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16、知识文化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传统不会是单一的。用甲传统反乙传统,这是历史上常见的现象。--金克木
☆传统本身也要发展,既有昨天的传统,还有明天的传统。--冉淮舟
☆传统的变革必须借传统来讲行,这并非悖论,而是历史发展的通例。任何破坏传统发展连续性的做法都将危及传统本身和每一个体。--金忠明
☆传统既然是活的现实存在,而不只是某种表层的思想衣装,它便不是你想扔掉就能扔掉、想保存就能保存的身外之物。--李泽厚
☆在一种传统里长大的人不容易承认世界上还有其它不同的活法。--费孝通
今 日 看 点:2016-12–13▲◆★●■☆
台湾缘何成为美国手中任意把玩的一颗棋子?之一★★★
http://pit.ifeng.com/a/20161212/50402021_0.shtml
台湾缘何成为美国手中任意把玩的一颗棋子?之二★★★
http://pit.ifeng.com/a/20161212/50402021_0.shtml
台湾缘何成为美国手中任意把玩的一颗棋子?之三★★★
http://pit.ifeng.com/a/20161212/50402021_0.shtml
人民日报今日整版评美国债务:威胁世界经济安全★★★
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1021378.html
美国情报机构:俄国干预助特朗普当选★★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12/11/5836795.html
为何西方突然集体反悔 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12/11/5836589.html
联合国新规致日本GDP瞬间增长6.3%★★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12/11/5836242.html
台湾缘何成为美国手中任意把玩的一颗棋子?之一★★★
http://pit.ifeng.com/a/20161212/50402021_0.shtml
2016年12月12日 凤凰国际智库:原标题:台湾:美国手中任意把玩的一颗棋子
来源:察网
从几十年台美关系的发展历程看,美国表面上是在帮助台湾、保护台湾,实质上从未把台湾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从未尊重过台湾当局。他们从来都是为自己的霸主地位做精心设计、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做巧取豪夺。他们的这种做法要达到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为美国攫取经济利益。他们在台美贸易方面实行不公平分配原则,致使台湾只能获得微薄利润,而美国获得的高额利润则远超台湾。他们还把台湾当局当作冤大头,让其花大价钱购买美国过时、过剩的武器装备,赚得盆满钵满;二是为美国夺取战略利益。把台湾当作玩物,让其任意摆布,充当西太平洋链岛防线的一个马前卒。
台湾虽然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却与美国扯上了“难分难解、难缠难打”的特殊关系。自台美关系建立到现在,已经几十年时间了。在这几十年时间里,美国一直舍不得丢掉台湾。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台湾对美国来说,具有一箭双雕的价值。因为台湾既是美国倾销军火的一个顺畅出口,能给美国带来丰厚的利润,又是美国手中任意把玩的一颗棋子,能够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与台建交时:美国理直气壮的操控台湾
第一、美国在解放战争期间曾提出将台湾与大陆相分离的主张。1894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被日本侵略者打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达成的有关协议,于1945年10月25日,从日本人手里接收了台湾全境及其澎湖列岛。当时美国政府不仅从未提出过异议,而且还积极主张将台湾归还中国。在解放战争期间,美国曾设想将台湾与大陆相分离的主张,以阻止台湾落入共产党之手,但没有实现。其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革命的进展十分迅速,美国政府的设想来不及实现;二是蒋介石坚决不同意美国人的主张,使美国的阴谋无法得逞。
第二、美国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曾有放弃台湾的想法。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国政府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身,考虑放弃台湾。美国务院1949年10月26日做出了8条决定。其中讲到:“我们不应该谋求把福摩萨(即台湾)和共产党控制的大陆分离开来。”1949年12月29日,艾奇逊也说:“共产党事实上已经控制了中国,中国之所以被征服,主要不是因为武力,而是国民党自己已崩溃以及共产党利用了中国长期孕育的土地革命。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如果再继续援蒋,台湾只是推迟一年陷落,而美国的代价甚大。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说:“过去四年来,美国及其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它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也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力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从这项声明中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杜鲁门政府的确准备遵守有关台湾问题的国际协议,实行一项不介入台湾问题的政策。
第三、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时迅速介入台湾。台湾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台湾位于东海与南海之间,北联舟山群岛,南接海南诸岛,首尾呼应,构成一座海上长城。在这个链岛防线中,台湾居于中央,位置特别重要。历代外国侵略者,包括17世纪初期的荷兰、西班牙,19世纪后期的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相继入侵台湾。其目的都不仅仅是掠夺台湾的资源,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台湾的战略地位。这就是以台湾为基地进犯中国大陆。二战前后,美国和日本就把台湾作为侵略东南亚、控制西太平洋的战争基地。1950年5月,麦克阿瑟首次提出台湾在战时将是“不沉的航空母舰”的提法。他说:“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可以容纳10到20个飞行大队。”当时的国防部长约翰逊建议美国政府应不惜动用军队防止台湾归属共产党。当时任国务卿的杜勒斯和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于1950年5月正式提出台湾“中立化”的备忘录,提出“美国必须在远东采取激烈而强硬的立场,不应在世界处于一个关键时刻的形势下畏缩不前,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福摩萨。”提出要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即使增加战争的风险也是必要的。备忘录中实际上提出了一项对台的战争边缘政策。对美国后来的对台政策发生了深刻影响,构成了美国对台政策作为基本国策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时期,“一中一台”政策逐渐在美国务院内部形成主流。1950年6月27日,美国政府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1950年11月,美国与台湾签订了“秘密军事协定”。美国供给台湾5个师的武器装备、16艘军舰、雷达装置和飞机零件,价值1.65亿美元。1951年以后,美国在亚洲策划和缔结了一系列孤立中国的集体安全防御条约,以对华形成新的包围圈。1955年初,美国国会批准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1月27日,美空军第18战斗机联队从菲律宾调往台湾。第2天,美又调第七舰队和航空母舰“中途岛号”进入台湾海峡,台海局势骤然紧张。
从此,形成了美国武力介入中国内部事务,阻止中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局势。至此,台湾被美国纳入亚洲战略的轨道。出于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杜鲁门完全否定了他过去的声明,不但在军事上介入台湾,还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他说:“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台湾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从不准备介入到重新干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美国重新介入台湾问题的一个新起点。
第四、美国在五十年代中期形成使台湾与大陆永久分离的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不希望再卷入与中国的战争,但又看中了台湾的战略意义,仍不放松对台湾的控制。正是这种矛盾的厉害关系,使美国逐步形成了一项使台湾与大陆永久分离的政策。为此,美国十分重视与台湾的双边关系。艾森豪威尔执政后,在台湾问题上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宣布“放蒋出笼”,即不再阻止台湾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在条约中,美国承诺继续向台湾提供军事装备和其它援助,并在必要时使用美国的武装力量阻止大陆解放台湾。这个条约奠定了美台军事安全的基础。美国还与台湾建立经济贸易关系,当时主要是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据统计,从1951~1965年,美国向台湾提供援助14.82亿美元,平均每年将近1亿美元。正是这15年的美援,奠定了美台经济关系的基础。▲◆★●■☆
台湾缘何成为美国手中任意把玩的一颗棋子?之二★★★
http://pit.ifeng.com/a/20161212/50402021_0.shtml
美国之所以能够理直气壮地操控台湾,它的底气从哪里来?一是因为蒋介石打内战时,美国给予大量援助。其中包括从1944年到1948年期间为蒋介石用美式武器装备了69个师、给予蒋介石武器装备、战略物资、美元贷款在内的,价值达到30多亿美元的各种类型的援助,支撑蒋介石打了三年内战。可惜蒋介石不争气,以失败而收场,美国的援助都打了水漂。二是因为蒋介石战后重建时,美国又给予很多援助。正是这些援助,使其很快恢复元气,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并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所以,蒋氏父子亏欠美国的人情太多了,不好意思不听美国人的话。
与台断交后:美国或明或暗的利用台湾
第一、美国在中美建交时承诺从台湾撤军废约。进入60年代未70年代初,美国开始重新考虑对华政策,并着手缓和与中国的关系。究其原因是,一方面利用中苏之间的矛盾,以中国制约苏联;另一方面急于从越战中脱身,尽快结束越南战争。而中国是越南反美斗争的主要支持者,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那么,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台湾问题。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在同周恩来总理的会谈中做出三点承诺:承认台湾属于中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论”,不支持台独;美国不再以中国为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逐步从台湾撤军,并最终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两国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美国第一次公开表示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公报指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福特上台后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明显倒退,导致中美关系停滞不前。
第二、美国在中美建交后实行两面政策。卡特政府上台后,决心加快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步伐。1977年8月,卡特派国务卿万斯访华,向中国政府提出美国可以有条件地接受中国政府的建交的原则。当时,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解决问题干干脆脆就三条:废约、撤军、断交。中国人有能力自己解决台湾与大陆统一的问题。了解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后,卡特下决心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根本转变。1978年4月,他公开宣布,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概念,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不等于放弃台湾。1979年3月,刚刚同中国建交不久的美国,就不顾中国的强烈发对,公然违背中美建交公报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由美国会两院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把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力图使美台关系带有官方性质,为日后介入台湾问题打下伏笔。
第三、美国在80年代前期重建美台关系。80年代初入主白宫的里根,具有强烈的反共意识,对中国有很深的成见,称其是台湾的老朋友,并在竞选中就许诺:要充分实施《与台湾关系法》,重建美台关系。他一上台就宣布向台湾出售经过改进的F-5E和F-5G战斗机。到1982年夏,中美关系几乎滑到了破裂的边缘。对此,中国政府多次同美国进行严正交涉,迫使里根政府认识到,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绝无妥协余地,不但引起里根政府内部对华政策上出现了争论,而且招致了民主党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0个月的艰苦谈判,到1982年8月17日,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这次公报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对台出售武器问题做出承诺:“美国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并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销售。经过一段时间,导致这一问题的最后解决。”在整个80年代,美国对台武器销售还是比较谨慎的,没有大规模和高性能的对台销售武器,削弱了美台之间的军事安全关系。美台断交后,互设了处理对方非官方事务的机构,未给台湾驻美机构的代表以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并且不允许美政府高层官员在办公室会见台湾驻美机构的代表,使美台之间的政治关系也在走下坡路。但在军事政治关系受到制约的同时,却被经济贸易关系所取代,使经贸关系成为美台关系的主要基础和推动力。据统计,到1987年,美在台投资达到16.83亿美元,居外国在台投资的首位。到1988年,美台的贸易额达到365.74亿美元。从1979~1988年的10年间,美台的贸易总额增加了将近5倍,台湾成为美国的第5大贸易伙伴。
第四、美国在90年代以后充分利用台湾牌。进入90年代,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已不复存在,冷战和两极格局宣布结束。由于美国面临的主要威胁已消失,中美合作的战略基础自然也就消失了。在这个大背景下,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价值日益显现。美国政府看到台湾问题是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是定期给中国制造麻烦的一个筹码。美国政府认为,为了保持美国的安全战略,维护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台湾既统一不得,又独立不得,维持现状是最佳良策。为此,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主要采取两面手法,实施模糊战略。一方面,表明只有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另一方面,又怂恿台独分裂势力,默许台独分子把美国作为反华基地,以达到以台独牵制台湾国民党当局,以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目的。▲◆★●■☆
台湾缘何成为美国手中任意把玩的一颗棋子?之三★★★
http://pit.ifeng.com/a/20161212/50402021_0.shtml
在布什当政时期,对台政策有三大突破:一是支持台湾介入关贸总协定。改变了以往不支持的政策。二是美向台出售150架F-16战斗机。价值达60亿美元,加上其它军火,总额达到100亿美元。然而,1983年《八·一七公报》签署时美国售台武器才7.75亿美元。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以后每年应减少2000万美元。这种做法显然改变了原来的售台武器政策。三是美国高层官员访台。1992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贸易办公室代表希文斯访台,并分别会见李登辉、郝伯村等台湾政府要员,打破了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政府官员访台的禁令。
克林顿当选总统后,与台湾继续发展实质性关系。他在担任州长期间就4次访台,阿肯色州与台湾结成姊妹省。在竞选中,他对记者表示,对台湾印象非常深刻,非常喜欢这个“国家”。1994年初,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同国务院、国防部、国会两院外委会负责人,联合撰写了《东亚地区战略调整》的报告。这个报告要求:“美国政府应立即调整对台政策,以便将台湾牌作为遏制中国的重要手段。”在这种背景下,克林顿政府对台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其主要做法:一是1994年4月28日,通过了含有多项反华条款的《对外关系授权法》。这项法案,建议总统派遣官员访台,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并从法律上解除了美售台武器的限制。二是以调整为名,悍然宣布提高美台关系。同意台驻美机构升格,允许美台部长级经济对话,允许美政府高级官员访台等。1994年10月,美在台协会主席白乐崎访问了美国、12月,美运输部长培尼亚访问了台湾。三是美国会多次采取反华行动。其中,包括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邀请李登辉访美等。四是继续大肆向台湾出售武器。从1993年6月到1996年5月,在短短3年时间里,美就向台出售武器达到19次之多。其中,仅9次金额就达到25亿美元。五是允许李登辉以所谓“私人”身份访美。克林顿亲自会见,使中美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六是中国军队在东海和南海举行军事演习时,美国派航空母舰编队显示武力保卫台湾的决心。1996年3月,美派出“独立号”编队(1艘导弹巡洋舰、1艘导弹驱逐舰、2艘大型护卫舰);“尼米兹号”编队(1艘核动力攻击潜艇、1艘导弹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在台湾海面集结。这是美国机动部队自海湾战争结束以来最大的一次集结,也是自越南战争结束以来第一次在西太平洋水域集结如此大规模军事力量。七是美国会出笼《加强台湾安全法》。2000年2月1日,美国众议院以341票对70票通过了《加强台湾安全法》。这是美国会有史以来在其新年度通过的首项法案中,第一次以“中国”为基础的法案。这一法案是美国会反华势力继《与台湾关系法》之后,又一次企图以立法形式加强美台军事联系,蓄意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的又一项法案。美国的做法,公然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有关承诺,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使中美关系又一次陷入困境。
从几十年台美关系的发展历程看,美国表面上是在帮助台湾、保护台湾,实质上从未把台湾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从未尊重过台湾当局。他们从来都是为自己的霸主地位做精心设计、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做巧取豪夺。他们的这种做法要达到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为美国攫取经济利益。他们在台美贸易方面实行不公平分配原则,致使台湾只能获得微薄利润,而美国获得的高额利润则远超台湾。他们还把台湾当局当作冤大头,让其花大价钱购买美国过时、过剩的武器装备,赚得盆满钵满;二是为美国夺取战略利益。把台湾当作玩物,让其任意摆布,充当西太平洋链岛防线的一个马前卒。对美国的盘剥、操控、玩耍,台湾当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连美国总统会会面、美国官员来访问,都受宠若惊。其实,谁都能看得出来:台湾就是美国任意把玩的一颗小棋子儿。令人遗憾的是,台湾当局看不透美国政府的卑劣伎俩,甘愿让人利用。这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此情此景,岂不可悲!可怜!可叹! ▲◆★●■☆
人民日报今日整版评美国债务:威胁世界经济安全★★★
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1021378.html
互联网 2016-12-11 今日,人民日报发布整版评论,聚焦美国债务问题。
2016年12月11日 (华尔街见闻) 评论认为主要有以下观点:
1、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已经积重难返。高额债务凸显美国制度缺陷,不仅制约着美国经济增长,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债务问题究其原因,除了战争支出和经济危机两大传统因素,还有更深层次的制度缺陷。
3、美国巨额国债不仅给美国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也成为威胁世界经济稳定的因素之一。如果美国国债规模继续不加约束地大幅度扩大,而美国又不能为缓解债务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引起国际社会对美元信用的担忧。
以下为原文:
借新还旧 寅吃卯粮 妨碍美国经济增长 威胁世界经济安全
周琪 付随鑫
美国国债是由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发行的公债,可分为公众持有和政府持有两大类。公众持有者包括外国政府和投资者、美联储、共同基金、州与地方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和个人等,政府持有者包括230多个联邦政府机构。2016年9月美国2016财年结束之际,美国国债高达19.5万亿美元,是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06%、财政收入的6倍,相当于平均每个美国人欠下了6万美元债务。预计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美国国债将突破20万亿美元大关。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已经积重难返。高额债务凸显美国制度缺陷,不仅制约着美国经济增长,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美国国债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当前的新特点
历史上,美国国债的涨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大萧条时期(1776年—1933年)。建国之初,刚结束独立战争的美国国库空虚、债务累累,财务状况濒临崩溃。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成功实行一系列财政政策,很快降低了债务水平,重建了美国在国内外的信用,为美国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直到大萧条时期,美国国债都处于较低水平,很多时候仅占GDP的10%左右。
第二阶段是从罗斯福新政到里根上台前(1933年—1980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国债水平提升到当时GDP的40%,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使美国国债激增到GDP的近120%,这一比例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战后美国国债规模一路下降,到1980年只占GDP的32.5%。由于政府规模的扩大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这一时期美国的国债水平总体上远高于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里根执政起持续至今(1981年至今)。里根政府大量举债,到1985年美国的外债总额超过了内债,美国也从净债权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净债务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长达70年作为净债权国的历史。里根政府以后,美国国债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的国债增量甚至超过6万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来,海外持有的美国债券规模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美国债券发行量占到世界债券总量的32%。
目前的美国国债有三个新特点。第一,此轮美国国债规模的增长已持续30多年时间,至今未见减缓。相比之下,罗斯福新政和二战期间的国债增长只持续10年左右,且主要发生在战争等特殊时期。第二,此轮增长的起点比以往高得多,从一开始国债规模就达到GDP的30%多。第三,近30多年间,除了克林顿政府后期,美国政府常年保持巨额财政赤字,导致国债积累速度明显高于以往。从美国建国到1980年,其国债总量只有近1万亿美元,但到1995年就达到5万亿美元,2008年达到10万亿美元,2016年很可能突破20万亿美元。
美国政府债台高筑的原因
美国政府债台高筑积重难返,究其原因,除了战争支出和经济危机两大传统因素,还有更深层次的制度缺陷。
两大传统原因:战争支出和经济危机。美国国债水平的历史曲线有几个明显的峰值,分别出现在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大萧条、二战、里根当政(冷战高峰时期)、“反恐战争”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可见,美国国债激增大都是由战争支出和经济危机引起的。
新的刺激因素:社会项目支出膨胀。罗斯福新政后,政府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社会项目支出持续膨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47年的10%扩大到现在的2/3,每年高达2.7万亿美元。现在,美国社会项目支出仍在继续增长,成为国债激增的新的刺激因素。
治理制度缺陷:花钱买政绩。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治理大体采用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退年份增加财政赤字应对衰退,在经济繁荣年份增加财政盈余防范过热。但即使在经济繁荣年份,政客们为了政绩往往也倾向于一边减税一边多花钱。共和党表面上反对财政赤字和债务,但那主要发生在民主党总统执政期间,而在里根和小布什政府时期,债务都达到了空前规模。而且,美国两党政治争斗愈演愈烈,动辄就拿债务上限问题威胁对手,更是增加了国债市场的不确定性。这暴露了美国政党制度在经济治理方面的内在缺陷。
国际国内负面影响严重
近30多年来,美国财政支出急剧增长,不得不借新还旧、寅吃卯粮,美国已逐步形成债务依赖型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政府实行赤字财政、国民超前消费、对外贸易赤字不断积累。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已经引起许多美国人的担忧,然而民众又普遍反对增税。为了减少财政赤字和避免债务危机,美国政府不得不削减开支。但是,在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的情况下,国会中的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常常为如何削减政府开支而争执不下,削减政府开支的道路困难重重。
巨额国债给美国各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一,限制美国政府的施政能力。由于债务增长,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应对经济问题的能力相应降低。第二,债务积累导致了高额利息。最近几年,美国的债务利息一直维持在2000亿美元以上,而且还在增长,预计到2023年将超过国防支出。债务利息已成为美国财政的沉重负担。第三,债务吸收了一部分原本可以用于投资的私人储蓄,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潜力。第四,巨额债务还会损害美国政府和美元的信用,加大爆发财政危机的可能性,降低投资者的信心,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美国巨额国债不仅给美国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也成为威胁世界经济稳定的因素之一。如果美国国债规模继续不加约束地大幅度扩大,而美国又不能为缓解债务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引起国际社会对美元信用的担忧。从理论上讲,美元信用下降不仅会降低美元国际地位,还可能引起美国国债持有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导致美元快速大幅度贬值,甚至引发美元危机。在目前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依然是美元独大的局面下,美元危机会导致全球性的金融恐慌和股市震荡,危及世界金融安全。此外,由于美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储备货币,美元贬值会造成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例如,20世纪70年代美元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全球性通货膨胀),从而造成世界经济动荡甚至陷入衰退。
上述情况表明,美国债务依赖型经济体制已经举步维艰,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亦存在诸多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
(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美国情报机构:俄国干预助特朗普当选★★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12/11/5836795.html
中国日报 2016-12-11:奥巴马下令全盘调查俄罗斯黑客攻击美国大选(图)
美国媒体说,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认为,与俄罗斯政府有联系的一些个人向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提供了通过黑客入侵取得的民主党竞选团队的资料。
《华盛顿邮报》引用匿名的美国高级官员表示,”情报机构”已经”锁定了和俄罗斯政府有关系的个人,这些人给维基解密提供了数千封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和希拉里竞选团队主席的邮件”。
《纽约时报》报道说,情报机构”高度相信”俄国黑客干预了美国大选。
报道说,被黑的包括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和希拉里·克林顿竞选主席约翰·波德斯塔德邮箱。
波德斯塔德一些邮件被维基解密网站发佈,并放到其它网站上。
在选举活动期间,特朗普曾经公开鼓励俄国”找出”希拉里的邮件,但是他后来又辩称那样说只是一种讽刺。
据称,共和党竞选团队的邮箱也曾被黑,但是并没有洩露任何文件。
《华盛顿邮报》报道引述的中央情报局评估报告有相似的发现。
民主党称,这些黑客行为是蓄意破坏希拉里的竞选活动。
特朗普的团队否认中情局的说法称:”这些人就是说萨达姆·侯赛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同一批人”。“现在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如何让美国再次伟大了。”
俄罗斯官员多次否认相关黑客攻击指称。
美国总统奥巴马周五(12月9日)已下令调查发生在大选期间的黑客入侵案,主要针对俄罗斯。
白宫发言人埃里克•舒尔茨(Eric Schultz)说,(奥巴马)总统希望亲自关注这一调查,”他对此非常认真。”
他将此次调查描述为针对漤用黑客行为的”深潜”行动。
民主党国会议员亚当•希夫(Adam Schiff)说,希望能赶在奥巴马下月离开白宫前完成这次认真的调查。但目前尚不清楚调查报告是否会公之于众。▲◆★●■☆
联合国新规致日本GDP瞬间增长6.3%★★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12/11/5836242.html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11:早在2008年,联合国修正了1993年的GDP核算标准,日本于2016年开始采用新标准。和旧标准相比,新的GDP核算范围将研发、专利和版权支出都视为投资,这类支出首次被计入GDP。因此,如果采用新的标准,绝大多数国家GDP都会被抬高,其中日本受益最大。
对日本经济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从90年代初到现在,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五年”——在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就陷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状态,GDP增速和物价增幅长期低位徘徊。
▲日本GDP增速(单位:%),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安倍晋三上台后,提出了安倍经济学,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寄希望通过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以刺激低迷的物价,进而彻底摆脱长期的通缩陷阱。
这十五年日本真的一事无成?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其实日本经济低迷和滞后的统计方法有关,或者说日本实际的经济规模长期被低估。如果运用新的计算标准,日本的GDP规模比现在要高出6.3%,这可是将近2800亿美元,接近马来西亚GDP总量。可以说,日本是世界上GDP被低估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联合国新规致日本GDP瞬间增长6.3%
日本GDP大幅上升,要感谢联合国。早在2008年,联合国修正了1993年的GDP核算标准,并督促各成员国使用,其中美国于2013年采用新标准,日本则于2016年开始采用新标准。
和旧标准相比,新的GDP核算范围将研发、专利和版权支出都视为投资,这类支出首次被计入GDP。因此,如果采用新的标准,绝大多数国家GDP都会被抬高,其中日本受益最大。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统计方式的改变,使日本衡量得出的2015年经济规模从499万亿日元(4.33万亿美元)上升至531万亿日元(合4.61万亿美元),增幅6.3%,绝对增量高达2782亿美元,接近马来西亚一个国家的GDP总量(2015年为2962亿美元)。
经修订的数据还表明,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要比此前认为的强劲得多。比如2014年日本的GDP增长率由0%提升到0.3%,2015年由0.6%提升到1.2%。
花旗银行东京的村井吉一表示,“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实际上已经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增长,且明显高于人们此前得到的数据,即使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有明显下滑。我们预计,第四季度及以后,日本的实际GDP还将以高于此前趋势的速度继续加速增长。”
GDP核算方法的修正也解释了日本经济一个长期以来的谜团:日本的消费实际上要明显高于预期,安倍对日本经济所实施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比大家预想中要有效,对日本经济的刺激作用也更明显。
联合国的“神助攻”对安倍晋三至关重要。安倍晋三此前曾表示,到2020年要将日本的经济产出提高到600万亿日元。尽管统计方法的改变对日本经济的真实规模没有影响,但这还是帮他一举兑现了三分之一的政治承诺。
日本GDP被严重低估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并不是在玩数字游戏,因为其他国家也在陆续采用联合国建议的新方法核算GDP。
比如今年7月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关于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修订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数据的公告。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我国各年GDP总量相应增加。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核算方法改革后各年GDP总量的增加幅度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加幅度为1.06%。如2015年GDP总量增加8798亿元,增加幅度为1.30%。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程子林此前还表示,目前,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绝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都调整了研发支出核算办法。
在科技大国美国,采用新的GDP核算方法“只”将GDP抬高了3.2%,只有日本的一半(6.3%)。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后,GDP的提升程度都远不如日本,其中的奥妙何在?
答案在于日本强大的研发投入。
众所周知,日本在科技领域的造诣领先全球。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发现,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4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
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工业机器人盛行的时代,日本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日本的专利授权率高达80%,证明其专利质量极高(质量不高就没人用)。
日本科技实力一个最为直观的指标是,截至今年诺贝尔奖颁奖,日本有22人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这一数字超过了英国、德国和俄罗斯,让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诺贝尔奖大国。
虽然新的统计方法解释了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一些重要成因,同时也提振了日本经济未来的增长前景,但统计方法无法改善一个国家的实质经济状况,更不用说一个国家长期积累下来的积弊。对日本来说,老龄化、少子化带来的劳动人口规模萎缩,以及长期以来的物价低迷,显然不是统计方法所能解决的。 ▲◆★●■☆
为何西方突然集体反悔 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12/11/5836589.html
邓元杰 2016-12-11:前几日,日本正式宣布,“将与欧美保持同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地位。”
关于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在2016年5月已经炒作过一回,当时欧洲拒绝同意中国在今年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议案。同样,美国也多次表态,不会承认中国的这一地位。现在日本正式表态,说明西方主要国家均不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他们做的对不对?这是另一回事,但按照事先的约定,他们是应该承认的。到2016年12月11日,中国将迎来加入世贸组织15周年的纪念日。按照当初签订的入世协议,中国应当在加入这一组织15年后,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如果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会在国际贸易中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降低关税等等。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西方也会参照我国国内的同类产品价格,而不是和某些价格高昂的国家相比。但现在,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的程序就简单多了。
比如彩电,中国国内卖2000元,到美国卖200美元(中国产品到国外反而卖得便宜,因为物流和信用环境都不一样);但是如果欧洲本地生产商的彩电卖600美元,美国就会说我国“倾销”产品了,可以征收高昂的反倾销税,程序也简单得多。所以,不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会极大影响我国的产品出口。可以预计,当出口创汇减少、贸易盈余减少后,对人民币汇率会有进一步压力。
关于如何评判一个国家是否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欧盟、美国都有自己的标准,探讨和分析这些标准都过于繁琐,没什么意思,反正大家从直觉上都知道我国是不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国家”。老邓本文想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西方会集体反悔?
因为时运变迁。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时,美国正处于网络时代的顶峰。虽然当时互联网寒冬(视频)已经降临,但在漫长的数年谈判过程中,美国经济是十分傲人的。实际上,日裔美国人福山1992年出版的《历史的终结》能获得如此大的影响力,就在于1990年代是美国的又一个黄金时代。环顾全球,有哪个国家能和美国相比?在一片乐观的情绪中,福山迫不及待地把他1988年的演讲稿修改成书,并于1992年出版。直至今天,该书的影响力仍然相当巨大。
此书出版的背景是:1989~1992年东欧剧变,苏联垮台;1990年美国又打赢了中东战争,帮助科威特复国。由此看来,自由民主制度确实是人类最优秀的制度,肯定会战胜其他各种意识形态。历史,到此终结了。恰好,1993年互联网开始爆发,美国占尽了先机,这让福山的观点好像更有预见性,他的眼光好像更有穿透力。
福山靠这本书成了世界顶级学者。但我们现在多次提这本书,更多地是把他当成笑料看的。因为很显然,他对人类社会的思考还是过于简单化了。想想也是,一个1954年出生的人,1988年就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不到40岁的人就敢对人类社会下如此断语,确实嫩了点。
回到WTO这个话题,当初领导我国参与谈判的龙永图认为:“(西方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反全球化的。但是,他们找到的是一个错误的题目和错误的目标,他们可以在欧洲内部推行保护主义,但不能把中国当成一个靶子。”《人民日报》新媒体发表文章说:《我们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要让人家承认》:“中国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美国人来承认我们搞市场经济,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呵呵,说得好。但问题是现在西方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企业出口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困难。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老邓的推测是:
1、出口困难会让人民币继续贬值。不是贬值一点,而是至少30%、50%的贬值。
2、在这个基础上,以美元、欧元等计价,适当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外的价格。由于汇率贬值,所以参照国内产品价格,或许两者就相当了呢?
仍然以上述的彩电例子为例,在我国国内,同类彩电的价格从2000提到3000元,卖到美国的从200美元提高到350美元,假设人民币贬值到8,相当于2800元人民币,和国内价格差不多了吧。但350美元的售价,仍然比欧美本地的同类彩电便宜得多。
嘿嘿,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推导过程,仅供大家参考。本文的主要话题不是人民币贬值,而是“时运变迁”。
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认为,二战之后有三次大的时运变迁,第一次是1971年美元脱离金本位;第二次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第三次,就是中国加入WTO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
老邓的理解是:第三次巨大的变化,是西方人和中国人事先都没有料到的。有多少人能料到,中国加入WTO成了最大赢家,科技尤其是GDP飞速发展?有多少人能料到,中国的进步如此神速,甚至快于当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进步速度?有多少人能料到,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体制改革却停滞不前,没有受东欧剧变、苏联垮台以及福山所谓“历史的终结”的影响?有多少人能料到,极端组织开始到处泛滥,伊斯兰文化严重侵蚀欧美?
既然绝大多数人都料不到这些,现在中国加入WTO已经15周年,要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时候,西方国家就会食言。
这再一次说明,国家和民族的实际利益,高于一切。面对价格低廉、汹涌而来的中国产品,西方国家不得不提高关税保护自己。
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印象淡漠了。在1980年代,他的名字比现在的美联储主席耶伦响亮多了。1979年他出任美联储主席后,对稳定美国经济起过极为关键的作用。面对多年高达两位数的通胀率,他把利率提高到19.5%的变态水平,彻底压制了美国的通胀,并吸引美元回流,振兴了美国经济,为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能连选连任,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1987年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把他称为”过去二十年里美国经济活力之父”。
下图就是1927年出生、至今仍健在的保罗·沃尔克。嗯,他现在已经89甚至90高龄了。
上图是他2006年访华时的照片,下图是他09年访华时的照片。
看样子他很高啊?没错,他身高两米。加上他的金融成就,所以被称为“金融巨人”。
这是沃尔克和1米86的奥巴马站在一起时的照片。
这么一个阅历丰富、有过巨大贡献的金融巨人,历史上的操盘手,他如果写本回忆录,尤其是谈谈二战后的前两次巨大的时运变迁,应该很受人欢迎吧。
是的,沃尔克已经和日本财务省前外汇政策负责人行天丰雄,合著了《时运变迁:世界货币、美国地位和人民币的未来》,并于1992年出版了。1996年,该书被首次翻译引进我国,2016年,该书被再次翻译,并有沃尔克和行天丰雄写的新序言,在我国再次出版!
这本书是两人合著,大概各占一半篇幅。沃尔克从二战后的格局开始谈起,过渡到1960年代的“丛林时期”,然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浮动汇率等内容。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如何在美联储主席位子上控制通胀。美元坚挺之后就是拉美债务危机,把西方国家搞得也是焦头烂额。然后就是1985年,美国和几个西方国家一起达成的“广场协议”。
什么是“广场协议”呢?1984年由于沃尔克大幅加息、彻底压制了通胀、美元变得超级强势之后,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当时日本的经济非常好,所以要促进美国产品出口,必须让日元升值。这场以美日为核心的谈判非常重要。最终,1985年9月,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五个国家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通过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世界主要国家货币贬值的协议,这就是著名的 “广场协议”。
在协议签署前,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的短短两年多时间内,美元兑日元汇率在1987年最低下降到1美元兑120日元的水平。也就是说,在不到三年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或者说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
日元虽然大幅升值,但产品出口依然很好,这让日本仔国内发行了大量货币,也刺激了各种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1989年,日本开始逐渐上调再贷款利率,泡沫开始消停,并最终于1991年破裂,从而使日本走上了长达20多年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萧条时期。所以沃尔克认为“广场协议”是第二次重大的“时运变迁”。当然,他们两个合作出版这部书时,不可能遇见日本经济会疲软这么长时间。
美国如愿了,但日本倒霉了。沃尔克洋洋洒洒,口若悬河。但作为《时运变迁》的另一位作者,行天丰雄会怎么想?
行天丰雄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此人代表日本参加了广场协议的谈判,从日本的角度谈了对198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的看法。行天丰雄认为,日本后来“失去的十年”(现在似乎应该说“失去的二十年”了),是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货币政策应对日元升值失误造成的。或者说,过度依赖货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是什么美国的“阴谋”。
行天丰雄的观点不仅是他个人的,而且是日本金融界的普遍看法。行天丰雄认为,1945年二战结束时,日本的GDP只有战前的1/4,就像“被火烧过的荒野,什么都没有”。当时美国通过很多形式给日本提供了援助,帮助日本实现了经济复兴。同时,美国和日本签署了《安全保障条约》,美国给日本防卫,日本不得使用过多的军费。所以日本长期对军事的投入非常少,更可以把重点放在经济复兴上了。
行天丰雄认为,正因为如此,日本对美国确实产生了依赖。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后,人们担心日本的出口业都会倒闭,经济也会崩溃,有人要求政府采取对策。最终结果是放宽货币,降低利息,经济上也提供大量资金的流动性。事后反思,这个做法是错误的。日本在当时应该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关税,也就是说应更多地运用财政政策而不是几乎只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正如大家后来知道的那样,1991年,经济泡沫崩溃了……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第三次重大的时运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