四兵站中将总监陈宝仓、亲信随员聂曦上校及朱谌之等人。
  然而,出于保密制度,当1950年6月20日香港《星岛日报》刊出消息《轰动台湾间谍案四要角同被处死》时,不少知情人痛哭不已,却不能公开表彰吴石将军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特殊贡献。直到1973年,才由国务院追认他为革命烈士。▲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军情观察
(07) ★ 中国国防建设八大矛盾 武器设计创新能力不强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8/5106374.html
2006年11月30日/姜鲁鸣: 要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就要准确把握现阶段国防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现阶段我国国防建设面临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 发展模式问题,主要表现为依托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国防建设相对封闭的矛盾。
在当今世界,国防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传统的“分离”模式,两大块各自封闭、互不相通,前苏联和我国在改革开放前都属于这种模式。二是现代的“融合”模式,军用和民用两大领域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商品等,形成互相交流和融合的态势,这种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趋势。在这方面,近年来我们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总的来说,军民融合的发展还远远不够,基本上还处两大建设体系相互分割、自成体系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不能充分兼顾国防建设需求;军工产业基本上也是封闭的,规模产业较小,对国民经济带动能力比较弱;军队建设也未能充分依托经济社会发展。在这方面的差距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与信息化战争相对应的资源保障体系。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对抗,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这种对抗,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以国家整体实力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只有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才能保证以本国能够以最先进、成本最低的物质技术力量保障国防建设。这方面我们长期落后于世界,潜伏着巨大的隐患。
◆2. 投入规模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建设任务艰巨与财力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

国防信息化建设通常需要巨额投入。近些年来,世界主要国家推进新军事变革,发展信息化军事力量,国防投入增长较快。在1996至2003年之间,美国共投入军费近2.5万亿美元,其中40%,即约有1万亿美元直接用于军事变革。其他40多个搞新军事革命的国家也都加大了国防投入。我国这些年来一直很重视国防投入,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现有投入水平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2005年我国的军人人均军费为1.3万美元,美国为35万美元,英国、日本、法国和德国都是10多万。这就是说,在军人人均军费支出上,美国是我国的30倍,英国、日本是我们的10倍多。这样大的差距说明我们在军事变革中处于绝对劣势。今后,虽然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会不断加大对国防建设的投入,但由于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很低,财力也很有限,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因此,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与经费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
◆3. 建设效益问题,主要表现为现有的国防建设效益与国防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国防建设效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整体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忽视算经济帐,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问题依然存在。现有费用投入的结构效益还不能有效支撑军队信息化建设,技术军兵种建设的投入比重一直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军事力量结构的不合理,使板块式结构特征更为突出。此外,国防费保障摊子过大,重复建设依然存在,存量资产利用率也比较低。所有这些,都降低了国防开支的使用效益。
◆4. 要素建设问题,主要表现为武器装备发展与其他要素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国防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军事理论。这四者之间必须全面协调发展,一旦不平衡就会引起军事系统的失调,严重的不平衡还会造成严重后果。当前,我国武器装备建设尽管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毕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相比之下,军队官兵科技素质偏低,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足,组织体制改革与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领导管理体制和治军方式仍需进一步发展创新。
◆5. 创新能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军事创新的迫切要求与国防建设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关键在于创新。当前,我国国防建设中的管理、体制、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创新能力都有待提高。其中,武器装备建设中的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尤为突出和迫切。应当说,近年来,我国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仍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尤其在动力系统、关键性原材料和集成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先进的设计技术、实验验证技术还不能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军工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的基础研发和生产能力不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6. 政策制度问题,主要表现为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与社会深刻变革不相适应的矛盾。
我国国防和军队的建设与改革是在国家社会总体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军队建设与改革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有关军队的某些政策制度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军人的主体地位、价值观念、军队的荣誉感也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从问题的根源上看,固然有一个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更多地还是属于政策、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当前,武器装备采购制度和机制、军工管理体制、医疗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干部福利待遇制度、社会化服务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滞后于社会变革的大趋势。
◆7. 平战转换问题,主要表现为国防动员能力还难以适应战略机遇期内应战应急能力建设发展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和能力建设成效显著,但是,有关动员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应战动员与应急动员在体制机制上仍未能有机结合起来,迫切需要在突出动员建设的整体性、增强动员建设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提高动员建设的规范性、推动动员建设手段的信息化等方面寻求突破。
◆8. 人才建设问题,主要表现为现有人才建设状况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一方面,我军官兵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战斗意志,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官兵的文化科技素质有待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短缺,人才培养的效益也需要提高,等等。这些差距反映出军队人力资源建设距离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建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防科技工业产出高新武器装备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主导产业牵引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08) ★ 我想知道中央的政策是怎样被扭曲的 ★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5097092.html
2006年11月28日/王石川: 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把教育基金会的壮大当成一项新的事业,为了资助困难学生,四处“化缘”募捐。目前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到的2.64亿元捐赠款中,单位捐款是2.6亿,个人捐款400多万元。今年已经资助贫困学生超过1.3万人。(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退休不过一年,张保庆募集善款高达2.64亿元,堪称劳苦功高。在让人感佩的同时,我不禁想到日前张保庆说的一句话——“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主要原因是要扩大对高校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覆盖面,所有贫困生都应该按照规定得到助学贷款。”显然,正是因为贫困生没有按规定得到应得的助学贷款,张保庆募款之举更凸显其意义。既然国家规定所有贫困生都应该得到助学贷款,在现实中为何遭遇软抵抗呢,这才尤需追问和反思。
  要想知道政策是怎样扭曲的,张保庆的话或许可以给出答案。去年刚卸任之际,张保庆对记者感慨:“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谈到贫困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张保庆更是直言不讳:“下边根本就不听嘛,连这样的政策都不执行,还说别的吗?”是啊,连助学贷款这样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政策都不执行,遑论其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事实:
  房地产调控从“国八条”到“国六条”以及15条细则可谓不遗余力,但各地房价稳中有升,在民怨沸腾中扶摇直上。规范用地历来是中央关注的重点,但是,国土资源部的检查发现,一些城市的违法用地少的在60%左右,多的甚至在90%以上。中央屡屡强调社保基金是高压线,任何人不得侵占挪用,话音刚落,浙江金华再爆社保大案,挪用金额可能达数亿元。中央多次指出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然而一些地方阳奉阴违,要么实行“先上马、后补办”,要么“只上车、不补票”……
  政策是怎样扭曲的?无非有两种,一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是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中央政令难以畅通,已经渐成坐大之势,也引起了中央的警惕。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先提高政策的执行力。比如,既然社保基金是高压线,就要确保高压线带电。既然说谎副市长弄虚作假、欺骗国务院七部委督查组,就要追究其行政责任。
  不容忽视的是,政策被扭曲的幕后推手绝非仅仅是地方政府。中南海制定的东西为何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因为在制定政策时有的中央部委往往坚持部门利益化。正如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推出的《2006中国改革评估报告》指出,如今已出现了利益博弈的新手段——从暗中较劲到公开博弈。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和某些政府部门,也不时地从幕后走到台前。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说:“转变政府的职能,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还要建立一个廉价的政府。”建立廉价政府的前提是必须提高政策的执行力。为此,中央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加大行政问责力度;比如,逐渐对特殊利益集团开刀。日前,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拟在各地设立督察机构,更有传闻讲要给环保总局“升格”,统计机构要尝试垂直管理等等。应该说,这些举措不无裨益,但是,要想走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历史怪圈,还应强化民众一方的力量。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09) ★ 印度宣布成功拦截导弹 分析称是“左手打右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1/30/content_5410494.htm
2006年11月30日环球时报: 11月27日,印度首次使用两枚具备运载核弹头能力的国产“大地-II”型导弹成功实施了导弹拦截试验。试验立即引起了印度媒体的一片欢呼,称印度终于有了像美国一样的“爱国者”导弹。不过,也有分析冷静地指出,印度这次导弹拦截试验事先对被拦截导弹的所有参数都了如指掌,只不过是“左手打右手”,这种本来误差范围高达250米的地对地导弹在真正的战争中对敌方的导弹是否也能百发百中就很难说了,况且目前就连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尚不完备,更何况印度呢。
◆媒体欢呼“印度的爱国者”
印度媒体称,这次导弹拦截试验的时间大约在上午10时15分左右,第一枚导弹从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钱迪普尔海上军事基地发射,两分钟后,第二枚导弹从惠勒岛上的军事基地发射,两枚导弹在空中成功相撞。这两个军事基地相距约80公里。据报道,试验用的导弹是上星期刚刚试射成功的“大地-II”型地对地弹道导弹,具备运载核弹头的能力。
印度此前曾经使用从以色列进口的“巴拉克”导弹进行过成功的拦截试射,但使用自己研制的“大地-II”型导弹却是头一遭,许多印度媒体欢呼“印度终于有了自己的‘爱国者’”。
尽管印度不久前曾有过欢庆了一整天后却发现“成功试射”的“烈火-III”型导弹掉进了大海的新闻,但这一次,绝大多数印度媒体都认为,导弹拦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功,“印度掌握了拦截弹道导弹的技术能力。”新德里电视台称:“试射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是一个让整个印度都为之自豪的时刻。”《印度教徒报》表示,导弹拦截的成功“终于可以让印度松一口气,而不用每天都提心吊胆地想着邻国对印度的导弹威胁”。《印度时报》则认为,这将使印度彻底改变印巴相互面临导弹威胁的局面,使印度在印巴军事对抗中进一步占据主动地位。
◆地对地导弹竟击中空中目标
不过,印度军方人士对于此次试射却显得非常谨慎。一名军方官员在宣称试射“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却拒绝确认两枚导弹是否在空中真正直接相撞,而只是说“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印度这次导弹拦截试验也让国际许多军事分析人士惊讶不已。按照国际标准划分,反导导弹通常分高空和低空拦截导弹。前者一般用于在大气层外拦截来袭弹道导弹,后者用于在目标上空拦截来袭弹道导弹。无论是美国“爱国者”导弹,还是以色列的“箭”式导弹,以及俄罗斯的反导导弹,无不是从防空导弹衍生出来的,具备反应时间短、命中精度高等特点,而“大地-II”型导弹却是一种标准的地对地导弹。根据印度此前披露的数据,该型导弹对地攻击时,误差范围为250米,根本不具有准确截杀来袭导弹的功能。因此,这次试验虽然可能是印度用改装导弹独辟蹊径,但也说明印度实现反导技术的突破还为时过早,毕竟此次拦截距离近,事先对目标弹的所有参数都了如指掌。
中国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研究室主任张召忠少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成功拦截导弹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在试验过程中,双方已清楚掌握对方的意图,之间会相互配合;而战争则好比冷不防地从背后突然袭击一个人,在有干扰的战争情况下成功拦截导弹要困难得多,所以印度的这次导弹拦截试验有作秀的成分。
张召忠说,导弹拦截系统是一个大型防空体系,包括预警卫星、地面雷达、地面指挥中心、导弹等多个方面在内,需要几百甚至上千种武器协同合作,光靠一两种武器是完不成任务的。虽然近年来印度试图从以色列购买“箭”式导弹,美国也同意卖给它“爱国者”导弹,但是印度的预警雷达系统还不行,买了导弹却捕捉不到目标。再加上它从各个国家买了很多武器,彼此标准不一样,现在很难把整个系统协同起来。张召忠认为,发展拦截系统比发展进攻性武器多花5倍的钱,效果还不一定好。现在世界导弹拦截系统建设比较好的首先是美国,然后是以色列,但在以黎战争中,住在以色列海法的老百姓都跑了,部署在那里的导弹形同虚设。
◆印反导系统防备邻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受海湾战争“爱国者”导弹大出风头的震动,加上巴基斯坦弹道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度开始萌发建立反导拦截系统的念头。1998年,印度公开进行核试验后,在发展导弹和核武器的同时,开始陆续从俄罗斯购买和租借了 S—300系列防空反导系统,并从以色列购买了“巴拉克”导弹,还加快了对国产“三叉戟”和“蓝天”防空反导系统的研究工作。2002年,印度军方专门派人观摩了美国在科罗拉多州进行的导弹防御模拟演练,并加强与美在导弹防御系统领域的对话。2004年,印度参谋长联席会议专门向政府正式提出发展反导系统的建议。2005年,印度使用引进的以色列“巴拉克”导弹成功拦截了反舰导弹,但国产“三叉戟”导弹的反导试验在多次关键试验中都宣告失败。
目前,印度导弹预警系统的探测范围约为600公里,但其导弹拦截最远距离约为80公里,最近拦截距离只有20公里,指挥控制系统的控制范围也只有200平方公里。因此,印度在反导系统的设计上带有明显的“防巴”印记,主要是为了防范巴基斯坦的导弹袭击,尤其是核打击。
但印度加快研制反导系统的目的显然并不只是针对巴基斯坦一国。27日,《印度教徒报》网站称,周边一些国家导弹打击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印度研制反导系统的步伐加快。《印度时报》今年10月发表的一篇文章甚至把中国列为印度反导系统防御的目标之一。这篇题为《印度今天如何才能打赢一场印中战争》的文章指出,印度的软件工程师们目前正在夜以继日地工作,通过复杂的运算监视所有侵入印度领空的导弹,并随时准备击毁它,避免1962年中印战争的情形重演。文章披露,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制定了“主动打击计划”,就“如果中国和巴基斯坦袭击印度,印度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进行模拟推演。文章称,印度最大的优势是秘密开发了导弹防御系统,其反导系统的跟踪和打击轨道非常精确,将能够击落任何进入印度领空的导弹,甚至是炮弹。
◆反导系统引发广泛争议
国际上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反导系统目前来说仍是个不太实用的烧钱货。自1983年以来,美国已经在导弹防御系统项目投入了1000多亿美元,然而直到现在仍不完善,美国先后进行了10多次导弹拦截试验,但成功率仅一半左右,即便是成功的那些试验,美联社也认为存在虚假嫌疑,或者试验结果被军方夸大。
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玩得很累,像印度这样年度军费才200多亿美元的发展中国家更无法对付这个“无底洞”。在2005财政年度中,印度军费预算虽然比上一年度增加7.8%以上,为8300亿卢比(约合190亿美元),可不到半年却花了一大半,其中反导系统投入就高达65亿美元,占当年军费预算的1/3以上。为了填补反导系统这个“黑洞”,印度国防部除要求增加军费外,就只能缩减其他方面的开支。
尽管多数印度媒体对成功实施首次导弹拦截试验一片欢呼,但也有一些人不断发出微词。就在几天前,《印度快报》连续刊发了多篇文章,指责印度军方“毫不珍惜纳税人的金钱”。印度报业托拉斯也曾发表评论称,一味迷恋反导系统,不仅会导致军费的畸形使用,影响军队的整体建设,还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长此以往,印度甚至有被反导系统拖垮的危险!《印度时报》则说,导弹防御系统是个庞大的工程,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要量力而行,况且如今的导弹防御技术并不完善,即使倾全部国力也未必能在短期内形成实战能力,因此,赌博式地发展反导系统无异于饮鸩止渴,后患无穷。《印度防务评论》更指出,试图凭借核武器和反导系统实现“左手利矛无敌,右手坚盾太平”,简直就是“做梦”。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弄了几十年都办不到,何况是印度呢?(《环球时报》)▲
(10) ★ 台“军情局”制定“六大计划”,秘密搜集大陆相关情报 ★
http://www.milchina.com/Get/cnjunqing/11292268.htm
中国军事网 www.milchina.com 2006-11-29:港台媒体对大陆军事变化“关注度”非常高。据香港媒体分析,此次移防的空军部队是对台作战的主要空中力量,该部驻地向东移300公里后将更靠近台湾海峡,在移防结束后,该部队战机只需6-7分钟即可飞至台海。因此,港媒称大陆此举“军事意义重要”。另据网上流传,该部配备了较先进的国产可空中加油战机。
◆ 台“军情局”制定了所谓的“六大计划”,秘密搜集大陆相关情报
◆媒体猜测调防消息
  据香港《星岛日报》日前报道,原来驻守在佛山的解放军某空军部队已经调防至汕头的澄海。该报指出,该部队作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是对台作战的主要空中力量,其东迁300公里将更靠近台湾海峡,令战机进入台湾岛的航程减少了约一半,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该报还进一步分析称,原来佛山机场的战机从起飞到飞至台湾岛需要约15分钟左右,现在则只需要约六至七分钟,这六七分钟时间对于现代战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台湾《联合报》次日立即转载了这一消息。尽管台当局对该消息表现出一贯的低调,但是其密切关注解放军的一举一动却是显而易见的。
 
  近些年来,台当局为搞清楚自己的行动会将大陆激怒到何种程度,迫切地需要情报单位做出可靠的分析和判断,为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参考。因此,台情报机构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断加强对大陆情报的搜集工作,尤其是有关解放军布防的相关信息。
◆台“军情局”有“六大计划”
  据台媒体披露,多年来,台“军情局”制定了所谓的“六大计划”,秘密搜集大陆相关情报。
 
  像其中的“夏阳”计划指的是在大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9种重要战略目标中,积极发展情报组织的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列出20个优先发展情报力量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南京、广州、芜湖、遂溪、湛江等。这些城市要么是大陆的政治、经济和科技中心,要么就是军事要地,意义十分重要。
 
  “黎明”计划主要是针对在两岸发生冲突时,情报部门如何为台军特种部队发动反制攻击提供目标情报服务。该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大陆东南沿海,包括舟山、汕头、厦门等9处地点作为台特种部队的主要目标,集中搜集这些地区的陆地和水文资料,以备台军登陆作战之需。
 
  “先基”计划是指加强在大陆沿海的导弹阵地、雷达场站、指挥中心、通信枢纽、军港以及机场6种主要军事目标区,搜集“预警性军事情报”的绝密计划。
 
  其他三大计划也主要着眼于搜集有关解放军的情报。由此可见,军事情报是台情报机构搜集的重点。
◆最担心大陆武器装备升级
  在台情报机构搜集的军事情报中,又以解放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战役战术理论的最新发展和空、海军及二炮部队的换防为重点。台军对于解放军的“撒手锏”武器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担心这可能对美军形成致命的杀伤力。此外,台军也担心,大陆武器装备的升级,可能会抵消台当局花巨资从美国购买的武器系统的优势。
 
  在战役战术理论方面,大陆可能采取何种战法攻台一直是台军研究的“重中之重”。台军的情报机构认为,解放军可能会学习美军进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改变攻台的方法。从今年台军的“汉光”演习情况来看,台军正在采取应对措施。以往台军的年度“汉光”演习都是以针对解放军抢滩登陆的“反登陆”作战演训为主。但今年起,首度把“反斩首”、“反瘫痪”、“反超限战”、“城镇战”等列为演习重点,强化对反渗透、反突击、反空降作战的训练。
 
  此外,台军情报机构也认为,解放军能否在未来台海发生冲突时快速而决定性地夺取胜利,关键取决于空、海军和二炮导弹部队的力量能否取得战场主动权。因此,情报机关十分下力气追踪这些部队的布防情况,以分析其可能的战术运用。
◆四种手段搜集军事情报
  虽然台情报机构还远没有建成像美军那样由陆、海、空、天、电等手段组成的全天候、多维情报体系,但其情报搜集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总体来看,台当局主要依靠四种手段搜集大陆的军事情报。
 
  ▲第一、传统的人力情报手段,即“间谍”。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增多,台情报机构亦不失时机地选派人员赴大陆,以参观、旅游、探亲以及投资开工厂等名义,搜集大陆情报。有关大陆国家安全部门不断抓获台湾间谍的报道,就是很好的证明。而据台媒体报道,自从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后,已有3000余名台湾间谍“以身殉职”。这种手段获取情报的机密程度最高,也最难防范,对我构成的破坏性极大。
 
  ▲第二、无线电技术侦查手段。目前,台军已拥有比较系统的针对大陆的监听力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设在台北市阳明山的侦听站。据《简氏防务周刊》披露,该侦听站的各种天线可以“有效监控”大陆东南沿海的军事活动和无线电通信。此外,在台军“参谋本部”和军事情报局的联合指导下,台军陆海空军也都配备了相当的监听部队和设备。
 
  ▲第三、通过美日台情报交流机制换取相关情报。据悉,阳明山侦听站自成立后经过美国的多次改良,其截收和处理能力已达原来10倍。此外,台军还希望在美方帮助下筹建多座远、中程雷达站,借此提升台海军的整体监控能力。而日本与台湾当局私下“眉来眼去”,情报合作同样从未间断。
 
  ▲第四、综合性的分析手段。台“总政治作战局”新近成立的“解放军研究所”就是这样的典型机构。该研究所的研究范围遍及大陆军事、社会、理论、两岸关系等等领域。研究所还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陆公开发行的有关报刊资料,希望从中获取有关解放军的最新情况。
◆背景链接 媒体“曝料”让台当局不安
  “锁定台湾军机”、“潜舰集结”……人们时常能从港台媒体上看到这些惊人“曝料”。从几年前的“两国论”开始,这类消息就一个接一个地压迫着台湾社会的神经。而在大多数时候,港台媒体扮演的正是抽动神经的角色。
 
  这次传出的解放军调防消息,其实是香港媒体通过大陆官方媒体的另一则报道所作出的猜测。香港《明报》主笔魏承思曾经表示,港台许多的传媒很喜欢给新闻“加料”,再加上新闻工作人员素质不一,对真新闻和假讯息的鉴别能力不好,于是就“生产”出了许多有关解放军动向的“耸人听闻”的讯息。对此,曾经有香港资深媒体人表示,鉴别哪些媒体传出来的新闻是真是假,还得凭经验判断。有一个简单的心得是“讲得越具体的,越不可信”。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有关解放军动向的消息,台湾军方几乎一贯的反应都是,“在国军的掌握之中”,或者就是否认。
 
  但人们也许还记得,今年上半年,大陆媒体播放了东海舰队某团进行战术训练的新闻画面。几天后的深夜,在台湾金门的街道上便出现了罕见的大批战车移防的场面。虽然,“金防部”负责人一再否认此举与东海舰队的训练有关,但从熟睡中被惊醒的台湾百姓岂能继续安睡?台当局的军情部门怎得安生?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