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的马六甲海峡 ★

今 日 看 点 : 2006-12-25
(01) ★ 美国中情局指责五角大楼越权搞情报 ★
http://www.onmoon.com/news/2006/12/23/60979.html
(02) ★ 如果发生台海战争,中国经济损失有多大?★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03/01/view.php%3Ffid%3D12883%26tbid%3D5290&g=1
(03) ★ 西方全面封锁,我国经济损失有多大?★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03/01/view.php%3Ffid%3D12883%26tbid%3D5290&g=1
(04) ★ 中国发展航母的困局是什么?★
http://blog.sina.com.cn/u/4b75189d010006x8
(05) ★ “危机四伏”的马六甲海峡 ★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4912
(06) ★ 中国53亿引进美核电技术/减压中美贸易摩擦 ★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4927
(07) ★ 中国将如何面对伊朗强硬派失利的局面?★
http://junshi.daqi.com/bbs/00/998084.html
(08) ★ 温 家 宝 如 何 当 上 总 理 的 ★
http://newworld.blog.china.com/200612/87563.html
(09) ★ 外电:中国外交大迈进 跃升为世界大国 ★
http://newworld.blog.china.com/200612/103494.html
(10) ★ 美英将向海湾增派军舰和战斗机 向伊朗示威 ★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6/12/1011/6879240_page0.html


(01) ★ 美国中情局指责五角大楼越权搞情报 ★
http://www.onmoon.com/news/2006/12/23/60979.html
新闻来源:环球时报 | 2006-12-23 |: 中央情报局是美国在海外搜集情报的主要部门。然而,自“9•11”事件后,美国军方频频向海外派遣特种部队执行谍报任务,不仅处处与中情局发生冲突,而且还由于“不够专业”影响到美国与他国,特别是与盟国之间的关系。
◆和中情局摩擦不断
  《洛杉矶时报》12月18日报道称,“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扩大了特种部队指挥部的权力,这个部门现在掌管着绿色贝雷帽军团、海豹突击队等专门打击恐怖主义的精英队伍。由于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不信任中情局,在他的指导下,特种部队成立了众多的军方联络组(MLE),其成员先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雷格堡接受特殊训练,然后被派往美国驻各国大使馆搜集当地情报。MLE成员身着便衣,他们的工作内容都是在他国政府和一些伊斯兰组织内为反恐行动培养线人。
  MLE的运作完全独立于中情局,中情局对他们的行动一无所知,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中情局官员称,“他们(MLE)太随心所欲了”,中情局正在进行的工作经常受到他们的干扰。国家反恐中心前主任约翰•布雷南说,这种干扰的代价巨大,“有可能让人丢掉性命,毁掉敏感的项目并可能使外交利益受挫”。后来在中情局就职的前海军陆战队将军迈克尔•埃尼斯尽量淡化双方的摩擦,称MLE的规模很小,而且都是短线运作方式,随时可以走,而中情局则是长线运作,双方没有大的冲突。
◆屡屡让美国难堪
  批评者对MLE的另一个不满是他们给美国带来了外交问题。2004年,在巴拉圭活动的特种部队人员在酒吧外开枪打死一名企图抢劫的袭击者。之后,这些人员被调离。在另一起事件中,特种部队人员在东非的行迹败露,被当地政府逮捕。
  特种部队在美国盟国的活动也很频繁,即使在欧洲也是如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至少有一次,MLE成员前往欧洲追踪一个伊斯兰武装分子,这个国家是北约成员国,还是美国的亲密盟友。按照常理,美国是不应该单方面到盟国随便抓人的。埃尼斯说:“我们必须非常谨慎,不要破坏我们和其他政府及其联络处建立起来的关系,也不要做出任何让美国感到尴尬的事情。”
◆专门设协调人员
  批评者还认为政府成立MLE时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一名官员说,MLE成员都经过严格培训,是政府难得的人才,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正缺人,他们却被派往友好国家,这样做太不合理。
  五角大楼的高官也承认,美国在情报工作上过度依赖特种部队是一种冒险行为。为此,布什政府不得不在特种部队和中情局之间专门设立协调人员。埃尼斯称,今后中情局地区官员要承担更大的责任,MLE的任务必须经过他们的批准才能实施,中情局还需对MLE的行动进行考察,包括看MLE成员是否接受了正确的训练,行动会不会给美国添乱,以及是不是在做中情局正在干的事等。 ▲
(02) ★ 如果发生台海战争,中国经济损失有多大?★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03/01/view.php%3Ffid%3D12883%26tbid%3D5290&g=1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杨帆,摘自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内政外交,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家安全形势是改革开放22年以来最紧张的,而且将继续紧张下去,甚至发生台海战争。无论能否避免战争,保证国家安全比起经济发展更为重要,显然应该成为我国第一位战略目标。这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因为发展国防和战略产业,整治国土与农村城镇化,这些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措施,同时就是启动内需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
 
  但是,国家安全目标非常广泛,不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附属品,更不能被经济主义自由的目标,比如加入WTO,申办奥运,扩大出口,提高消费等所限制,美国就是利用我们这些目标来吊我们的胃口,迫使我们在国家利益方面让步。
 
  我们绝对不可能排除未来台湾悍然宣布独立,美国大兵压境,与日本联合围堵遏制,甚至分裂中国的可能性。我们与其被动参战,不如主动备战,中国要冲破美日联合封锁,保持国家完整,或许早晚要有一战,战则必胜。同时我也认为,战争未必不可避免,关键是我们能够在此5-10年内,坚决进行国内经济战略和文化战略的调整,在经济上降低对外依存度,在文化上消除恐美崇美病。如果成功,中国国力将空前强大,加以政治外交斗争,避免战争破坏,和平统一祖国是有可能的;即使需要使用军事手段,也未必规模很大,胜利当有把握。
 
  反之,如果按照目前经济主义自由路线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在经济和文化上将更加依靠美国,最终在经济上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相当的中国人惧怕美国,深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如此下去,5年以后,我们恐怕就没有打仗的意志和可能了。即使我们不害怕美国的武器,也会害怕西方的经济制裁。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硬道理:5年之后,不是我们屈美日台之兵,就是美日台屈我们之兵。真正的战争不在军事,而在军事之外。在“软战争”中失利,硬战争就难以取胜。硬战争或者很短,或者打不起来,关键是看谁能够在软战争中,奠定战争胜利的思想经济基础,把握战争先机,赢得主动权。
 
  (一)
 
  我国对外开放度,需要以国家安全为目标进行调整。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包括:
 
  1.投资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占总投资的比利,工业对于进口的依存度等)。
 
  2.科技依存度(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产业控制,关键部件,新技术开发能力等)。
 
  3.资源依存度。
 
  4.金融依存度(美圆化程度,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外债)。
 
  5.外贸依存度:进出口占GNP的比重。
 
  对外开放度过高,对于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
 
  ▲第一,新经济发展过快,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新经济技术标准和关键零部件。
 
  目前全世界的芯片绝大部分是美国生产的,这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如果我们在普及网络以后许多年仍不能独立生产,恐怕就不仅仅是让外国人多赚钱的问题了。我国工业的现代化,主要依靠设备进口,工业的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30%,甚至更高。
 
  ▲第二,经济高速增长导致进口依赖度增加,中国将成为能够左右国际市场的大国。
 
  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科学技术差距在拉大。与日本相比,单位GDP耗能的差距1981年为6倍,现在扩大到约15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所贡献的份额一般都在50%-70%;而我国,“六五”期间科技进步所贡献的份额还占到32%,“七五”期间反而降到24%.90年代以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化工机电快速发展,对能源和矿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
 
  目前中国铁矿石自给率为80%左右,氧化铝为70%左右,铜精矿为40%左右,铬铁矿为40%左右,钾盐仅为6%.2010年14亿人口需要消耗50亿吨标准煤(包括29亿吨原油),8亿吨钢和17亿吨铁矿石。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到2010年能够保证需要的只有24种,需要进口2亿吨。到2020年的需求量将是目前2倍,矿产品短缺量为2.5——3亿吨,能够保证需要的仅6种。铁、铜、锰、铬等金属矿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1世纪中叶除煤外,绝大部分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国内年木材缺口6000万立方米,进口粮食进口5千万吨。大量进口需要大量出口,出口年增长率不能低于12%,中国占世界出口比重将从3%上升到18%,迫使许多国家让出市场。
 
  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突出,石油、天然气资源家底不清,后备资源严重不足,1993年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其中每年石油进口量迅增1000万吨左右,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石油进口依存度,1995年6.6%,2000年25%.2010年30%,2020年50%以上。
 
  2001年我国进口石油7000多万吨,花费200亿美圆。到2005年将缺口1亿吨左右。2010年我国石油产量1.5亿吨。要生产3.5亿吨钢,需要进口8亿吨原油和3亿吨铁矿石。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国内经济运行会受制于国际市场,超过一亿吨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安全。国际石油跨国公司垄断国际石油市场,商业利益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一致,我国石油安全迫在眉睫。
 
  中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是47%,5年以后可能达到65——70%,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又影响国际市场,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支持,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全球化不可能消解国家主权的原因。
 
  ▲第三,国家安全因过多引进外资受到影响。
 
  以高关税特别是提高关税实际保护率的办法,保护国内产业,其结果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大量进入。比如到2006年我国按照WTO规定,将轿车的关税从100%降低到20%,但是轿车零件的进口关税为10%,这就是以提高实际保护率的办法,促使外国资本进入,以合资企业产品代替进口整车。因此,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就成为最好的“全球化”方式。
 
  至1999年12月底,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76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4201亿美元,占全国20%;工业产值17696亿元,占工业产值的27.7%;涉外税收1648亿元,占全国15%.未来5年以国内市场为代价,每年可以吸收600亿美圆,但外商直接投资不是越多越好。
 
  首先,很难通过合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外国设备过多会冲垮国内机器制造业。
 
  其次,国内关键产业如飞机制造,数控机床,电脑芯片等,会被跨国公司整合和控制难以独立发展。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主导全球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跨国合并,收购和合资形式向全球投资,往往是内部分工的结果,海外合资企业仍然受总公司指挥。中国最大的外资企业是德国的巴斯夫,在中国有9家化工企业,从尼龙,地毯,醇,涂料,维生素,乙烯,染料,乳胶,到分散体,形成系列产品分工体系。国内企业受到行政系统(条条块块)的分割,缺乏内在的技术和生产联系,即使掌握大部分股份,也很难敌得过跨国公司的技术,商业和金融控制。
 
  第三,“国内市场”也不是轻易可以让得出来的。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占领市场意味着最终得到外汇而不是人民币;我们让出国内市场,就要承诺外商人民币利润的自由兑换。目前外商投资的国内人民币利润每年大约2000亿人民币,只有10%左右兑换成外汇汇出,其余留在国内再投资了。数年之后,利润总额将积累到20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00亿美圆,等于国家外汇储备。如果在突发事件下集中要求兑换,就难免诱发外汇金融货币危机。
 
  未来5年,我国仍旧可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度,特别是金融方面;同时积极准备战争期间,西方全面封锁以后的补偿措施。▲
(03) ★ 西方全面封锁,我国经济损失有多大?★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03/01/view.php%3Ffid%3D12883%26tbid%3D5290&g=1
  ▲(一)200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83000亿人民币,按照1:8.3汇率,为10000亿美圆,外贸4743亿美圆,增加31.5%;出口2492亿美圆,增加27.8%;进口2251亿美圆,增加35.8%.顺差241亿美圆。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052亿美圆,增加32.9%;进口1001亿美圆,增加49.3%.加工贸易出口1377亿美圆,增加24.1%,进口926亿美圆,增加25.8%.机电产品出口1053亿美圆,增加36.9%,高新技术出口370亿美圆,增加50%;进口初级产品467亿美圆,增加74%,原油,大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增加30%.外贸依存度是以外贸总额除以GNP,为47%.如果扣除加工贸易的重复计算,外贸依存度为35%,全部扣除加工贸易,外贸依存度为2 3.5%.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民币汇率假设为1:5,国民生产总值为16600亿美圆,外贸依存度为28.6%.扣除加工贸易为14.3%.
 
  ▲(二)假设中国沿着经济主义自由路线继续发展,不进行重大利益格局调整,国内外资源状况仍旧可以支持5年左右经济增长。假设国内生产总值年增8%,2004年为111553亿人民币,按照1:8.3汇率,为13604亿美圆。外贸总额9196亿美圆,外贸依存度达到67.5%.如果扣除加工贸易为39%.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1:5汇率,国民生产总值为22311亿美圆,外贸依存度为41.2%.扣除加工贸易为21%.
 
  如果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到1:10,国民生产总值为11155亿美圆,外贸依存度达到82.4%的历史最高水平。扣除加工贸易为41.2%.国内通货膨胀,按照购买力平价1:7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为15936亿美圆,外贸依存度为57.7%,扣除加工贸易为26%.可以预见,2005年是中国经济主义自由路线的顶峰。
 
  2005年出口年增加15%,为4358亿美圆,进口年增加20%,为4668亿美圆,外贸逆差达到310亿美圆。加工贸易年增加15%,出口2408亿美圆,工缴费500亿美圆。
 
  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年600亿美圆水平,使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家外汇储备保持2000亿美圆。股票市场对外资开放,金融依存度大幅度提高。
 
  ▲(三)国家外汇储备在2005年超过2000亿美圆。
 
  如果在2001-2004年突击进口战略物资,年增加进口200亿美圆。在2004年底,我国进口总额将增加600亿美圆,为5268亿美圆,外贸逆差扩大到1000亿美圆。国家外汇储备下降到1400亿美圆。
 
  ▲(四)假设2005年出现西方全面封锁。加工贸易全部停止。
 
  2000年加工贸易出口1377亿美圆,占出口总额2492亿美圆的55.2%,加工贸易进口1001亿美圆,占进口总额2251亿美圆的44.5%.加工贸易总额2478亿美圆,占进出口总额4743亿美圆的52.2%.
 
  2004年,加工贸易按照年15%增长率,可以达到2400亿美圆的出口。如果全部中断,损失是:
 
  (1)外贸总额降低4500亿美圆,出口降低2800亿美圆,外贸依存度降低50%;
 
  (2)4000万人失业;
 
  (3)国家外汇收入降低500亿美圆;
 
  (4)加工贸易全部使用进口原材料再出口,对国内产业没有带动效应,全部中断以后国内只损失20%左右的工缴费,2004年为500亿美圆左右,假设乘数效应,损失1000亿美圆。
 
  (5)2004年的GNP是13604亿美圆,2005年如果继续增长8%,应该是14693亿美圆,现在减少到13693亿美圆,只增长0.6-1%,增长率降低7个百分点。
 
  ▲(五)从美日欧出口大部分中断。
 
  2004年我国出口4358亿美圆,其中一般出口2000亿美圆左右,其中向美日欧出口占60%,1200亿美圆。
 
  美国是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量20%以上,按照美国统计达到30%.我在美国出口份额中仅维持在2%左右。我对美国的资金和技术也有依赖,从美国进口最多的是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1998年为94.18亿美元,占自美国进口总量的55%),有些难以替代。
 
  日本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1998年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7.9%,日本的资金技术对我也极为重要。
 
  欧盟是我第三大贸易伙伴。1998年占我对外贸易总额的15.1%.
 
  香港是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1998年占我对外贸易总额的14.1%.
 
  1998年我国外贸的64.3%、约2071亿美元,是与美日欧的贸易(含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我们获得的贸易顺差629亿美元,如果没有这一块,外贸将有逆差193亿美元。
 
  假设2005年对美国日本出口全部中断,对欧洲出口部分中断,影响是:
 
  (1)出口减少1000亿美圆。2005年出口在和平环境下可以达到5012亿美圆,减去加工贸易2770亿美圆,一般贸易1000亿美圆,只剩下1242亿美圆,考虑到向其他地区增加出口,估计为1500亿美圆,降低75%,大约倒退到1997年的水平,倒退8年。
 
  (2)一般贸易出口的减少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比加工贸易大得多,因为大部分原材料来自国内,有连锁性收缩效应。假设有3倍的收缩效应,即3000亿美圆,相当于24000亿人民币。用3000亿美圆除以2004年的GNP13604亿美圆,经济增长率降低22%.
 
  (3)加上加工贸易中断的影响7个百分点,共29个百分点。这就是加工贸易中断和出口下降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第一年GNP下降29%,第二年下降更大一些,假设30%.第三年才有可能有所恢复。
 
  (4)出口产品国内收购额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40%左右,如果降低75%,将使国内总需求降低30%,加上乘数效应,将使国内通货紧缩和企业破产更加严重,失业再增加4000万,共增加8000万。
 
  ▲(六)关键进口供应基本中断
 
  2000年我国进口大类产品是:矿产品245亿美圆,化学品181亿美圆,塑料橡胶164亿美圆,纺织原料和制品166亿美圆,贱金属206亿美圆,机器电器852亿美圆,光学医疗设备82亿美圆。
 
  由于大量引进外国设备,我国工业最先进的部分,设备,原材料和零配件对于进口的依赖程度相当高,在1994年,工业对进口的依存就达到30%,现在可能超过50%.特别是尖端科技如芯片,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方面,在关键部分依靠进口,影响更大。
 
  ▲(七)能源供应受到影响。
 
  ▲(八)沿海地区损失严重。
 
  1989——1991年西方对我国经济制裁,停止对华军品贸易和国际贷款。1989年,我国的外贸增长率下降15.7%;1990年又下降3.3%,其中进口下降16.8%.我国经济连续3年低速增长,1989年4.4%,1990年4.1%,1991年7.7%.
 
  西方制裁对于沿海地区的影响尤其大。东南沿海地区指华东华南,福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南部,香港、澳门。
 
  不含港澳,1999年有2亿多人口,耕地面积1000万公顷,占全国7%;国内生产总值近3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37%;新增固定资产投资90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32%.钢产量2800万吨,占全国23%;汽车36万辆,占全国20%;塑料324万吨,占全国40%;化纤385万吨,占全国60%;纱184万吨,占全国32%;冰箱530万台,占全国40%;洗衣机635万台,占全国50%;彩电2770万台,占全国60%
 
  (三)
 
  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并没有象某些人宣传的那样,经济倒退20年。不计战争打到中国本土,只计2005年西方全面封锁的损失,中国将在两年之内,每年经济下降30%左右,经济水平倒退到2000年的水平。这样的经济损失,如果突然到来,我们没有准备,显然不能承受。如果有准备,则不难承受。
 
  目前美国经济的调整,已经影响中国的出口。加入WTO将使中国社会受到全面的国际冲击。国内社会结构与制度,将与国际发生剧烈的摩擦。22年形成的单一经济思维,又不能够把个人,企业和既得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与国家的地缘政治利益统一起来,不能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安全战略统一起来,甚至严重忽视后者。按照目前经济路线发展下去,中国在突然遭到西方全面封锁的时候,将措手不及,丧失与美国抗衡的能力。到时候,“不战而屈人之兵”只不过是人家屈我们之兵。眼争争看着台湾独立,因为惧怕西方封锁而不敢开战。
 
  因此,目前5年的利益格局,经济战略和价值取向的调整,比未来的军事战争更加重要。如果在经济方面过分依赖西方,在文化方面过分崇拜西方,等于自我瓦解,军事战争难以取胜,甚至不战而降。
 
  目前的补偿措施包括:启动内需,劳动积累,清除腐败,扩大重要物资进口,发展战略产业,调整收入分配等等。关键问题不在技术的可行性,而在于能否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发挥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
 
  21世纪中国将以大国身份参与国际竞争,和美国形成又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美国在谋求全球单一霸权,中国在亚洲的力量也有明显的增长。亚洲的未来,取决于中,美,日,东南亚几方的利益角逐,中国的力量处于上升时期是毫无疑问的,为了冲破未必束缚,即使一战也再所不惜。特别是关系我国出口3/4航道和石油运输线的马六甲海峡,不能被台湾独立势力所控制,台独势力背后就是美国和日本的势力。中国在全球化中应该以大国姿态,提出独立的见解,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
 
  总体来说,西方的封锁没有那么可怕,即使我国没有补救措施,只不过把中国经济水平从2005年拉回到2000年。受损失的主要是沿海地区和高消费这部分。
 
  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甚至提前进行经济文化战略调整,那么中国将在备战的原则下,解决许多和平时期不好解决的问题,反而使中国更加强大。
 
  以备战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和平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战争求统一则统一在,以退让求统一则统一亡。真正能够保持国家统一,冲破美日,台湾印度封锁的,军事力量是重要的,但是目前的经济文化调整更为关键。不可能设想在一个严重依赖西方的经济体系,和文化倾向的背景下,能够真正取得军事战争的胜利。反之,经济文化调整到位,到有可能制止战争,取得和平统一。
 
  战争也没有那么可怕。我们是在家门口打仗,只要控制住美国在亚洲的盟国和军事基地,美国从关岛和航空母舰上支持台湾,成本太高,无法保护台湾。关键是我们能够有效清理内部的问题,万众一心,一定能够取得全面胜利。▲
(04) ★ 中国发展航母的困局是什么?★
http://blog.sina.com.cn/u/4b75189d010006x8
2006-12-21: 在12月,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两名资深研究员又在该学院的院刊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航母的困局》的封面文章。这是海军战争学院网站被所谓“中国黑客”黑了(参见http://blog.sina.com.cn/u/4b75189d010006p2)恢复后,置顶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大量引用了中国方面的信息,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中国未来由于发展大型直通甲板航母的困局而最终很可能发展直升机小型航母。既然是论证“困局”,就一定有论据。让我喷的是,第一个论据就是涉及我本人的一个“伪论据”。
在这篇文章第四段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到底中国现在是否应该发展航母显然已经在中国成为了引起相当大争论的话题。香港凤凰卫视就曾援引《舰船知识》宋晓军的话说,解放军的一派鼓吹发展航母但是却不得不与敦促发展潜艇和太空业的其它派竞争。”
由于这段“论据”有注释,我马上到网上查看了3月15日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的影像,发现当时是主持人董嘉耀问我怎么看网友对发展航母的争论一类的问题,而我上来就说“在军迷中确实有航母派、潜艇派和航天派”,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专家显然把“军迷”翻译成了解放军(PLA)。
后面还有有意思的“论据”,比如文章中写道:“2005年年初,当中国人满怀恐惧地看到印度的航母和日本的准航母参与了海啸后的救灾行动时,他们对于一艘小型航母能够如此有所作为着实吃了一惊。因此随后,在对中国航母进行概念化时,中国的决策者们开始考虑中国的两个潜在任务和竞争者,不是美国和前苏联而是印度和日本。”
总之,这篇文章论证了中国海军在发展航母上的困局后,得出的结论是:为了与以潜艇为主要作战力量的海军力量相匹配,中国未来可能会发展12~15艘直升机轻型航母。
实际上,3月15日我在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后来也谈到了中国航母的困局。我说的大意是:当年国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可以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发展出两弹一星、核潜艇,现在只要下决心,航母不应该有任何问题。
而美国这个报告中却认为:“我们所获得的很多消息和情报都表明,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中国海军战略家们。如何在近期内回答好这些问题,也将对中国的军力结构以及训练和理论产生重大影响。显然,对于下一场战争性质的分析,潜在交战国的力量与弱点,以及未来有可能的交战情形以及战争特点等这些问题都将决定这个答案。换句话说,战略聚焦以及对于下一场战争性质的判断能够刺激军力现代化。虽然台海局势主导了中国军方的注意力,但是当他们缩小自己的决策范围时,他们并没有解决中国海军战略家们面对的一个核心困局。”
中国发展航母到底遇到了怎样的“困局”呢?大家怎么看? ▲
(05) ★“危机四伏”的马六甲海峡 ★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4912
文章提供 于 2006-12-23: 印度谋求控制海峡,日本积极建立海盗情报中心,美国则想监视通过海峡的中国船舶,马六甲三国觉得这些比海盗更烦心。
  “在旁观者眼中,它是一片‘净土’,在当事者眼中它是一个战场”——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的马六甲海峡。今年8月,英国伦敦劳埃德战争风险评估委员会宣布将马六甲海峡从“具有战争及冲突风险的区域”名单上撤销。国际海事局海盗报案中心的数据则显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马六甲海峡的海盗近乎绝迹。但没有海盗的马六甲并不平静,印度媒体称,12月6日至20日,印度空军派出10架“幻影2000”战斗机和“美洲虎”攻击机,在马六甲海峡附近与新加坡空军演练空中攻防。日本积极出资建立“海盗情报共享中心”;美国则要求在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印度岛屿上安装侦察设备,专门用于跟踪过往的中国船舶。一时间,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关注度似乎随着东亚的崛起而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马六甲海峡似乎“危机四伏”
  马六甲海峡地处亚洲东南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桥梁”,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海上纽带”。与之有关的国家很多,其中,离得最远却最“上心”的无疑是美国。据美国媒体报道,今年11月中旬,美国的一家智库——威尔逊中心举行了一场名为“马六甲海峡能源安全”的研讨会,邀请专家对马六甲海峡对亚洲各国能源供给的重要性、其面临的安全问题和世界各国的马六甲海峡战略进行探讨。国家亚洲研究局项目主任米克尔•赫贝格称,能源问题已经变成亚洲地缘政治的关键因素。2002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石油为每天1100万桶,到2030年,每天的流通量将达2200万桶;也就是说,到2030年,亚洲所需石油的2/3都将通过马六甲海峡。赫贝格说,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担心美国军事力量涉足马六甲海峡。来自新加坡咨询公司的凯瑟琳•雷蒙德说,恐怖组织如果想发动攻击,有可能采用3种办法:一是将船沉在航道上;二是引爆运送液化天然气、石油或者化学品的货船,用其对海峡内港口发动攻击;三是在海底放置爆炸物来制造爆炸事件。雷蒙德说,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马六甲海峡将会关闭,所有过往船只必须绕道印尼的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不仅会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还将导致时间延误”。这样一来,世界贸易就会受到影响。
  与美国相比,日本似乎更急于介入马六甲海峡。《日本经济新闻》11月29日报道称,世界上一半的石油运输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可这一地区却受海盗困扰,局势不稳。为此,日本在今年9月主动提出了“亚洲海盗对策地域协定”,按照这个协定建立了一个“海盗情报共享中心”,并将提供1300万日元的活动经费。11月25日的《产经新闻》评论说,日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积极参与马六甲海峡地区的安全保障。11月24日的《读卖新闻》则报道说,日本与印度近来联合举行了大规模的海上训练,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马六甲海域的安全,确保日本能源通道的畅通。报道说,同类训练自2000年开始,已经进行了7次。
  在马六甲海峡的问题上,印度同样忧心忡忡。本月初,印度国防部下属的印度国防与分析研究所发表文章称,由于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所在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与马六甲海峡只有咫尺之遥,印度“显然应该成为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12月3日,印度《金融快报》披露称,目前印海军“正在全力寻求购买P3C预警机等先进侦察设备,力争对从霍尔木兹海峡到马六甲海峡的广阔海域进行全程监控。”印度国防与分析研究所海军少将古普里特•库拉纳在题为《保卫马六甲海峡》的文章中称,海盗猖獗“已经给该地区的贸易及商运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而且“有迹象显示‘基地’等恐怖组织也和那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甚至称“基地”组织成员已经成功打入了马来西亚警察内部,并伺机对这条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发动攻击。
◆它真的如此脆弱吗?
  随着东亚的崛起,马六甲海峡日益受到关注,其曝光率甚至超过了苏伊士运河。那么,这条海峡真的如某些国家说的那样脆弱吗?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地理方面的专家姜春良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的马六甲海峡确实很繁忙,每年有9万艘船只从那里通过。但是,炸沉几艘船就能阻断航道的说法有些夸张。马六甲海峡是天然海峡,西北口宽370公里,最窄的东南口宽37公里,分布着数条航道,每条航道宽十几米。此外,由于受水深的影响,20万吨的轮船要通过辅助设施才能勉强通过。20万吨以上的轮船均要绕道印度尼西亚的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因此,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也就是100多米长,即使在最窄的地方沉几十艘船也不会完全阻断海峡航运。而且,马六甲海峡是国际海峡,虽然海峡三国反对马六甲海峡国际化。但世界上的很多海洋规则是由美国主导的,根据国际海洋法的规定,即使发生突发事件,各国也无权封锁马六甲海峡,包括美国在内。但也有专家认为,一旦恐怖分子真的在马六甲海峡发动袭击,造成货船沉没,就很可能会引发多国干预,引起与该地区国家的矛盾,影响航道的通行。
在海盗问题上,了解实际情况的人都知道。所谓“海盗”大多是马六甲海峡附近的穷人和贫苦渔民。他们平时捕鱼,看到有机可乘就持武器抢劫。马来西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拉扎克曾指出:“我们决不能把所有的海盗案件都看成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只要认真地看看相关数据就能发现,这一地区从来没有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处在国际恐怖主义的笼罩中。”印尼方面也指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只有在公海上的武装抢劫行为才被算作海盗犯罪,所以印尼海域的所谓“海盗事件”,其实都只是发生在其领海内的刑事抢劫行为,“跟国际恐怖主义完全扯不上”。
◆它是政治博弈的大舞台
  同样的一条海峡,同样的事情,不同国家却有不同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各国的政治博弈起到了很大作用。
  对美国来讲,它只有少量的橡胶和锡等战略物资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进行运输,当然还有一定数量的商船。与具体利益相比,美国的投入超出了很多。美国获得在新加坡樟宜军港的航母补给权后,又提出让其海军陆战队直接进驻该港。美国已和马来西亚签署了两个军事后勤合作协议,其中最新签署的一个协议有效期为10年。去年11月底,美国宣布恢复与印尼的军事关系,结束长达6年的军事制裁。有分析认为,对美国来说,控制马六甲海峡,可以扼制日本“海上生命线”,压制印度“东进战略”,迟滞俄罗斯重返远洋的步伐,对中国的发展进行牵制。
  对于日本来讲,它对马六甲海峡的担心的确是真心的。有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日本每天从中东进口的石油约为60万吨,全年石油进口总量约为2.4亿吨。总量中的80%以上从中东进口,这些石油的70%经马六甲海峡。也就是说,在相关国家中,日本的利益是最大的。
  印度《展望》杂志撰文称,由于马六甲海峡紧邻印度的专属经济区,不确定的格局“给印度也带来了深远影响”。分析人士指出,印度把马六甲海峡看成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的一扇大门,看成印度政治、经济和外交全面实施“东进战略”的必经之路。从军事角度看,印度海军要控制进出印度洋的五大海峡,而马六甲海峡位于首位。
  中国与马六甲海峡的关系一直是很多国家议论的热点。也有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为了这条能源通道,中国甚至可能卷入战争。对此,姜春良先生认为,这些说法并不准确。从能源结构看,中国60%的能源是煤,30%是石油。而且中国每年还能自产石油1.8亿吨,而日本和韩国不产油,印度每年产得不多。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远低于日本,而且来自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能够通过陆上管道运输,来自委内瑞拉的石油也不通过马六甲海峡。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并没有外界想得那么严重。
  与各大国相比,处于马六甲海峡的三个国家处境并不好受。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报》曾刊登文章称,东南亚国家用微薄的军事力量看守着马六甲海峡这样重要的咽喉要地,难免成为大国觊觎的对象。“9•11”事件后,新加坡率先响应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需求,协助美军进驻樟宜基地,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这让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感到极为不安。为牵制美国,它们邀请印度、中国、日本等国以某种方式参与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防卫,但前提是必须由马六甲海峡主权国来主导上述活动。这种矛盾心态就如同“请一头大象为瓷器店壮门面,但又不允许大象闯进瓷器店”。在一些私下场合,有印尼和马来西亚官员表示,马六甲三国虽然要防范很多国家向海峡渗透,但最主要的防范对象就是印度和美国。
◆各方应寻求新办法
  对于马六甲海峡安全的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室主任翟崑指出了3点复杂性:海峡沿岸3个主权拥有国之间如何协调立场、大国如何进入以及大国战略的互动。和马六甲利益攸关的大国自然非常重视这条“咽喉水道”,但是,如果中国比较积极地进入,美日就会担忧,反过来也一样。随着东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深,相关国家在马六甲海峡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大,合作维护航道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强,大国在马六甲协调利益的问题更加复杂,谁都担心其他势力对自己的资源通道构成威胁。大国战略彼此牵连互动,其中一个方面是考虑如何寻找其他通道,分担马六甲海峡的风险。从地理上看,这样的通道是可以开辟的。而一个国家对这种替代或者说多元通道的追求,势必带来其他国家在马六甲通道上进行战略和力量布局的调整。▲ 来源: 环球时报
(06) ★ 中国53亿引进美核电技术/减压中美贸易摩擦 ★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4927
文章提供 于 2006-12-23 文章作者: 程刚
◆美部长称,这笔订单将对中美贸易摩擦起到减压作用
  对于中国核电市场的争夺终于在上个周末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果。中国的核电站建设在陆续引进了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的核电机组之后,又做出了引进美国西屋公司核电技术的决定。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有关官员表示,中国目前建成的核电站都是二代核电技术,而AP1000技术是世界上先进性非常高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化、吸收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让中国在今后的大规模核电建设中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
◆中国是第一个使用者
  这个总价值高达53亿美元、能为美国创造5500就业机会的核电引进项目,是在众多美国经济界高官来华参加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的背景下正式敲定的。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在12月16日的签字仪式后表示,这笔核电大单将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起到减压的作用。
  根据协议,中国将引进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在广东的阳江、三门核电站建设4台百万千瓦极的核电机组。美国西屋公司称其花费了5亿美元和15年时间研发的AP1000技术是世界上先进性最高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但直到现在,中国才成为这套技术的第一位买主。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核电市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共有400多座核电站在运行,为全球提供16%的电力,很多发达国家的核电在本国电力结构中都占到30%以上的比重。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对现代核电技术不够了解,公众深恐核电站会带来核泄漏的危险,欧美的核电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随着国际上能源供需矛盾的日渐突出,再加上使用清洁能源又是大势所趋,核电重新表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比如俄罗斯在核能发展战略中提出,要把核电在国家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从现在的16%提高到2020年的21%到23%。
  中国在当前的核电市场中是最具吸引力的,全国的核电还只占国家电力的2.3%,中国提出的核电发展规划已经明确,到2020年全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4%。这意味着从现在起,每年要新开工建设3到4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这样的新增规模在世界核电市场上是最大的。而要改变中国北煤西水东缺电的不均衡能源布局和煤电占80%左右的重污染电力结构,中国未来还将继续加快和扩大核电建设。
◆自主技术不容忽视
  就像一位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多年的中国核电专家所说的那样,要是一个小国,也许建几台核电机组就能解决全国的电力供应,因此全从国外进口核电机组也没什么问题。但中国作为有相当工业基础的大国,未来的核电发展规模又会非常大,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核电开发技术和建设能力,否则,在核电这一块的能源安全上我们会受制于人。在经济投入上也浪费太大。
  以市场换技术是中国选择的核电发展道路之一,引入西屋的AP1000技术建4台核电机组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举措。但中国核电业也有不少专家提出,核电技术先进的国家同样也想依靠技术输出来削弱中国的核电自主研发能力。所以,关键是要靠引进带动研发。
  曾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担任副总干事10年之久的钱积惠先生说,只有给干的机会,才能形成和提高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核电将怎样获得自己的统一技术线路。国际上,法国、日本、德国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引进了美国西屋公司的压水堆技术,它们分别在引进2到4台核电机组后,就实现核电自主化、国产化,前后10年就能独立开发标准化的核电技术,并有能力向其他国家出口核电机组。
  中国已经从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引进了多台核电机组,而这些国家的技术线路又都不同。一位核电专业人士说,这一次,有关部门显然是想一举引进、消化,以AP1000为依托来统一中国核电的技术线路,并形成标准化,为提升自主研发奠定基础。
  钱积惠说,中国的核电起步虽然晚,但核技术的开发能力却一点也不弱,很多军用核技术的突破足以证明这一点。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在引进国外核电技术的同时,也要处理好提升中国自己的核电研发能力的问题,使引进能够成为带动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的动力。▲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环球时报
(07) ★ 中国将如何面对伊朗强硬派失利的局面?★
http://junshi.daqi.com/bbs/00/998084.html
史密斯•安德维普(国际分析评论):伊朗核武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在中亚的战略的所谓的布局,在长期的强硬派坚决下,导致了起到牵涉华盛顿决策的重要意图。
但是,今天最新的伊朗民意投票显示,伊朗目前国内,温和派与民主派取得了半数以上的议会席位,这对于目前美伊之间的紧张缓和态势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他证明了,民主与经济利益,是一个国家的民众根本需求。
目前的保守派强硬政府,已经受到了首次的打击。普通伊朗人认为,对抗西方特别是美国,并没有带来伊朗的经济起飞。因此,希望通过温和派上台,以换取伊朗经济的起飞。从而民众可以获得利益。
而中国这个耗资300亿美元建立的“中亚阵线”,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大波动,这使得伊朗保守派自己也是十分吃惊。而且,中国一旦失去伊朗保守派的坚决对抗华盛顿的态度,伊朗恢复的到温和派与民主派上面,那么中国可以用来牵制目前美国海军部署在波斯湾的3支航母舰队。就可以得到摆脱,而且,伊朗核武计划,也可以彻底终止。这对于中亚国际安全是一个好的开始。
同时,他也证明了华盛顿提出的“美国民主世界”的最终胜利的开始,因此,目前中国在今后的道路上,会采取主动的对伊朗经济支持与援助,大批对伊朗实施贸易倾斜措施,这样中国才能给目前已经被开始失去民众信心的伊朗保守派,一个支持。
因此,目前来看,我们还是不能过于乐观的看待伊朗核问题。一旦伊朗可能会获得来自中国,俄罗斯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支持,那么,伊朗的民众民意,还会再一次发生变化。则在2004年已经体现无疑。300亿美元的石油,就可以唤起伊朗民意的“倾向中国的”的强硬概念,而目前300亿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
但是,我们华盛顿是不是能再有这样的能力去做?我们很难预测,如果美中之间在对于第3国问题上,是采取的武力的做法,那么华盛顿不会感到担忧。但是,比拼经济实力,目前的我们的确不能直接面对中国这样的新型崛起的经济大国。
因此,民主并没有解决掉伊朗问题,还是关键的“经济策略”。但是我们不可能提供伊朗更好的“经济环境”而中国则是在近期就会去做!而且据预测来看,动作会是十分的大。▲
mk800编译西陆独家报道仅供参考
(08) ★ 温 家 宝 如 何 当 上 总 理 的 ★
http://newworld.blog.china.com/200612/87563.html
2006-12-24: 温家胡同出了个温家宝,这在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的邻居间已传为佳话。虽然温家宝全家在1949年就已搬离此地,但是提起温家宝,大家仍津津乐道。
  在镇子的人的记忆中,温家宝对亲属要求很严,其姑母长期在宜兴埠居住未见沾过什么光,当年温家宝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时,镇里一些居民曾向其姑母查询,得到答复都是一句话,同名同姓而已。几年前姑母去世,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曾寄来700元钱。
  温家宝同志离开天津南开中学后,就没有回去过。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室一女士告诉记者,温家宝副总理在宣传上保持低调的作风,有消息说他曾经专门和天津市的领导打过招呼,不要在他身上“做文章”。
◆“边塞”
  十四载1968年2月,红色海洋席卷中国,在北京地质学院构造地质专业攻读研究生的温家宝主动要求前往“边塞”甘肃,从此与祁连山相伴十四载。
  温家宝在甘肃酒泉地质队工作期间,认识了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张培莉。张培莉家住兰州市,在甘肃地质局从事岩矿鉴定。两人在七十年代结婚。1968年到1979年,温家宝由一名初出校门的实习生成长为地质队的副队长,1979年后,温家宝上调到甘肃地质局。
  酒泉的生活在温家宝的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甘肃省地勘局第四地质勘查院办公室王先生向记者介绍说,2002年9月,温家宝到酒泉视察工作,曾专程到那里的地勘局第四地质勘查院探望老战友。老友相会,一贯低调的温家宝除了与大家合影外,在应邀题字时,留下了“温家宝”三个字。
  在甘肃地矿局内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温家宝在甘肃地质局工作期间,条件非常艰苦。他曾到酒泉灌溉面积最大的洪水坝河工作。有一天晚上,山洪暴发,温家宝和同事一夜三次搬迁帐篷,终于避过大难。
  甘肃省地矿局办公室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温家宝副总理在甘肃有不少老同事、老朋友,他们之间现在还保持着联系,这也是温家宝副总理了解基层情况的一个渠道。
◆胡 耀邦“选才”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于中国许多中层干部是令人兴奋和难以忘怀的。那时干部队伍的“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浪潮,拍打着曾在文 革中上下流动的众多年轻人。
  1985年春天,温家宝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而他的直接领导是王兆国,时为办公厅主任。
  “胡 耀邦选干部不任人唯亲,他很重才干。1985年前后,他特别委托中央组织部考察干部,主要是省部级干部,希望物色到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合适人选。当初我知道的挑选标准有四个:副部级以上、年轻、学历较高和有才能。”一位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近十年的人士说,“中组部考察时,发现他各方面才能很全面,人品也好,而不仅仅是个只懂技术的干部。”
  经过几轮筛选,那次选拔只留下三个干部,其中之一就是温家宝,另一个是吴邦国,时为中共上海市常委。还有一位吉林省的高级干部。
  1986年,中央任命王兆国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而温家宝接任王的职务,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继杨尚昆、汪东兴、姚依林、胡启立、乔石和王兆国后的第七位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上世纪90年代初,曾庆红被任命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他与温家宝同在一个单位三年。据一位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说,温家宝和他合作得很好,遇事经常商量。
  尊重领导和平易近人是温家宝一贯的作风。他在办公厅工作时的那位下属说,“在日常工作中,他对每一位领导都很尊敬,同时他对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依旧保持着平易近人的风格。”
◆“眼光向下”
  2002年山东大旱,国务院原本打算派出水利部官员视察,但随着山东旱情的不断加重,最终温家宝亲自赴鲁。温家宝对深入农村研究和调查有着独特的情结,特别是对农村问题。
  2002年3月6日,温家宝副总理参加辽宁省人大代表团的分组讨论,原九届人大代表,朝阳市市委书记王大操回忆,温家宝非常关注推行的“开仓借粮”政策,听说辽西去年旱情严重,询问完一位在座的来自基层农村的人大代表他们村受灾情况和政府相关的救济措施后,又连续询问他,“你们市去年向农民‘开仓借粮’了吗?借了多少?”“发救济粮了吗?发了多少?”“有三个数,一定要搞清楚。一是开仓借粮的数,要保证灾区农民有饭吃;二是救济粮的发放数;三是农民通过打工、亲朋互助等办法自救解决的数。这三个数搞清楚了,对缺粮人口的情况就心中有数了。”温家宝副总理当面告诫王大操。
  而九届人大代表,原河北省丰宁县委副书记依然清晰地记着在2002年3月7日,温家宝副总理参加河北省人大代表分组讨论时的情形。“温家宝微笑着与坐于前排的代表一一握手,态度甚是谦恭。大家对他印象很好,特别欢迎他。我的发言引起了温家宝很大的反应,当时丰宁遭受了连续三年的旱灾,政府正发放粮食帮助农民。”
  当汇报丰宁政府按照乡村逐级汇总统计上来的数字发放粮食时,被温家宝打断:“这样做不行,只靠统计数字做事不行,我们必须眼光向下,只有亲自下去调查,一户户查,一家家问,这样才能真实了解受灾情况。”
  据原河北省丰宁县委副书记介绍,温家宝副总理到河北丰宁视察过,深感目前城乡差距严重,“温家宝副总理2000年在丰宁视察时并没有按照会务事前安排的路线走,可以说看到了没有经过掩饰的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形。”
  一位熟知温家宝的官员说,温家宝到外地视察的时候,他经常会让车队突然停下来,没有事先安排就下车与附近的民众交谈,希望了解最基层民众的想法。▲
(09) ★ 外电:中国外交大迈进 跃升为世界大国 ★
http://newworld.blog.china.com/200612/103494.html
2006-12-21: 美国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陈有为今天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中国全球外交进入新阶段”的评论文章,指出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迈进的一年。从年初到岁尾,中国领导人对外部世界进行了络绎不绝的访问,在国内国外一再强调奉行和谐世界的外交政策。中国成了整个世界外交舞台上最为耀眼的角色,中国外交在捍卫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与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作者表示,全方位、多层次与大手笔是今年中国外交的三大特点。中国与美国建立了高层对话的有效机制,在处理台湾问题、朝鲜与伊朗核危机以及其他国际重要问题中进行磋商协调,使中美关系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同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同欧盟成员国的经贸关系与国际合作有所深化,同东盟(即亚细安)国家的全面合作日益加强,中国向南亚、西亚、中东、非洲与南美不断开拓新的外交空间。
  
  中国全球外交是由周边外交、大国外交、区域外交与多边外交四个方面组成的。从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的双重角度来看,中国抓住日本首相更迭和安倍晋三对北京有所试探的时机,进行务实灵活与着眼未来的决策,在对日外交上转被动为主动,使得因小泉参拜神社问题而陷入低谷的中日关系,出现重新启动的局面。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的访问,使长期冷淡的两国关系升温,揭开了走向未来的新的一页。两者都可以说是今年中国外交具有突破性进展的亮点。 
  
  文章指出,区域外交是通过会议或对话形式的外交平台,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大面积的区域性交往。在这方面,6月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9月的赫尔辛基中国与欧盟国家对话,10月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峰会,特别是11月中国和非洲国家首脑会晤的规模和气势,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注意。因为由一个大国与一个大洲几十个国家的领导人聚会一堂,在世界外交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即使非洲国家组织自身的盛会,参加的首脑从来也没有这么多。
中国推行和谐外交,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时代是革命造反外交,把世界分成左中右三派,进行一场“反帝反修反对一切反动派”的世界革命,以求实现空想的无产阶级专政世界大同。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外交,为了创造和平国际环境而韬光养晦,为了促进中国发展而引进西方资本与技术。现在胡锦涛主席首倡的和谐外交,与前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据作者分析,有以下几点差别:  
  ▲一、和谐外交具有进取性,不再限于被动的韬光养晦,而是要有所作为。就是要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开拓外交领域,展现中国的独特外交风格。
  ▲二、和谐外交的目的,既包含了原有创造和平国际环境的自身目的,又超越了这一目的,也就是要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更大责任,在国际上发挥中国崛起的作用。
  
  ▲三、和谐外交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消极和平共处,而是提倡在平等互利互信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消除分歧进行合作,以求改善不同理念与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谋求国际重大问题的妥善解决。  
  ▲四、和谐外交表明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的认同者与维护者,愿意在现有的国际秩序框架下,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寻求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五、和谐外交的基础是实力与自信。没有实力,人家就不会跟你搞“和谐”。中国是在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多亿美元,拥有世界第一的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开展和谐外交的。中国抛出上百亿美元采购欧洲与美国的大批客机,对伊朗和印尼进行上千亿美元的能源长远投资,是其他任何国家力所不及的大动作。这种运用经济财力资源来推动政治外交关系的情况,是以往中国外交所不可想像的。
  作者点出,由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经济的连年持续高速增长,历史的浪朝已经把中国从一个地区大国推上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很多外国舆论甚至认为,现在世界老二非中国莫属了。但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超越了很多发达国家,按人均水平来说,仍然只能算是发展中国家。
  
  2006年的中国外交表明,中国的国际舞台更广阔,视野更为远大,实力更为雄厚,手段也更为灵活。中国愿意承担更多责任,贡献更多力量,但并不追求强权地位和利益,无意登上对别人指手划脚的地位。
  
  作者指出,中国和谐世界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和谐外交的特点,是不仅想到自己,而且也想到别人。尽管有人对中国和谐外交的目的有所疑惑和议论,但实际上中国希望扮演的世界角色,不是领导者而是平衡者:在这个相互敌对充满纷乱的世界上,在和平与战争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贫国与富国之间进行协调与平衡,力求使世界局势从紧张转为平和,从极端化与恶性化的危机重重往良性的和平与稳定方向转化。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更为务实,更为切实可行,也更为高瞻远瞩的明智政策。与这种政策相对照的,则是与古往今来大国强权政策一脉相承、只求通过使用武力来进行征服与控制的惯例。唯其如此,这两种不同的政策与施政风格也会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前者令人敬而不畏,后者则令人畏而不敬。
 
  作者认为,中国的和谐外交还处于初始阶段,要使理想变为现实,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还须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同时也要注意,伴随着重大成就而产生的另一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国经济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同中国的经济基础、大量人口需求和综合国力相比,仍然远远不够。中国的财力还不足以充当有求必应的财神爷,承担不起普世救援的宏大责任。中国对落后国家的援助,可能得到受援者的欢迎和颂扬,但也增加了要求提供更多援助的压力,甚至引起粥少僧多的不满与国内弱势群体的怨言。因此,如何内外兼顾,量力而行,必须有所考虑和安排。
  
  其次,中国国力增长,外交顺畅,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一方面会使国人增加自豪感,另一方面也会使一部分人对国际力量对比变化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错误估计,以为中国兴旺,美国衰落,中国成为取代美国的世界超级强国已经指日可待。
  
  由于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的大量消耗,美国力不从心与进退两难的处境已经十分明显。但是要把这种情况理解为美国力量与地位的急剧衰落是错误的。因为布什政府的困难和失败,是错误决策的结果,并非美国衰落所造成的。美国经济仍然具有活力,美国科技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美国的军事力量与综合国力远远超过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中国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中国崛起并不等于美国衰落,和谐外交也不意味着挑战美国的强权地位,更不是要取而代之。中国刚刚崛起就洋洋自得,产生“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错误观念,是要吃亏的。在客观评价与分析中国和谐外交时,这是必须有的清醒估计。▲
(10) ★ 美英将向海湾增派军舰和战斗机 向伊朗示威 ★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6/12/1011/6879240_page0.html
报道说,根据海湾地区美军指挥官的要求,美国将向海湾增派一个航母战斗群,这一计划预计将于本周得到新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的批准。而英国将增派两艘扫雷舰,继续扩充已在海湾游弋的多国舰队。
报道说,12月11日,美国海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已进入海湾,这一战斗群9月下旬从美国起航,除了航母还包括3艘护卫舰和1艘攻击潜艇,共有6500名水手。此前,在海湾水域的“企业”号核动力攻击航空母舰战斗群已经于7月离开海湾。
  下一支将派往中东的舰队是“约翰•斯滕尼斯”号航空母舰战斗群,这些军舰准备于明年1月下旬起航,比原计划提前数周。到达海湾地区后,这一战斗群将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一起在海湾执勤。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原计划明年5月返航。在它返航前,美军将获得充足时间考虑是派另一个航母群去接替它,还是延长它的执勤期限,但最终结果仍是在海湾地区保持两艘航母。▲ 转自81.chin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